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錯,攝影鏡頭很入微,全程沒斷續,看這個影片的時候其實我很累很困,但由於太精彩沒法停非常不錯最讓我記得的是槍手沒有因為小孩拿起槍誤以為他是想炸美國軍隊而開槍射擊,他的表情動作深入到位!
GOOD
文/ 五乔电影《美国狙击手》一开场就抛出了一个道德难题:怎样让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者,看起来像个英雄?
在个人层面,这个难题是美国狙击手Chris Kyle能否被称作“英雄”的关键;在国家层面,它也是美国的国家行为可否称作“正义”的根本。
其实影片通篇都只是在解决这个难题而已。
紧接着,导演便迫不及待地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借着Chris老爹的口舌说了出来:世上有三种人,绵羊,恶狼和牧羊犬,我们家既不允许出绵羊,也不能出恶狼,但是当你的家人受到欺负时,你就应该还击——保护家人,做一只牧羊犬。
这位符合美国老牌硬汉形象的父亲所说的,其实无非就是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影片通过有关Chris童年生活的寥寥数笔,试图将他后来的价值取向归结于童年时代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育。
接着又通过两起恐怖袭击事件——其一当然就是911事件——试图为Chris后来的人生走向作出解释:Chris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国,才不得已走上战场,并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狙击手的。
其实此时电影已经偷梁换柱,将Chris老爸的信条从个人层面扩展到国家层面了。
Chris受恐怖事件刺激而入伍,打的却是伊拉克战争,这样的电影逻辑使得伊拉克战争似乎成了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不得已进行的反恐战争。
语焉不详之中,影片把伊拉克战争顺便洗白了,Chris的牧羊犬准则反倒成了美国精神的化身。
后来影片还进行了其他尝试,比如在Chris不得不杀掉一个儿童时,展示他徘徊于使命感和罪恶感之间的挣扎,然而这只能证明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却无法证明他是一名英雄。
事实上,Chris所有的行为,都没有越出他自己的牧羊犬准则半步。
但是这毕竟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和历史改编的故事,且不论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否真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那样——"很大程度上为了石油",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饱受诟病的战争无论如何也无法称作是“正义”的。
我想导演伊斯特伍德正是意识到这个难题,所以他才没敢在影片中公然挑起“反恐战争”的大旗。
取而代之,采用个人故事试图对国家行为做出解释。
然而这样的辩护其实和小布什红口白牙指控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并没有多大说服力。
我忍不住将影片导演Clint Eastwood和Chris Kyle拿来做一番比较,影片表现出来的深度思考的缺失,以及那种自我陶醉式的正义感,和影片中Chris表现出的外表强悍、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固执热血的形象非常相似。
这其实不过是好莱坞不厌其烦复制黏贴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又一个典型而已。
相比于英国“民族”英雄《福尔摩斯》之流的“智将”,似乎只有美国仍然对这种黑白分明、四肢发达的“男子汉形象”执迷不悔。
影片中倒是出现过一个稍微复杂的人物,这位Chris的战友战死沙场前两周,在给家里写去的信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怀疑和反思,怀疑这些被盛赞为英雄的人们,在爱国主义的光环退去后,能否承受得起历史的判罚。
Chris简单地将这种反思视为软弱,认为正是这种怀疑夺取了他的斗志,送掉了他的性命。
影片就这样一刀将这朵思想萌芽砍掉了。
影片中后段,情节随着时间发展,在战场-家庭中交替,Chris的人物变化更多地表现在家里,战场上的声响跟随他回到了家里,使他无法完全回到现实。
然而逐渐我才发现,导演的意图不在于展现战争对人心理上的摧残,最终竟然将Chris的心理问题解释为由于无法拯救更多战友而来的愧疚感。
影片通篇也没有离开对Chris这个英雄的歌功颂德。
由于历史无法被恣意篡改,影片无法给Chris配上一个类似本拉登那样重量级的大反派——毕竟本拉登之死跟Chris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好拉来另一位传说中的神枪手来和Chris一绝高低,影片一开头就从对话中提到了这位反派的枪法,也不过是为了影片后段成就Chris的传奇而已。
在观看此片之前,我对Chris Kyle的生平事迹一无所知,我并不怀疑他对美国的一片赤子忠心,然而影片结尾处Chris的葬礼场景并无法让我动一丝情感。
作为一部电影,《美国狙击手》并没有关于"爱国情怀"一词超过字面意义之上的思考。
而Chris的个人故事,也没能跳出个人英雄主义的窠臼。
最糟糕的是,我认为此片做了电影最不应该做的事:沦为国家宣传的工具。
《美国狙击手》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电影;Chris Kyle,也终归只能是美国人的英雄而已。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five5qiao
拿着一把大狙,看见一个干掉一个,曾是我在CS经常使用的模式之一。
拿着AK47甚至匕首冲锋陷阵虽然非常令人热血沸腾,但是会挂得非常快。
一个顶尖的狙击手,一个能够在战争中幸存的顶尖杀手,却没能在射击场躲过一场意外,生活的真实感就是这么讽刺。
当面对一对妇孺,如何扣动扳机,这是最大的挑战,这种事情一般人干不了。
他一次次地走上战场,看起来跟【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很类似,我清楚地记得【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中,杰瑞米•雷纳Jeremy Renner面对花样繁多的麦片时的无助,或许,战场对这样的男人才是归宿,他们已经习惯爆裂时刻前的冷静。
2公里开外,干掉鬼魅般出没的奥运射击选手,打的不是精准、视线和对兵器的控制,纯粹是射击的本能。
不知道布莱德利•库珀Bradley Cooper是哪个地方出生的,他的气质其实跟德州的野性有少许差异,他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逼格。
这是85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最新的作品,不知道2015年,老爷子是否还有新作面世,他的热情在50多年的从业生涯里从来没有消退,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传奇。
首先也是偶然在豆瓣看到这部片子,个人对战争片很感兴趣,以为这部也会有大场面,激战桥段,可是很平淡,情节的插叙中始终围绕着男主的对战争,国,家,人性的心理争扎。
不知然就看到了结局,才发觉是真人真事。
看到很多豆油都觉得片子过于平淡、波澜不惊,我觉得还是拍的很好的,美国很多片子向来有英雄主义或者爱国主义色彩作为基调辅以跌宕起伏的剧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徘徊来构成。
但本片没有这样做,平淡的味道下应该有着对逝者的缅怀。
本片据说现实中的主人公被射杀离影片拍完并不久,无论是其家人还是库珀本人应该都非常震惊以及悲伤。
作为一位英雄,男主理应受到人们的敬佩并结局圆满,但战争的残酷对于战争的主导方和受应方都是一样的,谁也不能幸免。
身体和心理受到战争迫害的退伍军人内心极然都十分痛苦,所以才酿造了这一悲剧。
人们在去世后,遗照都是黑白色的,最简单朴素的颜色来诉说生者的哀悼。
本片的导演我想没法用黑白色来拍这部片子,但以平淡的旋律来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我想是最好的安慰吧。
我还特地咨询了一个心理学老师,她也看了这电影,她基本赞同我的猜测。
有些军人可能会在战场上经历一种称为“战争顽固性”(warrior identity)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认为自己是战士、斗士,杀敌上瘾的行为得到了奖励和认可,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依赖。
特别是强大的英雄级别的军人可能会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因为他们可能经历过更多的胜利和战斗的成就感。
————通俗点说,就是其实每个人都有兴奋的时候,比如性爱,比如赚钱,比如打游戏,比如听演唱会,比如考了100分。。。
但这所有的兴奋和刺激感,都不如在战场杀敌的刺激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网戏中,排名前面的永远是枪战类游戏!
这样拿着枪胜利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而其中技术高超的天才,更是能体会到极致的快感!
游戏都是如此,何况真正的战场!!
就如同电影中的兄弟二人,弟弟完全不是这块料,于是很讨厌上战场,因为他不能获得成就感,还天天心惊胆战的怕死了。。。
但哥哥是天才型战士,被宣传为传奇,他杀敌无数,奥运冠军都不是他对手,就像是开挂了一样!
这种刺激感和快感是他弟弟无法理解和体验的。
所以他哥哥,一旦体验过这种极致快感和成就感后,就觉得日常的喝酒啊,看NBA啊,开party啊,看电视啊。。。
好傻!
好无聊!
还好,他有二个可爱的小孩和漂亮又会撩的老婆,帮他度过了难关,但说实话,就算他不被杀死,如果后续有战争,他还是会去报名参加!
一定会的!
他是战争杀敌上瘾了,这种体验比任何游戏甚至性爱财富啥的都刺激!
大约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美国最致命的狙击手被谋杀”。
一瞬间我以为恐怖分子又打进美国本土了。
后来才知道,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
一年后,纪传电影拍了出来,布拉德利库珀有点太帅了,克林伊斯伍德的镜头依然这么苍凉。
但是,那些敬礼肃立的美国大兵,为Chris Kyle最后的送行。
竟然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艺术可以地修饰使之真实,而真实的片段也更加感人。
英雄主义不死。
Chris最后都是死在了帮助袍泽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死在枪下的神枪手,除了让人感到无奈的命中注定,也算是另一种最好的归宿吧。
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局,才属于真正的传奇。
他,Chris Kyle,号称美国“最致命的神射手”,曾经四次前往伊拉克参加战争,射杀敌人约160人。
他就是电影《American Sniper》的原型。
影片由Bradly Cooper主演。
故事从Chris在911事件后决定参军展开,将他的军旅生涯和家庭生活交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Chris经历了四次派遣,每一次几乎都是死里逃生。
他不断地击毙敌人,获得同伴们的尊敬,大家叫他“传奇”。
他最优秀的成绩是在最后一次派遣的时候在2100码外以狙击步枪用一发子弹击毙敌人。
但随着他的每一次派遣,他和他的妻子之间也存在了一些隔阂。
他从战场回来后却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正常人的生活,一度让妻子以为他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但是后来我们清楚地看到,Chris克服了从战场上回来后的一切不适,和妻子孩子幸福的生活着。
看到这里,我几乎要以为电影就这样用一个美好的结局收尾了。
甚至在Chris说要和一个海豹突击队队员一起去射击场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故事还有更残酷的结局。
然后屏幕上一句话就这样袭击了我:当天Chris Kyle被一名他试图帮助的老兵所杀害。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明明都已经放下了自己心中对于战争的阴影,甚至都开始帮助别人摆脱这些阴影了,一切看起来都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待一个战士,一个伟大的人。
“你闲暇度过的午后,是我殒身挣扎的鏖战;而我的每一次征程却是你魂牵梦绕的惊心动魄。
我在漫天黄沙中疾驰,从硝烟弥漫、同袍四散的远方归来,却不经意在耀眼的阳光下离开。
对不起,没能陪你们到最后。
”他从战场九死一生地回来,他放下了那些心理阴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却不能躲过一颗来自老兵的子弹。
影片最后放了一些真实的Chris葬礼的影像资料,人们自发的为他送行,看着那些星条旗,我心中充满遗憾,却哭不出声音。
最后画面呈现了Chris的棺材。
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打鹰,那是一种同生共死的情感吧,Chris已经长眠但是他的队员们与他同在。
这一刻我真的很讨厌人生的无常。
现实永远会在你已经放下心来的时候给你重重一击。
所以会有人说现实永远最狗血。
我们谁都赢不过现实。
而真正讽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Chris本人致力于关爱退伍老兵的战后生存问题,包括PTSD的治疗等,自己却被PTSD患者所杀害。
我们无从追寻杀人凶手的动机,我们只能对这样的命运报以遗憾。
从某些方面来看电影的确存在叙事过于平直,只是四次派遣和中间家庭生活的简单铺陈,对于Chris本人的PTSD和如何治愈的过程展现得不够具体丰满等等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平铺直叙中却别有一番味道,就好像事实都已放在你的眼前,怎样思考和看待都是你自己的事。
我想大多数人仔细思考之下都能够看出其中的痛苦之处吧。
“他没有被猛烈的黄沙吞没,一转身却消失在德州的日光里。
”注:部分语句引自豆瓣该电影相关短评。
这么多装逼影评,白瞎了好片子。
伊斯特伍德这种水平的导演拍片子难道还为了票房煽情?
弄些花里胡哨的特技?
要不要再给你个3D+200倍的子弹时间啊?
这个片子的狙击手牛逼,并不在于特技和杀了多少人,而是在于他不像其他软绵绵的小鸡电影里的狙击手侩子手,动不动就自我反悔,恐惧,害怕报应。
他是刚刚硬硬的牛仔,我杀人,没杀错,按照程序杀,我的杀是为了保卫,我不怕,不悔,面见上帝也丝毫不惧!
这才是这部片的灵魂——我不但勇敢,而且我知道为什么勇敢。
总之,这部电影只是伊斯特伍德作为一个老牌硬右派通过狙击手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表达完了就痛快了,小白左在身后哼哼唧唧的只当狗叫。
由于一直对战争片情有独钟,所以我给这部片子的评分至少有1分是给这部片子的类型的。
近年来,战争题材的大制作越来越少了,内容也从一战二战转为了更为接近现代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然后我们在看片时,关注的点就从战争转移到了战争的正义性啊,政治立场啊等等,分散了不少注意力。
就像这部《美国狙击手》,浓浓的美式主旋律味道,让很多人都呛了一个跟头,在还没看电影之前就站在了一个审慎怀疑甚至对立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窥探人性的小窗口上,又蒙上了一层毛玻璃。
当然,我不是说这美式主旋律画的大饼多好吃,我只是希望更多人透过层层薄雾,依然能看清战争的本质,它从未改变。
男主是个天生的“牧羊犬”属性,与“狼”战斗,保护“羊群”,在地狱般的海豹突击队训练营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继而,在911目睹了同胞们的悲剧之后,新婚燕尔仅3天,就远赴中东,开启了他的传奇之旅……他的初衷很简单,保护家人,保护家园,既然他的能力能保护更多人,何乐而不为?
战场上的他算是找到了人生最佳的位置,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一段接一段的战斗。
陷入巷战的美军和当地武装相比也没什么优势,再高科技的武器,最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角力,当男主把瞄准镜对准妇女和儿童时,他表现出的冷静和果断让人生畏,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终极的对错之选,以命相搏。
当之后,他们开始追捕定向目标时,男主更加游刃有余,审问,作战,部署,都是在朝最终的目标前进。
而这前进的道路都是血与泪铺就的,近在眼前战友的死亡,远在祖国妻子的焦虑,环绕周围同袍的质疑,伤残老兵的致敬,而这些不是促使他更加坚定地踏上寻找敌人的路就是被他轻描淡写地扫清障碍,唯一让他无法忽视的或许就是妻子的声泪俱下,无奈,远在天边,鞭长莫及,卫星电话最终掉落在混乱的行动现场……当最终,他们深入敌军腹地,男主几乎是任性地干掉了千米之外的对手,直接导致整个小组行动暴露……我不太清楚实战中是怎么回事,但这一举动几乎葬送了全员的性命,无论如何不能算是英雄的行为,或者我理解错了?
而之于男主,的确是最大的一个relief,从此金盆洗手,退隐江湖……退伍后的男主有短暂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很快,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纾解方式,去打猎,并且开办了相关的培训公司,并且与老兵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帮助。
虽然直至生命终点,他是被同为PTSD的老兵射杀的,听上去颇为讽刺,而另一方面说,这或许也算是死得其所。
影片其实拍得有点糙,更多拍摄了行动和表现,心理层面的细节描写并不突显,当然,我对战争片里过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其实挺反感的,因为其实当你真正处于那样一种紧张的状态时,很少有精力去思考形而上的东西,什么战争的正义性,政治正确,都是bullshit,命悬一线的时候,想这些除了找死真没别的用。
所以我对那些远离战场养尊处优的人的提问和指责很不感冒。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反思战争,不需要在电影中突显细节,比如《西线无战事》中那只飞舞的蝴蝶,至今印刻在记忆深处。
是的,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美好的事物,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要更努力地避免不伤害他们,反战并不单纯是形式上口号上说说而已,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保护生命中那些美好,尽量不使用暴力,但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拥有反抗的能力。
这也是该片初始提到的牧羊犬属性,而非羊或狼的属性。
而本片的缺憾可能就在于,它缺少了一些留给人反思的小尾巴。
我很喜欢男主的人设,他是那种在最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坚强的类型,他当然不是少根筋什么的,他只是那种保护他人的愿望和勇气能战胜脆弱与恐惧的人,这使得他不仅在战场上成为传奇,在战场外经过恰当的调试,依然能让生活重回正轨,他的经历比很多普通人更多舛,但依然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强乐观的生活,这种能力,是相当值得珍视的。
犹记得《太平洋战争》中的巴斯隆,也是真实的战斗英雄,也是那种在战争中游刃有余的类型,他们的坚强并不是神经大条那种简单的原因,而是出于他们的信念,对国家对同胞对战友的责任与爱。
写到这里,想想有些后怕,如果某天战争真的降临,我们的部队中还有多少这样能称之为战士的人?
好吧,我们还是祈祷,战争永远别来吧。
另外祝福那些从战争中活下来的人,能重拾平静的生活。
终于开始看堆积在电脑里的一堆电影,字母A开头的《America sniper》一直在文件夹的最上端,可是由于电影的风格更偏向于纪录片,因此断断续续分了两次才看完。
影片的前1/3着重于描述男主在家乡作为牛仔的生活。
之后因为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而选择以高龄进入海豹突击队,成为一个传奇。
但是却因为多年的战争经历,导致个人和家庭受到极大的影响。
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以为会是枪战片或场景宏大的战争片,因此纪实型的叙述方式真的让人有些乏味。
这也是分两次才看完的原因。
习惯这种纪录片式的风格之后,才慢慢看的进去内容。
开始以为是一部宣扬英雄的美国主旋律电影。
慢慢的又觉的像是一部以英雄为切入点的反战片。
再后来发现没必要执着于这电影到底是什么类别,因为越看越觉得沉重和残酷。
一方面是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是妻子的担惊受怕、丈夫责任的空白、儿女成长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但是面对这一切,男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仍然非常坚定与认同。
对于妻子,他是愧疚的,可是这份愧疚并不会让他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对投身战争的态度。
GodCountryFamily信仰 爱情 亲情信仰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爱情需要呵护亲情需要陪伴也许有的人觉得作为妻子应该理解并支持丈夫的理想但是反而言之 女人选择婚姻 也是期待一个完整的家庭而不是日日夜夜的担心受怕和孤独二者皆有道理二者皆有苦衷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跳出来很多不分原因就叫人“体量”“支持”“识大体”的人可是抛开这些,非常非常清晰的认识到让所有人都幸福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电影中的男主角原型在2013年被人枪杀他的女儿——电影中的小女孩——脸上还会有这样的笑容吗希望吧
二星半。拍的太无趣,不精彩,倒是充分塑造出美国大兵的二愣子形象。美国洗脑片。
好幾場戲的寫法和處理都很喜歡。我愛eastwood,真是看一部少一部呀呀
还行吧,这种红脖子电影我有点欣赏不来。而且是不是就是因为美国人真的怀着这种想法才绕世界的指手画脚。
也许在受过侵略的国家出生成长,总会有一种受迫害的心理,看此片实在不是很舒服的一种体验,情不自禁地要带入这样的想像:日本鬼子在胖翻译官的带领下来到村里先杀了小张嘎子、嘎子奶奶,再杀没来得及跑掉的老钟叔,最后把罗金宝也杀害了。
安全的从战场回来,却牺牲在平凡的生活中
创伤
失望啊,片子太没劲了,除了几场枪战,对人物的刻画一点都没有表现到位,库伯所饰演的角色的人物魅力没有体现出来,总之这剧情实在是。。。最后还来把主旋律。。。
哎剧本简直腐朽...Cooper的表演木有找到基点(还是剧本的问题),所以也不动人...东木爷爷当初打动我的百万宝贝的感觉何时回来?
世上的人分为三种,羊、饿狼和牧羊犬。
东木男神也救不了这部主旋律爆棚的片子了....
感动 历史 亲情 人性 动作 狙击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美国人说他们可以代表全世界,我仅代表伊拉克···对战争的思考比以前的美国主旋律还要少,PTSD也看得够多了。
战争把人变成maniac的电影。和Hurt Locker相似,杀火箭筒小孩的那场相当好(与头场戏态度的鲜明对比),其余一般,缺乏不同的细节呈现而显得冗长。结局居然把最重要的战争创伤和反讽(被自己所救的marine同胞枪杀)给直接一笔带过,不应该。6.5
真的很难看…………美国五个一工程奖
美国角度的阿富汗战争和美国军人,但是911真的和阿富汗有关吗?
This is a serious mistake. I hate to say this, but he, or the film, is so ideologically problematic. The one thing I can give him is that the scene of the sandstorm is interesting. But, WTF IS WRONG WITH YOU? Anyone who puts this film on his top 10 list should be reeducated.
电影里伊拉克人除了恐怖分子、敲竹杠的就是人肉靶。大兵坐装甲车扫射皮卡、穿防弹衣、戴夜视仪、依靠空中支援,炸房子,杀了很多男人妇女小孩、导致大兵回家后夫妻关系不融洽,对儿女较粗暴,对自己的狗也不好,战争带给美国伤害,美国大兵做出大牺牲。恩恩,我们知道了。
想看传奇,看到了个典型士兵典型家庭。简直是想复制《拆弹部队》,但是鉴于传记片都是一个调调——但是作为传记片这也拍的太过典型普通,再加上“奇妙”的剪辑……既那么特殊,又那么普通、||东木老爷子啊,难怪、
奥斯卡热门吧,近几年都是这种主旋律电影得奖。cooper演得出乎意料地好,可能主要这个角色确实本来就应该是面瘫。从美国大男孩到战争牺牲者,结尾哭得一塌糊涂TAT
依然是大美利坚主义的主旋律电影,几场狙击戏拍得尚可,另外布拉德利库珀演技真的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