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余波

Aftermath,劫数,后果,478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玛姬·格蕾斯,斯科特·麦克纳里,凯文·席格斯,汉娜·韦尔,玛瑞安娜·克拉瓦诺,格伦·莫肖尔,马丁·唐文,拉里·苏利文,莫·麦克雷,洛根·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空难余波》剧照

空难余波 剧照 NO.1空难余波 剧照 NO.2空难余波 剧照 NO.3空难余波 剧照 NO.4空难余波 剧照 NO.5空难余波 剧照 NO.6空难余波 剧照 NO.13空难余波 剧照 NO.14空难余波 剧照 NO.15空难余波 剧照 NO.16空难余波 剧照 NO.17空难余波 剧照 NO.18空难余波 剧照 NO.19空难余波 剧照 NO.20

《空难余波》剧情介绍

《空难余波》长篇影评

 1 ) 《空难余波》:草率得就像是在真戏假做

导演: 艾略特·莱斯特主演: 阿诺·施瓦辛格 / 玛姬·格蕾斯 / 斯科特·麦克纳里 一个颇具悲剧色彩的真实故事,显然影片聚焦的是空难之后的“余波”,两个家庭的悲剧也是对人性的一次考量,那怕价值观上值得商榷,但故事所流露出的那份悲壮依然是显而易见的。

电影的表达上并不能算得上淋漓尽致,人物塑造上有所欠缺,故事的展现没能将矛盾升华,以至于很多观众在不认同的前停下甚至无法体会到人物心理的焦灼,整部电影的没有给观众足够的共鸣,更谈不上感同身受。

毕竟在一场空难过后,遇难者家人的视角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表达途径,一直以来在同类型的作品中这个角度都不是主流,并且作为银幕前的观众应该能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导演从这点出发丰满人物的内心,构架出一个颇有悲情色彩的人物本该不是难事,可在本片中施瓦星格非常没有说服力的表演让这个人物从开始就显得呆板,一切的思念和悲伤都只能用一种沉思的状态来表现,情感上的爆发点很少,只是在看到家人尸体时那一次的痛哭还显得略微做作,之后那场与航空公司的对峙其实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戏,人物的坚持和决心应该在这场戏上明确的传达给观众,可这场戏处理的太过于草率,草率得就像是在演戏。

本片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空管人员,似乎是因为他的失误才造成这场空难,但其实这其中有诸多可以讨论的点,而导演显然是有些推卸责任将这个人物推到了风口浪尖,以此来有意的激化了他与罗曼的矛盾。

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表现,而没能从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中找到矛盾点,就好像罗曼并不负责的迁怒于个人,本片也只停留在这个事件本身最肤浅的层面。

即便是在现实之中,事件过后对于航空管理的影响意义都非常深远,远非影片所展现的最后只是一次复仇和宽恕的戏码。

倒是施瓦辛格的老迈让观众看到了一丝感慨,昔日耀武扬威的英雄,如今已经成了苦闷惆怅的老人,英雄迟暮似乎成了电影的主旋律,或许导演用施瓦辛格出演本片也正有此意,但这显然是对于他和观众的一种消费,类似于对于情怀的滥用,让他在这样的电影中演出一种尴尬的状态无法令观众心满意足,到头来得到的是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2 ) 为施大爷写一影评

本来以为是一部类似于《飓风营救》类的故事,没想到是一部剧情片。

施大爷真的辛苦了。

正如另一位网友说的,电影改编自“乌柏林根空难”。

电影里,那个空管员其实没有玩忽职守,他同事离岗,他有被安排同事工作,最后阴错阳差的出了事故。

被害人家属,本来也并不是想去复仇,但事情不顺利,怒火冲冠下了杀手。

电影最后,死去空管员的孩子找到施大爷,像给爸爸报仇,但是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没有继续犯错。

可能这部电影就是想说“冲动是魔鬼”。

所以希望看到各种打斗场面或者爆炸场面的同志,就放下这份期望吧,这片慢的很。

影评?

我硬着头皮写一个,算是为施大爷的工作精神喝彩。

他这个情况,拍电影应该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名气。

要不为了点自己对电影的追求,要不就是可能帮朋友忙吧。

当然,精神可嘉,电影不算好片的。

 3 ) 我给四星

作为一个民航从业者,主观感受,比萨利机长有意思了很多。

且不论什么演技故事冲突啥的,阿诺一张老脸,已经到了演什么都有基准分的年龄段了。

可惜的是,身为动作演员的他,眼神中的暴虐之气始终没有完全隐藏。

也就是说,他的身上,浮现的不完全是一个失去妻儿的可怜中年人,有时候让我看到的似乎是一个含泪为地球人讨回公道的未来战士。

略跳戏。

阿诺老了。

老年演员阿诺,却正在开始。

 4 ) 影评,劫数 Aftermath

继2013年“金蝉脱壳”后,个人再一次在大荧幕上看见年老色衰的阿诺·施瓦辛格,有些唏嘘,几多凄凉。

曾经风靡一时、号称钢铁之躯的“终结者”,现在年逾古稀。

往日动作片的旗帜,今日只能依仗自己不擅长的”演技“回归影视圈,转型的困难,众所周知。

Aftermath(劫数),阿诺主演的最新剧情类影片,讲述了一起由空难事件发酵出来的人性、道德、爱与宽恕的故事(特别提一下,影片原型是“乌柏林根空难”,曾不止一次被改编成影视剧)。

作品时长一个半小时,没有动作戏,没有阴谋论,只有最纯粹的讲述人与人之间各种爱恨情仇。

初略谈了下作品的概述,接下来是点评阶段,个人会从两方面解析——“关注点”与“不足处”。

作品有几点值得关注1,揭示资本经济下的“蔑视人权”。

电影片段“16万美金赔偿金”——空管公司试图用钱来说服空难受害者的家庭收回上诉。

这种赤裸裸“金钱至上”、“金钱解决问题”的粗暴方案,将那些“理论上的公平、公义”击得粉碎。

也直击了“资本经济下,弱势群体难以维护‘自身人权’”的现状。

2,爱与仇杀(悲情篇)电影片段“Roman情绪失控,误杀Jacob”——Roman对于家人的爱,对于涉事公司的扯皮推诿,对于事件当事人的愤恨,所有的情绪聚集在一起,怒火攻心,直接导致了他误杀了空管调度员Jacob。

这个结果对于Roman与Jacob都是悲剧,一个锒铛入狱,一个随风而逝。

看到这段剧情时,请不要盲目站在“道德的高地”,指责这种行为,相反,应该去分析这个行为背后的缘由。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个错误动作的成因不在于个人,而在于一个利益集团的无作为、推卸责任、无视生命。

这才是“悲剧产生的根源”,这才拥有正常思维的民众应该声讨的对象。

3,爱与仇杀(宽恕篇)电影片段“Jack儿子放下了顶着Roman脑袋上的枪”——提前出狱的Roman遇见了Jacob的儿子,同样怀有愤恨,无法接受“杀人事实”的后者,想用枪杀死面前的杀父凶手。

这段情节与画面仿佛是“Roman对于Jacob所做作为”的翻版,但唯一不同的是,Jacob的儿子用理智战胜了情感,他选择了“宽恕”,接受了Roman的道歉。

这个迟来的”宽恕“不仅仅意味着后者原谅了前者,更表明后者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愤恨“,选择回归”平和心智“,开始继续自己的人生旅途。

作品有几处略显不足1,深度不够。

与同类题材作品“萨利机长”(汤姆·汉克斯主演)相比,这部作品对于美国司法、行业潜规则、人权等敏感话题的涉及与探讨,明显弱化了许多,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让观众对于导演执导这部作品的诚意与能力产生怀疑。

2,失败的演员组合。

作为一部依仗心理活动与肢体语言来推进剧情发展的影片而言,导演挑选演员的眼光相当”偏“。

尤其是身为主角的阿诺,老牌肌肉男的演技比较堪忧(虽然已经相当卖力了),大部分时间凭借着僵硬的面部肌肉演绎出的一颦一笑、流泪伤感,总有一丝”终结者“再临的既视感,颇为尴尬。

3,节奏羸弱。

最后聊一聊影片的叙事节奏。

前半段——紧凑,两条主线(受害者亲属一条线,导航员另一条线)交错进行,十分有看头。

后半段——松散、突兀。

从Roman误杀Jacob开始,到影片末了Jacob的儿子原谅Roman。

这段故事发展过快,以至于观众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已经”谢幕“了,没有足够的铺垫,太莫名。

写在最后,作为真实空难事件改编的作品,本片在叙事架构与人物刻画方面皆存在不少疏漏。

唯独一点,值得肯定。

那就是剧组对于作品主旋律的把握,尤其是引申出”宽容“,这个极富”宗教色彩“、”哲学思维“的行为,值得观众细心思考。

导演★★☆☆☆(构思性、执行力、思想度都有所欠缺)演员★☆☆☆☆(一星给老迈的阿诺)剧情★★★☆☆(有内涵,却过于浅表)视效★★★★☆(暗色调,与”悲情“的背景十分搭调)音效★☆☆☆☆(稍弱、不推荐)推荐人群:“阿诺”影迷详细影评+剧照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5 ) 有道歉,才会有原谅~~

每一个人面对挚爱的亲人突如其来的死亡,都无法真正的冷静,何况这是一场由于空管调度员的意外失误而造成的飞机坠毁,无人生还,多少人在往后的岁月里都要活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也许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接受官方的赔偿,多少钱的赔偿,也换不来活生生的亲情。

内疚的人活在内疚中,比如那位空管调度员杰克,事故后的两年,那份自责同样伴随了两年,本来一家三口的幸福,也因这场事故分居两地。

痛苦的人逃不出悲愤的漩涡,比如那位一下子失去妻子与女儿的罗曼除了回忆就是伤心,面对涉事公司的扯皮推诿,他无法沟通,悲愤交加,对于事件当事人的不道歉,他无法理解,怒火攻心,就这样,一切,情绪,不受控制地爆发……一边是另一个家庭的破裂,一边是无法逃避的牢狱之灾,这样的复仇,我们尽管知道是不理智的,却又是十分理解他在那样的情境下不受控制“火山爆发”,我无法判断谁的错,我想唯一错的是谁都没能勇敢站出来,说一句“道歉”,又或者是你的一声“原谅”,让这件事情从此翻篇。

失去亲人的罗曼,只要你们一个真正的道歉,他会努力放下情绪,走出痛苦;被复仇而死的杰克,也许你只要一句“对不起”也许换来的就是生活的重新开始。

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却不知不觉就是变得如此复杂,庆幸的是杰克的儿子懂得了原谅,因为罗曼的那句“对不起”才没有让悲剧再次发生。

是啊,因为道歉,所以原谅,愿现实中的我们能够多一些道歉,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原谅,少一些憎恨,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无法挽回我们要学会的是以更好的沟通方式让他就此翻篇,不再遗存在你的脑海中变成一个拔不掉的“铆钉!

PS:这部电影改编自“乌柏林空难”真实的事件,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搬上大荧幕,我想,就因为真实,所以更值得去深思!

再PS:不知道你们看没看出,罗曼是施瓦辛格演的,说真的,我是没看出,当我知道的第一反应,就是“岁月是把杀猪刀”,曾经在枪火中生存的硬汉,今就变成了一个温情的小老头,虽然也是健壮,但却失去了当年的的那股英气,唉,人老了,再上荧幕,也只能转型了,70岁了,打打杀杀不容易啊

导演:艾略特·莱斯特编剧:哈维尔·古隆施瓦辛格所饰演的罗曼在机场满心欢喜等待妻女归来,却最终等来飞机失事的不幸消息。

虽然一名航空管制人员承认了自己的工作失职并被警局保护性监禁,但这些仍不能阻止施瓦辛格的复仇行为。

 6 ) 电影《劫数》

电影《劫数》竟然70岁的阿诺施瓦辛格又出来拍电影了,是70岁,怪我眼拙,竟然没认出来,现在的阿诺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健壮老人,当然看起来的年纪绝对不到70岁,当完加州州长再来拍电影,很敬佩!

故事是由一起空难引起的,只不过不是飞机故障,而是两架飞机相撞。

其实里面航空调度员jake,其实也很难过,事故的发生不是玩忽职守所奥城的,引起的原因很多,只能说是各种巧合的叠加,电话无法接听,错过航行请求等等,至少主观上没有是没有错误的,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对于事故发生后,对于jake的状态描述吧,听到两机相撞后不停询问死了多少人,是因为对于这样的责任过失,特别是有生命因此都消失,那种自责会侵蚀人的精神,直至崩溃,jake在问调查过程中,在调查后回到家里,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其实都是自身情绪的波动期,人往往对于精神的控制很不确定,平时可能没事,就如同我们大多数人不会经历如此事故一样,一旦发生了,是非对错都不及内心的谴责或者说无法接受事实和控制情绪,或多或少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很难避免,只能彼此理解。

其实在这方面描写,我想起的是电影《萨利机长》,同样是航空事故,萨利机长在问题处置方面没有问题,拯救了飞机旅客的生命,这点在结尾也再次证实,可是问题是在事故发生后,媒体大肆报道的时候,各种声音接踵而来,有好就有坏,有对就有错,而这时的萨利机长,我自己看完觉得,他对于自己都是有一丝动摇的,就是当周围人在否定自己的时候,一个人不重要,两个人不重要,但是人多了,问题就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会升级到其它细枝末节的问题,这点来说很不好,我觉得这就是“媒体暴力”,媒体有报道事实真相的责任,可怕的是不负责任的失实报道,那样的压力远比事故本身更可怕。

而施瓦辛格扮演的romen,更多的是心里活动的描写,阿诺始于肌肉应终于肌肉,忽然换了风格,走内心戏路线,真心不习惯,总觉得下一秒romen就是掏出枪轰轰轰。

失去妻子和女儿,悲伤之大可想而知,拒绝治疗,拒绝关心,找寻尸体,甚至购买枪支,其实都应该是正常人的表现,当然购买枪支这点不对,从不能接受现实,悲伤难过,到回忆以往,再到愤愤不平一心想要报复,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从两条线来描述事故发生后,受难者家属以及事故当事人的不同情绪感受和反应态度,发现最近的电影很注重对于事故发生后的状态描述,算不灾难片,我觉得更像是剧情片。

没有人想要发生不好的事情,但是发生了,我们该怎那么做,这点很重要,不管如何,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很多,无法逃避时候,就要懂得对面对。

善意的关心是好多额,但是不要拿着关心去伤害,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是旁观者永远不要用这句话一直去安慰受伤的人,因为你不能体会,时间会过的多漫长,痛苦在时间中会变淡,可是变淡前的痛苦会无限发酵,如果不能帮忙解决问题,那么请闭嘴,这是我最近的最深感受。

有时候执着的坚持不是要挽回什么,只是想要一个交代一个结果,一个可以给自己结束的结束语,就像是被偷了的人,难道就要拍拍脑门告诉自己,我被偷了,所以我就应该接受现实任命吗?

难道不是要去努力寻找真相,至少明白事情的缘由和经过,哪怕是丢的东西不可能再回来,也要知道是谁偷得,怎么偷的吗?

就像电影里的romen,亲人已逝,无力回天,可是他想要的是一个道歉,一个对于自己对于家人的交代,虽然行为太偏激了,武力解决问题是不低的,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杀人更是不对的。

在结尾血腥结尾,其实是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果真是正确的报道了时间的起因经过,再加上及时有效的对遇难人员的心理疏导,也许悲剧不会发生,romen只是在错误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想要诱人对自己的家人有一个补偿,当无法真正认清事情的真相时候,情绪的不受控,内心的理智会让人做出疯狂的事情,很疯狂。

所以说,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去解释清楚,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相处,不就是源于沟通吗?

没有沟通,没有理解,情绪的发酵就会将内心怒火点燃。

这部电影呢,本来看到名字和演员阿诺施瓦辛格,以为是打斗戏,结果是一部剧情片,更多的是情感的波动与呈现,不过为了施瓦辛格也应该看看,毕竟是一个70岁的前加州州长。

 7 ) 替罪羊

劫数,尚可。

一个制度或机构的问题往往要一个人来承担责任,这个人一般是一只羊,因为如果不是羊就成不了替罪羊。

片子里的空管和超售事件中的空警也许某种程度上都是这样的羊。

羊有时是很难保护自己的,想保护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这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悲哀。

法律从某种程度上是为大公司和大人物制定的,因为弱者无法平等地保护自己。

 8 ) 看了背水一战,我才明白为何硬汉电影会落寂

相比于史泰龙,州长电影里有太多男权性质的内容,很简单的道理男一号肯定要比女一号强女一号再强也要表现的一定时期手足无措,而且大多数时候必须等待男一号救援而且必须有一个女反派,她的强弱无所谓,反正必须是男一号亲自解决的相比之下,史泰龙的电影里,男权因素就不是很大,女性角色作为反派出场几乎就没有,唯一一次特警判官还是被女警收拾的,客观上让女性看了比较舒服试着去想想,一个总是在你旁边说你弱的人,和一个不怎么对你抱怨的人,让你去选择,你会选择哪个?

而就像前不久州长拍的背水一战,韩国导演弄的,韩国这个国家大男子主义横行,受中国儒家影响导演非要弄个女性反派,而且逻辑上根本说不通,理论上是有两个,第一个女性反派是劫囚车的,还要蒙住脸,然后莫名其妙消失这算什么,说明再强大的女人也要把脸遮住无脸见人?

然后非要把被劫持的女性探员说是内鬼,我就奇怪了,如果她一开始是内鬼,大毒枭会不知道?

如果她是内鬼,在最后结尾前,她都表现出和大毒枭的敌意距离,这算哪门子意思?

而且她账号如果要贪污受贿,她要跑的话完全可以安全离开,需要和大毒枭一起跑?

而且里面的女一号,表现也是非常无脑,一开始和关在牢房里男4号表现不友好,然后在野外被毒贩打的毫无还手之力阿诺出场,满足了英雄主义救援,然后到最终决战,唯一精彩的也就是短暂的对狙,然后碰到杀手上楼,打死后居然就和男4号亲上了,这也太容易得手了吧?

最后导演成功让男性探员组长把女性探员拷上手铐,而看他的队伍里,一个女性都没有,似乎就是刻意为了把女性从高级警察队伍里削去,导演似乎就是告诉人们,女性最多只能当乡野里那种小片警,FBL这种高级职位你们女人别想。

给大毒枭配对只能是借口,而且编造的理由极差,各种矛盾bug如果不是看阿诺,我根本不会去看,任何电影我都会坚持看完结尾字幕,唯独这部电影我无法看完,看的是满心别扭这或许女性观众对这种硬汉电影看的不爽缘故,第一就是刻意压低女性的作用,第二就是非要刻意敌对女性,没有女反派也要创造一个否则怎么满足那些男权主义者的心理呢?

 9 ) 70岁挑战惊悚片,施瓦辛格为爱复仇

首发于[流量君]微信公众号dotammmCopyright ? 流量君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诺·施瓦辛格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个肌肉硬汉

但从不久前的暮狼罗根开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心中的英雄们也已经步入了暮年阿诺也早已找不回当年的模样,68岁时,他躺在自己的雕像前自嘲岁月不饶人

4月7日,已经70岁的阿诺有一部新电影问世阿诺老矣,尚能饭否?

▼《劫数》2017Aftermath

电影根据2002年德国空难事件改编,阿诺饰演了一个复仇者剧情其实很简单由于航空管制的失误,两辆飞机相撞,乘客无一生还,阿诺的妻子以及怀了孕的女儿也因此丧生

一夕之间失去三个亲人的阿诺悲痛欲绝

因为这场灾难,阿诺仿佛丧失了工作能力,每日耗费大量时间在妻女的墓前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妻女生前的录像,以及贴了满墙的照片

但不同于他的悲痛,航空公司只想尽快了结这个事故,之后投入新的工作而犯下错误的交通管制员也只是被辞退,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处分没有人向阿诺妻女的死亡道歉,在他们看来,16万的赔款足以解决这个无权无势的老人

航空公司的态度让阿诺对于妻女的死亡更加难以释怀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阿诺还是设法找到了那个交通管制员展开了自己的复仇

虽然标榜着复仇电影,但本片更多地展现了灾难发生后,遇难者的家属以及犯下错误的交通管制员的心路历程先说阿诺扮演的这位父亲一位老人在圣诞节失去了自己的全部家人,就好像失去了生命的全部意义每天耗费大量时间在墓园,试图欺骗自己仍旧和家人在一起

但其实这位父亲的要求并不高,他只是希望能够得到那位交通管制员以及航空公司的道歉但资本家们并不能体会这种感情,他们要的只是这件事快点过去

得到一声道歉,这个信念支撑着这个孤苦的父亲度过一个个痛苦的夜晚

可是那位交通管制员是否真的罪不可恕呢因为搭档擅离职守,整个塔台只剩他一人值班,电话又正好在维修,需要5-6分钟时间而这时因为天气原因,一架飞机临时需要改变线路

一个人兼顾两个工作台,而电话线路又不通畅就在他焦头烂额时,意外发生了

被勒令回家休息的他因为心头巨大的负罪感夜不能寐

由于铺天盖地的报道,他的家也早已被愤怒包围为了安全,他的儿子被禁止一个人出门

他曾尝试过自杀,但为了家人,他还是活下来了

航空公司希望他能够拿着遣散费到另一个地方开始新生活这意味着他要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离开这个熟悉的城市虽然不愿意,但是人微言轻,他并没有另一个选择

一年过去了,他换了名字,换了工作,在另一个地方开始了新生活那场灾难似乎已经画上了终止符,但就在这时,阿诺来了其实事情是可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因为阿诺要的只是一句真心诚意的道歉

但交通管制员并不知道这个愿望,因为害怕阿诺对自己的家人不利,他急切地想要赶走阿诺推搡期间,他打落了那张家族照片

照片的落地彻底激怒了阿诺,因此他掏出了刀长期痛苦折磨的阿诺其实精神已经出现了问题他甚至将交通管理员的妻儿认成了自己的妻女,三人最后的姿势也与照片中一模一样

虽然这部电影让君君看到了不一样的阿诺,但上映以来,这部电影得到的评价并不好IMDb给它打了6分,烂番茄只有38%的新鲜度

大家对电影的节奏、剧情尤其是结局显得极其不满

诚然,这部影片用了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在铺垫两个不同立场的人在灾难发生后的心路历程不回避灾难对家属造成的创伤,但也试图讨论交通管制员在灾难中所担当的角色

但导演似乎只注重感情铺垫,应该成为高潮的复仇场面也显得极其平淡电影较有新意地选择以交通管制员儿子的复仇作为结局,但这场戏也结束地十分仓促

虽然电影剧本平平,但君君还是推荐给大家看一看,因为这应该是阿诺有史以来最有趣的一部电影了

 10 ) 对于老诺,很不容易

其实导演就是为了一句道歉,就可以化解很多恩怨,整个故事叙述很沉闷,不是年轻人喜欢的类型,但很考验演技,老诺真的不容易,整部戏,能看出一个美国前州长在70岁的时候还是这么努力,为老诺点赞。

喜欢看惯了国内小鲜肉片子的人,当然不会给高分,这样的片子,不是人人都会有耐心看完的。

我给四颗星。

整个看完就是两点,不要咄咄逼人,要知错就认,另外,好的演员不管他曾经是什么,演好现在就对了。

《空难余波》短评

阿诺其实是演技派

8分钟前
  • 电饭锅
  • 还行

州长老矣,尚能饭否?

12分钟前
  • 文肖
  • 推荐

三星半。起初还以为这是The Foreigner那样的片子……orz

14分钟前
  • Ecthelion
  • 还行

沉闷的文艺片,阿诺舒华辛力加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不是飓风营救,也没有阴谋,也不是惊悚片。

16分钟前
  • 飘渺危亭
  • 还行

一般,主题有问题

21分钟前
  • 小虎牙
  • 较差

“对不起”意味着要背负起一百多条人命,也许太重了,也许这样更解脱。

26分钟前
  • 心锦意阑珊
  • 还行

感觉是最好的结局。

31分钟前
  • null
  • 还行

看完真实空难的纪录片后再看这电影,还是能体会到其沉重的心情,然而电影的主旨是啥?最后还制造一个十年后小朋友来复仇的戏剧冲突,这个就有点太假了。

33分钟前
  • abby
  • 还行

本来还有点气氛,老州长虽然不是感情戏高手,但是他老呀,有阅历,还是比较让人动容的,可惜的就是电影最后居然有那么巨大的落差,落入下乘。想表达什么?大公司逍遥自在?故意找特贱的演员是要让群众去造反吗?电影还是要引导人去思考的,不是单纯表现人的愚蠢。

37分钟前
  • 阿瓦达
  • 还行

略失望

38分钟前
  • 苏翎
  • 还行

一场意外发生之后,究竟谁来为此负责。这也是成龙《英伦对决》的核心,不过这部没有动作戏也不涉及政治惊悚。它想说的是:在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之前,你没有权利逃避痛苦并开始新生活。善良的人失去理智,是因为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可惜一个很有戏剧冲突的故事被拍得非常平,阿诺的表演也不够有说服力。

39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管制员的噩梦

40分钟前
  • 一尾胖瓶
  • 推荐

all about family, love, and memory.

41分钟前
  • 雏菊🪴
  • 力荐

很简短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涌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是一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醒来。

46分钟前
  • 悦燃
  • 还行

我推荐大家看看Scoot McNair的演技,当他得知自己过失导致空难后的瞬间,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表演,充满感染力的表演!强力推荐!

51分钟前
  • 昆德拉密度美学
  • 力荐

阿诺·施瓦辛格老当益壮的演技,虽然在《空难余波》中将一位痛失妻儿的复仇者演绎的淋漓尽致,但作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导演编剧却并没有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令电影给人带来真正的思考性,平庸沉闷的叙事,使电影俨然变成了一篇加长版的新闻报道。

56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较差

德国空难事件改编,值得一看

60分钟前
  • 撕麦耳
  • 力荐

州长的动作和眼神总给人一种下一秒要拔枪突突突的错觉,这个角色如果是东木老爷子来演绎,可能会更让片子成为一个有机的征途。

1小时前
  • ZEAL
  • 较差

故事本身很好,可惜没拍好。空管调度员是有错,但最大的恶却是航空公司、律师团、乃至整合体制对于他人的漠视。没人在乎你。

1小时前
  • 聚羽成翼
  • 还行

我觉得还是不能和萨利机长作比较,毕竟切入点不同。本片明显框架太小,只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而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过分渲染悲伤的情绪也是本片不足之处,本可以拍成一部催泪片,却有一点惊悚的味道。

1小时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