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号称是以比较真实的战争场面,描述那段历史的战争电视剧,除了前几集的战斗场面,还算值得一看之外。
整部电视剧,基本可以用垃圾来形容(看的时候需要不断快进跳跃)。
丑陋百出的剧情,晚上进攻,准备战斗之前却是大白天,运输线和运输大队又不止一个,反敌特明明已经圈中目标,但却无厘头放弃监视(为了最后一集的剧情让路)。
而且为了拍满38集,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久。
至于战争场面越拍越差,我也可以忍,尽管一个已经严重缺员的连队,不可能在重新恢复建制后,压根不可能,再被投入到朝鲜战争中(恢复建制需要时间比较长),尽管志愿军在一二次战役后,很多都更换了装备,尽管连有迫击炮(志愿军从来不缺这种武器),尽管三人小组曾经出现过,后来却不再出现。
但你不至于让老一连的人,都死光吧?
而且就算死,也得死得合情合理。
老连长(后来的营长),居然连通讯员都不带,自己一个人跑到一连,说了几句话就无厘头地,在阵地上被炸死,两个老班长嘢死得莫名其妙(运输班的开着着火的汽车爆炸,一班老班长,明明是晚上发现救助站被困,却非要等到大白天才去救人,不死你也得死)。
机枪班班长,已经成为二排排长了,居然还用前置平行式,而不是后置交叉式机枪布局,疯狂地用机枪扫射(在编制完整的时候,排长敢这样做,不处分降职就是怪事),所以他也不得不死。
更郁闷的是,在最后一集,多次受伤的一连新连长(李长顺),及指导员及班长栓子,明明是在后方负责安防,却无厘头的组成三人狙击小组,奔赴前线做狙击手,而上级居然也根据编剧的意愿同意了(把一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及老兵班长都抽走,除非志愿军是脑袋灌水了,否则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且志愿军有的是兵,不需要在后方拉人)。
而且导演为了让他们斗死去,居然也快速的上演了一场狙击战(不好意思,栓子和指导员,改轮到你们牺牲了)。
谈判胜利了,和平了,小李子,连长你们也不能活下来,否则太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了,小李子送花给美女文工团员,居然跑到阵地上摘花(阵地上会有花吗?
),而连长居然也在这个时候,才告诉大家停火前,按照国际惯例,会疯狂地将炮弹,打向对方阵地。
结果为了叫小李子回来,他就不得不在导演的安排下,一起死在和平到来的时候。
(问题就是导演似乎也忘记了,一连已经是被安排到后方的 ,美军的火炮就是厉害非常,也你可能打到后方吧?
)好吧,好有一个金顺没死,导演当然不会放过他,所以当几个小孩,玩美军留下的手榴弹的时候,他就飞扑过去,死在导演的手下(美军的手榴弹,拉开保险后,只有不扔出去是不会爆炸的,你自己跑过去,把手榴弹抢过来就算了,居然还扔出去不远的地方,所以你不得不死)。
不过,导演还是有点值得表扬的地方,直到剧终的时候,一个女孩子都没有死,也没有受伤,估计是导演自己非常喜欢女孩子,基于怜香惜玉方面的考虑,不让她们死去吧。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中死伤也是正常的,但你要反应战争的残酷性,没有问题,但你得让那些百战不死的主角,合理地牺牲,而不是为了剧情需要,都安排在最后一战,全部死在大家面前吧?
这部剧选了一个很好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桥段,这绝对不是一部雷剧,可惜美中不足,这部剧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我心目中最多是良,不能算优秀首先剧情过于拖沓,故事线过多使得主题不突出,前面几集本来叙事节奏还不错,后面越来越拖沓,战场上的爱情不是不能表达,可爱情篇幅太大,难免喧宾夺主。
第二有些台词没注意口语化,让人看得很尴尬。
比如剧中张金旺在最后几集的一些台词就像念课文,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台词太书面的问题。
第三叙事技巧和镜头语言还有待提高,慢镜头用得过多过滥,有些战斗细节有硬伤,比如最后一场阻击战,美军步坦协同进攻已经到了志愿军阵地前大约50米以内的位置了,可美军还是一步一步走着向前进攻,明明一个冲刺就冲到眼前了,可人家还是一步一步慢慢的走。
如果说表现美军怕死不敢冲,他们也该躲在坦克后面,可是这些美军就大大方方的慢慢溜达当活靶子。
第四对于战争的残酷过于轻描淡写,战士被步枪子弹击中,他还能不丧失战斗力,实际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老班长肩胛骨被狙击步枪击穿,手臂还能抬起来,这在实际中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就是看多了这种浪漫有余残酷不足的战争剧,网络上总有一些声音叫嚣战争,真要打起来这些人跑的比谁都快。
第五剧情收尾不够有力,尤其是李长顺,死的不明不白,他已经不是新兵,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兵了,在敌人炮击时不是就地卧倒,而是在炮火中奔跑,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说他要救那个小战士,完全可以喊一声卧倒,没有必要跑过去,那个小战士也不是刚上战场的新兵了,不可能连卧倒都不会吧?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抗美援朝是战略误判,没必要打,打的没意义,我想说的是,这种想法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
从大处说,当时欧洲刚刚结束二战亟待重建,美国利益重心也在欧洲,作为苏联,希望转移美国的注意力,缓解自己在欧洲方向的压力,让朝鲜发动战争,后来美军大举登陆,战线都快打到鸭绿江了,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国必须要参战,如果不参战,中国就成了东西方争霸的最前线,失去了朝鲜这个战略屏障,这对创造和平安定的经济建设环境是十分不利的,中国建设起步很多都有赖于苏联的援助,也不能不考虑苏联的意见。
从小处说,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心中,他们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平安而战,说这场战争没意义也对不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英烈忠魂。
所以,我想请求我们的编剧导演们,在这类题材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能不能认真再认真,你可以做不到出乎意料,至少也要做到合情合理吧,如果你们不能做到精益求精,那又对得起志愿军的烈士们吗?
今年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形势,让抗美援朝70周年格外受关注,这种背景下,看了这部《三八线》,属于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优秀剧作。
基于对援朝英烈的无比崇敬,我耐着性子一分没快进地看完了38集,虽然心里无数次准备快进和弃剧。
回头忍不住写剧评以兹纪念,客观地说,这剧不值8分,完全是爱国情怀加成。
看得出无论编剧、导演、演员都很认真,很用心。
电视剧站在普通人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从作战部队、后勤保障、义务兵、朝鲜人民、韩国人民、美军及战俘、敌特较量……都有反映,而且据说大部分剧情都是有历史原型的,服化道也很用心,客观反映了战争前后期的一些变化,场面克制而真实,甚至用了一些历史画面,看得出剧组真的想拍一部正剧,一部全面反映朝鲜战争的经典。
这剧拍摄于2016年,这是电视剧浮夸风盛行的时候,便格外显出它的难能可贵。
但不足也是明显的,否则不会看剧时不得不打开弹幕,弥补观剧的体验感。
四十几岁的老男人演小伙子,我忍了;全剧就那么几个战士,我忍了;几架飞机镜头反复播,我也忍了;……可我不能忍受剧情拖沓、强制煽情、枉顾情节逻辑合理性、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强行注水拖到38集。
尤其是最后一集,让主角团强制牺牲,死得莫名其妙,恨不得给编剧寄刀片!
后半段的剧情BUG简直数不胜数。
我知道一连要几乎团灭,但也不至于让其战斗素养集体下线,一窝蜂地端枪冲锋;知道敌后反特也是残酷,但也不至于让老头老太太死了好几个还没个结果,最后却要靠特务自我暴露;知道长顺要火线提拔,但军事能力优秀的指导员也不至于原地踏步到与长顺搭档,还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冷枪队队员;知道民夫队运输物资困难,但出发时就说给319高地送弹药,也不至于都坚守了六天快撤退了还没送到;营救滞留的医疗队那一段,我真的怀疑有历史原型,还是编剧为煽情而煽情?
……作为一部战争严肃剧,可以没有经费来点话剧舞台样的写意场景,写意剧情,但剧情逻辑不能省啊!
现在我们看剧,已经不像过去看戏剧一样,只是图个热闹看别人演戏了,而是希望有更多的情感代入、同悲、同喜、同体验,当剧情逻辑逐渐跳脱,正剧所希望的那种弘扬正气、鼓舞人心、歌颂英烈的目的就失去了基础,真心对不起这些题材和那些人啊!
我真心感觉这部剧撑不起《三八线》这个名字!
历史是严肃的,战争史更是残酷的,尤其是抗美援朝这段饱含英勇无畏、热血奉献的得之不易的胜利,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史,值得后人铭记。
真心希望以后的影视工作者能认真拍、严谨点拍、客观点拍,讲好故事才能更好地影响这代人、下代人!
我一直以为豆瓣的评论相对客观真实,所以无聊追剧前会来这里先看看评分。
这部三八线就是被这里八点几的高分误导来看的。
因为演员年龄平均都四十往上了,让我一直没太提得起兴致。
看剧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所以我不就剧情人设啥的发表意见。
我就是很想吐槽一下里面混乱的语言:美国人跟美国人说英文,美国人跟韩国人说中文,韩国人跟韩国人说中文,中国人跟韩国人一会儿说汉语一会儿说韩国话.......就~没~有~人觉得错乱吗?!
三星给死在战场上的中国士兵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但并不代表我认同这部作品。
昨晚实在熬不住,法国比赛没看躺着估计打鼾了,早上醒来把该剧结局追到了。
交个观后感:好像是1979之后第一部朝战题材片。
大场景与局镜都没有刻画出战争的真正残酷。
审核的结尾更敷衍潦草。
道具、烟火、布景、枪械、演技都可以逐步提升。
但不能正视历史、不能堂堂正正还原历史,为了迎合某些媚外思想,所谓大局所谓友好亲善所谓韬光养晦的意识形态及行为,是对那些为国英勇捐躯的生命及其长期痛苦之家属们的不尊重和伤害。
这种状围,也不会有兄弟连、硫磺岛来信这样好片产生。
真爱的相濡以沫,是一年年一月月点滴积成的。
对一切以物资准绳的人来说,他/她们唯一的爱,就是金钱。
在它面前,友情、亲情皆为量具。
就想看看朝鲜战争,百度搜索一下,看到这个《三八线》,原来以为很好看,毕竟抖音上也经常看到,就打开爱奇艺开始观看,总共看了三集多,终于看不下去了,又跑豆瓣来看看评分,居然八分,我又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了,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真的很好看吗?
我就谈谈这三集的感受吧!
主演一家被炸死,是在打渔的时候,在船上,美国人确实炸到过中国境内,但是我不相信他们开着飞机专门去轰炸一条河里面的渔船,是飞机上炮弹太多了还是闲的没事干?
参加部队不需要这样拉仇恨,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然后又搞了一出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戏,主演喜欢上了别人的内定媳妇(娃娃亲),既然女主角是个刚烈女子,她就应该从一而终,为何又喜欢上别的男人,至少说电视上两个男人从长相身高智商来比大差不差,于情于理说不过去,给人一种强买强卖的感觉。
主演进入部队,各种各样的毛病,我就想问一下导演,你是专门让一个傻子进去部队捣乱的吗?
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经历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这么多的路程,是枪林弹雨过来的,不是几个傻子玩泥巴过来的,有没有组织纪律?
有没有战术素养?
你说你拿个鱼叉干什么?
需要煽情吗?
你放在你家里,给个镜头,大家也会懂,观众又不傻。
半夜三更翻墙跑女朋友家里去私会,这是闹哪样?
如果每个人都跑出去还得了?
我真的醉了,这是我们的解放军吗?
太差劲了,回来的时候班长还在门口等你,笑掉大牙的剧情。
坐火车去朝鲜,女朋友又来了,我靠,这是不是来卖香烟瓜子矿泉水的?
难道几十万部队入朝作战所有的路和火车站不是管控了的?
一个平民居然可以出现在站台,我真的怀疑这个女演员是不是导演的情人,这个时候都要来露露脸,喊上几嗓子,实在是无语了!
入朝作战,第一战就遇到了棒子军,不说韩国人怎么样?
至少懂历史的都知道我们的军队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军团作战,一次战役就是几万人以上,多则上百万,井然有序,1955年上千名将军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我真的想骂人,一个连就去和对方打上了。
彭德怀元帅如果知道了可能会把这个连送回东北吧!
整个朝鲜战争牺牲四十万,还不说是失踪,伤残。
战争如此残酷,这个电视给我感觉是闹着玩。
哎!
不说了,看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后面的三十几集说的什么?
只能说导演没文化,编剧脑洞大。
多少英烈换回一句,山河已无恙。
当我们安安静静生活的时候,是否会有人忆起当初创造这种安静生活的义士。
此片我只是看了前5集,感觉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表现都把感情演绎的很到位,无论是男女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
是难得一见的好剧。
因此我也不相信国产剧已死。
此片只是给我一个反思,如今无恙的山河,是当初义士拿命换来的。
如果今天山河再次动摇,是否还是有义士挺身而出,拿命去换。
我想会有的,但不会是全部。
我们的山河只能期望义士挺身而出么?
只要有这种想法,就是危险的。
义士不是部分人,而是所有人。
我们的山河,我们的领土,我们的海洋,都值得我们所有人挺身而出,都值得我们用命去承担,这样才能有资格去享受先辈留下的安静的山河。
而现在有多少人能够想起挺身而出拿命换和平的义士?
我想心中常思先辈,才能保持清醒。
此剧编剧经过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推敲,80%以上的剧情源于史实,但愿此剧能够触动一些麻木的人,一些无知的人,一些迷失的人。
连追了两天的《三八线》,从一开始吐槽儿女情长桥段的俗套狗血、特技的简陋粗鄙、韩军的全套中国演员阵容,到疑心会不会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到终于感动得热血沸腾、稀里哗啦。
对于我这种军迷来说,剧中的场景和故事都不意外陌生,朝鲜战争的历史是可以倒背如流的。
但是当片中的人物走出了惯常的脸谱化,而像《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那样变得有血有肉鲜活起来的时候,这个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没有领导的大视角和政治意义的宣讲,胆小怕死有情有义的小人物历经战火的成长和牺牲,才特别凸显人性的光辉。
这些小人物并没有抗日神剧的神力,他们随时在死去。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话,这世间没有不怕死的士兵,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尽管惧怕随时到来的死亡,却依然慷慨前行。
我很怕,但是我只能祈祷上苍给予勇气,去面对所有不能面对的一切。
看着看着我在想,难道自己又变得“主流”了?
于是去知乎查评价,这才发现这部剧从拍摄到播放各种艰难险阻,因为各种莫名原因备受宣传部门的压制,最后只能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还好,看来我仍然不是他们的“主流”!
ps八卦下:1、女主像极了《珍珠港》女主的风格。
2、这部片也终于强调战术素养,到了和战斗意志一样的层面。
我今天都看完了,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21:33,结局是全部牺牲了,我的真实感受时,真实,但是这个真实我接受不了,可想而知在现场上更怎么能接受这个现实,总想写些什么,表达什么,其实就是难受,同时我想我能做些什么?
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的,在实际一些是不是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家人照顾好,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我们必须要支持国货,支持中国所有的你看到的中国。
体现的不仅仅是三三制,反映的是那一代人的精神。
剧中李长顺所在的部队应该是三十九军,现在已经是第三十九集团军,也是防备应对朝鲜半岛事端的主力重机械化集团军。
在当时,这种经营很久了的主力部队,对三三制以及连队的建设已相当完备,尽管武器远远落后美军,却能凭借合适的战术策略以及出色政工保证部队完成任务。
这些才是比所谓单纯而且空洞的亮剑精神更应该展现的东西,这也能有力说明为什么这支军队能够在朝鲜战场与美军抗衡。
如果说亮剑是一部真实客观反映了一只叫花子部队略带痞性却不服输的性格,三八线则是真实客观反映了一只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建立起来的部队背后的机制。
与其相信虚无缥缈的所谓军魂,严密的组织、出色的政工、保家卫国的期望才是当时的真实存在。
我不了解历史,以前也挺喜欢国强演的,不过这片子有太多以前演的痕迹,一点疲劳的,看了几集有点看不下去了!
那么老了再演新兵实在违和,看不下去。。
CP设置太多太爱回忆太拖延 一打起仗就开始俗套 但还是表白杨排长!
编导疯了吧!!!!那么些金刚不坏之身那么多集都走过了,因为情怀我都收下了。最后两集搞什么名堂,一个个全他妈写死了!!还他妈有熊孩子玩儿手雷害死的,你大爷你讲情怀讲个人英雄主义你就见讲到底!最后全给瞎耽误死了你糊弄谁呢!!!!!
导演对于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描写与感情渲染做得很好,就是太多雷人的剧情,看起来跟抗日神剧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中间几集还可以,大部分时候编剧想起来啥编啥,故事线索各种乱,浪费了一个好题材,即使在这样的管制下,这个题材还是可以拍得好得多!
太水,剧本和运镜极差。还不如《战火熔炉》。
较为真实,至少要在这个水准以上,毕竟和平的时间太久了。
其实挺好,题材不错。张国强好像就适合演这类型的剧。就是结局太虎头蛇尾了....好多人都死的不清不楚的。
如果不是剧组凑集数不是那些乱整的感情戏,至少四星,最动人的还是志愿军的事迹
在高铁上,看一个左前方的老头用平板看的。。。。。。爱亩安格瑞。
除了中二的男主外其他都还不错
剧情略单薄
只针对这部电视剧,只能打3星,这么好的题材愣是拍的又臭又长,这种电视剧怎么拍?应该学学《兄弟连》和《太平洋》,10集就够了,最多不要超过15集,现在到好,这到底是要讲啥?战争的残酷?儿女情长?展示中国军人?抒发中朝友谊?反思战争呼吁和平?啥都不是
没有感情戏的时候,特别赞,一有感情戏就有点没劲。不必要的感情戏有点多,该剧讲长津湖之战还是不错的,志愿军的战术终于不是一股脑冲了,老兵帮带这些细节OK。服装也还是良心的,整体瑕不掩瑜。
国产神剧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可以打败西方人,战争残酷,但是战争伟大。一群无知者瞎bibi
编剧水平太不稳定了,龙缘峰一战值五星,之后就开始乱洒狗血了。太尴尬啦,本来还挺看好呢。38集里,有十集能看
那段历史是需要我们铭记的 第一次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也是难得 勉强三分 前半部分拍的还算不错 后半部分就陷入了国产剧的窠臼了 拖沓 啰嗦 做作 流于形式 拘泥于各种无关紧要的细节 还有一点值得深思 全剧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 但是真实的朝鲜战争是残酷的 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美好么
每天下班看一集。主旋律包装下的韩剧抗战剧谍战剧大杂汇。这个光打的太不讲究。明明密闭室内空间窗户都没有你给来个HMI做什么。连暖都取不了啊。美国大兵的中文配音也是。起码对一下嘴形呀。倒是所有龙套演员十分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