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朴素电影公众号,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关注。
"You can murder a revolutionary but you can't murder a revolution.“你可以谋杀革命者,但不能谋杀革命。
”奥斯卡金像奖一直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电影奖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
每年的颁奖时间一般都是在2月,而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罕见的推迟到了4月25日举行,是40年来首次推迟。
以往颁奖前总是因为有些提名影片没有推出而无法看到。
今年就给了大家更多的时间去观看奥斯卡提名的一众影片。
最近在刷入围名单中的电影时,看了一部相对比较喜欢的作品,所以推荐给大家——《犹大与黑弥赛亚》,片长 2h6m(大家可以选择性的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后台回复影片可以直接获取电影观看方式)
《犹大与黑弥赛亚》是由沙卡·金执导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讲述了1960年代“黑豹党”领袖弗雷德·汉普顿被FBI陷害并枪杀的故事。
电影的译名非常贴切,弥赛亚一词来源于希伯来语,意指受上帝指派,来拯救世人的救世主。
因此弥赛亚并不是特指耶稣,通常来说是一种泛指。
犹大想必大家很熟悉,他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
后因为三十个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罗马政府,在耶稣被十字架钉死后,犹大因悔恨而自杀。
本片的片名和剧情相当契合,直接概括了剧情。
虽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已经提前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可电影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01 黑豹党不得不说的历史看这部电影,需要稍微了解一下黑豹党的历史。
当时的美国,黑人虽然已经解放,但实际上依然是普遍被歧视的存在,即便遭到3K党的暴力对待也无处申诉。
黑人群体依然在不停地遭受暴力和欺凌,依旧是社会中的下等人。
在这种背景下,黑豹党应运而生。
黑豹党由修伊·牛顿(Huey Newton)和鲍比·希尔(Bobby Seale)于1966年创立。
黑豹党的主张是“以暴制暴”,但其实只是吓唬吓唬人。
通俗来说就是一群黑豹党成员,带着枪在街上闲逛,遇到了被欺负的黑人,就装腔作势做出一副要开枪的样子。
黑豹党本身不存在任何暴力行为。
而且这种持枪恐吓是有一定效果的,毕竟人看到上了膛的枪都会害怕,何况白人警察,他们虽然看不起黑人,但表面上也就因此收敛很多。
很多黑人慕名而来,很快这个组织就从一个小团体变成了全国性组织,在成员都没有料到的情况下,掀起了一股全国性风潮。
在这样的情况下,黑豹党成为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它的悲剧也拉开了帷幕。
修伊·牛顿被捕,不停有黑豹党成员被白人警察残忍杀害,鲍比·希尔被捕……这时新的领袖出现了,他领导黑豹党继续前行,这就是本片中的另一个角色弗雷德·汉普顿(丹尼尔·卡卢亚饰)。
他上台之后,黑豹党不再只是为了黑人利益而存在,它变成了一个反种族歧视的组织。
有很多穷苦的白人也加入了黑豹党,片中汉普顿演讲时,听众就有很多穷苦的白人。
汉普顿后来被陷害入狱,可出狱之后他的影响力变得更大。
这让政府感觉到很大的威胁,这一次,他们直接取了他的性命。
自此之后,黑豹党再也没能达到曾经的辉煌,革命当然也没能成功。
为了那个心中对自由、没有歧视的社会的向往,黑豹党的很多成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回头看看,那么多的流血和牺牲最终就为了那片刻的自由,很难说值不值得,可一定值得尊敬。
对汉普顿在片中的演讲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文章开头那句话,久久难以忘怀:“你可以谋杀革命者,但不能谋杀革命。
”
这样的历史,这样的英雄人物,值得被了解,被铭记。
02 出彩的“反派”奥尼尔电影的开场,就是威廉·奥尼尔(凯斯·史坦费尔德饰)冒充FBI偷车被真FBI抓了个现行的戏份。
在面对是选择冗长的刑期还是立即释放去做卧底这个抉择中,可以理解奥尼尔当然是选择了后者。
之后的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在FBI的协助下,奥尼尔渗透到了黑豹党内部,并成为核心人物。
他成为安保部长,负责汉普顿的安全,与汉普顿的关系非常密切。
最终,他把汉普顿公寓的平面图交给FBI,并按照FBI的指令,在汉普顿的酒里加了能让人昏睡不醒的药物。
当这位黑豹党领袖陷入沉睡时,FBI冲了进去,对公寓内的人进行枪击,最终导致汉普顿死亡。
从这个程度上说,奥尼尔确实是一个十足的反派。
但为什么说凯斯·史坦费尔德将奥尼尔演绎的非常出彩呢?
在片中,奥尼尔内心其实一直处于纠结之中,他虽然没有像黑豹党其他成员一样有坚定的信仰,只为了免于牢狱之灾,为了混口饭吃就做了党内的叛徒。
可他在听到汉普顿演讲时,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喊口号。
电影借FBI的罗伊之口告诉我们,他在演讲现场看到了奥尼尔是多么的坚定的跟着喊口号,他知道奥尼尔相信汉普顿,认同黑豹党。
在黑豹党的总部遭到警察袭击时,他表现的比谁都激动;在总部被火烧毁时,他最卖力的参与重建;他甚至还口口声声要使用暴力去报复政府。
这是一种慌张心虚的表现,仿佛只有暴力,他才能相信罗伊的话,相信黑豹党和3K党是一丘之貉,相信自己没有选错路。
在罗伊逼迫他画出汉普顿公寓的平面图时,他一定预感到了有什么事要发生;在他被要求向汉普顿下药之时,他一定也预感到了有事要发生。
可不论是他没敢想,还是强制自己忽略了这些事串联起来的含义,最终他还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演员凯斯·史坦费尔德在采访中也提到,虽然奥尼尔这个角色饱受非议,但是他就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孩子。
而政府抱着他,并强迫他杀害了汉普顿。
在历史上,奥尼尔事后加入了证人保护计划,但最后还是自杀了。
或许当年那个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的孩子,在后来的每一刻都在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最终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比尔盖·卡拉苏说过一句话:“事实上,我们在向别人撒谎之前不得不向自己撒谎,因为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世界,一切都变成了虚拟状态和虚假情感,所以有必要将谎言进行到底,将谎言推进到某个可以引爆的节点。
这样我们就不能再撒谎了。
或者我们就死去。
”奥尼尔对自己撒了一个谎言,也确实将谎言进行到底了。
可谎言终究是谎言,最终奥尼尔就如门徒犹大一样,无比悔恨,只能了结生命。
凯斯·史坦费尔德通过精彩的演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饰演汉普顿的丹尼尔·卡卢亚也同时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二位的表演都非常精彩,期待他们能斩获奖项。
03 汉普顿与黛博拉的动人爱情电影中还有一条非常精彩的感情线:汉普顿与黛博拉的爱情。
他们相识于一场汉普顿的演讲,那时候他还不会什么演讲技巧,很多人听到半途就离开。
黛博拉当时坐在观众席,看着台上的汉普顿就像看着踏着七彩祥云来拯救她的英雄。
再次相遇时,汉普顿正在笨拙地练习自己的发言,黛博拉帮他纠正发言。
她是有意的主动跟他相遇,靠近她自己的英雄。
她没有想到,在台上侃侃而谈的领袖汉普顿也有这么可爱害羞的一面:“我没想到你会这么害羞”
相爱是那么甜蜜和美好,可汉普顿的地位注定了他们没有办法和普通恋人一样相爱。
汉普顿被陷害入狱后,黛博拉才发现自己怀有身孕,黛博拉为了不让他分心,并没有告诉他自己怀孕了。
当汉普顿出狱时,黛博拉已经快要生了。
当黛博拉听到主席汉普顿的演讲:“……我要为人民而死,因为我为人民而活……”她的内心一定是复杂的,既伤心又尊敬,她轻抚着自己的肚子,看着周围的人都在鼓掌,她也只能跟着鼓掌。
后来他们有过一次短暂地交谈。
黛博拉言语中责怪汉普顿不会参与到孩子的生命和成长中去,汉普顿并没有哄骗黛博拉,他诚实地说:“当我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民的时候,我就奉献了我的一生……我的一部分必须得死……”
黛博拉后悔吗?
她自己也无数次问自己这个问题,汉普顿也问了她这个问题,观众一定也想问这个问题。
而黛博拉的答案,实在是太美了,像一首诗一样:“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很敬畏,当我第一次看到你的样子,我听了那个演讲,当那凹痕刺穿你的脸颊时,我就知道我们会制造噪音。
我只是…我以为会在大街上,庸俗的人和诗人能创造出多么神奇的东西啊。
无论到么矛盾,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我们教育,我们养育,我们喂养,我们游说,也许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和这些人开战。
我的同志们会认为我是叛徒吗?
他能有你的酒窝吗?
我的主席会对我另眼相看吗?
他的眼睛会像你一样闪烁吗?
我们的孩子会成为他的掌上明珠吗?
还是不断妥协?
哒哒哒哒的枪声,牢房的叮当声,摇篮曲,我们尖叫,我们呼喊着,我们以这首歌为生,但对人民来说,权利真的值得这样的赎金吗?
因为这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她给了这个世界她爱的最珍贵的东西。
我爱你,我也爱我们的孩子,没有什么比看透这一点更激进的了,生来纯洁,有一颗黑豹般的心,所以,没有遗憾,我知道我的答案。
”
黛博拉从未后悔过靠近自己的英雄,哪怕最后汉普顿为了革命死去。
后来她生下了他们的孩子,我知道作为一个母亲,她一定会带着对汉普顿的爱,一直勇敢下去。
最后,《犹大与黑弥赛亚》虽然未对黑豹党整体进行探讨,也未讲到当时这一组织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什么意义。
但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寓言意义上讲,这部电影都充分说明了社会如何迫使人们扮演着社会中的角色。
总之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推荐大家。
汤姆 · 赫兰德(《谢里》)和丹尼尔 · 卡卢亚(《耶稣是我同伙》)在线/视/频,亚马逊工作室出品,《综艺》杂/志主持的“演员对演员”会议。
在《谢里》中,汤姆 · 赫兰德饰演的角色由于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和吸毒成瘾,从一个从战争退伍军人化身为的银行抢劫犯。
这个角色是汤姆 · 赫兰德饰演超级英雄蜘蛛侠彼得 · 帕克后,有意尝试的自我突破。
《谢里》的主创人员同样也来自漫威团队,导演是指导《复仇者联盟: 终局之战》罗素(安东尼·罗素和乔·罗素)兄弟,他们邀请汤姆 · 赫兰德出演这部由 Apple TV Plus 出品的/独/立/影片,影片以插叙的形式展开。
丹尼尔 · 卡卢亚得到《耶稣是我同伙》的角色也跟漫威有点关系。
在拍摄《黑豹》(丹尼尔 · 卡卢亚在其中扮演瓦坎达战士W‘Kabi)时,导演 Ryan Coogler 找到他,邀请他参与拍摄自己的电影,这部电影就是《耶稣是我同伙》(很快将在电影院和 HBO Max 同步上映) ,这是一部关于民权运动时期黑豹运动领/袖弗雷德 · 汉普顿的电影。
圣诞节的两天前,伦敦处于一级防范中,汤姆 · 赫兰德和丹尼尔 · 卡卢亚 互相讲述了他们过去拍摄超级英雄的冒险经历,以及他们最近离开时遇到的困难。
丹尼尔 · 卡卢亚(以下简称“丹尼尔”):兄弟,最近这么样?
汤姆 ·赫兰德(以下简称“汤姆”): 我很好,伙计。
我和家人在一起。
白天无所事事,感觉怪怪的。
到了下午4点左右,我想,“我想我还是喝一杯吧。
”卡鲁亚: 你在疫情期间怎么度过你的生活?
霍兰德: 我很幸运,因为我喜欢高尔夫球,对于不打高尔夫球的人来说,高尔夫球是最无聊的运动。
但是对我来说,高尔夫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我之所以喜欢它,因为我可以关掉了手机,暂时与其他任何事物断开联系,所以我基本上每天都在打高尔夫。
你呢?
丹尼尔: 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看一部电影。
有那么多的人们推荐的电影,不过我从来没有看过,我想我喜欢用这段时间去做这件事,我让我自己做到这一点。
顺便说一句,我喜欢你的电影,我觉得这太疯狂了,我可以看出你作为主角要做很多的工作。
毕竟,你现在可是蜘蛛侠了,当然你还要很多其他的重要角色,不过你现在就是蜘蛛侠了。
你以前也和罗素兄弟合作过,你是怎么跟他们再度合作的?
汤姆: 我当时在为《复仇者联盟: 终局之战》做 ADR,在会议结束时,罗素兄弟把我拉到一边说,“我们想拍摄一部新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孩子染上毒瘾,最终抢劫银行的故事,你有兴趣吗?”当他们给我这份工作的时候,我真的很兴奋。
当我第/一/次/读剧本时,我想,“我不可能拍这部电影,我会崩溃的,这样的角色我坚持不了多久。
”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定角色的节奏,并弄清楚在每个部分中我如何从 a 到 b。
最困难的部分是试图合并各个部分,因为在整部电影中角色的境遇总是在不停的变化。
丹尼尔:对于你来说真正困难的是,你必须要打破过往的形象给观众看。
我说的就是你拿着吸毒的针筒在车里的场景,你是如何拍摄的?
汤姆: 我们完成了电影中的/毒/品/部分,然后我们快进展到他坠入爱河的部分,罗素兄弟写下了电影的这个场景,就是你们说的那个场景。
我们不得不重温他吸毒时的生活。
我记得我坐在车里,乔和安东尼走进车窗,他们说,“不要退缩。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事情是做得太多的。
”然后我就疯了,真的。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形容它。
我用那根每次都断的针把腿打得稀巴烂。
那不是一根真正的针头ーー它会收回ーー但我总是担心有一次它收不回来,我会直接扎到自己的腿上。
我的鼻子在方向盘上撞得很严重,而且我的鼻子流了很多血,不过你不会在电影中看到它,这个场景让我这让我很不安。
那么对你来说,你是如何得到《耶稣是我同伙》的角色?
丹尼尔: 有趣的是,我在为《黑豹》重拍的时候,导演Ryan Coogler(《黑豹》导演)把我拉到一边说,“我们正在拍弗雷德 · 汉普顿的电影,我们希望你来扮演弗雷德 · 汉普顿。
”然后他们给了我一个两页的故事概括,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故事概括之一,因为它是如此清晰,它知道它想表达什么。
然后,我在纽约与导演Shaka King进行对谈,那时候我在推广《逃出绝命镇》,之后大概两年后我们才开始拍摄,从创意到获准拍摄这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
汤姆: 我想,我要去看看他的演讲,看看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
我简直不敢相信你的声音听起来和他有多像。
丹尼尔: 哦,哇。
非常感谢。
这只是一个我们揣摩角色的过程,我的声音听起来和他一模一样,这听起来有点奇怪。
不能把弗雷德/主/席/等同于我,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人。
看他的/视/频/,看他的东西,看他是怎么感动我的,然后思考ーー好吧,我怎么能像他感动我那样感动别人呢?
/复/制/这种能量和精神,我和导演一起进行工作,我们在一起花费了四天,研究他的演讲。
汤姆: 我想说的是,你有没有发现——尤其是在我们目前所处的/政/治/、种族方面的大环境下——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故事一定很沉重,而且很多人可能无法承受这种沉重的负担。
你是如何同时可以客观展现真实人物并且能对人民教化作用呢,面对这种压力你如何应对呢?
丹尼尔: 平衡这两点非常必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我唯/一/释放它的时刻是当我意识到角色比我强大。
我只是一个容器,他通过我释放出来,这是我对角色的尊重。
然后我就能够放手,只是在其中。
当你把他作为一个人物,一个偶像,一个芝加哥社区的/领/导/者/的时候,这是有意义的。
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把他看作一个角色,才能在你讲述的故事中把他描绘出来。
这有点酷: 他在这里想要什么?
你对他的要求是真心的吗?
这帮助我每天,每天,通过场景去理解角色。
(在《谢里》中)银行抢劫的场景,你是如何拍摄的?
汤姆: 我正要问你呢,因为你在《以寡敌众》里演过抢银行的戏,对吧?
这很奇怪,因为这是一个如此小的团伙,它真的感觉像我是抢劫银行。
当警报响起,我拿/枪/指着这位可怜的女士的脸时,我无法摆脱思考我所做的是错误的。
有一个场景是我被捕了,我以前从未被捕过。
,当时真的在想,“天啊,我要打电话给我的律师,我要想办法摆脱这件事。
”我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是: 我总是大喊大叫。
他们很快意识到他们必须从所有的谈话开始,到了/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不能一直大喊大叫,不然到了拍摄结束的时候我就喊不出来了。
丹尼尔: 我在《耶稣是我同伙》中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要求他们不要在同一个星期拍摄超过两次演讲的戏,因为我实际上可能要对一群人做12个小时的演讲。
有/一/天/,我和彩虹联盟、青年爱国者和青年议员们一起站在台阶上,我的声音就像是 我不能,我做不到。
汤姆: 太疯狂了,伙计。
两个从伦敦来的小伙子在好莱坞做这些事真是太疯狂了。
丹尼尔: 你就是“蜘蛛侠”了,不过我还是想问问,那是什么感觉?
说说吧,你的生活真的改变了吗?
汤姆: 是的,生活改变有三个阶段,很奇怪,说实话试镜过程糟透了,经过了七个月的试镜,我肯定试过六次镜了,但是他们什么都没说,你一直在等待,最终,我飞到亚特兰大,那里有我和其他六个孩子,小罗伯特·唐尼也在那里,我们都和唐尼一起试镜,这太疯狂了。
一切都很顺利,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的试镜,他和我互相模仿对方。
我的经纪人告诉我,漫威希望你准确地记住台词,你不能即兴发挥。
然后,又一次试镜,这次唐尼完全改变了场景,我们开始对戏,我的意思是,其实听起来有点/混/蛋/,我事后给我妈妈打电话,说,“我想我通过了试镜。
”然后六个星期过去了,我什么消息也没有得到,所以我猜我没有得到这个角色,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投/票/,我肯定不是公众最/受/欢/迎/的得到这个角色的人。
然后他们把我们叫回来,我们不得不和克里斯 · 埃文斯打了一架。
他们把我们带回亚特兰大,我和另外一个家伙,我们拍了这个场景,真是太超现实了。
那个时候,如果我没有得到那个角色,我会觉得我至少得到了一些东西来达到那个目的,这已经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了。
我和爸爸出去打高尔夫球,我输了,我很沮丧,我记得我打开手机查看了 Instagram,漫威公司发布了一张“蜘蛛侠”的照片,就是漫画照片。
到了这个时候,我都以为我没有得到它,因为没有人给我打电话。
丹尼尔: 你在媒体上发现的?
汤姆: 是的。
我拿出电脑,我的狗就坐在我旁边。
我输入“ 漫威”,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那个报道,上面写道,“我们想介绍我们的新蜘蛛侠,汤姆·赫兰德。
”我把电脑弄坏了,因为我把它扔到空中了。
它从我的/床/上掉下来,我的狗发疯了。
我跑下楼。
我告诉我的家人,“我得到了那个角色我得到了那个角色!”很明显,那正是索尼被黑客攻击的时候,所以我的弟弟哈利,一个相当精通技术的人,说,“不。
这不可能是真的。
他们会打电话给你。
它们被黑客攻击了。
”然后电影公司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这个消息。
这一切发生的方式真是太奇怪了。
我拍摄了《美国队长3:内战》,我拍摄了一个星期。
从拍摄《美国队长3:内战》到拍摄《蜘蛛侠: 返校季》这个空档期,我预感他们会解雇我,我不知道为什么。
《美国队长3:内战》还没有上映,我只是没有收到任何人的消息,我真的无法解释,这很糟糕,不过他们没有解雇我。
太疯狂了,伙计,我喜欢成为蜘蛛侠的每一分钟。
丹尼尔:你是一个绝佳蜘蛛侠,非常神奇,神奇的蜘蛛侠,随后的《复仇者联盟: 终局之战》更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那么拍摄这部电影《谢里》是什么感觉?
汤姆: 我在《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之后后来拍摄的电影是《谢里》 ,不过导演都是同一个人,这真的很奇怪,现在我们正在拍摄“蜘蛛侠3”。
那时候回到亚特兰大感觉很奇怪,因为我仿佛回到了刚试镜蜘蛛侠的时候。
每次我走进办公室,我就想,“哦,上帝,我不知道我的台词。
我会毁了我的试镜的。
”然后我提醒自己,我已经得到了这份工作。
你呢?
我对《黑豹》的问题是,当你们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们拍摄的时候就意识到你们正在拍摄有史以来最/大/、/最/具/文/化/内/涵/的大片之一,或者等它上映的时候才意识到?
丹尼尔: 我认为这是我们意识到的某些东西。
有/一/天/,我们拍摄了瀑布的场景,很明显,在拍摄过程中,每个人都呆在片场,有几百人在片场。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还有真正的鼓手,他们会为 Snoop Dogg 的“ Drop It Like It’s Hot”伴奏汤姆: 不会吧。
丹尼尔: 然后每个人都会说,“Snoop!”好像,成百上千的人真的会这么做,当我看到这个时,我就像是ーー是的,这不会是安静的,只有一种能量。
每个人都有幸成为这一时刻的一部分。
这感觉就像是一个瞬间。
我们能够用一种我们看到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这个世界,这是一部漫威电影。
你把一些不存在的东西带到这个世界上,这真的很难,因为没有蓝图,没有模板。
这样做会有一些痛苦。
但是,当人们收到它,人们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去电影院打扮,它使一切都值得。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处在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位置,你可以成为一个电影明星,然而你选择了拍摄《谢里》,你拍摄了这部/独/立/电影,这是一个私人化的故事,你的愿望是商业和/独/立/电影都做吗?
汤姆: 我想我会两者兼顾。
我想拍一部恐怖片,但是我胆子太小了。
《逃出绝命镇》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恐怖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我无法告诉你我因为这部电影失眠了多少了夜晚。
丹尼尔: 我有保姆,他们经常给我放“猛鬼街”,我小时候经常看这个,这让我做噩梦。
所以我不会特意去看一部恐怖电影,但是乔丹 · 皮尔把它拍得很棒。
汤姆: 我们在家里开了个玩笑,因为很明显,作为英国人,我们喝很多茶。
你会搅拌茶叶。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想/催/眠/我吗?
怎么回事?”丹尼尔: 兄弟,在看完《逃离绝命镇》之后去伦敦喝杯茶很有意思。
MG需要倾听社会底层H人的呼声,但是否需要来一场主义GM?
似乎没有理论上的J级阵营,所谓的剥XJ级中有很多呼吁改善社会福利的,还有不少倾心做慈善的;社会保障发达,只要愿意劳动,遵纪守法,就不会病无所医、学无所教、老无所养;社会阶层并末固化,向上发展的通道一直畅通,而且确实有许多是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由下致上的。
主要政党有的特别注重标榜政治正确,强烈反对种族歧视。
事实上H人在MG也不弱势,所以不必SD仇恨,不必采用激进的方式,可以参与议会斗争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如果真像电影所述,LB调查局通过法西斯的手法解决了危机,历史会给出公正结果的,有人不仅会被钉到耻辱柱上,更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也是历史这一名词的深刻内含。
黑豹党伊利诺伊州分会主席弗雷德汉普顿在前段时间看过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也曾出现,这种看不同的电影把相同的历史串联起来的感觉很棒。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所谓的政治正确是多么的重要。
“但本片更像是对当下的美国黑人运动的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他们的运动完全没有行动纲领和明确的政治诉求,仿佛是为了游行而游行,就像青年作家赵皓阳说的那样,黑人遇到不公,然后上街打砸抢烧,接着随时间慢慢平息,当最后他们再次遇到不公的时候,还是只有上街打砸抢烧,这样的事在美国近几十年发生了很多次,可黑人依旧在受歧视,只有那些被打砸抢烧的无辜民众成了牺牲品,并在心里埋下了歧视与仇恨的种子,这种‘运动’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运动,它仿佛只是一个让人发泄精力的行为怪圈而已”。
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美国的统治阶层不会容忍这个国家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反战者和左派运动者团结在一起的国家,所以像马丁路德金或是影片中崇拜毛泽东的弗雷德汉普顿一样有着明确的信仰和政治诉求、且影响力巨大的领头人常常会被暗杀,这也就直接导致他们所领导的组织被分化瓦解,黑人依旧是一遇不公就满腔愤怒、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的公牛。
注意,有剧透——————————————————虽然对美国黑人的那段历史并不了解,但在看本片时,彷佛真的置身其中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氛围,黑人为了反抗压迫而群起奋斗的精彩瞬间,这也是我近年来看到过的最精彩的黑人影片,好于今年的另外几部,如《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迈阿密的一夜》、《蓝调天后》等等。
现在的中文译名确实有点不搭调,还不如直译为《犹大与黑人弥赛亚》,因为片子本身讲的故事,就如同犹大陷害耶稣的故事一般。
勒凯斯·斯坦菲尔德饰演的比尔·奥尼尔代表着犹大,背叛了丹尼尔·卡卢亚饰演的黑豹党领袖弗雷德·汉普顿,代表着黑人版的耶稣(这也可能是丹尼尔近年来的最佳表演,至少获得一个奥斯卡提名没有问题,勒凯斯的表演也同样值得奥斯卡!
)。
弗雷德作为当时黑豹党的主席,他说的话,做的事,无不是为了整个黑人斗争,他就代表着黑人版的耶稣,带领兄弟们去反抗当时的社会压迫。
而代表犹大的奥尼尔,受到警察的威逼利诱,还有他自身的认知问题,最终选择了背叛,加入刺杀弗雷德的行动之中,弗雷德和黛博拉的孩子还未出生,就惨死在自己的公寓床榻上,年仅21岁,令人唏嘘不已。
片中还用了那个时候大量的真实录像,人们的反应,还有比尔·奥尼尔的采访记录,2位演员的表现也是精彩纷呈。
尤其是弗雷德的那场演讲,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激情,真实,极具煽动性,话语简单,却道出了当时人们的心之向往。
影片结尾,后续如下: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威廉·奥尼尔一直活跃在黑豹党中,他同时也是联邦调查局的线人,他总共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20万美元。
1989年,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纪录片《美国民权之路2》接受了采访。
《美国民权之路2》于1990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首次播出。
播出当晚,威廉·奥尼尔自杀。
他执行暗杀任务那年,弗雷德·汉普顿年仅21岁,同样遇害的马克·克拉克也仅有22岁。
在暗杀行动中,警察开了99枪,黑豹党只开了1枪,然而,七名幸存者受到多项指控,包括谋杀未遂。
1970年,幸存者们以及汉普顿和克拉克的母亲,提起了4770万美元的诉讼,指控联邦调查局、芝加哥警察局和州检察官办公室密谋暗杀了弗雷德·汉普顿。
经过12年的漫长斗争,该案最终以185万美元的金额达成和解,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民事审判。
暗杀发生25天后,黛博拉·约翰逊生下了孩子。
直到1978年伊利诺斯州分会解散之前,她一直作为党员活跃在黑豹党。
如今的黛博拉,又名叫AKUA NJERI,是黑豹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这是一个继续在为黑人的自决而斗争的革命组织。
弗雷德·汉普顿二世是该党的主席。
一边打了七把lol人机一边把电影看完了 。
我看这个主要是因为戴锦华老师的推荐 ,还有就是我一看视频里的电影封面,这不是亚特兰大里那个神神叨叨的老黑嘛(名字忘了...),于是我抱着对这哥们儿的好感把电影看完了,果然演技不差。
女主是堕落街传奇里的那个胖妞,她演的也挺好的。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哈哈,有受到教育。
至于能受到多少启发,害,早就被娱乐消解掉了,我不是因为一部电影就坚持道路自信了,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有人去思考道路选择这些问题。
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启发其实是存在即合理,也许山那边的人们就适合那样生活,所以那边就总会有犹大站出来跳反。
不管电影是怎样叙事的,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那个风起云涌的、共产国际的、第三世界主导的六十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对面的大楼玻璃上的蓝天白云反射在坐在没改造的老旧小区的七楼里的我的眼睛里的中午,天气闷热,电风扇和电脑的噪音相得益彰,我得赶紧再来一把,杀杀时间。
《犹大与黑弥赛亚》是一部历史传记片。
影片又名《耶稣是我同伙》,从名字来看带有浓烈的宗教意味,可是全片却不带有任何宗教意义。
如果对黑豹党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对这部影片有莫大的满足感。
黑豹党起源于白人对黑人的暴力镇压,为了反抗白人的欺凌,黑人团结起来,成立了黑板联盟。
《犹大与黑弥赛亚》全片未曾大面积渲染全程背景,却在开始就将观众带入到了20世纪60年代那个极具战争动荡的时代。
一代英雄弗莱德汉普顿为了他所谓的“人人平等”的口号在不断的游说、宣讲。
汉普顿在在美国颁布了禁止携带枪支上街的法律后,开始有意识的学习社会主义思想,他推崇毛选主义,是个坚定的社会者,他倡导孩子的教育权,通过给孩子发放食欲,统一照顾孩子,让孩子读书,来宣传自己的思想。
不言而喻的,汉普顿的所作所为,触动了当时美国政府的统治,确切的说,美国的民主制度,从来不是人人享有的。
于是,美国上层阶级开始想方设法的要汉普顿死亡。
影片的结尾,真实的显示了汉普顿的死亡过程。
利用汉普顿的安保队长给汉普顿下药,半夜闯入汉普顿的居所对汉普顿及妻子实行了枪决。
讽刺的是,杀死汉普顿的不是扫射,而是一个警员不经意的走火。
换言之,美国历史的荒唐已经是一种常态。
或许,导演使用“弥赛亚”和“耶稣”都是对汉普顿的一种敬重。
在当时的时代,其所作所为,无疑为当时的有色人种带来了新的希望。
犹大与黑弥赛亚,看完了。
开篇就点出黑豹党相当之激进,但我们现在都知道黑人运动没让美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能很多运动都是这样,口号非常激进,里面的一些人非常激进,领袖可能也说过很激进的话,但最终在漫长的时间过去后,社会却没有发生那么激进的变革。
我还是反对这些过于激进的观点,尽管抗艾,lgbt,黑人等等运动现在所带来的改变相对是正向的,进步的,但我始终对这种激进的口号保持警惕,包括现在的女权运动,我相信它会带来正向改变,且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正向改变,但我依然会对其中的极端观点持明确坚定的反对意见,毕竟革命,运动,太容易失控,反面的例子数不胜数嘛。
尤其女权运动与其他运动又有所不同,因为它反对的目标相对来说是最明确的,抽象性的,它是反对父权制,但明确一点说,是反对男性的强势话语权与政治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其他运动都没有这么一个广阔的反对对象。
共产运动反对资本主义,这非常抽象,就算具象化,其也是反对资本家,即少数群体。
抗艾,lgbt,都有明确的反政府色彩,抗艾要求政府提供干净的针头,鼓励合法吸毒,避免艾滋病传染,lgbt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要求各种身份认证上对于性别的二元限定,仍然是反对对象是抽象的,不过其具体的细分要求非常清楚。
黑权运动应该是和女权运动最像的,它的支持群体较多,反对的对象较为广泛,它反对黑人的社会不平等地位,警察对于黑人群体的执法不公,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反对白人,但也没有女权那么明确。
所以你会发现女权的反对者也非常凶悍,非常激进,甚至远远比女权中的极端派更极端,且由于反对的太广泛,大到女性议员数量,小到企业男女比例,再到同工同酬,反对男性凝视等等,没有一个特别集中的细分的诉求,也让女权运动的推进很困难,一直被津津乐道,却一直没太多实际改变,尤其在国内。
所以我对于女权运动是担忧的,漫长的舆论撕扯只会加快极化,而长期的推动无力又更难以促进运动,如果最终几乎什么都没改变女权的风潮就弱了下去,那很有可能会遇到极端男权的报复性反弹。
所以要回到我看那部非常敏感的时代革命时的观点,那就是非暴力合作在道德上无懈可击,在现实中脆弱不堪。
很多男权都以一种认为自己绝对会胜利的心态,一种看乐子的心态,一种“天下大乱,形势大好”的心态,说着加速,加速,等不及了…但我还真的挺想加速的,现在这种舆论战,互相玩了命的想着怎么羞辱对方,男的都得死,女的都别活,男方小*子(我用的已经是和谐版了,居然还是“被禁止的词汇”,正好对应上后面写的了),女方欠栓了,毫无意义又非常恶臭,尤其这种现象和简中的言论审查还特别有关,因为骂都不敢直接骂,都不能直接骂,新造一个词被屏蔽后又要各种方式和谐,同音字,相似字,缩写,扩写,看着更恶心了,从他妈和谐成特么我还能接受,甚至我还会用,但“称冯”这种傻逼东西看着真的太恶心了。
所以就是这样,街都不上,旗都没有,成天要改变这要改变那,别他妈扯蛋了。
一个不激进的诉求配上激进的手段,在我看来可能是更合适的。
所以甚至我回望时代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因为手段不够激进,回看光州,可能结论也是类似的。
当然最终会发现成功的革命也非常需要运气,韩国六月民主的成功除了参与的人特别多以外,还跟1988年的奥运会有关,而时代革命的结束,则与疫情紧密相连。
太棒了,导演技巧很好,剧本也不错,它的硬设定都清楚的给你,所以不会有狗血的感觉。
这才是黑豹党的崛起史,比看什么漫威黑豹所获取到的信息量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应该先看这个,再看黑豹,会理解更多,毕竟斯坦李再这么否定,黑豹的灵感来源也当然是黑豹党。
影片的配乐也相当有意思,把噪音变乐音,同时配乐声音很大,配乐每次出来也都是高音开始,就是要吓你一下,让你心脏一疼。
这个片对政党结构也有一定的呈现,让我想起了柯文哲最近的事,就哪怕没贪污,也不是执政党,你会发现党主席显然也不是普通人,他的作风与口吻,就带着一股趾高气昂。
它的摄影明显用镜头炫光做文章。
我不记得我看过几部黑人民权片了,除了黑色党徒,为所应为,底特律,不知道还有没有了,不过这部应该是我看过最喜欢的黑人民权片。
信息量确实太爆炸了,比如说男主要给主席拿酒那段,从观众视角看,觉得他是因为知道主席要死了表情才那么难看,但主席视角看,则会觉得是因为不舍得他坐监狱表情才那么痛苦,可想到之前报纸里的药,才猛然惊觉给他拿酒是要往酒里下药,那他的表情又可以理解为因为要下药而紧张和愧疚。
一些小问题:角色塑造略刻板,警察上层坏的纯粹,主席如片名版颇为弥赛亚,影片中其实有他的一段演讲,想着把警察都弄死,但影片没有展开。
同时底下警察杀人毫无顾忌,和底特律里警察还是要与法律周旋一番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还有就是有些地方拖了,比如一些谈话戏,还有结尾的字幕交代后续也有点拖有点啰嗦。
片尾曲不好听。
黑豹党主席原型人物比演员帅多了啊…原型事件的冲击力就很强了,沾了这个光。
那个时代确实是就这么玩,就是随便杀黑人。
经过去年的黑命贵事件,更能让人了解到黑人在美国的处境。
我有一点不是很明白。
那美国社会曾经那么种族压迫。
那就都给集中枪毙就得了呗。
就这么搞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这么不能相容,那就都给遣送回非洲,要么就都给打死。
你还留他在这里搅和,你还压迫他,这不是找事吗?
黑人的人口基数至今在美国也不是很多。
也还是解决不了种族问题。
到今天警察还是随便开枪杀黑人。
这些年也没什么长进。
八选四2.《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片如其名,题材取自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末的Black Panther Party。
一个Party没有足够强大的野心,却想壮大自己,安稳度日,当zf盯上的那一刻就已经输了。
F.Hampton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是幸运的,人们记住了这个冤死的年轻人,他是热情,勇敢,温暖,他就是太阳!
不用日后为Party的落寞而哭泣,他为此付出了全部,昂首离去。
Judas的表演差强人意吧,我觉得F.H更应该入围男配。
作为一部英雄传记,里面的台词还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推荐插曲《Fight For You》,流连经典风格的R&B,结束一段历史。
改编自60年代美国黑豹党的真实事件。拍电影总是要进行艺术加工的,这样一个内奸、叛徒的故事,完全可以搞成《无间道》那样的剧情,结果电影就这么平铺直叙了。只看得到Fred Hampton的慷慨激昂和热血勇敢,看不到Bill O'Neal成为黑豹党核心和Hampton十分信任的人之后的内心挣扎,看不到Bill在Hampton被杀后的痛苦和后悔。这可是那个年代最可歌可泣的年轻人,却拍得如此扁平。本应双男主相爱相杀的设定,变成男主与反派的故事。把Bill拍得越简单,就会越显得Hampton在用人上的愚蠢。事实应该不止如此。Bill O'Neal多年后自己公开此事是十分大胆的决定。
从黛博拉因为孩子想要和平到后来警察说please的那段都含着典型的美国意识形态感觉,导演群戏拍得很烂,后面又太拖沓了,结尾过于仓促,节奏不对
犹大与黑弥赛亚 2021.12.4 看那火焰,照亮天空。改革和革命的区别。太祖指引了不少人啊“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终于理解迈克泰森为什么要纹个Chairman Mao在身上了,在部分非裔群体中还是icon的存在。带上贝雷帽还真挺好看。男主男配的演技值得肯定。
无看
隔壁雷吉娜金可以来偷师,你看弗雷德爱情确定那一场戏,对白简洁有戏,那给了演员多大的发挥空间,黛博拉走时,弗雷德说“you want some coffee?”"sure""how you take it?"最关键的对白这里来了,“black,and sweet”这里两位演员还有看的我完完全全被这个剧本带入了情境,他们演得陶醉沉浸,我看得心湖荡漾,这场戏处理得特别的细腻,他们喝咖啡的那个纸杯,不是普通的纸杯,是橙色的花纹,和主角的衣服是同一个色系,这里的橙棕显得尤为温暖。《迈阿密的一夜》里的服装风格也是这个常见的黑人所穿的色系,但就是一种普通,
整体比较一般,赶上了题材贴时政。
剧本明显有点头重脚轻了,Fred被枪击的案件甚至都没有留充分的笔墨来刻画,结束的太草率。影片更多地聚焦二人之前的关系、内心斗争、社群运动等等,但是Bill一角的矛盾性又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原型人物的年纪应该要更小一些,不过这俩黑人哥们还是有演技的。整体看起来,算是今年颁奖季相对比较好的一部黑人片了。
上周看过的一部片子,根据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豹党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个人代入感不是很强,不敢妄下评论,基本就是黑人集会、演讲、抗议运动等等,有反抗就会有牺牲。
黑人电影大年以最具代表性的黑豹党的起落沉浮作为收官之作,可谓恰如其分。
3.5,叙事沉稳,来龙去脉清晰完整,有点有面,压抑沉郁的色调也烘托黑豹党历史事件和主要角色的悲情结局。看此片感受,与刚看完的《迈阿密一夜》接近,种族平权道阻且长,斗争多年,冲突每每在社会矛盾加剧的历史节点更加突出,只有掩盖沉寂还是浮现暴露的区别。不太想给此片直接贴上所谓“政治正确”的标签,而是应该看到这么多年世界范围内反种族歧视的抗争者做出的努力和走过的艰辛之路,被谋杀的抗争者是最好的历史纪录人。(标记第2900部)
题材很好,但拍的很沉闷。
通过背叛获得的自由,其实是另一种枷锁
类型化的格式 对人物和历史细节有缺失
Daniel Kaluuya演技出神入化,演讲那场戏谁看了不想加入黑豹党。LaKeith的角色反而少了些深度。Fred Hampton的Rainbow Coalition太有前瞻性。You can kill the revolutionary but you can’t kill the revolution.
没深挖奥尼尔好可惜
猶大與彌賽亞間明明是種背叛的關係,為什麼反被譯為耶稣是我同伙?是譯者不長心?還是無知?
而在奥尼尔身后的FBI探员和FBI探员背后的美国高官,高官背后的美国政府,其实也很值得玩味,当他们以为大功告成后,没想到上面又加码了别的命令,甚至变本加厉地去威胁他们,于是这些人只能身不由己地去代表着“上面的意思”完成残忍的屠杀。
全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子弹—《毛选》。光看电影呈现的内容,如果不是在冷战时期,如果当时“防共反共”不是美国情报和安全国策,如果黑豹跟中共早期一样系统的学习契卡和格鲁伯搞好情报和锄奸,说不定呢,万一呢,还真的美利坚无产阶级民主专政就建立起来了。
打着枪杆掌权旗号的黑豹在几任领袖纷纷歇菜的情况下,冒出了一个弗雷德,此君一心为民,可惜不是轻易被捕,就是总部被炸,本片以耶稣犹大类比了弗雷德与比尔,卧底比尔经历了剧烈的心里挣扎,不过黑豹的短命早已注定,最终的射杀却毫无疑问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