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到半,且在第四集进入正题并紧紧抓住了我,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
第一集交代背景,所以节奏很快,只有50分钟,交代了许多事情,整集都没感觉到哪个镜头是多余的。
而作为第一集给人第一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片的摄影和制作,包括片头和片尾,真是有电影质感啊。
第二集、第二集节奏缓了下来,主要就是让人物更加丰满,让该登场的人物都逐一登场。
作为一个8集的剧作,我觉得导演这样安排得有张有弛是合理的。
而且虽然是铺垫,但其实也没有不必要的剧情,甚至台词。
比如申律师奉劝他的诈骗犯委托人应该适时收手,在公交车上阻止色狼偷拍,都在说明这位三流律师其实良知未泯。
后面精英律师的助理,说自己没有刑事案件的经验,确实也不是说说而已,第四集测谎的部分就得到了印证,果然她都不懂得宣告权利,甚至不知道要先看一下测谎的问题内容。
而她在一开始自以为跟上了风光的大boss表现出的雀跃,后面估计就会有多失望,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成长的人物。
这是一个司法剧,其实案件的悬疑并不是重点,监狱戏和庭审戏才是重头戏。
第二集、第三集监狱戏的铺垫让男主几乎彻底精神奔溃,所以才会有第四集他对量刑交易的犹疑,对比第一集他已经逐渐放弃了坚持为自己辩白的希望。
第四集作为目前最长的一集,也是最精彩的一集,果然是进入了正题也没让我失望的一个剧。
这一集让人最想批判的就是所谓的精英律师、警方还有检方。
老警察为了退休前的业绩,使出了各种手段试图逼人就范,检方为了胜率同样也是利用男主的各种弱点咄咄逼人。
而最让人厌恶的就是那所谓的精英律师,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抢过了这个案子,可是却连一点点的基本功课都不做,压根都不去见委托人,以至于男主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被警方和检方各种施压,做测谎的过程更是让人揪心。
就这么一个所谓的精英律师居然不和委托人做沟通就擅自和检方做了量刑交易,然后美其名曰这是对男主最好的结果。
看来她才是真正的不在乎真相是什么,而三流律师虽然一开始就各自告诫男主事实真相是什么不重要,但其实他从开始打心里就觉得男主不可能杀人,并且是强奸杀人。
所以他其实对案子是很上心的,采取了各种行动了解真相。
甚至在监狱里会见委托人时都想到了给其买内衣,存保管金,而这是连其父母都没做到的,这也是这剧到目前为止唯一让我感觉到有一丝温度的地方。
虽然他被男主父母解聘了,但还是出于本能在跟进着案子,我想这时候他已经不再单是把男主当作委托人了吧,估计情感上已经有了一些羁绊。
所以他在得知男主可能会要接受量刑交易时,及时地劝诫他前科的记录是无法抹去会伴随终生的,怎么可能几年后重返社会正常生活。
幸好男主在最后时刻坚持了自己的主张,让这么微弱的烛光没有彻底熄灭。
至此,我想要为编剧和演员们都点个赞,虽然是改编剧,但让我忘了和原剧去做对比,这应该就算是改编成功了。
这是一个需要用心去看的剧,有多细节需要观众自己去发现和体会。
全剧演员的演技真的都在线,包括让人觉得对司法和正义是莫大嘲讽的警方、检方和精英律师,都演得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男主的金秀贤,他自己在访谈中说选择这个改编剧的理由就是本·卫肖,为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点赞。
说实话,改编剧应该是最吃力不讨好的,珠玉在前,想超越何其难。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儿,所以为这份勇气和自信点赞,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觉得要吐槽。
对于表演对于角色,金秀贤应该是下过功夫的,他对男主的定位就是单纯而愚蠢,但最后会成长,虽然这过程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一点。
但是如果不是这么一个单蠢的人,又怎么会做出一系列错误的选择,让自己陷入了绝境。
但你能因为一个人的单蠢,就觉得他活该承受没有的罪名么。
他是犯了很多错,但他确实没有杀人。
过程中他的惊慌失措、害怕到奔溃,包括第四集最后他内心的挣扎,当所有人都说自白接受量刑交易是最好的结果时,能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一个20多岁还在大学里没有涉世的年轻人,做这么重大的决定该有多纠结啊,而演员的表演让我随之揪起了心,这就是成功的表演吧。
—— 概述 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本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情、激情、好奇和憧憬,就因为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叛逆举动(偷老爹的车钥匙,开车去参加party),离奇的卷入了一场谋杀。
本片通过在对这一案件的调查取证、审理宣判的整个过程中,深入表述了参与其中的整个司法系统的各个权利执行部门(律师、警察局、检察院、法院、监狱)对这一案件的态度和作为,从而以点带面,映射出了整个韩国司法系统的病态现状和社会大众的冷漠麻木。
这部韩剧的核心是揭露反映韩国司法系统从上到下的不公正和利己主义,而不是对案件的推理。
讲述的不是悬疑推理、而是司法公正。
—— 男主的性格标签 本片的主角(在校大学生、底层家庭的乖巧学生、25岁的懵懂少年、阳光帅气、对异性充满向往、单纯幼稚、老实软弱、无主见、易受他人影响、轻信他人、不懂拒绝、不谙世事、对潜在的危险诱惑毫无预警和抵抗能力等)。
我想着重谈谈这些刻画在人物骨子里的标签。
主角的性格特点从一开始就将他一步一步引入深渊。
我只分析影片内容,自行带入(以下被害人统称女人)。
—— 如何一步步“坠入深渊” 本是回家研习功课的他,听从了同学的话(去参加别墅party),轻易就改变了心意。
随即偷取老爹的车钥匙,开的士前去赴约。
随后在等红灯的时候,女人上车,男主表示不载客,再回头看到被害人的容貌外表后,语气转而变的不坚定,支支吾吾,此时的男主已经被这个女人的外表所吸引。
女人威胁拒载投诉后,又因绿灯后车的催促,男主“半推半就”,载了女人。
在短暂的行驶过程中,男主不断的打量女人,已经被这个女人完全吸引,同学打来电话催促,男主仓促间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挂断。
在随后短暂的相处过程中,男主已经深深迷上了女人。
言听计从、毫无戒心,已经被完全“控制”。
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也都顺理成章,载女人回家,喝酒、吸毒(此时对于男主来说是未知的东西)、刀子游戏,从进门后发生的一切,男主都乖巧的接受,直到女人的手被刺破后,男主被这新鲜刺激的艳遇激发欲望,推到女人。
半夜在一楼沙发上醒来喝水后准备穿衣离开,随即发现女人已死,第一时间仓皇逃窜,自始至终没有想过报警、也没想过求医,而在慌乱间想到的只有撇清自己和女人以及这间屋子的一切关联(擦拭血迹、带走刀子),以为这样逃离就可以将这个女人的死与自己完全撇清。
直到慌不择路、遇到查酒驾被捕,被带到警局后,也是两次试图偷着离开(以为离开了就没事了)。
至此男主卷入其中的前因后果已交代清楚,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个人的身上,在我看来,非常合理。
—— “带入”引发的思考 至此女人被害的所有证据(目击人证、现场物证),以及男主在发现女人被害后的所有行为(逃跑、擦拭血迹、带走刀子),均将凶手指向了男主一人,似乎是证据确凿,也无争议。
唯独缺少的是男主自己认罪伏法,以及警察、检察院搞不清也不愿深入调查去搞清楚的男主杀人的直接证据(杀人动机和杀人细节证据)。
首先我们来带入自己,男主身上的标签,在相同的年纪、相同境遇下,我们或多或少的都能找到。
作为我来说,在相同的状况下,会不会被卷入其中,我的答案是会。
作为一个从男主那个年龄过来的成熟男性来说,在当时(男主从家里出发的初衷就是找妹子寻欢作乐),经历那样一场新鲜刺激的艳遇,被漂亮的陌生异性深深吸引,我也会沦为“下体动物”,失去戒心、完全相信,被动乖巧的接受种种,然后发生关系。
以上认同的话,我们接着往下说,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激情与憧憬,然后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被全社会认定为强奸杀人犯,整个司法系统黑暗腐朽、毫无公正可言(从业30年即将退休的老刑警,仅凭感觉和间接证据就认定男主必是凶手无疑,放弃了对女人身边其他疑凶的调查,没有调查过女人的社会关系,也不关心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放弃了案件的其他可能性,甚至通过拿走现场的哮喘药、给男主挑选流氓的上衣这些举动,来加重男主是杀人凶手的社会印象,来给男主定罪,只想着荣耀加冕、光荣退休。
检察官一边私下串通着刑警、证人编造案情,一边又与律师做着违法的量刑交易,一心要给男主定罪,来达到自己晋升的目的,法官没有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在疑犯没有认罪,也没有找到直接证据的前提下,轻信检察官刑警以及证人共同编造的案情,以无期徒刑重判了男主,毫无公平公正可言,中间接手的朴美京律师也为了自己的声誉,以男主没有接受自己的争取来交易量刑放弃了为其辩护,自始至终也是认定男主有罪,从未对男主是否无辜做过任何努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至此反映出整个韩国司法系统,腐朽不堪,人人都以利己主义高居,没有人在乎真相是什么,只要找到一个看起来“像是”的人来背锅结案,荣耀自己。
对于男主来说,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有良知有公义的“三流律师”,在判决之后男主不打算上诉的情况下,依然苦苦挖掘线索、找寻真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老刑警最后还有一丝良知,愿意拿着“真相”去找检察官为男主翻案),最终冤案得以昭雪,恢复自由。
但不幸的是男主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已然不是从前那个阳光积极,青涩懵懂的少年了,回归社会,重获自由,却满是忧闷,高兴不起来。
正如影片最后的10分钟,身处茫茫人海,却又格格不入,走出了一个牢笼,却又进入了另一个牢笼,他的内心已不再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只有认清了社会现实之后的无可奈何以及无尽的迷茫。
他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是不幸的,是谁摧毁了他,而谁又能救的了他?
我们再来带入自己,相同的境遇,我们能否遇到身处黑暗之中,指引他找寻光亮的“大哥”,又能否遇到一位有良知公义的“三流律师”?
身处底层的我们,何尝不是权利游戏的牺牲品,又何尝不是掌权者的垫脚石!
——— 结语 本篇仅是作为一个男性视角来进行分析的,也是看完最后两集的有感而发(感性占据)。
如有对影片内容和逻辑的理解偏差,欢迎指正和讨论。
码字辛苦,不喜勿喷。
希望我们都能被“公正”对待,也希望我们都能活的“自由”。
为了剧情能够顺利发展,而把主角的人性扭曲,脱离现实,真不是一个好方法。
1. 都已经2022年了,1万个人里面,有多少个看到女主被杀死,而不是自己杀的情况下,会选择主角的行为?
2. 有多少嫌疑人也好,凶手也好,被诬陷的也好,会说出我不记得发生了什么这样的话?
3. 有多少人关在监狱中,自己的狱友上吊自杀了之后,会选择疯狂逃走的?
等等等等,细节书之不尽如果有,那主角的性格就是极度内向,内向到扭曲,那这样一个人怎么样第一天偷了爸爸的车子去参加私人派对不成,半路上遇上女主,喝酒吸毒然后一炮震天响?
刻画人物性格要前后一致,不能矛盾,不能剧情要往哪里发展,人物就具备如何的潜在精神动力,完全是狗屁。
剧情不评价,我是来看人的,看到一个狗屁不通的人,牙痒痒
很多人说烂尾我是不赞同的。
我觉得结局反而把整部剧都提升了一个level第一集中律师对贤秀说的“作案手法凶手是谁事发当晚发生了什么都不重要,大家统一把事发当天统称为《某一天》”全剧也是围绕着“他们编造他们的故事,我们编造我们的故事,然后法官选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故事,这就叫审判。
”而展开。
整部剧的内容都非常点题了。
从他选择让父母不再来看他,到大哥的死,他眼里已经看不见曾经的光亮了,最后的一丁点依赖和对这个社会的期盼也随着大哥像燃尽的烟头一样消之殆尽。
男主死了吗,更像是灵魂死了。
大哥的死不是突如其来的,从“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开始做铺垫。
大哥的死固然很令人悲痛,但是也是必然的,大哥是他的庇护伞,一直待在在伞下他永远长不大。
要让贤秀回到现实,律师是他的正义天使,狮子是他的黑暗天使,人总要向往光明,电视剧取向也是如此。
认清现实,回归自由。
有人生气为什么朴警官和女检察官没有受到惩罚,因为这是常态也是悲哀。
看过《人民的名义》都清楚,除非有像“李达康”一样有话语权的人,不然很难扳倒政法系。
结局谁是凶手还重要吗?
男主有幸碰到了申律师,大结局中女孩的出现意味着就算贤秀出狱了,但是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贤秀”进去…那么申律师又有几个呢?
真正的“系铃人”其实是司法部。
都志泰死了,金贤秀出狱了。
家里的接风宴上母亲口口声声说着高兴但是一块肉也没有准备,我甚至觉得他家里人其实从未信任过贤秀,仅仅因为贤秀是自己的孩子没被判刑而开心。
妹妹对之前对金贤秀的责备绝口不提,父亲坐在一边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话好。
金贤秀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出门后看着墙上“杀人犯”的喷漆陷入了沉思。
9.5的部分在抓“真凶”最后0.5的部分就抓住了轻描淡写的交代正符合主旨,小人物的命运如同蜉蝣,完全掌握在那些上层人士手中,很快的抓住罪犯也是讽刺警方,若他们真要想抓到真凶非常简单,但他们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兜兜转转一大圈,不好好找证据,掩盖真相也要至贤秀与死地,这就是讽刺的点。
结局的最后十分钟没有台词,金贤秀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坐在地铁里,站在市中心的楼顶。
身上穿着最普通的变装,但就是显得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最后金贤秀把烟头扔下高楼,俯视着楼下的芸芸众生,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
远处的警笛依旧响起,某个人的“某一天”又拉开了序幕,这个世界依旧在运行,大家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只有金贤秀自己知道经历过什么。
说一个题外话,其实那些评论和弹幕早就是我意料之中的,从播的时候弹幕就一直get不到这部剧的重点和核心,律师的烂脚,身上的"Gucci"包括后来男主在公堂上的表现…他们只会哈哈大笑➕嫌这嫌那,从不深究镜头背后导演和编剧的用意,只能说是优秀的作品碰到一群看热闹的看客。
作品本身不管是演技还是运镜都很成熟。
在这里试着梳理一下我认为憋屈的点。
可能写不好。
导演的意图一定是一部深刻批判韩国司法的剧。
可是有人觉得憋屈且烂尾。
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呢?
首先观众看到犯罪刑侦主题的电视剧,一定抱有着看《窥探》《信号》等电视剧一样的期待。
期待着酷炫的人设,紧凑的节奏,精彩的反转。
但是看到的是哭哭啼啼的主角,压抑的氛围和莫名其妙的反转。
观众肯定很难受。
那么这是观众的错吗?
观众就是浅薄就是接受不了深刻的主题与克制的叙事吗?
我认为不是的。
导演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故弄玄虚。
前半部分老头警监和车婶儿谁是居心叵测的人有一个小的交锋。
既然导演都在这里说“你猜啊!
你猜啊!
” 那观众的重心就会放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身上。
一旦这种氛围形成了,是很难消散的。
只要有角色出现,观众就开始搜集信息来判断他的好坏,迫不及待的看下去来证实自己的判断。
这不正是大火爽剧想要得到的效果吗?
可是导演你问问自己,你是想要看到这个,还是想要观众的重心放在司法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上呢?
我教授说了,一个剧本,不能有任何的废戏。
你的剧本上如果拿掉这一块就不行,那你才能留着。
那我们用个例子设想一下,老头警察半夜辛辛苦苦画地图,这场戏的作用在哪里。
你想表达他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头吗?
但是结局说了他有很多过失。
所以你是想给观众一个反转说“看!
被我骗了吧!
这就是人性!
”。
请问这个够吗?
不会太做作吗?
那这不还是和上一段同样的问题吗?
你想要观众深刻,你自己先轻浮了起来。
那如果你想表达的是偷拿证据用先入为主的想法调查男主的坏坏老头也是努力的老头。
按照你的这个顺序剪出来,观众还能get到你传达的想法吗?
那把这场戏删了呢?
我刚说的这两个目的还能够被表达吗?
能啊!
努力的老头也会坏坏,坏坏的老头也努力。
我知道啦!
我早就知道啦!
人物的设定不够味儿。
尤其女检察官和老头。
给男主的带来巨大的绝望的司法的本质是什么?
是什么呀!
你说呀!
如果他们拥有复杂的人性本质,他们又不是唯利是图沆瀣一气的坏人,他们又不是有着坚定信念绝对公正的好人,那么他们俩在绝对正义和升官退休之间怎么挣扎的?
他们面对暧昧不清的证据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他们做出决定的时候是被什么推动的?
你倒是告诉我们!
他们俩不是我们看到司法的窗口吗?
为啥不给我们看呢?
你就给我们看老头愁眉紧皱故作深沉,就给我们看女检查伶牙俐齿舌战群儒,这哪儿够啊!
从剧情上来讲,有些故意拖沓。
我相信沉迷于刑侦犯罪影视的观众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是很棒的。
比如少了一把刀这样,你们肯定比剧中人物还更早的发现。
观众一直惦记着这几个不对劲的点,明知道这就是突破口,可是剧情就是磨磨唧唧的过了好久好久才不疼不痒的提出来。
如果你又要说谁是凶手案情细节不是这部戏的重点,聚焦司法本质与人性才是。
那么一个会牵动观众注意力的东西就应该发现以后就立刻有下文有解决。
这样才不会让观众分心,才能集中在人物心境的变化上。
又吊着观众又怪观众放错了重点,不能吧?
我擅自推测看过这部剧的大概率看过《十二公民》,对于“疑罪从无”的原则有所了解。
在现场如果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只要有一点可能真凶另有其人都不能轻易给人定罪。
可是剧里还就是一直无视回避。
哇,真的憋屈到不行啊!
导演在一开始就没有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东西。
导演不够明确,那么观众自然会感到模糊。
如果集中于破案抓住真凶让观众爽一爽,那么就一点一点的抠细节改造时间线制造出让观众说“卧槽卧槽,我就知道”的反转,让观众有直接拼凑故事的参与感。
如果集中于人性和反思让观众想一想,那么就深深地刻画每个人的目的和心路历程,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
而不是张牙舞爪的张牙舞爪,忍辱负重的忍辱负重。
我以为导演是拍刑侦爽剧拍多了,镜头表达变成了习惯,他自己一时半会想不明白给自己整拧巴了。
结果查了查导演的履历,他好像是第一次执导这种题材这种氛围的片子,没沉下心来。
所以才会在自己想要严肃深刻的时候还在最后金裕贞的彩蛋里用自己的名字把自己关在看守所里博观众一笑。
总结一下: 司法的本质是什么?
司法是人设定人参与人运行的。
想要告诉我司法的本质,要告诉我在这个环节里每个人的本质。
不能仅用模糊的人物和脸谱化的人物创造出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还特别多的虚有其表的剧情,仅仅用男主一人的受难黑化传记就想告诉我司法是什么。
你讲不明白,我也看不明白。
저의 진술은 이상입니다.
看到第四集时给了四星好评,一口气追完四集,果断想给五颗星,虽然结局还有点意难平(为小金同学历经万难得到的无罪感到意难平),看到很多剧评说烂尾了,我却觉得一气呵成,本就是一个让人无限思索的开放结局,有一种对迟来的所谓正义的意难平。
当小金绝望的对着新换的房间里的那幅画摁灭了烟头;当他在接到律师大叔的好消息时跟着狱警从大哥的房门口经过时短暂地停留;从镜头下一秒变成空荡荡的囚室;一次次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一次次又变成失望;在置之死地之后,充满绝望和无奈时,命运的转角迎来希望,小金已经没有一丁点的感觉;从小金看着那辆来接他出狱的的士后座;再到他经历监狱和法庭这些空间,经历了几个人的生死之后,又回到从第一集时出发的那天他的房间;再到末尾处他站在高楼上眺望远处城市的灯光剪影,真的有太多的意难平。
小金同学和律师大叔,以及剧中的人物精彩呈现,让人看得是过瘾又投入。
特别喜欢片尾的音乐,把故事的紧张气氛和主角的憋屈感,以及难以言说的愤懑推向高潮。
还有特别喜欢这部剧的摄影师,对镜头语言的表达。
总而言之,是一部值得五星好评的剧。
小金同学的视剧必是精品。
为数不多的让我期待更新的剧,打五星有点小私心,是作为律师对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尊重。
从第一集男主一夜情之后被指认为凶手时的忐忑、恐慌,作为一个大学生面对公权力暴力机关的恐惧,我真的太能感受了。
普通老百姓面对公权力就像大象与蚂蚁,就看踩不踩你,金秀贤的演技简直无可挑剔,把一个普通大学生从入狱时的惶恐、期待再到后来失望、无奈、接受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部剧谁是凶手其实从导演的安排就看出一点都不重要,凶手可以是任何人,但黄金37天摧毁一个人的一生可谓是真实。
当然剧中也有一定的bug,比如狮子大哥无故的爱以及突然下线,以及年轻女律师的存在我没摸清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整体很优秀,画面也很有质感。
逻辑漏洞百出,故弄玄虚,虎头蛇尾。
前期大量铺垫后期完全无用,啪啪打脸:双线叙事,一方面大量篇幅刻画邋遢律师大叔不走寻常路走访线索寻找真相;一方面弱鸡哭唧娘炮男主监狱被虐强迫转性由白变黑。
一方面看个性律师如何一己之力让凶案翻转帮小白翻案,一方面欲揭露韩国司法只求功利不求真相。
看前5集剧情进展估摸着怎么也得几十集吧,结果第7集还没有头绪,第8集就光速破案大结局了…放着一堆嫌疑者不审、一心要主角死的警察与检察官忽然就寻找真相了;一支烟、几下俯卧撑、一审不利,就让哭唧社恐语言障碍的弱鸡变成监狱狠角…编剧你怕不是小学生?
到底是要悬疑寻凶,还是法庭黑白大对决,还是要说黑暗大环境下无辜小白被迫染色?
嗯,我不做选择,我全都要…所以就成了四不像。
铺垫全没用:邋遢律师大叔皮肤瘙痒症日渐加剧,估摸着最后不能出庭,由小白律师+性转主角共同对抗问题司法,结果…结果是我想多了,大量笔墨的疾病刻画就是为了最终庭审难看一点…弃暗投明的律师小白首战告捷,要告诉观众一颗司法新星冉冉升起?
邋遢大叔迎来给力伙伴?
然后呢?
然后她做了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监狱人生导师、黑白通吃、手眼通天、狱内运毒吸毒狂人、外加小白洗脑大佬正欲一展抱负,寻摸着怎么着后期也得变成最终大boss与主角对决吧?
结果突然被小混混一牙刷gg直接遇袭身亡;请问这俩角色的意义何在?
是剧情结构太苍白来凑数的么?
全剧70%内容引向法庭对抗追凶寻真,后面30%变成问题司法下的自暴自弃,小白变人渣理所应当?
孤胆正义感律师凭一己之力还你清白,救你人生,结果就换主角一脸不屑与理所当然…就欠你的是不?
你个白嫖免费炮,人命仙人跳,惹的一身骚的娘炮只会哭唧唧一句完整话都不会说的玩意让你临时牢房里反省几天不应该么?
自暴自弃的sui货还有理了?
可怜了我的时间,被友人再次毒奶安利…我浪费的时间啊…我再次哭唧唧…一分半给抠脚律师大叔,半分给监狱大佬,只有全片只靠二位演技在撑。
最后一集播出的这一天,在八年之前正是《辩护人》的首映。
1981年的法庭上和2021年的法庭上,宋佑硕律师和申仲韩律师大声说出来的那条宪法原则——无罪推定,并没能解救两个无辜的大学生。
宋律师说的“因为国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护,就不能享受民主,这种说法我是无法接受的”,四十年过去,也没有什么改变。
然而两个大学生终于还是获得了自由,因为两个到处乱发名片的三流律师,因为他们心里的一点信念。
不用说什么老警察组长良心发现。
法律要实现正义,必然要求司法制度寻求真相找出罪犯,但是这个过程多么容易玩弄于检警之手。
明明是申律师锲而不舍的努力,却变成检察官道貌岸然的义正辞严。
PC的这个国民参与审判制度也真是好笑。
别人家陪审团裁决是否有罪,它家有陪审团了,也只是法官判决的参考;别人家陪审团必须全体一致才能有罪,它家陪审团意见不一致了,也可以按照大多数意见;别人家陪审团罪名不成立就一事不再审了,它家陪审团过半数无罪了,法官还能判个无期。
这个本土化还真特么有PC内味儿。
贤秀在申律师做完无罪推定的最后陈述时有多激动,在法官宣判之后就有多失望。
宋佑硕律师和申仲韩律师存在的意义,也许正在于他们心里这一点点对法律理念的坚持,正在于他们在所有人都抛弃和放弃时坚持的这一点点希望。
这一点点希望,都志泰和金贤秀都曾经坚持过。
不幸的是都志泰没有遇到他的申仲韩律师。
冤狱中的都志泰选择了沉沦,然而他一定还有不甘心,他的墙上贴着米勒的《晚祷》,他的胳膊上刺着刑事诉讼法的卷首语,但是刑事诉讼法却被他拿来盛毒粉。
他用成为为所欲为的狱霸来嘲讽司法正义,但他的内心也许要靠虔诚的颂念什么才能顺从不公的命运。
最终他还是没能逃脱丛林法则,在他最喜欢斜倚着睥睨的地方,沉默的“法秩序确立”面前命丧黑手。
他要贤秀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但他终于获得了解脱,不必在泥淖下再辛苦支撑。
그동안 고생했다
金贤秀是幸运的,在他已经放弃的时候,申仲韩律师仍紧紧抓着他。
无以为报,贤秀只有一声喑哑的谢谢。
一切都回不去了,但贤秀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沉默寡言,眼神阴郁却有了几分坚定,情绪再起伏却不再需要雾化器。
贤秀在法庭上的最后一次,说的不是“我没有杀人”,而是“我真的是犯人吗?
我不那样认为”。
伤痛、愧疚和反思,让金贤秀告别过去;春夜里的徘徊,是金贤秀迅速成长的自我救赎。
世人的眼光就如猝不及防的监控摄像头如影随形。
hope can set you free,贤秀,不论你的救赎之路有多艰难有多长,要记住在泥淖中那个人说的最后一句话。
万家灯火中,又有多少都志泰金贤秀在黑暗里哭泣发抖。
带给我们希望的,也许就是四十年前和今天的一张名片。
怎么说呢,偷他爹的车去聚会,知道把行车记录仪摘了,后面的脑子好像被摘除了,随便的跟着一个漂亮女人就跑了,后面还吸毒,玩刀子扎手的游戏,人死不报警么,逃跑也就算了,还把刀子带着。
而且被抓了以后只知道哭,感觉嘴长来出气的。
看的人真生气。
偷车 吸毒 这样的人能进监狱都是自己造的 ,在法庭上的态度跟个智障也差不到哪儿去了,那敷衍的样子,傲慢的态度,我都恨不得让他一辈子在牢里不用出来了,真判他坐牢都合情合理,就算他无辜但他不值得被救。
节奏真的很有问题,头重脚轻好难受。btw西皮很好嗑,非常好嗑。(短刘海真的真的比较好,厚刘海哈吉嘛!
精彩。花臂老大和抠脚律师真是有情有义,秀贤这演技绝了。全员都演技在线!
解放就是堵上命跑得离监狱足够远
都教授演技不错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律师为了正义那一份职业责任感奔波,与司法的不公正形成反差
良心提醒:看前后两集就可以了,中间属实没必要...金秀贤每一集都要哭好多次,在监狱里被欺负的时候简直了,又哭又叫的看得真的太烦了!!
节奏缓慢 流于表面 主角光环幸免于难 注定不是一部爽剧
看到第五集那个什么白象帮的叫什么朴斗植的疯B 好恶心 真是恶人为了显示自己厉害故意做恶!
你在逗我吗?不敢相信看了8集莫名其妙
狱霸为什么演出了一股一见钟情的爱意?男主唯唯诺诺半天讲不出来一句话一个词的感觉好难受啊 是打击太大造成的么 诶不懂法太可怕文盲真可怕。被告人上证人席真是被碾压的人格尊严全无 人性弱点一览无余 经济人利己本性是天性 经不起这种盘问的。老大真是太迷人了。诶 学法的看这有罪推定的错案最后成了检警合作荣休提拔的通道 诶 人生无法重来啊
emmmm……那晚上你别跟她去鬼混,啥事没有。看你以后还敢跟陌生人玩不。男孩子在外面要保护好自己呀。
根据《司法正义》改编的韩剧,虽然框架一样但故事情节还是有很大变化,车大叔在剧中的表真的很有人格魅力,本剧无非就是阐释司法正义,可我看完觉得槽点挺多,结局太突兀,强行反转
男主真的塑造成了一个弱智
原版过于惊艳 实在没有动力重新看一遍一模一样情节的悬疑剧
哎……这部剧从演员到导演编剧等主创大家都挺努力的,但只能说是优秀的套路,这两年韩剧越来越类型化了,工业水平提升平均基准都提上来了,但缺少了点灵气……maybe我要求太高了,秀man自己单干了以后肉眼可见的资源下降……
车婶为角色牺牲也太大了吧
大叔律师还是很给力的,不是他的话,男主不可能出狱的,另外都志泰这个角色很奇怪的,说是监狱的大佬,怎么边上连个保护的小弟都没有,另外几个案件关系人都上过法庭了,都被排除了嫌疑,只有医生没有,那肯定就是医生啊。
车胜元等一众演员的演技不需质疑,本来就是实力派,在这个剧中发挥也十分稳定,比较惊喜的是金秀贤,一直以为他是偶像派,但他用这部剧证明了自己的演技,情绪拿捏得非常到位,细节掌握得也十分精准,情感变化的起伏也诠释得很棒,剧本质量还不错,可惜有个屎一样的结局,后面有点崩了,大哥死得莫名其妙,贤秀变身变了个寂寞,最后几分钟突然抓到凶手也是醉了。
男主台无能了吧,看得血压飙升。金秀贤哭戏是很好,但是看放在什么剧情和人设上了
四星半 虎头蛇尾 前两集真是钓足胃口超级吸引人 尤其男主演技一如既往的好 只是结局有点快 看的不够过瘾
感觉导演不太行,故事说了男主在这个乌龙事件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原则或利益将落叶一般的男主推入洪流之中。主角的一切变化都是被动,配角的想法、思想、行动反而应该是更大的看点。然而导演不知是不是因为给金秀贤的片酬创了韩国新高,一直怼着男主的脸拍,能拍出个啥?一个是剧本干货量不够男主变化不多没那么多可表达的,二个是金秀贤本省演技也就那么回事怼脸简直公开处刑。感觉是毁在导演的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