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在战场上天真就是最残忍的对待自己。
英伦血腥的镇压与殖民世界,对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民造成的苦难,真是罄竹难书。
然而好像全世界共同的人类祖先均是在一次次的战役中进行残酷的掠夺而铸就为城堡,无一例外。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光实在是恶心,焦土策略打的自己的资源补给都被断了,长线发育需要的还是头脑,要摒弃头脑发热,冲上去白给。
历史总是有着重重迷雾遮挡,如果考现代的古将是复杂的,因为真相与谎言一同在互联网上爆发,无法估量的数据流如洪水猛兽般吞噬着人们的视线与思考。
身在局中无法分辨是非,需要时空的距离感更全面的了解过去发生的事。
英国的古装电影感受上始终有着文化上的隔阂,或可以这么说,在一处发生的战争在广大的信息流聚焦下,爆发了几何级数的信息,人们无法分辨真假,或好或坏的信息呈现在我面前,太过集中,难以考证。
如果放大到时空尺度下,我们才能一窥事件的全貌。
对历史的了解越多,越有助于了解自我。
就像越了解宇宙,就越了解地球一样。
极致的宏观,一如极致的微观。
多角度的观察同一事物,所得出的结论,才是最为接近真实的。
主观上每个人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客观的描绘,使得更多人得以认同,也就是标准的重要性。
拥有客观标准化的权利,等于控制了对这个世界最为基础的认知权,也就拥有了控制这个世界的权利。
神权与皇权的冲突本质上还是对民众认知权的归属冲突。
两者都是权力的拥有者,互相抢夺着对方对基础材料的控制权,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如果把神权打倒为辅助,那么对人民战斗力的加成将是爆表的。
这部影片应该和《勇敢的心》一起看。
有人说这是《勇敢的心》的续集,也不为过。
讲的都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两个故事。
只是在《勇敢的心》里,演绎的成分更多一些,包括那颗心也是此心非彼心。
而《法外之王》则是中规中矩的叙述着历史。
1304年的英国。
苏格兰几个贵族争国王头衔,不料英格兰的国王爱德华一世早就觊觎这里了,利用他们打乱仗的功夫占领了苏格兰。
这下惹恼了苏格兰的贵族罗伯特·布鲁斯。
他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气,自立为王。
带领苏格兰人民,以少胜多,多次打败英军。
终于使苏格兰获得了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罗伯特·布鲁斯也被苏格兰人民尊敬的称为民族英雄。
影片描述的就是布鲁斯带领苏格兰人民抗击英军的这段历史。
在他起兵初期,势单力薄,没有多少人看好他,遇到英军屡战屡败,老婆也叫英军抓去。
战败之后他带着残余的四十人逃到一个小岛上苟延残喘,慢慢集聚力量。
据说此时的他看到一蜘蛛在风雨中结网,虽屡屡失败而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
于是大受鼓舞而决心东山再起。
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一个伟人和常人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信念,而后者仅是鼠目寸光追求眼前的得失。
在顺利的时候,任何人都懂得顺势而为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在逆境的时候,才是对一个伟人最大的考验。
如二战初期的丘吉尔,如出潼关时的李自成,如红军长征时的毛泽东,如这部影片中的罗伯特·布鲁斯。
他们的最后胜利来源于在逆境中得到的磨练,来源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影片中所塑造的布鲁斯就是这样一个锲而不舍的领袖。
带领着一帮乌合之众用游击战的办法,今天骚扰一下英军,明天夺占一个城堡,历经十余年的战斗,直到班诺克本大捷才使英军认输。
再说正义性。
纵观英伦三岛的历史,多是入侵者和原住民各部落的战争,罗马入侵,日耳曼入侵,丹麦入侵,这些不断的入侵伴随着杀戮和掠夺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同化和文明的进步。
岂止是英国,在整个欧洲的中世纪,差不多都是充斥着野蛮和屠杀。
国家形态仅仅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各部落融合的需要才缓慢的逐步形成,这种国家形态只是一个概略的模糊的东西。
人们互相之间的交往中,看到的仍然是高卢人、日耳曼人等族群,而不是国家。
也许今天是法国人,明天就成了德国人,今天是乌克兰人,明天就成了波兰人。
所以在欧洲人的意识中,对民族的认同远强于对国家的认同。
如果文明发展初期的那种扩张是一种规律的话,那么判断其正义性的标准则是这种扩张是否得到人民的认可。
对于英国,即便你是强大的,无论你采用任何手段,也不能剥夺任何一个民族的自由。
罗伯特·布鲁斯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英格兰,关键是在于他得到了整个苏格兰民族的支持和赞同。
虽然他最后所争取到的独立是短暂的,但是在历经近千年之后,这种民族间的纷争仍然在处处顽强的表现着。
如威廉·华莱士所说:“你们可以拿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你们永远不能夺去我们的自由。
”影片忠实的描述了那段历史。
很少杜撰的戏剧性场面。
然而我看完电影之后,则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对罗伯特·布鲁斯也这个人物如何评价?
我是这样看的:他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一个伟人。
却不是一个高尚的人。
他在带领人民与英国抗争的同时,也有过许多不堪的表现。
例如,他曾经宣誓效忠英王,他曾经的教堂里手刃政敌,有史料说,抗英义士威廉·华莱士的被害也与他有关。
在影片中,当道格拉斯来投奔他时,这样问他:“你是好人吗?
”布鲁斯答道:“我试着做个好人 ”。
看来布鲁斯自己也对自己是好是坏没有把握。
人人都有两面性。
一个名人在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成就时,通常会下意识的掩盖自己的另一面。
一个政治家或者政客,在为自己的信仰努力的过程中,道德往往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失信、背叛、无耻、荒淫无处不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当今的特朗普如果真的实现了他的“美国优先”的壮举之后,人们会忘记他和女模特上床的丑闻吗?
即便他已经如数付清了嫖资。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培根、陈独秀等等。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我感觉是对风景的拍摄。
苏格兰高地起伏的山峦,细长蜿蜒的小路,巍峨的城堡。
美极了!
战争场面拍的也很好,冷兵器的厮杀比起现代战争更加激烈和残酷,真正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在沼泽地中的作战之后,人们满脸血污和泥浆。
非常真实。
本人评分:7.0。
对面珀斯真的好狗啊,那个贵族说今天是星期天(基督教圣日),明天才决斗,结果当天晚上就偷袭。
而且还残暴地把支持的人民(即使是自己的同胞)都烧死。
这是更大的罪在上帝面前。
这战争打得真惨烈,苏格兰王自己的兄弟被杀,死状还很惨。
妻女被抓走,一座城堡的男人被杀死,女人被抓走。
罗伯特这妻子质量太高了吧,新婚之夜被冷漠,听到丈夫要谋反还依然支持他,哪怕自己本就出身望族。
在阶下囚时,还那么努力保护非己出的继女,送去与修女学习圣经,得以活下去。
对面要是不是诚实人,那么骑士精神在战场上就不管用,也没必要对恶人讲仁义,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什么才叫兵行诡道。
既然他们率先违反决斗的约定,屠杀无辜同胞,那么在棕枝主日趁他们放下兵器时突袭他们也不是恶行。
对面英格兰的军队大白天还睡觉,只有2个值岗,这打战要是还不输那就没天理了。
不能打战的小孩子有宣传的作用,罗伯特对未成年的孩子说:去和你所有的朋友说:“我们快要夺回我们的国家了”,宣传效果棒棒的。
这王的身体语言,满分,一个拥抱对于赶来投奔的旧部下,如同冬天的暖火。
这皇后太勇敢坚毅了吧,这都阶下囚了,别人让签字离婚,还敢不签。
别告诉我3000骑兵对540步兵都干不赢,结果还真是干不赢,如果对面不撤退那么尸体堆起来的“硬土”也足够后面的人冲上去了,杀掉罗伯特,只是他们心不齐,第一波进攻失利就胆怯地逃跑,输了整场战役。
放那个战败的王回去和贵族们内斗是个好主意,因为如果把他杀了,那么很有可能继任的王很厉害,反而打不赢。
这个战败王(即残暴,又自大疯狂,刚愎自用不会团结人)俘虏了也没用,因为没实权的他很快就被抛弃。
把他打出心理阴影放回去是个不错选择。
给女人送花作为礼物,是个不错的选择,看皇后的笑容就知道了。
服化道可以满分,不过这剧情也太过家家了,尤其是战争场面,两军对垒没有哨岗吗,第一次战斗敌人都摸到营地跟前了还没发现,还有明明有骑士和弓箭手,不应该用骑士直接冲击吗,先让步兵交手后再骑士冲击,不怕伤害自己人?
第二次大战就更离谱,还休息了一晚再战斗,英格兰不提前检查战场,派骑兵冲不过去不知道撤退上步兵,再不济你弓箭手射箭都把这500人包饺子了,最后国王冲进去和敌人绝斗?
大军里国王没有护卫?
撤退时不管国王?
主角不接机杀死国王我理解,但是不俘虏国王还放他走了????????
战争场面我太黑人问号了,这要是写实派的,真的离了大谱
这部影片期待很长时间了,特别是《勇敢的心》在此之前已经放映很多年了,二十年吧。
两片一对比,差距就明显看出来了。
《勇敢的心》是电影,不是史实,是为了好看,历史错误数不过来,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情,都是瞎编的。
不过,好看。
主人公好看,女主人公好看,长腿王演得好,同性恋王子也不错。
有哈哈笑,也有煽情。
《法外之王》是什么,是纪录片,史实片,不是电影。
作为资深英国历史爱好者,我可以说这部片子基本上忠于历史,没有大的错误。
可是,这就不好看了,像流水账。
历史细节太多,我可以说,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这些历史事实,他们也没有兴趣。
另外,主人公不突出,性格不明显,不招人喜欢,不如梅尔-吉普森,或梦中的法国美女。
故事不突出,人物不突出,这就不是电影了,不能给人震撼,不能给人享受。
爱情戏也不够,性戏倒加了上段,没有必要。
2018-11-24《法外之王》《勇敢的心》之后又一史诗巨制!
一直对历史影片比较感兴趣,尤其是这部硬核历史片,犹记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华莱士那声响彻云霄、震慑灵魂的呐喊:FREEDOM 只是这类型片人物众多,于脸盲实在不友好;时间线长、地点和场景繁多而复杂,看得有点云里雾里,得借助度娘才能大致搞清楚。
罗伯特王与蜘蛛结网的故事,似乎在英国是家喻户晓。
经此启示,罗伯特东山再起,始有劳顿山一战,而此战,充分利用地形,以少胜多,智慧与勇猛毕显。
女主漂亮温柔的外表之下,是勇敢而坚强的心!
疯狗般的“黑道哥”道格拉斯两场戏展现其铁血柔情:一是自家城堡前的小故事,二是道路中安然屠牛与英格兰王约战。
吐槽一把:14世纪的英格兰苏格兰真TMD脏乱差啊。
1995年,威廉华莱士的那句以生命呼喊的“自由”,伴随着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和绝世美人的眼泪,消散在苏格兰广袤的原野和人民的心中……那时,处在年轻彷徨岁月的自己,还只是热血于那激动人心的阵前演说,5000人血腥的冲杀,和被人背叛与出卖的心痛,犹如《冰与火之歌》第一季结尾,北境之王最后不甘的落幕……当时片子的结尾,提到后来威廉华莱士被传尸九边,最终激发起了整个民族的奋起,当时“背信弃义”的苏格兰贵族,接过了被其背叛出卖华莱士的大旗,然而,这一等,就是20多年,直到现在,终于有了续集~传记文学般的剧情,考究的服饰道具,苏格兰的城堡和肮脏泥泞,以及中世纪特有的宗教,残忍和疯狂……喜欢冰火的朋友不可错过,不过这个苏格兰王,有点罗宾汉的意思……整体与《勇敢的心》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毕竟珠玉在前,梅尔吉普森专注反英系列电影,各个都经典……英格兰试图用残忍来镇压爱尔兰人民,最终一味的忍让,无异于与虎谋皮,自相残杀阴谋诡计,更是爱尔兰被英格兰残酷统治的原因……自由与毁灭,还是苟延残喘,你总的选一样是吧,那个怂包,还是苟且的活着吧……至爱尔兰长剑与华莱士
勉勉强强七分吧。
动作戏,战争大场面都不行,这点雷得利斯科特是真的牛。
本片导演比不上他。
开头八分钟左右的长镜头不错,非常考验剧组,摄影,收音,而场记剧务都得躲远,导演的协调调度能力还行。
文戏武戏爆破戏一起来。
克里斯派恩我是很喜欢的,但这片里他的角色可真够蠢的,对方说周日不战,他居然真的就听信了,也不安排警戒,侦察。
防止敌军偷袭,却跑去跟娶来还没圆房的老婆行房。
我也是第一次看他这么祼,后面有场河里出浴的戏,更是直接露出升职器来。
女主甜美漂亮而又表现的智慧忠诚善良,演的是个完美角色,果然衣服一脱,熊型也不错。
两人行房那场戏也很投入,演的跟真的似的靠!
但感觉这片真是美化苏格兰,丑化敌视英格兰很厉害。
都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导演还这样抓住不放,肯定很激进,很愚蠢无脑的充满仇恨。
属于最易被煽动的民族主义者。
一看条目,果然,苏格兰人。
你说他会加入类似爱尔兰共和菌那样的激进巩布组织我都信。
说回偷袭那场戏,外国不了解,中国的开国君主都不用说,就连他们的手下败将,项羽,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都不会蠢到男主这个角色那样。
毫无防备的被偷袭,不知道安排警戒,导致一次被偷袭就算了,后面渡湖又来一次。
军事战略的头脑简直连猪都不如。
当然,那个光头伯爵敌人未必食言,人家过了午夜十二点来偷袭,就是周一,不是周日了啊!
还是心急了点,现实中要是我,非得三四点去偷袭,并且安排包抄两翼和后路,这样给敌人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后面的群狼战术倒是还行,但有点抗日神剧的意思,美化己方,矮化弱化敌方。
这苏格兰导演真是恨透英格兰人了啊?
历史上两军对战,肯定比这还要血腥残忍的多,无论中外,毕竟是冷兵器时代,中国历史上也动不动屠城,让对方失去反抗意志。
片中英格兰王子吊起男主弟弟时,看着就已经够狠了,哪知他还去扒开人家衣服,我一激灵,心想卧槽!
演水浒传么?
中国人都不敢拍的,你们要拍吗?
要剖腹剜心吗?
结果还真是,直接开膛破肚,内脏肠子和血流了一地。
看的我恶心的,短短几秒镜头,却拍得异常残忍血腥,不忍直视。
最后的大决战真是儿戏,混乱。
雷得利斯科特看了只怕要大摇其头。
最后,男主父亲去世前那短短的表演极佳,绝对可以拿个最佳男配的奖项或提名。
约翰.康明
被 罗伯特.布鲁斯 杀死在教堂里的 约翰.康明约翰.康明(公元1286公元1306)(又译为:科米恩,文中为了统一,使用 康明) ,来自 康明(科米恩)家族,是 马里.伯爵。
其祖先是 荷兰人,后来成为苏格兰的贵族,受封为 马里伯爵。
到了 约翰.康明 高祖父时, 与 巴肯女伯爵联姻,使得 巴肯地区并入 康明家族。
其家族 长期统治 马里、巴肯地区。
黄色高亮地区,约翰.康明 统治的 马里,在苏格兰中的相对位置
黄色高亮区域,约翰的 远亲(约翰的 叔曾祖父及其后代)所统治的 巴肯 在苏格兰中的地理位置约翰.康明 是苏格兰王位的强力竞争者之一。
他的竞争资格,除了其家族在 苏格兰北部拥有 强大实力外,还源自于他与 苏格兰王室稀薄的血缘关系。
蓝色箭头: 约翰.康明的 天祖母。
红色箭头:约翰.康明。
红色箭头:约翰.康明的 天祖母。
蓝色箭头:苏格兰国王 唐纳德三世。
由此可见,约翰.康明的天祖母,是 苏格兰唐纳德三世的 外孙女。
也就是说,约翰.康明是 唐纳德三世 的 7世外孙。
这一点稀薄的血缘关系,致使 康明在 法理上成为了王位竞争者之一。
麦克杜格尔大人
电影中,布鲁斯加冕后,遭到突袭,落荒而逃之际,被一直队伍挡住了去路
布鲁斯劝降之际,麦克杜格尔大人 说出了 康明是我的堂弟这位 麦克杜格尔大人,全名叫做 约翰.麦克杜格尔 (又译作:麦克杜加尔),其父亲及其数代祖先,都是 亚盖尔地区的伯爵。
与 约翰康明的关系: 红色箭头:约翰.康明。
蓝色箭头:麦克杜格尔大人。
约翰.康明的 姑姑,是 麦克杜格尔大人 的母亲,由此可见,二人是姑表兄弟。
麦克杜格尔家族所统治的 亚盖尔地区安格斯
西部群岛公爵 安格斯安格斯是 布鲁斯家族竞争王位的忠实支持者。
西部群岛公爵。
西部群岛公国事实上,从安格斯的曾祖父开始,其家族就世代统治 西部群岛。
安格斯 与 麦克杜格尔大人 实际上是远亲。
蓝色箭头: 麦克杜格尔大人 的 天祖父。
红色箭头: 安格斯 的父亲。
安格斯
按辈分,麦克杜格尔应该 叫 安格斯 一声 爷爷。
罗伯特.布鲁斯 与王室的血缘
蓝色:约翰.康明的 天祖母。
红色:罗伯特.布鲁斯的祖父。
紫色:罗伯特.布鲁斯的曾祖母。
显然,罗伯特.布鲁斯与苏格兰王室的关系,要比 约翰.康明 近好多。
伊莎贝尔,即 罗伯特.布鲁斯的 曾祖母。
蓝色:罗伯特.布鲁斯的 曾祖母 伊莎贝拉。
红色:罗伯特.布鲁斯。
感觉和古代的战争感觉他们都1300年了,发展的那么落后,称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一个国王带3000人打300人,打不过就走了,国王都还在战场,跟闹着玩试试,所以一个国家一个人有有绝对的实权,越来越喜欢中国的皇帝,外出打仗,带3000人,笑死人,说真的清朝如果不灭亡,中国肯定是全世界第一
若论糟蹋好素材谁也比不过奈飞
有个很大的疑问是什么要让一个美国人演苏格兰国王(没有任何别的意思纯属好奇因为一直觉得苏格兰口音很难模仿)最后的打斗场面还挺震撼的,整体比较平吧,就看着会有点不痛不痒,不过风景是真好。
情节挺好,无缝衔接《勇敢的心》,终于把历史后面完整了。
期待太高
唯美的中世纪油画叙事,剧情太舒缓了,起伏感很平,后半段几乎要睡过去。
1.在蘇格蘭,每當有重要節日就會遞上灑滿稻草
因短暂露点床戏和精彩肉搏战戏推荐……正史不了解所以不妄下结论。总感觉有只是为了猪脚光环而刻意去做所谓泾渭分明的黑白二元论的嫌疑。政治和战争带来的除了肮脏龌龊还能有甚么?!珍爱生命守护和平!
爱德华一世征服英格兰的故事,只是从反叛者布鲁斯的角度来叙述。战争场面尚可,故事逻辑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网飞拍的电影数码感太重,少了点质感,前面看着还行,片长太短,后半部分交代的太潦草,显得里面正反派都像毫无准备有勇无谋笨蛋,我也没看出来罗伯特这个王的魅力在哪里,也没看出来他有足够的造反动机,造反准备,造反能力,脸谱化严重,剧本这么简单就没意思了。
服装甲胄还算精良,可是苏格兰裙子去哪了?四平八稳,波澜不惊,流水账般的叙事。结局中,爱德华二世冲入苏格兰军阵,妄图一骑当千,结果战败呕吐,又全身而退、毫发无损的意淫剧情,把本来就贫乏无味的剧本,搞的更庸俗了。
王者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童话里的骑士精神和绅士风度,而是杀戮、血腥、恐惧、忍辱逆袭以及万骨枯的代价铸就。这部片子拍得很真实。以及,苏格兰人向来又苦又狠啊,期待你们早日独立,脱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三星半,没有穿裙子也更符合当时的历史的部分好评。就非常正经的历史剧了,战争场面还蛮好看的。不过派派的口音是不是让我有点出戏……
我没看过勇敢之心……但是outlaw king真好看啊,值得二刷。派派在我这真的是正人君子的代言人,所以对他的角色我都有个人滤镜在……电影节奏不错,非常顺畅一口气看完,中间不会暂停休息,不是需要耐心去忍受的类型。以及快银完全没认出来……
很喜欢,女主超漂亮!感觉剧情跟完成度上都很高,战斗场面也很棒。
太闷了,看不下去
派派挑大梁依旧没拖后腿,一开始还觉得他几处破尺度的全裸演出,只是给这个片子加一些宣传噱头,但最后还是被故事和历史本身吸引。最后一场战争戏真是震撼,真实、泥泞、笨重、血腥。身为法外之王的罗伯特正是因为遭遇过背叛,遭遇过偷袭,遭遇过生离死别和寄人篱下,才让他最后的胜利显得格外可贵。
影19208:开篇9分钟长镜头调度饱满。婚礼葬礼加冕受剑出征几场戏还不错,而后转向逃亡,能看到罗伯特是个好人,看不到《勇敢的心》那样描述的民众之心。风景如《玛丽女王》,最后一站混乱,分不清敌我,全片道格拉斯抢了风头,勇士!
《勇敢的心》续集,每个角色都塑造的饱满立体,印象深刻,不管是最后的大战还是整体都制作精良。克里斯·派恩在《神奇女侠》里吹JJ比平均长度要长,在这里可以见识到。尺度很大,18岁以下请迅速撤离。
中世纪的战争不喜欢
啧啧,Chris Pine果然是above average,可不是在女神面前瞎吹的哦。苏格兰风景真美,实景拍摄就是有质感,网飞好有钱。开场八九分钟的长镜也很厉害。苏格兰和英格兰几百年的unhappy marriage到现在也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