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我们应当把它看作是殖民时代在东南亚的终结,但我们反而将之视为冷战时期,我们把它看作是自由世界的失败,把它跟中国崛起联系到一起,这完全是一次对重大事件的误解,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骑虎难下:美国在亚洲援助的三场战争:国共战争的中国国民党、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越南战争的南越政府军,为什么全部失败?
跨越冥河:菲利普在战场上顶着炮火用收音机一边听约翰逊总统的“和平宣言”讲话,同时指挥投下凝固汽油弹到村子里,“那真的超现实” “我对当时政治权利最痛心的,首先是谎言。
人们总难免会犯错,但是掩盖错误,那就是为了自己的自尊而害死别人。
” 冥冥之志:“从死亡人数里是看不出细节的,你看到的只有数字,而大部分的数字是有水分的。
如果以死亡人数作为成功标准,那你就是在逼迫那些原本重荣誉有勇气的人们变成一群骗子。
“我们有时要奉命烧掉他们的茅草屋,士兵们就会不太乐意去点燃村民的屋顶。
我们的本意真的不是要摧毁平民们的食物和家园。
这让我们觉得很难受——这场战争到底是在干嘛呢?
” 计无复之:我到康天时才知道“嬉皮”这个词,有张图片是女孩们没穿上衣到处跑,自由之爱之类的。
我想“嘿,我也要回家成为一名嬉派,因为那些女孩们都不穿衣服,他们会随便跟人上床,那我也能分一杯羹。
” 万物崩析:越共攻占了南越的国家广播站,并准备播放胡志明录好的一份磁带,号召人们挺身起义。
但一名技术员电讯给发射塔切断了越共的广播,并转而播放维也纳华尔兹和披头士歌曲。
在顺化的难民营,当有人给只有19岁,对战争异常兴奋的埃尔哈特说,他发现有个越南女孩会为了军罐头而跟我们所有人上床时,他一直耿耿于怀由于自己胆小没有阻止他们。
回想起自己在越南的时光,他觉得比起那些杀戮,这事是他觉得最为羞愧的,因为他认为“我妈妈是女的,我妻子是女的,我女儿是女的” 坐上直升飞机离开这座破败冒烟的城市,他看到了一个农民带着自己的水牛在水田里劳作着,而女人们带着圆帽,挑着扁担,在田地里忙活着,仿佛没有战争一样。
1968年3月31日:我相信,自己不应该耗费一小时甚至一天来处理任何个人的党派事物以及任何的其他职责,而应专注于这间办公室的职务,当好你们的国家总统。
因此,我既无意愿也不接受我的政党再提名我作为你们的总统。
文明外衣:真正的失败在政策层面,我们在错误的一方战斗。
南方的政府腐败,它的人民知道,我们也知道。
那些卡车司机(北越)英勇战斗,如果我和他们在一边,我会觉得自豪。
因此当你参战,你要选对边,找到对的盟友。
青史不泯:我想到的是“把我们送到半个地球之外去死还不够,现在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大街上杀死我们”。
终于我哭了个痛快,然后站起来加入了反战运动。
忠而不敬:数百万人被训练去进行暴力活动,他们可能 因为史上最空前的虚无而丧生。
回来的人带着一种愤怒和一种被背叛的感觉,这些没人能体会。
我们理直气壮的毁掉村庄是为了拯救他们,我们看到美国丧失了她的道德感,当他冷酷的接受美莱事件,而拒绝揭穿美军士兵分发巧克力和口香糖的假象。
我们了解到自由开火区的含义:射击任何移动的物体。
我们看到美国轻视东方人的性命,我们看到美国伪造杀敌数字,实际上是吹嘘杀敌数字。
我们看到士兵攻占山头因为将军说那个山头必须拿下,损失一个或两个排后他们离开,把山头留给北越重新占领。
你如何能要求一个人在越南奋战到死?
我们希望30年后再说起越南,不是代表肮脏可憎的记忆,而是代表美国最终转折的地方,像我们这样的士兵帮助实现转折的地方。
往事如山:这是场漫长的战斗,而我们输了。
那些未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人被迫重复失败。
我们希望不再有另一个越南的经历,我们已吸取教训。
西贡汇报完毕。
在这场长达30年的战争中,对于参战各方而言都是残酷的拉锯战,尤其是越南人面对南北分治、同袍互残的局面,更是给这个刚刚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
参战各方每一位失去生命的战士、平民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苦痛,但很有幸能够看到过去是敌人的两方老兵共聚一堂,和平友善的交流过去作战的故事。
越共虽然同样专制,但反思越战还是允许的,本作找来南越军人、平民;北越军人、平民;美国军人、平民这些亲历者,以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描述同样一件事情,这对于还原历史真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北越人在反思,依靠苏联和中国的支持,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死亡上百万人,受伤、致残人数更是无法统计之多,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人民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了吗?
人民富裕了吗?
人民得到越共许诺的那些权利了吗?
近些年越南也在逐步融入世界秩序,尤其是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下,许多制造业涌向越南,这是美越关系的新契机。
越战不仅对越南社会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对于美国社会来说也造成了社会的割裂。
极端的左翼反战者掀起反战运动,使用极端的方式和言语阻止政府和国会继续参战,最终导致30年的战争徒劳无获。
最终,这些极端左翼反战者同样对自己年轻时做过的错误事情忏悔。
时至今日,2020年5月25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非裔美国人乔治·佛洛依德(Geroge Perry Floyd)被白人警察执法过当杀害,同样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示威抗议活动,但又是极端左翼,使用暴力手段抢劫店铺,制造混乱。
很多时候觉得,历史就在不断的重演,希望这一次极端左翼无法再做出影响重大事件的蠢事。
在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美国社会对待本国人民生命的重视程度,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和尊重的,不应被无意义的事情所逝去。
这部绵延三十年的纪录片实在是有太多精彩之处,有幸看完它。
PBS十集纪录片《越南战争》值得观看。
按照该片的观点,越战是第一次让美国大众知道原来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总统是会骗自己的,大量通话录音,秘报显示美国高层最早从肯尼迪时期就知道南越是扶不起的,早就知道打不赢这场战争,只是苦于找不到体面退出的方法死撑。
(参考当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艾斯伯格泄露了大量兰德公司的秘文,后来被拍成电影《华盛顿邮报》)看完感觉尼克松不容易,替JFK,LBJ两位前任擦屁股退出越南战场还惹得一身骚。
福特就多聪明,在南越快要倒台前,找国会要巨款,国会不批准,完美把盟友倒台责任甩锅给国会。
其他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后来美国政坛的麦凯恩曾是战俘,国务卿克里回国后参加反越战活动。
第八集有美莱村惨案,美军对越南平民的暴行就连美军自己都看不下去(美军地面部队在美莱村屠杀老人妇孺时,后面赶到的美军在直升机上冲着地面部队喊话说你们再不停止杀人我们就要朝你们开枪了…)。
第十集中提到越战烈士纪念园设计者是40年代去美国的华人后代。
美国在越南的大使直到最后一天都坚信西贡很安全,拒绝了海上和陆上的撤退方案,拖到最后撤退时只有动用直升机。
总之,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纪录片外的一些信息:武器方面: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的DARPA研发了许多新武器用于杀人。
指挥方式方面: 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崇尚定量分析,美军内部量化分析达到极致,结果越战时美军的糟糕表现让美军开始反思量化分析的适用场景。
近现代史的纪录片,适合在家跟老爷子一起看,两代人会从中找大量的共同语言,有共鸣也有争议,最终在热烈的讨论中求同存异。
平时的我会觉得纪录片有营养而缺乏刺激,浮躁的日常难以沉下心来品味。
假期是看这种片子最好的时间,漫长的午后,泡一大壶浓茶,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
断断续续地看完这部纪录片,花了三个假期的碎片时间。
先不谈具体内容,片子的翻译和配乐都极为优秀,每一集都以四字成语为题,(例如本文标题),凝炼而厚重。
片子里的配乐非常考究,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摇滚或者民谣,给人以阅尽千帆后的沧桑之感,dylan的民谣,摩城之子马文盖伊,柔情百转的恶水之桥,还有大量带有嬉皮士和朋克风格的反战音乐。
让整部片子显得old fashion and classical。
我也把它们一首首的加入歌单,认认真真地再听一遍,通过音乐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呐喊与挣扎。
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很多人都仰慕甚至是信奉美利坚式的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
认为大洋彼岸的一切都充满了光明与正义,代表了人类最先进的文明。
可是越战却撕碎了这层文明的外衣,让世界更是让单纯的美国人民看清了浪漫主义大旗下残酷而冰冷的人性。
一手扶植的南越“民主政府”无能而腐败,“正义”的美军屠杀平民、释放化学武器,西方民主世界宣言的人权大旗变得滑稽而可笑。
战争缘起于美国的狂妄和自大,认为能倚靠强大的火力和先进的科技,轻松地踏平这块蛮荒之地,然而七十多万美军却在东南亚的雨林中陷入了泥潭,而且一陷就是十年……本可以利己利人的收手,却在盲目和自大中积重难返……自诩代表了自由和民主,却给这片宁静的土地带来的却是民族反目,无差别轰炸和满地枯骨……
美军街头枪杀俘虏 战争皆残酷 ,之前的朝鲜,之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皆是如此。
但越战最大的不同,是反向激化了美国国内的矛盾,乃至彻底的撕裂了美国的社会。
当美国人民把自己的儿女送上这片修罗场,曾抱着浪漫主义的美好和期望,换来的却是的死亡和冷漠,从而渐渐失去了这份理想,对这份无意义的战争乃至整个国家产生了质疑。
当我看到片中大批的平民涌向广场,荷枪实弹的美国大兵射杀示威的学生,不禁感叹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当权者皆是如此,尽管他们喜欢拿八九年的事情做文章,实际却是五十步笑百步……尽管宣扬民主和自由,但那里也从来不是一个真正民主和自由的国度,黑人依唾弃被鄙视,蓝领工人殴打示威的大学生,议员的子弟可以逃脱兵役,反战的呐喊被刻意静音,正直的总统撒谎舞弊,一切的矛盾和乱像都被越战这根导火索引燃。
人民不再信任政府,不同阶层的人变得更加无法互相理解,摇滚乐、性解放、毒品和嬉皮士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应运而生,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走向。
美国发达而富有,却远不是理想国,当权者的压迫,权贵的优越,阶层的固化,乃至残忍和血腥都屡见不鲜。
奔赴越南的美国大兵 我相信每一个男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战争,喜欢看暴力的影片,甚至很多人在成年后,也喜欢叫嚣和宣扬战争,这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好斗好战的DNA在作祟。
然而这种喜爱,是源于战争的片面和曲解上的,我们的战争电影和电视剧喜欢隐藏血腥和残酷,喜欢放大敌人的愚蠢和胜利的喜悦。
他们眼中的战争更像是一场刺激的游戏,似乎不会有死亡更不会输。
片中采访了大量的老兵,既有越军也有美军,提起战争,他们眼睛里都是迷茫,恐惧,对逝者的怀念和深深的悲伤,我相信真正参与过战争的人决不想再经历一次……片尾播放了越南静谧的农田,嬉戏的孩童还有若干年后握手的美越士兵。
一切都安静而美好,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动物,永远再犯错,但是永远也不会吸取教训,只有血和泪会让这一切画上短暂的休止符。
More than four decades after the war ended, the divisions it created between Americans have not yet wholly healed. Lessons were learned and then forgotten; divides were bridged and then widened; old secrets were revealed and new secrets were locked away. The Vietnam War was a tragedy, immeasurable and irredeemable. But meaning can be found in the individual stories of those who lived through it, stories of courage and comradeship and persevera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forgiveness and, ultimately, reconciliation.
国际志愿者目的地确定是越南后,便开始收集关于这个国家的信息。
行前、行中、行后,一直都在看这部纪录片。
很惊讶的是,我的越南朋友也有看过,他的评价很高。
越战的创伤至今仍未愈合,南北的分裂鸿沟明显,越共的统治无力腐败,民族主义依旧被不停鼓动。
这是一个仍有宵禁的国家,这是一个无家可归者遍布的城市,拥有着贫富分化的社区。
奔着环保项目去的,但是却看到了很多社会问题。
希望和绝望并存。
然而我所接触的越南大学生,都很认真努力地向上。
除了英语外,学习日语、汉语、法语的学生我都有遇过,他们希望与国际接轨;他们努力工作兼职,尽量自己养活自己;对我来说奇特的是,他们普遍有着各种信仰,某种程度虔诚,某种程度迷信。
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
我欣赏美国人那种尊重每个个体生命价值的态度,他们有反思、有争论、有冲突,即便不能达成共识,也共同纪念死者,因为生命可贵。
只有言论自由,人们才能客观地审视过去。
记得有人讽刺龙应台的“眼泪史观”,说战争本来就是有胜有败。
我觉得,若是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高高挂起,当然能胜利者的姿态沾沾自喜。
是无数平民的付出,才维系战争机器的运转,是无数平民的鲜血,才换来惨淡的胜利。
这部纪录片也有者相似的内涵:每个人立场不同,对战争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我们尊重每一个在战争中失去的人。
联想到当地项目方有个女孩英文名字叫Peace,当时觉得这样起英文名字很奇怪,但是现在想来,也许有着我所不知缘由吧。
一口气看完十集的越南战争,我的感觉只有震撼。
所有的文字和词藻都不足以描述这部纪录片,能够在此生中看到这样的作品,值了。
但我还是尝试用最简单而基本的语言来评价这部纪录片,只为更多人能看到这部杰作。
记录片,最基本的元素是真实和中立。
所以我仅从这两个角度来谈。
真实,对于越战记录片来说,不是难事,因为越南战争是第一场展现在大众视野的战争。
由于大量的民间媒体派出战地记者实地报道,而且美国政府也鲜有审查,所以战争的真实面目得以呈现。
各种丑恶,毫无掩饰,令人作呕。
例如,释广德的自焚,南越警察总长在镜头面前当街枪杀越共等。
由于掌权的南越总统吴庭艳信奉基督教,他迫害近7成人口的佛教徒,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
1963年6月10日,僧人释广德在西贡街头自焚抗议。
释广德自焚后,记者采访吴庭艳的弟媳陈丽春,她凉薄地说,他们和尚只是在BBQ,下次他们再玩BBQ,我可以借火柴给他们,希望他们不要用美国的汽油来烧。
采访播出后,举世哗然。
受广德和尚事件影响,美国总统肯尼迪觉得要做点什么。
在他的默许下,南越将领发动军事政变,枪杀了吴庭艳及其弟弟吴廷瑈。
图为吴庭艳。
此后,南越将领之间争权夺利,政府更替过频,直到阮文绍上台后才形成较为稳定的抗击越共的政治核心。
另一件重创美国民众对南越政府信心的事件,1968年2月1日,南越国家警察总长阮文鸾在西贡街头枪决身着平民服装的越共上尉阮文林。
以上事件,都让美国民众对腐败堕落的南越政府有了直观的认识,继而质疑美国政府为何要支持南越,进而掀起反战运动。
受到民众的压力,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南越,提早撤军,最终导致南越覆亡。
要做到客观中立,就比较难了。
虽然该记录片由美国人拍摄,但是导演采访了多方的历史见证者,除了美国的军人及家人,还有南越政权的军官与普通民众,北越的士兵与军官等。
早期受到爱国心与荣耀感的召唤,众多美国青年极入伍,但受到战火的洗礼并意识到这是场不道德而且不可能赢的战争后,回到国内,成为反战斗士。
这是南越的军官,抗击渗透到南越的越共与北越军队。
渗透到南越的越共战士。
越共采取的是游击战,令美军疲于奔命。
美军反思越战失败的原因。
导演也丝毫不掩饰美军的恶。
例如,美军为了找到丛林中的越共,使用了橙剂,导致树木枯萎,造成污染环境甚至影响当地民众生出畸形儿童。
再如,美军在美莱村实施大屠杀,男女老幼,甚至连婴儿都杀死。
再到国内,美国的国民警卫军枪杀示威的肯特州大的学生。
1970年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生举行反战集会,结果遭国民警卫军开枪射杀。
除此之外,富人及特权阶层人士的孩子总有办法逃避兵役,比如上图的克林顿同学。
工薪阶层与有色人种的孩子成为美军的主力。
到了后期反战运动的兴起,导致有17万美国青年逃避兵役,部分甚至逃至加拿大并入籍。
自揭其丑,自掀伤疤,只为客观中立。
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客观中立地还原历史,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对民众最大的尽责。
可惜,大部分胜利者都不懂这道理。
例如北越作为战胜方,时至今日,不愿公布伤亡及失踪人口,导致多年来民众要自己去寻找,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相反,美国建立起越战纪念墙,上面刻着所有阵亡与失踪的美军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该纪念碑的是一位美籍华人大学生,林璎,林徽音的侄女。
越战墙,上面只有阵亡及失踪美军的名字,共57000多个。
谈谈该片的艺术性。
一般来讲,记录片比较沉闷。
但此片是个例外,里面采访的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经历,有血有肉,真实感人,这是点。
同时,导演对越南当时的背景及美国国内民情都做了详细介绍,这是面。
点面结合,使观众对整个越南战争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没有比真实故事更感人的剧本。
比如以下是美国大兵哈里斯与妈妈的真实对话。
哈里斯:妈妈,你可能再也见不到我了。
因为我们是陆战队最北的战地,我们能直接看到北越。
朝我们开枪时能看到火花。
我部队大家都会死。
我可能回不去了。
哈里斯妈妈:不,你会回来。
我每天都和上帝说,你很特别。
你会回来。
哈里斯:妈,别人妈妈都认为儿子特别。
我正把一些特别的人装进尸袋里。
妈,这不是开玩笑。
每个人都会死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死。
哈里斯妈妈:你不会死,你不会死。
上帝对你有安排。
哈里斯最后说:是,好吧。
然后挂上了电话。
最后,以一位北越士兵的话结束此文。
该北越士兵邻居家的孩子全死光了,当初6个一起出征的年青人只剩他一个生还,以至于他回家后,家人都不敢庆祝,怕刺激到邻居。
1&2.越战发端于反殖运动,后胡志明在美国帮助下也赶走了日本,二战后法国企图继续殖民越南,但胡志明率领的政府在奠边府取得绝对性胜利而奠定了越南反殖成功。
胡越偏向共产,美国为维护冷战利益,于日内瓦协议后支持了南方新政府,双方约定用选举决定越南的未来,但南越率先撕毁约定,越南形成南北局势。
北越更得农民心,以敌后形式攻击南越,南越应对得野蛮而专制,后以佛教徒自焚为标志实现了对南越政府的推翻,后续上来的政府由于缺乏足够正当性,对南越的统治力逐渐衰落,另一方面肯尼迪因为年轻面孔频频在国际上被轻视为优柔寡断,因此他在综合顾问的建议后明确知道,发动越战可能会深陷下去,但不发动他将失去下连任。
后他被刺杀。
3.接替临时总统对发动越战很谨慎,却意外因此而获得选举大胜。
但越南局势却是北越和美军敌意、摩擦不断加剧,北越一步步取得战争胜利,美军一些派驻军人也在此过程里牺牲。
1965年美国政府在进退两难中因为被羞辱的原因决定进一步,正式派军前往越南进攻北越。
战争初期美国国内便有反战的小规模运动。
美国媒体初期对战争的报道也是积极正面掩盖灰暗的,但政府不断在增加派军。
随着几场战火的结束,美国政府重新考虑和谈或应对越作战军官要求继续增军,结果是尽管按当时预估战争胜利可能性不到三分之一仍决定继续增军20万。
士兵莫吉是大叙事下的另一条叙事路线,专注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变化。
4.美府组建国际联盟支持越战,获得小部分国家支持,国内反战运动逐渐扩大。
越战没有绝对的前线、领土划分,美军有用敌对死亡人数统计来衡量成功,战火因此有向平民烧去的趋势。
胡志明小道在反法殖民和越战中都对越军物资运输起了很大作用。
国内反战运动继续扩大,马丁路德金站出来引领反战运动,但民间也出现了两方敌对的爱国主义。
美府内部也出现摇摆,但因为担心民间反战运动是国外势力引导而并没有选择倾听,而是继续满足威斯特摩兰将军的建议继续增兵。
越战这边的美军也困惑于这场不太合理的“保卫”战。
士兵莫吉离世(这条线就这么废了?
)5.美军里的非人道主义表现,用一些词语区分不同国籍的人,慢慢将之视为非人的存在,提升自己的适当性。
虐待平民事件被政府遮蔽。
国内民权运动也逐渐进入高潮,学生出来抗议。
而新闻报道的更新则越发频密,美军内部一些士兵会认为,自己被当做类似于真人秀的演员,因为国内民众对于战争的残酷根本不能感同身受而感到气愤。
前线战事也进入最惨烈一刻,北越发动反击。
美府继续对国内外反动都采取强硬的态度,政府内出现有巨大分歧的声音。
6.北越开始反击,结果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越来越多的越战新闻纪实以画面的直观方式出现于美国大众,尤以一则南越局长当街亲自用枪直射北越战俘脑袋这种极具冲击力的极刑视频为代表,深深撼动了美国国内大众,战争的正当性被进一步质疑。
而另一方面,因国际大环境而割裂的越南,双方对彼此的敌视也衍生出很多不必要的冤枉伤亡,例如北越反击失败后对数千人的残杀,这样的死亡最是让人无语。
回到美国国内,68年,美府迫于民众压力和对战争最后形式的失望,终于与北越开始和谈。
同一年,马丁路德金被刺杀,国内各样民间运动进入最高潮,各地硝烟弥漫。
伴随着美国国内的动乱,全世界也开始了种种民权运动,似乎全社会都在割裂,越南战争或许不是最直接的因素,却的的确确是其中一个因素。
中国国内于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
7.由于约翰逊宣布不参选下届总统的原因,导致新总统的选举格外激烈,又伴随着国内民间运动的火爆,为大选更是增加了另一端别样风景,而各选举团也纷纷都以停止越战为行政方针而呼吁选民为自己投票。
大选临近,约翰逊总统宣布和平谈判即将取得进展,对北越长期的轰炸将停止,但不久南越表态将退出谈判,背后原因是尼克松为了获取竞选胜利从背后许诺南越政府,等他上台后将给予他们更多好处,交换条件就是南越政府得配合他让和谈暂缓,战争继续,约翰逊总统震怒,但由于他的证据是靠窃听获取,也不能公之于众。
嬉皮文化。
北越政府对于境内民众的欺瞒以及一些领导人对于自己子女保护。
大量美国士兵的消费主市场集中在西贡,而10%的美国进口消费物资也被南越窃取流入黑市,南越政府大面积的腐败,但这一切也为西贡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大量南越的农村人口涌进西贡,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同时南越人民一方面对政府的腐败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又享有很好的言论自用,“腐败和自由”。
8.美军与北越的战争存在,针对一些山头双方大打出手,美军占领后却因为没有价值又撤出,这样无意义的战役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尼克松上台后,国内民间运动热潮逐步褪去,他的政府也决定从越南撤军,即便是和谈不成的单方面撤军也在所不惜,因为国内反战呼声越来越高,但同时美府又开始增大了对南越军队的武装支持。
69年胡志明离世。
美军内部发生士兵谋杀士官的事件。
美军的屠民事件又一次的在国内曝光,反战运动又一次高潮,运动中人群冲向警察,而另一边学生的理想主义最后变成一次军民对立的流血事件,反战运动越发失控。
尼克松因为柬埔寨国内发动的政变,又派军入侵柬埔寨。
9.厌战情绪在美军中不断扩散开。
国内尼克松政府包庇了越战时屠民事件的当事军官。
退伍军士组织起来开始要求政府不在欺瞒以及停止越战。
反战运动在社会上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南越为主导的对北越发动的侵略战失败的很彻底,尼克松却掩瞒了下来。
一些关于前两届政府内部对于越战形式的判断被媒体揭露出来,尽管尼克松想阻拦,但被大法院驳回,内容于政府一向的宣传几乎截然相反,国内人民虽然反感反战运动对于生活的消磨,但也清楚知道越战里政府的虚瞒,政府公信力继续下降。
尼克松政府对于机密被泄露担忧和愤怒,他们开始反扑,水门事件的开端。
另一方面尼克松政府开始接触中国政府,这让南越领导人陷入危险感中。
72年,尼克松获得连任,也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与苏联签订反弹道导弹协议,中苏的配合终于让与北越的和平协议得以缔结。
一些美国演艺人士去到北越,为北越政府鸣不平。
一个越战被俘士兵多年后回忆被释放那一刻的细节仍然忍不住落下了泪。
10.越战结束,最后的美军撤离得很狼狈。
士兵自从入伍后终于回了家,但不敢喧哗,因为邻居的孩子都死在了战场上。
一位女兵的八个兄弟,两个儿子都牺牲于越战。
北越统一越南后并没有刻意制造血腥事件为自己去做证明,但越战造成的分裂仍然延续至今,北越政府不允许民间南越家属去缅怀逝去的亡魂。
统一后的越南,北越的共产主义也和其他两个社会主义政体一样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国家进入更加赤贫的阶段。
越南也留下了不少美国的痕迹。
而对于美国政府,他们似乎想忘掉这样一场失败的战争,忘掉为这场战争付出生命和其他代价的亲身参与者们。
越战士兵组织起来,制作了越战逝去士兵的纪念碑,它鼓励了不少参与越战的美军。
而越南一方太多太多的年轻生命因越战逝去,而他们只能永远沉默的躺在那个“据统计”的冰冷数字之后,没有姓名。
保宁:40年过去了,即使越南老兵也回避谈起战争。
人们赞颂胜利解放,他们错了,谁赢谁输不是问题,战争,没人输赢,只有摧毁。
只有从未打过仗的人,才喜欢争论谁赢谁输。
一位黑人老妇应门,我想她一见到我们就知道我们来意。
牧师说,我很抱歉通知你,你儿子在越南阵亡。
她坐下来,没有说一个字,然后她丈夫说,不,可能弄错了。
他拿出一封信,他说,看,昨天收到的,我儿子昨天还活着。
牧师看着那封信说,这是一星期前,我想你儿子在写信那天阵亡。
接下来3年,美国将会努力了解它前来拯救的这个复杂国度,未能了解敌人的决心,误读南越人民对他们郑府的真实感受。
新总统发现自己困在战争势头与和平愿望之间,谦卑与傲慢之间,理想主义与权宜之计之间,真相与谎言之间。
谢恩:我们以为我们美国人是历史的例外,历史不适用于我们,我们从不会打糟糕战争,我们从不会代表错误事业,我们是美国人,那么越南证明,我们不是历史的例外。
盖勒威:战争这样的事里你不能只是中立证人,它会爬进你的喉咙,从里往外活活吃掉你。
不是那种事,你能旁观中立、客观和记者摄影师想做的其他事,没法这样。
威尔逊:我们以上次战争的同样方式去打下一场战争,我们是自己经验的囚徒,我们在二战中学到的很多经验,不适于越南战争。
我们以为带着大锤进去,把东西砸倒,清理干净,就会完事。
这是对难题的过度简化,加上我们过度自信、傲慢,保持傲慢就很难消除无知。
美军援越司令部推断,如果以某种方式充分破坏胡志明小道,敌人将无法自给。
最终300万吨爆炸物落到其老挝境内部分,比二战轰炸德日还多100万吨。
一些关键点被击中多次,人们叫它们“死门”、“煎肉山”和“失魂峡”。
为使敌方交通暴露,其他飞机投下化学脱叶剂,包括橙剂,摧毁数千英亩丛林,美国飞行员把这片土地叫“枯骨月尘”。
简克罗克:丹顿(莫吉)死后不久,卡罗尔对我说,可能是当天:“你怎么会信上帝?
”我说:“因为我们有过莫吉。
”我认为他的生命是真正礼物,我们有幸拥有他,一个朋友写信给我:“我们的孩子只是借给我们的。
”我猜这是真的。
马斯格雷夫:首先是冲击鼻子的外国气味,看到人们在路边小便,看到以前从没见过的动物——大水牛,就像在火星上,对我这完全陌生。
老实说我这个密苏里蠢孩子在想:“看看这都是外国人。
”过一会我才恍然,那里唯一的外国人是我。
哈里斯:有机会给母亲打电话,我告诉她这里正发生的事,告诉她别相信报纸电视上看到的,因为我们正在打输战争。
我说:“你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了,因为我们是陆战队最北的阵地。
我们能直接看到北越朝我们开火时能看到火花。
我部队大家都会死,我可能回不去了。
”妈妈说:“不,你会回来,我每天和上帝说,你很特别,你会回来。
”我说:“妈,别人妈妈认为儿子特别,我正把一些特别的人装进袋子。
”霍姆斯(磁带):我们今天烧了很多不和我们合作的越南人的住房,我真的不明白,因为如果他们不是越共,我们对他们这样,对他们不好,那他们会变成越共,陆军干的都是适得其反。
文森冈本:一位19岁高中辍学者说:“为什么我们在这里?
”标准回应,至少官方层面是“防止全球赤化”。
大家说:“嘿,那是胡扯。
”所以提出另一个理由,至少在战争后期,对我们盟友和我们敌人说,“维持美国的国际信誉”,没有19、20岁孩子想为维持约翰逊或尼克松的信誉而死。
所以在相对较短时间里这些人说:“看,我们不应在这里,但我们在,所以我生活中唯一使命,是努力让你活着,伙计,避免我这个宝贝傻瓜被干掉,然后回家并忘掉这些。
”奥布莱恩:约80%的伤亡是因各种地雷,对我来说,在越南早上起床,看看外面想:“几分钟后,我会出发,我的尸体会在这在那?
会在那失去一条腿?
”我一直以为勇敢是向敌堡冲锋或站在腔火中,但只是在广义省行走,一日日,一村村,穿过稻田走进山里,迈腿就是个勇敢行为,如果住在苏城不需要勇气,步行去杂货店或主街,只要用腿前后摆动,但对我在越南,步行就能感到相当的勇敢,有时走路时看着双腿,心想:“我怎么做到的?
”奥布莱恩:“他们分担记忆的沉重,有人不能在承受,他们接替,常常,他们承载伤员或病症,他们承载细菌传染,他们承载象棋、篮球、越南语–英语词典、军衔徽记、铜星和紫心、‘行为准则’塑料卡,他们承载疾病,包括疟疾和痢疾,他们承载虱子、癣菌、水蛭、稻藻和各种腐烂霉菌,他们承载土地本身——越南。
那些地方,那些土壤,朱红色粉尘,覆盖战靴、战服和面孔,他们承载天空,整个大气层,他们承载它,潮湿,季风,真菌和腐烂的臭味,所有一切,他们承载重量,他们像骡子般移动。
白天,他们挨狙击手射击,晚上,他们被迫击炮射击,他们钻隧道当尖兵,在火力下前进,但这不是战斗,只是无止境的行军,一村到一村,他们为行军而行军,他们缓慢笨拙艰难地举步,冲向火热,毫不犹豫,带着全部血肉骨头,单纯的士兵,硬挺着他们的腿,爬上山丘,下到稻田,横跨河流,来回上下,只是移动,一步,然后再一步,接着下一步,他们让双腿移动,他们忍耐。
”
二十世纪,充满了苦难,动荡,冲突碰撞,也孕育了希望和新生,实在是让人梦绕魂牵的一个世纪。
故事里的事,值得细细品味体会。
也正是那个复杂的二十世纪换来了和平稳定的新世纪。
回溯历史,感动,热泪,同情,悲悯,这种情节,很复杂,有心人会有自己的理解解读。
它对新世纪的人们来说,是一笔宝贵额财富。
我不知道这样叙述战争的方式越南人怎么看
国共内战的越南版本。历史总是以惊人的方式重复着,人们却并没有从中学到任何东西。
啥时我朝也能这样真实客观的还原历史?而不是连部《芳华》上映都有问题!
好看。持续十几年,总统换了几届,洋基大兵一波波经历像西西弗斯般无意义的苦战,中后期心理变态,以VC死亡人数作为战绩指标,对越南百姓奸杀虐待,弄死后为指标充数。美兵家属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丈夫是为一场没意义的战争受苦受死,自欺欺人编一个为国家的谎言。一些经历二战的高级军官也畸形恋战。
从2018年起开始断断续续地终于看完。感谢这部影片让我了解到了越南的历史,和让我认识到了如此多的经典的老歌,甚至改变了我的音乐审美,其中最难忘的还是在越南街头为了信仰自焚的僧人,和最后一集所有亲历者在作家笔下描写战的文章和披头士的let it be 中的谢幕
别人的历史,为啥不敢说点兔子的事?
站在阿丑的角度看,非常客观了。反省是有的,教训是不可能吸取的,所以50年后还会出一部阿富汗战争。
立场嘛,肯定是是站在米国一方,反思有但也仅仅是有,整体节奏不错
每一集都像是一篇充满叙事感的论文,风起云涌。
还可以。比较全。但离客观还很远。不要以为西洋人没有天生的傲慢与蔑视,东方人不通过战争,不叫这些鬼佬吃苦头,那么你们在他们眼中就是当年西班牙人眼中的印地安人。
断断续续有看过了啦。从认识老公开始他就在看这个,今天仍在看这个,佛了。
五星推荐,自揭其丑,自掀伤疤,只为客观中立。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客观中立地还原历史,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对民众最大的尽责。可惜,大部分胜利者都不懂这道理。例如北越作为战胜方,时至今日,不愿公布伤亡及失踪人口,导致多年来民众要自己去寻找,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也是该出一个纪录片,大致给那些不爱读历史的redneck一点普及了。我好像这么说不太友好。纪录片很精致,拍给美国中青一代看刚刚好。不过我就不凑热闹了,战争纪录片从来如此。
处处夹带私货,美国对共产党应该有深度ptsd。全程聚焦越战给美国带来的伤害,对给越南造成的伤害全无悔意。
看似客观中立,其实里边的美式双标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最后一集仍然把自己渲染成救世主、受欢迎的人,也是醉了
冗长,而且带着。。嗯。。。主观视角去看。。。看了几集实在看不动了。删了吧。
12-22 最开始看的时候还对历史有兴趣,后来看了2集半就停了,然后就对这段历史没那么感兴趣了,太多细节,时间太长了。
我们比老虎更凶残 老虎只有在觅食时才杀戮,但人们自相残杀,不是饥饿,人们杀戮摧毁这时,就是战争的凶残之处精明的客观
已下载,低于预期。
看过一集,怎么说这个片子屁股好歪,还是馆长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