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对不对?
春天的时候,我们老夫聊发一把骑车去郊游。
春天的草莓园里果实小小,我们吃一些摘一些还顺手兜走一些,我提着小篮子坐在自行车的横栏上,你勾在后面挡住懒兮兮的阳光。
我们要一起去看动物园那只长得像我的猩猩,他有点笨重总是抢不到游客的调戏。
我要对你唱首歌,春花开满地,对你动了心,一丝丝甜蜜,全都给你了···夏天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去游泳。
六月的艳阳天衬托着你的肩膀性感得我直要流哈喇子。
我们在沉闷而无聊的午后躺在凉席上看碟,夏天容易让我们变成动物,我们彼此纠缠。
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的空酒瓶上写字,我们或许可以相信,爱情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秋天的时候,你带我去放风筝钓鱼。
你嘲笑我像个没见过市面的小孩,一点点风水草动就激动的欢喜。
你有点应景的忧郁,像个小爸爸一样教导我人生的真谛。
我扮演着一个专业而称职的辩论队员,每个句子都争取狡猾又善意的反击。
我们在宽大树叶的梧桐树下亲吻的像鱼,你说你爱我,和我的调皮。
冬天的时候,我们间或吵架。
气温太低,我的泪点也荡到谷底。
你心疼的吻着我的泪滴,我们激烈的深入直捣心底。
我给你一遍遍的背诵波伏娃在左岸咖啡馆写下的那些美丽的句子,人为什么会堕入情网,因为这是春天,因为这是冬天,因为有人爱你,因为有人不爱你。
我们人人都需要一场救赎,自己给与别人完成,亲爱的,那个人,是不是你。
他们说真正的爱情像一道闪电,心在亿万个福特里抖动的像个筛子,没有见过的人便不知道它的美丽,而我,会不会化成灰烬。
当那个眼睛难看面容清淡的女人唱着一首冬天的歌告别了监狱,她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种强烈的幻象,有个人,他越来越清晰具体。
有些人就算是擦破了衣服都不会有火花,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冷的原因,我觉得他很亲切。
我希望这个人,他快一点出现,这是今年,我要在生日许下的愿望。
漫谈金基德:残酷背后的冰凉暖意(文:火神纪)为了那些不该被遗忘的经典;让我们一起,耐着性子,安安静静地回味。
——火神纪。
题记。
太多的商业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噼里啪啦地冒了出来迅速地把我们彻底淹没;让本来已经不够安静的我们,像是被火上浇油一样变得愈加浮躁。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看一部已经被人们淡忘了的电影。
当然,责任并不完全都在我们身上——据某电影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一年都有几千部电影诞生,并且保持一种逐年上升的态势;光是那些最新的电影已经足以让我们目不睱接了。
翻看老电影,不外乎两种人:出于对某位导演的迷恋而去翻看他的旧作,或者是那种口味与常人迥异的怪胎们。
不管是那一种,似乎都得耐得住寂寞——跟你看同样电影的人群也许并不很大,很多时候会发现,要找一个人跟你聊聊这部电影都很难;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找到这样一个人,你会发现——对方如同你一样痴迷。
除此之外,也许还必须有宽裕的闲暇时光。
不然只顾着眼前的一切就足以让你疲惫不堪应接不睱,如何去实现这种已经足以被称为奢侈的渴望呢。
好的电影,总会静静地呆在一边,等着有心人去将它挖掘出来。
我为何会喜欢老电影,似乎,我跟以上所说的种种多少都沾点边。
国内的影迷认识金基德(Ki-duk Kim),大多是因为2004年的一部《空房间》(3-Iron);但却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当这部电影在互联网上大肆流行时被偷换概念地改了另一个更具有穿透力的名字——《空房诱奸》。
把对情色的意淫强加于一部优秀的电影,强加于一个导演身上,强加于影迷身上。
一个被彻底误解了的金基德,一次莫名其妙的翻译,以及一群被彻底误导了的中国影迷;这是金基德的悲哀,也是中国电影引进机制的悲哀,更是中国影迷的悲哀呢。
每次说到金基德,或者他的电影,我总难免会提起《空房间》以及它的中国式译名。
以一部电影去评判一位伟大的导演是极不公平的极端事件,何况还是被人先断章取义地标题党了一把。
把金基德的作品归类于情色作品,这本身已经是中国电影业界一个极大的谬误,荒诞可笑之极。
纵观金基德的作品,虽说总不乏性爱场景的描写,但总是点到即止从不过火,而到了他的后期作品,比如前面说到的《空房间》或者07年的《呼吸》(Breath),均已经干净得近乎主流文艺,何来情色之说。
在中国,金基德却也许永远也脱不去那顶被情色定义的可耻帽子,根深蒂固先入为主已经把他一棍子打死盖棺定论了。
为什么在我的电影专栏里第一个想写的导演就是金基德,因为这关乎看电影的态度,以一种正确的姿态和观点来看待以及评价一部电影是非常必要的,这比最后得到的结论更重要得多。
我们从一部电影里能看到什么,这本身并不客观,更多的是受主观臆断所左右;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样的事物,我们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也许并不奢望能用我的文章去拨乱反正为金基德正名,但是我希望能把我所看到的那个金基德以及我所理解的金基德作品呈现给我的读者。
要更好地理解金基德的作品,首先也许必须要先粗略地了解一下金基德其人。
1960年生人,自小家境贫寒,初中学历,服兵役五年后退伍,30岁时自费游历欧洲两年,归国后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创作剧本并由此走上了电影之路。
金基德的电影多是自编自导,是现今活跃在国际影坛上不多的几位创作型电影导演。
如果只是为了寻觅那些纯粹的美好,也许我们会对金基德的电影失望;他的电影其实从来不曾缺乏这种美好,只是我们必须挖开他残酷冷峻的表象深掘到其本质,我们才能找到我们所希望找到的东西。
而就算这样,我们所找到的美好,也仅仅只是那种带着冰凉的微暖。
或者说,我们是被那些美好童话喂养大的一代,我们衣食无忧,我们天真活泼;所以我们总是愿意去相信——所有故事总是美丽而感人的,或者它们至少也将会有一个圆满的幸福结局。
当然,光阴流逝将教给我们许多真理,比如——所有美丽而感人的故事只存在于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里,或者是那些即将变成耳熟能详的新童话故事里。
现实总是残酷地打破我们的梦想,但我们渐渐学会了一种百试百灵自我安慰的方式以排遣这种忧愁:我们并不是童话故事里那个王子或者公主,我们并不是故事的主角,所以我们没有能够享用到那个美好快乐的过程以及圆满幸福的结局。
现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也许,所有人都不是王子或者公主,所有人都不是主角,所有人都必须去面对挫折和坎坷;王子和公主式的主角们只存活于童话故事里而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我们渐渐明白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古训,我们也渐渐陷入了宋人方岳那种“可与语人无二三”的失语;可是我们却依旧天真地抱有奢望。
而太多的电影故事也深谙此道,所以它们在尽可能地满足我们这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人人欢喜,我们在完成我们自欺欺人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电影制作发行方对票房和期许,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其实都已经不再相信那些美好的童话故事和圆满的幸福结局了,可是我们可以推脱说——现实的残酷将我们压抑得太久,所以我们应该躲进电影院里去喘口气。
潜意识里仅存的那点怀疑主义被彻底地抛置一边,在主观上的选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不相信,但愿意去相信;当一个新的故事在我们愿意去相信的那一边的时候,我们的天平都毫无意外地倒向了非理智的一边。
因此,我们开始在谎言中继续成长。
直到有一天连我们自己也开始去相信,所有的谎言都是真实的,而所有的真实都是无奈的。
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在每天被残酷的现实压迫之后,再进故事里去被同样残酷的所有再压迫一切。
很多人并不喜欢金基德的电影,因为他把我们愿意相信的一切都给剔除了,因为他把同样残酷的一切都残忍地横列在我们眼前。
在金基德的电影作品里,他只是试图来告诉我们一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我们依旧不喜欢他。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刺破了梦想的气球之后还必须强颜欢笑地为对方歌功颂德;逃避现实,几乎是现代人一个无法根除的通病。
鲁迅先生曾经极其悲愤地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可是现如今,真的猛士跟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寥寥无几。
金基德也许算得上是猛士。
他的作品以过于接近现实而显得惨白、残酷、冷静而悲悯。
他赤裸裸地把现实中的种种真实的东西陈置在我们眼前,不加以修饰和装点,毫不避讳我们所想要逃避的所有一切,以至于我们都明白他所讲述的一切,但是大多数人依旧无法喜欢他。
可是,假如我们愿意去面对现实,我们会发现在那些残酷的种种冰凉背后,多少还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易发现的温暖。
金基德的电影从来不缺少这样的温暖,而我们何尝正是因为这样的温暖而变得坚强,虽然我们不能只生活在美好的童话故事里,可是我们依旧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准备着去迎接更惨淡的人生。
当我们把他的故事变成了现实而非童话;或者说,我们以一种更理智的成人视角来看待他所讲给我们听的每一个故事,我们会开始迷恋这个忠诚于现实忠诚于自我的导演。
我们是否喜欢这样的一个导演;其实,更多的时候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承认,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故事,都不如我们所渴望的那样美好。
2009-3-7;己丑牛年丁卯二月辛亥十一。
晨8:36。
获奖作品年表:1993,《画家与死囚》(A Painter and A Criminal Condemned to Death)获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4,《二次暴光》(Double Exposure)获韩国电影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5,《非法穿越》(Jaywalking)获韩国电影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9,《漂流欲室》(The Isle)给他带来了普遍性的国际赞誉——先后获得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NATPAC奖、圣丹斯影展的“世界电影奖”、2001年布鲁塞尔奇幻电影节Golden Raven奖、2001年葡萄牙FantasPorto电影节International Fantasy Film Award奖。
2001,《坏小子》(Bad Guy) 入围52届柏林电影节。
2003,《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获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和摄影奖。
2004,《撒玛利亚女孩》(Samaria)获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导演银熊奖。
2004,《空房间》(3-Iron)获威尼斯电影节导演奖。
2008,《悲梦》(Dream)获韩国影评赏颁奖最佳导演奖。
原名《金基德的成人童话Vol.01》;刊于《青年文学》2009年7号刊,总第319期,《声色》栏目;有删改,此为网络完整版。
转载请注明。
扩展阅读链接:•《空房子》:安静的幸福 •《时间》:金基德的爱情观——流光飞逝之后;我们还能记得什么 •《鳄鱼藏尸日记》:阴秽底下潜藏着的美好 •《野兽之都》:终究被粉碎了的巴黎梦
今天是雨天,特别想做爱。
挑了一部金基德的电影,打开来看,发现正是《呼吸》。
这是一位故人,曾经推荐给我,且想要为此写一篇推送的电影。
不过最后我没等到推送,也没等到她。
很久前的事了。
来聊聊《呼吸》。
影片从春梦中的张震开始,他是一个死囚犯,即将被执行死刑,他的室友是一个不能说话的同性恋,抱住他想要替他解决生理需求。
于是张震醒了,盯着用磨尖的牙刷柄在墙上的另一室友良久,突然夺过牙刷柄狠狠地刺入自己的脖子,爱他的那位同性恋室友跑到门边疯狂大叫,狱警赶到。
故事开始了。
电视播报着死刑犯张真再次自杀,正在医院抢救。
妇人偶然发现了丈夫车上属于别的女人的发夹,一言不发。
矛盾一触即发,就在这个夜晚。
金基德不喜欢自己的演员说太多话,所以没有什么争吵。
妇人带着发夹,丈夫就明白了一切,而后就是争抢,发夹落地,丈夫扑在地上着急忙慌地找,妇人拿了衣服出门。
随手招了的士,也不知去哪里,不如去监狱吧,装作是前女友,去看看那位死囚。
于是,即将被执行死刑的5796号,遇到了丈夫出轨情妇的女人。
也许出于怜悯,也许出于报复,又或者是某种泄欲,妇人向张真描绘她小时候,曾经死过五分钟。
如何让一个曾自杀过的死囚信任你?
与他分享死亡的体验,妙计。
那女人又来了,把探访室铺满花红柳绿的墙纸,穿着鹅黄色的连衣裙,带着花束,冲着他唱歌跳舞,是春天。
还有一张照片,是个笑容灿烂的小女孩。
第二次,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海和金色的沙滩,穿着鲜红的吊带,带着太阳镜,唱热辣的情歌,是夏天。
照片上是她在海滩,红裙。
第三次,是金灿灿的秋天,是Seorak山,“树的另一边,站着同样注视着这棵树的男人,我爱上了那个男人。
”然后他们疯狂的接吻。
照片没有给出去,是女人自己拍的裸照。
丈夫发现了,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每天不做家务,在寒冷的冬天穿吊带,只为了和一个死刑犯幽会。
他立马和情妇断绝了关系。
又怎么样呢,能决然抛弃情妇的人,也能决然抛弃妻子。
人在放弃这件事上,不论是谁,不论何事,都是一样的。
丈夫跑去找张真,“她不会再来了。
”给了他那张裸照。
张真又自杀了,第三次。
女人跑去见他,与他交欢,最后捏住他的鼻子,一次性窒息。
监控画面切换,丈夫与女儿快乐地堆雪人。
女人和丈夫回家,一路高歌。
张真被室友勒死,最爱他的室友。
“2005年,张真因残忍杀害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而被判死刑。
”
“你的眼睛很漂亮。
”其实我们都明白,女人并不爱他,那些或鲜艳或苍白的一年四季,是她和丈夫的专属回忆。
然而爱情已逝,她只是需要一个可倾诉的宝箱,最好宝箱永远是秘密。
张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快要死了。
怎么会是拯救呢,那些生机洋溢的墙纸,只是探访结束后,就被胡乱地扯下来,然后点火,付之一炬。
女人自私地为张真伪造四季,看似给他希望,其实正是毁灭希望。
张真是残忍的人吗?
残忍的人会把女孩的照片贴在墙上,会在玻璃窗上留唇印吗。
其实是爱得太极端了,妻子出轨了,干脆都杀掉吧。
所以自杀,一次又一次,才不是什么逃避死刑,不过是想提前结束罢了。
“妻子死亡的时候,张真正和她睡在一起。
”也许是想一起死的。
正是残忍的人,才真实地恐惧死亡。
人性复杂而诡谲,黑处里有许许多多的暗部,时刻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最后的那次性爱,女人捏住张真的鼻子与他接吻,几令他窒息而死。
张真是害怕的,他竭力挣脱,女人倒在地上,看着他,空洞地笑。
其实死亡不过如此的。
死在最爱你的人的手上,未必是一件坏事。
做爱的感觉,和死亡很像。
大口喘息,身体肿胀,快要爆炸,然后慢下来,身体变得轻飘飘,伸出手抓不住一点东西,高潮结束。
高潮的时候会眩晕,会一片空白,会全身颤抖,整个宇宙只剩下感官与感官的狂欢。
“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形容,因为彼时的我不是人类,是一头幸福的小母兽。
”大海退潮青光万里,万花吹雪繁花落尽,莫过于此。
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大概就是,呼吸。
我不想写什么鸡汤,但也不想太丧。
生活很难,在这个世界里,绝望常常占据人生的主体。
“但即便如此,也请保持呼吸。
”作于2017.11.16晚 雨-end
关注我,和我一起大杀四方。
张震加金基德简直就是非常奇妙的组合。
最搞笑的是影片中饰演的名字的角色也叫张真。
这是一部非常奇葩的影片,这部影片不是拍给我看的。
当然也不是拍给那种普通人看的。
我觉得像我这种普通人,平常人可能根本欣赏不了这部电影。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于一个字就是:烂。
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意象太满。
导致装逼过了头。
人物动机莫名其妙。
台词也很糟糕。
我第一次看这电影的时候居然都没认出来那里面的那个男人居然是河正宇。
我男神就这样被这电影毁了。
之前在《时间》里面也不是这样的啊,怎么现在这部电影里拍成这样?
还有张震饰演的那个角色跟那个男狱友的戏份也是莫名其妙。
完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而且这部电影我敢保证成本制作费非常低,为什么要我如此肯定呢?
因为场景非常的简陋。
整部影片就两个场所辗转拍摄。
说实话,这电影挺辜负了两位主演的演技的。
我自认为演的还不错,特别是张震,眼神饱满,含情脉脉,特别有戏剧张力。
就是跟那个男狱友的那个戏有那么一点点莫名其妙。
看了这么金基德的电影,我觉得他拍的最好的就只有两部:《春夏秋冬又一春》《空房间》其他作品要么是奇葩之作,要么就是反复重复一个主题:轮回。
要么就是莫名其妙恶心人的作品(如《莫比乌斯》,当时看完被震惊到了,完全不知道这电影要表达什么。
)要么就是装的逼逼真(如《圣殇》,当时看完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这部片子能得金狮奖。
而且我记得金狮奖最大争议的连续三届就是那三届,包括《圣殇》在内的那一届。
还有就是有些韩国电影真的拍的就是烂。
像什么《下女》《金钱之味》居然还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提名???
包括这部《呼吸》。
幸好没拿奖,不然我要被金棕榈吓死。
《呼吸》更像是一则成人的寓言,可以这样说,金基德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成人寓言,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在隐喻着人生中的某些事情、情感以及深奥的哲学意义。
——有志女青年一开始看金基德的《呼吸》会莫名地想到蔡健雅的一首同样叫做《呼吸》的老歌,“呼吸,呼吸没有你的空气……呼吸我需要多一点空气,思念几乎让人窒息沉溺漆黑无声的海底。
”后来,随着故事的展开,我才从我那莫名地的感觉中走出来,歌里那明明唱的是歇斯底里的爱情,而金基德的《呼吸》里关乎的却不仅仅是爱情。
我不能认同,大部分人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为人妻母的女人和一个死囚的禁忌之恋,可我分明没有看到爱情的影子。
爱情大抵应该是纯洁的,抑或是激烈的,或是绝望歇斯底里的。
《呼吸》中的是有那么些些爱情的影子,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中年女人和一个注定死亡的死囚之间那互相救赎的感情,只不过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因绝望而产生的肉体的碰撞,如此简单明了,固没有爱情故事那般的纠结。
看金基德的电影,等待最新的金基德的电影,无形中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
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导演之一,我记得我看的第一部金基德的电影是《漂流浴室》,我脑中永不能忘记那深入女人体内的鱼钩,和那一湖水草青苔肆意生长的湖水,孤独的女人海藻般浓密的黑发……我想,有太多的中国影迷如我一般这样喜欢金基德,探讨金基德,抑或迷恋那些故事中永远处于失语状态的人们。
有那么一种导演,一辈子都在拍一部电影。
你看,王家卫,一辈子在说着孤独。
金基德同样是这样偏执的人,一辈子拍着一种格调的电影,一辈子关注着那些处于极端边缘的人们,他们的极端是温和无力的,不是歇斯底里的愤怒和发泄。
他们的悲伤是隐忍却又是毫无遮拦的,他们的希望总是在绝望中后生。
总是那么些灰色的人物,像那素描画中的人物那般简洁明了却无法拥有水彩那般多彩的颜色,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他们无法再用语言去表达感情,这不是一种严重的抑郁症的,而只是想用尽力气把悲伤在安静的状态下发泄,他们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勇气,他们是金基德电影中的人物,你永远琢磨不透的人物,大抵你也不用去琢磨,你不凡去相像你就是那患有失语症的人,那时,你定不会说,金基德的故事不合情理的太多,那些人物也过于飘忽了。
大可不要再拿《呼吸》去和金基德之前的电影相比较,比来比去,你永远会发现,金基德啊他就是这样一个偏执的一辈子在拍一部电影的导演,他的故事从来不会让你昏昏入睡,尽管从《空房子》开始,失语症已经逐渐蔓延在这个导演安排的每一个人物身上,整部电影下来我们却看到了精彩的故事和情节,以及那些会永远留在记忆中的细节。
你看,我记得《空房子》里男孩打高尔夫球的样子,你看,我也记得《弓》里那长年漂泊在大海中那一搜船上的一个已经破烂的单人沙发,你看,我也记得《时间》里,女人用被单蒙住脸的动作。
忽然之间,觉得自己也近乎于偏执的边缘。
我喜欢金基德,于是我喜欢他的所有电影,就像我拥有了无数的珍宝,我永远无法把它们比出个好坏来。
到了《呼吸》,依旧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我喜欢这个故事极致的痛却又简洁的情节,我喜欢女人那张不漂亮的脸蛋和她偏执极端的行动,我喜欢那些看上去永远不完整的雕塑……我喜欢这个故事永远灰色的影调。
我喜欢的金基德依旧是他的电影该有的样子,我知道他的骄傲和倔强终究不会屈服于外界的评论之下。
《呼吸》里的人物,死囚、妻子、丈夫以及一个坐在摄像头后面偷窥的监狱长,面对妻子,丈夫是明目张胆的背叛,面对死囚,妻子是明目张胆的靠近与救赎,金基德把自己安排为一个喜欢偷窥的监狱长,然后用摄像头和监视器,把最隐秘的一切暴露给观众。
一会推进一会拉远的偷窥,一会是欲望一会是纯洁的切换。
于是,《呼吸》更像是一则成人的寓言,可以这样说,金基德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成人寓言,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在隐喻着人生中的某种事情、情感以及深奥的哲学意义。
人物就如我所说的那样,是简单明了的素描肖像。
故事中的女人,她必定是偏执的,但是关于她的内心关于她的过去以及她为何要接近和用肉体以及希望去拯救一个死囚即将结束的灵魂,并最终要亲手结束死囚的生命,每一个观看者定有不同的猜想和感受。
这个女人,是《呼吸》中最为偏执与神秘的人物。
我第一次看金基德电影的时候,是17岁,那时候的理解注定是非常浅显地停留在感官上。
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每一个不同的年龄段看金基德的电影必定有不同的理解。
我想,当我现在看到《呼吸》,我为之感动的是女人的偏执以及与死囚同室的另一个囚犯的疯狂,如果硬要说《呼吸》里有爱情,那么这爱情一定是那个囚犯展现出来的,我看到最后那依旧异常绝望,却无声无息痛苦冰冷的结局,我只是习惯下的平静,习惯了金基德这样近乎于让人窒息的结尾,依旧是不留余地的悲伤,我是多么喜欢。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注明
《呼吸》,又见金基德,仍免不了荒诞之中再荒诞。
不同地是,这次男主角很帅:张震。
这位编号为5796的囚徒,因杀死妻杀子被判死刑入狱关押,临近执刑的日子里,了无生趣,两次企图自杀。
因工具简陋未遂而住院抢救,传媒对此大肆报道,消息铺天盖地。
此时正逢严冬,经过精心设计却少有人迹、缺乏打理的郊外社区里,住着一对中产夫妻,丈夫是音乐家,妻子是居家SOHO的雕塑师。
丈夫毫不掩饰的出轨,使得妻子倍感失望,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摔门而去,街头流浪了一夜后,她决定去监狱看一看这位著名死囚。
第一次见面,她就被他的漂亮眼睛打动了,一股脑儿地讲出了小时候溺水的死亡体验,笑着说:“那感觉并不差……”。
对于一个待决的死囚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慰藉!
告别时,5796留下了她的一根头发,也留给了她一个印在玻璃上的吻。
于是,她在另一个更大的接待室里,为他布置了春光、夏景、秋色,载歌载舞,尽力欢唱,给他儿时照片,甚至给他自拍裸照,为他伪造严冬之外的温暖季节,向他讲述心底的情感记忆。
可是,这是爱么?
也许是因为她知道他的死囚身份,可以给丈夫最切肤的报复——我一直这样怀疑。
然而他却认真了,听到狱警召唤时走向门口的脚步,一次比一次轻快。
甚至在被发现谜底的丈夫当面直言“她不会再来了”,他再次举起磨利的牙刷柄刺向自己的喉咙。
只是,这次不是求死,而是求生,仅仅为了拖延处决来临的那一刻。
那厢,丈夫发现秘密后,夫妻俩讨价还价,丈夫回心,诉说着他在狱中看到的秋色,正是与妻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妻子终于妥协——她敲碎了不久前自己塑造的人像,捡回了刚刚扔掉的白衬衫,决定重新面对陌生的丈夫,还有同样陌生的女儿(在她面前老老实实的女儿实则精灵鬼怪)。
但分明还是有一点牵挂需要了结,她最后一次去见了囚徒。
在这个还原本色的冬季接待室里,肉欲狂欢之后,她吻住他,并用手死死掐住了他的鼻子,良久之后放开,嘴角带血含笑,分明在对窒息而咳的他说:“那感觉并不差,仅此而已……” 而此刻,送她来监狱的丈夫与女儿,在大雪纷飞中堆起三个紧紧靠在一起的雪人,待她出来之后,一家人又开开心心地打起雪仗。
回家的路上,她唱着欢快的歌儿,如同在监狱里为他唱的那样。
外形刚峻、平稳行驶的Jeep里,这个三口之家显得多么稳固。
当夜,同住一个牢房的另外三个狱友,死死抱住了5796,由一直喜欢他的小白脸狠狠扼死。
说不清之前抢他女人头发、抢他女人照片的小白脸,是出于同性之恋的嫉妒,还是出于痛不及己的怜悯,但仿佛,这才是爱的极致。
爱是什么?
我觉得像是一场攻守战,很少有平衡点,不是你逃我追,就是你追我逃,根本没有对等付出的机会。
破局之后的出路,极可能是绝望。
就像电视里报道的那样:“5796被捕时,正和死去的家人睡在一起”,谁又能说,他不是爱到极致呢?
有些导演,一辈子只拍一种片子,比如王家卫,比如金基德。
只是已经对王家卫失去了兴趣,《蓝莓之夜》看了20分钟便被我从硬盘里咔嚓掉了。
而金基德,我还没敢看全,唯有夜深人静,心里毫无负担之时,才敢独自耐心去看。
PS:再次强调下主题:张震不只是眼睛很帅,还有那两撇小胡子,如果挑谁来演“有四只眉毛”的陆小凤,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因为《天下无双》里已经见识过了。
如果不正经来讲的话,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女主真的太爽了!
非常的随心所欲,绝不内耗自己,而且最后竟然是一个合家欢喜的圆满结局,不过回看前面一切的荒唐,未免让人觉得有点荒谬。
而且我觉得这部片子最搞的就是因爱生恨的老嫂子,和有点绿帽癖的爬行老公,当然还有一个偷窥癖的监狱长,总之大家精神都不是很正常,感觉颠颠的。
不过绿帽哥和老嫂子他们两个一出场,我就觉得好搞笑啊😆我其实是很喜欢韩国导演,他们仿佛能抓住流动的情绪,在镜头语言下,你们可以感觉到澎湃的情感,甚至是压抑的呼吸。
整部片子悲情底色比较浓厚,我还是联想到了韩国的恨文化。
对出轨丈夫的怨恨、对死亡将至的恐惧与不甘、对于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压抑,以及爱而不得的愤恨(?
没错,我说的就是老嫂子),由贪欲、不甘、怨恨织成的密不透风的网,像一座牢笼一样,看的人心里压抑的,有点喘不过气来。
也许最开始的动机是报复,但是不纯粹的报复与自弃穿插着由高往下的怜悯,竟然演变成了两个人的救赎。
也许是上天安排,也许是心思一动,在历史的偶然性下,竟然入了局,又分得清,谁是上帝呢?
可以说如果导演没有展现出前面所说的那些流动的情感,也就无法拍出缠绵之下交织的情欲。
那样的话简直就变成了《贤者之爱》这样的狗血片。
对于情感的展现,有几个非常有助力的因素。
第一个是张震的眼睛,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但是他的眼睛像一个漩涡会把人吸进去……(我不太喜欢说很肉麻的话)总之他的瞳孔又黑又密,当你妄想他的时候,你感觉到自己像蜘蛛网里的虫子被缠绕着。
也许他的眼睛里什么情绪也没有投射出来的只是你自己的欲望。
第二个是全片非常少的对白,当人物沉默下来,肢体语言,眼神信号更容易传递出他们之间的情感状态。
又或者说…极少的对白,让人有很强的参与感,因为在看电影的第三者也是不怎么说话的,他这件入到了电影中这种沉默的气氛或者是融入了这种沉默的气氛,有一种很强的偷窥感。
第三个是一些非常棒的空镜。
特别是每次女主坐车去监狱,从车窗透过去看一下景色的场景。
原理可能跟第二点有一点点重复,也有可能这样的场景,我太过于熟悉,加上舒缓的配乐,有极强的代入感,我好像可以抓住或者是融入主角的氛围。
对于女主,其实是让我几次都很出戏的。
女主的气质是比较娴静的,淡淡的。
春天秋天,还有冬天都特别有味道。
但是她一旦做大表情,而且特别是到夏天这种色彩浓郁的季节,就让我整个人尬得头皮发麻😅最后那个雪夜里一家人重归于好的歌声与在牢里等待死亡囚犯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真是“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
金基德的第三部电影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还有,呼吸想起豆瓣里曾有人说如果你失恋了就去看金基德吧关于婚姻就象女主角手中的雕塑一开始,,精心设计,,用心雕刻时日已过,,只有放入箱中珍藏,,冷冻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被砸碎的后果关于爱情就象缓缓落地的白色衬衫从地上捡起还可以斟酌是丢到垃圾桶还是拿回来重新洗过关于吻就象录音机里春夏秋冬轮转不停的歌时快时慢,,时温柔时激情互相纠缠的两人明了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否每段出轨的婚姻需要两个人的背叛才能重新融合?"你看到我和她结束了","看在孩子的份上,别去了"而原来如果正大光明的偷情就可以把一切说的慢慢悠悠婚姻里出现这么多讽刺的镜头,,,是谁还说应该重新在一起?金基德的电影画面平静略带张力冲突看起来都微不足道,,对白都是越少越好镜头,,是一切语言最好的代名词金基德的电影说着一个残酷的理由却用一连串唯美的画面即使有血,有死亡仍然安静得失去紧张感那个冬天发生的那段故事用一首歌做为结尾是否又是一个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呢?
推荐理由:金基德的囚室迷恋,这一次终于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片 名:《呼吸》 导 演:金基德主 演:张震、朴智娥、夏正宇出品时间:2007年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金基德的电影令人不快,但每每其作品问世,总还是要第一时间找来看,简直像是自虐。
看时,我总疑心他是在蓄意挑衅他的观众,为那些鼓起勇气探究他的人设置障碍,决不讨好决不逢迎,以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命不凡,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我想,金基德其实是一个很寂寞的人吧。
《呼吸》讲了一个十分偏激绝望的故事。
说是一个妇人发现丈夫出轨,之后,她便跑去监狱跟素昧平生的死囚幽会。
反复向对方讲述自己幼年的一次濒死体验,又以大幅壁纸在监狱的会客室中造出四季,带给死囚恋爱的错觉。
而事实上,他跟她的关系从始到终都发生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天。
两人第二次见面,妇人对死囚说,“你的眼睛真漂亮。
”是,他的眼睛又长又静,像心事暗涌的少年的眼睛。
我看着他,突然想起来他像谁。
黄碧云在《失城》里写过一个男人叫陈路远,他杀死自己的妻和四个孩子,然后很安详地走去邻居家,请人报警,并且随和地跟对方聊起巴赫的音乐。
平静有礼得恐怖,我至今都记得黄碧云在其中有一个形容,很惊心,她说,“蓝蓝的月光静静隐着杀机”。
死囚因杀死妻儿入狱,在狱中已两度尝试自杀,均未遂。
他这个样子痴迷于死,恰是因为他太恐惧它了吧。
人性真是复杂、诡谲、充满似是而非的弯折和暗部。
人的身上往往同时表现出对生命的蔑视和对生命的贪恋,而此二者,有时甚至是互为因果的。
至于说那个被背叛的妇人,生着一张寡淡的清水脸,独自在家做雕塑时神情专注,手势凝练准确,应该是一个有着强大内心的女人吧。
在与死囚的最后一次会面中,她与他交欢,姿势热烈。
她还捏住死囚的鼻子,并与他接吻,几令他窒息而死。
而当他终于拼全力挣开,她就望着他,微弱地又很空洞地笑了笑。
是不是呢,其实她是想要借此告诉他,死不过就是像这个样子的,不要害怕。
他们看上去这么无趣这么平凡,但却做着各自能力范围里最不可思议的事。
为什么?
因为爱吗?
不,爱没有这么凉爽干脆以及暴戾。
对此,我的结论,是绝望。
只有绝望,能探向人性最幽微最不可告人的底部,驱谴人去到最非理性却又最合理性的所在。
面对着它,就像面对着深渊,多数时候是连追究也不可以有的。
金基德的囚室迷恋由来已久。
无论是《漂流欲室》中逼仄的船屋,抑或是《弓》中漂浮的渔船,还有《春夏秋冬又一春》中遗世独立的寺庙,乃至《空房间》中一个一个无人的空屋,上一部《时间》的场景转换固然增多,但事实上,那张几经整容而面目全非的脸,岂非生而为人的另一个囚室么?
一点也不美,一点也不暖,就像梦魇。
金基德渲染铺陈恶与冷,杜绝伪饰,连柔和的底色也不要,连微弱的光亮也不要。
片尾,这边厢,妇人与丈夫一道唱起从前的情歌,那边厢,睡梦中的死囚被牢友勒死,死时眼角沁出泪来。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实实在在是一捧恶之花。
它就像片中戳进喉部足以致命的牙刷柄,就像刺,是生命里随手可得又往往被视而不见的凶器。
它又像呼吸,极细微,又极沉重,并且极容易被忘记,只有失去时才被人想起。
它也像所有的美好、甘甜和温柔,瞬息万变,倏忽即逝,而当过后想起,难免不以为是一场幻觉。
沉默之生,暗哑之死,微小又盛大的绝望,在我们的世界里,比比皆是。
但即便如此,也请保持呼吸。
2008-2-24
我的公众号:逍遥兽
今天去 bc 拎會員證,一個人,看了 金基德 的呼吸。
在看的時候,腦子裏面不斷彈出來的是: 這是怎麽樣的孤單?
一直不斷地彈出來。
故事講,一個女人,老公有外遇。
恍惚之中,突然造訪了一個殺死自己妻兒,又好幾次企圖自殺的死囚。
兩個人本來沒有什麽交集,但是,絕望和孤獨驅使他們的神經,錯亂到了一個相同的頻率。
女人的失戀,死囚對死刑的恐懼,都有足夠讓人窒息的理由。
死囚的同性戀獄友,是一個有一點讓我想不明白的角色。
我先是覺得很有趣,然後覺得,沒有意義,只是爲了滿足導演的簽名,還是給這個片加多一點爭議。
女人每一次的造訪,給死囚帶去監獄外春夏秋冬的氣息,其實是在紀念,自己曾經的愛情。
到了最後,女人走了,差點殺了他。
孤獨地一定要強烈的完全佔有,留下記憶,還有痕跡,嘴角的血痕,還有,已經一刀一刀刻進心裏,腦裏的感覺,他的肌膚,他的觸摸,他的嘴唇。
男人繼續留下,不再等待,也不掙扎了。
張震,一直以來覺得定位和吳彥祖有一點像。
中性,性感。
自從,在吳清源裏,他,清瘦,單薄,倔強,神經質的天才影像,讓我覺得,他真的很努力,而且也有了結果,讓我忘記他的一張臉,但是記住表情,眼神,感覺。
很韓國的一個片,很佩服的是,張震沒有一句對白,本質是因爲張震不會說韓語,INSTEAD OF 讓他好像 無極 裏面的 張東健 講3腳貓中文, 導演一開場就設置了他因爲外傷,說不出話。
其實是荒誕的,粗糙的藉口,但是很WORK。
導演對自己的這個謊言很有自信,自信可以讓識破天機的觀衆因爲劇情的FLOW而忘記這個LOOPHOLE,可以讓不知情的觀衆很MAKE SENSE OF THE STORY.我有點懂得,意義,在於你無法完全佔有,因爲孤獨,遊戲才可以繼續下去,如果飽和了的獲得,只有兩敗俱傷的滅絕。
我也不想承認,可是怎麽來來去去就是這樣子。
PS,果然就是他,我在看的時候就懷疑那個在監控屏後面偷看的保安科長是不是導演本人,剛才看到IMDB的資料,果然就是他.http://noiryeux.blogspot.com/2007/11/breath.html
我不知道到要说啥。
导演正
兩個從來沒讓我失望過的男人。縱然也從來沒想過他們倆能扯在一起給我個歡愉的時光。
四季的那几组场景非常的温暖。
基本看不懂,但是张震演技碉堡了
2.3/5.0 白瞎这阵容了。张震,河正宇是不是再就没跟金基德厮混过? 你俩做得对。
头一次给金基德打这么低的分
整部电影 基本处在封闭的室内,呼吸困难。死了的5分钟且在拼命感受呼吸。
心已经死掉的每个人
【补標】
金基德和黄碧云有相似之处,5795和5796
大家对期盼已久的金基德第14部电影《呼吸》评价普遍不高。虽然我对《呼吸》的评价也不高,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关注和期待金基德,他低成本速成创作不会让人失望。
爱一个人的最高点就是亲手杀死他吗?
边缘人和生命力。
金基德的片子总是看似温柔,实则相当暴力。片中女人对男人诉说她的死感,让人难忘。金基德电影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默契是他为我们铸造的童话。
金基德你到底在想点啥?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理念,一如既往的采用概念化极端化的表现形式,结果通篇都是隐藏细节却又满满都是bug. 女主有点巩俐有点吴倩莲, 但是唱歌真是雷死人的难听. 张震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大额头. 这个四人死囚室算得上史上最文艺死囚室了. 一直在想监视器后的变态是谁,却是金基德本人.
这个冰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杀手,又是被害人。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囚笼,那里承受着无法表达的四季,无法终结的生命,将至的死亡与孤独的爱。
NONSENSE!
金基德。。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金叔叔很幽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