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2007年美国电影。
主演是当时还是很火的Nicolas Cage,女主角是Julianne Moore和Jessica Biel。
一位在拉斯维加斯当一个不入流的魔术师的Cage竟然是一个可以预见到自己2分钟以后未来的奇人,于是他利用这个优势可以对未来做出最优解。
但当他被女主角FBI探员招募去破解一个核弹危机时,这个特异功能开始捉襟见肘了。
然后他不得不回到更早的时间去预见未来。
影片最后阶段似乎有些大片的模样,但是突然的回转有些让人觉得虎头蛇尾的感觉。
顺便提一下,2007年的Jessica Biel真是够青春洋溢的。
最近接连看了2个尼古拉斯凯奇的片子,另一个是《火柴男人》。
好电影要想功成名就不仅要有好剧本,好演员,更要有好的机遇。
如果这些不是全具备,仅仅具备其中几条还是能够成为一部供消谴的好片子。
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场面就是尼古拉斯凯奇带领全副武装的FBI,靠着可预见未来的特异功能,指哪打哪,恐怖分子就像预先摆设好的肉靶子被打的一塌糊涂,真是够酷。
看完之后我始终在想的事情就是:人类始终在研究超级计算机,现在也有意向生物处理器方面展开研究,我觉得人类的大脑就够研究上几百年了。
就像片子中的凯奇短短的时间就对未来尝试了无数种可能,不断的分身尝试未来的情形,在计算机中模拟的话就是一堆的 if,else if;case if …… 并且还是多线程,集群并发性计算。
如果真把人脑的功能发挥到如此效果,恐怕地球上所有用电的服务器处理器资源加起来也没这个牛。
以前看过科幻世界上的一个小说,名字忘了,讲的也是预见未来。
其中一个理论:如果你可以预见到2分钟后的未来,那么就可以在预见的未来中,继续预见下2分钟未来。
有点拗口,像嵌套循环。
最后小说中的主角小孩就是这样陷入嵌套循环给累死了。
事后想想如果大脑能重启,那个小孩兴许就能得救了,我们管理的近百个 CPU的服务器被死循环搞死的时候都这么救的。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他本人为之倾力的电影。
我们为什么要评论它不好呢?
无论商业还是剧情或者其他因素,难道我们没有觉得有震撼之处吗?
OK,你们可以说我没有评价的资格,因为我是个看电影的。
大部分电影我都喜欢看。
我觉得拍出来的也都不容易,为什么要评论说他不好吗?
我们不能博爱一点嘛,干嘛总是挑这个挑那个的呢?
首先说,这是我在随便找的时候找到的电影,因为一直很喜欢CAGE的片子,所以趁着外面下大雨的时候看了这电影。
其次,很好看,为什么呢,因为场面也蛮巨大的,我相信也是花了不少钱的。
然后,当最后的时候,那些大的场面,最后缩小到CAGE眼睛里的时候,我在感叹,原来还未发生,只是未来会发生。
我特别欣慰。
最后,我想了想,如果预知那一开始就是灾难,还是选择一个人去面对吧。
这爱情,伟大。
LAST:预见未来,预见爱情。
喜欢这电影。
还有CAGE躲子弹时帅得不的了的动作。!!!!!!
2007年是好莱坞动作巨星尼古拉斯•凯奇多产的一年。
除了暑期档曾引进国内的《灵魂战车》,他还主演了《预见未来》、《国家宝藏2》(预计12月份北美上映)。
不过这一年对他来说也是评论不佳的一年。
继去年主演的《异教徒》得到了“金酸梅奖”最差影片和最差男主角提名后,《灵魂战车》的恶评再一次让人质疑他的选片能力。
所幸,在《灵魂战车》之后上映的《预见未来》同前两部影片相比,质量多少有点回升,也让喜欢他的影迷们多多少少地看到了他翻身的希望。
《预见未来》跟《灵魂战车》同属科幻类的商业大片。
尼古拉斯•凯奇在片中饰演了一个能够预知未来、具有特异功能的人。
这个名叫克瑞斯的家伙平时是一个隐姓埋名,但是技术高超的魔术师。
因为一次恐怖分子的活动,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女探员注意到,并要求他用特异功能帮助政府阻止恐怖分子引爆核弹。
由于克瑞斯从小就一直在逃避政府和科研部门的追逐,受够了小时候特异功能带给他的异样眼光和各种测试,所以他拒绝合作,直到他预见了恐怖活动对他心爱的人和城市的伤害……整部影片情节比较简单,发生的主要事件都是男主人公对还未发生的未来的预见。
但影片的节奏却异常紧凑。
90分钟时长的片子看完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影片中,由于克瑞斯只能预知两分钟之内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电影中经常出现尼古拉斯•凯奇看着腕表计算时间的镜头,无形中给影片带来一种紧张的气氛。
而对未来无限种选择的可能,也让影片科幻的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让人记忆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克瑞斯遇到女主角时预见的各种搭讪方式。
影片在现实与推测之间反复切换,并将各种推测巧妙地进行拼接,看上去玄妙又有趣。
与《灵魂战车》相似,尼古拉斯•凯奇在《预见未来》中依然一枝独秀。
虽然有不少人继续批评他在片中“耍酷”,但是,沉郁的面部表情倒是蛮符合《预见未来》中男主角的性格。
与《灵魂战车》中男主角敢于担当的英雄形象不同,《预见未来》中的克瑞斯一开始本能地逃避命运的安排,不愿承担更大的责任,即使是被迫要接受重任,他依然选择逃避,直至他在对未来的推测中预见了自己逃避所带来的恶果。
这倒让人想起了《蜘蛛侠》中的一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从这个角度上看,《预见未来》应该更注重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但是,影片的致命之处就在于,由于过度强调科幻色彩和叙事节奏而使人物的塑造太过单薄。
这也使得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角色平面化,缺乏立体感。
好莱坞大片历来在讲故事上颇下工夫。
我们已经熟悉并习惯了这类大片故事开始时的平淡,推进过程的漫长和最后高潮的激烈。
而《预见未来》显然与这类大片有区别:电影去掉了“故事开始时的平淡”,更像一部剪辑不完整的作品,没有太多情节的推进和发展,很快就呈现高潮,并且影片结尾戛然而止。
这也成为很多影迷诟病此片的原因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快节奏的呈现倒是更适合“快餐时代”人们对娱乐片的需求,毕竟很多观众已经不胜其烦于好多大片冗长的开头,耐着性子入戏。
(宗小皮)
刚刚看了部电影《先知先觉》,约克孙有某种预知能力,可以预知到2分钟后的事,并且可以事先采取行动,随着行动的产生,结局也随之改变了。
打比方说,他可以预知到2分钟后谁要从哪个方向射击,所以他就可以躲避。
电影的主旨是未来是可以被看见的,当你看的时候你就在改变未来了。
可以用游戏来打比方。
人超脱于屏幕之外可以看见周围一定范围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判断未来很短的时间内可能会受到的威胁,然后先发制人,空间和时间在这个时候如此统一。
如果把人生比作这种电玩,那么超脱于尘世之外,看到我自己,看到楼下的sue,sue正在开门准备上楼梯往我宿舍走,我提前2分钟知道什么时候去给她开门或者提前打电话给她说等下我去她宿舍让她别上来了的确是合情合理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直对时间有偏执的好奇。
我们的世界已经被确认由四维空间构成。
如果构成第四维的物质和构成其他三维的一样,那么时间和空间是不是存在某种相似?
比如把现在比作501房间,401是过去,601是未来。
那么当我住在501的时候,401已经造好布置完备不能更改了,那601呢?
是没建筑好?
是建筑好了还没有装潢?
还是建筑好了装潢好了只等我推门走进去?
我过去的一举一动对于之后的2分钟后的结局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今天如果没有在sue的引诱下去看电影,就应该做了一份6级卷,第7章的数学也应该复习了一点了;我去看了电影,所以现在在写随笔。
以前MM跟我说了部电影《蝴蝶效应》。
相当喜欢即使没有亲看,却像在心里放映过一样。
讲的是男孩可以通过看以前的日记回到过去某个时候,改变当时的某个动作,之后的情节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觉得这是真实的。
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看到某一页的时候会留个选择题给读者选择,通常是问假如你是文中警察你会1,跳车去追至78页,2去找马戏团团长至143页。
整本书有7、8个选择,读第二遍的时候改动其中1处,最终的结局就南辕北辙了。
那时候还没上小学,这本书却出人意料印象深刻,影响却直达上大学后的今天。
如果小学毕业去了北郊,现在我在哪里?
如果志愿填了浙工商,现在我在干什么?
一直有个离奇的念头,要造个主题公园,是一座高塔,进入每个房间后都会看到一组片段像AB剧一样,剧末要求回答一道选择题:假设你是剧中人,会A怎样怎样,会B怎样怎样,按下选择钮的时候,有梯子降下来引导你进入下一个房间。
我只是想看看,一个选择的偏差是不是谬以千里;还是只要是同一个人,人生观没有变化,即使其中的某几步走的不同殊途还是能同归?
比如从常州去苏州我可以坐火车去,但我选择先坐汽车去无锡再坐火车去苏州可能选择不同,结果却是相同的。
未来是种种可能,就像这座高塔,看着巍巍峨峨,每一层都有不同的际遇,但你上到第二层没有上第三层的时候,第三层原本有的可能突然消失不见,所有都是不存在的。
命运在没有到来的时候是存在的,到来的是种种可能中的一种,其它的可能到来的时候就不存在了。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约翰逊有预测未来两分钟发生的事情的能力,这样他就能提前作出行动躲避危险。
FBI看中了他这个能力,希望他帮助找到丢失的核弹,但是约翰逊只想做个普通人。
杰西卡·贝尔饰演的利兹偶然和约翰逊邂逅,也被卷进这件事中来。
这部片子的看点就是类似于《蝴蝶效应》的时间旅行,所不同的是本片时作出预测而改变未来,《蝴蝶效应》是回到过去改变现在。
本片算是有一定新意,动作场面也还不错,不过没有《蝴蝶效应》那么系统复杂,定位应该是中小成本的娱乐动作片。
顺便提一下,这部片子的片尾字幕是从上往下走的。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Cage的角色能预见未来两分钟内的事情,所以他总能轻松应对各种状况。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是快乐的。
而如果你能预见未来,你又会有什么样的心理体验,又能用这样的优势去做什么事情呢?
在我们不能真正拥有这种超能力时,不如展开想象的翅膀,做做白日梦吧:)Cage越来越老了,沧桑得让人无法面对,只是看远远的背影,还有着当年潇洒的风范,让人感叹时光流逝,不禁怀念起《空中监狱》来!
PS:昨天看到的《换子疑云》中,演杀手的,在这部片子演个分析师,小角色,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自己感觉很牛哦,呵呵!
这电影讲述一个有着预知未来这一能力的人。
对未来的这种预知,让我联想到函数调用时的递归。
影片中的主人公能预见未来,这也就使得他能看到未来的自己对未来的预见。
这就像两块镜片相对时,由于镜像里的镜像使得你能看见无数个镜像。
就像影片里所说,当你看着未来时,未来就发生了变化。
这不只是一次分枝,由于你能递归的看见未来的自己,于是对未来的改变也将是无限次的,这使未来仍然进入了不可知的状态。
大概是从看了他的变脸以后,我称他为我的偶像,恩恩,肌肉男,硬汉派…尤其喜欢他的那双眼睛,淡淡的忧郁让人着迷 不过人不能不服老,觉得从国家宝藏开始,他的情况大不如从前,两个字,老了… 惋惜他没有一个过硬的银幕形象,没有一个能够不光买弄肌肉和年轻的好形象… 看过让他亲吻奥斯卡的远离拉斯维加斯,感觉一般般…如果能有一个角色,一个能让他表现出男人随着岁月逐渐增加的那种成熟魅力的角色就好了… 新电影是他自己制片,感觉出他最近的电影虽然仍离不开肌肉和动作,但统统在往一种玄妙的主题上靠拢,比如宗教,比如魔鬼和诅咒,再比如这部的超能力… 虽然他仍是主角,但一改往日绝对英雄的形象,反而增加了一丝人类在面对未知,欲望,和命运时的无奈,妥协,与牺牲…于是很难再去定义这是一部什么题材的电影,动作,玄幻,惊悚…哪种都不算,哪种又都沾一点…也许这也算一种风格吧. 电影的男主角被赋予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不过只有两分钟,而且只能是关于自己的…但是自古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男主角在苦心等到那个命运中的女人后,却能预知对方很长的未来…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就是,男主角努力发挥这种能力去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并将要充当炮灰的女朋友的性命,而FBI利用这个过程去找到被偷运到LA的核弹… 恩恩,就是这样,于是你就看到貌似救美和救国行动都取得成功的时候,核弹却在这群人的眼皮底下爆炸了…死光光的结局可一点都不好玩… 而后当你由不解进而转到愤怒的时候,镜头一转,回到了男女主人公相拥汽车旅馆床上的画面…恍然大悟,原来从女主角在男主角的耳边喃喃的说出”命运”两个字的时候,(注意,女主角之前可是一直宣称自己不相信命运的)接下来的所有剧情发展其实是男主人公预测出的内容,当然,他也预测到了他们的死亡… 影片的结局是,男主人公改变心意决定主动帮助FBI做这项工作,但前提是他们要负责保护自己的女朋友远离”战场”不受到任何伤害…换句话说,他为了爱情,决定接受命运的挑战… 电影说起来还真有点玄,不过看的时候,一头雾水,非要等到结束了,才能明白主旨. 其实类似题材的电影还是挺多了,蝴蝶效应,12只猴子等等,不过最终的结局都是告诉观众,人不可能改变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而这部电影到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男主角究竟是生是死,事情究竟怎样解决,一切都是未知数…换句话说,无论是否可以预知未来,命运的真谛,却依旧是未知,命运终究,其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应该充满惊喜,不应该都是注定的。
”假如说人生是注定的,那么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的无聊,不论你怎么做,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束缚,这对于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又是一件令人感到多么轻松的事情。
搭讪那一段有点像土拨鼠日哈,一直重复,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也许这就是读心的用处吧,他们不能读心,但是却有着无尽重复的机会,生活随时都在重来,不需要你回答正确的答案,只需要你在恰当的时候,面对恰当的人,给出一个恰当的答案。
“未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你看到的时候,它就变了,然后一切都变了。
”未来改变了,那原来将要发生的未来还存在吗?
不讨论了,不过电影中几乎把预见未来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时刻预见着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从而避免灾祸,最后寻找绑架者的那一段实在是牛爆了。
凯奇大叔啊,你越来越不给力了啊!
居然一直是他看见的未来!!!!
扯!!!
12DEC
想法和结局翻转很巧妙,不过特别反感电影里的价值观,凭什么啊?被绑架的主角。2
神棍—*—
催眠工具,让我好好的睡了2小时
遇见对的人,就可以看见更远的未来。
自己永远是人生的魔术师。
这后面躲子弹也太bug了吧,可能性怎么就像幻化分身令boss打完子弹呢?
美国美国
你只能预测三分钟?OK,我教你一个迭代算法
我今晚选片儿怎么这么成功呢 除了男主太耍帅之外别的都好 结构可以跟盗梦媲美了
烂尾
让人叫绝的过程 叫人绝望的结尾
原来一切只是未来而已
如果能遇见未来,那岂不是错过了当下,不然大脑还得是双处理系统的。编剧太扯了
其实影片只有20分钟,其他一个半小时的都是浮云。
無趣...
哎,唯一记住的是那个赌场的追逐戏。冲这个,给四星,似乎还是对别的片子不公平,想了下,还是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