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发言,看众多诋毁留言,忍不住注册感慨一番。
电影本身场面宏大,感情线路清晰,以一个热爱跑步的朝鲜小男孩的悲剧一生烘托着反战的主题。
众观近年来亚洲战争片,此片可说已到达一定高度。
或许在某些极端伪爱国人士看来,电影仿佛又塑造了一个意淫强国的超人,请设身处地想一番,作为一个小国家,其民族凝聚力和生存洞察力,是否令我们汗颜?
电影恰到好处的基于现实的没有诋毁任何一个国家,相反尽量在表现每个国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这或许和一些歌颂某某的战争片无法相提并论,但作为当今世界大同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个人利益的得失是否更能让人心灵触动。
影片没有过多中国的情节,但通过仅仅一个范冰冰扮演的落魄弱女子的惊天反击,就能透射出背后强大的13亿中国人的力量。
二战时太平洋战场如果没有美军参战,中国应该步朝鲜后尘,或许这个现实很多人并不愿接受,所以会从内心深处抵触韩国的战争片。
另外需要澄清的是中国的朝鲜族并不全都是二战时由日本带到现中国东北,战俘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有时候人需要单纯,应该从电影里感悟积极的一面,而不是专挑刺。
其实金俊植没有死,战后回到了汉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和弟弟和妹妹。
为了埋藏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金俊植改名为李镇泰,干起了修鞋的营生,不久以后李镇泰还娶了老婆。
然而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乱。
战火蔓延汉城,镇泰决定带着家人到大邱去生活,躲避战乱。
但在中途,他们却被强行征入军队,押上了开往洛东江前线的列车。
从此一家人四分五裂。
而在战场上的镇泰只剩下一个愿望:不顾一切用生命保护弟弟,当听说只要获得国家勋章就可以让弟弟免役时,他便疯子般冲在战斗最前沿。
然而残酷的战场加上弄人的命运,他们的生命轨迹发生了无可避免的改变……
短评不能回复,有点想法只能在这说几句了。
现在短评排名第一的说给分低了,说看电影的时候很多日本人都哭了,我特么不知道啥时候日本人哭都成了给分标准了?
说实话,看诺门坎那段老毛子屠杀小日本的剧情时我都笑出声了,就差鼓掌叫好了。
你能哭出来也确实算是情感丰富了。
另外,电影一开始,朝鲜男跑马拉松被黑了,本来是个共鸣点,但是我写影评的时间是2018年4月,平昌冬奥会刚结束,要论没体育精神,谁能比得过韩民族?
这部电影简直是个反讽加黑色幽默的杰作,给一星不能更少了。
对不起看不懂150分钟讲不出一个主旨拍的部分却还漏洞百出战创?
友情?
战时小确幸?
这叫战争片?
还是感情片?
哪边都不占导演摆给自己爷爷看爷爷都得骂他韩奸吧压根不把历史当回事拉上殖民又扯上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服务?
就为摆出故事的原样?
有去真的理解和体会?
体会出这样牵强附会?
总共打了四场仗 全都荒谬得可笑打得还不如一战 要二战照这么打集团军一周死光 连级阵亡按秒算上将就管一个营 全营没个侦察兵坦克几十米开炮 装甲师都没步兵战机不防步枪弹 手撕坦克吊炸天打仗只有突突突 强冲炮都懒得轰滩头阵地留梯子 伞兵当蛋瞎逼扔还致敬兵临城下?
头给我笑掉法鸡拍的脑残片瞎捧什么臭脚小布尔乔亚对于自己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都用臆想来补充代替一如让美国儿子国庆献礼污蔑扶贫表现出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好像有多么崇高深奥一样是啊 个人臆想着实难懂没有面包 就去吃蛋糕呀?
劳动者何不食肉糜一国之内的太极旗飘扬还收的住到了世界范围的登陆之日就崩得没边了
就看过预告片,且揣测一番,看看电影出来之后,姜导是不是跟我一个思路:1.既然叫my way,其中心思想可能要表述的是“回家”。
在大时代中,小人物无法左右历史,置身大漩涡,只能期盼家的温暖。
尽管三次被俘,穿过四套军装,但其中的悲凉,与回家的信念,足以冲淡真实历史中的那些可笑和荒唐。
2.两个男主角,一个日本人,一个韩国人,从片头的马拉松比赛开始,以片尾诺曼底阵地奔向家乡作结,应该走的是对抗—理解—友谊的路线,一路走来,人性的温暖战胜了战争的冷漠。
3.姜帝圭在太极旗飘扬里面,用在战争中患难的兄弟俩,象征了饱经战火,依旧分裂的朝鲜民族。
在这部电影里,历经大国俘虏,尚能顽强活到战后,一心回家的张东健,又何尝不是大国角力牺牲品的朝鲜半岛的象征呢。
个人觉得《登陆之日》是目前亚洲范围内以“二战”为背景拍摄的最好的战争片且没有之一,同时也感慨韩国电影发展的突飞猛进;该片从质量到内涵可以和《拯救大兵瑞恩》媲美,虽然两者主旨不同。
很佩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但在军国主义绑架下产生畸变的“武士道”精神是有多么的邪恶与可悲,战争的残酷将堕落的人性暴露得一览无遗,求生的欲望,颠倒的信仰,战争的贪婪使无数人变成魔鬼,同时也洗净无数人的灵魂,使其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战争的受害者还是加害者,他们都有一双不知疲惫的腿脚,最终朝着自由的方向奋力奔跑。
《登陆之日》。
4分。
非常失望,甚至略有愤怒。
张东健同志主演。
片中饰演一个日本在朝大臣家的下属的儿子,与大臣之子从小热爱跑步,直至决战马拉松亚洲人选。
而不幸的是,二战爆发,朝鲜人被大量抽壮丁参战。
张东健同志饰演的屈辱的朝鲜人随后被此时以上日军上将的发小凌辱,一直反复凌辱。
但牛逼的是日军军团被苏联红军俘虏,在极寒战俘营,两人从生仇大恨变成德国人的俘虏后而成为生死至交。
两人惺惺相惜,互相照顾,在德军营混得风生水起。
而随着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开战,德国人被干得屁滚尿流,这俩逃兵选择再次逃跑。
但好在,盟军给了张东健同志穿心一枪。
而作为一个战犯,这个小日本竟然拿着张东健同志的士兵牌假装朝鲜人混回了家乡,并参加了马拉松大赛。
怎么说呢?
这他妈的就是一个猪一样的傻逼导演在给二战的日军写赞歌。
哦,忘了说了,范冰冰这个傻大姐在里面饰演了一个能打飞机的狙击枪神。
一句话总结:韩国演员演朝鲜人被日本人征兵打苏联,后被打败苏联人的德国人派去守诺曼底的美国人的进攻。
编剧很辛苦,让冰冰打飞机……导演很辛苦,没有翻译跟各国演员咋个交流……观众更辛苦,片子143分钟,是不是长了点……我们的日常躲子弹弱爆了,人家日常躲导弹。
为啥俩男主都撑到了德国,为啥众泰没撑过去?
因为德国好车太多……男主牺牲时把名牌给了日本男二,让他装成朝鲜人躲过美军击杀,但是男主忽略了一点……现学朝鲜语已经来不及了……最后男主死了,如果没死的话应该被美国人俘虏,坚持几年被派去打朝鲜战争,最后被中国解放军俘虏。
片名应该改为《被全世界俘虏的韩国人俘虏过全世界》男主跟黄晓明一样,总选不对阵营。
最开始的时候听不知道谁给我讲了个故事梗概,说一个韩国人因为二战混战的原因,充了不同国家的军队跑遍了欧亚大陆,那时候眼前浮现的是法国风格的喜剧版 My Way,觉得这个题材太巧妙了,既荒诞又真实,完全可以拍成一个个人传奇,以时代背景为烘托,讲述一个类似于阿甘正传的故事,在表现一个小民微不足道的同时,更展开一段宏大神奇的历史图卷。
于是乎,很期待。
看到一半就确信这又是一个意识形态片。
想来亚洲导演拍战争片,能拿到这么大一笔资金,也肯定拍不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作品,必然是响应社会需求满足民族情绪的中规中矩的主旋律。
怪就怪在,看完片子,还是没明白这个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韩日友好?
还是反思军国主义?
抑或反法西斯主义纪念?
要不然就纯粹是为了弘扬雪国人能跑能吃苦能善待他人的高大全形象?
没明白。
总之就是感叹,他妈的这么好的一个故事灵感就这样被糟蹋了。
范冰冰这个占了海报中心位置的人物其实是在电影中间插播的打酱油东北妞。
不过,她说了一句最能代表中国人仇日情绪的话:日本人太坏了,我恨不得把他们全杀光,一个也不留。
哈哈哈…… 多么极端而写实的民族仇恨啊!
在今天这种紧张的钓鱼岛形势下非常应景。
和《太极旗飘扬》一样,《登陆之日》同样是姜帝圭执导的反战影片,同样描述了战场上的兄弟情谊,但与前者相比这部影片的视角和立意要宏大许多。
《太极旗飘扬》中的兄弟之情,虽然有着大韩民族分裂的喻意,但落脚点仍是凡尘俗世的兄弟情深,振泰无所谓政治立场,只要能够救兄弟,并不介意身为韩军还是人民军,也许在导演看来,能够弥合大韩民族裂痕的唯有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在《登陆之日》中,背景扩展到了日韩中苏之间更加复杂、斩不断理还乱的民族纠葛,影片中的男一号和男二号,既是发小又是对手,既是仇雠又是袍泽,既是主仆又是难友,面对国仇家恨又该如何面对和相处?
《登陆之日》中的人物,同样有着民族属性的暗喻,高大上的韩国主角不消说了,导演有意识地让他透过人性弥合战争的苦难,破除民族主义的狭隘。
而李众泰这个形象,对日本人的仇恨走向极端后,转而通过攀附更强者苏联,取代了奴役者的位置,疯狂地奔向在他看来唯一的希望,但骨子里,仍然是爱着金恩珠、关怀金俊植的李众泰,而不是被异化了的安东,我觉得导演是用他来暗喻北朝鲜。
至于范冰冰饰演的西拉....唉,纯粹就是个打酱油的,没她不影响剧情,有她也是为了凸显男主的高大上,作为中国人看了一点也不觉得高兴,从这个名字,以及她的身份、她的的台词可以看出,韩国人真的对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相比而言,他们对日本人的情谊也许更深些。
影片对长谷川辰雄的心路历程着墨甚多,作为日本占领军将领的嫡孙,他深信军国主义宣传,自认为高朝鲜“野蛮人”一等。
为效忠天皇,放弃学医和体育竞技,决然从军。
在战场上,他冷酷无情,残酷对待战俘和部属,并且深信这一切都是为了民族大义、国家荣誉,他绝对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身为俘虏且被祖国抛弃,从加害者沦为受害者。
苏联红军和朝鲜管教殴打嘲骂日本战俘,与日军欺负朝鲜人如出一辙;苏联军官督战枪杀自己的士兵,与自己督战枪杀部属何其相似乃尔。
这一切如同一记记重锤,无情剥蚀着军国主义洗脑教育筑就的幻象,直到自己陷入绝境,被一向鄙视的对手相救,他才幡然醒悟,久被扭曲的人性终于冲破藩篱,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感情战胜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他终于由一个被刻意培养出来的战争机器回归变成普通人,最终肩负金俊植的情谊重返奥运赛场。
影片揭示战争的丑恶,反对民族奴役,倡导人性与和平,相比中国虚假狭隘的民族主义抗战剧和日本影视剧同样狭隘的刻意回避态度,其立意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影片中是具有一定高度的。
同时影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虽为虚构却并未歪曲史实;影片中的战争场面激烈,效果逼真,气势宏大,深得好莱坞影片真传。
实事求是地讲,韩国的商业化影片目前仍是亚洲地区的翘楚。
当然,影片受好莱坞影响的痕迹也比较明显,但遍视全球,包括欧洲、俄罗斯、印度在内,哪个国家不在模仿好莱坞商业影片?
毕竟大伙儿都好这一口,归根结底还是钱说了算。
这也算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弊端吧。
再扯远一些。
韩国这个民族其实挺不容易的,夹在中国、日本和俄国之间艰难求生存,得罪谁也不行,他们的民族性格受中国影响很深,情感浓烈细腻外露,但精神上却与中国相当疏离,他们仇恨日本但潜意识里又喜欢和趋近日本,实在很分裂。
相对于大韩民族久居藩属导致的自卑(其外在表现却是过度自尊)与敏感,汉民族内心深处更不能接受老大帝国被战胜乃至被奴役的近代史,虽然士的精神和大国风范早已被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消磨殆尽,但仍不肯正视自己的丑陋之处,转而化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见人就要说老子祖上曾经富过,谁要是说贵祖上也是做过下人的,或是你并不见得比我高贵,头上的癞就要红得透亮并照地上唾一口骂一句虫豸,人要说祖上果然好富,立即心满意得地继续坐在土谷祠前捉虱子去了。
不信看看网上整天叫嚷灭美杀日的,依然活在中国梦中,并不见得比长谷川辰雄高明多少。
范冰冰的出现是为了让此片看起来不那么gay么⋯⋯
即使不是部杰作,也是部佳作。一流的技术打造出一流的爆炸四起枪弹横扫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看起来热血沸腾。置景和道具很真实,横跨朝鲜西伯利亚和诺曼底的架构也很有史诗感。战争对人的摧残让双雄从敌到友。但情感不够充分,血腥有余理念不足。人物煽情过多缺乏动力,稍显冗长。范冰冰等角色可以删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韩国无关。他们只是一个战败国。拿这么悲壮的背景去讲述两个基佬的故事有实在没有感觉。
太极旗飘扬之后的大退步。。。。
让主义去死,让感情永存
挺曲折的
整部影片的感觉是导演太想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完美了,因此几乎所有桥段都着墨很多,通篇各种战争场面都各有特色而且制作精良。但是当一部影片所有地方都是高潮,那么也就没有高潮了,个人感觉导演好像在用跑100米的态度去跑马拉松一样,让整个故事完全变得没有任何真实感了。原来范爷就为打飞机出现的啊
拍的还行.有意思的是这是真事,不过原型是中国人,此人先是在四川军阀那里当兵,后来川军和奉系开战,被张作霖的部队俘虏去了东北军。后来闹鬼子,加入了鬼子军,鬼子和毛子在诺门坎开战,又被毛子俘虏当了毛子兵。德国进攻苏联,又被德军俘虏了去,在诺曼底登陆战被美军俘虏。相关照片自己度娘...
比起太极旗飘扬 差远了
不得不佩服韩国人~先后从军于日本,苏联,德国,美国,南韩,北韩,土耳其旅,志愿军,越南等~而且诸多场景颇有韩国棒子意淫特色~服了
太极旗之后的姜帝圭就跟霸王别姬之后的陈凯歌一样,前一个小时已经耗尽我所有的兴趣了,以至于结尾在心里默默操了一句:终于结束了。张东健无论什么角色都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棒子大烂片。棒子这部电影表现欲太强了,简直到了亢奋的程度。非常生硬。
信春哥的炮灰
好蠢
又臭又长,除了战斗场面可以一看,其他的都是糟粕。
基情什么的最讨厌了
分量充足的战争奇妙历险片就是喜欢~ 范爷再次被猪脚了。三星半
几场战役下来,所有人都死了,唯有两位主角幸存。后来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整个世界也似乎只剩下他们两个……再后来张东健还是死了,小田切让替他参加了奥运会,囧。
小人物在历史巨轮下,又能如何?如草似蒲罢了
天啊,原来爱是可以超越国界、超越性别、超越轴心国和协约国这所有的一切界线而存在的!!!还有就是棒子真的没有底线没有节操啊!!!范爷好端端地接这个戏干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