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看看那些云,云依然是云,没什么特别。
最后一集,刘邦看着天上的云,对刘盈这么讲,语气平淡,像是看穿了世间人和事。
佛说,人有三境,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谋而合。
想来也是自然的,我不过一普通人,二十多年都没什么可以一提的大事,都会觉得看破了很多;何况一代开国皇帝,历经风雨,七十不惑,必然是明白了一切。
曾经思考了很久,为什么项羽败了?
为什么刘邦就胜了?
是偶然还是必然?
那一刻忽然就觉得,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这一切不过就是发生了。
即使都言刘邦流氓,无才,我相信,能从一介布衣,在这乱世,终成开国皇帝,必有其过人之处;或许计不如张良,兵不如韩信,但他成了老大,我猜他懂攻心,而且从起义开始就懂,所以才能聚拢张良、韩信、萧何等人。
懂攻心,便是不世之材,何况是在那个信息不对称的年代。
西楚霸王,即使小时候不识秦汉历史,也模糊听说项羽是个勇武的大英雄,最后英雄末路,乌江自刎。
少年心性,年少轻狂,大概总会幻想屹立山巅,指点沙场,勇往无前;一如项羽,英姿勃发,壮志凌云,百战百胜,俯视万民,即使最后战败自刎,又如何?
辉煌过,值了!
如今依然年少轻狂,愿以颠沛流离,看看这世间繁华。
儒家言仁爱,法家言刑罚;后世评论,皆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作为一个冷血的理科生,我觉得军事实力才是王道;那君王该仁爱还是冷血呢?
多少年,大家都说项羽不听亚父之言,放任刘邦,导致兵败,知乎有个用户说,范增枉为谋士,不默默为项羽除去刘邦,反而建议在鸿门宴杀功臣,陷其不义,豁然惊醒,深以为然 。
吕雉说,我帮你杀韩信,背万古骂名,终于明白。
同时也隐含了另一层道理,所有的事都有代价;仁爱可能会被坏人利用,严苛可能会被百姓反,这个代价,必须承担,虽然可能不是你承担。
刘邦说我用你韩信夺得天下,代价是多次被你屈辱,等的就是今日杀你。
从小看电视剧、电影长大,主角总是在坚守原则,千钧一发时刻救出所有人;也可能是小时做的事,代价总有父母老师给担着,那时总以为,所有的事,都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不会损失任何,不会伤及何人;后来,发现这是错的,得到了就有失去,失去了才能学到道理,然后终于能慢慢平静的对待很多问题,不再妄想。
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我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有人告诉过我们,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就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闻香识女人》最近过的不是很好,可是深刻明白了代价这个道理。
张良献计于刘邦,其中一计是仁义要做出来,要让大家看到感动到;前段时间看《大秦帝国》,商鞅说,秦法不诛心,感叹那时法律竟然如此先进;从小不善言辞,总以为我是善良的,你总会明白的;吃了很多亏,才知道重要的不是你想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别人如何会知道你的想法。
关心就要说出来,感谢也要说出来,善于沟通,善于表达,不是虚伪,而是表达。
最近看历史剧,可是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历史?
是因为一个人?
两个人?
是长大后的必然?
反正就是觉得看看历史挺好的,就是这样吧。
优点还是tvb一贯的节奏快戏剧性强,缺点也很明显,打仗磕碜就不说了毕竟条件有限。
就说人设有多离谱吧。
刘邦成了个窝囊废傻白甜老好人,全靠吕雉和一帮大臣硬推他上位,离谱。
过于强化吕雉的作用,吕雉明目张胆压着刘邦,刘邦成了妻管严老婆奴,离谱。
跟吕雉争宠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成了跟吕雉相亲相爱的傻白甜村姑,离谱。
韩信气量狭小情商为负,多次明目张胆见死不救要挟刘邦,君不君臣不臣,编剧还把出尔反尔的黑锅全扣韩信头上,刘邦俨然成了韩信和吕雉的傀儡,离谱。
陈平萧何樊哙英布彭越等一帮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被严重削弱、形象磕碜,离谱。
项羽天天瞪着眼睛憋着嗓子,不吼就不会说话,离谱。
每集都强调天命,刘邦一无是处还能躺赢,项羽明明能杀了刘邦还要被雷劈,最离谱!
还有项羽下令屠城杀了虞姬的爹,虞姬居然原谅了项羽,理由是项羽的部下说屠城是为了吓到后来的人,避免屠更多城,虞姬居然就觉得项羽屠城是大仁大义🤧这逻辑我属实是没懂,大概屠城杀的那个不是虞姬的亲爹是后爹吧。
虞姬是不是不祥人咱不知道,不过能跟杀父仇人爱得死去活来这胸襟也是没谁了。
非要强调刘邦跟项羽有什么兄弟情不尬吗,看到他们称兄道弟其乐融融我都脚趾抠地了,编剧咋想的,刘邦杀韩信居然是为项羽报仇,好一朵绝世大白莲。
这都什么鬼啊。
李添胜的古装剧,常有惊喜之处,《楚汉骄雄》亦不例外。
但可惜04年的港剧,笼罩在《金枝欲孽》的耀眼光芒下,无一不是黯淡失色。
身为台庆剧的《楚汉骄雄》,同样也不例外。
这部剧是我为数不多曾半途而废的剧集,那时整个人沉浸在《金枝》中不能自拔,再看其它剧集都味同嚼蜡。
这部剧因此被搁下。
但等多年后静下心来重新拾起再看,才察觉到它的好。
瑕疵依然存在。
但有着这样生命力的剧集,本身也算得异数。
李添胜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缔造港剧黄金盛世的武侠剧集,对驾驭这类气势磅礴的题材来说,他可谓是得心应手。
整部剧的背景,是人所熟知的诸侯纷争、英雄并起的秦末乱世,名动天下的楚汉之争。
项羽与刘邦,被时势同时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一个是战无不胜、莫敢仰视的孤胆英雄,一个是嘻哈度日、贪财好色的市井无赖。
多年后,英雄在乌江悲凉自刎,无赖却登上宝座君临天下,并拉开了中华盛世的序幕……一、时势与英雄把历史拿来炒冷饭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却罕有能演绎出新意的。
从这点来说,TVB编剧的创新勇气值得肯定。
虽然饱受指责,他们依然能够将这些故纸堆里的故事讲出全然不同的新鲜感来。
整个《楚汉骄雄》,并没有渲染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倒很有点无奈怆然的意味。
它讲述的是天道,是时势与英雄之间,相辅相承却又相离相悖的微妙关系。
吕雉说,白蛇是白帝子,它为我夫君亲手所杀,我夫君刘邦就是赤帝子!
萧何说,既是绝处逢生,就是天意,是时势造英雄!
项羽说,所谓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无二日的“日”是我项羽,民无二主的“主”也是我项羽。
我项羽定要能人所不能,英雄造时势!
范增说,我的命运已经与你连在一起,那我范增就和你项羽一起英雄造时势!
项羽的狂傲,在于他的刚勇血气,在于他的英雄豪情,在于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战绩。
哪怕最后孤身一人落魄乌江,挥剑一指都让汉兵吓得胆寒落马。
他的狂傲,还在于不惧什么天意命定,不信什么星象预警。
所以只有他能驯服乌骓马,能驾驭天子剑,敢爱命格孤绝的虞姬,能在漳河、睢水战役中完胜而归。
但也正是他的狂傲,使他不屑斩杀刘邦,追捕韩信,为日后的兵败垓下留下了祸因。
项羽太自信,自信得一意孤行,自信得不顾时局。
而他的过于自信,恰是范增的致命死穴。
和张良一样,亚父范增是深谙天道的智者。
他明知项羽并非天命所归,反而刘邦才是紫微所指。
但仅仅因为项羽一声真挚的“亚父”,他就甘愿为其竭尽心力、筹谋算计。
为了项羽,范增抛弃了自己的信仰。
和项羽一样,他决意以一己之力改变天道、对抗时势,实现义子统一天下的心愿。
他的抗争,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英雄造时势的决意使然。
他们都相信事在人为,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只要自己去做,天下断无不成之事。
但最后,却是乌合一片、出尔反尔的无赖刘邦赢了。
他不止赢了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还赢得了整个天下。
无论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屈辱,当中耍弄了多少心计手段。
成王败寇,是铁一般的不争事实,也是人间天道的无上至理。
再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魄力又如何,你楚项羽,最后还不是只能仰天长叹“时不我与”?
很悲凉,同时很讽刺。
时势才是权力最大的翻覆手。
不信你看,一手将西楚霸王项羽逼上绝路的淮阴侯韩信,同样如此。
是时势成就了他,同时也是时势毁灭了他。
在策划著名的垓下之战时,嚣张跋扈的韩信还是齐王。
那时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不得不极力拉拢他。
后人评论说,倘若那时韩信独成一力,天下便是三分之势。
惜他韩信并无这样的野心。
他是智计出众的将帅之才,毕生心愿只是打败领军才能举世闻名的项羽,赢得千秋之名。
他器量太窄,偏又好胜,以至于全然没有顾虑到今后的时势之变。
诚然,打败项羽足以千秋留名,但项羽一死,他韩信也再无利用价值。
之前种种的不敬之举,他手握的重兵之权,无疑都是刘邦心中一根不可不拔的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是韩信临死时的一句推托说辞,在未央宫诛杀他的,不是萧何,不是吕后,也不是刘邦,而是他自己。
同样的,这一切,也是时势所趋。
天下间,没有谁能够违逆得过时势。
二、男人与女人逐鹿天下,一直被默认为男人之事。
再刚毅果敢的女人,如后世称帝的武则天,也不曾做到。
女人,从来都是柔弱的代言词。
所以《楚汉骄雄》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与男人同争天下的吕雉。
甫一出场,就令人刮目相看。
在舟中置一张琴,一身男装端坐其上。
邀请项羽上船,纵论天下之势,不卑不亢地说明自己有委身嫁予之意。
因为她吕雉一生的志向,就是辅弼自己的夫君取得天下。
被自视过高的项羽拒绝后才在沛县遇见刘邦,触觉敏锐的她发觉刘邦虽然是个市井无赖,但为人豪爽仗义、一呼百应,便不顾非议地下嫁于他。
那时的刘邦,虽有仁义悲悯之心,却无半点英雄之志。
吕雉的勇气和决心,由此已可窥见一斑。
成婚之后的几年,刘邦都碌碌无为。
而吕雉却不怨不急地静心等待时机。
直到刘邦醉酒之后误打误撞斩杀白蛇,吕雉便抓住时机为其缔造了“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传言笼络人心。
正是这一招,成功地将刘邦推上了高位。
她吕雉,不但有深沉的心机懂得借势造势,更拥有过人的胆识和刚毅的性格。
在项羽威逼他夫妇二人吃下蜀虫之时,刘邦吓得魂不附体,而吕雉却面不改色地拿起就吃;在偏僻难安的苦地蜀中,刘邦整日吃喝玩乐,而她却四处奔走筹措新军;决定攻楚之时,恰逢韩信拒绝出兵,她又孤身一人前往彭城劝降彭越;在睢水一役大败后的逃亡途中更不惜带着两个孩子引开追兵,舍身掩护刘邦;被项羽羁押要挟甚至到差点烹杀之际依然面无惧色,还声声告知刘邦勿以自己为念,让项羽的攻心之计无法得逞;在楚汉和谈之时,她在一群男人面前寸土必争,毫不相让;后来撕毁和约、击其暮归,最终促成项羽兵败人亡、刘邦统一天下的也是她;到最后要诛杀韩信,为了不累及刘邦的声名,都是她出头扛下了鸟尽弓藏的恶名……她吕雉,为了成就刘邦的大业,真是费尽了心思,豁出了所有。
可惜生错了女儿身,若然她是个男子,别说是刘邦,就算是与项羽、韩信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相较而言,深情单纯的虞姬就失色了太多。
撇开略显牵强的命格孤绝而言,虞姬的存在,实在是消磨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她不仅做不到决绝断情,而且处处拖累项羽。
她的存在,一度离间了项羽与范增的父子之情,还曾涣散了楚军的坚定军心。
甚至在最后,项羽明明可以安全返回彭城,却为了救她冒险前赴垓下,最终无可逆转自己的败亡命运。
最后的霸王别姬虽然刚烈,却也正是她的死,令项羽心死如灰、拒渡江东。
可以这样说,刘邦之胜,在于有吕雉为妻。
而项羽之败,在于是虞姬为妻。
同样,令受尽白眼、怀才不遇的韩信重新振作的,也是一个女子。
是那个叫做香姬的女子,含着眼泪告诉他一定要忍,要留着有用之躯一展抱负。
而她自己,却受尽凌辱、九死一生。
他为实现自己的壮志离她而去,她许诺一定会等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后衣锦荣归。
但等他名动天下再来寻她时,她的一缕香魂却已缥缈早断。
他站在她的孤坟之前,伤心得无以复加。
哪怕他能为她重塑新碑、编写铭文、筑坟为园,她也不会再回来。
后来韩信之所以对刘邦带走薄姬心存怨怼、怠慢相对,只是因为那个女子的身上,依稀有着香姬的影子。
男人与女人的命运,是这样的环环相扣、生死相连。
三、权谋与人心冷兵器时代的战事,谋算的并非兵力,只是人心。
比如垓下一役,韩信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轻松瓦解项羽的精锐之师,成为名动天下的经典一役。
一直记得睢水之败的那场戏。
刘邦抱着虎头儿的尸身,哭着说出了自己三擒三纵彭越并非英雄所为,而是事先串通,故意做样给天下人看而已。
但这个单纯的孩子,却发自内心地敬佩他,最后还不惜以死来卫护他的安全。
而正是他的妄自尊大和不自量力,不仅害死了虎头儿,还害死了六十万汉兵。
目之所及,皆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连睢水都为之断流。
在最后撕毁鸿沟之约时,刘邦虽是为吕后和韩信所逼在战书上盖下朱印。
但他明知韩信战矛所指,是自己的结义兄弟,是那个被他真情感动、甘愿放低争霸雄心的项羽。
他明知这一战将使彼此的关系永难冰释,他仍是盖下了印章,并在后来的战事中不断督促务必将项羽赶尽杀绝。
刘邦这样的胜,令人心寒。
你看他在最后设计擒拿韩信之时,还振振有词地将这项罪责推诿于人。
说什么情势所在身不由己,他刘邦,其实并非自己口口声声所讲的仁义重情。
恰恰相反,重情重义的,是那个血勇气刚的项羽。
他的一生,都为情字所累。
正是对虞姬的不渝爱情,对刘邦的结义之情,最终将他送上了绝路。
还有那个器量狭窄的韩信,他虽然桀骜不驯、居功自傲,但依然记得香姬的结发之情,漂母的赠饭之恩,萧何的知遇之义。
而他刘邦,早已不是沛县的无赖亭长。
争得到天下的人,怎么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单纯可近?
他对权谋手段的运用,已经纯熟到了面不改色、心无愧疚的地步。
所以如范蠡张良这样的智者,才会毅然选择功成身退。
世间最叵测的,不是时运,只是人心。
所以日后朝政为吕氏专权,也不过是因果循环、天意公平而已。
其实也许并没有什么谁是谁非,任凭后人如何评说的千秋功过,也不如立于乾陵的那块无字石碑。
看透了世情的张良早就说过,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四、瑕疵与惊喜剧情之中,最后的一集是为瑕疵。
过于仓促的收尾弱化了之前二十九集的情绪铺陈。
刘邦和韩信的结局都过于草率,对吕后的专权刻画也未能更深一步。
这一点,大约是受制于篇幅和主题。
败笔在于江华。
他饰演的项羽,外貌无所争谓,演技实在让人非议。
霸王的霸气,他只通过声嘶力竭的吼叫和怒目圆睁的表情来演绎,太过肤浅之余还让人难以忍受。
连带饰演范增的罗乐林,也不得不以提高音量和癫狂表情来与之对戏。
惊喜在于可颐和秋官的搭配丝毫不觉突兀,黎耀祥的韩信和蒋志光的张良深得其神。
插曲《垓下歌》,以琵琶曲《十面埋伏》大气辅奏,夹杂着凛冽呼啸的大风之声,唱得悲凉壮烈,令人唏嘘。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无疑看到TVB版的楚汉骄雄意外的还挺好看,在古装剧里算是大场面了!
每一集开头都解释一句成语,而且成语或者谚语也是由相关的演员出镜,原来有那么多成语都是出自这个时期!
秋官的刘邦是一个有缺点的正常人,爱占小便宜喜欢美人但是却有独特的魅力让人追随,也有命运的眷顾让他成就大业。
江华的霸王真的霸气十足,勇猛无比但是也十分自负,他和虞姬的爱情着墨颇多,最后悲剧收场让人唏嘘可盈的吕雉塑造的十分精彩,从刚开始向霸王推荐自己,到后来独具慧眼看中刘邦都十分果敢,刘邦虽然伤了她的心,但是实际上吕雉最后也只是为了自己!
如果补剧可以看看,尤其还可以看到祥仔,演技是真好,韩信真的又怜又恨!
爱了爱了里面应该是有点戏说历史的成分,可又完全又符合史实,可能是演员演技好,好到甚至可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给予人物可爱之处,让我完全沉迷入剧中,甚至连30集的剧都嫌集数少(演员的reaction在符合人物性格的同时,又不失得可爱,而且笑得我啊)e.g. 刘邦睢水之战兵败逃亡的时候,一路上大家都在为他牺牲,吕雉带一双儿女跳车我哭(好像美化了,不符合史实)夏侯婴劝他逃跑我哭,可到他到江边划扁舟逃跑结果被项羽扯住绳子真的笑死我了,项羽狰狞着脸,阴测测地说“贤兄,回来吧,许久没见,回来叙旧啊!
”真的笑死个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项羽说他“你快死了还这么多话”,刘邦回他“对呀,我就死了也光剩一把嘴”他的reaction真的笑死人,好可爱 还有项羽,他拖着刘邦的扁舟往过拉的时候,嘴里嘀嘀咕咕念念有词,“我抓到你就把你的肉逐块割下来,先斩鼻子,后切手脚,然后再斩你的头颅”要不要这么可爱,虽然嘴里在讲残暴不仁的话,但还要嘟嘟囔囔。
哈哈哈哈哈哈哈演员这样的reaction真的比比皆是,不怪得我喜欢看。
以前我对吕雉的态度是持中立的,可这剧完全让我爱上吕雉也明白吕雉,剧里她那句“一个男人可以江山美人兼得,身为女子的亦可以同时爱权,亦可以同时爱她的男人”,完全让我明白她,这应该也是历史上吕雉想说的吧!
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可以青史留名,女子也可以!
以前我对项羽和刘邦的态度,我是偏向项羽的,毕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我永远认为项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可看完让我觉得,可能历史上刘邦确实不是这么一路傻傻的成长起来的,他确实是厚黑的,但项羽的失败确实跟他的性格脱不了关系,自负害人,恋爱脑也害人!
话说回来,看完好替江华的嗓子担忧啊,一部戏下来不得哑半个月,哈哈哈哈哈哈
霸王项羽,力拔千斤,武功盖世,英雄无敌,谁与争锋,智勇兼备,豪气冲天,大丈夫若如此,一生无所求矣。
生逢乱世,凭一己之力,英雄造时势,纵横天地,收英豪,揽大贤,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建功立业,立不世之功勋,英名远播,可谓男人之楷模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侠骨柔情,倾国虞姬,由恨生爱,托付终身,英雄美人,乱世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真是羡煞世人矣。
大丈夫若得此佳人,万里江山,何足道哉,神仙眷侣,逍遥人世。
只叹,乱世英雄,刚愎自用,荼毒生灵,残暴不堪,行事武断,亚父范增,忠言逆耳,疏辱韩信,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可叹,民心尽失,万念具灰,霸王别姬,美人自戕,难抗宿命,乌江自刎,东山再起,付诸笑谈。
沛公刘邦,市井无赖,嗜酒贪色,臭名昭著,市妓不屑,好交豪杰,善聚民心,重情重义,仁者无敌,乐观豁达,善假人力,鸿鹄之志,藏于心底,女中豪杰,吕氏下嫁,鞭笞夫君,斩白蛇,举义旗,聚天下英豪,收大贤张良,所向披靡,先入关中,易取玉玺,赴鸿门宴,历生死劫,萧何月下,夜追韩信,张良举荐,韩信起用,兵马统帅,吕氏野心,威迫沛公,楚汉之约,背信弃义,时势造英雄矣。
赢取天下,何等气概,开疆封土,终成帝业。
可叹,吕氏专权,汉家天下,名存实亡。
齐王韩信,出身卑微,胸怀大才,壮志未酬,胯下之辱,凌妾之耻,尊严扫地,投奔霸王,欲展宏图,大失所望,英雄无用武之地,惊世之才,定国安邦,悉属幻影,子房举荐,施展抱负,英雄气概,心狠果断,大败霸王,功高盖主,一世扬名,可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建功立业,更待何时,虚怀若谷,仁义天下,善假天时、地理、人和,英雄美人,佳人鼎助,他日邦定天下,逐鹿中原,立千秋之功,扬万世之名,此余之志也。
2004年的《楚汉骄雄》,几乎是我最近在看完我所认为值得一看的TVB老剧之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我内心深处对古装剧一直有些微抵触,大概是因为有距离感。
而这部剧,却是我的表弟在早几年前唯一向我推荐过的TVB的剧,我依稀还记得,他当时似乎对吕雉印象深刻。
也许,对于有些男人而言,即使知道自己这辈子也没机会成为刘邦,却多少会假象一下,如果有个吕雉,人生可能就此不同吧。
吕雉由张可颐出演,我觉得颧骨高的女人,自带三分杀气,真是杀人不用刀。
基本上整部剧里,吕雉大概需要表现的都是野心、坚毅、弄权的一面,所以只要张可颐板着一张脸,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个角色。
难度系数三颗星。
卑鄙小人刘邦,这是剧中的项羽在后半段提到刘邦时常用的定语,外加贪财好色的标签,堂堂汉王,后刘高祖的嘴脸,在项大英雄眼中,十分的丑陋。
刘邦由郑少秋出演。
演惯风流倜傥皇帝的郑少秋,对于爱耍无赖,善搞人际关系的刘邦,也算信手拈来。
其实风流倜傥和无赖流氓,还真是一线之隔。
在TVB的男演员中,郑少秋真是个表情达人,令我对他的各种表情记忆犹新甚过任何。
他可能是演员当中最好的皇帝之一,也可能是皇帝中最好的演员之一。
刘邦在其演绎下,堪称活灵活现,特别是哭戏,郑少秋绝对有当好琼瑶奶奶男一号的基本功,眼泪鼻涕一起来,完全没问题。
江华出演项羽这个角色之前,刚刚演过雍正。
《九五至尊》是部穿越剧,他凭借此剧中穿越到现代的雍正的角色获得了2003“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
这算是他从亚视到无线,耕耘多年的一点小小褒奖。
于我而言,对江华比较有印象的《还我今生》,《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都是他在亚视时的作品。
此后转战无线,虽然名气渐长,但很难说佳作不断。
毕竟亚视的一哥,到了无线,纵使大有抛头露面的机会,混了脸熟,却也可能鸡头变凤尾。
我个人觉得江华的戏路并不太宽,可能是长得比较正气,就算在《寻秦记》里演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也让人觉得情有可原。
纵然结局悲惨,却也算一家团圆。
江华出演的项羽,威武不凡,特别是眼神比较有杀伤力,谁让人眼睛大,容易发光呢。
如果历史上的项羽,是刚愎自用的话,那剧里的项羽,除了自视甚高外,还很龟毛。
让我禁不住怀疑,项羽其实是处女座的。
江华版的项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笑容和眼神,都好像拿尺子度量过,他在走台步,摆台型,就像你永远都能吃到倒杯不洒的DQ,分毫无差;但又让你觉得,项羽,也许就该是这样。
楚霸王霸气英气勇气锐气十足,侠骨柔情,让人无比动容。
可惜的是,他确实是个军事上的天才,和政治上的白痴。
和刘邦的政治手腕相比,楚项羽,根本不入流。
所以说,能不能当上皇帝,不在于你是不是官二代,也不在于文韬武略是否当世称雄。
最重要的是够不够有坚定的信仰,即无论在任何情况都相信,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不能学项羽那样皮薄,因为无脸见江东父老,就自刎;准皇帝的潜质表现还有能不能容人和会不会用人,绝对不会在用人这个问题上龟毛,而是无论白猫还是黑猫,能捉老鼠就行;其三,行走在成为皇帝的这条路上,就不要再妄想成为道德上的楷模,卑鄙下作的事要做一点,假仁假义也要会一点。
千言万语一句话,是非只在时势。
介绍完楚汉争霸的两位重量级人物之后,跟着出场的是张良和韩信。
蒋志光出演张良,这个演员是我近期发现的顺眼的一位。
蒋志光给人的感觉,两个字:淡定。
和知进退明好歹的张良,气质稳和。
在楚汉的这段历史中,张良于刘邦而言居功至尾,临走时都还帮刘邦拟定好了治国方略,像白素贞给儿子做衣服一样,不仅着眼于眼下,十年二十年之后都有所考虑。
真是贤臣啊!
张良同志的精神,是无私的奉献精神,只问付出,不求索取。
行事低调,功成身退,绝不居功自傲。
也许他性格本就爱好闲云野鹤,也许他十分明白兔死狗烹。
与张良形成鲜明对比的同志,则是韩信。
韩信,此人用兵鬼神莫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没有韩信,也许真的就没有后来的大汉,也可能项羽不会别姬,不会自刎。
但天不生韩信,怎给后世留下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呢。
作为人人口中的经世之才,在登上历史舞台前,可说历经艰辛,受尽侮辱。
在这种锤炼之下,心态扭曲的指数还是很高的。
一直被打压,一朝得志,就会显得很小人,而且不知天高地厚。
韩信的死,纯粹是咎由自取。
开国皇帝忌讳功臣,而韩信则是功臣中最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那一个,不双规你双规谁。
萧何当年月下追韩信,才使得韩大元帅有了发挥;而最后,仍旧是萧何同志引君入瓮,解决了韩信。
萧何同志真是刘邦的好兄弟,为兄弟两肋插刀,都不手软。
当年的黎耀祥浑身上下毫无贵气,俗话说穿上龙袍不像太子,而黎耀祥是穿上王袍也不太像大王。
反而是韩信成名前的压抑生活,才是黎耀祥的主场。
这位演员,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胯下的戏,才成为今天的TVB视帝。
祝他继续好运。
一部中学时代看过的片子,而今工作五年后从头看了一遍,除了拉回了学生时代的记忆,也让我更加笃定了“小时候,什么都是好的”无奈~剧本的设定就是刘邦为天命所归,虽然他不学无术,吃吃喝喝,安于享乐,苟且美色,但是他宅心仁厚,善听计谋,有悲天憫人之心,更有崇尚英雄的自知之明。
所以刘邦成了项羽的义弟,拥有一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还有源源不断的才人谋士相辅佐,所以他成了沛公,成了汉中王,成了汉王,成了汉高祖。
于是,项羽就成了霸星,成了终为他人(刘邦)做嫁衣的一代霸主,从分路灭秦,楚汉相争,再到和谈后的垓下之围,直至最后自刎乌江,似乎注定了项羽的失败及其悲情命运。
这样的设定,似乎有些不公平……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凉,历代文人志士对历史人物与故事都是自己的解读角度,更有自己的“编剧配饰”,但是宿命论的设定,总是会让我觉得很悲哀~还记得开篇项羽指天立志灭秦,说要英雄造时势……直至最后乌江自刎前的喃喃自语,刘邦才是天命所归……更加为楚霸王的悲情故事增添了几分哀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许是认命了吧!
非常好,里面人物很多,每个人物都人设非常明显。
项羽的气势,刘邦的市井,非常入骨。
某些场景和材料是参考了很多历史故事和野史的,也加入了故事性,用心了。
懂得很多道理,另一半是战友,不能互相拖累,对标霸王虞姬刘邦吕雉,虞姬过于柔弱,无法赋能项羽,还屡次拖累,两个优柔寡断的人走在一起,难。
成大事者不可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功高盖主,韩信就是下场。
能琢磨人心并能利用人心者,谓之强者,只蛮干不行。
项羽的失败剧中其实早有伏笔,我愿称霸王为君子,光明磊落,对待身边的人其实也有情有义,但由于太过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听不进去旁人的劝谏,更认为自己无所谓不能,不把微小危机放眼内,所以一再放过一些可能性,最终把自己送上绝路。
身段不够柔软。
刘邦几次保命,皆因贪生怕死,且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说白了市井小手段很多,没有什么制约。
最后更是把不择手段夺得天下渲染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个字狠且绝情绝义。
很多剧评认为把天意渲染得太过,但我认为,只有一些场景把天意加进去作为戏说的成分,以及古人本来如此挂在嘴边。
但细看,早已性格决定命运。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如资本原始积累,哪个不是肮脏不堪细看,但历史是强者的历史,如今看的,都是胜出者的历史。
每每触及楚汉历史,总会想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字一句非常传神,也是我所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实上述说的项羽的性格,不渡江是符合他性格的。
如此骄傲的人,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比死更难受。
其实本来违背人性,一身本领文物全才,在古代的礼教下,能屈能伸,难!
拍得很不错,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但一直断断续续,最近楚汉传奇热播,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就找了时间看看,却找到了别一样感觉,尽管可能在史实上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却注入了新时代的感觉,给人耳目一新。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吕雉这个人物,演的太好了,太传神了,乱世中的霸气都被他占尽了,真心推荐有时间的观众好好看看。
很多典故长胡子的江华还是好帅气-姜还是老的辣就是太自负了--可惜一代骄雄变枭雄记得好像是2006年还是2007年才看到吧,还特意去买碟2009-10再复习下 开头,吕雉琴音吸引项羽,要助他成就大业。而却,他拒绝了。后来她投资在刘邦身上,目光如炬。时势造英雄
几乎与历史无关
其实还可以,只是没能看完
近乎傀儡的刘邦,近乎情痴的项羽,近乎儿戏的剧情,反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冲击。这是一盘很大的棋吗?
要被弹幕笑死:我是项羽 我爹是项少龙 我娘是乌廷芳 但我长得像连晋 hhhhhh
这里的项羽是咆哮帝啊,亚父的话一句不听。刘邦啥也不会呀,毫无斗志。吕雉的角色很好,黎耀祥的韩信也演得非常好,可是多年后才大火,可惜了
我必须得说我是多么的热爱大风歌,而甚于垓下歌。
除了虞姬长的不怎么样外,其他都还是不错的
不拍正史也没什么,拍点野史也讨人喜欢,不拍野史也没什么,拍点穿越剧也有看头,信口雌黄胡说八道一通乱改就泥码离谱,除了人名和照抄的成语故事,完全就是现代都市剧。而且女权主义跟八婆是两回事好吧,我在这个吕雉身上看到的只有让人想一巴掌打过去的八婆,也不知道是张可颐演得不对劲还是编剧写得不对劲。总体制作水平确实比三年前的寻秦记好得多,但是剧本和人物塑造真的太烂,刘邦只会哭哭啼啼废人一个,张良惊鸿一瞥从此沦为路人,韩信戚戚小人无半分将帅气度,范增堂堂智者只会倚老卖老发牢骚,三杰萧何只有随时露脸唯唯诺诺的份儿。
只看韩信。不过每集开始的成语释义挺有意思。
tvb的历史剧,毛骨悚然,实在看不下去了
刘邦一无是处
这脑洞也是太大了,吕雉嫁给刘邦是为了气项羽,R you kidding me!
很不错的剧,唐僧演了项羽,八戒演了韩信,这可塑性。四位主角都很喜欢,我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就源自这部剧。后来看书才知道吕雉历史上那么可怕。
算是TVB为数不多值得看到尾的历史剧吧/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上学的时候中午去我奶家边吃方便面边看的。张可颐的吕雉非常到位。
吕雉真英雄,刘邦真小人!可惜项羽,错信刘邦,而且一时心软让他暗度陈仓,最终落下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的悲剧
TVB的历史剧有他自己独到的一面。就是不太尊重历史。刘邦是善于听取意见但也不是一个唯唯诺诺之人。项羽刚愎自用但是这里除去刚愎自用还添加了很多他的无可奈何和悲剧英雄的点。但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的。逼走韩信杀韩王逼走陈平。逼走范增以及放走刘邦。这里还加了很多吕雉的戏份。其实吕雉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从安心做一个夫人到最后得不到刘邦的宠爱。自己儿子太子的身份也差点被剥夺的情况下才开始黑化。萧何在这里的作用没有被交代、韩信也被描述成了一个年少被欺压得势后开始无法无天的狂人。根本就体现不出兵仙的人格魅力。江华确实演的不错,他项羽的霸气诠释的非常好。
最厉害的难道不是女强人吕后嘛!
吴美衍的虞姬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