康熙作为一个政治家,本身自带腹黑气质,小言里常被yy成深情霸道男主,好吧,y吧,只要你痛快!
可是所有小言套路涉及三角恋的,就必然要在腹黑男主身边为女主搭配一个白捡的温润如玉的男子,这类温先生与女主互相地爱而不得,然后女主在虚情假意的纠结中陷入腹黑男主深沉的怀抱,独留温先生一世孤洁,坚守着“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人心结。
对于这种设定我简直是不胜厌烦,常想要质问作者,你为什么要糟蹋文人,就只为了衬托腹黑者和貌似无奈情变的女主,衬托也就罢了,什么是温润如玉,什么是旷世才华,什么是文人精神和风度你知道吗?
如果我们活在尚未入关的女真部落,或是地球那端的美利坚合众国,那么这种yy也尚可原谅,但是,在浸淫了五千年文明的今日中国,那些有名有姓的文人墨客一抓一大把,各种性情,各样风姿,各路命运,怎么到了小言里,就只剩下所谓面貌清朗、温文尔雅的虚华外在和一往情深的叽歪内在。
再退一步讲,即使能容忍虚构小言里不知所谓的温先生们,我也忍不了拿着历史真人强自yy的小说和雷剧。
很不幸地,纳兰容若因为写出了太多优美情诗而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意淫,他必须斯文清秀,温情脉脉,比小说更可怕的是电视剧常让他钟爱满身竹叶的穿着,恨不能腰间悬笛,手持折扇,时刻一副“我要对得起少女大妈们的yy”的迂腐姿态,作者or编剧or导演,你透过他数量繁多的传世作品所体悟到的就是这些?
他悲悯的情怀与爱就是被皇上抢走拒不归还的女人?
他的抱负,他的气度。。。。。。
算了,不说了。
电视剧考虑当下的市场因素,当然有权进行虚拟化处理,但其毕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应具备一定使命感和文化良心。
像这样千篇一律将去精存芜、做作空洞的才子形象灌输给大众,绝对是不够负责任的。
<图片17>这样的狗血剧居然妄图走口碑路线我也是挺无语的,发了好几张海报图片,就宣称“尊重历史”,“制备精良”的好剧,并且频繁挺提起甄嬛传与琅琊榜,譬如“终于找到了当时看琅琊榜的感觉”啦。
单看海报画风真的不错,工笔画清新淡雅,很有古典气质,在这里为宣传海报制作组人员点赞!
谁能想到这是一部狗血大片呢?
咱这种没看过原著也不了解情况的孩子轻易便上了当,,,果然看事不能只看表面啊。
刚开始被海报与不实宣传骗了还找了视频看了下,那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为自己的愚蠢汗颜,怎么就手贱点开了这东西!
若这还算国产剧中的良心作品,中国的电视剧已经没救了。。
在我准备去找微博上那个胡吹乱扯的粉丝理论时,我看见了这醉人的古筝弹法:<图片8>相信接触过古筝的同学都看出问题了,(ಡωಡ)hiahiahia 让我大笑三声,古筝弹的时候坐中间?
女主简直长臂猿啊!
还有就是古筝的摆向啊亲!
你踏马的弹古筝转音的部位不会感到声音奇怪吗!
果然制作组真的诚意满满:女主用她绚烂夺目的光环与卡祖笛一样美妙的琴声(不知道卡祖笛的请自行百度)迷倒了一代帝王并一位才子,从此她的人生都将变得不同——什么鬼!
场景布置也是蠢得要死,也许是为了照应剧名,营造出凄美的感觉,制作组硬是把皇宫前后都种上了有花无叶,花开不败的梨树,关键还很假,整个一假花展览馆的派头。
不过说不败那还是有点不正确,毕竟它一年四季都在飘啊飘的,一会儿飘到女主手里,一会儿又飞到皇帝的书桌上,什么时候去茅房的时候也飘几朵进来,都不用带纸了,多方便。
<图片20>剧组为了纳兰的那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几乎每一个场景都给洒满了假花,真是好一青楼楚馆的派头,皇宫的威严神圣什么的让它们喂狗去吧!
有了假梨花还关牡丹,芍药,兰芷什么事,都不能飘还想进来蹭镜头!
松柏竹什么的也滚好吗,都不如咱这种崎形怪状的假树有个性,一点都不符合本剧的基调(>皿<)<图片19>再看配色,海报上的淡雅工笔画风格实在给了人很大的误导,打开剧集后你会发现这只是面子工程。
本剧配色走大红大紫的于妈风,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发饰也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还不如不要。
<图片3><图片16><图片14><图片21>至于演技,演员演技都只能算是勉强过关。
刘恺威演技还是有的,但没有突破,同别人说的一样,他诠释的康熙基本和他以前的年代戏男主没什么差别;纳兰是一个清高的文人,可是剧中他的傲气、儒雅与才气我是没看到,就是一个一夜暴富的乡村暴发户;女主简直无语了,与铺天盖地的宣传不同,还是动不动就鼓腮嘟嘴,矫揉造作,一颦一笑间均可看出多年前某剧的影子;不过当她变得温柔婉约时,脸色僵硬,生无可恋,好像受了多大委屈的被家暴的中年妇女。
嗯,从这一点来说我好像低估了女主演技。
<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22><图片2><图片15>至于剧情,完全没有体现尊重历史的宣传不说,还发展得一踏狗血。
改编历史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毕竟要完全还原历史绝对不可能,但历史的改编必须有限度,有底线。
清皇帝真是一个轻松的职业,都不用批奏折的,天天去辛者库泡妞,还有时间撕花瓣伤情,隔壁现代的霸道总裁都没这么闲,与明朝某皇帝对比,兢兢业业就只有斗蛐蛐这个爱好,还被臣子骂不务正业,真是同人不同命啊;清朝真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年代,作为臣子对着帝王都不用遵守基本的礼数,我是才子我牛逼嘛,但言语如上文所说充满暴发户的气质,这样的人都能被称为才子,可见清朝文化界是个什么风气;一个辛者库地位最为卑微的婢女,见到陌生男子(被误认为太监?
)时不仅没有小心避开,还大呼小叫撅嘴撒娇,娇滴滴的比那些真正的贵人还要横,让人怀疑女主怀着与之对食的目的。
我还阴暗了一把。
什么?
宫里的教养嬷嬷?
早死绝了!
妨碍女主活泼开朗以塑造与众不同的性格用来吸引男人的人都不能存活于世上!
咱这种表现是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对封建主义的无情鞭笞!
不得不说还是得感谢导演及各个主创给了我们这么多笑料,以及为烂片界做出的杰出贡献:一部制作粗糙,场景俗气超于妈,演员演技烂大街,剧情恶俗赛狗血的开年第一烂片
本来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期许的,抱歉看完前两集后,就可以say goodbye了。
槽点1、为了凑集数硬加上子役戏码,可是这些小孩子演的感情戏,那叫一个尴尬,人家日剧那么多青梅竹马的情节,里面的子役演的多自然,这里的呢,就跟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一样,怎么尴尬怎么来。
不要跟我说这个为了后面杀父仇人情节做铺垫,我靠,这个情节更扯……槽点2、开头还想搞个回忆录形式的,整得高大上一点,可是刘恺威老年的妆扮能用心点吗?
简直不停的在告诉观众,这是化妆效果,这是化妆效果槽点3、卫琳琅的人设改的是什么鬼,原著中她是作了点,可是她的生存之道就是活着而已,不争不抢,淡然处世,所有情感几乎都是不外露的,即使内心波涛汹涌也是毫不显露。
可是电视剧里,她又是变成了傻白甜!!!
怎么回事,凡是偶像剧女主角都得是傻白甜嘛!!!
不要侮辱了偶像剧好嘛!!!!
女主一副“我最天真,我最可爱,我最善良”的模样真的是看得我手痒!!!
槽点4、康熙在原著中虽然也专情的不像话,可是电视剧里一副花痴样是怎么回事,人家好歹是康熙啊!!!
槽点5、演纳兰那个演员太丑,都不想评价……手动再见,接下去可以不用看了,不要告诉我后面情节多么曲折,多么虐心啦,剧情都可以猜得到好嘛!
我最近实在没片看,翻了翻寂寞。
之前他们合作的抓住彩虹的男人,复仇梗我就很不看好,本想着新片是不是能给我一点其他感觉,没想到,小时候相遇梗,失忆梗,复仇梗一个接一个。
这部片是打算把中国电视剧所有烂梗都上演一遍是吧!
皇上被人追杀还有空英雄救美,后宫三千还是念念不忘一个萍水相逢,女主全家被杀竟然还能剩两个,明明知道女主家是大逆罪人还把她送进宫,当户部的入宫册子都是摆设?
才看两集弃剧,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特效什么的我已经无力吐槽了……五分钱都不到……
作为红迷,看过这本小说之后,胸中大为欢呼,这真真可以想作是续写黛玉最好的小传了。
八十回后,林妹妹是另嫁还是与宝玉订亲后突然离世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我虽倾向于嫁给北静王,但春晚里提到嫁与帝王也未尝不是另嫁的一个选择项。
红楼梦写的是谁?
江湖上流传最广的一个段子即是乾隆说那是明珠家事,关于明珠家那位盛名公子,江湖上也有个流传的八卦,那就是青梅竹马的表妹入宫嫁给了康熙。
作者可能参考了这个背景,将纳兰琳琅设定为成年后的宝黛。
小说里的很多桥段对于红迷来说,很快就捕捉到是林妹妹的暗示。
匪大笔下的琳琅唤做琳姑娘,幼时住的院子有凤尾森森的青竹,屋子里药香弥漫,她的鹦鹉读诗,她在秋夜里写诗,她初见表哥一样是似愁似喜的盈盈妙目。
纳兰在儿时过往的穿插里,亦如同宝玉般把他妹妹捧在心口呵护。
可能本书的粉丝有两种类型,看过和没看过红楼的。
不知宝黛原型的读者定然会唏嘘,琳琅心里竟没有玄烨。
而红粉一直带着玄烨才是插足宝黛间局外人的看法看这本小说,期间琳琅的固执,不过是林妹妹平常看事待人而已。
春晚的男主是两个,一个是暗线的容若,一个是大片笔墨的玄烨,但琳琅的男主只有一个,她心里头那个。
荷包是送给夫君的物件,林妹妹给宝玉做过一个,宝玉贴身而戴,琳琅却不肯将缝了一半的荷包送给玄烨。
如果说琳琅那是赌气,她大可绞烂了才算解气,可是她没有,只是搁手撂开罢了。
既然玄烨不是容若,惹她哭泣都会心疼她伤身,索性就撂手。
琳琅果断的性情,正是心中林妹妹长大后该有的性子。
容若和琳琅的根基是宝黛情谊,本就坚不可拆,玄烨又是偏执的性子,给他那样多的篇幅,他就越做越伤琳琅的心,书未过半,琳琅就彻底失望断了对他的心思。
受过容若爱护的琳琅哪会将玄烨的那一点好放在眼里。
明知道专宠琳琅数月突然撂手,后宫的女人恨不能活剐她,还是故意出宫打猎散自己的心,害琳琅就失去一个孩子,这般情况也不去安慰,换做是容若如何做得出来。
玄烨和琳琅的路早已走到尽头,并不是做起明君不能被女人左右心思这份缘故,而是琳琅不给他机会;而玄烨,他也是深情之人,后宫三千比不得一个琳琅,可能他最不该做的就是没在知道琳琅容若心意的那次,不把琳琅指婚给容若,但也无可指责,他做到就是圣人了,也做不成明君。
小说的故事不按宝黛背景看,也很有趣,因为会不停纳闷女主为什么就不给玄烨个台阶下呢,很有看头,我原本对这电视剧期待就是这样。
万万没想到看了两集,琳琅竟是抓蛇的女汉子,玄烨竟是搭讪小狂魔。
编剧你的三观就这样而已么!
这不止是改了人物性格那么简单,连着把人物的灵魂都改没了!
怎么一有言情电视剧,就一定要让纳兰容若和康熙当情敌,人家俩各自有自己的爱人,拉到一起当情敌,抢一个女的,能不能尊重下历史,尊重下文人墨客的风骨。
纳兰容若表妹之说出现在纳兰容若死后200年,基本上属于民国时期杜撰的梗,画堂春一词,写给亡妻卢氏最属事实,“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康熙后宫里和纳兰容若有亲戚关系的只有他的姑母而已。
既然能写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借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来喻他的夫妻生活,他和他妻子的的感情就很好的,为什么偏偏要为了个无法考证,甚至是不存在的初恋拿人家实际存在的感情当炮灰。
卢氏死后更是有继室官氏,侧室颜氏,情人沈宛,编剧,公子哪里得罪你了,官家出身的正妻成了宫女,还一生都不得再娶,就不能放过人家吗,纳兰公子生时心里总有悲凉,本就不属人间富贵花,他有过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有过思念亡妻的痛苦,竟在这死后被人这般扭曲他的故事。
满清第一词人到这竟就成了一个炮灰,一个男女主角感情发展的铺垫。
这就是对一个满腹诗书,文采斐然的词人的尊重吗。
史上丰功伟绩的康熙帝在这里到成了揪着花瓣研究一个宫女是否喜欢自己,皇帝不批奏章每天都是爱不爱我,不爱我要死的节奏,史上文人墨客被现在的人为了圈钱必须要成为你们口中的苦苦追求感情而不得的炮灰。
为什么一言情就要让纳兰容若和康熙抢对象,当情敌,能不能不这么折腾人家,原配就没有真爱了吗,原配就注定要成为你们笔下女主的炮灰吗,文人墨客的故事就要在你们这里被糟践,要不就加上几个字“本故事纯属虚构”,避免误导他人,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具备完全的明辨虚实的能力。
你意淫纳兰容若,就如同男神被人糟践了一样,我无法接受,我宁愿他被少数人知晓,这样知道他的人是因为喜欢他的词从而研究他的生平,而不是从一部这样的电视剧被人提起来。
(ps: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太子名讳改名性德,电视剧小时候开口就是容若哥哥,字难道不是男子成年后才有的吗?
)
寂寞空庭春欲晚,匪我思存的小说改编。
匪大的小说总给我一种悲伤的感觉,这部小说的主题也是【别离】,当时看小说时,即使是甜蜜的戏份也总透露出一种悲伤的气息。
一部电视剧的好坏,除了剧本的优劣,演员演绎的程度,服饰布景等也是重要的因素,毕竟它是观众视觉上的第一感受。
从这张海报出来的时候,我对于这个剧组的服饰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不同于某些清宫戏大红大紫花花绿绿各式廉价服饰,剧组的服饰给人第一感觉便是素雅,很舒服,也符合剧中人物形象。
于是抱着期待的想法,在网上看了两集(目前只播出两集),服饰确实是下了功夫的,然而场景以及五毛特效却频繁让人出戏。
粗糙的特效场景让本来一些看起来应该梦幻美好的场景显得非常突兀。
关于剧情方面,目前此剧才刚播出,剧情也还没有真正展开,就开头来说剧情改编德较大,增加了许多东西。
匪大的原小说篇幅并没有很长,一些故事也是一笔带过或着笔较少,但这些情节却又对人物的塑造以及故事的走向有所影响,所以我个人觉得这类情节在电视剧中去适当(过而不足)扩充发展是有所必要的,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故事。
举个例子,在前面两集中,琳琅家被抄家在小说中只有很少的描述,在电视剧中却有展开了描写,就小说而言,我个人的理解是琳琅的童年遭遇对于她后来影响许多。
家族遭遇的这种变故使得她无法与青梅竹马的纳兰在一起,也使她有感于自己身份的卑微,在后面皇帝袒露心迹之时也回之身份卑微等等。
寂寞空庭春欲晚小说的经典之处在于,有许多细节值得去回味揣测,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细细品味却又有千丝万缕。
电视剧改编还加上了皇帝与琳琅儿时相遇相知,女主失忆而爽约等等老套的情节,虽然不知道这些情节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会有什么样的呼应,只希望不要太过于俗套。
人物形象上电视剧应该也会有所改动,就目前而言,画珠的形象让我蛮无语的,作为一个宫女,可以在掌事姑姑面前随手接过烫手山芋任务?
再说说纳兰容若这个角色,纳兰算是清宫戏的宠儿了。
在这么多版纳兰中,我个人最息钟汉良版纳兰容若,温润如玉,丰神俊朗。
张彬彬扮演的纳兰,就目前来看,个人觉得是太过张扬,反倒不似人臣,希望后期剧情发展角色能更加丰满。
再有就是此剧的配音了,搜了下百度,几大主角全部都是配音,然而配音演员的配音却又与演员的口型对不上,分分钟又出戏了,此处特别明显的便是爽妹子了。
至于演员演技上,两主角只能说演啥都觉得跟之前的一些角色没什么差别。
刘恺威不温不火跟演民国苦情戏的时候差不多,爽妹子演技还需要多多磨练,太生硬了,温婉并不等同于呆,另外噘嘴瞪眼什么的应该是爽妹子演戏的习惯吧,在不少剧中都这样,一些情节演绎的看得我尴尬症又犯了。
其他一些演员,比如德公公呀,玉著姑姑啊,画珠啊,演的也是蛮生硬的。
小说之所以经典,在于它情感的细腻,细节的处理,希望这电视剧不要毁了这一小说。
并且,匪大自己也说过小说的一些东西是自己编造的,电视剧情节编造的应该会更多,也希望一些观众可以分清电视剧与史实。
电视剧目前才到两集,应该也会继续关注下去,以后若有什么新的想法也会来重新补充。
昨晚在电视上又看了一点,对正片的整体色调蛮失望的,跟海报完全不同画风,整个画面色调太子妃即视感。
皇帝在小说中属于感情内敛不易外露,看书时就觉得匪大太虐小玄子,然而电视剧中就是一个中二逗比少年,浮夸地搭讪什么的,真的有点接受无能了。
-无力吐槽了,这剧的槽点已经不是一点两点的了,前期宣传时积累的好感已全部耗干。
郑爽念台词看的好辛苦,就算用的配音好歹口型上对一下。
这么久了演技真没进步多少,一撅嘴又是活生生一个楚雨荨,还不如画壁当时的演技,那时还真有那么一点被郑爽给惊艳到。
另外,画珠等一些演员演技也是尴尬突破天际。
情节的设置满满的槽点,被鞭打只有音效,打翻棋子棋子跳得比人还高还不断弹跳是用跳跳糖做的么?
人设全部崩塌,琳琅是温婉温柔内心情感丰富带有一点自卑的林妹妹式姑娘,不是动不动就噘嘴跟受了气一样甚至委屈得会捶打皇帝的傻白甜,更不是抓蛇爬树的女汉子式姑娘(这里没有贬低女汉子的意思)。
而皇帝,就如之前所说,不是那种撩妹中二逗比霸道总裁式的男子。
本来可以是清宫戏中一股清风,现在看来,又是千篇一律玛丽苏傻白甜式清廷戏。
从色调到剧情上来看,于妈后继有人。
我是匪大粉丝,从高二在学校运动会时看了佳期如梦开始,就掉进了匪大一个又一个深坑里。
近几年,匪大作品难见新意,春晚这部她的早期作品,一直是我的心头好。
早期纸书非常漂亮,书名的字体设计也被电视剧借用。
那本书我前后看了不下五次,爱惜之至,仍像新书一样。
我想,琳琅与小玄子的故事应该是许多读者心中的朱砂痣吧,小说篇幅不长,对感情的描写更是不多,但文笔清雅悠然,寥寥数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琳琅的聪慧,康熙的深情,容若的隐忍,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知道春晚要改成剧时,我是有些开心的,毕竟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这个优秀的故事。
但是考虑到本身单薄的情节,也许改编成电影更加适合。
甚至于前几天看到片花时,我还在想,虽然画面散发着浓浓的于妈风,但郑爽的某些表现,还是符合我对琳琅的想象。
考虑到内地剧质量上升,原著的气质,应该多少会保留一些吧。
然而,正剧出来后,想象全部破碎。
其实我一向不反对戏说历史,故事嘛,精彩就好,有人愿意改编历史,不过是为了加强代入感。
但是,所有的改编,不应该建立在原书的基础上吗?
编剧你告诉我,康熙琳琅小时候居然认识是什么鬼?
两人居然还有血海深仇是什么鬼?
琳琅还失忆了是什么鬼?
两人的欢喜冤家设定是什么鬼?
琳琅冒出来个弟弟要复仇是什么鬼?
而且,当时圣旨也没要杀全家啊,只是说关起来,是琳琅大哥冒出来反抗,搞得大家都over了,复仇逻辑在哪儿?
算了,和编剧讨论逻辑估计没有意义,这些三流小言情节的堆砌,导致这部剧完全丧失了原著的气质,那种淡淡的哀伤的气质,只剩一堆浮夸油腻腻。
这件事实在怨不得演员,是编剧和整个制作方的问题,观众会用脚投票,如果后边剧情还不能走上正轨,就且看结果吧。
编剧和演员压力都很大吧,虽然不是匪我思存很出名的文,可是个人很喜欢,行文细腻,虐得也很细腻,觉得是匪认真程度很高的作品,虽然也只是本小言。
选角就很诡异,风格完全不搭,虽然不讨厌,可是也很难看好,来不及说我爱你评价好可是很大程度上靠主角的颜啊还有,哪个不怕死的敢演纳兰容若啊!!!
作为一个看古装剧先看服化道的人,尤其在意女演员服饰妆容这些看似细节其实影响整体效果的东西。
虽然之前很不喜欢这本小说的设定,毕竟我从小学以来就极其喜爱康熙的元皇后赫舍里氏,就是废太子的生母……扯远了……但是开播之前,微博上对这部剧的服化道宣传说是参考了大量史料,海报色调也不错,感觉衣服上都是手工刺绣,首饰也都是精细加工的,所以我还是决定尝试看一看……but!
看到电视剧我就意识到被骗了,那艳俗的配色,不是于妈的最爱么?
刺绣一眼看上去立马懂了是机绣啊,还那么不走心……现在的ps技术真是所向披靡……
随手截图一张太皇太后~那头上的首饰廉价的即视感,金色的头饰,感觉轻飘飘的,满头的小珠子确定不是从批发市场买的吗?
好好的端庄大气的孝庄太后,用得着这么打扮她吗?
青楼妈妈的日常装束……还有那眼影,请问化妆师不知道粉红色配色不当会显得眼睛肿吗?
请问化妆师不知道粉紫色眼影配珊瑚红唇膏是城乡结合舞台妆标配吗?
全剧组女演员都用的一个配色,也是醉,粉紫色眼影真的那么受欢迎吗?
毕竟我觉得超难驾驭,稍不留神就会显得风尘气满满。。。
至于女主,粉色眼影令她在镜头前显得脸超级大,超级平,五官超级不立体,眼睛超小,就跟睁不开一样……衣服嘛,毕竟还在当奴婢,好没正式上主要的服饰,先不评论……(毕竟我已经对海报没有可相信的理由了)然后再怎么也跳不开剧情,前面说到过我是赫舍里皇后和康熙帝后cp的忠实粉丝,所以自然不会看原著……但是我向来对小说和电视剧凑康熙各种cp很宽容,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我不开心就能不发生的,所以就很是无所谓……不过,这部电视剧已经跌破我的下限了,鳌拜远看好像千年老妖……古代人早熟知道么?
康熙除鳌拜那一年十六岁,孩子都生了不止一个了,那时候赫舍里皇后也怀孕了……你给我搞一群小孩来逗我么?
编剧你就算没读过史书,还能没看过《鹿鼎记》么?
这才播了几集,能吐槽的简直比于妈的雷剧还多,叫我怎么忍?
再说男女主,怎一个尴尬了得,镜头对着切了七八次,表情也不变一个,没事可以跟柴犬学学=_=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咳,应该是第九集吧,琳琅拿这个碎瓷片要杀康熙那一段,我真是汗颜……(不要问我不爱看为什么还能看到第九集,悄咪咪地告诉你们,我看的是预告片)刘恺威深情款款地,像对着一只正在烤的全羊,回忆过往,那么冗长而脑残的台词……编剧,你在写这一段的时候,一定刚看了《大话西游》,被唐僧洗脑了吧……
康熙16岁除鳌拜,你整一帮小屁孩什么意思。。。。剩下的剧情也只能呵呵了
寒假在家看了点 唉 一言难尽吧 郑爽的演技真的有待提高 刘恺威总是在一堆霸道总裁型的人物中打转
赫舍里皇后在康熙的心中才是占据重要的地位吧,即便是除夕夜也会去赫舍里皇后的陵寝探视,将太子(赫舍里皇后之子)自小养在自己身边,亲手抚养
最喜欢少年康熙。小说全篇感觉背景都是定格拉长在隆冬盛雪下,夕阳西落寒风夜立的长廊中。而玄烨也总渗着一点单薄和忧伤,那种萧索不下于容若。特别是每次失望而归时那种思而不得,得之余恐的清瘦背影,一股凄怆。而小说内容架构属于单线类,实在不适合电视剧的长篇复杂。
为什么琳琅对画珠什么都不计较,对侍卫(皇帝)就那么苛刻。为了展现琳琅的活泼可爱?两面派我看得够恶心。心目中的琳琅是温婉的。桥段也老套。
我觉得爽妹挺好看的
好看
童年的回忆,白月光😭😭😭
选角非常失败,编剧脑残,毁经典!怎么打半星?
女主就是历史上的良妃,八阿哥的母亲,也就是宫里面晴川的婆婆
好奇怪,虽然剧很脑残狗血,但是我看完了
还行,看进去了,觉得这角色其实挺不容易的,就是郑爽演的没那么完美,整部剧情我全靠自己yy然后配合剧情看下去
依旧是玛丽苏的剧情,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爽妹子的演技还需要提升啊
郑爽还是有几分姿色滴。刘恺威也没有黑粉骂得那么差吧。特效,音乐,摄影,剧本真的不行,只能这样了
“Men-to-solution”看了几集,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情节设置也颇为牵强。不过主角的颜值还是很有看头哒,两个话题度满满的主角,注定让这部剧不会缺少关注。
标准古装言情玛丽苏 反正无聊看看
我感觉这呈现的画面挺美的。但说实话,剧情很老套,而且郑爽的演技真的不敢恭维。我是真的因为名字看的这剧。
明明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搭上容若和康熙炒作为哪般?
基本不追电视剧,这部戏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上郑爽 爱上刘叔叔 !
BGM及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