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恶补电影,各种类型、多国,甚至于略为厌恶的韩国电影。
好吧,公平的讲这个厌恶并不是来自于“韩国”这个标签,而是某类的表演特质。
总觉得韩国某些演员在喜怒哀类的表演上很小气,表达范畴不够宽域,表情上非常地一如既往,而且大多数演员均如此,颇有几分早年以马江涛为代表的“哭爹喊娘、大声吆喝剧”的范。
其实对于韩国电影本身,我个人还是有几分肯定的,这也是我偶尔还是会有选择性的观看之原因,而不是完全将韩国电影拒之千里。
比如近期刚看过的《恐怖直播》,名字虽听起来非常美式和俗套,但剧情和表演绝对是可以送上一个“赞”的。
这部亦是如此。
首先是全度妍的表演。
表演由浅入深,拿捏精准,即没有太过,也不会太板,看来作为韩国的高阶女演员之一,还是实至名归的。
然后就是本片的题材和改编的水平。
这个题材如果让国人导演来拍,我想要么就完全是表现大苦大悲,要么就是处处暗喻,想说却又不敢说,反而轻视掉主题。
前者就不说了,国内这种题材已不少,连咱“贺岁娱乐之王”的冯导都拍过;而后者类似又比较有嚼劲的我看应该就是《子弹飞》了吧。
嚼劲是好,但没味道的口香糖即便再经嚼那也就是根橡皮筋吧,在我看来真也没多大意思。
人金老《侠客行》里一首诗都内藏绝世武功呢,都是胡编乱造,金老的还更有娱乐气质吧。
之所以说本片题材好水平高,主要是因为选料来自真实事件,真实事件因为“真实”让剧情的感染大大的上升;其次,真实也导致结局固定,可揉捏的空间较少,改变的难度较大;最后,本片主要还是让关注聚焦这个普通家庭,有牵挂主角的发展来穿插抨击和控诉某些现象,甚至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
抨击过程即大胆也有礼有节。
即不“愤青”,也不“五毛”,果然是恰到好处。
所以说,我对该片高度认同。
反观我们自己,也许是因为机体制不同,我们的导演也许也想拍,可能水平也很高,但却有“地球人都知道”的“难言之隐”。
就好像前段时间的一部《天注定》,可能也有几分意思在里面,但不得不说最后也变成完全迎合商业行为的一个大杂烩,一部事不关己围观看热闹的娱乐片,从这个角度来说“天注定”这个名字还真是贴切,毕竟导演想要告诉大家,在神奇的国度悲剧往往都是自找的,no zuo no die嘛。
最后我想说,电影并不是新闻,不需要导演您站在第三方中立的立场去围观和调侃,如果只是关注事件的发生和结果,那我拜托国内的某些导演,请您还是秉持“娱乐至死,钞票至上”的精神吧,比起你们的电影,我还是看新闻好了。
如题。
启发如下:如果一个男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赶紧跑。
如果你兄弟说“很简单,跑一趟就挣大钱”,赶紧跑。
如果一个女孩儿她冷漠,无情,养老鼠,和你语言不通,但是她愿意把面包分给你,对她好,和她做朋友。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真正拯救人民,人民只有自救。
我爱我的祖国,但祖国未必爱我。
祖国有朝一日若爱我了,那一定是被媒体逼的。
家庭第一。
孩子第一。
其他,男人祖国民族自豪感,都去她妈的。
回家,是唯一的归宿。
两年的牢狱关押,让一个女人失去生活的尊严,让一个四岁的女孩缺失母爱的呵护,让一个男人独自承受生活的双重打击。
是磨练和成长,也是痛苦。
政府的不作为加深了平民心中的怒火,进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电影更是在用镜头语言抨击一些身居高位却不作为的政府人员。
他们只是不想麻烦,女人就因无法受审而在异国他乡关押两年。
最后的那段大使馆的电话更是在讽刺政府机关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办公依然是没有效率,愚昧的追求不实的章程。
但最后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定格,更是在告诉观众,善良和正义是可以并存的,痛苦和磨难更让爱迸发出温暖的力量,这种爱感人至深,令人动容。
作为地理以及历史上的近邻,朝鲜半岛的文化在受到中国影响的同时又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
尤其是二战以后,小小半岛的南北分别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迥异于大陆的发展方式在不大的东北亚地理空间里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
电视上看到的韩国,往往是贪婪的官僚及资本寡头、不惜自残自焚趋于暴民的皿煮斗士、激进的民族主义以及傲娇的的文化观念,一方面师承中华文化,却又不甘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中,在大陆封闭多年后改革开放的年代,借韩流之机着实让吾民重新认识了韩国文化,委身于半岛一隅却蕴含着如此能量,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韩流过后,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患上感冒。
虽然韩剧席卷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但其冗长、拖沓的剧情,俗套、模式化的套路,却也只是风靡一时,感冒可以被治愈,韩流也终将过时。
可是不同于韩国电视剧,韩国电影在大陆似乎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从大环境上讲,投资到位、政策鼓励带来的优质作品井喷,让观众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从单个影片来说,剧本给力、场面得体营造的观影感受也不会给买票进影院的观众带来失望感。
不过单单靠以上的元素,韩国电影并不能够在大陆独树一帜,在大陆影迷眼中,韩国电影早已被贴好了标签,那就是:代入。
吾国与韩国,文化上颇有渊源,吾民走在海外街头,被误认为日韩国民的概率却也不小,若是韩国电影中演员都说中文,或许没有人会觉得有多么不和谐。
正是这种陌生的熟悉感,让无法表达的吾国吾民在代入感中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回家的路》中效率低下的官僚?
有!
《辩护人》中丧失人性的体制卫士?
有!
《恐怖直播》中为了收视率不顾一切的无良媒体?
有!
《举报者》中一手遮天的权贵?
有!
有有有!
全都有!
可是我们拍不出,即使拍出也未必能够播出!
诚然,欧美电影中此类影片也不在少数,但是看着金发碧眼的演员们再怎么慷慨陈词痛斥不公平、不道义,对于我们来说也更像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
韩国电影带给吾民的代入感,此时显得更加强烈。
祈求有更开放的环境,祈求某天我们不需要虚假的代入感。
于此。
by.旸夜一个人的生活掌握在另一些人手中是悲剧的根源,尤其是那些人只需要做一件很小的事就能避免这个人毁灭性的悲剧时。
不过是翻译一份文件然后将其寄出,就能让一个在异国他乡被无望监禁的女人得到审判,却被人一再忽视,最终酿成悲剧。
人们在现实中的许多不满,都是来源于此。
饭馆的洗菜工只要认真工作,顾客就不会因为菜品不干净而肚子疼;医院护士如果能够体谅家属心情,也许医闹事件就会少一点;彭宇案不被媒体胡乱引导,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老人摔倒无人扶致死的事情……这些都只是非常广泛,不会让人像被针扎一样疼的案例,而涉及到某些层面,就是集中的典例了。
我们必须到指定部门找指定的人按照指定的程序做指定的事,对我们来说,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
然而对那些人来说,他们每天都做一样的事,每天有无数人都来要求同样的申请,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我们,我们却只是他们工作里的千万分之一。
以银行为例,我们还是有所选择的,这家银行服务不好,可以选择另一家银行。
这种制约使得对方的工作不能不细心和负责。
一旦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选择,有权推脱和逃避,敷衍工作并且无需给我们合理解释也能照样升官发财的时候,悲剧就开始产生了。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韩国人总是在戳官员的痛点,而我们不可以。
2015.9.18
金宗裴和宋静妍是一对平凡的夫妇,他们共同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店,并育有可爱的女儿慧琳。
生活固然快乐,但是不免狂风暴雨的侵袭。
宗裴曾给朋友秀载作担保,但秀载上吊自杀,它所欠的两亿巨额债务全部堆到了宗裴的身上。
为了尽快还债,静妍找到了宗裴的后辈文道帮忙。
文道声称在欧美发现金矿,需要有人带原石回国,并许以丰厚的报酬。
静妍信以为真,谁知她却在法国海关被人抓住,并从行李箱里搜出大量的毒品……
#全度妍# 看完《回家的路》又一次爱上全度妍,她是一个让我可以反反复复爱上的女人啊。
电影中女主和丈夫都是安分守己的小人物,勤勤恳恳的生活,工作。
直到他们信赖的朋友们先是让他们背上巨额欠款,接着又让他们卷入走私海洛因的漩涡。
在无法沟通的异国他乡,女主独自接受审判,坐监狱,遭到欺凌。
撑着她活下去的理由只有家庭,那里有可爱的女儿和不放弃的丈夫。
全度妍饰演过的角色事实上大多数都是很有人物特点的,不仅仅是普通人,更不具有代表性。
但她每一个角色都让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有强烈的代入感,我会去想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
这部影片也一样,我想了,我觉得我会活不下去。
监狱中非人的肉体折磨会令我失去做人的尊严,遥遥无期的审判会令我忘记战斗的所有动力,不作为的国家政府会令我丧失一切活下去的信念……每一条我都无法接受,却又那么真实而深刻的烙在女主身上。
所以在这里也想对真实故事的主人公说,辛苦了。
其实仔细想,电影抨击的怕不单单是那些驻法韩国大使馆的衣冠禽兽们啊,还有整个政府体系的公务员们,还有所有吃着百姓的纳税却不作为的人。
电影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我们到影片最后看到丈夫接到可笑的大使馆电话的时候,发现事实的残酷也许并没有得到解决,恶劣的事件甚至还在继续。
但这不能说国家没有希望。
因为女主早在审判的时候对法官说过一席话,她想要对自己的女儿道歉,对爱他的丈夫道歉,在这翻话中我看到了电影最闪光的地方,就是来自普通人的爱。
这似乎是对冰冷残忍政府的疯狂打击,让他们的暴政曝光在阳光下。
从而,也让整部电影有了更多的探讨空间。
韩国电影真敢黑政府,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警察局,检察院,大使馆黑得一塌糊涂。
就连黑帮老板都是有人情味的,都能给男主一些钱。
而相比之下的冷漠的警察让男主在可视范围内的办公室当着女儿接尿,这种对人尊严的蔑视,真是令人发指,细节处理得比较好。
整部影片不是很饱满,情节有些碎,连贯得不是很好。
但女主的演技没得说,给三星。
判断力真是个好东西,辨人识物也是一种能力。
尤其是在交朋友这件事上。
男主和女主都缺乏这种能力。
在压力下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遇到事情,一定不要用情绪宣泄来替代对事情的分析解决。
可怜哀求不一定有用。
片尾女主没有去看看同在监狱的唯一的朋友么?
批判讽刺韩国政府,生在中国的我们,不需要过多讨论,大家都懂。
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还是给你展现了一个家庭被撕裂,女主被抛弃在海外两年。
其实这事新闻上也能看到,但是好电影就是挖掘细节,触动你内心最柔弱的部分。
女主在监狱的时候,一定怀念哪怕是租房子的时光吧。
但是如果没有这档子事,也许她就会慢慢变成一个怨妇。
现实中的我们,其实也是一样,有家有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但是我们每天都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纷扰,没有工夫去顾暇拥有的美好。
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些珍贵。
人总是这么傻。
有人说,一个故事,看完觉得自己渺小,就是正能量,反之,就是毒鸡汤。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它很触动我,他会激励我更爱我的生活,我的家,我周遭所有美好的东西。
而讽刺和挖苦,对我来说,好像一点都不重要。
1颗星给高修的颜值和全度妍的演技这破电影真的烂到需要写影评才能泄愤。
首先女主一家从开头就丧到爆,先被人陷害,莫名其妙多了两亿的债务,女主因为要还钱接了一个活结果是帮人偷运毒品,而且刚落地就被抓了。
首先你偷运价值8500万欧元的毒品,能不能走点心啊,就放在一个破箱子里,还找一个毫无经验的女的帮你运,另外一个接应的男的,看到警犬就招架不住了,直接撒腿就跑,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这点心里素质都没有运什么毒品啊!!
女主被抓之后更悲剧的生活正式开始了,在法国被莫名其妙关了两年(实际应该1一年就能出狱了)。
而造成这件事的原因就是韩国驻法国大使馆不作为,而且仅仅是因为这个而已!!
这也太牵强了吧,根本不符合逻辑啊,有太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bug啊!!!
男主可以一天打一个电话去查进度对吧,再不行还可以借钱飞过去看一趟呢,不就马上可以知道是因为大使馆的原因所以才一直延误吗。
别说没钱什么的,你老婆被关在异国监狱,除了女儿的日常开销,最要紧的不就是用钱赶快把老婆救出来吗!!!
这电影主要的矛盾冲突太好解决了,整个电影根本就不成立啊,逻辑在哪里????!!!!!!
气死我了!!!!!!
而且我不相信有人能这么丧!!!!!!!!!!!
韩国作品总逃不过打不通的电话,总有刻意营造的氛围,爱情,亲子总被滥用在这种不相干的话题中来增强效果。可怜的总是第一视角,对立即邪恶的滥俗设定,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呆了这么久,语言还不学,到处韩语哇哇叫,活该如此。
韩国人把案件改成电影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剧情设置负五分。全度妍高修加三分题材加三分最后一场雪景加一分。最后两分。
残酷现实小人物,无情现实真实泪!
韩国电影开始走一个“往死里黑韩国”的不归路,但是越这样,你就越觉得身为韩国人是多么幸福。又是一个小导演,但对时间跨度如此之长、涉及人物和事件分支如此众多的真实事件的改编却冷静细致之极,情节铺展和人物困境和动机都有恰到好处的把握。并且第一次探讨了网络监控(网民)的作用,对比打脸。
还行
韩国电影是能把“回家”这个命题延伸出无数个版本并且能做到极致的片种!ps让公务员每天的免费午餐改成屎吧拜托!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绝望、孤独、歧视。
煽情一如既然,对政府的嘲讽一如既往,但是对公权力再怎么过分的解构都不为过把。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着急赚钱的家庭主妇,被熟人忽悠去法国运毒被捕,在等待事实澄清的两年里受困马提尼克。属于热点事件改编电影的常规操作:玩忽职守的政府人员(驻法使馆工作人员未递送翻译好的庭审材料导致羁押无端延长)、新闻媒体的强势介入与发端于网络的群众力量。编导水平都不理想,全度妍和高修的平行叙述里,可能为了彰显全度妍的演技,加了些狱中友谊、恶毒狱监的刻意的类型化看点,但其实高修那边联络黑白两道、自焚闹事什么的,充满了动感,全度妍这边完全可以静态处理,强化她狱中语言不通的孤绝、假释后病理性的崩溃……当然这样处理比较依赖导演的调度能力,方银振回避了这点,其实她是个很俗气的导演,开场不久就用了三四次女儿的哭戏来贩卖苦情气氛。本来黑白两道抓人那里进度很快,可使馆搞丢材料后整个节奏就松下来了
又一次被韩国片蠢哭。三流电视剧的制作就不说了,每个人物都蠢到恨不得可以拉出来打一顿。
不是南韩北韩的对立就是揭露职能部门的腐败无能把戏,顺带黑了下法国的女子监狱,韩国键盘侠在大天朝面前算个屁,女主展现了绝佳的演技,说到底遇人不淑是最为要命。
怎么说呢。。。。没什么波澜起伏的剧情,就是一再普通不过的电影
宋静妍回家了,可坏人还在世上祸害人。和战狼相比,韩国人很“清醒”啊。但人家就是愿意黑自己的外交官,你们敢吗?
hellboy迷之取向
煽情滥情失真
全度妍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
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故事都很有意思
又是煽情和黑政府呗,看一次惊艳,看两次不错,看三次一般,总是这样,太苏了,而且评论总有一群傻屌开始对比我们国家,一黑政府就开始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