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历史
Effacer l’historique,Delete History,人生档案求删除(台)
导演:伯努瓦·德雷平,古斯塔弗·科文
主演:布朗什·加丁,德尼·波达利德斯,科琳娜·马谢罗,文森特·拉科斯特,伯努瓦·波尔沃德,杰基·贝约尔,让-路易斯·巴塞罗那,让·杜雅尔丹,Lucas Mondher,Miss Ming,M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发生在一座坐落于边郊的小镇之中,玛丽(布朗什·加丁 Blanche Gardin 饰)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都依靠丈夫的家庭津贴,玛丽人生唯一的希望就是她的儿子。然而,有一天,玛丽震惊的发现,自己的一段性爱录像竟然流出到了网络之上,她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会看到这段录像。 伯特兰(德尼·波达利德斯 ..详细 >
高招。
7.8 那是段子吗?不,那是现代社会里的人的悲哀现实。
荒诞小品集,上帝也毫无办法,宇宙也无可奈何。我也想睡文森特。
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没有人能够不留下任何痕迹地活着,而这就成为了私人无法磨灭和无法手动删除的“历史”。拍得很真实,片段化,但串联起来并不算是有趣,毕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比这要有趣多了。
?
数字时代的上帝也无能为力
自己不检点,关互联网毛线事?呵呵
好无聊啊,看了前半个小时,根本看不下去,从头笑到尾的请给我解释下哪里好笑。
发现中法喜剧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法国喜剧不太爱拿富人抓哏。而中国喜剧喜欢开涮富人,尤其是暴发户。法国喜剧爱在草根,二货,缺根筋这些人中找主角。他们也反威权,反的权威中很少包括富人,他们的权威是政府,是巨头。与其说删除历史是反科技垄断的讽刺还不如说是法国喜剧的千年老梗,为什么低端人口不争气。科技巨头只是欺压百姓的另一种形式的大山。虽然说这是2020年银熊奖作品,可还是觉得评委把他讽刺科技进步的革命精神。除去这些,删除历史不过是法国喜剧中的中山之作。这不是贬义,因为法国喜剧总体水平相当高了。
B / 给出人物执拗得近乎陈旧的观念与行动,同时将其链接到更广阔的的“世界”平面之中。与此同时,人物僵硬或扭曲的姿态、焦灼或绝望的情绪都被转化为一种离心力,随着附着于物品因而不断框住身体运动的半机械镜头,时不时迸发出拥挤又内含斥力的古怪能量。在如此细密零碎的重压之下,人物行动的强度在后1/3显露了出来,一并浮现的还有如画的金色麦田与旷野上风车扫过的纹理——但它们并不以原初“自然”的面目显现,而是像结尾的两次“通话”一样敞开为某种魅影:一次是当代生活中幼稚的怀乡病,另一次则是蒙太奇的“线”所凝结的想象,在一刹那穿透了电影。
好诡异
干,太好看,人生没完蛋,只要我认干!
电影节被消费主义收编的特征就是,电影的功能性往往大于电影的艺术性。从三大近几年的选片(颁奖)策略来看,西方审美体系或许确实需要以《删除历史》为界点重新建立一套价值体系了。
更适合拍成剧。不是觉得它不够拍成电影的资格,电影歧视电视剧那种。是觉得它没必要非按电影那一套呈现出来。电影那种意义感、艺术感、甚至商业感,都不是这部片子的优势,不用非得往那上面凑。电视剧那种无意义无休止重复才是这部电影更好更贴近更适合的呈现方式,它有这种气质。好的电视剧胜过烂电影。
前半段媒介存在感太弱,后半段观感略有上升。
像是在抖音上看视频,逼得我删了抖音
各种段子的集锦,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也完全不像21世纪的片子,还入围了柏林主竞赛
3.5。这是现实恐怖片吧🙃人生各有各的难,很多人都是一不走运就陷入了糟糕的状态,越努力越期待美好可能事情反而越糟,但是又都坚强的活着,这时候,就多亏有说得上话的家人或朋友吧。
相较与《两个阿尔弗雷德》而言人物关系和情节松散很多,互联网困境比后者更下沉、更直接。可以是一个饭后闲聊的trigger,数字虚拟实体的引入往往并没有“改良”人的现实处境,只是“改造”了人的生存方式———被困在慕课平台里的大学生体会很痛切。最后现实搅烂成一团,老生常谈的结局,人们能做的,要么退回到自然,要么超然于地表。现在看片子拿银熊或许有点过了,但是它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和《两个阿尔弗雷德》尚未出现的2020年初来看无疑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无比可爱的电影。恰恰是大量的脸谱、平面、刻板的素材堆叠,使得全片极富漫画质感。角色自觉地通过手机抢夺摄影权,也通过身体运动引导受限景框内的画面运动,正是通过这种运动,他们将原本应该分切的两格画面衔接在了同一个镜头内,成为了活动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