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
Le Ravissement,The Rapture
导演:伊里斯·卡尔特巴克
主演:阿弗西娅·埃尔奇,亚历克西斯·曼蒂,尼娜·梅尔瑞斯,尤尼斯·布西夫,拉德米拉·卡拉巴提克,杜斯克·巴德贾,安娜·布拉戈耶维奇,格雷高尔·戴德洛, 马蒂厄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塞尔维亚语年份:2023
简介:莉迪亚(Lydia),一个对工作非常投入的助产士,正处于失恋的状态。与此同时,她最好的朋友萨洛梅(Salomé)告诉她自己怀孕了,并要求她来接手自己的怀孕生产。一天,莉迪亚抱着朋友的婴儿时碰到了一夜情对象米洛斯(Milos),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开始了谎言......详细 >
看到结尾后忍不住又翻回开头重新回味,成功的地方在于电影感动但不煽情,保持了开放宽广的情感光谱,通过友情、爱情、母性意识及自我价值等几个折面投射出人性的多重面目与复杂欲望。电影在一条清晰的主线下实现了两种视角的并行:女助产士主观的经历和选择以及来自一夜情对象公交司机的独白讲述作为客观补充。电影母题不在于进行严丝合缝的犯罪剖析,而是讲述平凡人身上发生的感情缺失、挫败心理、普遍的孤独感,甚至对信任的渴望。
一出偷子风波剖析女性对爱的狂热与对孤独的焦虑的现代电影
3.5 故事不错,但以男性视角的讲述有些多余
好疯
喜欢埃尔奇的表演
很平静的故事 好孤独啊 公交车司机就是那么孤独 女主角就更是如此 似乎并不会跟周围的人袒露心迹 谁也不了解 不爱说话 没什么朋友 描述的方式和作者讲述的方式都很冷静 但其实是很惊人的故事 这种心境还真是不多见 只是能深刻地感觉到忧郁和孤独 光线用的不强烈 天空总是阴沉沉的 只是假装是一家三口的时候才阳光明媚 不错的制作 表演也很克制 说不上是种什么状态 但大团圆结局还好 二人都知道孤寂的世界原来可以和彼此抱团取暖…很干净的故事和镜头 节奏也还不错 看了不会讨厌的电影 三星半 可以一看的
法国的催婚催育宣传片啊
总觉得这个离奇的故事和浓郁鲜艳的影像风格不是很搭,虽然已经将这个缺爱孤独的人物刻画得很细腻,但少了点人性阴暗的描写吧不太理解动机
2.5⭐
@BJIFF2024 情节过于弱,整体的叙事始终缺少稳定的锚点,Lydia的选择常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状态,若干处动机的生成都可以看到导演呼之欲出的解释的意图。乏力的写作,不管是闺蜜还是临时认识的男友,所有关系都艰难进行,情节始终看不到任何以其他方式进行的可能,表达也变得羸弱。挟持孩童而被捕,说服力远不如拉皮德的教师。职业护理与生产的工作倒提供了挺多视觉的冲击,若干影像的设计和Hafsia Herzi的表演将观感维持在勉强可看的水准。2.2
节奏还不错,起码不磨叽,可怜的人儿也有了可恨之处,呵呵
#BJIFF2024# 史上最奇特的犯罪片之一。可以和《罪犯们》对照起来看。打动男人的究竟是那一头美丽的长发,还是为了爱情宁可牺牲长发的勇气,电影想要探讨的似乎就是这个问题。
孤独忧郁的一切指向失控,目之所及疲惫的空气。渴望的幸福如履薄冰。女导演的音乐品味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妇女节快乐。
“她不是我的孩子,但从她在肚子里到她出生,整个过程我都在。”女主接生了无数个孩子,旁观了无数对家庭“狂喜”的时刻,她从不是参与者。有一句细节提到她母亲生她时难产死了,估计她是自小就处于情感缺乏和抑郁的状态,这能说明她在爱情里的卑微表现。或许男主帅一点人物更饱满些说明力会更强,但反过来他不帅,在片中疏离得像个符号又体现了女主情感缺乏的程度。偷走好友的孩子对于女主来说是狂喜的时刻。几段公园戏都很好。这个故事由男主的声音来叙述也无关紧要,毕竟他本身就是个功能性角色。最后男主去接出狱的女主两人并排走简直玄幻,让人幻视某种牵强的大团圆结局。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女主的行为单拎出来堪比变态,但在孤独的描绘之下让人感到非常可怜甚至可以理解……
本片从心理上的确有点难理解,从起因来看,像分手后遗症,无法摆脱依赖而通过某种方式去延续,又或者出于对孤独感的恐惧...莉迪亚是一名助产士,在被前男友于连分手后,与公交司机米洛斯发生一夜情,提出交往又被拒绝,本应就此结束陌生关系,却在不久后抱着朋友莎乐美刚生育的女儿埃斯梅与米洛斯电梯相遇,她临时起意欺骗米洛斯这是他的孩子,强行续缘,然后进入一连串谎言,一度到了见男方家长的地步,朋友莎乐美因丈夫工作要带孩子搬家,真相紧逼着莉迪亚,而莉迪亚却做出更冒险决定,偷偷带孩子出托儿所和米洛斯开房,事情也终于到了面对法律制裁时刻,莉迪亚被判监禁三年缓刑一年.....最后出狱时没想到米洛斯在一直在等她,结局挺好,但从逻辑上来讲,很难说通。
最后一幕两人同步在蓝色中,但愿忧郁的狂喜在她心中渐起。
#14BJIFF# 聚焦女性的心理状态,对爱的渴望和诉求,乍一看上去似乎缺乏合理的动机,但是人物的变化又是清晰可感的。或许最开始她只是想要捉弄对方一下,吓唬对方一下,但是发现对方上钩之后,她也陷入到了这种虚荣乃至恐惧当中。女主角演的蛮好的,就是没太get到为什么全片要以男主的旁白贯穿,因为主视角并不是男主角的。
显然,女主的好友兼服务对象都通过了测试。前现代女性生产与女性在家庭中的家庭地位有关,现在呢?现代女性生产也与女性在现代社会里的社会地位有关。那么「助产师」不禁要问:这种「产业升级」值得《狂喜》吗?所以她才试探性地对着她的朋友和她的观众撒一个小谎。即,本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女导演将女性视角下的女性故事交由一个男性叙事者来讲述,而这种叙事处理方式不一定就是女性创作者缺乏自信的表现,事实上,女性(助产师)视角捕捉到的真相性景观相当具有说服力。或许是因为那个偶然又必然驶入助产师眼界的「驾驶员」 视角更具公共性、前瞻性和兜底性吧。毕竟在部分女性看来,男性是多余的——理由大概就是影片开头:男性不会生产,只会背叛。但影片却肯定了男性作为唤醒性、陪伴性和助产性力量的价值。这种「高贵的背叛」当然值得《狂喜》呀!
唉,偷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