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猫咪清洗回忆清洗发黄的墙壁清洗铁盒清洗照片清洗抽过的香烟清洗悲哀清洗无奈清洗发霉的尘埃清洗蛆虫清洗腐败清洗卑微的姿态清洗嘲笑清洗烦躁清洗无聊的喧闹清洗张狂清洗倔强清洗阴暗的欲望清洗事故清洗故事清洗装腔作势的仪式清洗过错清洗错过清洗张牙舞爪的生活云开雾散 再无黑暗
罗斯和诺拉姐妹的生活可以说是一团糟。
姐姐罗斯在高中时是炙手可热的拉拉队长,跟橄榄球队的四分卫麦克谈着受人瞩目的恋爱,可是如今,她只能做着清洁工的工作,做麦克的地下情人,并养育着麦克的私生子奥斯卡。
妹妹诺拉是个问题女孩,没有工作,总需要姐姐照顾。
不能说姐妹俩的糟糕现状是因为母亲在她们年幼时的自杀,可是那件事确实在她们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为了支付奥斯卡上学的费用,罗斯在麦克的建议下开始做死人的善后清理工作,并找来诺拉帮忙。
这份工作很脏很臭,可她们渐渐摸到了门道,成立了“阳光清洗”公司,做出了一些名堂。
并且这份工作使她们有机会通过这样特殊的方式介入别人的生活,提供帮助,这对于抚慰她们自己的心灵也有好处。
就在公司越做越像样子的时候,诺拉的疏忽酿成了一场火灾,烧掉了客户的房子。
公司干不下去了,罗斯又回到了清洁工的工作,并且还要多做兼职来还债。
生活似乎陷入了更加糟糕的局面。
故事平淡,没有大开大合,没有大悲大喜,可就是能打动我们的心。
其实越是这样平平淡淡的故事,编剧的难度越高,因为没有了峰回路转,没有了一唱三叹,只能靠扎扎实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诺拉爬铁轨和罗斯用电台跟母亲对话,都是非常棒的细节,足够煽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姐妹二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母亲对话,表现了两个人不同的性格。
当然,平淡之余,仍然要有冲突,在出了事故、公司倒闭、生活跌入低谷之后,姐妹俩打起了冷战,继而发生了争吵,这是全剧的高潮。
恰恰是这场争吵,使得她们可以相互理解,坦诚相对,可以帮助彼此走出阴影。
影片的最后,父亲卖了房子帮罗斯重开一家公司,诺拉开始开车游历,去找回自己。
有点儿拨云见日的意思,也许阳光真的能清洗掉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
其实,生活中本来就不缺少阳光,我们能否借此清洗掉自己心中的阴霾,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向日葵还是绿萝。
p.s.电影的音乐很棒,可是没找到相关的下载,很遗憾。
看预告很容易让人以为是Little Miss Sunshine的翻版,更何况都有Alan Arkin。
Sunshine Cleaning 不如LMS那么讨喜,但不妨碍它成为值得一看的电影。
LMS轻松幽默大智若愚,明显出自男性导演之手;SC沉重压抑苦大仇深,明显出自女性导演之手。
如果幽默与否是区别男人的标志,那么折腾与否就应该是区别女性的标志。
折腾的女人都一样:无固定男伴,童年阴影,要么过分夸大自己,要么过分贬低自己,基本都是loser,基本都不认命,基本都比较miserable,基本都想通过拍一部电影包容所有的戾气。
女人总是比男人要naive一些,连奋斗的过程都不例外。
Rose迫不及待的印名片做头发也只是为了在同学会上看起来和那些少妇们一样,而不是谁的maid。
而Norah也因为一时的疏忽毁掉了Rose的所有。
女人的崩溃也总是要比男人要更歇斯底里一些。
Norah将手伸向铁轨和Rose坐在车里痛哭的那幕,神经大条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但女人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她们莫名其妙的时候你才发现她们一直以来以阿Q精神支撑自己是多么艰难的过程。
让人动容的一幕是Rose躺在motel的床上对自己说:I am strong.I am powerful.I am a fucking loser.Sleepwalking也是一部反映单身母亲的电影,Charlize Theron演起来要比Amy Adams要流畅的多。
但Amy好就好在她很无辜,很loser,很折腾,似乎还是停留在当校花的年纪,近景的时候看到Amy的皱纹多少会让人有些心疼,从前的那个甜姐也终于老了。
每年的American Idol都会有一群单身妈妈,19的,20的,还有23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的。
她们参赛一是为了养家糊口,二是重拾梦想。
如果同样的情况放到中国,估计刚参赛就要被口水党给淹没了。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不可否认社会给与女性的空间毕竟是狭小的,所以她们的奋斗也会更加艰难。
全世界女人都一样,攀比的对象都是老公,房子,孩子。
万一不小心没男人,没房子,还带个孩子就很正常的在其他女人女人面前抬不起头,也会被世俗的眼光吞没,讥笑她们一无所有。
但总会有一些不死心的女人会回应: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get going.
很多时候一旦电影被打上了独立制作的标签,就像英式英语一样很受人们的待见。
我想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在圣丹斯电影节拿了一个最佳编剧的提名两位演员也都是好莱坞蒸蒸日上的红星,象征性的收了点报酬,女导演细腻但是不失大气的导演风格,形成了阳光清洁。
我想,片名还有预告片似乎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就拿《阳光小美女》来说,预告片还有片名似乎都在导向型的告诉大家这部电影是一部轻喜剧,但是实际上电影本身用一种近乎调侃并且带有一些黑色幽默风格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很复杂甚至有些黑暗的家庭伦理以及梦想和自我实现的故事。
《阳光清洁》同样也是这样,当时的预告片出来的时候,似乎整体感觉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电影,轻松,幽默,处处充满了温情。
但是实际上,电影应该被划分得到刺痛性电影那一部分。
电影的大致情节就是说一对童年失去了母亲,在不切实际但是心地善良的父亲的抚养下成长起来,姐姐是单身妈妈,并且还和一个已婚男士保持性关系,而妹妹则无所事事,整日处在丧母的阴影当中难以自拔。
最后通过打扫犯罪现场开始清洁服务的故事。
故事听起来也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拍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先说说姐姐的感情问题,姐姐高中的时候就是cheerleader,应该是万人迷的形象,但是现在却是一个贫穷无助的单身妈妈,生活很是悲苦。
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而只能每个周末才能和他在一起。
其实姐姐在这段感情当中一直都在欺骗自己,就是相信男人是爱自己的,但是实际上男人不过是把她当做生活得一种调味品,可有可无。
女人的存在不过是自己无聊的婚后生活的调剂。
但是男人却是姐姐生命的全部。
对于感情,人总是会失去理智,其实仔细的把问题掰开来看,很明显,你放不下男人,你在衰老,男人什么都有,和你玩玩他也爽,甩了你也是轻而易举。
这么残酷的现实摆在姐姐面前,但是她就是看不清楚。
当然,最后也算是开始清洁工作的道路的功劳,姐姐最后还是走出了这段没有终点的情感。
就在一切都顺利发展的时候,妹妹不小心把一家客户的房子点燃,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父亲变卖了家产,改了名字,让清洁工作得以继续。
电影的后半部分就和《入殓师》有点相似了,就是当两个姐妹在清扫现场的时候,还会很善良的给与死者家属以感情慰藉,然后导演也就借此蜻蜓点水般的讨论下生死观。
但是当然,这不是电影的讨论重点,因为这毕竟是一部美国电影,尽管独立制作。
amy adams 是我最近才刚刚比较喜欢的女演员之一,觉得她大器晚成,很有拼搏意识。
但是在表演上面,这次个人感觉应该是个败笔。
似乎一切也都算中规中矩,但是咋说呢,有点做作。
艾米丽勃朗特是个英国妞,长相很英国,我觉得个性很强,而且还那么年轻,比较看好她。
不过还是祝福amy,因为毕竟到了今天的这个位置不容易。
最近很少看到佳片,一直在翻看以前的旧片子。
朋友总说我喜欢看闷骚变态的电影......彻底无语,其实要说主流电影谁不喜欢,我当然也喜欢浅显易懂,清新明快的电影,但是我们不得不说那不是生活的全部,或许当我们大家都在high天天high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们,其实生活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安详的生活假象背后是那样的。
当你颓了,天天颓,我会告诉你,生活的全部当然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另一面是那样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推荐你看《恋爱假期》,也会让你感受《彩虹女神》的缘故。
我想用电影告诉你,其实爱不重要,失去爱也不重要,因为你能再次找到。
温柔而暖洋洋的电影,虽没有着重于励志,却能给人一股力量。
姐妹对戏很过瘾,妹妹其实更抢戏一些。
每个配角的设定都很精巧,母亲的出现可谓点睛之笔。
纯女性视角名符其实地细腻而有爱,就像片中金黄色的阳光,并不猛烈,却足够舒适。
片子看下來,看到接近最後,看到女主人公最後坦然面對自己的現狀,雖然“犯罪現場善後的工作”沒了,但就算以清潔工的身份生活在大家眼光中、談論中,她也能安然自得地面對這一切,放下過去種種成就和高傲,我覺得這也蠻勵志的。
片子的故事蠻有意思,但處理得比較平緩,我知道這是一部低成本電影,我覺得導演真是找對人了,幾位演員真的非常給力地拉了一把電影,他們讓片子多了一層光彩,如果演員不是他們這群人,那可能片子的質量要大打折扣。
如果还有更多,那么,你会和我一样给它打个超大的五颗星。
就是这样。
如果不是,那么,只能说,很多细小的情节还有自始至终,那些潜藏的心理,你无法有真实的感受这比很多无病呻吟,比很多装深沉,装另类,装文化的文艺电影要不知道好多少倍
(写于2010-11-27 )大学的第一堂课,老师要我们随便问他个问题,有一个同学立马挺身而出问道:“老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一点也不夸张,老师当场傻眼,尴尬的笑了笑后,给的也就是个敷衍而官方的答案。
无论何时何地,在人的一生中好像时时刻刻都在围绕着这个问题打转转,想找出个能说服或慰藉自己的理由。
而在电影《阳光清洗》中,就通过一家老小不那么寻常又很平凡的生活经历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没有商业片的张扬与文艺片的晦涩,独立电影只有一种个性鲜明的特质,就像一个低调而特立独行却富有内涵的文艺青年,虽然它们非主流不仅常常以自身鲜明的个性唱着反调,而且还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与自由大胆的创作理念,却也因此赢得了不少观众的青睐与热捧。
独立电影往往在流露出一种对电影热诚认真又极具个性和新意的想法与态度的同时,又能在其中注入诸多对于人生的深刻注解与体会,给人一种纯粹的心灵触动与思想感悟,电影《阳光清洗》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
故事围绕着美国的一个普通家庭而展开,姐姐罗斯是一名清洁工并独自带着八岁的儿子过日子,妹妹诺拉是一个游手好闲自甘堕落的叛逆青年,而她们的老爸则是个天天做着发财梦的孤独老头,看似不断徘徊在绝望边缘的一家人,在两姐妹得到看似有些另类而令人望而却步的工作(对案发现场进行整理与清洗)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带出一些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将思想进行了彻底的净化。
对自我价值的判定常常会被外人的一些言论与看法左右或影响,以至于会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充斥着落寞与消极的陷阱中,一味的否定自我价值的存在。
例如影片中,因为受到诺拉的诱导,罗斯的儿子在学校常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当他的好奇之举有些违背常理的时候,那些自定义为烛光般的老师们并没有走进他的内心关心或帮助他,而是把他当成不健全的孩子,毫不留情的将他拒之门外,一个可能因身处单亲家庭而缺乏关爱与指导的小孩就这样被无情的撵出了学校。
怪异的行为举止被无限的放大,而在他个人价值上超于常人的聪明才智却被无限的忽视了。
让人倍感遗憾与悲哀的是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这依旧是个屡见不鲜而常常不被重视的问题。
高中时期的罗斯原本是个爱情事业双丰收而令人羡慕的女生,现在不但成了单亲妈妈,还偷偷摸摸成了高中男友的情妇,原本还不以为然紧咬着牙苦撑的罗斯,在得知清理的豪宅实属以前的高中同学,以及被高中男友的现任老婆嘲讽与谩骂时,罗斯每天念叨着的那些激励自己的词句煞那间变成了一堆粉末,留下的只有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质疑与否定。
另一个则为了驱散曾经母亲的死在自己心中留下的阴影,诺拉一天到晚沉迷于毒品与男色中麻醉自己,就像一个活着但毫无价值的傀儡。
而他们的老爸则无时无刻的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产品,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拒绝,就这样,一家人好像一股脑全部深陷于人生的绝境与低谷中,毫无意义的混日子。
一份工作的出现及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与看法。
起初接这份工作时罗斯与诺拉只不过纯粹是为了那份高额的薪水,因此纯属业余的两人并没有将犯罪现场进行细致的清理,只是随随便便将一些受了污染的衣物扔到垃圾桶里敷衍了事。
通过了解与学习后,缺乏经验而慢慢醒悟的两人逐渐步入了正轨,并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阳光清洗。
两姐妹也逐渐认识到这份工作对于她们的不平凡性。
重点并不是一味的体现在物质需求的满足上,而是给在她们崎岖而坎坷的人生路上带来了久旱逢甘雨般的生活领悟与动力。
虽然后来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让罗斯背上了巨额债务,但同时也让诺拉清楚的悔悟到了自己对于姐姐的依赖性,两姐妹言归于好后,同时踏上了各自幸福而富有价值的道路。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拥有数不尽花不完的金钱,或是雷打不动的社会地位,而是来源于生活的快乐与自由。
这份难得的工作,让罗斯从一个底层主妇变成了一个拥有自己一番事业的女强人;让过着颓废糜烂生活的诺拉从儿时的阴影中走出来,主动关心别人认识自己;让老爸卖掉房子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让儿子快乐的进入了学校入读;让一开始关系酷似火星撞地球的三人,经过生活的历练,戳破了树立在彼此间的坚冰,用一颗包容的心温暖了对方。
这些看上去像是极其平凡而理所当然的生活,却熟不知是最具分量的人生意义。
人一生中总在起起伏伏中曲折的前进着,没有人能预料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即使生活再怎么不如人意,都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即使环境的抨击与生活的挫折再怎么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也都会有自我价值实现那的一天。
这里面的人物其实我觉得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个老头,生活这样了,他还那么努力,会不太实际的说会带孙子去迪斯尼,会和孙子一起去推销梦幻玉米,成功了和孙子一起开心,会为了给孙子买一个望远镜,去倒卖虾,不幸失败,在大家都要从头开始努力的时候,老头把房子卖了,又开了个清洗公司,真是顽强啊,这个老头好顽强!!!!!!!
佩服
对于生活,我们最宁愿去接受的是《乱世佳人》里郝思嘉的态度: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在稳固向前的时间线上,明天永远具备“清洗”的力量,与阳光一样,每一次太阳的升起、日光的沐浴都是一场新生。
它永远超前,跑在失败、苦闷的现状前面,你不知道它在前面即将给你带来什么,但你总是愿意去相信,未知的,总是充满任何可能。
眼前的失败现状是:她是年过三十的女人,离了婚,工作纷杂无序,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与校园时代的已婚男友保持着情人的关系。
从前的状况是:她是学校啦啦队最迷人的队长,男朋友是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四分卫,她接受着众人的艳羡。
这种新旧对比让她更对眼前的生活感觉尴尬而无措。
她的妹妹性情古怪,无业游民,年纪不小仍与老父亲住在一起。
她的父亲永远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将不多的积蓄浪掷在毫无回报的事物上。
她的儿子,典型的问题儿童,会做出许多稀奇古怪的行为导致学校的拒绝再接收。
她——我们的女主人公罗丝面对的问题是:工作谋生、赚钱养家、储备足够的钱送儿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就读,照顾妹妹和父亲的生活以及继续着这无望又尴尬的情人关系。
电影《阳光清洗》最一开始展示给我们的信息就是这样一幅失败者的生存状态。
虽然阳光总在普照,但此时的他们仍是在阴影里徘徊,并不知晓能沐浴到阳光的路径在哪里。
据说,本片的编剧摩根·霍莉2005年无意中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新兴产业——代理清扫犯罪现场的生意,这个契机便几乎可以说促生了《阳光清洗》这个故事雏形的诞生。
摩根·霍莉的设想诸如:“如果我在家中自杀了,会是什么样的人来清理我的房间……”这种以奇特的方式,几乎是强制性地进入陌生人的生活,就像《入殓师》中的小林大悟一样,作为一名入殓师,是怀着温柔、仁爱的心情以为逝者送行的方式进入陌生人的生活,在每一段死亡的故事里获得温暖的慰藉、温良的懂得,死亡让生者更加珍惜生者。
《阳光清洗》中的失败者们的救赎也正是从“代理清扫犯罪现场生意”开始的。
女主人公罗丝从她的警察旧情人处得到了这份据说是“相当有赚头”的工作。
她拉起她的妹妹一起开始了这条奇特的“创业之路”。
她们面对的死亡现场纷繁各异,有规整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有落魄潦倒的贫困小民,充满血迹的浴室、苍蝇横飞的床垫,每一个死亡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她们顾不得死亡的种种怪异面孔,生活逼着她们常常与死亡亲近、熟识、探究背后的秘密。
死亡渐渐对于她们不再是可怖的,而是有着新生力量的。
当心目中拥有了死亡,彷佛比什么都多了。
死亡让他们成长,让他们获得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勇气去面对生活给予的种种不快。
所以在面对他人对于“清扫犯罪现场”工作的鄙夷时,她们可以毫不羞怯,并坦然地陈述出这份工作的技术含量。
其实对于她们来说,此时这份工作并不再是冷冰冰而机械肮脏的清洗,它几乎可以是获得阳光沐浴的路径。
可以说,《阳光清洗》是典型的美国励志片路数:失败者走过黑暗,获得救赎。
从电影的片名便可猜想到完满的结局——这失败的一家人让这份奇特的事业走上轨道并真心地经营着它,也更加懂得珍惜彼此间的亲情。
但自从08年面世以来,《阳光清洗》便一直被扣着“《阳光小美女》第二”的帽子,出自同一家制片公司、同是失败者获得救赎的故事,《阳光清洗》几乎“百口莫辩”。
除去这“代理清扫犯罪现场生意”的设置之外,本片在励志片的大洋里并无给人太多惊喜,而这别致的设置,在年初《入殓师》的抢先之下,也变得平庸无奇。
即使有艾米·亚当斯和艾米莉·布朗特这一对完美组合的加入,她们出彩的表演也无法让《阳光清洗》的老套励志模式成为当时奥斯卡的一匹黑马。
好在人民需要励志片,像牛奶麦片一样,永远不嫌多。
在没有精神的时候,它们就是营养。
每个人都要遭遇生活给予的鬼脸,励志片教给你的不是现实利益、不是解决方式,只是一种态度,即怀特所说——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生活的导演总在探索着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复杂的故事、纷繁的人物、猛烈的撞击、灰蒙蒙的现状,因为总有阳光会为阴霾带来清洗,所以在面对生活给予的鬼脸时,从容欢喜的表情和生活态度,那就是失败者的华丽飞翔。
生活是我们的,又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能左右,让它开满鲜花,常常我们不得不坠入各种困境中。
主人公罗丝的困境是:单亲妈妈的身份,如仆人般替人打扫房间的工作,收入微薄,没有家庭爱人做着别人的情人,年幼的儿子不合主流教育的要求,被逐出校门,妹妹罗拉又失业了。
生活如一团乱麻。
片子往励志片的方向发展,罗丝洗澡时、睡觉时、哭泣时一直在给自己打气。
虽然高唱着人定胜天是唯心的,但希望是人赖以抵抗艰难生活的支柱。
王小波写过文革时选择了自杀的人,大多是觉得活不到有希望的年代了。
我们需要希望。
编剧将罗丝的阳光、希望、罗丝的生活转机全部放入了一个特殊的清洗行业-死亡现场清洗。
现实其实远没有这样容易、简单。
否则生活中很多人要争着从事这个行业了。
人们害怕死亡,它意味着悲伤、痛哭、血腥、腐烂、冰冷、幻灭、遗忘……人们同样害怕、回避与死亡相关的行业、物件。
03年考虑买房时,金峰堡就因为在老东华医院隔壁,让我联想到太平间而被从购买名单中剔除。
片中没有罗丝进入这个行业的挣扎,所遭受的白眼,虽有同行说有新人抢生意,也没有在这方面遇到阻碍。
这里处理的单薄了些。
同样从事这个行业给罗丝带来的心理体验展现的也有些弱,她因为赚了高额的服务费兴高采烈,当罗拉为孤独死去的老妇人难受,想通知她的亲人时,罗丝认为这不关她们的事,让罗拉扔了老妇人的遗物。
看了这个片子的人大多会想到《入殓师》,《入》在这二点上都表现得更细腻丰富。
不久前看过的《巴别塔之犬》中,女主人公面具师从事替死去的人做面具的工作,虽然作者用的笔墨不多,但是也同样很好的表现了工作的特殊性及人物的体验。
编剧无疑是聪明的,一个多小时的片子,涵盖了太多内容场景,成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除了前面提到的易于产生戏剧张力的行业,罗丝姐妹童年时母亲自杀、婚外情、罗丝羞辱的眼泪、好奇充满探索欲的孩子、不现实而充满生机不停挑战尝试的父亲、心理带着空洞创伤的罗拉。
很有冲击力的一段:罗拉带着老妇人的女儿去趴铁轨,当火车呼啸着从罗拉头顶驰过她笑着流泪,是否这一种强烈的刺激能掩盖她心中的隐痛--她年幼丧母的惊恐疼痛,和对母亲的思念。
当姐妹俩在洗手间里谈起母亲葬礼上的感受,及有机会在电视上重睹母亲的风采,这些是否能让罗拉的伤痛减轻并和自已和解?
我以为不能,伤痛也许将永远如影随行,编剧让她驾车驰向未知的未来。
当缺了一只胳膊的Winston出现,他看着罗丝的眼神,和罗丝回应的笑容,让我做起了编剧-最后他给了她爱、保护、家庭,又在心里轻视自己这个编剧,不要这样俗套呀。
还好,编剧没有安排这样一个流俗的结局,但让罗丝离开了并不爱她的情人,又蕴含了无限种可能。
片中最后一个冲突设置的是罗拉失手将客户的房烧了,又让罗丝重陷困境绝望,但困境的解决又太过轻松迅速,父亲把房买了,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不足一分钟就将罗丝从惨云笼罩中解放,并快速的将影片带到结尾结束。
好吧,这时该用上童话故事中最后常用的一句:从此XXXX过着幸福的生活。
其实生活永远充满着未知,我们该有的只有不放弃,让生活还充满阳光和希望。
浪费时间
故事进展的有点快。要是两个小时我觉得会更好吧。虽然珠玉在前。
是让人想到《入殓师》。一老一小很可爱,其他的星都给苏格拉底猫和有个性的norah和纹身。
不知道有意思的点在哪里 人物和故事都模版化明显
靠…… 看之前我以为是爆笑喜剧来着
感受车魂,wow
欣赏不了= =!Amy怎么拍这种片啊。。。
这两人能组合到一起太神奇了 结局比较真实 不过还是不是很了解清洗的工作。
职业不分贵贱。贵在拥有一颗清洁的心。
1)片尾段母亲在电视里出现的一段确实很正点~2)姐姐的坚毅和艰辛让我有在看蜗居的感觉~
21/6/16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即使再灰暗的生活里也会有一抹阳光照亮前行的路。
原以为是跟《入殓师》一样的题材,结果所谓“清洗”更多只是自我拯救,当然指涉的社会问题也不少。我对在夜晚爬上高架铁路站在火车底下感受轰鸣的游戏很有兴趣,她们管那个叫“疾速生死”
好轻松的片子啊,好久没有这种昂扬的赶脚了~~大晚上的我甚至都雀跃,觉得浑身都是斗志~~我知道不应该给5星,但这么励志,结尾如此优秀,不给5星对不起自己啊~~
始终对艾米亚当斯这甜妞没兴趣..
太平淡了一些 情节也都是能预料到的少了惊喜 生活却是一团乱麻是真实的,妈妈的出现有些生硬。
有点无聊,题材相近,但不如入殓师深刻
和《入殓师》题材类似,不过深度欠点
sunshine系列,乏善可陈吧。
讨厌紧张兮兮状态的演技 没人时刻把刀架在你脖子上 难道那就是你理解的生活艰难所以该表现出来的状态吗 讨厌多管闲事 讨厌笨手笨脚 讨厌装得过的好的样子去证明什么一样 所以最后生活是突然间变得美好了吗 想要的突然就得到了吗 什么都没做凭什么开走车公路旅行啊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