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葬礼这种极度阴郁的场合,竟然也能不断地涌现出幽默气息,从一个棺材继而拓展到所有前来参加葬礼的活着的人的向往:包括一个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很失败的儿子;一个希望父亲能善待她深爱的男人的女儿。
导演弗兰克·奥兹表示:“将绝望的事情再度绝望化,负负得正的结果就是能够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
每一个前来参加葬礼的人都怀揣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他们所需要的又与其他人的相互交织,因此这里才能充满了无数个滑稽的可能性。
” 而带给这部影片喜剧意义的另一个层面,则来源于葬礼本身那充满了忌讳的天性。
这是一个需要将情感严肃再严肃的特殊场合,总是充满了“不能做”或“不应该做”的事情,弗兰克·奥兹继续说:“没错,相信从小开始,就会有人告诉你,参加葬礼的时候最好闭上嘴巴,尽量减少感情的波动,要克制自己。
然而你越是抑制,就越可能发生一些糟糕的事情。
我们都有过这样或那样类似的经历,就是在不应该的非常时刻突然哈哈大笑,搞得自己特别地尴尬。
其实没必要羞愧,因为这是人类天性中的一个非常自然的反应,同时它也是《葬礼上的死亡》一直追求着的中心情感。
” 就连影片的编剧迪安·克雷格自己都承认,他最初的时候并不想把这个故事写成一部闹剧。
一切都开始于因为一个葬礼而聚在一起的家人和朋友,当他们在不适当的时间、不适当的地点开始进行自己的计划时,结局也就不可避免地以一种热闹的气氛收场。
都说灵感来源于生活,确实,迪安·克雷格之所以想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他自己就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是几年前我祖父的葬礼上,对于我来说,那是非常悲伤阴郁的一天,然而所有哀思的情绪都被一些不应该发生在葬礼上的事情打断了……相信看过了影片之后,你就会体会到我当时那种哭笑不得的难堪心情。
所以我突然灵光一闪,觉得这很可能会成为创作一部黑色喜剧的好素材,因为每当我想到那种只会出现在葬礼上的强烈的情感时,似乎每一件事都在围绕着一个已经死去的人相继发生,这只能让你更加感慨活着的重要性,抓住了这些之后,《葬礼上的死亡》中的几个主要角色也在我的想象中变得鲜活起来,即使是在参加葬礼、送别至亲的时候,他们仍然不忘关注自己的需要和生活道路。
”
英伦喜剧有很特色的路线,像是憨豆,black books,小不列颠那样,很多人称之为英国式黑色幽默,让我觉得未免有些过,因为其实这种搞笑方式非常直接且夸张——不玩文字游戏,没有伏笔或者需要人玩味一下的笑点,这种搞笑方式的最常见形式就是n多主人公轮流出丑,我实在是不能理解英国人对着一个莫名其妙就把叉子叉到自己手上的疯子捧腹大笑的心情。
然而我也一直觉得,只要一部影片能达到一定境界,那么它的吸引力是跳出题材之外的,不会因主题而减色。
像是《太阳照常升起》,明明情节安排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还被怀疑模仿巴别塔,可它的每个镜头都如此美,整部影片流畅自然,气氛也营造的绝佳,我完全把它当作一部艺术片去欣赏而忽略剧情。
《葬礼上的死亡》是典型的英伦喜剧片,轻松,夸张,直接,荒诞。
它出色在于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夸张,有趣而且不讨人厌。
影片刚一开始,看着沉重的棺材和身穿黑衣的人们,耳边却响起轻松跳跃的音乐,我超爱它的配乐,配着英国的乡村,铺满爬山虎的房子,清新活泼,有可以让人放下所有不快的力量。
这个本该严肃的葬礼被“被当作安定的迷幻药”和“死去老人的同性侏儒爱人”搞得非常充实且精彩,尤其是那个一脸正经的可爱的侏儒先生,多么有创意的剧情,英国人真是极尽荒诞之能事。
出丑仍是少不了的主要手段,Simon光着身子在房顶上对着底下吸溜口水,侏儒先生从棺材里蹦出,而这些都能令人捧腹,一点也不显幼稚。
这也归功于里边的每一个角色都非常有个性且招人喜欢,尖声细气的胖胖的Howard,萝卜脑袋Justin(我从transporting就开始喜欢这个有个性的人),暴躁的老头Alfie,英国的喜剧演员太敬业了,太可爱了,所以这部片子夸张而不做作,轻易就能惹人大笑。
导演说,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我真的没办法拒绝它。
确实是这样,他导的也很成功,剧情紧凑,笑料频出,关键是结尾也没有落入俗套——一般这类的小品电影,难以避免的在结尾,在笑声落定后大演煽情戏码。
我最可怕这种结尾,完全毁掉一部好电影,让一出喜剧变得不伦不类。
《葬礼上的死亡》毕竟避免不了相对严肃的终结闹剧的剧情,给Daniel了一个慷慨激昂的演讲,不过这一段只是被简单带过,没有鼓掌,没有眼泪,只是用来宣告“闹剧结束了”而已。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让这部片非常具有艺术效果——两个人吃了迷幻药后,都扒光衣服跑到房顶上。
我为这个镜头倾倒了,不论是白天的亮丽,还是黄昏的灰暗,都美的像画出来的一样。
这才是所谓的行为艺术呢,现在一堆没大脑的人光着身子到处乱跑就叫自己行为艺术,一点美感都没有。
http://www.zhangxiaoxi.net
倒数第二个场景,整剧最重要的部分,剧本的精华也在这里.My father was an exceptional man.He may not have been a perfect man but he was a good man.And he loved us.All I wanted to do today was to give him a dignified sending.Is that reall so much to ask?So...Maybe...Maybe he had some thingshe liked to do.Life isn't simple.It's complicated.We're all just thrown in here together in a world full of chaos and confusion.A world full of questions and no answers.With Death always lingering around the corner.And we do our best.We can't always do our best.My dad did it best.He always tried to tell me you have to go for what you want in life because you never know how long you're gonna be here.And whether you succeed or you fai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have tried.A parent can only drive you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n the end though you've got to run for yourself.You have to grow up yourself.So when you leave here today I'd like you to remember my father for what he really was.A decent and loving man.If only we could be as giving and generous and understanding as my father was.Then the world would be a far better place.
很长时间以来看的第一部喜剧……当Troy把那瓶药放到桌上的那一刻起,就知道笑点要从那里展开了,却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段子,而神秘人Peter,又构成了另外一条线索,笑料频出……本该是庄重严肃的葬礼,仿佛成了一出荒诞的闹剧……而Daniel的悼词,则成了全片的高潮,所有混乱、纠结、愤怒等等各种情绪在那一刻戛然而止……好片子,当然的好片子……是一部喜剧,但却不仅仅是哈哈笑……片尾的升华更是我的大爱。
有人认为升华的过于牵强,我却持不同意见,毕竟,片子是设置在葬礼基础上的,又怎么想象一个葬礼会在一片混乱中划上句号。
而daniel即兴的发言,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态度,要尝试……我承认,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但终究,是他自己……尝试,也是要有很大勇气的,要面对周围人的冷眼、不解、甚至嗤之以鼻。
从这个角度上说,还是给他们多点宽容吧……我们,又有多少权力,对他人的功过,进行评说呢?
正如Bible所说,No judge...
一架棺材,在地图上慢吞吞的走了半天,几个人肃穆的抬进来,打开一看,竟然装错了死人!
真是一架倒霉的棺材!
与些同时,带着各种困扰和问题的各路亲友,从不同的地方汇集而来,参加葬礼。
因着各种巧合的偶然和必然,与葬礼有关的闹剧就开场了。
从小到大,缓缓前进,最后在极其荒诞中结束。
一场本应肃穆庄重的葬礼,却在出现诸如尸体跌出棺材,昏死的不速来客压着死者的头被装进棺材里,吃错药的小律师光着身子在屋顶上闹情绪,老人把屎喷到年轻人的脸上,同性恋不雅照曝光等“成何体统”的情节。
那架不得安宁的棺材最终由于儿子发自肺腑的演讲,落土为安。
但是在结尾,那瓶不断丢失的被当成是镇定剂的迷幻药,让本应该年高德昭的叔叔艾菲,也光着屁股爬上了屋顶。
他迷迷糊糊的看着苍茫大地,很不满意,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这一切,真他妈的绿!
其实,那时天色已暗,正确的讲法,应该是:这一切,真他妈的黑!
这是一部让我狂笑不已的电影。
它的成功之处,我觉得,首先在于各色人物的设置。
片中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以丹尼为中心,第二组以玛花为中心,两组人物在葬礼又有不同程度的穿插联系。
丹尼是死者的小儿子,也是葬礼主持人。
围绕着他,死去的父亲艾迪、母亲珊杜娜、哥哥罗拔、妻子珍、朋友厚华、叔叔艾菲、牧师戴卫逊,还有艾迪的同性恋情人彼德,组成人物关系,特别是他与哥哥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剧情发展的主线之一。
丹尼有写作的雄心,却始终活在已成为著名作家的哥哥罗拔的阴影下,他对自己写的悼词很没底(确实也写得不怎么样),而众亲友竟然也都公开对不是罗拔写悼词感到遗憾,不甘放弃机会的他自尊心倍受打击。
影片抓住这个一点进行反复的渲染。
当父亲的同性情人无意中再次踩到他的这个痛处,他终于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出来,导致剧情徒然上升。
第二组主要人物是玛花,她是死者妻子的侄女。
她把男友西蒙、弟弟特洛、父亲维德、一夜情人贾斯汀组织在一起,形成人物关系。
她带着自己的男友西蒙参加姨父的葬礼,她想把西蒙正式介绍给大家。
不想她却把弟弟装在药瓶里的迷幻药错当镇定剂给紧张的男友吃了,使之早早成为闹剧的制造者之一,几乎使她颜面尽失。
不过最后,她以自己的坚持,勉强争取了完美的结局。
但她只是一个功能性的人物,这一组人物中,重量级的是她的男友西蒙。
无辜的西蒙可以说是闹剧最大的牺牲品,由于吃错了药,丑态百出,但他是身不由已。
从性格来说,他最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他一见到玛花严厉的父亲,就很紧张。
但他顶着未来岳父刀一般的眼光,却仍敢安慰死者的妻子,虽然给的是一个夸张的熊抱。
当他幻觉中听见棺材中有人抓刮的声音,毫不犹豫的开棺救人,这可看出他实在是一个善良至极的人儿。
至于他光着屁股爬上屋顶声称要跳楼,皆因是他爱玛花至深所致。
当玛花跟他说自己怀孕时,他马上原谅了被贾斯汀强吻的玛花。
他高兴得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开始称呼那个咬牙切齿,声称要杀死他的未来岳父为“爸爸”。
可见,如果除去吃了迷幻药的“发病”症状,西蒙是一个还算正常的人。
而其他的几个配角,如老是担心自己有病的厚华,跟玛花搞一夜情却念念不忘的贾斯汀,暴躁易怒的艾菲,总是弄丢迷幻药的特洛,专断的看不起女儿男友的医生维德,赶时间的牧师戴卫逊,不能承受失夫之痛的神经质的珊杜娜,又有哪一个是正常的?
至于丹尼和罗拔兄弟,为了灭迹,竟然把彼德的尸体装进父亲的棺材里,这就很离谱了。
而他们真的这么做了,若不是彼德在丹尼的悼词中重活过来,掀开棺材盖,这一对同性恋人可真要合葬了。
犯罪不说,这已是对死去的父亲的一种莫大的侮辱。
要知道,那架“尸体”的屁股可是压着他的头部塞进去的。
可见,不正常的人,还真不少。
按史铁生的说法:我们都是有病的人。
既然因此,就请不要太自以为是。
另一个重要的配角应是彼德,他肩负着为首先死者进而给众人扯下遮羞布的功能。
很少有人会相信这个身高不足一米的侏儒,竟然是死者艾迪生前疯狂的同性恋人:他们甚至发生了“艳照门”。
从老太太珊杜娜的痛心疾首以及各位男士的表现来看,他们“不雅照”的“不堪入目”程度,应该是比08年香港的所谓“艳照门”,要过之而无不及。
那几张照片在葬礼上的公开,炸毁了葬礼上几经闹剧破坏仅剩的庄重感,炸毁了所有人原来克意维持的,有关死者作为一个“正人君子”的自负定位,把他遮掩的“并不完美”的另一面展现无遗。
作为一面镜子,这个事件让二儿子灵感突发,替大家说出了作为一个不完美的“绅士”的理直气壮:只要我们心中有爱。
其实,除去两个不幸的裸男,片中的这帮衣着光鲜的人物,又有哪几个不是徘徊在斯文扫地的边缘?
说到这个“艳照门”,就不能不说到道具了。
道具在影片中的成功运用,取得惊人的效果。
其中,“照片”这个道具在片中的功用真是跟炸弹有得一比,上面已作了分析。
另外一项重要的道具,就是那瓶被错当成镇定剂的迷幻药。
这瓶迷幻药被在影片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给三个人吃了,造成了惊人的效果。
特别是头两次,对剧情的发展起了决定性推动性作用,而最后一次,则是一次强有力的收尾。
可以这么说,整个影片基本就是按照这三次错吃迷幻药建立剧情结构的。
在影片的开头,是西蒙错吃了迷幻药,这导致他还未到达葬礼地点就开始处于一种“发病”状态。
如果按照三幕式的情节理论,第一幕的情节点就是西蒙认定棺材里有活人而硬把棺材掀翻了,导致葬礼的中断,完成开端阶段的高潮点。
而借着这次中断,彼德趁机跟丹尼摊牌,导致他自己被强迫吃下了五颗迷幻药,进而在“发病”中失足跌倒昏死。
也正是西蒙再一次的“发病”,一丝不挂的爬上屋顶,吸引众人跑出屋外观看,给了丹尼兄弟等人把彼德放进棺材的机会,也才有了彼德复活掀开棺材吓倒众人的情节,也才有了丹尼发自肺腑的一翻生命陈述,制造了影片的高潮,也就第二幕的情节点。
丹尼的演讲解决影片的戏剧问题,影片也将近结束。
这时,丹尼的妻子珍说她给艾菲叔叔吃“镇定剂”,于是引出艾菲叔叔也光着身子上屋顶的具有强烈戏剧性的一幕:他忍不住破口大骂:这一切,真他妈的绿!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忍不住破口大骂:这部电影,真他妈的黑!
当然,我是光着膀子坐在电脑前。
死亡的是什么主题:勇气(勇气源于爱)main plot:丹尼尔能不能走出哥哥的阴影,成功的做悼词,让葬礼顺利进行和结束;工作人员拿错尸体——西蒙推翻棺材——侏儒的威胁——侏儒的死亡——西蒙跳楼——侏儒在葬礼里醒来sub plot:1.堂姐带着未婚夫参加葬礼初见家人,未婚夫却误食迷幻药,女儿能不能让男友在葬礼上正常表现,以及顺利的公布自己和男友的恋情;男友吃错药——推到棺材——躲在洗手间(喘息)——裸体跳楼(高潮)——女友勇敢的公布怀孕的消息,解决了男友欲跳楼的问题2.弟弟丹尼尔能不能从哥哥那拿到钱,支付房子的定金,顺利的搬出去住,维持夫妻的关系;期待从哥哥那拿到钱——得知哥哥没法支付葬礼的钱——葬礼上的一系列事情——丹尼尔的演讲——最后哥哥让弟弟和弟媳一起到纽约生活3.丹尼尔和哥哥罗伯特能不能守住父亲是同性恋这个秘密,不让父亲情人将其公布于众,维持父亲的声誉;出现陌生人——侏儒说出了父亲是同性恋的秘密并威胁——在将拿到钱时激怒了丹尼尔——兄弟俩绑架了侏儒——侏儒被误喂迷幻药——误以为侏儒死了——侏儒被关进棺材——侏儒在葬礼进行中突然醒来——丹尼尔成功的读悼词平息了混乱,葬礼顺利结束还有一些更小的情节,丢失迷幻药的人,妻子能不能搬出去住,能否让恋人回心转意,叔叔能不能顺利参加葬礼,神父能不能顺利的让葬礼进行下去。
最后每一条事先计划好的subplot都交织在一起,跳楼的西蒙和藏侏儒尸体,迷幻药的丢失导致了侏儒的死亡……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让混乱进一步升级,经历所有混乱后的丹尼尔终于能坦然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承认每个人都会有差异,“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完成了祷告,无论你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你去尝试过了……学会宽恕”,成功的结束了葬礼。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子里,进行着一场严肃的葬礼,然而每条故事线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制造出了一场捧腹大笑的混乱。
在电影的结尾侏儒并没有死,我想真正死的是丹尼尔的胆怯,丹尼尔不敢面对自己的小说梦而选择逃避的胆怯,克服胆怯,只有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勇敢的尝试,以及坚持和努力,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才能不是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尝试和努力,其他,let it be
《超完美告别》的封面就很吸引我,墓地前坐着一排肃穆的黑衣背影,最右边一裸男。
囧囧有神。
果然开场就是这个风格。
棺材送到男主角家,丹尼尔哀伤地看父亲最后一眼,“这是谁?
……他不是我父亲。
”殡葬公司弄错了。
开头和结尾的动画做得很好。
开始是一个带十字架的方形在移动,表示棺材运去男主角家。
结尾,那方形移进一个坑,然后落土,上面还迅速画出几笔小草来。
其实一直都想写一个关于葬礼的荒诞小说。
源自少年时代对外曾祖母葬礼的印象深刻。
首先她身体陡然不适,无法进食,外公连夜把我们喊去,大家一屋子人坐在那里……等着。
等了两天,只等来越来越多的亲戚。
而我实在扛不过去了,因为正值升初中,之前的报名已经缺席,那天貌似发书,再不去真说不过去。
母亲也觉得我干耗无益,去一个下午应该不会错过什么 。
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见上我外曾祖母最后一面。
最后一天火化、入葬,上午大家凄风苦雨中送葬还哭得跟什么似的。
下午大人们已经铺开桌子兴高采烈打起麻将来,笑声放肆而无忌。
这大概是我对生与死第一次有了一个强烈的差异认识。
说实话很多亲戚我都是葬礼上第一次才见到,葬礼大了,什么人都有,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就好像剧中丹尼尔在父亲葬礼上的颂词:我们只是一起被扔在一个充满了混乱和困惑的世界里……而死亡又总是在拐角处徘徊逗留……我们只能拼尽全力。
好在,他们的努力也算不得白费,最终所有的事情都起死回生了,所有的意外也都迎刃而解。
所以后来我在邻居的葬礼上帮别人写悼词,把那人的兄弟少算了一个,那人儿子也就照直声情并茂读了出来……惹得他尚在人世的兄弟要来打我,我居然也很镇定。
当然没有被打。
丹尼尔说,我只是想让我父亲的葬礼能够好好完成。
这么大事情自然希望不要节外生枝,有了也最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默默过去。
所以换句话说,葬礼其实是一个惹事生非的好时机。
"也许,生活并不简单有,些复杂.我们都一起被带到一个充满混乱与骚动的世界,一个充满各种疑问与答案的世界.而死亡总是在某个角落徘徊.我们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却无法总是做到最好....."笑过之后能发人深思的电影.人生就是这么的短暂,我们与茫茫宇宙相比根本渺小的忽略不计不值一提.所以,现在起用自己不值一提的生命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吧.还有其实很少看欧美片,因为总觉得很不合自己的胃口.马甲大叔隆重介绍给我看的.拖拖拉拉的到今晚才认真看完.然后觉得非常棒.谢谢马甲大叔!
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从头笑到最后,让葬礼成为挣脱困境的诱因,让死亡成为一个笑话,让勒索成为懦弱者守卫家庭的勇气,让所有的不如意都一笑而过,继续朝前走。
从电影的一开始,一具送错了的棺木开始,就预示着笑声。
父亲的同性情人那矮矮矮矮小的小个子的出现,那时常流露出的哀伤的神情的巨大的眼睛,那理直气壮的索要遗产。
既可笑又猥琐,既无耻又直白。
恨也恨不起来,毕竟,死去的父亲在完成他一生所有的责任之后,偷偷地独自去寻欢,在这个葬礼上,似乎也不那么不可容忍了。
05年的乡村版《傲慢与偏见》的男主角,马修·迈克费登 Matthew Macfayden 在胖了一点之后,不再像达西——当然他在瘦的时候也不怎么像达西,他就像他演的,一个不自信的写作者,准备了那么久的葬礼上的悼词,最后弃而不用,大声说出了他感人至深的发自内心的话,那也许是他最好的作品。
所有的人都那么倒霉又可爱,在这个葬礼之后,又多多少少摆脱了一些困境。
未来的药剂师现在的化学生确实是研究出了具有迷幻作用的迷幻药。
一对恋人在出了巨大的洋相后变得更加相爱,并且不用再担心女方父亲的反对。
暗恋中的男人可以放下那颗悸动的心了,因为他暗恋的女人有BB了,他不能想像他会去做一名父亲。
执拗的钻牛角尖的人可以放心了,那一点小小的皮肤病真的不算什么,毕竟他接触到更脏的东西了。
未亡人可以从伤心中解脱,那死去的人不必再为他伤怀。
作家弟弟在葬礼上邂逅他的旧日小女友。
男主角呢,他有他完美的妻子一如既往的支持,又可以从母亲的强势下走出,过两人的小日子,卖了旧房子买新房子,一切都那么好。
甚至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因为那些迷幻剂,可以从轮椅上爬上屋顶,脱光了衣服,自由地在月光下作个沉思者的选型。
这个片子浓郁的话剧腔和舞台走位,所有的场景都是在一幢小屋子里,让我想起很久之前看的《大人别出声 Noises Off...》,从舞台到银幕,不得不感叹英国演员强大的功底。
我父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也许不完美,但他是个好男人。
他爱我们。
今天我想要做的是要为他献上一个庄严隆重的告别式,这很过分吗?
那么,可能,可能他有他个人的爱好。
生活并不简单,很复杂,我们都被一起带到一个充满混乱和骚动的世界,一个充满各种疑问与答案的世界,而死亡总是在某个角落徘徊。
我们竭尽所能的做到最好,但无法总是做到最好,但是,我的父亲,他做到了。
他一直告诉我,你必须过你想过的人生,因为你永远不会晓得将何时离开,不论成功或者失败。
最重要的是你努力尝试过了,父母只能为你指引方向,然而到最后,你还是得自己闯,你得自己成长。
那么,今天后你们离开这里,我希望你们记得我父亲他真实的样子:一个正直而深情的男人。
即使我们能像我父亲一样,慷慨,乐于付出,善解人意。
那么,世界将会是个更好的地方。
平凡的一段悼词,但是看完了整部片子以后感动很深。
呵呵,这样的煽情绝对含蓄不做作精彩的片子
此片中任何一件事发生都会叫我的心脑血管瞬间全部断裂
片头跟片尾真可爱
背景雷鬼乐气氛真好~挺好玩的。英式黑色幽默。3.6
感觉不像是英国拍的,恶搞桥段跟宿醉一样没营养。支线交叉矛盾什么的也没有那么精彩。不过片头片尾做得很精致。
我居然看都没看完……白对这电影有幻想了……莫里斯里面的小少年居然变成这种大叔了
英式幽默就是独到!
看来我是不懂英国的黑色幽默了。。。折腾了半天,还是感觉很幽默的地方。即使最后都怀疑残疾人是如何爬上房顶的。。。
我 不觉得有趣 sorry- -
典型的英式幽默,一步步剧情都出人意料。
开篇闷了点。结尾很棒
一般
葬礼上的闹剧
是谁说黑色幽默啊,黑你妹啊,这就是一情景喜剧~
这也算幽默?
难道迷幻药的作用就是看到很多绿色和想把自己扒光?话说和一个侏儒在一起也不只是性向问题吧。。。
不在笑点上。
马修还是那么绅士呐
最后一幕让我开怀大笑。
混乱,看不懂
黑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