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但我身边的人(爸妈、三姑六婆)都在催我相亲。
好像我结婚了、把我送到另一个人家,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一样。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一定知道你想要什么,他们不会站在你的立场,考虑你的感受!
大概只有先辜负他们的期望,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否则你就只能被亲情、爱情绑架,被迫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
在通往理想生活的路途中,很大的障碍来自最亲近的人!
但你也许忘了,其实最大的障碍,是你自己。
我要是和女主一样,有这样的老公早跟他离婚了,简直是渣男中的战斗机,即使他在电影最后的甜言蜜语,估计也是骗人的。
女主怎么能忍那么久?
一直做渣男的老妈和陪睡的保姆。
女二号的男朋友也是个直男癌,自己感到焦虑,总要逼你解释清楚什么东西,连结婚都要逼,这是多么害怕失去?
真的还不如单身。
说实话,单身,是狗;不单身,狗都不如!
所以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靠自己的双手,合起来可以是意志,摊开来可以干活。
只有在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基础上,谈的恋爱才是最理想的。
希望恋爱和婚姻不幸福的女人能够早日脱离苦海,重获自由——找回属于自己的精致生活。
看完《出走的娜拉》,剧中几个女性形象让我印象深刻,比起优雅知性的梁沐夕、俏皮可爱的璐璐、通情达理的林阿姨,我却更喜欢不婚主义者——庄瑾。
板寸、红色紧身裙,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被婚姻束缚,多酷呀!
做一个“不婚主义者”并不是那么简单,即使文明进步到今天,在目前中国社会,想要成为一名女性不婚主义者,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大龄剩女”这个标签,不是谁都能背负的。
在中国,你单身,意味着你不能简单的拥有一个孩子,不能为你的家族延续香火,会被认为不孝;还有人说,不婚主义者不懂爱,没有责任心。
其实不婚主义者需要恋爱,她们只是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也不会为了单身而单身。
她们理解了爱情和婚姻的不同属性,基于对人性的充分了解而拒绝接受另一个复杂的人生。
女性不婚主义者,嫁给自己,嫁给自由。
我并不是笃定的要做一个不婚主义者,就是喜欢这种奔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最后想点个赞,演庄瑾的这个演员本身很合适这个角色呢。
不管是当代还是古代,女性想要彻底摆脱娜拉式的悲剧只能从自身开始,斩断对男性的依靠学会独立。
如果娜拉的的父亲思想比较前卫,足够爱自己的女儿,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吃一点苦而且父亲还有强大的经济基础,那即使娜拉出走后也没关系,他还有爱她的父亲可以依靠。
当然在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娜拉自身也不会差太多,即使丈夫不爱她但在表面上还是尊重她的。
但有这样完美原始家庭的娜拉毕竟只是极个别,大多数的娜拉都是身无所长,生活主要依靠丈夫,在家庭孩子和丈夫的包围中早已迷失自我,丧失了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而自己的父母对女儿所经历的生活也是赞同的。
这样的环境下娜拉的出走无疑是给自己平添烦恼,出走后的回归对她而言也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娜拉在出走之前就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并极力想办法解决,努力克服困难学习自己出走之后可以依靠自己生活的一技之长。
经历这些困难,娜拉都坚持下来,那么她的出走就变得完全有底气,有必要。
电影永远是理想的,哪有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过是自欺欺人,回过头来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家人、朋友、社会的期待。
一个女人想要活得潇洒,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也许到最后为了自由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还不如老老实实和别人一样。
习惯就好,别扯什么梦想和自由,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从你说爱我以后 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 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你要相信 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 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
影片独特的女性视角,让三位“娜拉”在旅途中遇到了很多女性角色,善良的首饰店长、农村因爱而疯的姑姑,以及因高考落榜心灰意冷的少女。
这些人物看似零零散散,却让观众感受到无比的“接地气”,这些普通平凡的人,却是生活中随处可见。
通过三位女主,和若干配角的表现,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一种女性对于情感与生活方式的追逐,永远都基于自由的意识,永远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甚至角色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只有女性与女性之间的,而忽略到男性的存在。
感觉又是一部玛丽苏电影,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这完全是所谓的女性独立者的意淫,这部片就像现在很多大火的电视剧那样,比如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迷雾,都非常夸张的给你们营造一种虚假的女性独立形象。
哪有那么简单?
一个女人想要实现理想的生活,哪怕是走捷径,靠男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是惨痛的。
没有随随便便就有的成功,也没有轻易实现的梦想——梦想之所以成为梦想,就是因为你永远实现不了。
喜欢影片海报
我也真的是受够了,真的好想像电影里的她们一样,离开这令人伤心的地方。
已经有无数次离婚的念头,和老公完全不是一类人,现在的生活和当初恋爱的时候完全不同。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关系太近,你就能看到他人性的阴暗面。
电影里那个留寸头的女人蛮特别的,她说“男人可以不是下酒菜,但可以是餐后甜点。
”她不选择结婚,但享受恋爱,享受单身的状态。
就像有个作家说过,最好的恋情大概就是和一个城市里,不同街区的优质男人谈恋爱,保持距离、保持神秘的暧昧。
爱一个人就不要和他结婚,永远保持距离。
哪怕一次也好,你总要站出来为自己发声,如果你这辈子连一次决定都不敢为自己做,那只能说你连基本的人权都没有拥有——没有话语权、没有分辨力、没有决断力,难道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
这让我想起《摔跤吧爸爸》,很多人都说里面的父亲很男权主义,但我觉得就是这个爸爸在告诉她的女儿们——如果你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那你这辈子就注定是别人的傀儡,就像电影开头说的那样,成为别人的消耗品,附属品,纪念品。
你真的知道自己内心需要的,还是仅仅习惯生命给予的?
知道自己要什么,并能够为此做决定,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才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该有的能力吧。
中国女性地位貌似很高,社会貌似一直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本来我也只这么认为。
但是后来才明白,事实是,女性要地位高,可以,但是要在别人给你画的一定的范围里。
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结婚,结了婚的要知足,但凡要求老公点什么都是作。
凭什么我们就要做别人眼里应该做的事。
希望有更多的“娜拉”站起来,勇敢做自己,这样我们女性的地位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这个题材特别棒!就是内容不够,希望有编剧能多写些这样的题材吧。
如果生命就是一场旅行,就算走到绝境也要努力前行,趁我还有热血沸腾和年轻的心,一起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中国首部女性公路片,我的妈,一点公路片的feel都没有,看得我都想出走了。影片放映前想到了《末路狂花》,我都觉得对不起雷导。#第八届北影节#
出走的那拉 最后竟只有两种结局 一种饿死 一种回归继续当金丝雀
有点烂啊
只能说导演辜负了这个题材
徐洁儿相当好、姜尘还不错,不过情节确实有些尬
很难想象是人类拍出来的电影。
应该算是女权主义作品,不过感觉编导还没完全入戏,剧情粗陋就不提了,故事几乎都没讲明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糟蹋了娜拉的好名声,这应该也算是蹭IP吧,早期的。
北京电影节看的,我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有多烂,这片子绝对是影史经典,国产片中的独一无二,唯一可以和《逐梦演艺圈》相抗衡的神片。这么高的题材能拍成这样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啊,关键是两位导演还觉得自己拍了个多牛逼的片子呢。最“棒”的一次观影体验,如此“温情”的题材竟然全场笑喷,连媒体和主创都笑喷了。也就是没法打零分,你说你有多幸运?
女性公路电影 🎬 才一个半小时时间 从女性出发 听女性的声音 不过影视和现实的区别 大概就在于现实总没有影视那么幸运和HE吧
男性导演及编剧送给女性的礼物,喜欢这个开场,不同年龄段的我们都期待一种“出走”;原来徐婕儿是台湾演员,演技不错,不露痕迹;整体上节奏舒缓,虽然人物境遇跟现实有不少差距,但能给人思考空间。
立意挺大,表达不足。还有女主角看着眼熟,原来是海豚湾恋人里演当红女歌手的那个
年轻导演,小正大,为什么不支持
为女性出走题材本身打四星,但导演对故事叙事并没有很好的表达。
导演说他很认真。可认真不是做得差劲的理由。
烂片预警~空洞乏味,矫情呻吟。北影节展映,笑场无数次,从头到尾毫无生活常识,让人怀疑主创是不是自己就生活不能自理。强行炫耀自己对女性对文艺对自由的粗俗幼稚狭隘的理解,价值观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连三流都市家长里短的肥皂剧都不如。以为能看到中国版末路狂花的赶紧跑。
女性题材正在增多,但是拍好的却寥寥无几
这么好的一个国际题材,我就想知道这特么拍的什么玩意???!莫非这年头啥阿猫阿狗都能拍电影了?以为是中国版的《末路狂花》的赶紧跑,否则眼睛得洗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