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理想主义化的感人又轻松的电影,质量也许没有往常我打五星的电影高,但我从这里面感受到的共鸣远远不少于那些。
谁说Barbie一样的女生不能拥有高智商?
美貌,性感,活泼被定义成为一种可爱的无脑,从来都不是什么有理有据的事情。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总是被表象迷惑,也不要用刻板印象去划分人的类别。
涂口红,做美甲,美发,热爱购物,谈恋爱,这些和取得优异成绩,努力学习一点也不矛盾。
至少我亲身体会就是这样。
我是看起来不像学习班子,但我对待学习这个事情永远都最有主见,我享受我热烈幼稚的恋情,也可以和他各自在不同领域努力。
我放假就会精心打扮,漂漂亮亮去玩,但我用完发膜吹完头发,该做的题我都做,甚至,我不需要那么死磕,因为我不喜欢形式主义。
我体会过太多的偏见了,所以我极其理解埃尔是什么感觉。
我也有她的决心和激情,但是我境界绝对没有她高。
永远对人温暖积极,相信真善美,即使被捉弄,穿着尴尬的兔女郎衣服也大气的没有告状,一句,我只是盛装打扮,让我佩服到不行。
金发女的魅力无穷!
我太爱自信坦荡的大美女了。
希望我能向着她的方向努力。
影片一开始的bgm,粉色的字幕,辣妹们的出场,真的太吸引我。
虽然,有的剧情太理想化了,有的部分我觉得女主也太好过了头,但是,冲着这个,胸大且有脑的主题,👍
太无聊了,无脑励志片的典范。
这里的无脑当然不是指女主,毕竟女主是个随随便便学一个假期法律就能上哈佛的高(ma)智(li)商(su)金发美女。
电影里的案件是天大的bug好吗!
女主随随便便几个问题就问出了嫌疑人也太幸运了吧?
算是凭着常识破案成功了,然后案子赢了之后男主就回心转意???
这时候的女主好像还是不serious啊。
这电影里塑造的男主是真·傻缺,好歹也是上了哈佛的人,能不能给点面子。
男教授也是个色魔老变态,虽然这个角色的塑造还是很合理的,但是让人不禁感叹,难道导演的真实身份是哈佛专业黑?
再说,长得好看又聪明的这类人很多,但是被拿来当励志题材真的合适?
这就类似于一个星耀被质疑成青铜最后人家成了王者一样。
拜托,起点在那呢。
春节看再合适不过了,pick up courage & power,重整心情,重新出发。
哈佛法学院的第一堂课教授题提出“The law is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 法律是远离激情的理性。
” 我更欣赏毕业典礼上Elle的speech “Passion is a key ingredient to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law and of life. It is passion, courage of conviction and strong sense of self that we take our next steps into the world. ”
故事起源于女主代表new money,家住Bel Air,妥妥的白富美,但是前男友属于东岸的第五代参议院,属于old money,想要娶的是someone serious,a Jackie(名媛)而非Marilyn (明星)
女主被甩后以高分考上哈佛法学院,被Warner鄙视刺激后立马奋发图强,边健身边看书,在课堂上有越来越游刃有余。
女主真是完美女孩,精致又明媚又自信又爽朗还聪慧,双商高,哈佛招生办果然诚不欺我,女主就是妥妥的人才。
超自信der,我没有backups保底选项,我只去哈佛法学院!
看到这幕直接笑出声
越自律,越自信,越自由
这个影片就是要打破陈旧固化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律师同样可以明媚阳光如女主,说不定还是律所的金字招牌。
这部剧并没有很尖利得反刻板印象,更多的时候是在讨论怎么把刻板印象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通过证人观察到她channel鞋子是上一季这一反常细节,推断出证人是gay,进而击破其庭上证言
law student反客为主(原来law student真的可以庭上抗辩,只是还需要一个职业律师从旁supervise)
其实第一堂课的女教授也是金发美女,但她的专业态度和智慧的魅力,使我忽略了她的金发。
所以各个领域都应该要有女leader,这样也可以保护后来的女孩们免遭曾经的伤害。
其实女主三观很正,充分尊重辩护人自己的意愿,而不是为了赢这场官司去逼迫,不然她认为“那我们算不上好律师”与辩护方信守诺言,这是非常杰出的律师才具备的品质。
题外话:女主Ella长大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小谎言里的那个碎嘴仗义小妇人Madeline,不变的是说话声音还是又尖又细,典型比弗利山庄姑娘,说话时各种小表情飞起,talkative but cute.
1. Elle认真啃LSAT,边烫发边笔记。
热热闹闹的粉色卧室,和桌上读了一半的严谨供词——落差总是最最迷人的。
2. 不理解时候,不要妄下定论,切忌把基于自己生活经验的判断强加到别人身上。
更不要轻易恨一个人或定论一个人,很可能最终的转机来源于那个敌人。
3. 相信直觉,很多时候它比事实还准确。
4. 引《人物》栏目里一句话,永远别停歇,别让自己的人力资源贬值。
5. 很多人最难忘的,就是自己一心一意为一个目标努力的日子。
彼时的激情,哪怕隔了很久再回想起,依然会觉得周身都充满了力量。
那是我们的光辉岁月。
电影采用了老套的好莱坞式剧情发展,但却最易触动人心中最为柔软的那一部分。
挺喜欢艾莉的性格,自信、美丽、有个性,富有正义感,虽然有些神化了,但并不让人反感。
经过无数的挫败,这个女孩在我们面前坚强地成长起来,从先前的拥有大小姐脾气的金发女郎蜕变成具有丰富感性认知和冷静头脑的年轻女律师,好莱坞又一次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女孩奋斗的历程,故事让人挺感动的!
证据法课上老师拿来当例子的片段吸引了我。
是的,仅仅是因为情节的有趣搞笑。
影片讲述主人公因为被抛弃,不甘于达不到前男友的要求而立志考取哈佛法学院。
最终因为独特的办案思路而获取成功,成为优秀毕业生的经历。
通过一个谋杀案,主人公运用自己的时尚知识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并且误打误撞的揪出真正的凶手,为辩护人赢得了官司。
从鼓励女性学习法学,从事相关事业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影片中大量的细节表现了,女性工作者在法律工作中的优势。
加上女主人公讨喜的表现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成功给少女塑造了一个幻想的形象。
引导大众打破对女性法律工作者的偏见。
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细节就不说了,梦想是要有的,但总归要立足现实。
想要从事法律工作的女性,必须明白,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所有证人都会说漏嘴,哈佛法学院并不好考,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也远比看看时尚杂志要来的艰难。
作为一部带有法律元素的言情电影,在闲暇时博君一笑,是非常不错的。
女权主义的定义和内涵究竟是什么?
也许可以用几个“不”来回答。
女权不是要求“女人和男人一样”,而是要求“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选择”。
获得了选择的权利,就获得创造一切“平等可能”的权利。
至于是否能把可能变成事实,我反而认为那是个人能力和天赋的事情,不归社会政治可以讨论的范畴。
平等的选择,包括对自我装扮的选择,不用穿黑灰以表示女权,粉色也可以。
包括对自我事业的选择,不用完全家居,工作也可以。
包括对自我追求的选择,不用讨好男人,讨好自己才是出发点。
包括对自我意识的选择,依靠他人意志而生存,还是依靠个人意志。
而女权主义要引起男人注意的,就是首先知道她们拥有这些权利,其次在她们选择前不予施加传统道德的压力。
这片子我大概看出这么些个东西。。
当然还有一些不要以貌取人等等大小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同一个男性朋友说,“我觉得我是一个脑比胸大的人”,结果人家说“哦?
难道你的胸这么小?
” %#◎%……%¥※气死人,为什么我认识那么多“幽默”的人 :(,幸好他没问我是比左胸大还是右胸大 :(在此要严重申明,如果严格以亚洲女性的平均水平来衡量, 我的胸绝对属于合格,但我把脑发育成了平均水平以上,这才是我的骄傲。
今日CCTV6重放《律政俏佳人1》,我真不敢相信,这种电影我也能看哭 ?
当然你要相信,我的泪腺一向发育畸形,通常我都是看喜剧流泪的。
其实这片以前看过2遍,每次都乐呵呵的,爆米花电影麽,看了笑,笑过忘,权当轻松一刻,对身体也无害也无大益。
CCTV6照例的之前有影评,拿《漂亮女人》和《曼哈顿女佣》来与之相比,拿女性独立说事。
可是这两者女性的成功,都是以获得白马王子为基准,女性的成功与否,以能否捕获金龟婿以及金龟身上金子的多少来衡量,貌似颠覆从灰姑娘以来的观点(漂亮女人是卖的,女佣则是穷的),其实一脉续之。
但是当Elle出现,纵然我一辈子都没喜欢过粉红色,也忍不住爱上她。
因为有了她,我们不仅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我们更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很性感,可我也很有智慧”。
没有什么不可以?
到底有什么不可以?
有谁规定大腿粗不可以穿短裙,皮肤黑不能穿浅色衣。
谁规定金发一定是无脑女,体形300斤不能跳国标舞?
Elle在哈佛法学院的走廊里叫住前男友(旁边还有前男友的现女友),还记得那年圣诞节我们在浴缸里过的4小时吗?
那时候真是太棒了。
正当前男友以为她要回忆往昔温柔挽回自己的时候,金发的Elle说,“现在的感觉太棒了(被录取为全班只有4名的事务所实习生),简直比那时候棒多了!
”事业以及个人成就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男女之情,这实在可以视作全世界女性主义的宣传口号——“我的工作比跟别人做爱强多了”连薇薇安的故事也别具深意,做为与Elle竞争的情敌,本来她处处使绊,连偶尔失败,女友也会指着她中指上6克拉的钻戒手“至少你得到了戒指”。
似乎在从前的女人争斗中,这已经是莫大的胜利了!
但是薇薇安最终也抛弃了这种胜利,她似乎找回了作为独立女性的自我。
电影未必要部部都惨兮兮,也未必要部部都人文气息,所以我也喜欢这样的片子,用橙色苹果电脑,粉色心形笔记本,羽毛笔,永远把胸部挤出来的女人――――至少可以追求一个比挤出来的胸部更大的头脑!
小时候看过太多类似这种故事:从小自卑的女孩,大多数来自农村或小镇上。
在长大的过程中经过自身努力和各种人情世故(包括爱情的打击)后,变得自信而圆滑了,收获了爱情与工作。
变成了当代“成功的女人”,成为了我们女生的励志典范。
这种故事,我们身边就有。
我们父母口中会经常谈起哪家的远房亲戚谁谁谁是这样子的,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中这种情节层出不穷,似乎女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由啥也不懂自卑敏感的小孩子,一路成长为精明历练的女强人。
拿我自己来说,成长的轨迹大致是这样子的。
在1年前,一直住在小县城的我还是一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看到漂亮的衣服怕没适合自己的型号而不敢试穿;走在路上别人多看一眼都以为是自己太胖;怕成绩不好被人鄙视;别人无意中的玩笑话都能让自己“回味”好久……总结起来就是太敏感,自卑,因为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没有自信,而产生自卑。
自卑,就是来源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自卑的人就变得更自卑,不敢面对来自生活的恶意。
去年我上大学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陌生的城市与街道,一个人可能会寸步难行,我接触了书本,它们由内而外地改变了我。
结束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我才开始接触真正的“知识”,阅读了来自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明白这个世界多么丰富辽阔,以前所接触的是多么狭小的圈子,真正的世界需要广阔的胸襟去体验。
我慢慢放下自己的自卑敏感,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感受善与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有一句话说,读书和旅行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让我感觉每天都在旅游,一路上学习着不同的知识。
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扩散了很多,同一个事件,在以前我可能会变得悲观默默承受哀伤,而现在的话,一切都云淡风轻地看开,需要努力的那就去努力地完成它,变成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偶像的微博里有一句话:如果不能远离你身边的负能量的人的话,那就把他当做一个笑话看吧。
看了这句话我深有感受,曾经我是一个抱怨满满负能量满满的人,总觉得在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怪不得会这样,可能人家早把我当成一个笑话来看了吧 。
因为找到了自信,剔除了自卑,才变成一个正能量的人。
当我醒悟了之后,开始分析自卑产生的原因。
于是,我有了以下几个观点:1.童年阴影——从小被父母骂作“笨蛋”。
父母可能不是真的觉得孩子笨,而是觉得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让他们能学会变得聪明点。
而不知,他们的做法,其实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
小孩子需要的是被鼓励,而不是“激将法”。
越是稚嫩的翅膀,越容易被折断。
应该加以能量补充,而不是学习老鹰把刚出生的孩子扔下山崖让他们学会飞翔,我们不是老鹰,我们只是需要被呵护的孩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父母已经意识到中国的打骂式教育对孩子会造成心灵阴影。
而像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打骂大的,有的还会施加棍棒。
这些童年片段,可能会给孩子们造成一生的阴影。
2.缺乏真正的教育——父母与老师灌溉的应试教育。
上大学之前,我们学生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待——学校和家。
在学校,我们学习的知识,其实不叫知识,它叫做应试教育,如果它可以被称作知识,那么它是狭窄的知识,最不能教育学做人的知识,学生纯粹是考试的走狗。
我们被老师牵着鼻子,从单位1走到定积分,从重力走到万有引力,从abc走到一大串老是忘的单词,从细胞学到几代人之间的遗传病……在家里,我们是学校里的傀儡的延续,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知识”,父母作为仅次于学校老师的第二专业老师,监督着我们余下的时间。
父母和老师,它们教我们说话、吃饭、上厕所、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听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他们还教了我们什么?
我想知道的是,精神方面,它们教了我们什么?
我们的时间被“考大学”填满,他们没有教过我们做人的道理吗,有教过我们多出去感受世界吗,有教过我们自信吗,有教过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生活得快乐吗?
我们缺少来自最亲近的人的真正的教育,更不要说他们离我们很“近”了,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缺失最基础的精神教育,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都正常。
3.自卑成惯犯——自身不愿改变。
开头的故事里,一开始敏感自卑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长大了就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道她是如何变化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定很难,破茧成蝶,最痛苦。
当走出家乡一个人踏向陌生的旅途时,过去的一切不好难道还不要改变一下吗?
在一个新环境中,一切都是新鲜的,过去的一切不如愿在这里都可以彻底得到改变。
有的人利用这个机会,在大学“重新做人”,积极向上,愿意接触新事物,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过着正能量的生活。
有的人固步自封,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怕出门就受到伤害,怕被人说三道四,渐渐的让人不愿接近。
很多人性格内向,但你是否真的分清楚内向和自卑?
你确定你是内向而不是自卑?
不满意身边环境又不愿改变怕会变得更差的人,归根结底是心理太脆弱,自卑敏感的性格将一直伴随。
这只会越来越差,正确的做法是:敞开心扉,接受来自外界的怀抱吧!
女人要自信起来,什么都能做成。
《律政俏佳人》,2001年的电影,我到今天才看,一部女性励志电影。
艾尔为了挽回男友,去做他口中“认真的女生”,放弃时装设计攻读哈佛大学法学系,无时不刻都在学习法律,获得优异成绩,期间前男友和本班丑女在已订婚,还受到教授的性暗示,最后坚定自己决心,一路勇敢地走下去,渣男前来求复合,被艾尔聪明拒绝,一雪前耻,而且碰到了自己真正的白马王子。
在整部电影中,令我最为赞赏的不是女主为挽回渣男零基础考哈佛的决心,也不是她敏锐的能观察到案件中的细节,而是她的自信。
她不管在何时,都是自信满满,一直都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女主角。
当她考哈佛时,她就为此作一切努力,坚定自己能被录取;当她被薇薇拉故意骗她化妆派对穿着一身奇怪性感装束时,她也能自信地走在派对中而不是找个门缝溜走,要是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落荒而逃了吧。
女主角的正能量,是来源于她的自信。
自信的女人最美丽,她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激情、努力和行动力,她说话肯定,做事大方利落,遇事马上就能进入正确的思考方法,她不仅青春活泼,时尚动人,还脑比胸大,这样的女人怎能让人不喜欢?
是自信让她勇往直前,影片的最后,毕业致辞上,她也再次肯定了自信的重要性。
对最亲爱的自己,一定要自信。
妹妹呀,大胆地往前走吧!
多年后重新看Legally Blonde是因为看了一篇说哈佛法学院的连载Harvard Law School 无论在中国美国,都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既然HLS把这部片子作为新生观影片,说明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于是又把这部片子找出来看了一遍。
结合来美国生活的两年,跟多年前看的时候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其实不是一部脑残片。
首先它有一定程度的写实。
场景是在哈佛校园拍的,即便没有用最著名的Harvard弧顶和创建者雕像,图书馆、宿舍都是原地取景。
法学院上课的规定座位、教授随机提问、案例书,也是取材于现实的HLS课堂。
然后就是它对于美国大学教育的无形中的渗透和说明。
Elle是转学生,原本主修时尚设计GPA4.0,虽然是跟法律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专业,但是成绩说明了她至少在这个领域的优秀。
她LSAT考了179的高分,是姐妹会的Leader,这些都是在她申请视频里面说明的强调的个人成就。
而且她原来的学校也不差,UCLA也是Ivy League,西部名校。
所以即使Elle没有考LSAT,没有转学,她也不是一个胸大无脑的女孩。
电影里表现的反差主要体现在她的兴趣从单纯肤浅的Girly Interest--Fashion 到严肃的法律世界的反差。
特地取这个名字,找金发甜美的Robert来演也是很Fit 美国的文化--一般觉得金发女孩漂亮但是无脑。
再者,我觉得不错的地方还在于,它讲好了一个连贯的故事。
Elle出身富贵但貌似是暴发户,对各种名牌了如指掌。
把她甩掉的男友Warner为了政治前途而读HLS,表哥订婚对象是著名的铁路大亨和政商大腕家庭vanderbilt家的孩子。
大家记得Gossip Girl的Nate吧,Nate的妈妈就是vanderbilt家的,所以祖父那一支非常富有和有地位。
扯远了,拉回来。
这样一个有野心的男友把暴发户后代Elle甩了也是情有可原。
Elle虽然很难过,但是她有一种Positive和坚韧的信念,为了爱情豁出去考HLS。
Elle一车粉红色的家具开到Harvard宿舍楼下那个万人空巷的场景太让人印象深刻了,我寒假去 Harvard visit的时候根本没有见到什么人,学神们都是图书馆宅的吧。
后来在HLS上课、实习,看书、讨论,以至于后来为了打赢官司的各种曲折婉转,一方面体现了哈佛的学生生活,Elle和学霸世界的格格不入,以及Elle怎么克服各种困难,在法庭赢得认可,也得到了学业的成功。
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从一个矛盾开始,每个人物都有很好的刻画,人物的动机、行为表现都很make sense... 看完还挺打鸡血的还有很多体现和透露美国文化的方面就不赘语了,例如姐妹会的力量,人们对金发女郎的歧视、对哈佛学生nerdy的印象,政治背景、个人奋斗。
虽然Elle家境很好,但是也一定程度体现了个人奋斗。
难道女生看这样的剧没有SHI的心情吗?反正作为一个男生我是有!人家貌美如花,家境殷实,出入香车宝马,萌狗抱胸,上下金镂玉衣,清风永伴。先踹了祖上五代为官的高富帅男友,后有自己另立门户的好人终成眷属,小脾气一发努力上几个月便青云直上成了哈佛法学院高材生……拿什么比……
金发女郎的励志片 金发女郎怎么励志呢?金发女郎又没遇过什么困难
虽然对女主不太喜欢,但冲着经典就看了,说实在真不觉得女主多好看,剧情也挺儿戏的,特别是最后被告就这么随意的换律师,虽然赢了,但赢得很蹊跷。我不否认女主很努力,但她的努力其他人也有,她的励志,可比不上垫底辣妹。最后,最现实的一面已经通过教授们的话说出来了,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又好看又有内涵的妹子吧,这样才更容易打破偏见
怎么说呢,看了感觉无比难受😣如果这只是一部小妞电影我都会觉得还好,但是挂着这种立意拍出这么白痴的电影真的…感觉在把女性观众当傻子一样…是严重怀疑编剧有没有体验过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的程度,女主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考过了LSAT,考上哈佛,成为优秀学生(而整个过程就是通过几个读书的镜头实现)真是绝了,原来哈佛里面的人都是傻子🤷♀️看的生气😡
头一次看这种明显小女生向的电影。知道这部是因为人人上那篇《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中提到的关于“法学”的介绍。一个人改变世界的理想,又通过各种巧合真达到了。作为理想化的肥皂剧看看还挺好。
早期女权爽片?可能这种电影在当时算是先进的,可是靠美容知识破案也有点太儿戏了吧,而且女主有足够的资本做任何她想做的事,可是普通女生呢?值得学习的是她的的乐观自信和真诚善良吧。演员本身真的不算美女,反而女二很有气质。竟然看到了年轻的苏菲。
抱着读reference的心情看的这片儿……作为第三世界的穷苦妇女表示观影的过程略有不爽:)
比较亮点的地方,在于反“金发芭比=笨蛋美女”的刻板印象,跟之前看过的《独领风骚》形成了很好的对照。再一个,就是“化妆舞会”上,穿着兔女郎装的女主终于说出那句,“在你眼中,我就是永远配不上你,对吗?”在抱有偏见的人眼中,你永远not good enough. 所以,与其把“赢得TA的认可”当成目标,不如screw it,谁他爹管个臭傻逼怎么想,一切一切的努力,归根到底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时刻,是我眼中女主真正蜕变的时刻。以至影片末尾,前男友求复合,女主“霸气”甩出之前渣男的同款分手语句回击的桥段,有点“今天你对老娘爱搭不理,明天老娘让你高攀不起”的feel,感觉落入俗套了。另,法庭上鞋子辨GAY和烫发辨谎的桥段有点简单,没有充分体现出女主的法律素养,略失望。PS:Ali真美!
谁说美女没大脑?金发美女啊……
这部电影的前瞻意识太惊人了,呼吁消除刻板印象,女性争夺同一个男人但不以谁争赢了而获胜,高光形象全集中于女性角色身上,即使放在女权正盛的当代也是无可挑剔的价值观佳作。虽然庭审比较小儿科,但是女主的自信光芒谁能不被她闪到呢,自信的女人最好命啊。
老套滥俗无脑剧情。这样的“童话”故事看个乐子还行,看多了人会傻的。女主自信努力所以成功?成功难道不是因为剧本让她开挂么?一个又一个为她精心安排量身定做的巧合,老天爷喂饭吃了哪敢不成功。
我这么爱看脑残电影的人都给一星,可见这故事多无聊。。。。。主角长得多丑。。。。。
笑死,这电影也太神了!什么叫“过程太理想化”啊,我们积极向上的美女,做什么事都是这么顺利!
用指甲油和卷发棒做一场游戏,这是女孩自己的游戏,表面最刻板的东西反而让人刻板不下去,你在发自内心地祝福自己,同时也清楚祝福与现实的区别,所以既然是活在梦里,为什么不让一切来得更直接呢?欢乐与恐惧,都是拆礼物的过程。ps,《芭比》的到来的确打开了观看这类电影的新视角。
英语课上看了n遍的片,本来还想给个两星,因为这个原因降格为1.5星
我好喜欢这部爱情喜剧呜呜,大学剧作课第一次看,当时只顾着分析了,觉得剧情蛮扯的,刚重温发现女主是什么绝世小可爱自信大方阳光聪明开朗富有同情心,超喜欢她拿到最后一个实习名额那个意气风发扬眉吐气的“me!”和发现被耍穿着兔女郎衣服也很镇定的自信。女主的机会和成就都是努力之后才得到的(并不只依靠美貌一开始非常多人对女主有外表偏见并不觉得她能做到)而且全片女人都好棒哦,女主的闺蜜们,甩掉渣男和女主成为挚友的薇薇安,抹去前男友心理阴影勇敢追爱的女三,金发的女教授(美容院那个起身她太飒了)还有信任女主选择她当辩护律师的被告人,男教授和前男友都是pua女性的那类人渣,大家也都很果断和他们再见了👋女性彼此帮助彼此信任,真的很感动
本片长久以来被誉为对金发傻妞形象的颠覆,但是任何人看十分钟就能察觉到颠覆完全不是真的而基本上是对这种形象的又一次践行,不过是加了一个智慧光环。女主学法甚至几乎整部电影的动机完全是因为性缘关系,而且是为了追回明目张胆攀龙附凤靠爹进哈佛的男主,把男主视为人生目标,第三幕之前都是真爱至死不渝的那种,甚至后面想放弃也是因为男人(还好是女教授一句话把她激励了要不然我真的会暴走),有这种行为逻辑存在,不痛不痒地骂一下男主不会让她的形象颠覆。何况所谓的颠覆不过是结尾认清了拒绝了渣男,还伴随着毫无征兆的生硬转变罢了。
就剧情还挺随便的。。。难以理解的是,被别人性骚扰后女主总结出来说:这一切是个错误,而我是个笑话。。。拜托忍不了了
好吧,既然全世界都以弱智来乐哈哈配合我们的天仙,那何不让她直接升天,纳美星是个好去处,我想。
小镇做题家看这鸟片子破大防了,一个好莱坞富家出身开保时捷成天开party关注时尚八卦的舞会皇后,轻描淡写k几天书就能上哈佛法学院,比老中考大专还轻松。还有人管这个叫励志,这不纯纯意淫吗?怎么“自信”两个字是什么妖法吗?还是说另有一种叫“钞能力”的东西,比如找一个科波拉给自己拍入学video?女主这个美女人设也很迷,凸脑门、地包天,我真心觉得女二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