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乡
Jauja,走出安乐乡(台),巧黑(港),丰饶之地,Land of Plenty
导演:利桑德罗·阿隆索
主演:维果·莫腾森,迭戈·罗曼,格茜塔·诺比,马里亚诺·阿尔塞,维比约克·莫林·阿格尔,米萨埃尔·萨维德拉,阿德里安·方达依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丹麦,法国,墨西哥,美国,德国,巴西,荷兰语言:西班牙语,丹麦语年份:2014
简介: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曾参加过普丹战争的丹麦军官Gunner Dinesen(维果·莫腾森),带着青春期女儿Ingeborg(Viilbjørk Mollie Malling)从丹麦来到阿根廷,加入阿根廷军队,参加征服沙漠之战,女儿却跟一个阿根廷士兵私奔,生死未卜,他从此踏上了荒漠里的绝望寻女之路。详细 >
还是马特尔更断一点
在没看完之前惊讶于摄影之差,画面之丑,看完之后我想说:what the fuck is going on?????????我承认这个片子小众到连我都不想接受.
3.5 圆角画幅提升美
Viggo又回去做艺术家了,非常梦幻,星空的感觉特别好。不多但很迷人的音乐也出自他手。
看到三分之二处,拿起手机播放陈珊妮《星光下我记得》。
这个画幅看起来逼格更高。色调和画面可以加无限鸡腿,即使剧情沉闷昏昏欲睡。在结尾居然看到了撒玛利亚女孩和洛丽塔的感觉,错觉了么
砍掉四分之三镜头绝对没问题。
情绪流在父女重逢的一刻已趋于完美,而梦醒后的解释更像是为了追求结构性的主题阐释,略显匠气。冷峻剪辑和温婉构图在相互映衬后,也同剧作本身实现了精彩的互文:消失的英雄成为传说,消失的少女成为永恒,于是,带着三分顿悟与七分迷茫的父亲重新找到了路向。
阿隆索在巴塔哥尼亚的土地上再一次提出了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永恒问题。若能以自然景象来创造时空尽头的神秘感,又何需凭空幻想一个陌生的世界?人去歌声近,星空化浓云,毛边的黑色画框内似是以一秒千年的尺度演绎着在对美与征服的追求下不断重复的人类文明史,谁又能肯定自己不是身处山洞之中呢。
第一次包场……马克一下。虽然看到最后已经糊了。
于梦中时隐时现的《安乐乡》既指向过去又指向未来。然而真正的家园既不在彼岸也不在此岸,最终它在人的身上。阿隆索这部悲观的城市寓言建立在人们失去家园(无家可归)的现代语境之下,因此荒漠里的寂寥和伤感全都来自人失去交流后的巨大孤独。尽管梦中人在回家的途中迷失了方向,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又在梦中梦见了那些维持生命运转的意象。唯一的(甚至是致命的)败笔在于提供解读的结尾破坏了影片整体所努力营造的神秘感。
凡有诗意,多少带有不沾纤尘,世外荒原放任身心之意,本片格调就像聂隐娘,处江湖不惊,且采用圆角景框,让僵硬的世界触感光滑,静谧而充满自然之美,军官寻找失踪或私奔的女儿,渐渐忘了初衷,因为沿途所遇覆盖了嘈杂的心灵,一犬一泉便构成了生命。
不知道看不懂没耐心我又不是戛纳评委怎么会喜欢这种电影
极简主义的诗意影像,深景深缓慢长镜头,一个慢慢变得魔幻的故事,一个充满了象征性的寓言。每个人都在寻找,每个人都可能迷失,有的人会放弃,有的人会只身到达远方。只有青春年少才会对此执着。爱与梦想的远方就是每个人的安乐乡。
又一种暮狼归途?画面好看是好看,极简这种概念如果对讲故事本身并不那么友好的话,约等于整体可看性不高。
大概知道想讲什么 只是这种表达方式有点接受不能
古典味浓厚的画幅,简约的对白,漂亮的长镜头,巧妙的画外空间设计,令这部貌似传统西部片题材的作者电影变得趣味无穷。
她的父亲在来世终于成为了她的狗 一条永远不会主动离开的狗 但她的狗很多 当她的管家(或是上帝)告诉她为什么这条狗会感到困惑时 她开始认真对待它 直至她放开绳索 蹲在地上思考一个久远的玩偶(前世的父把女当做玩偶 女把夫当做授予者 ) 最后她的狗惨叫几声 溺水死了 完美的定点镜头 多余且无聊的场景渲染
静默之中窸窣,风吹草摇依稀可闻,雅致构图比例,澄澈碧丽摄影,漫长静默凝视中的无限诗意;原是乌有安乐乡,岂闻世外桃花源,浮云悠悠南柯梦,恍如隔世斧柯烂;鞑靼人的沙漠,另一时空的戈多;撇去特写之后的超长镜头,在广袤时空中有永恒的意味。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