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烦的看了两天,终于在影片结束前十几分钟把这电影看明白了。
原来就是三个寂寞的爱情故事,以安生医院为背景,穿插着叙述这些男男女女们悲剧的命运。
基本不叫恐怖片,只能算文艺片,顶多是加了些血淋淋的噱头而已。
也许是因发生背景在40年代,影片的整个基调都是昏黄而寂寞的。
最后一个故事妻子自尽倒下时,流着眼泪喃喃吐出一句话:“我好孤单。
”基本起了点题的作用。
三个故事,每个主人公都是那么的寂寞,那么的孤单。
实习医生寂寞的爱上死去的少女,孤单的终老;小女孩寂寞的恋上继父,任性导致车祸,也导致她孤单的离世;妻子失去心爱的丈夫,因寂寞孤单而人格分裂,这应是最悲哀的结局了。
直到最后的镜头,主人公们相继点燃白蜡烛,远去,留下一句话:“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永恒”,我才感到一点点的暖意。
他们,都去到另一个世界,和自己的爱人重逢了。
看完电影,觉得自己有好多话要说呢。
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做人吧,还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呢。
你,我,他们。
都有各自的故事,都有不想说给别人听的秘密。
然而,不管是肮脏的过去,还是偷偷摸摸的小九九,绝对不会因为时间的冲刷而消失不见。
他们尘封在角落里,只是为了能在某一天被某个人打开,自此,那些的那些从记忆的闸门内,滚滚而入。
因为孤单吗?
那。。。
是因为寂寞?
还是。
因为活着呢?
我们都是极其渺小的人啊。
在生活的洪潮中,无望的随波逐流着,推推搡搡的前进着。
却又无法就此抽身离去。
我很喜欢电影的另一张海报,一张黑白照片。
大家坐在医院前,就像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一样。
我也非常喜欢电影最后几分钟的描述,柔和的音乐和温暖的烛光。
要是时间不曾改变什么,是不是就一定会有更好的结局?。。。。。。
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是永恒的。
嵌套的蒙太奇式的叙述韩国恐怖片的一大特点就是比较有人情味,而且画面也非常唯美不过个别情节有些牵强
韩国恐怖片的海报大多都偏唯美凄艳风,如《蔷薇,红莲》、《传说中的故乡》等,查资料时偶然看到《奇谈》的一款海报,不由得被吸引想去看这片子。
这三段式的结构颇似陈可辛的《三更》,在电影中也经常用到。
只不过,看完才发现,与其说这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一部披着恐怖片外衣的爱情文艺片罢了。
海报上的女子半侧着面,发髻高高梳起,暗红色的蝴蝶簪子与脖颈下鲜红的和服衣领相映成色。
细长的玉颈上一只象征着缓慢死亡的蜗牛正拖着血迹滑行中。
一股古典哀婉的气氛油然而生,当中的孤独意味似乎透过这海报,传染给画面前的自己。
故事的简介写着:“爱情做了场诡异的梦。
如果丘比特是死神,你,还敢爱吗?
”阿信在歌声中高亢嘶吼着“死了都要爱”,然而,如若真是阴阳相隔天各一方,又要如何爱下去?
形体的死亡消逝,剩下的人又该如何生活下去?
爱可以不变,可是那份孤单该如何化解?
女医生临终前,握着长簪,喃喃自语:“好孤单……”无限的落寞与孤寂,似夜幕下骤然降温的天气,不动声息已将人包围,回神间,却发现,早已挣扎不出。
这欧洲风情式的建筑下,三段互有联系的故事如泛黄的画卷般,缓缓展开,安生医院里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故事就此被重新打开封印。
为生活和前程放弃梦想的医院实习生,接受命运的安排,准备迎娶素未谋面的新娘。
那些寂寥的心事,失落的心情,还有曾经的梦想,只能对着停尸间的美丽女尸加以诉说。
然而他所未知的,他所接受的,是一桩冥婚,而新婚的妻子,便是他所爱上的停尸间女尸——与恋人私奔未遂投河自尽的少女。
或许这般的阴阳相隔才成全了他和她吧。
她私奔投河,却未见恋人尸体,但即便是她独自死亡,她的母亲也不愿女儿独自离开,决心为她安排好一场冥婚才在思念中悬梁自尽。
对于母亲的安排,已是幽魂的她不可能是不怨恨的,但终究青年的情意打动了幽冥之地的她,让她不再抗拒他为她戴上的戒指。
幻梦中四季的更迭,春之樱花绚烂飘落,夏之荷叶田田荷花映日,秋之枫叶漫天飞舞,冬之白雪皑皑万籁俱寂。
他与她相恋相守,唯美浪漫。
然而,这场“婚礼”后,她却毅然将他送回阳世,以魂魄状态陪伴着他。
“我不明白,如果你要丢下我,为什么那晚你还要带我走”,两度丧妻后已是老人的青年哀伤地问道。
一个人的生活太孤单,还不如那晚同少女一起去了那幽冥之地,风花雪月的那夜或许是青年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吧。
那位鬼妻虽一直陪伴在其身侧,却从未有过一句台词。
与其说是少女的灵魂陪伴多年,倒不如说是青年一生郁郁不得志,孤单寂寥情景下对那位早亡的少女的思念。
她的魂魄早已在那夜“婚礼”的结束而离去,然而他却始终不能忘记那份刻骨铭心的感觉。
或许,鳏夫生活太过孤单,幻想着那思慕过的睡美人会让自己的余生不再那么孤单。
第二段车祸中父母双亡的小女孩,因自己的任性导致驾车的继父和母亲死去而内疚生心魔,即便是有李医生的呵护,朝子还是愧疚死去,而心存善心的李医生,也随后意外死于车祸。
有人说女孩爱上了自己的继父,不愿同母亲一起分享继父的爱,故而才在车上起了争执酿成悲剧,其实还不如说她始终记挂着的,是她曾唯一依赖着的母亲。
母亲临终前将她从车中救出,含笑原谅了她。
可是朝之却不肯放过自己,她幻想着妈妈的亡魂前来找她索命。
因为太害怕孤单,想要一直和妈妈相守在一起,而母亲遗下自己亡去,那这世界岂不是又只剩下自己独自一人?
想要太多的爱,想要独占所有的爱,故而朝子终究还是死去,甚至是带走李医生。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不会孤单…第三段故事或许是对全片的最佳诠释:因为太过孤单,所以情愿幻想着自己已经死去,幸存于世的丈夫无限深情思念着自己。
活着的人,远比那些死去的亡魂更孤单,这无根无由的孤独感,无处可系,只能化作无止尽的折磨,叫人无可逃脱。
不肯接受深爱着的丈夫骤然死亡,故而分裂出夫妻健在的幻觉,然而凶案发生时却甘愿将罪责全部包揽到自己身上。
但真相是夫妻中毕竟有一人先行离世。
害怕那些孤单的生活将自己重新包围,因此她选择在意识中将自己杀死也不愿承认活着的人是自己。
如果是自己先行离世,那么剩下丈夫独自一人,思念自己,缅怀自己,满腹的爱意都留给自己。
这样的自己,还是那个被丈夫宠溺的幸福小娇妻,即便是在另一个世界,即便是尚有灵魂存在,也不会感到孤单,因为,人世间,还有这样一个人思念着自己,没有忘记舍弃自己啊。
可惜,真相终究还是有被戳破的那一天。
不肯面对真相,不肯就这样孤独地生活下去故而仁英甚至是选择用死亡来铭记这份爱情。
与其这么孤独存活,倒不如让我也一同死去,那么即便是成为亡魂也是相守在一起。
究竟是有多深的爱才会做出这样的抉择?
从片中看,两人不过是新婚一年而已,然而恰恰是这短暂的一年,才显得弥足珍贵。
它让这对对婚姻充满着憧憬的恋人刚刚开始幸福相守,新婚的甜蜜恩爱尚未过去,突然面临的,却一个人孤单悲伤的生活,这份孤独,对于仁英而言,想来更是加倍的吧。
《雪山飞狐》中胡一刀同苗人凤同妻子话别时说:“若是我不幸死了,你怎能活着。
”“妹子,刀剑一割,颈中一痛,甚么都完事啦。
死是很容易的,你活着可就难了。
我死之后,无知无觉,你却要日日夜夜的难过。
唉,我心中真是舍不得你。
”想来,这种心境便如同这孤寂的仁英一般。
所幸,片尾,这三场同时进行的死亡故事交汇于一起,那些活着的孤单的人,在亡灵的引导下,也步入了死亡的道路,而未曾留下任何遗憾。
活着到死亡,不过只是一瞬间的转变,只是这黄泉路上,是一个人独自上路还是与人结伴同行?
三段叙事的重合,安生医院的拆除,预示着这些孤单的人终究得到了安慰,摆脱了无以描述的孤寂。
而屏幕前的你我呢,是否也有着那些孤单之苦?
07年的片子,画面看起来却像是几十年前的老片。
不到100分钟讲了三个同时发生的故事,主题却只有一个,所有人物的命运也只有一个。
母亲专治的母亲为私奔被抛弃,最终孤独死去的女儿安排冥婚,在最后还是敌不过对女儿的思念而上吊自杀。
她对和女儿私奔的男人的恨,到底还是来源于对方让女儿离她而去。
最终她也没能在这个没有女儿的世界上独自苟活。
虽然生前不行,至少死后还可以有女儿的陪伴。
实习生父母早亡的年轻实习生虽喜好画画,却因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放弃梦想。
他没有选择。
在主任为他安排婚事的时候同样如此。
对身亡少女的情感或许最开始也仅仅是对对方敢于反抗的羡慕。
虽然主任安排的冥婚没有给他选择,但至少那一夜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身旁佳人的温存。
之后的几十年是两任妻子的早亡和晚年鳏居的无尽孤独。
在无数个默然难眠的夜晚,他多少次回想起那短暂的快乐,不由得希望那个温润的少女还一直在他身旁,注视着他,等待着他。
他说他那之后就死了。
和漫长的人生相比,那短短的一夜才是他真正活着的时候。
于是,最后一次注视着年轻时画的少女容颜,看着黑暗中浮现出来的熟悉身影,他经不住埋怨,为什么你不让我和你一起。
也许真的是鬼怪,也许只是想象。
至少这么多年他并不是一个人,至少她还在等他。
现在也还来得及,终于不用一个人了。
女孩梦里的笑魇似曾相识,而回忆一一浮现。
原来一切都是她的错。
断头的路人,一身鲜血的继父,还有身旁怪笑狰狞的母亲。
这些亡魂日夜萦绕,要她为嫉妒的原罪付出代价。
小女孩确实是嫉妒,但很难说她嫉妒的是谁。
缺少父爱的她迷恋风度翩翩的继父似乎顺理成章,但同样,也可能是因为曾经相互依持但如今却依偎他人怀内千娇百媚的母亲而播下了内心的埋怨。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最终的记忆找回,有血腥,有恐惧,但更多的是母亲依然的慈爱和温暖。
心魔开导了,小女孩似乎也能活下去了。
但一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是冤鬼索命那么至少母亲还在身边,可现在真的只剩下自己了。
医生一直以来医生似乎都只是在履行职责。
直到他为了开导小女孩讲了自己的故事。
同样的无心之失害人殒命。
他的目的是开导她,但也许内心深处,他也从来没有原谅过自己。
所以宣告小女孩死亡的时候他会那么不甘,因为他在小女孩身上看到了曾经那个惊慌失措的自己,而在这之前他一直背负罪孽独自在这世间行走。
最后医生死亡的瞬间看到了小女孩的身影,直直的看着他,带着倔强孤傲的眼神。
这时候的画外音是之前小女孩对继父表白时说的话。
或许电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要强的小女孩又一次为了占有而夺走了生命。
但也许,这也只是医生脑海内的幻象。
也许他是高兴的。
因为小女孩还没有离他而去,他不会再是独自背负罪孽的一个人了。
妻子电影里的这一段剪辑零乱,丈夫和妻子间的角色转换的确让人疑惑。
但无论是刻意营造的恐怖氛围,还是结尾的反转,都比不上妻子临死的遗言来得冲击大。
真是孤独啊。
是啊,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孤独,所以宁愿假想丈夫一直活着,而自己早已死去沦为鬼物。
但不知到底是因为曾经爱的刻骨所以不堪如今无人可依,还是因为不能忍受孤独的折磨,所以病态般思念曾经。
前者是妻子的悲哀,后者是生而为人的悲哀。
最终的结尾里,镜头回到三十多年前,妻子,医生,实习生三人在停电的时候依次点燃蜡烛,走向医院外的雪夜。
画外音响起:那时的我们,以为这就是永恒。
这时的他们还未曾意识到悲剧般的命运,妻子和假想依然活着的丈夫生活和美,小女孩在医生的希冀中日渐好转,实习生春风一夜还在等待将要来临的婚姻。
到了这里,整部电影前半段模仿闪灵般用单一人物的视角,快速转换的镜头,突然定格的画面,凌厉的画外音营造出来的恐怖气氛,和最后温情凄美的爱情,都不重要了。
短暂的快乐之后,就是永恒的孤独。
这个还是在家的时候乱翻豆瓣时发现的,看今天天气不错,阳光那么好,就来斗胆看个恐怖片。
选了一个封面又喜欢又不那么吓人的。
我就喜欢这种旧楼旧照片的感觉。
影评由三个故事组成,但又胡乱穿插其中,我觉着这个穿插得着实有点儿乱,加上总觉得外国人长得差不多,有时候差点儿分不清谁跟谁。
第一个是被冥婚,第二个医生被小女孩儿捎走了,第三个是人格分裂。
一个一个来说。
关于冥婚的故事。
影片最初老头闺女来看他,穿校服的小闺女这儿坐一下那儿坐一下,最初我以为是他外孙,后来特别担心她突然跳出来吓人,结果也没有。
对,这部电影吓人的场面太少,总让人白担心。
故事回到几十年前,开始时那个男孩子把镜子摔了,根据他同学的说法,也就注定他要不幸了。
后来,他居然把女尸的戒指拿走!!
这不找死嘛,怎么可能还会平安。
慢慢的,他开始对这具尸体倾诉,他很无奈自己的职业,很无奈自己要和主任的女儿结婚,殊不知……这具尸体就是主任的女儿。
倾诉多了,加上本身就没多少朋友,他就真的爱上这具尸体了。
同时,主任又找她姐作法,目的居然是让她闺女死了之后也不能去跟自己殉情的男人在一起,她就牺牲了一个活小男孩儿。
于是,就出现了男孩儿被女鬼拉走了的场面——这是电影进行了那么久出现的第一个恐怖镜头……太拖沓了!
我已经等了那么久!
紧张了那么久!
紧接着,非常非常美,结婚,怀孕,宝宝长大,两口儿前戏,唯美感人,令人羡慕——这就代表着冥婚成功吧。
从此以后,女孩儿就一直阴魂不散的跟着男孩儿了,男孩儿一娶媳妇儿媳妇儿就死。
其实对于这个故事,我并不喜欢。
影片最后主任也上吊自杀了,可以认为她是出于对女儿的思念认为活着已经没有意义。
但我也认为这是她“陷害”小男孩儿的“报应”。
她或许可以坚强地面对女儿去世的事实,同时按自己所说的那样把男孩子视如己出,然后大家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相信女孩儿也能在九泉之下安息。
主任由于自己的自私,害了女儿,害了男孩儿,更害了自己。
至于男孩儿对于尸体的爱情,这是可以慢慢平淡和转移的,不一定非把一辈子搭里,还有俩媳妇儿的命。
第二个故事,就更雷啦!!
不过医生死去的时候那个音乐真心赞啊,好悲壮好悲壮。
这个故事可能由于剧情较雷,所以是恐怖画面最多的,有那种日本恐怖片儿的流血大白脸。
这个故事我也不喜欢,主要讲的是小女孩儿不伦之恋的心理倾向。
(看短评才明白)女孩儿原来是喜欢自己的继父,小女孩儿导致他们最后出了车祸。
在这里不得不说小女孩刚到医院的时候那个抽搐的样子演得可真好啊。
抢救过来之后,女孩儿每晚都被噩梦惊醒,都是梦见女鬼——自己的妈妈。
开始我还跟阿狗讨论这妈妈怎么那吓唬自己的孩子呢?
后来从女孩儿临终的镜头才明白,其实那是由于女孩的自责,是的,他觉得爸妈的死怪自己,所以才会总梦到妈妈那恐怖的样子,同时,松下?
医生给她讲了自己小时候的那个故事,来引导她不要那么自责,显然,说到她心里去了,或许因为这件事,她完全爱上了他。
但是,女孩儿最终还是由自己自责的幻象吓死了,临死的那一刻,她回忆起了车祸之后,妈妈对她的原谅,于是,她可以安心地去了。
然而!!
双向的爱情已经在她和医生之间产生。
这位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的小妹妹把爱情转移到医生这里以后,还是把医生带走了。
她还小,其实她并不懂爱,所以她以为,爱就要和你在一起。
这样的爱太自私,害人害己,害死了她爹妈,害死了自个儿还附带个医生。
第三个故事,我很喜欢,也因为女医生很漂亮。
当然,这部电影里的女演员都蛮好看的,除了那个护士。
主要是因为结局的那个大逆转吧,实在是意外,出乎意料。
一下子把电影从三星拉到四星了(三星里有一颗是给音乐的)女医生真的好漂亮啊!
气质真不错。
这部分的情节和希区柯克的Psycho实在是太像。
因为太爱了,所以人格分裂出了一个ta。
以为ta并没有死,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真的好可怜……最后回放女医生自己一个人yy两个人的那些画面时,看得人心疼。
“但我相信我们都有灵魂,如果不信的话就太压抑我们的内心了……” 其实这位医生是由于目睹自己的丈夫被刺死而引发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但是心理学冷冰冰的东西放到电影里就暖了起来,催人泪下。
其实在无意识杀人的过程中,她也在尝试着自我救赎,像杀崔护士的过程中,出现了好几次情绪的反复,但是,她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被思念打败。
最后自杀的时候,她说“太孤独……”难道她没有在爱情中体会到人生的那种孤独性本质吗?
何必这样自欺欺人呐?
是爱得太深,还仅仅是执念?
爱得太自私,以至于忘记了自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为什么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有了就拍不成文艺矫情的电影了,就成企业家成功之路纪录片了。
穿插进行的,有点难理解,仔细想明白了之后感觉,哇,这样啊,细思极恐的感觉男主结婚的对象竟然是死去的院长的女儿!
他俩还在梦里(阴间)有了孩子!!
在男医生是精神分裂还是女医生是精神分裂直接犹豫纠结,不管怎样他俩都是为了彼此,爱到成为彼此,之前有看过类似的鬼故事,惊愕之余还是挺感动的,印象最深的是这个镜头
母女同时爱上一个人的戏码也是少有,而且那个男人还并不是那么的帅呢。
车祸的关键时刻母亲还是保护女儿的啊,这就是母爱,高于一切
当年,小林正树的《怪谈》为恐怖片添加了一种具备纯正东方特征的新模式。
这样的电影以风格独到著称,其实是整合了多方资源的结果。
影片故事多取材于百姓街头巷尾相传的鬼故事,耳熟能详的程度深为民间所体贴。
这些故事不仅在于鬼魅力量所带来的恐慌,而是寓情于理的将大众处世哲学深化,通过艺术手段的掌控剖析美化深化了这些本来低俗的鬼故事。
譬如说,女鬼的复仇其实关联凄美的感人恋情;譬如说,遇鬼的人多因私欲过重而遭到报应轮回;还譬如说,精致的影像构图从而使简单的内容得升华到匪夷所思。
这种典型的寓教于乐并美学出众的影片完全区别于好莱坞作品中的感官刺激式的鲜血淋漓以及骨肉的支离破碎,很具备内蕴。
陈可辛等人的《三更》系列其实就脱胎于《怪谈》这样的经典影片。
保留了三段式的结构,将恐怖元素之外的爱情、灵异、人性、社会、唯美等元素统统整合一起。
因而,大众在看这样的电影时,得到的不仅是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受,而且因由情节的披露而得到唯美的感动和内心的反省。
而且,由于精简的故事产生的影片长度的缩短使影片质量更依赖于导演功底。
在这样的影像中,美学和艺术的升华是关键,叙事则退居二线。
韩片的仿效潮流一直沿用了好莱坞电影的整个体系。
无论叙事结构、演员安排以及美学形式都是好莱坞味道,几乎所有韩国大片都是如法炮制。
07年,韩片素质直线而全面的大幅下滑,纯属这种复制能力的日渐萎靡与自身风格发展的瓶颈之间迟早要爆发的正常现象。
就是因为如此,这部仿效于日系同类影片风格的《奇谈》反到显得分外抢眼,成为一部口碑不错的有着神秘东方气息的韩式非主流鬼片。
影片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本身就具备一种悲凉之感,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首尔的一家医院。
影片貌似三段式的鬼故事,却有着渐近式的升级,完整的表述了东方轮回世界中的鬼魅。
恋尸一段的“冥婚”很东方,属于传统的东方鬼故事;拯救女孩和无影妻的故事则明显借鉴了惊悚片的传统套路,一处是心理顽疾,一处是精神分裂。
《奇谈》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导演兄弟二人将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渐进的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彻底的决绝的鬼世界。
这种鬼世界在导演唯美和超现实的影像中,有着非一般的审美意境。
而且,这种审美是必须让人相信的。
好在导演控制局面的能力尚可,一步一步推进而出的悬念、惊悚以及必要的恐怖场面带动了剧情发展。
《奇谈》中的鬼魅其实很有趣,没有敌手。
因为,影片要讲述的决不是鬼,而是人。
这些终究被神鬼吞没的人有着共同的特征——因过分执着、眷恋而变得扭曲的人性。
从始至终被鬼新娘陪伴的叙事者,为获得唯一的被爱而发生车祸的女孩,和因失去挚爱而精神分裂的女医生,统统的被同样境遇的恶鬼追魂。
因此,影片叙述的主题其实是相当绝望的。
在以轮回报应为基调的东方文化中,这种鬼故事的产生往往是民间经受灾难、民心灰暗之时流传的。
可惜,导演虽然有意借用了非常时期的绝望心态,却没有进行必要的联系。
而且,影片的笔墨多数都在围绕情节进行叙事,完全忽律了为影片进行命题的工作。
是的,片中的鬼魅本就是冤死的(在1942年新娘被害凶手抓不到;女孩的母亲嫁的是日本人;医生在给日本人做手术时被病人杀死。
),死前都刚刚拥有幸福。
被鬼所吞噬的人也是如此。
在观者以为影片的时代背景毫无作用的时候,才明白影片中的人为何对厉鬼束手无策,甚至心甘情愿的与鬼永生在一起。
《奇谈》的政治隐喻可谓是含而不露。
好在《奇谈》的形式美还算出众,导演几乎将一切素材都认真的演练了一番,尤其对于情感戏。
第一段故事中春夏秋冬的镜头切换,唯美且言之有物;第二段故事中,女孩见鬼的诡异场景,可以视为病人的心理世界;第三段故事中,光影中浪漫实在充满着爱与惊恐;这三个段落都是故事的点睛之处,为影片的基调作了好文章。
如《奇谈》这样借鬼说情的电影,确实需要高超的美学造诣营造虚幻的恐怖世界。
这几场凄美的情感戏,完全暗合了影片结尾那句“那个年代,我们还相信永远在一起。
”其实,在影片关于爱与真情、善良与感动、忠诚与依恋等等美好的背后,导演之所以让鬼魅肆无忌惮,人听之任之的被动。
也还是因为,角色们的心理都拥有扭曲的自私的爱或依赖,都对物有所恋,而不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人的一辈子终究不是为等待死亡而来,而是需要有一种感激生命、享受生命的正视命运的勇气。
因而,《奇谈》就如《怪谈》那样的鬼故事一样,留下了对美的依恋,也存在着必要的反思在其中,以激励人们看清自己,好好活着。
实际上在冥婚开始以后男女主在冥界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他们真正的爱上了对方并有了孩子,但是当女孩发现她的这种爱跟她的母亲一样是占有和完全的自私以后,她放走了他毕竟他们一个是人一个是鬼,但女孩爱上了他所以从此以后就跟着他,等他去世以后真正的在一起,还有我认为他两任或人妻子的死可能跟只是巧合或者是女孩的影响下让他找到了这两个注定活不过一年的老婆,还有就是我认为他的那个活人女儿就是这个死去的女孩和男主生下的孩子借着他第一人妻子的婴儿来到了世上,仅猜测因为首先男主两任或人妻子只有一个生了孩子,说实话这个女儿演员挺像女鬼,其次就是让他女儿要走的时候女鬼很意外的很躁动像是在跟女儿说话或者是很激动的期待以后再见到女儿,最后为啥哭就是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跟男主一起了。
1.不够文艺的现实生活影片结束出字幕的时候,我家ABD同学懒懒的躺在床上,没心没肺的说:“好文艺的鬼片,看不明白呀。
”我眼里噙着泪,白了他一眼,然后娇嗔:“如果我死了,你愿意我的灵魂依然伴随你么?
”ABD同学挠了挠头说:“嗯...如果你的灵魂能做点家务的话...”2.安生医院的人们和故事二战时期的韩国,一个由日本军方接管的医院短短几天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
一名叫葵的日籍女子高中生被人在冰中发现了尸体,传言是因私奔导致死亡的,但却找不到她情人的尸体。
葵的母亲—安生医院的主任,刻意安排自己的养子与已去世的女儿举行冥婚。
最后,母亲还是因为对女儿的思念,在深深的自责中,上吊自杀了。
李医生竭尽全力的去抢救一名在车祸中幸存的小女孩儿—朝子。
朝子因为自己的任性,导致车祸的发生,以及父母和他人的死亡,因此深深自责,陷入恐怖的梦呓。
李医生用自己曾经相似的经历去开导朝子,最终让她找到安慰。
然而朝子在貌似好转之后却突然莫明死亡。
不久之后,李医生也死在车祸中。
金医生与他的妻子仁英非常的恩爱,也是事业上的好搭档。
但金医生一直疑惑自己的妻子为什么没有影子。
这时医院陆续的发生了离奇的杀人案,让金医生怀疑是自己的妻子化作鬼所为。
然而当金医生跟踪他的妻子,谜底一点一点被揭开,原来是自己因为不能接受一年前妻子的死亡而人格分裂。
为了阻止这样的行为,金医生决定自首。
可当军队赶来一切真相被曝露,原来一年前真正死去的是金医生,而他的妻子仁英才是多重人格分裂的杀手。
最后仁英自己明白过来这点而自杀。
3.他们一直在孤独葵:(爱也许并不是控制和占有)被一起私奔的情人抛弃而孤独死去的少女。
也许葵的母亲曾经是专制的,所以才导致了她的私奔,所以才在她死后母亲还因为嫉恨那个带走她女儿的男子,而一手安排了冥婚。
葵与活人冥婚之后,并没把丈夫带去冥界,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伴随着她的活人丈夫。
影片中,她由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
朝子:(我爱你们,所以你们也要爱我)需要很多爱的小女孩儿。
年幼就失去父亲的小女孩儿,不完整的家庭让她缺乏安全感。
当母亲带着她改嫁时,最初的朝子是开心而幸福的,她喜欢她的新爸爸,她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爱。
然而当她无意中窥视到某些事情时,朝子的孤独感开始泛滥,这让她觉得不安全。
小孩儿是幼稚单纯的,她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所以不希望任何人分走一点。
新爸爸的爱,妈妈的爱,还有李医生的爱。
完全的占有与得到。
仁英:(你会像我爱你这样爱我么?
)深爱着死去丈夫的妻子。
一个人的日子好寂寞,没有人再爱我,我宁愿自己死去。
所以妻子假装丈夫还再世,依然深爱着自己。
为了保护这样的状态,妻子宁愿相信死去的是自己。
因为,被爱是多么的幸福。
妻子也许会想:“如果真的是我死了,你会不会爱我爱到人格分裂,假装我还在世?
答案已无从得知,所以让我来扮演会这样深爱我的你。
”仁英的寂寞不仅仅在于丈夫的死去,还在于整个世界没有人能给她这样的爱情,也许她的丈夫在世也不能,只剩自己。
一个人的故事,自编自导自演。
4.恐怖片or文艺片?
这是一个情节并行交错的故事,在一段时间同时发生了一些事情因为某些原因而关联起来。
《奇谈》其实并不能完全被定义为鬼片。
因为本片并没明确指出,究竟是鬼怪作祟,还是自己精神上的原因。
也许只能算得上有点文艺的恐怖片。
做为恐怖片来说,编剧实在太弱,我一边看一边预告下段剧情,居然十猜十中。
但就算故事情节早已被我了如指掌,作为一部文艺片来说,《奇谈》还是赚到了我的眼泪。
只要人类存在,我们的孤独就是永恒的。
背景乐很唯美,好文艺的鬼片
其实片子看着不错啊,就是稍微有些乱罢了,但其实剪辑叙述都非常清楚了已经……
估计是片子比较老的缘故,吓人手法有点太传统了没啥惊喜可言,而且有点支离破碎,连背景都没交代清楚。
MTV般唯美的画面
很韩很鬼很文艺。
20110204第一次看在家在大学时20140211第二次看在远东宿舍在上班第二年时,再看的时候突恍如梭的时光,感觉又回到了2011年的时候的那个看电影晚上的赶脚很喜欢这电影,又一层人生,绝对五分那时,我们以为,那就是永恒。
我承认,这是部饱含深情的电影,看了别人的影评,才知道,原来它是那么的凄美动人!
导演还是有一些关于鬼神与人情的想法的,但处理得好混乱。
能把合集故事的叙事捋成一锅粥,还真是种本事。导演在美学上模仿了一些朴赞郁和《蔷花红莲》的皮毛,但完全无法为自己所用,缝出一个用各种莫名其妙符号雕饰的绣花枕头就是他的极限。
有点垄长
看了一个故事,不想再看了。
这才叫恐怖。
(妖艳的蝴蝶 一桩桩妖艳的死亡 并排的故事其实也真的挺诡异)
害怕孤独的人世,很文艺的鬼片,挺让人感动的。
风格特别,需要耐心
一部让人看不懂的鬼片不是好鬼片
文艺恐怖片,于是想睡
今年的新片。等得好辛苦啊。感觉手法和以往的不太一样。
精致,若未曾被剧透更好
难得我觉得好看的棒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