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或异见者的阴谋
Нос,Nos ili zagovor netakikh,The Nose or Conspiracy of Mavericks,НОС, ИЛИ ЗАГОВОР "НЕ ТАКИХ"
导演: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简介:俄國文豪果戈里短篇《鼻子》與作曲家蕭士塔科維奇同名歌劇結合,第一幕是軍 官尋找大鼻子的荒謬故事,第二幕戲謔史太林與作家布爾加科夫的嘻嘻關係,第 三幕緬懷被處決的敢言藝術家與科學家,追憶不畏極權的先烈。歌劇《鼻子》曾 被史太林禁演,七十年代解封,動畫大師哥沙諾夫斯基(《DAU. 娜塔莎之劫》導 演的父親)耗時半世紀..详细 >
天才之作,文化歷史節奏音樂完美融合,反抗以反諷顯示,那樣輕,卻刻寫著黨同伐異的血腥殘暴,兒童腦袋變成會開口的石雕,死亡墓碑連成星空,被侮辱被損害的名字卻被寫在飛機上成為國家標誌。黑色幽默與小聰明漂亮話的區別大概在於,前者絕不迴避真的問題,是用另一種方式直擊問題的中央,而後者則是彎彎繞繞地去答些假問題。
荒诞又真实,穿插和拼接的元素太丰富了
太好看了哇!不就是现在的我们!
8 来自苏联深处荒诞又痛苦的记忆。
78/100 #HKIFF2021# 如特瑞·吉列姆一样天马行空,大量references通往斯大林时期政治与艺术的历史状况,语调极其幽默揶揄,如今人们在in-flight entertainment上的观看方式都显得太“轻”,那些只是梦中的几个苏联笑话罢了。在集权主义与审查之下,当婴儿车从敖德萨阶梯上下落时,看到的是真的艺术还是一片混沌啊。
极右又极右,极左又极左看到后面,好屌的片子
偏高,但真的太震撼了!
味太冲了,讽刺意味直接拉满。动画部分做得太棒!!有点想读果戈里(不,你不想。
看不懂一些剪辑方式,不过影片传达的主旨倒是很浅显,讽刺官僚主义与文化审查。苏联歌剧+苏联笑话,大鼻子戴上乌纱帽也能作威作福。
3.5拼贴、讽刺、戏谑,但这种致力于将斯大林塑造成一个“怪物”的手法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人操控的“极权”。
形式过于现代
为上世纪初俄国整波先锋派招魂,有高达气象,不过似乎稍微太用力于戏谑和反讽了。@2021HKIFF大馆
满满的苏联笑话,精心伪装的疯癫背后隐藏着是无数人命的牺牲和自由的禁声。果戈里在鼻子的歌剧中猥琐露面,爱森斯坦意念遥控轮椅推下台阶,塔可夫斯基因为多嘴被扇了耳光,布尔加科夫光脚不怕穿靴的,把大师们拉出来统统涮一遍,不吹捧不致敬,真的很可爱了。从《鼻子》讽刺伪善文官到集体主义话语的拼贴,这画面是不是很熟悉呢?
苏俄音乐与歌剧艺术大赏 最后从超现实主义转到现实主义
果戈里的《鼻子》与肖斯塔科维奇的《鼻子》在隔空嗅探出一种似曾相识又极富永恒底色的前苏联气味,颇有当代的时尚先锋感,异见者由反抗到喑哑,政治帷幕后的把戏笑得人胃生疼,但多年以后依然新鲜,荒谬的史诗带着悲怆,放眼当下中国,尤如此甚。官场现形,阶级对垒,排队秩序,重建悲剧,小民生而彷徨,在戏中旁观,可还笑得出生来?哈哈~一眼看出曼德尔施塔姆所在的照片墙,万千的屈辱、鲜血与白骨垒起的遗迹,但愿最终能燃烧成人类群星闪耀时。
3.5 第一段的排布异质感明显,调度僵硬,使得视觉和听觉都极为吵闹,后面两段渐入佳境,对韵律和节奏的使用皆有可圈可点之处。
那么多人因斯大林而死…
3.5;苏联地狱笑话永不过时,长青的艺术永远比强权更具强大的生命力,政治帷幕终有落幕,人类群星始终闪耀。真实事件素材和动画形式的拼贴,强化戏谑讽刺之意,贯穿三幕的是以果戈里《鼻子》为蓝本而改编的肖斯塔科维奇歌剧——第一幕呈现原著情节、初显官场现形和阶级对垒;第二幕讽喻度飙升,布尔加科夫跃升为boss座上客,极尽夸张之能事(有过于直白之嫌);第三幕渗入现实,那些消失的异见者们从反抗到喑哑,结尾视野中不断放大的照片墙幻化为天上的星辰很有冲击力。
HKIFF 2021 Online No. 7|有些地方冗长重复了,且过于直给。以为会很喜欢,但也没有……开头老塔被扇巴掌那段是《那年我二十岁》里的
好呀,原来是为了最后那碟醋才包的前面的饺子呀。窃国者熟练地运用着好莱坞、欧洲的那一套春秋双标手法,去用所谓“艺术”的手法去创造一个个前苏联的恐怖印象,反正文艺界基本上已经没有反驳的意见了。无聊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