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欧容是一位喜欢窥探人性的幽微之处的导演,而且他喜欢用悬疑的手法去拍伦理片。
这一点在他以往的电影《登堂入室》和《八美图》中都可以看出,在他最新的电影《秋日何时来》中也可以看出。
在电影《秋日何时来》中,悬疑的氛围从未消散,即使在电影结束之后。
这样做的好处是电影的趣味性更强,人们观看的过程就像破案一样,但这样也会简化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电影离真相更远。
《秋日何时来》这部电影主要讲什么呢?
它讲的住下乡下的米歇尔最开心的就是女儿瓦莱丽带着孙子卢卡斯来看她。
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毒蘑菇事件,女儿再也不允许她靠近卢卡斯。
后来,女儿意外身亡,她亲自抚养外孙,重享天伦之乐。
在这部电影里,欧容明显在处理母女关系这个议题,他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处理的方式就是直接让女儿死掉,然后母亲和孙子以及儿子(闺蜜的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女儿死掉之后,从而使电影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不得不说,这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也是最无效的方式。
因为,现实中,像母女关系这样的亲密关系,并不会以某个人的突然死亡而终结,矛盾也并未就此烟消云散,反而会在事后加重。
正如咏梅在许知远的谈话节目《十三邀》中,坦诚讲述了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而她人生最艰难、最抑郁的时刻就发生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
值得玩味的是,电影中的圆满是以牺牲女性为代价的。
首先是电影的女主家庭中的第一代女性米歇尔,她曾经靠妓女谋生,积攒下来一笔钱和两套房子:一套巴黎公寓和一套乡间别墅。
第二代女性也就是米歇尔的女儿死掉后,米歇尔把这些财产一份给了外孙卢卡斯,一份给了别人家的儿子文森特,他以此为启动资金开了一家咖啡馆。
也就是说,家中的二代女性,一个负责辛苦打拼积攒财产,一个负责生出儿子再死去,然后两个男人名正言顺地继承财产。
不得不说,这个看似幸福的结局,站在女儿的视角上,非常残忍。
她明明是被谋杀的,却没有人为她伸冤。
她的母亲和儿子知道真相,却一口咬定她是意外死亡。
她明明才是财产的第一继承人,结果,她死后,母亲把财产除了给自家孙子,还给别人家的儿子,而这个别人家的儿子还是谋杀她的凶手。
导演肯定也意识到这样的处理方式有问题,所以,她把女儿设计成一个冷漠自私的人。
首先,她对母亲做妓女的经历耿耿于怀,从而疏远母亲,厌恶母亲。
她一边厌恶母亲,一边想霸占母亲的财产,母亲给了她一套巴黎公寓还不够,她还占有母亲正在居住的乡间别墅。
在一次偶然吃了母亲做的蘑菇中毒后,她彻底不信任母亲,甚至说母亲故意要害死她,从此,她再也不允许母亲看望孙子。
导致母亲因为思念孙子陷入抑郁。
通过这样的人物设定,欧容给了一个女儿“非死不可”的理由,诱导观众接受“女儿成了家庭幸福的最大阻碍,只要她死了,大家都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电影的确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甚至,最后那个本来想要调查真相的女探员看到女儿死后,她们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也放弃继续调查下去。
就这样,女儿作为一个冤死的生命,于公于私都没有人再关心这件事。
对于米歇尔做过“妓女”这件事,整部电影除了女儿耿耿于怀,男人们都表现的很宽容。
孙子在得知外婆做过妓女后,只是象征性表示愤怒,很快他就忘记了这件事。
闺蜜的儿子文森特,显然一点也不介意米歇尔的“妓女”身份。
因为他的母亲曾经也是一名妓女,而且她和米歇尔是最好的朋友,她们曾经一起工作。
但是妓女的女儿比妓女的儿子在社会上会遭受更多的侮辱,就像女性在社会上会遭受更多的性骚扰一样,这是公认的事实。
文森特不介意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给他带来的伤害不大,“妓女的女儿”显然给瓦莱丽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甚至影响了她的婚姻关系。
而且,男人遭受暴力后,他会使用暴力回击,文森特就是。
他不管处理任何事情,基本上都是通过暴力,比如赶走谩骂米歇尔是老妓女的人,比如恐吓在学校里欺负卢卡斯的那帮小孩,比如杀掉米歇尔的女儿。
甚至,文森特因为暴力犯罪而入狱,她的母亲依然爱她。
米歇尔更是在他出狱后,主动给他提供工作,后来直接给他钱,让他开咖啡馆。
而孙子卢卡斯长大后,随心所欲地学“艺术史”。
最后,男人们都过上了想要的生活,甚至还搞起了基情,而女人们把财产留给他们后,全死了。
总之,这部电影,辛苦的是女人,死去的是女人,受益的是男人,这里面所有人的父亲都是隐身的。
这么一想,你还会觉得这个故事温暖吗?
更多影评,见公号“时空记1994”
从一堆法国议题电影中出现这么一部平淡的剧情片真是让人倍感惊喜。
欧容直接抛掉了那些引人注目的东西,从事后开始描绘破碎的生活,从冬天:老姐们相依为命,Vincent坐监、 Valérie孤儿寡母开始,慢慢拍到春天、拍到夏天、最后秋天来了,落叶,结果。
故事整体拍得平淡克制,但放弃探究Valerie的死、孩子选择和Michelle在一起、和谜一样的Vincent组成家庭,这些事情并不寻常,也和传统叙事有一定距离,不去探究谁对谁错,不去引出超出人物历史背景的故事,Michelle是好母亲吗,Vincent的妈妈是好母亲吗,这种问题真的不需要答案,超现实母女相对、流泪就是很好的处理办法。
这绝对是剧情片,但是对文学性的把控足够好,足够克制,导致最后效果远超游泳池那种三星悬疑片。
就像历史书上那些极不合理的事件一样。
一句话概括不了的地方慢慢理清人物和动机发展就变得自然而然。
这类事情往往是人的感情影响了事情按照理性发展,本片里是Michelle的爱完成了这一切,缝缝补补出来一个奇怪的家。
欧容没拍多少夜晚和河流,但看完全片Michelle真给我一种逝者如斯,爱我所爱的味道,这也是我特别喜欢本片的原因。
这和我对生活的观察一致。
关于片名,我想到片中大家的行为动机符合常规认知,但有个角色明显有点偏移,那就是小孩,小孩对身边人的珍惜和对他人的共情和对流逝的宽容明显超出了这个年纪。
但转念又想他不就是Michelle的花园结出的果子吗。
也许他就是希望、转变和爱的集中表现。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绚丽温情的法国乡村风光,美丽优雅,风韵犹存的老太太,让我以为这是一部母慈子孝的家庭剧,一定会有大团圆结局的。
没想到老外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人都是自私的,但没想到能自私到这个地步。
对女主,我说不出什么高大上的好话,套用剧中话“你让我感到恶心”。
头脑和财富不匹配,智商和善良不匹配,整个一琼瑶剧大女主。
文森特听见老太太说自己很有钱,想留住孙子,文森特缺钱,有犯罪动机。
故意把手机落在老太太那里,制造不在场伪证,进门故意带上帽子遮挡,这一切都说明了这是有预谋的犯罪。
在女儿差点被毒死,哭着开车回家的时候,我就已经隐隐觉察到不对劲了,会不会可怜的是女儿,可恶的是母亲?后面证实了这点。
看短篇和评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电影女主不就像琼瑶剧女主吗?
哎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怎么就死了?
琼瑶剧女主早就不吃香了,为什么又有人认同了,她虽然是小三,但是她有爱情啊!
她虽然间接害死了女儿,但她也不想啊!
她虽然没有帮女儿说出真相,但希望能给凶手一个机会啊!
法律是底线,不讲道德的时候有法律兜底,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惩处,反而有一堆人正向解读,我不理解!法盲还需扫盲啊!
很多年前看过tvb的爆款剧,有句台词我还记得。
大概意思是“这里(家)不是法庭,不需要证据,我的眼就是证据”。
这正是人性的复杂,生活中的对错常常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生活本身。
欧容在这部谜一样的电影里清楚明白地讲了一件事,生活不需要真相,人们的选择才是生活的真谛。
我倾向于相信这是个没有犯罪的故事,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也不会有反转。
女主角的女儿死于意外就真的是意外,在法律层面没有人需要负责。
观众知道文森特在场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是相比第一幕的毒蘑菇事件,对于女儿坠楼观众得到了更多暗示。
紧张慌乱的文森特,内疚且到死还要提儿子去过巴黎的老闺蜜,内心有过纠结最终眼神坚定做伪证的女主角,平静接受母亲离世并沉默的女主角外孙卢卡斯,他们一定知道什么却没说出来,最终观众也和那名调查员一样选择相信各位当事人,生活最终没有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就失去了一切,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继续长大继续变老直至死亡再次到来,我们还会再次相聚。
导演欧荣的电影我没看过,是电影的海报吸引了我,形态各异的小蘑菇,来自法国勃艮第静谧的乡下山野,预告片中印象派那样美好的画面,让我猜,或许是一部温情的文艺片。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被人物带入她们的秘密花园,花园的色调随着一阵风起,变得萧瑟、凌冽,阳光隐秘,暗黑的森林中透出似有似无的偏光,闪烁着凝夜紫般神秘气息,而这变幻莫测的花园,七弯八绕又通向了我自己的内心花园,映射着,也放大了,心里存放的善与恶,爱和恨。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故事。
慈祥的外婆,准备了新鲜的蘑菇,等着女儿和外孙回家,从小对母亲就存下芥蒂的女儿,态度很差,因为工作和离婚焦头烂额,回来只是想暂时的解决孩子没人带的问题,内心并不喜欢这乡下,特别是,因为那盘黄油香煎小蘑菇,女儿中毒住院,差点丢命。
外婆小心了又小心,摘回来的蘑菇都对照着指南仔细挑拣,却还是出了这档子事儿,内心非常自责,可是女儿已经听不见自己任何解释。
女儿和外孙走后,内疚鞭打着她,想念折磨着她,她去巴黎看她们,希望女儿能原谅自己,更重要的是,想见和自己格外亲近的小外孙。
可惜女儿的冷漠持续伤害着自己,直到,好友的儿子出狱。
他是个内心善良的人,只不过总是好心办坏事,他看不下去外婆被女儿伤害,去了巴黎想帮忙缓和外婆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却涉入了一场意外。
女儿去世之后,外孙又回到了勃艮第乡村的外婆家,经历了艰难的适应,终于在外婆还有外婆好友儿子的陪伴下长大,他们一起送走了外婆的好友,最后又一起送走了外婆。
而外婆,到死,也眷恋着周围这些陪伴着她的人,同时想念着自己早逝的女儿。
而在另一个故事里,外婆脱下了慈祥的外衣,是一个困在了恨里的恶婆婆。
对外孙的执念,对女儿的不满,让她痛下杀手,第一次,她用毒蘑菇企图毒死女儿,无果。
而后又以情相诱,以利相使,派好友的儿子去帮自己杀死了女儿。
更是联合外孙隐瞒事实,帮助好友的儿子脱罪,终于,她得偿所愿,和自己的外孙在乡下度过了最后的温情时光。
在第一个故事里,我感受到的是善意。
对于看不惯自己以前职业的女儿,外婆是无奈的,不小心伤害了女儿,外婆是极度自责的。
女儿去世之后,外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而对于跟自己一样喜欢乡村生活的外孙,外婆更是有好多好多的爱。
外婆的好友,是多年给予自己陪伴和精神支持的存在,于是爱屋及乌,对于好友的儿子,也是能帮则帮。
他们彼此之间也能感受到善意,丝毫不在乎对方贴上的社会边缘身份,妓女也好,有前科也罢,他们只遵循内心,相信真正的善,不是靠身份来定义,而是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在第二个故事里,我被恶意吓到。
看到女儿对自己的恨已无法逆转,外婆心中的恨开始像火焰燎原,烧掉了基本的人性。
而好友的儿子,暴力本性难改,因为钱什么都愿意做,打架、恐吓甚至是杀人。
我也被执念吓到,被孤独撕碎的外婆,想方设法的要留外孙在身边陪自己,甚至不惜撕碎自己的亲生女儿。
被父母控制的外孙,也想方设法的想逃离控制,甚至不惜合谋一起至自己的母亲于死地。
可他们在影片中,是同一个故事。
外婆的毒蘑菇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
女儿究竟是怎么死的?
外婆好友的儿子之前究竟因为什么入狱? 他和外孙之间到底是亲密还是疏离?
外孙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外婆?
看了很多解读,可我仍然对真相没有把握,那些证明外婆有罪的证据,也都可以找到合情合理的另外解释,当我的内心被那宁静的乡村之景所诱导,被那真真切切存在的爱的证据所说服,我更愿意相信第一个版本,可那些巧合以及导演历来所拍电影的风格,都确实让我忍不住偏向第二个版本。
最后,我打算接受这个故事因为空白的存在,而具有的两面性。
观影的过程中,不知到底该相信善还是恶的犹豫与拧巴,这种强烈的爱和恨同时存在的痛苦和酸涩,都让我异常熟悉。
最近一期的岩中花述中说,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悬疑剧,充满了想象和未知,而那些幽微却难以被述说的体验,只能由我们自己来说。
是的,一个精巧编织的故事,都远不及生活的复杂,当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种种,不能用善一个字来概括,当我们意识到,迎面而来的问题,不能用爱一个字来解决,我们该如何诉说和面对,那内心深处引而不发,藏而不漏,悬而未决的秘密?
不得不承认,成年后,我逐渐意识到,真善很珍贵,却并不是这个世界顺滑运转的要诀,生活有太多灰色地带,当人性像万花筒般迷住眼,当灰色像病毒一样蔓延,我说服自己藏在用日常粉饰的花园里,不再那么痛苦的求索,我并不高兴,甚至经常失语,但我变得安全。
真相,追逐真相,仍旧让人澎湃,真情,拥抱真情,也仍然让人鲜活,我仍然需要这些澎湃和鲜活证明我是我,证明生命存在的价值,可这不是生命的全部。
真相和真情也会因为过于热烈而灼伤眼睛,你所相信的真相,所仰赖的真情,顷刻间,也会化作洪水与利剑。
如此,你感受到了生活与生命的丰富性,这也许是比澎湃以及鲜活更重要的东西。
生命如那深沉的秋,落叶铺了一层又一层,我们踩在落叶上,往前走去,偶尔采撷,随机随缘,点缀梦境,最终还是决定,把那安全的、安静的、安详的时光捧在手上,当成是生命最好的馈赠。
我不再非要真相,更享受拆礼物的快乐,证据像礼物般闪耀。
我知道自己的失语是因为,我有了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也许存在,也许并不存在的,结论、答案,又或是真相。
这是我三十余岁写下的文字,再过十年,我会再问自己,该如何诉说和面对,那内心深处引而不发,藏而不漏,悬而未决的秘密,那时的答案一定又蕴含了更多时间潮汐卷来的礼物。
另外,喜欢欧荣这个导演,将悬疑嵌入生活的讲故事方式,打算补补其他的影片。
完
在米歇尔的视角中,她得以和孙子生活在一起,又与文森特成了好友,一切都呈现出美好生活的样态。
我们不应对这位老人过于苛责,即使她放过了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
在此片中,导演呈现了一种特别的母女关系——淡漠。
女儿带着孩子看望母亲只是出于礼节,母亲面对女儿的死亡也毫无反应。
随着童年情感的肆意发展,女儿始终无法放下对母亲妓女身份的厌恶和偏见。
米歇尔不断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但只要孩子的心结未解,二者的关系就永远无法有所进展。
在此,我不禁疑问,人们为何要对过去怀有如此深的执念?
当我们沉迷于过去的情绪,他人在当下的付出便会被无止境地忽视。
放在文森特,也是同理。
有过前科的一个人,往往会遭受嘲笑和各式各样的偏见,但只有真正关心他的人能够知道他究竟做出了多大的改变,才能离开那片罪恶的沼泽。
在名为偏见的泥潭中,文森特和米歇尔相互扶持,这也是在这首田园叙事诗中,最打动我的一点。
欧容最好的作品,自己撰写的终章。
大巧不工,重剑无锋,脱去类型的骨骼,漾着作者导演饱满的温情。
很美的片名,秋日何时来,在时光驻留后。
欧容从不否定人性的阴暗面,迷恋于同原罪起舞的善念的复杂性,善举的背后是否存在着布局和阴谋,剪辑和留白扮演着心理层面的猜疑和不可知。
“别这么说,瓦莱丽,每个人都应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那个混蛋可不配!
”“这个孩子过得很不容易的。
”“我过得容易吗?
这个混蛋干了那些事,你还在替他说话?
”“文森特总是好心办坏事。
”“他的本意是好的。
”调查官和女主两位母亲的博弈间,救赎与和解的降临成为超越生死的笃定姿态,共享秘密预示着崭新家庭关系的形成和稳固。
文森特和卢卡斯一样,其实只有拥有同样经历才能互相支持和救赎,但救赎是否一定指向崇高的正义?
“(姥姥的老宅)我不会卖了它,我要留着它。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姐妹。
”时间冲淡一切,又似乎反复检验着这场抉择,多年后秋日坦然的离别成为最真实的佐证,一种五味纷呈的对被原谅的渴望和不放弃生活的诚挚。
“玛丽克洛德的一生,有好,也有坏,但我们不予评判,因为神不审判任何人。
祂都知晓我们的一切,在祂面前,我们就像一本打开的书,祂的唯一目的就是拯救我们,让我们在祈祷中留存所有的记忆……致我们心爱的玛丽克洛德。
”“(女儿的父亲)但他对她不闻不问,只会给我们钱,敷衍了事,但钱不是爱,且永远不够。
”歌词:趁我们还健在,就来庆祝爱情吧!
而不是等待死亡来敲门。
想跳就跳,这是真的。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我清楚,但相信片刻会让你身心愉悦。
在法国乡村的她和她的朋友享受着安逸的老年生活。
恨她的女儿,相见不能见的外孙,朋友刚出狱的儿子都在不断的提醒着她,年轻时无法言说的生活曾经带给孩子们的伤害和痛苦。
女儿的意外坠楼,无法摆脱嫌疑的朋友之子,来和自己生活的外孙,病重离世的闺蜜,前来调查的警察……不断面对离别怀疑和意外的她又不断的接受着心灵的审判和命运的选择。
当一切似乎尘埃落定,她也终于和心魔和解,成为了自然的养分。
不激烈的故事,平和的叙述,进入老年期的欧容也终于交出了他对当下的新理解的答卷。
毫无疑问,经过了时间的积累后,纯熟的技术和设想足以将平实的故事通过电影艺术最本真的东西传递给观众并打动我们。
关于人性的复杂和其背后的弯弯绕绕,欧容早已思考的纯熟,如今通过这样更加扎实更温柔的方式呈现时似乎更加直击我的心灵,让我在感受上有了更深入的共鸣。
比起一个让我不断探索思考的故事,我更倾向于去更着主角的心去领会生活里并不单一的情感和思考。
爱恨的并行,情感的交织,人的恻隐之心和不同年龄段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理解等等。
很多事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的对错,而是关乎情感的判断,那些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思考和细腻的不着痕迹的流动着的感受是我认为更真实也更贴近人本质的东西。
蓝色不只是主角身上,连群众演员也都是蓝色的影片最让我振奋的是电影的视听,尤其是美术。
秋天是一个属于棕黄色系的丰收的季节,自然赋予的不同程度的棕黄色里包含着温暖和温馨的情绪,也映衬着暮年的老人在衰落却也滋养大地的时刻。
而大量的夹杂在其中的蓝色则用反差压实了大面积的黄色,使画面稳定的同时,时刻透露着藏在温暖背后的孤寂和落寞。
我特别激动于女主送外孙上学的一组镜头,镜头里所有的人物和道具全部用了各式各样的蓝色,这是美术细节的设计,太成熟了。
临近结尾的外孙回家的镜头也可圈可点,道具的细节和颜色的平衡是视觉设计成功的关键,这一切都令我感动和兴奋。
当电影回归到最原始的视听上的震撼和冲击,情感的传递也更有效,也在此刻完成了电影的使命。
这一组镜头里的美术非常值得研究蘑菇美味却暗藏毒性,情感是爱却也在其中含恨,审判是公正却也无法判断人心的摇摆与恻隐。
秋天的故事也完结在一个秋天,她将归于尘土不断哺育着还在成长中的后代。
01影片的开头 是巴黎乡村的秋日美景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单身老太太她会在出门前整理发型,涂口红会独自去教堂做礼拜,独自看一场电影也会在院子里种蔬菜和南瓜和闺蜜一起去山里采蘑菇采摘回来做精致的餐食这一切美丽的铺垫结束生活的底色才慢慢浮出水面没有不残酷的真相没有不扎心的现实
02老太太名叫米歇尔,年轻时做皮肉生意直到外孙出生前才告老还乡她的职业使女儿瓦莱丽儿时被同学看不起因此瓦莱丽一直对她抱有鄙夷和恨意成年后瓦莱丽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工作不顺,婚姻濒临崩溃月底拿不出500欧瓦莱丽要带儿子卢卡斯来外婆家里过暑假米歇尔满心欢喜提前几天便收拾房间换了干净床品采来新鲜的蘑菇为他们做菜瓦莱丽一下车,母亲上来拥抱她她说,我感冒了,就不抱了母亲说,我做了丰盛的午餐她说,我们在车上吃过了母亲兴奋地房间里和外孙交谈寒暄她在院子里气急败坏地给丈夫打着电话成年人鸡飞狗跳的生活真是全世界都一样
03然而,到达母亲家的第一晚瓦莱丽就因为吃了母亲做的蘑菇而中毒进了医院瓦莱丽大怒,当晚就带着卢卡斯回了巴黎原本满心期待着和外孙过假期的米歇尔重回寂寞日子甚至抑郁她想为她做事,却总是什么都做不好她想亲近女儿,却发现女儿跟她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看着瓦莱丽的汽车绝尘而去米歇尔无措地搓着双手,眼神局促像个做了错事的小孩而与此同时,瓦莱丽在回程的车里泪流不止
04后来,闺蜜的儿子文森特出狱米歇尔为他提供了一个帮自己打扫庭院的工作并付给他一份不菲的薪水文森特得知米歇尔很想见自己的外孙便偷偷去了巴黎劝说瓦莱丽瓦莱丽在文森特面前难以掩饰对母亲的厌恶和恨意想要去阳台上抽只烟平复情绪然后画面嘎然而止下一个镜头在院子里干活的米歇尔接到女婿的电话收到了女儿瓦莱丽从阳台坠楼的消息
05究竟是自杀,还是意外坠落?
是文森特谋杀?
还是米歇尔指使文森特谋杀?
电影里给了这几种可能的暗示却没有给出一个最后的答案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外孙卢卡斯选择跟着米歇尔一起生活米歇尔享受着和外孙的快乐时光而文森特也帮她照顾卢卡斯和一老一小成了忘年交米歇尔在用自己剩余的生命弥补着对女儿缺失的爱和内心的愧疚警察调查瓦莱丽坠楼案上门问讯的时候米歇尔说谎,提供了文森特的不在场证明我想,那一刻她想救赎文森特因为文森特说过,他不想再回到监狱那种一辈子背负着一个错误的感觉,米歇尔懂得所以,她救了他,也是救赎了自己
06影片很安静,画面很美好所有的矛盾、纠结、冲突都是无声的就像成年人世界里的崩溃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辗转反侧想了一万种可能做了一万遍决定早上醒来 起床洗脸穿衣上班 生怕迟到地球仍在旋转 生活仍在继续悲欢时起时伏 但责任永远在那里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生命的尽头也没有人等着收你的答题卡所以 从来没有什么对错往前走就是了
之前看过欧容导演的《登堂入室》和《泳池情杀案》,觉得这是一个文学性与故事性兼备的导演,以至于故事的主人公一时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边界,并游离于道德与人性的边际,去年的新片《秋日何时来》乍一听好像是个田园小清新,实则不然,它就像一篮蘑菇里面隐藏的毒蘑菇,不知何时已将它吞之入腹。
开头总是岁月静好,老婆婆在法国乡村摘菜、和好朋友一起采蘑菇的情节有点像候麦,(看完我表示老了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也是此生无憾了),后来越看越不对劲,这其实是个悬疑片啊!
下面我尝试从几个剧情重要转折点、人物的几次选择、几处留白以及人物的语言神态梳理一下这个悬疑与人性幽微影片的构建过程。
一、剧情重要转折点1、毒蘑菇事件:女儿吃了母亲做的餐食之后食物中毒入院,其中只有女儿吃了蘑菇,母亲因心情不佳没有吃,孙子说不喜欢吃蘑菇故也未吃;2、女儿坠楼死亡事件:在文森特去巴黎找女儿之后,女儿便坠楼死亡,具体原因不明。
这两个事件都与女儿有关,并且围绕着女儿与老太太的关系展开,我认为第一个事件是铺垫,而第二个事件是本片的核心。
二、人物选择1、在调查员前来调查女儿的死因时,老太太声称案发当时文森特不在现场(这里显然是在说谎);2、调查员问孙子案发当天给他开门的人是不是文森特,孙子也表示否认(这里疑似说谎,毕竟有监控证据,孙子也不太可能给其它人开门,文森特当天也确实去了他家);3、女儿死后孙子在爸爸和奶奶之间选择了奶奶。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女儿去世后,其余四人的感情日渐深厚,所以按照我的理解,两个人说谎并不一定表示他们不爱女儿,而是当下女儿已经死亡,他们和文森特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了保护文森特,保护他们现有的平和生活,选择了不去剖析真相。
毕竟斯人已逝,生活还要继续,真相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而孙子选择奶奶一方面是与父亲的关系疏离,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带出奶奶的前妓女身份,后续与文森特的感情加深作铺垫。
三、留白1、文森特因何入狱2、毒蘑菇事件的真相3、坠楼事件的真相 导演非常克制地没有交代这些事情的真实情况,以此延续出千丝万缕的想象空间。
四、人物语言、神态的微妙性1、老婆婆与好朋友的对话中提到女儿的死让自己的愧疚感减轻了一些,好朋友听到这番话愣住了;2、孙子小时候说不喜欢吃蘑菇,长大了又说一直喜欢吃;3、好朋友在病榻前告诉老婆婆文森特当时去了女儿家,老婆婆的神态非常微妙;4、结尾三人开车孙子与文森特的对视。
这些语言神态非常符合日常生活下隐藏的危险叙事(想到了大卫林奇?
),让我们在几种对于真相的想象之中摇摆。
事已至此,我们已经知道了整个悬疑过程是如何构建出来的,那真相到底是什么?
真相到底重不重要?
根据我前面的分析我认为真相与否对于影片主角来说并不重要,即使他们知道真相是什么,也会选择掩埋到日常里,因为生活,尤其是此后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那对于屏幕之外的我们来说,我们也可以选择相信我们认为的那一种叙事。
最后我分析了一下电影的海报,发现海报上的几个蘑菇旁边对应的分别是五个主演的名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饰演好朋友、老婆婆、女儿、孙子、文森特的演员名,我觉得分析一下几个蘑菇的毒性是不是可以发现一点东西,很明显老婆婆对应的红色蘑菇有毒,文森特对应的右下角的蘑菇疑似有毒?
(有无懂蘑菇的人士),至此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又多了一层可供分析的视角。
看了感觉很恶心 母亲和儿子都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原谅了害死自己的人 男性和爱男者天生趋向男性 弹幕说“都是善良的人” 笑了 真是虚伪
欧容诚恳反思年老、过去、死亡之作
欧容对于人心展现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此部也仍然能够看出运用留白的技法(没有展现女儿离世的真正原因,是否是文森特所做)去展现人心。可惜的是,一对闺蜜以及其子女的关系的穿插,确实处理的很有意思,很微妙——文森特作为嫌疑人却顶替了女儿的身份,成为了老人“儿子”或孩子“父亲”的角色,但这种技巧个人感觉过于服务于剧本叙事,一开始母女之间的矛盾以及母子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选择了留白(这里的留白个人感觉有点不妥),使得自己所擅长的角色塑造因过于服务于叙事,逐渐偏离缺失了,虽有展现人心但没有前期作品那么动人,扎实。甚至女儿以“鬼魂”的出现,隐喻老人心理矛盾,这种技法有些老套或者说是风格上的不符。
还是希望O先生重回重口味。
幽灵人间 x 天水围,欧容不愧是欧容
【C】状态勉强回勇,在于以“老人电影”的心态一反惯有的悬疑色彩。意外事件的发生都非常狗血,但不作出任何实质的剖析而只是以淡化的方式呈现时间与人物心境的变化。但显然抛出无需剖析的坠楼与其说实质意义,更像是多此一举的创作惯性。
皆大欢喜的死亡事件,真真假假留给时间。欧容又回到了最拿手的生活悬疑题材,讲述普通家庭隐藏的暗流涌动,仿佛看到早期“沙之下”的影子。电影其实传递了一个非常酷儿的观念:真正的家人来自选择而不是血缘,两个老性工作者的相濡以沫看得尸体暖暖的...
好强烈的恶意
【PYIFF】谋杀完美生活,一场蓄谋已久的死亡。终会到来的结局还是带来了不可抵挡的情感漩涡。单从情感层面上,所有人都是凶手,但理性分析下,好像凶手就是所有人。浅浅的欧容式悬疑加深了电影的小说性,也滋润了“生命终将凋零,好好把握当下”的温暖。秋日何时来,来时再相逢。
凭什么对女婿、前科犯、外孙比对女儿更亲昵,凭什么让母亲和儿子对警察撒谎掩盖嫌疑人的行踪,至少应该尝试查个水落石出不是吗,拍得自我感动的不如拍女儿厉鬼索命
老年人有着衰弱的身体和令年轻人觊觎的遗产,同时也觊觎着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时时想要赖着凑近。拉近的距离是祸害还是福气,真是对两代人品行和人性的考验。很有故事性的电影。
#8thPYIFF2024小城之春厅中规中矩,欧容也老了,连着开始思考老年了
哈哈 云南人看了咋想?蘑菇的篇幅太小了,只当了个引子,本来海报多吸引我啊,这么迷人的植物。喜欢切蘑菇看图鉴那幕。 /妓女设定太没必要了吧,用的像专用于救赎的标签。 /什么救赎文?各种互捞,但B helps B、G helps G、G helps B,and? /女主女儿是最惨,娘给的创伤 儿给的冷漠 被讨厌的人打扰然后鼠了,还是唯一没得到救赎的人。女主除了自己看开以外也挺惨的,好朋友不到将死都不告诉女主真相,最后价值都给儿子孙子了,我只看出鼠了算了而不是peace(毕竟还会哭)。 /omg两男主gay在一起简直是我最不希望出现的剧情。 /一种新型的生活化电影。不必说清所有事情,生活不就是在gossip中拼凑一些遥远的碎片,那些不知道的就这样什么也不知道算逑了。
文森特总是想做正确的事,但是总是出错。可是,重要的是想做正确的事。女儿是被推下了阳台,还是抑郁自尽。孙儿是故意不吃毒菇,还是一直讨厌蘑菇。劝她回来导致了谋杀还是意外,做顿午餐导致了中毒还是谋害?谁曾出现在公寓门口并不重要,我也参加了妈妈的葬礼,此刻我们就能携手走进这座悲伤的教堂。
相当精妙的作品,女儿的角色如同卡在齿轮里的沙子,因为有她,大家的命运全都运转不灵,反倒是因为她的惨死离去,好比是剔除了沙子,齿轮一下子运转起来,大家的生活变得顺畅多了。所以在警察调查时,每一个活着的人都选择对真相视而不见,他们想要的是好的生活。而这个“好”,必须建立在一个人的离去,何其残酷又何其顺理成章的设定。
25.2.8-10 手机 电影里的环境真是美不胜收,超喜欢。这电影评分挺高的,但我不是很喜欢,需要脑补的太多了。而且就算是推测出来谁是凶手(谋杀)或者说谁想杀她,无非是母亲或者儿子,都不是自己喜欢的结果。更相信是意外,那么就希望电影展现大家的好。可最后非要加上儿子说一直喜欢吃蘑菇…
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什么。
生活就像一篮子菌菇,你永远不知道哪个有毒。二十年前《八美图》海报用花卉代表八位女主,二十年后《秋日何时来》海报用菌菇隐喻田园生活背后潜藏的危险。欧容的剧本还是扎实,哪里藏哪里露仍旧高明:菌菇午餐只出现在第一幕,一些秘密迅速被揭开,但并非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答。若过去的话语和真相伤害了当下,今天的沉默和谎言能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吗?这些构成一种肥料,让美丽的植物在上面生长。故事利用角色在行动和言语上的模棱两可,超越道德边界,让人思考这一切是偶然发生的,还是经过了精心策划?这也构成一部多层次的家庭戏剧,同时传达出衰老和孤独的主题。在欧容的创作生涯中,菌菇象征着的秋季已经来到,秋天的重要特征是大自然得到第二次开花的机会,这是收获的季节。
画面构图倒是简洁利落 女儿幽灵是败笔 欧导也难免俗 最后落叶归根的结尾很好 像是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 两男主在车里的一问一答你没结婚我无女友简直call me by your name 全片最悲惨的是女儿 母亲和儿子都选择了“背叛”自己 母亲自己也不好过 从事过妓女工作便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倒是出狱的儿子摇身上岸来的轻松 始终女性还是牺牲品啊 在自由的法兰西也不例外
我再看欧容我是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