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的几个启示:第一:爱是折磨人的东西;第二:如果婚姻是道证明题,爱情是它的结论;那么只有当柴米油盐、孩子哭、老人病等日常琐事摆上桌面的时候,才是验证一段感情是否恒古不变的开始,这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证明。
第三:男女是平等的,男人不可以欺负女人,同样的,女人也不能欺负男人,我很反感女人说我是女的,所以你男的要怎么怎么地迁让我,这不公平,充其量也只是对男女平等原则的一次野蛮践踏。
第四:女人像小孩,要疼要爱,但不必溺爱;男人也像小孩,贴切关心,但不可骄纵。
第五:生男生女都一样。
第六:口舌之争没有意义。
第七:要懂得换位思考,互相体谅。
第八:生活是需要有长远计划的,无趣味的婚姻和无面包的婚姻一样不健康。
第九:我相信没有一个男人喜欢脾气暴躁、无理取闹的女人;女人也无法忍受一个霸道、不讲理的男人。
第十:请尊重夫妻间的隐私。
第十一: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报恩、不是还债,不要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盲目进行。
第十二:真实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快乐与悲伤只是穿插其中的凉菜。
第十三:清高是虚伪的,和伪君子没什么差别。
第十四:生活就像一台老虎机,你永远不知道会蹦出什么来。
第十五:身体是最最重要的,健康没了,什么都没了。
(一)2007年有两部值得一看的电视剧:一部是《士兵突击》,另外一部是《金婚》。
《士兵突击》讲述的一个普通人的成长,而《金婚》讲述的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辈的爱情。
现在的年轻一代,总是对这样的画面感慨不已:在夕阳下,两位古稀老人相互搀扶着,恩爱着缓步前行。
在《金婚》的最后:佟子和文丽在他们的金婚大典后,两个人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走着,相互扶着,还在担心着对方。
看到这样一幕,我总是想起这样的一些词汇:温暖、坚如磐石,或者,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二)50,60年代结婚的人都跟佟子和文丽差不多:经人介绍相互认识后,就是结婚、生子,过日子。
那个时候,谈恋爱的人,就是在外面走也不会走在一起,女的走前边,男的在后边不远处跟着。
就算看电影,也有一前一后的。
婚礼也比较简单:房子是公家的、家具是公家的。
除了人是自个的,其他都是公家的。
单位同事送的东西也是非常实在:毛巾、洗脸盆、温水瓶之类的。
大家都这样。
困难年代,穿一样的工作服,担心同样的事情:怎么才能吃饱肚子。
那个时代,人活着吃饭就是生活的主旋律。
在儿子大宝看来,自打记事开始,老爸和老妈成天就为家里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他跟父亲说:“你和我妈有爱情吗?
”佟子说:“什么是爱情?
年轻人讲爱情是没有用的。
时间长了,就看出来了。
爱情就是相守,一起经历风雨,两颗树在一起时间长了,还会缠绕在一起,更何况人呢?
”70年代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
80年代是:彩电、冰箱、洗衣机。
到了现在就成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物质标准,但这一切跟幸福并无本质的联系。
电视台有一征婚节目,有一女生当着应征的男生说:我必须了解一些情况。
男生说:“你说吧。
” 女生说:“你有车吗?
”男生说:“没有。
”女生说:“你有房吗?
”男生说:“没有。
”女生说:“不好意思。
你能把刚才我给你的名片退给我吗?
”男生说:“我事业刚起步。
”女生说:“我觉得我们不合适。
”主持人说:“等会儿,刚才不还觉得可以吗?
能不能先做朋友?
”男生把名片退回给女生。
女生站起来立马走人。
主持人对男生说:“你怎么不跟我们讲实话?
你资料上写的是有车有房!
”男生说:“资料是真的,我故意这样说。
我想看看她是如何反应的。
”主持人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男生说:“3年前,我自己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钱,才跟女友分手的。
我不想找一个只看重我钱的人。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爱情的缩影:大家都太聪明了,把利弊掂量得太清楚了。
唯独没有感情,习惯忘情于江湖。
而父母的爱情,极其平淡,看似风雨飘摇、磕磕碰碰,却也坚如磐石,义无反顾:他们比我们更懂得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牺牲,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勇敢。
(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过:父母总是把自己当小孩,成天唠唠叨叨的。
快让人受不了了。
其实,这正是我们和父母的最大差别。
可能是过惯了那些受穷的日子,父母们总是万分节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他们已经习惯于凡事总是牺牲自我。
但有时,他们却格外的慷慨:在年老的时候,给自己看病都舍不得花钱吃药,生怕拖累孩子,而孩子们要买房的时候,可以慷慨地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在《金婚》里也有这样的一幕:佟子为了儿子免于坐牢,跑去央求起诉的人。
这个一辈子都没有求过人,活得正直、有点傻乎乎天真的老人,就下跪在别人的面前。
我想,也许当我们有一天在审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成长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很多我们觉得可笑的东西,其实一点也不可笑,很多我们觉得不可理解的东西,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忽略了一点:我们总是活在父辈的基础上,有些大爱不是用语言可以直接来说的。
我们以为比父辈生活的更有质量,也更加精致和丰富。
其实,我们有可能会忘记:我们这只是传承中的一环。
我们的一切都是有根的。
有时,人活得太精致了,失去了耐性和韧劲,人生变得脆弱,敏感,人心也变得太自私了。
我们总以为人要活的轻松才对得起自己,人才不会感到孤独。
我们比父辈有更多的选择、更丰富和宽广的道路,但我们也有更多的害怕和计较。
相比之下,我们失去了更多的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绕着问题走,所以,焦虑、不满、胆怯是不言而喻的了。
(四)鼠年的大年初一,在家看《于丹·论语感悟》,第一集《孝敬之道》,感慨万分。
论语有两句话值得我们牢记: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是的,父母给我们最宝贵的不止是生命。
很多关于责任、承诺、理解和宽恕,什么是相濡以沫,这些朴素的人生道理,其实,都不是从书上学来的。
而是父母教给我们的,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渴望的旗帜或者榜样。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很多网友推荐,评价都是真实、演技好,佟志和文丽的爱情感人,相互扶持一生的婚姻生活也非常幸福。
然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有情调的有文化的有追求的女青年被一个大众意义上的上进精英男用谎言哄骗走进婚姻,然后继续被欺骗被压榨被抽骨吸血悲惨的一生。
婚前阳光明媚的好女子文丽,结婚后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被家务、孩子、老公打磨成一个没有思想的普通意义上的受气的好妻子好妈妈。
呼,女人结婚实惨!
前四十集很出彩,后十集令人作呕。
全剧最可惜人物:庄嫂,身为封建童养媳,不但不阴暗反而磊落直爽,丈夫一辈子拈花惹草,自己一辈子忍气吞声最后还落得一个面瘫早死的下场。
全剧最矫情人物:文丽,自认为高人一等、傲慢、蛮不讲理,前半生真的拥有过爱情,可惜在现实面前伴随着老去爱情也逐渐憔悴疲惫,最恨她身上那股矫情劲,重男轻女极度溺爱儿子,不可避免导致老年子女问题反弹。
全剧安排最不合理角色:狗子媳妇,为了成全多多和狗子,强行安排狗子媳妇难产母子双亡,这个时候的狗子不是哀悼媳妇和孩子,还有心情来管别人家的事(回家主要是为了大宝的事而来,感觉什么都得围着文丽家转),狗子媳妇四十二岁被老公公老公逼着生孩子可是难产,最后老公公想的还是自己的命不好没留住孙子,夺笋啊,封建思想真是渗透人心。
文丽生第四胎以为是女儿没想到是儿子,情绪反转令人窒息。
总的来说,虽在老年时期归于平静的幸福,但那些无理取闹、生活扑面而来的压力、已经无法挽回的精神出轨都令人窒息。
主角两个身为知识分子,在北京大国企工作吃公家饭住公家房,比起绝大部分的同时期甚至前进二十年四十年的家庭,条件都要好太多了,就这样的金婚都那么令人窒息,只能说世人皆苦,人间真的不太值得。
这一年年都是怎么过的啊,和一个人白头偕老的感觉是怎样的,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多烦琐?
羡慕那个年代的爱情,争争吵吵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坚持是因为感情与责任,相爱便是相濡以沫。
看这部编年的戏就像是过日子,有许多可笑的小插曲,悲中有喜。
看的时候想到了很多东西,关于爱情以及时间的一去不返。
金婚:一对闷骚男人与小资女人的50年战争(转载自李木耳博客)《金婚》刚刚在BTV-4播完,又开始重播。
据说这部非常家长里短的情感剧,播出不久就创下20%的收视记录。
《金婚》何以如此受关注?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金婚》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一个闷骚男人与一个小资女人的50年战争。
从1956年到2005年,闷骚男人佟志与小资女人文丽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足足战斗了五十年,其中大小战役无数,受牵累的人也非常之多。
因此虽然这部电视剧长达50集,而且是编年体的方式,一集一年讲述一段故事,看起来却非常具有节奏感,并不让人感觉拖沓,原因在于它令人窒息的真实和极具张力的情感冲突。
一口气将50集电视看完,感叹之余,略有一些疑问,不妨将其总结为《金婚》的“五个为什么”。
1、为什么佟志这个闷骚男人会与文丽这个小资女人成为夫妻?
从年龄上看,佟志与文丽都是20世纪三十年代生人。
1956年结婚时,他们都是二十几岁。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佟志铁哥们大庄的婚礼上。
文丽讨厌佟志,因为他最好的朋友大庄是一个玩弄她表妹梅梅感情的“花心”男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这种男人为伍,想来佟志也好不到哪儿去。
但是,几个回合交锋下来,文丽发现佟志同志是一个“对事不对人”的严谨男人,这才心生爱慕。
一桩能坚持50年的婚姻,一定是门当户对的。
文丽是小学教师,一个受过相当教育的小资女人,热爱苏联文学,讲究穿着打扮,特别爱臭美,骨子里更喜欢有文化、爱学习、求上进的聪明男人。
佟志呢?
虽然不像文丽那么小资,但他是骨子里是一个清高、单纯和浪漫的人。
他有才华,但侍才傲物,万事不求人,年轻时在单位混得不咋地。
从他将自己与李天骄之间的暧昧感情当作一种高尚和纯洁的精神境界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他是真单纯。
佟志和文丽婚姻的精神基础是什么?
就是上面所说的“清高、单纯和浪漫”。
文丽对佟志挣多少钱、当多大官并无要求,对佟母一心要儿子当官的“官迷”思想感到非常不理解,她要的只是他爱她。
而事实呢,佟志也确实爱她,恨不得时时把她捧在手心里。
用今天的标准看佟志,他是那种典型的“下班就回家”的“没出息”男人,然而,在五十年代,佟志无疑是模范丈夫的最佳标本。
怎样定义一个既聪明、内秀、传统又疼老婆的男人?
两个字:闷骚。
佟志离开北京在三线工作那段时间,尤其是认识李天骄之后,全身上下都焕发出革命青春,便是例证。
2、为什么佟志会与文丽吵一辈子,但最终还是没离婚?
为什么佟志与文丽这对非常相爱、同样对物质没有太高追求的夫妻,50年来吵个不停?
他们到底在吵什么?
只要稍微认真总结一下,就会发现,佟志与文丽50年的吵架,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因为家庭生活;第二个阶段是因为婆媳关系,第三个阶段是因为佟志事业与家庭的矛盾,第四个阶段是因为佟志的婚外情,第五个阶段是因为儿女的感情。
第一个阶段,两人吵架多是为生育孩子、柴米油盐与大庄夫妻的关系等家庭琐事。
由于文丽对佟志的事业没有要求,生活虽然过得紧巴,但吵架的基调是甜蜜的、建设性的,没有出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悲惨局面,因为那时尚无贫富悬殊,大家都差不多。
佟母来京之后,夫妻的情感平衡点首次被打破,佟母明目张胆地袒护儿子,动不动就对文丽横加指责,让文丽备感受伤,以至文母和两位姐姐倾巢出动,声援文丽。
这个阶段,文丽虽然常回娘家,但与佟志的感情仍然非常深厚。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两人在三个女儿之后,生下了唯一的儿子。
婆媳之间的战争终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第三个阶段的争吵,主要围绕要不要放佟志去三线和深圳工作。
佟母、师傅和大庄都认为佟志作为一个男人,应以事业为重,而文丽则以家庭负担重为由,反对佟志外出。
其间数次反复,尤其是后来夹杂着李天骄的事,使两人的争吵日益白热化,两人的情感裂缝越来越大。
第四个阶段的争吵,核心是佟志对与李天骄柏拉图爱情的迷恋,每天回家像行尸走肉一样。
经过大半辈子的家庭超负荷运转之后,佟志终于发现自己像所有其他男人一样,也需求事业和红颜知己为青春充电。
很难说,佟志这时是因为事业厌倦了家庭,还是因为李天骄厌倦了文丽。
夫妻二人的争吵此时已上升到冷战和分居,实质已处于一种“试离婚”阶段。
到第五个阶段,两人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争吵的主题重新回归家庭。
由于雄(雌)性激情分泌下降,两人返老还童,主要矛盾由夫妻转向父母与孩子,核心基调是孩子向父母讨债——由于两人长期争吵,冷落孩子,或多或少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在孩子逐渐成人后,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反弹出来,报复父母。
这个阶段的争吵虽然也很激烈,但总体仍然是建设性的——通过灵魂深触的冲突,达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宽恕。
可以看出,佟志与文丽50年来的争吵,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冲突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根本矛盾是一样的——主观上对爱的强烈需求和客观上的不能满足。
为什么这么恶吵,两人还能庆祝“金婚”?
原因有三:一是两人真心相爱,二是儿女众多,三是结婚早,而且足够长寿。
3、为什么模范丈夫佟志会与花心男人大庄成为至交?
佟志受过高等教育,是厂里的技术员,而大庄是工人出身,五级钳工。
佟志生活态度严谨,把老婆和家庭当成天,而大庄游戏人生,口花心也花,成天与佟志探讨女人和房事(佟志的外号“佟六次”就是他的发明),动不动就对他那个农村老婆大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找削啊你”。
这样一个“严重大男子主义男人”,怎么会与佟志这种“绝种好男人”成为铁哥们儿?
原因与佟志和文丽成为夫妻相同:两人都很清高。
佟志和大庄都是那种没什么朋友的人(大庄的众多女朋友除外)。
在内心深处,他们都不喜欢通过溜须拍马、奉迎上级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属典型的患难知己。
这是他们成为朋友的基石。
当然,两人性格差异也很明显。
佟志书读得多,道德负担更重,爱老婆怕老婆,有贼心没贼胆,不爱冒险;大庄更具世俗智慧,因为书读得少,更少受传统文化的约束,玩世不恭,敢说敢干,对朋友更仗义。
恰恰是因为这种差异,使他们成为朋友。
佟志的传统、内向、老实让大庄感觉非常安全,可以任意发泄隐私,而大庄的豁达、随性、花心,又填补了佟志生活的沉闷,让佟志单调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佟志和大庄简直就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同性恋人!
4、为什么佟志这样的“绝种好男人”也会出轨?
为什么好男人也会出轨?
原因跟家庭主妇更容易出轨一样,因为好男人长期付出、牺牲自我成全别人,压抑太久,需要寻求发泄。
佟志是初恋就结婚,爱情经验和浪漫体会明显不足,婚后又对老婆百般宠爱,事事委曲求全。
突然有一天,远离家门,遇到一个漂亮清纯、长期暗恋又没有婚姻要求的“成吉思汗”李天骄,顷刻间便瓦解分崩,缴械投降。
佟母为儿子出轨所辩解的“男人也怕老,怕失败”,是一个适用所有男人的普遍原因,但不是佟志出轨的根本原因。
然而,佟志本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后期他能够与文丽理直气壮地冷战,理由是“我连她(李天骄)的手都没碰一下”,算不得什么,殊不知这正是他给文丽致命伤害的地方。
何故?
男人出轨,大多为性而非为情,因为男人天生不是情感动物,他们对女人的情感通常建立在婚姻和长期生活的基础上,而性对他们多是逢场作戏,转头就忘。
要命的是,佟志与李天骄之间的关系偏偏是“暧昧之情”而非“赤裸的性”,一个真傻,一个装傻。
佟志要是真的跟李天骄发生关系,李天骄必然会对他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从而与他的现实婚姻发生猛烈冲突。
最后,婚外情变质,他与李天骄的关系物极必反,由爱生恨,从此天涯两端,让时间慢慢冲淡一切。
问题是,这个闷骚的小老头从四十岁到五十多岁近十几岁的时间,就这样自欺欺人地活在自己编造的一个梦中。
婚外情是一个过程,而性在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佟与李的这段感情,由于没有“性”的催化,反应迟钝,泡沫迟迟没有破灭,两人在对方心目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
结果是,李耽误了青春,而佟对老婆带来了长期的精神伤害。
为什么文丽在李天骄出国之后反而要提出分居?
用文丽的说法,因为李天骄把佟志的心带走了,只留下一个臭皮囊。
这就是佟志作为男人远比朋友大庄要亏的地方:大庄花花事干得太多,连腰子都整坏一个,然而“事如春梦了无痕”,没心没肺的他对哪个女人也没真心过,与老婆基本相安无事,越老越爱老婆。
佟志啥也没干,不仅老婆与他闹离婚,孩子受伤害,而且满城风雨,无人不知。
老实男人出轨,远比花心男人外遇更可怕。
如果出轨这种事避无可避,还是讲点技巧、速战速决为好。
5、为什么文丽与婆婆一开始死掐而后相安无事?
婆媳关系乃天下无解之难题。
文丽与她的婆婆也不例外。
佟志的母亲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四川老太太,第一次到北京探亲就跟文丽猛烈冲突。
佟父死后,她离开四川长住北京,更是与文丽相持不下。
令人奇怪的是,没多久,她与文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甚至开一些小玩笑,为什么?
首先要承认,无论是佟母还是文丽,都不是有心计的女人。
既然没心计,自然有什么说什么,头几次见面冲突往往会非常厉害。
然而,在一起生活久了,彼此比较了解对方的性格之后,没心计的人就比较好相处。
吵架本身就是一个情绪释放的过程,虽然看上去要比柔声细语的心理交流野蛮,然而就效果而言,前者却要好得多。
好比一个患热感冒的人,与其静卧吃药休养,不如去户外运动出身臭汗来得痛快。
文丽虽然小资、爱虚荣、小心眼、怕老,但本质是一个非常善良和讲道理的女人。
显著变化发生在佟志去三线工作之后,照顾老人和四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她身上,她一下从一个骄气的小资女人变成了一个成熟理性的家庭主妇,婆媳关系开始逐渐走向和谐。
当然,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婆婆的衰老。
个性再强、脾气再火爆的人,一旦老了,身体素质下降,都会变得比较温和。
从这个角度说,爱吵架是身体好的象征。
如果你怕老,不妨常跟你的那个TA吵架。
当王子吻了沉睡的公主,当公主吻了一只青蛙终于遇见了自己的王子,当公主披上美丽的婚纱。
幸福真的来了吗?
情投意合的王子与公主真的能一直这么简单的幸福下去吗?
我们每个人都在充满怯意的观望着身边的家庭,拷问关于幸福的定义。
公主脱下婚纱,变成了厨房婆。
柴米油盐酱醋茶。
家庭琐事工作烦事孩子的操心事邻居朋友的摩擦事。
公主不再看爱情小说不再听歌剧不再做着许多美好的梦想。
唠里唠叨没完没了。
公主变得不优雅不光鲜,王子也不再绅士不再退让。
争吵,哭泣,离家,和好。
数十年一成不变的打磨。
有人相濡以沫,有人挥袖远走。
《金婚》,演绎了半个世纪的爱恋婚姻,将人物个人的命运放到了中国这大半个世纪的背景里,从解放前,到新中国成立,到赶超苏联时代,到60时代饥荒,到文化大革命,到毛主席去世新的领导班子上台,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到90年代经济大发展,20世纪英特网的普及工业电子化高端化,就此谢幕。
佟志和文丽,是整个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他们因爱而婚,为爱而守;大庄和淑珍,则是旧中国时代的另一种封建婚姻的代表,但是两个人也相濡以沫了大半个世纪,以无爱开始以深眷结局。
而佟志和李天娇,大庄和梅梅,中间穿插的小夏老师,姚爱伦,只是婚姻路上的另一些风景,也许大多数人都有可能遇上,但是,生活的列车终究要往前开,驿站永远是驿站。
只是常常有人错把驿站当终点。
总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两个人在一起,有爱或者无爱的开始,到了最后,有什么区别?
是不是最后都谈不上感觉只是无法改变的习惯不能抗拒的眷恋?
这样想着,难免让人有些灰心,有些不甘心。
现在的年轻人崇尚快餐式的爱情,一面打啵二面上床三面就没了感觉甚至速度比这都要快,有了感觉就上没了感觉就换,恋人的感情甚至比不上食品的保质期。
普及的安全套,难以普及的安全感。
需要问的是,人作为群居动物,难道在这个时代已经自私或者恐惧到坚持不再需要另一个人长期的相依相偎了吗?
相爱,相恋,结婚,生子,家庭琐事,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轨迹。
再浓烈的爱情,放到生活的水里日复一日的冲刷,也终究要变得和水一样无味无色。
不同的是,有一个人,曾经在TA最美的年纪把自己交给了你,见证了你生命的另一段开始,每天与你共枕,看见你在外人面前光鲜之余所有的不好却不抛弃你,知道你的那点小心思,了解你的口味,领会你的每一个眼神,跟你生一个孩子从此血脉相连,共同经营一个不大却实实在在的家,陪你唠嗑给你暖被窝,跟你吵架惹你生气,没收你的工资节制你的花销,一起抚育两个人的血脉这样一天一天成长,老了与你相依相伴,能把你年轻那会儿芝麻点儿大的事情都背出来,跟你风雨同舟。
试问,除了老伴儿,还有谁,能够陪你如此,看尽人间细水长流?
如果没有爱,从何谈起?
难以谈起。
只是,在前一份爱还在经受着打磨的时候,也许,另一份婚姻之外的爱,在不经意间衍生了。
像巫婆的红苹果一样,鲜艳诱人。
就像《金婚》里所说,它就像一阵风,很清新。
背叛和被背叛,选择与被选择。
佟志是自私的,打扰了清风却不与清风同舞,心自旁舞而不顾枕边人的感受,文丽也是尖酸不知足的,但是很难去说如果不这样会如何。
考验,等待,选择,三个人的态度都在百转千回之中彷徨徘徊。
可是,一份怦怦然的爱情,比不上和一个人许多年来千篇一律的日子,比不上一个家庭的责任和温暖。
人越老,难以抛却的越多。
这个世上,不是女人才恋旧,有的时候,男人更恋旧。
女人恋的多是感情,男人恋的,多是一份稳定和安全。
所以,出轨了,争吵了,彷徨了,挣扎了,还是回家了。
很多年后,当佟志和李天娇最后一次相逢,一起喝咖啡,佟志发现,他还是那么珍藏与李天娇的那份感觉,可是,李天娇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李天娇了。
是那么陌生。
一切就像从前做过的一场梦,那么不真实。
没有人再与他对弹这份弥足珍贵敝帚自珍的情愫。
一切如风。
一切如空。
惟有生活,惟有老伴儿,才是实实在在暖心的。
看《金婚》看到后面,时常会湿了眼眶。
看到大庄媳妇儿重病,看到佟志重病,还有父母为儿女的操心,老两口的相惜。
仍然记得大庄对淑珍说的那句话:我一直以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其实你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仍然记得文丽分居后重新回到家里,佟志在床上又开始听着外面文丽的唠叨时舒坦的会心的笑容。
当我发现自己老去的时候,你还在我的身边,这,就是最宝贵的礼物。
最后的最后,金婚典礼,七十古稀的老人穿上婚纱,穿上燕尾服,公主还是公主,王子也还是王子,衬托着花白的银发,幸福,关于王子和公主的幸福,此刻显得那么真实,感人肺腑。
不管我们的脸上刻满了多少风霜雨雪,不管我们有多老,女人永远都想做你唯一的深爱的公主,男人依然想做你最疼爱的最在乎的孩子。
数十年变迁的老照片,当年写下的保证书,在岁月里风雨里虽已发黄却是那么珍贵那么闪耀,记录着我们曾经相爱的足迹。
“半世纪牵手,养儿育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 五十年同心,事业家庭酸甜苦辣,哭也甜蜜笑也甜蜜,风风雨雨永相随.” --《金婚》里的经典保证书:一 结婚后不能冲文丽瞪眼珠子,不能大嗓门,如果吵架,不管谁的对错,佟志都要首先赔礼道歉 二 和文丽同志恋爱后,保证不再爱其他女同志,一辈子只爱文丽同志一个 三 和文丽同志结婚后,洗衣做饭,所有家里的脏活累活都要抢着干 四 结婚后保证支持文丽同志的工作,下雨送文丽上班,天太黑了接文丽同志下班 五 结婚后只要文丽喜欢的事,保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不说文丽同志不喜欢的话,不做文丽同志不喜欢的事 六 保证和文丽同志共同进步,白头偕老,特此证明!
P.S:是不是和《河东狮吼》里的那段经典对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呀呵呵--“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漫长的岁月里,人事变迁,沧海桑田。
我只要和你在一起,将爱熬成缠绵的习惯,牵你我的手,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看金婚的时候,正是一个跳脱好动,人嫌狗憎的年纪,竟然能每天守着电视机把这部剧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现在想想真的好神奇😂😂😂50年是为金婚,两个人从相识相恋走到相依相伴再到白头,多么不容易,结婚后有性格上的磨合,生活上的迁就,再到后来,当爱情的激情褪去,等待他们的是生活琐事,柴米油盐,街坊邻居,父母孩子……佟志和文丽,从二十多岁到七十多岁,风风雨雨,他们始终不曾放开彼此的手,即使那时候年纪尚小,也还是觉得感动,想起一句歌词,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是要一点点过,一点点磨,而若干年后,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最终会化作珍贵的,独一无二的金子,深深地刻在两个人的心尖上,灵魂里。
开始只觉得这部电视剧好看,后来了解到郑晓龙导演的作品,郑导出品绝非凡品啊!
主人公佟志和文丽从年轻到年老,从相遇到相知相爱,从热恋、结婚到婚姻中的柴米油盐,以至儿女环绕,半个世纪的牵手、漫长而坎坷的五十年婚姻路,中间穿插着大庄、庄嫂这对欢喜夫妻,佟志和大庄是同事又是铁哥们,庄嫂来自农村,俩家做了一辈子的邻居。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凡老百姓的生活,从佟志、大庄两对的婚姻中我们可以看到,婚姻里既有甜言蜜语也有磕磕绊绊、小吵小闹,婚姻里既有儿女的胡搅蛮缠也有绕膝的嘘寒问暖。
踏入婚姻生活,我们实际是选择了一场危险有幸福的旅程。
几十年,有时兴奋有时疲惫,有时欢快有时沉重,当我们的爱情已经转化成了亲情,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多了包容和理解!
我们喜欢这部戏,因为它真实、细致地展现出婚姻生活的过程,不用恐惧,细心体会!
终于把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看完了,这部电视剧从1956~2005年,跨越了中国新社会发展的几乎所有历史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一个家庭的情感缩影。
此剧中,张国立演丈夫,蒋雯丽演妻子。
他们俩的演技在剧中配合得很完美,这是此剧能成功的第二重要因素,第一当然是相当不错的剧本。
如果我们已知一段跨越50年悠长的婚姻,不知道我们的第一感觉会是什么?
会觉得如此幸福所以才能如此绵长?
或者是如此平淡所以才能够维系?
看完这片子,你会觉得,生活的味道,婚姻的味道,非常复杂,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大概就是:五味陈杂。
有欢喜、幸福、甜蜜、无聊、烦闷、怨恨、愤怒、痛苦等等情绪。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即使很幸福的婚姻,在这一生中,也曾会有5次以上想和对方离婚、10次以上想掐死对方的想法。
综此来看,婚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它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一生不断的相互融合、一生连绵不绝的战役。
这婚姻的50年,就像我们的生理生命一样,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
虽然这本剧一共有50集,每集基本以当时的历史时期作为背景,包括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运动、恢复高考、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抗击非典、申奥等等,一段普通人的婚姻在这些背景下的生活折射。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夫妻之间所关注的重点,所面临的问题,放在现在21世纪,依然非常鲜活,因为无论环境如何,生活的本质,人性的碰撞,从来没有什么变化。
最开始的头10年,双方的年龄25~35岁,这是婚姻的新鲜期。
婚姻的起始期间,像孩子的成长期一样,夹杂更多的是幸福和快乐。
如果连这一时期都没有的婚姻,很难想象用什么基础去维系之后的漫长的几十年。
婚姻中的两个人沉迷在性的愉悦和养儿育女的兴奋中,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小小的矛盾,但是本着对各自的爱,也很容易化解这些矛盾.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我们的孩童时代的情感生活,对于我们一辈子的影响极其强烈。
这一时期是在一个我们不曾经历的年代,有反右、大跃进、三年艰苦时期等等,这部片子不像那些专门描写这段历史时期的片子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只是透过一对普通夫妻对于人际关系中的谨小慎微、人们之间的提防和不信任表达了那个反右时期的心灵恐慌;大跃进时期收集废铁甚至不得的捐出自家的饭锅来炼钢的荒唐年代,让人啼笑皆非,三年艰苦时期,全国人民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饿着肚子,面黄肌瘦地在生存线上挣扎,让现代人看了为之心悸。。。。。
还有依靠粮票、肉票、布票甚至自行车票和电视票消费的那种计划经济年代,都让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感到又熟悉又陌生。
《金婚》中的一对夫妻,有着基本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价值取向,经过自由恋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但是在那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仅仅靠读小说来维系精神是绝对不够的,精神食粮地重要性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因为很多因为家里揭不开锅而发生的夫妻和邻里之间的攀比争吵,虽然故事的主线是因为物质匮乏,但女人之间那种攀比的微妙心理和语言表现,无论对于容貌、衣着、丈夫、儿女等方面的攀比,在现在看来,仍然非常贴切和鲜活。
除此以外,生男孩女孩对为人父母的那种微妙心理,表现得也很生动。
当妻子发现第二胎都以为是男孩而生下来依然是女儿的时候,她几乎歇斯底里了,几乎没看一眼,说了一个没有东西吃养不活的理由将这孩子送给奶奶家。
当发现第四个孩子可能还是女儿的时候,妈妈彻底接近崩溃了,最后发现却是个儿子的时候,一家人的表现让人忍俊不禁。
第2个10年,主人公的年龄在35~45之间,已经步入了婚姻的平淡期。
性不是最新鲜的东西,生儿生女的过程基本完成,孩子们逐渐长大,这其实开始进入了微妙的七年之痒。
这里的7年绝对不能只是一个确定的年份,只是一个量化的符号而已,也许不到7年,也许过了7年。
生活虽然让人觉得平淡,但是在女人看来心里觉得很充实,有男人陪着,有孩子绕着,这日子还不错。
但是对于男人来说,开始有成就事业的理想需求,但是却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此精神上非常压抑无聊。
男人过着不用上班无所事事的生活,女人们却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一家人的生活却不得不操心。
矛盾开始出来,女人特别喜欢抱怨,男人开始不愿意回家在外瞎晃。
终于到了70年代初,随着“广挖洞、深积粮”的大政策的颁布,一线重型工业单位进入到三线,丈夫为了更多的物质机会和升迁机会,换句话说为了男人的事业理想,积极到了开发的三线工作,工作开展得很红火。
只是一日遇到了同厂的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子,这男人的心理开始泛起了涟漪。
在女子猛烈的情感攻势下,成年男人的心节节败退。
红颜知己是心里美好的一处风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恐怕更多的是有隐约的外心,男人是不舍得将她告诉自己的妻子。
可惜好景不长,只是在两人惺惺相惜之时,毕竟是同在一个总厂内,妻子知道了这个女子这件事。
女人的醋意大发,在领导那里闹腾得很厉害。
男人不得不回来了家里,又开始过着无聊无趣的生活。
其中最经典的话就是妻子对丈夫说的:你说你连她的手都没有摸过,那你摸她的心了吧?
第三个10年,主人公45~55岁,进入了婚姻的脆弱期。
妻子发现男人虽然回了家,丈夫也信誓旦旦地保证和这女人很清白,但是妻子非常地伤心,她觉得即使你没碰那个女人的手,但是碰了她的心,同样是不能原谅的。
只要有任何的机会,妻子便会含沙射影,讥讽男人和那个女子。
丈夫感到非常的痛苦。
那个女子依然深爱着这个男人,有若干次的机会,也许是天意,也许是特意,她又有很多机会和男主人公一起工作。
丈夫每次想主动把这件事情告诉妻子,但是不知道是真害怕妻子发作,还是心底里很想保密这段时间,终究是没有告诉,等待妻子每次都是从别人的嘴巴里听到他们俩的消息,妻子每次都非常暴怒痛苦,认为丈夫的身虽然在家里,心却根本没有在自己身上,没有在家里。
这点让一个女人觉得无法原谅,多次否认自己从前得到的幸福,认为那都是假的。
这10年基本都是在妻子对丈夫的讥讽、语言热战中渡过,丈夫压抑痛苦,莫口难辨,非常痛苦。
这10年的婚姻生活,让电视机前的我们看得非常压抑。
这种矛盾也绝对不是妻子一个人在那里无事生非,丈夫的那种表现也很让人觉得做的实在不完善,但是那种情况下的表现,好像也是无可奈何。
虽然如此,因为彼此曾经的情感和牵挂,还有孩子们的纽带,所以他们终于还是分不开。
其实,如果我们现在分析,就是男人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同时爱上不止一个女人,而女人却在同一时期只能爱上一个男人。
男人是社会性的,而女人是家庭性的,男人接触的面很广,他就有可能将自己的心放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并感受到乐趣,而女人,只将自己的心放在家庭里的几个人身上,久而久之,便容易视野狭窄而心胸狭隘。
其实这是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的永恒不变的矛盾。
婚姻的第40和50年,进入婚姻的第四个时期,婚姻的成熟时期,主人公年龄从55~75岁。
这期间,孩子都已经长大并且独立,他们的婚姻问题,就是父母开始操心的重点,他们终于将对彼此的重点转移到孩子们的身上,并开始对以前各自的情感上的问题开始释然。
他们开始齐心协力对孩子们操心,虽然因为各自的观点也经常拌嘴,但那已经是人民内部里的交流问题,不再是前一时段类似敌我之间的矛盾。
这段时期比较平淡,但是他们终于开始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一起锻炼身体,一起拜访老朋友,一起享受儿女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这段时期,夫妻双方的内容已经不那么精彩好看,因为矛盾淡化了,但是儿女一代新的婚姻问题也出现了,而且还伴随着很多时代特征,比如第三者、未婚先孕、已婚不孕、只恋爱不结婚等形式。
老夫妻用自己的老观点和这些新时代的观点进行不断碰撞,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形态意识已经差别很大,但是不是完全无法交融。
总之过得更加幸福,不管是用婚姻的形式,还是追求自我成就的形式,在新时代还是老时代,都是一个终极目标。
在电视剧的最后,过完金婚的老夫妻,手挽手继续向前走去,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很多人都想的是同一件事情:多么不容易。
也许在很多人,包括他们自己的女儿和外人看来,他们一辈子不断地处于争斗之中,好像过得很不幸福。
然而,其实幸福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并不是一辈子的和颜悦色和欢歌笑语才是幸福。
那种本着共同的追求,把对方都放在心里来珍惜和爱护,虽然表面上也会有很多不和谐,不断地矛盾不断地调整,其实,那是一种丰富的幸福。
因为,生活毕竟是复杂的。
也许给我的感触,就是金婚绝对不简单,如果我们在婚姻中的有矛盾的时候,本着站在对方立场上多想一想,也许就更容易化解这种矛盾,因为人在不断地变化,而人所在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影响到个人,因此只有不断地调整并适应,才能将生活继续下去。
如果一有矛盾的时候就尖锐地拔高这种矛盾,并进行断裂,那么一个人一生中离婚20次都完全有可能。
在没有原则性矛盾的前提下,双方不断进步、调整并宽容,才是婚姻能长期保存的真谛吧。
50年风风雨雨,很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生活剧。
风趣且真实。
普通家庭一生的缩影,很现实
小时候我就想不通女主怎么这么能忍,如果是我,和出轨的男主要么离婚老死不相往来,要么被迫绑在一起但各玩各的,怎么可能最后还和和美美下去。小时候想不通的现在还是想不通。永远为女主梗着一口气。呸!狗男主!
吵吵闹闹
挺好看的,剧情真实感人,生活虽不易平淡又温暖
搞女权后再看会被气死
不吐不快,前十集可以,后边的无病呻吟,炸炸呼呼,每集也没个主题,几个煞笔孩子就是奇葩,三四十岁不懂事,国人真要是这样,真是可悲。
可能我是理想主义者,这片子不讨厌,但很现实;
贴近生活,很真实,喜欢这种陪你到老的爱情
虽然可能反应了一个年代,但价值观真让人恶心。
这剧很多年了,佟志和文丽这对夫妻还蛮贴近生活的,剧情很不错,里面有不少知名演员。
又丑又长
不好看 恶心
很完美
我还是挺喜欢这种时代跨度大的剧,主打时间感的东西容易俘虏我。
出轨那一段真不能忍
文老师浑身上下就漫溢着一种小知识份子的狭隘和尖酸刻薄,这可能很长时间里知识分子在中国大陆的遭受打压的待遇有关,扭曲了原本崇高,伟大的灵魂,仅剩那种恨人有笑人无的国民劣根性在骨子里面发酵。所以这个人物一点都不可爱。
但凡他俩是自由恋爱这对在前十集就应该闹掰老死不相往来了…所谓金婚就是女人忍耐,一口气撑到老,连带着女儿也得忍受重男轻女的家庭和被驯化的母亲,唯一的好处就是我跟我妈可以同时骂角色,找点共同话题一起宣泄情绪
希望我的婚姻不会像他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