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湿热的空气和膨胀的荷尔蒙混合在一起,满眼望去的蕨叶和棕榈好像打开了陈年的药柜,让片子中少有的几个“现代”的镜头比如机场比如城市楼房都显得与电影格格不入。
那间破旧的门都关不严的浴室成为世俗禁锢下的避难所,林林总总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五分钟的两人亲密镜头却像贯穿始末的红线,从头到尾爱都很笃定,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摇着头的老风扇和泥泞的小破路旁观着两个相爱的人,平静又美好,真是好片。
“你以前都用这自行车载过哪些人啊”“好多人”
非常典型的越南风格,清新、清淡,裹着一层薄薄的忧伤。
三个主角都很有代表性,母亲的角色无论从长相还是性格都是非常典型的东亚母亲,看着就觉得很眼熟,在生活中一定见过这样的一个妈妈。
台词很少,表情和眼神很多,怀疑、忧虑、为难、欣慰,很复杂的情感在一张看似"大众"的脸上都能表达出来。
两个男生虽然很年轻,演技也非常好,尤其是在看向对方时极致拉丝的眼神,伊恩的脸偏稚嫩,但眼神中有一团火,一种欲望,和倔强,和相对成熟的阿棕形成互补,没有大尺度场面,却把暧昧与纠缠呈现得很好。
个人认为阿棕的脸并不gay,所以表演的功劳很大,在两人之间创造了极佳的化学反应。
"如何将同性恋这件事告诉家人"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依然有意义。
而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问题,换成异性恋,"如何门不当户不对的恋人介绍给家人",其实这种歌困难也是成立的。
重点在于个人与家庭的意志相违背时,必然产生矛盾,放到更大的背景下,社会的某些价值观永远会与个体的某一部份相冲突,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
同性恋只不过是在爱情这件事上"违背"了主流,那么贫穷呢,独身呢,奇怪的职业呢,除非我们努力地让自己去符合所有的主流价值观,否则我们一定会在某个方面某个时刻成为"边缘人",我一直这样认为。
电影的配乐也很淡,在越南漂亮的大house中,更突出的是断断续续的知了声。
门廊,木板床,老式风扇,虽然没有烈日,夏日的气息还是萦绕在四周。
片中的音乐都很好听,尤其是他们去游乐场那首复古的歌,以及片尾曲,非常非常推荐,片尾曲量身定制,概括了整部电影,所有情绪在这里才被推上高潮,恰似东亚传统的隐忍。
特别喜欢电影的结尾,妈妈送完儿子,回来的路上决定自己开车,手握方向盘,一点点放开离合,她由衷地笑出来了。
导演没有把母亲变成一个同性故事里的背景板和工具人,让她也有了自己的悲欢和个性,这是对另一个容易被边缘群体——女性的关怀。
女性开车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女权事件,但对于任何一个长期忽视自己的人来说,坐在驾驶座上,我们又能感受到多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了,。
也不是很能理解的地方,为什么两个人要在厕所做事,厕所不是大家都要用的吗,比房间更容易被发现吧,看起来简陋且面积不大的厕所,是怎么支持你们做,并且做完了还能浪漫地坐着聊天的……另一个不完整的点是阿魁,阿棕跟伊恩说,你不需要知道所有事,又是喝酒又是复杂的表情,我以为会有什么事情会在后面揭晓,哪怕说以前棕魁爱过也行啊,然而我没有等到。
连结尾送他们去机场的也不是阿魁。
几乎整个东南亚包括港台都拍过同性主题,我们很明显已经被包围了,怎么办,大国不能在任何一方面落后啊!
能够在一部越南的电影里看见我故乡的味道,甚至是童年,是我所没有意料到的。
竹席,摇摇椅,蒲扇,插在垫席下的蚊帐,小木桌木凳,关不紧的门,每一处都是那么真实甚至于像是直接从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一样。
然而,这是越南的电影。
确实得承认,亚洲文化,至少东南亚这一块都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我看现在国内的电影,能够真实的勾起我关于乡村关于年少记忆的,少,加上同性,几乎为零。
故事简简单单,回乡迁坟,然后向母亲出柜。
但是这部电影很有人情味,就是一家人的生活,有总是不知怎么回事和你作对的亲戚,有表面顽固但内心只希望你过得好的母亲,有看起来不灵范但聪明得很的奶奶。
一个大家庭,特别是在农村,几乎便是一个缩影。
诺回家,面对的不仅是母亲,还有那个一直在逃避的自己。
面对母亲一直开不了口,在酒席上面对谭的逼问躲躲闪闪打马虎眼,和伊恩陷入矛盾又无奈迷茫,出柜都是一场意外的偷听。
为什么我对这部电影寄予这么浓的共情,正是诺的犹豫才像极了大多数人。
面对一直积压的传宗接代的压力,怎么做都是错误的。
伊恩是理想,诺是现实。
奶奶则是整部电影最可爱的角色,大家都觉得她老年痴呆,但她一点都不迟钝。
偷瞟一眼就隐隐猜到两孙子的关系,先是用遗产试探,然后又拼命维护,老人家最希望的是他们幸福。
“把自己爱的人减少给自己的家人,没什么错的”一句话,道明了所有身为父母亲的爱。
妈妈或许早就猜到了,但诺一直不讲,她就装作不知道。
很多时候,不要小看母亲的智慧,自己孩子怎么样,就算不说也还是有点数的。
什么样是开心,什么样是郁闷,隐藏和躲瞒是糊弄不过去的。
科是我一个感觉很有张力的角色,他不断强调“我不需要一分钱”,或许是作为一种留存者的悲哀。
诺去美国,可以赚大钱,可以大手大脚,他只能留在这偏僻的乡镇,做一个货车司机。
明明小时候还是一家人玩伴,但忽然长大,一切就翻天覆地了,怎么会不嫉妒或抱有怨念。
最大的悲哀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分明曾经活在一起,现在却是两个世界的人。
最后,伊恩。
作为理想的化身,往这家里照进了一束光。
他希望坦诚,希望不用再躲藏起来亲热,希望回来陪伴诺走完这段艰难的时光。
他或许失望了,但一直继续走下去,最后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整部电影节奏是缓慢的,即使有冲突,但之前就有所铺垫让气氛平缓下来。
从头到尾,给我就是一种沉浸与享受。
或许我在诺身上看见自己,或许蝉鸣才是夏天最后一抹回忆,我感觉看的不是电影,是对我未来的剧透。
除此之外,诺和伊恩真是清新系,看他们谈恋爱怎么都不会困好不好。
对于颜狗而言,简直就是一场享受。
再见,妈妈。
再见不是别离,是重新开始。
妈妈开始学车,诺和伊恩得到了支持,所有的事物都在往崭新的方向前进。
我真是当预告片看的,虽然我还没有遇到我的伊恩,但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说出“我们认识,很久了”。
正如影片的名字,这是一段和母亲的重逢与离别。
母亲的隐忍、奉献、体认和坚强,战胜了生活的困难,世俗的歧视和宗族的压力,母爱是所有人的保护神。
重逢必然带着憧憬,这是对生活的本真式的向往和期冀,这是母亲的生命本能。
有些话母亲埋在心里,说不出来,导演便让其他角色言说,配合上母亲欲言又止的嘴唇,还有复杂、温柔、担忧又怜爱的眼神。
电影的成功不在于出柜的冲突,而在于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母亲自己的坚强。
所以,出柜是主线,但不是故事的主题。
当一对恋人踏上归途,当儿子在机场留下不舍的眼泪,母亲却微笑着,学会了开车,继续奔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这是母亲的样子,这是儿子心中母亲的样子,这是每一个经历了艰辛却愈加幸福的母亲的样子,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活成的样子。
因为看过的同性电影不多,我觉得这个很好看。
先说一下母亲吧!
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希望孩子快乐的,她们是最不在意世俗的那个,也是最支持你的那个,当然母亲的艰辛也是很令人心疼,自己一人撑起家,还要处理满地鸡毛的家中关系应该很是头大,没法想呀!
这可能就是母亲的伟大吧!
永远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可能。
love is love.自己母胎单身到现在,可能对于此的见解会过于直白,但或许我的直观便是他们爱的体现。
彼此守护,害怕对方受到伤害,在对方难过时陪伴,因为你被揍,我会很气的和别人打架,很是心疼的给你上药,然后在你熟睡时疼惜的看着你,默默的吻你,我看到那就觉得这就是爱呀,这样的人只要遇到就是幸运,还哪里去管性别。
看到那里的时候真的是好幸福,看到别人幸福的幸福,我已经粗浅的认为这就是爱了。
总得说,观感很好,值得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bridge电影(电影资源自取),欢迎关注 ^…^我们东方文化体系自古就讲究“家国情怀”,大丈夫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因此我们对于传宗接代是十分重视的,有了下一代,家族才得以延续。
“家”的凝聚力让我们和西方文化有了根本的差别,西方文化中更注重“个人”,他们强调自由,家人之间也是只能适当干涉的。
《再见,妈妈》这部电影是越南拍的,越南的文化传统和我们中国是类似的,现在的越南相当于2000年左右的中国,也把家族传承看得很重。
影片主角是两个同性恋,他们打算从美国回越南探亲,顺带着把他们两的关系告诉妈妈。
“出柜”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意味着与家族文化背道而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生活遇到的很多人对同性恋本能的反感,都是一代接着一代的思想传承起到的影响。
影片中的阿棕和伊恩的“出柜”不能代表多数同性恋的“出柜”,我只能说他们是十分幸运的。
在伊恩对奶奶说他们是爱人时,那个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跟他说“傻孩子,带自己喜欢的人见家人,永远是没有错的”。
同样,在阿棕对妈妈坦白时,妈妈也没有责怪他,而是花了一些时间来理解儿子。
奶奶和妈妈显然都是“开明家长”的典范,但是现实中这样的家长太少了。
更多的家长会试图矫正同性恋的性取向,想尽办法让他们“不正常”的孩子分手。
这也就说“出柜”意味着面临家庭关系危机,而这使得我们东方文化体系中很多的同性恋,选择了隐瞒,时间跨度长的也许一生也没有承认过自己其实是同性恋。
那些迫于家族压力娶妻生子的男人,被称为“形婚gay”。
电影里的妈妈和奶奶能不能让我们有所反思?
到底是家族传承更加重要,还是孩子本身更加重要呢?
我认为孩子本身更加重要。
电影里只有妈妈的儿子阿棕摆脱了小乡村的束缚,到了美国留学,这和妈妈的思想和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
在儿子对她坦白自己是同性恋之后,她选择了认同和包容,我们不难想到她在其他方面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反观现实,我们东方文化体系中很多家长在听到这种消息之后,不是去接受,而是去否认,甚至挖苦孩子。
在涉及到孩子和家族传承的选项中,更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牺牲。
这道选择题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对于父母来讲,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爱自己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不应该是你更关注的内容。
我们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传承是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的过程。
对于“男女结合,家族延续”的观念,也许可以更进一步说成“有爱就有家”。
也许家长需要更懂得什么才是爱,更加理解自己的孩子。
不管他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认清楚我爱他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承认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变的更好的第一步。
一味地逃避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什么越南比中国落后,都能够拍出这样的同性电影,引发我们对于同性与家庭之间的思考,而我们还在执着于往“耽美剧”中加女主求过审?
改变是很痛苦的,固守己见最容易,用在个人恰当,用在家庭恰当,用在国家也恰当。
我们不能说立马就立法承认同性恋合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媒体需要有这个能力来引导大家慢慢认可这个事情,如果出个同性电影都过不了审,不应当奢求着真正的“爱”出现。
尽管有种种的不足,可还是愿意私心奉上五星。
很显然的,只有在亚洲国家才能拍得出这样的题材,整体的故事确实如其他人所说,有《喜宴》中向家中人隐瞒同性恋身份最后向家人出柜的走向,也有如《别告诉她》中在外国回到家乡并最后不舍地分离的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胜在是真正的以越南这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出发,展现越南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的现状。
观感十分的好,非常地舒适。
尤其在前半段,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是单纯地带领我们在越南乡村度假。
后半段所制造的矛盾就太过于刻意、突兀了,导演似乎想不到用其他方法来推动故事的走向了。
但结尾又处理得十分细腻,在机场与母亲分离,分离时大家都忍住内心的不舍,等到分开后才爆发,非常的东方化。
最后的最后又以妈妈学习开车寓意着妈妈走向新生,走向脱离大家庭的独立。
另,男主真的某些时刻长得好像陈晓,奶奶非常可爱,妈妈很东方美。
好爱男二啊,如此的细腻、贴心,上天啊,赐我一个像他这样的男生吧!
第一集我给满分。
有哭有笑。
生活就是这样不易,我陪着书雨妈妈,又哭又笑,她看着自己母亲隐忍在洗手间才能大哭,而为之动容。
(母亲演得真好,不亏是金智英的妈妈);看到丈夫从不愿祝女儿生日快乐而犯愁(小迷糊真是什么都能演);看到女儿因为自己的贪念而受到伤害后的恐惧;对于自己命运不公的怨恨。
像我这样没孩子的都要哭晕,不知道做了妈妈的看了会怎样。
这集节奏非常棒,交代过去的事情简洁明了。
剪辑很棒。
演员的表现也让人惊喜,因为金泰熙太美而被忽略的演技,这次真的不会被忽略了。
还以为她跟小迷糊会不搭,居然意外的搭。
书雨爸爸最后那一眸,惊为天人呐,我被这个眼神的层次感所折服。
从现在起爱上小迷糊,oh no其实从监狱那部就一见钟情了,这是二见倾心。
流量党慎入,有大量截图,看电影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就随手截下来了,以作纪念。
目录:一、三次开车🚔和洗澡🚿「伊恩x咕诺」二、关于可爱奶奶👵🏻「奶奶x伊恩」一、三次开车🚔和洗澡🚿1.关于床板“软硬”🛏️
2.关于“棕色”
3.关于床垫“软硬”2.0
4.关于“滚床单”
5.关于“洗澡🚿”
6.关于“跳舞”💃🏻
7.关于“插花”🌸
8.关于“摸摸”
二、关于可爱奶奶1.关于拍照📸
2.关于“对错”✅❎
3.关于“选择”
「再見,媽媽」這部劇是講的越南背景,一對從美國回來的同性戀人💑。
其實故事真的很簡單,就是在愛情與親情,社會與個人的選擇!
我很喜歡奶奶的設定,得了老年癡呆的奶奶誤以為朋友是大孫子,在客人面前出櫃,替「孫子」撐腰,忘掉了很多世俗眼光,過的簡簡單單,「你把你的愛人介紹給你的親人,這怎麼都不是錯!
」媽媽的角色其實很不容易,守寡多年,替丈夫收拾一堆爛攤子,一直希望兒子回到越南成家立業結婚生孩子,但是最後知道兒子的事情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站在兒子這一邊,所以回家的車上在哭泣,但是結尾她要學會開車的鏡頭,是真的很打動人,母愛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
裡面有一個片段是兒子蜷縮在目前前面,看著媽媽的鏡頭——不管你多大,在媽媽面前永遠是孩子!
其實我沒有講兩個人的故事,因為我覺得大同小異,但是我很喜歡裡面有一句話「你為什麼陪我回來,你知道會面對什麼啊!
」「我怎麼忍心你一個人面對這些東西」愛情應該相互支持,相互靠近,而且好的家庭真的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溫柔而有力量!
雖然一點點淡淡的憂傷,但是結局還是很好的!
值得一看
Guadagnino的草地派对dancing sequence就没什么好致敬的吧
男孩带着男友回家。误把孙子的男友当成孙子!睡觉时还偷看“孙子被人亲”!两个人晚上一块睡觉,定个闹铃男孩起来睡床上。一起出去游玩,玩耍。路上也有村民找事儿。“孙子”给奶奶“出柜”!40分钟有一段激情戏。男孩发现妈妈糖尿病病例单后两人厕所吵架”。之后全家人迁坟吃席奶奶当着别人面说“孙子”要和这个男的结婚。奶奶太可爱了吧。男孩路上遇到几个混混被揍。奶奶救了。男孩就和那个混蛋打架。拉开后家人抢家产的戏码。妈妈送他们离开说“她永远支持你们”!!离开哭泣的小两口和学车的妈妈!平淡如水的故事。
看简介以为会有三点1.海外归国文化碰撞2.爱情3.亲情。结果拍出来的都是半吊子emm....
颜值在线,故事也太平淡了
放在中国也能完全成立的故事,从贯穿始终的LGBT人群出柜难这件事,到后面突如其来的亲戚撕逼剧情,虽然狗血,但又很真实,毕竟谁还没一两个人渣亲戚呢。
啊...get不到...吃点好的吧....
故事老土又无聊。很想知道如果没有了帅气性感的主角,同性电影能否依然好看
“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我喜欢这个可爱的奶奶。
唉,我们亚洲人啊!为什么总要遇上疾病、衰老、死亡、伤害……才能看明白,才会懂取舍,才会想到爱最重要,才会想要真实做自己呢?
3
再见了妈妈今夜我就要远航~
后半部冲突部分还不错,全片有点温吞。
暖暖
2星不能再多了
母亲祝你幸福的话语最难启齿,为何我们用期待压垮真正的自我……
小细节动人,什么都想讨论导致焦点模糊又不够深入
了解了一下越南人名字的起法 & 越南的丧葬文化
奶奶是最大亮点,以及机场送别有些感人,酒席一幕尴尬度破表。虽然探讨了不少东西,但整体就像是未经太多雕琢的璞玉,也像是学生习作一样青涩。伊恩的气质和英语口音怎么也不像在美国长大的,看看马男的戴安吧!
“跟那个男的不成又怎么啦,大海里全是鱼”。好喜欢奶奶,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很可很欲的诺,为母则刚的妈妈,人物刻画大多是有棱有角的,可能是一开始的期待没有很大,但却意外地击中了心底的柔软。最后,那些尖酸的指责吵闹,那些摊牌后的释然和平,提醒着我们生活还在继续,有些话想说就说吧,有些事想做就做吧,特别是对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202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