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又心酸,数次泪目,相信剧中的母亲有我国太多母亲的影子,看似懦弱又那么坚强,仿佛无聊又那么有趣。
剧中每次妈妈和女儿躺在床上说话时总让我想到妈妈和自己,尤其是读研以后,一年也就回两次家,总共不到二十天,妈妈总是会缠着我问这问那,不让我睡,也不知道她哪来的本事总能把话题扯到找男朋友上😂.每次问烦了,就不理她,她又开始自言自语,什么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啊,什么多久不回家,回家也不理她啦,妈妈这么久见不到你,你不知道多想你啊,快给妈妈亲亲呀😅(我爸也是什么这么久没见想爸爸了没,我一个二十大几的人了,以前还真不知道我爸妈这么肉麻)。
我其实是我想说妈妈我也想你呀,但是为了避免那个千年话题,我只能假装睡觉(@ ̄ー ̄@)真的,无论我们多大,在爸妈眼里都是小朋友,一方面盼望着女儿在外面追逐自己想要的,一方面又想着把女儿留在身边一直照顾她。
电影里有一幕是妈妈拉着智淑的手说“我女儿的手还是那么软”,真的我妈妈也经常这样,而每次让我心酸的都是她手上的茧子,她为了你舍弃的正是想让你获得的。
"如果女儿流下眼泪,那么妈妈必将流下血泪,如果女儿伤心,那么妈妈的心也会像穿孔一样痛",为了让父母安心,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为了让他们的付出不白费,一定要加倍努力。
刚看了这部影片,从头到尾,眼泪一直也没有停过……抓起电话给妈妈打了过去,然后告诉她,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北京?
给我做顿好吃的饭吧...然后便开始声泪俱下!
妈妈被我吓坏了,一直问我出了什么事情?
我说没有,只是因为某些事情,触景生情便开始想念你。
这么多年,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脾气不好不孝顺的孩子。
生气摔东西是家常便饭,无故挂电话,不想听她唠叨,暴跳如雷,以死相逼...甚至为了男朋友妈妈哭着挽留,也毅然决然的走了……妈妈,真的很想说声对不起,真的……电影从孩提讲到身为人母,智淑一直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是没有怨言的奉献。
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情,却让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自己妈妈的爱,那样真实又那样真诚!
妈妈的爱,从未离弃过,妈妈的爱,从未计较过,妈妈的爱,让我无言释怀……妈妈说,女儿,很对不起,让你生在了这样的一个家庭。
但是有来生,还想做你的妈妈。
妈妈没本事,怕是去天堂找不到你,所以聪明的女儿,你一定要过来找妈妈。
说着写着,眼泪又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总是觉得胸口有一股什么东西在堵着自己,然后又看了一遍智淑上大学时的火车上,妈妈给带的那一大包东西和那一封信:妈妈买100块钱的方便面,不买200的,这便能给女儿攒下100块钱;妈妈买豆腐只买半块,便能省下那半块的豆腐钱。
包裹里尽是罐头和一袋袋妈妈攒下的零钱,还有展开信纸后,妈妈写下的那些笨拙的文字!
故事中的爸爸,只有简短的几个镜头,其实爸爸的爱,是默默无闻的,在得知女儿考上大学后,在女儿火车启动时,在某一个瞬间,眼泪也流了下来……我知道我在语无伦次,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可能是还无法从刚才的剧情中挣脱出来,尤其是最后女儿去世时,妈妈憔悴的面容,她多自己可以代替女儿生病,让这个自己骄傲的女儿继续活下去;坐在飘雪的屋外,妈妈在倒数着与女儿相聚的时间……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吧,趁他们还在世,我们开始尽孝吧,莫待后悔之时……
小时候,我有一个类似的家庭。
爱喝酒的父亲,暴力的父亲。
幼年的我印象中好多次母亲抱着我哭。
也曾说过继续这段婚姻的原因,就是因为我。
从小到大我也是母亲的骄傲。
可爱帅气,学习好,许多对我的爱的小细节,都与电影里类似。
所以看到母女两个人因为家庭暴力然后坐在村口的凉亭,然后妈妈想到女儿还没吃从口袋里拿出东西喂她的时候,眼泪就开始下来了。
看到电影里母亲为了女儿能和喜欢的人结婚,甚至去下跪,眼泪就止不住了。
小时候,父亲,依旧是嗜酒,暴脾气,许多年下来一直如此。
对父亲只有怕和恨。
于是,性格越来越叛逆。
母亲去世的那年我上高二。
知道母亲所剩时日不多的消息的时候,我一直不敢相信。
从我上初二的时候开始卧床不起,好多年。
所以我认为母亲可能会继续这样躺在病床上。
直到最后成真。
最后几个月的时候病情恶化,母亲似乎甚至都有些不清了。
记得母亲去世的前几天,可能是回光返照,把我叫到床前,说了好多好多话,一直是面带笑容跟我说的,好像几年前健康的时候一样。
可是说着说着,母亲与我都哭的不行。
记得那个放完学的中午回到家,母亲已经去了。
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我坐在床边看着母亲安静躺在床上的时候,哭成泪人。
我一直记得当时整个后背都是凉的感觉。
天塌了。
直到现在,母亲去世已经六载。
我也二十三了。
大学上过了,也工过作了,也恋爱过了。
与父亲的关系从以前说超过十句话就会争吵,到现在也能坐在一起喝酒了。
最近,工作辞了。
半个月,几乎日日与酒相伴。
整个人瘦了一圈。
看完电影,想到了如果母亲还在,看到我这样,该是怎么心疼。
母亲,是这辈子唯一对你无怨无悔的人。
母亲,是这辈子唯一可以容忍你任何错误的人。
母亲,是这辈子唯一一个无论你如何,无论你犯什么弥天大错,无论你被全世界抛弃也会给你怀抱的人。
看到最后那个追火车的老桥段,我还是哭出了声音。
那个母亲蹒跚的追逐着即将把她的最爱从身边带走的火车,真的是让人看不下去的一幕。
有一个细节,这个母亲在家庭暴力的时候一直没哭。
可是看到女儿过的有一点不好,眼泪便断了线。
五颗心,只为了时间最伟大的母爱。
母亲。
因为对韩国电影实在没有什么好感,这部电影我放了好久,昨天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才翻出来看。
在不停的“思密达”的轰炸下,还是赚取了我的眼泪。
电影开始,女儿独自一人回家看望母亲,火车上女儿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母亲;电影里的母亲“市井、无知、平凡”,对女儿的偏爱远远超出了儿子,因为女儿争气,是平凡母亲的唯一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为母亲的市井感到羞愧,赶走来学校参加家长会的母亲,说了让母亲伤心的话;母亲长期忍受着父亲的虐待,从不反抗,却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孩子的生活,在女儿看来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电影的可贵之处是并没有因为表现母亲的伟大,而将父亲设立为对立面人物,通过乘客的嘲笑和父亲的葬礼,简单的反映了残疾父亲的无奈和对女儿的关爱,更承托了母亲宽容、大度。
女儿的考上大学,离开山村前往首尔,母亲拿出全部积蓄,偷偷放在女儿的行李,不时的去看女儿,虽然母亲依然让女儿“难堪”,但自己无时散发的关爱,淡化了一切不理解。
面对亲家的刁难,母亲依然对自己女儿充满信心,显得十分有骨气,最后的自责和委曲求全略显俗套。
在结婚生子后,女儿对母亲的理解更加加深了。
女儿对为何独自一人回家选择了隐瞒,与母亲短暂相处的几天,女儿依然倔强,母亲依然唠叨,但是彼此之间更多了理解和关爱。
用电影中路人甲的话来说:“乘现在还有时间,能多孝顺就多孝顺父母吧!
”母亲最后得知女儿身患癌症,即将离开人世,“21世纪的国民妈妈”金海淑用卓越的演技将与女儿分离的场面演的情真意切,母亲拖着笨重的身体再车站上奔跑,努力的喊着:“孩子”,以及最后葬礼上的欲哭无泪,没有刻意,没有歇斯底里,却饱含深情。
导演刘成烨并没有用太煽情的方式来表现母亲的伟大,而是生活细节的淡淡流露,真实、细腻的展示母亲伟大。
金海淑饰演的母亲“市井、懦弱、无知”但却“坚强、隐忍、谦和”。
我们无须用台华丽词语来形容母亲的伟大,每当我亲吻母亲脸庞时,都感觉比上次多了条皱纹;每次牵母亲的手,都感觉手比上次粗糙了很多;每次站在母亲身边都感觉她比上次矮了些;象电影里的母亲一样,我的母亲也因为未能给我提供更优越的生活自责过。
但是,每次看着她拿着我给她买的头花,高兴又埋怨我乱花钱时,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而我还因为自己一个大男人在女人堆里挑头花而羞愧,我全部释怀而自责。
正如影片最后女儿在照片上印上的字:“母亲,我爱你!
”
女主从小地方考到首尔,一路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最后得了绝症一命呜呼,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友的大伯1983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7毕业分配到某省军马场,两年后考研回本校,93年求职上海农学院,2000该校合并到上海交大,在中国这算是人生赢家了。
我2015暑假去老友老家住了几天,他的奶奶给我们做饭,儿子在上海的福分,她并没有享受到。
妈妈同学88年高考,具体哪个大学不清楚,93年贷款自费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现在在北京工作,他的母亲依然住在农村,父亲在炎炎夏日割麦子。
无论中日韩,这些通过高考走上人生巅峰的学霸们,他们的父母辈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在农村老去死去。
60后这一代人,只要是高考成功的,吃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可是父母呢?
以上都是题外话(1)看见女主父亲那离去的背影,总是给女主买水果罐头,不免动容。
(2)那张合照到底写了什么呢?
(3)女主得绝症会不会是因为吸烟熬夜工作所致?
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4)妈妈之所以忍着不离婚是为了女儿的学习,不被家庭琐事打扰,那段好真实啊,韩国家庭电影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可以和是枝裕和一比高下。
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吧(5)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仍在追寻之中
母亲,我是为了这个才推荐此片的。
我看完后的最大感想是,感谢伟大而仁慈的主,没有赐予我聪明,赐予我能力,赐予我机会以及一切可以让我飞黄腾达的东西。
而是赐予了我健康的身体和陪在父母身边的时光。
我不是一个值得父母炫耀的儿子,但应该可以平平凡凡地陪父母一辈子。
感谢上帝!
此片确实很感人,我在看到父亲去世后眼泪也流了出来。
可能因为我也是父亲吧。
如果说母亲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中善的代表的话,也许片中的父亲是恶的代表。
但那又怎样,当父母真的离开时,有多少子女会后悔不已。
母亲为女儿付出了一切,包括为了女儿婚姻屈辱地去求亲家母。
不过对于我来说,最吃惊的是母亲竟然是个天主教徒。
要知道崇拜别的神和求签算命等行为是摩西十戒是明确禁止的,是真的要下地狱的。
可是母亲依旧去做了,这种行为情感是不信基督教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难道片中想表现母亲不是个真正的教徒吗?
显然不是,而是母亲为了儿女宁肯自己下地狱也要爱护儿女。
这也是片子后半段的主旨。
母亲,您真好,我爱你。
伟大的母爱是我们一生无法偿还爱的,恩重如山,父母的出身我们无法选择,请不要在意父母的土气与贫穷,也不要厌恶父母的唠叨,只因有爱,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出身贫苦的父母把一生的所有都给了子女,父母在世一天,儿女永远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这是无价!
请对父母好一点吧。
养育之恩,一辈子都报答不了,如有亏欠,父母应当第一位。
最近在迅雷看看看的都是一些很温情片子,不知道最近是自己情绪有变化还是怎样,有些脆弱,看到某些事情,听到某些人说,然后自己开始敏感,敏感到,看到别人类似也会想到自己。。。
自己在微博里戏称是为了给身体排毒,流泪,表明自己还不是冷漠到骨子里了,大多数人都是表现的坚强的自己,在工作中,可能在家庭中也是,我也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只有等到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慢慢有某种脆弱的情出来,坚强的太久,背后的沉重感越重,不止一次在微博中表现出来自己的焦虑,自己的不安,负面的情绪只有被文字宣泄出来,自己才有透气的感觉。
母亲,父亲,是世界上最疼自己的人,所以,自己的软弱更不能让他们看到,从上学到工作,一直是这样,我不是证明我多么的强大,我只是想让你们放心,女儿很好的,生活好好的,工作好好的,所以,你们也要好好的。
片子让自己更明白,所以,偶尔脆弱下,但是还是坚强的向前走吧,别让爸妈担心,为了他们,也要好好待自己啊。
边看边写。
大家都知道被阉割过的男人叫做太监或者公公,从本质上来讲那厮已经不是男人了,没了男人的凶器,就像老虎没了牙齿和爪子,他什么都不是了。
公公们一天到晚还在创造各种各样怪兽,吓唬我们正常人。
只记得90年中期韩国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那比他们的第一个民选总统出来还要晚几年吧。
军人政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年我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叫做《鱼》好像还有个比较火爆的名字,里面好像有金喜善大婶。
场面应该算是比较火爆,跟美国大片比虽说差远了,但是还好。
影片涉及了南北问题,也正常公映了。
接着韩国电影到了春天。
春试、加油站劫持事件、太极旗飘扬、老男孩、亲密等等大量不错片子。
人们的脑子可以想开了,可以自由的把脑子里想到的事情落实到荧幕上,所以韩国电影充满了活力。
我们却还只能对着黄金乳自慰啊。
又跑题了。
这类影片的核心就是家庭和温情。
家里会有各式各样的不满,暴躁酗酒爱打人的父亲,孩子心中只会丢人的母亲,家中的未来---哪个孩子总是向往离开家庭,用自己翅膀翱翔天际,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回到家里,因为家里有给你温暖的母亲,有妈妈给你做的那顿温暖的晚饭。
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电影中我们都能看到在外界各式各样变化冲击下坚守回归家庭理念的家庭。
我们自己的孩子却只能看到狼吃不了羊,羊总在戏弄狼的温情片。
每年就那么两个半的导演能在自己的影屏上展现自己的“大”作啊。
女儿考上首尔大学的公费生,母亲把这个事说个每个见到的人。
我也想到了我的母亲,高考前一模之后,我这个高二还挂掉5们功课的家伙居然过了本科线,我妈那叫一个兴奋,逢人便说跟电影中的母亲一样。
世上的母亲都一样爱自己的孩子。
而我也是个不孝子啊。
眼看三十一事无成。
去首尔的列车带走的不只是女儿,还有母亲的心。
看到袋子里面装着母亲每次买菜节省下来的钱还有母亲的那封信,有伤感有温情有不舍。
煽情到了很高的程度。
母亲总是觉得给子女的太少,对不起子女。
子女何尝不是这份心呢。
感觉回报父母的太少。
母亲从乡下来首尔看女儿的那段我觉得是本片的亮点啊把你想吃的爱吃的一样装一袋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包袱,不畏辛劳,只为你能安心的生活。
两家父母见面那段,母亲护犊之情表现的十分到位,你的儿子就是宝贝,我家闺女就自轻自贱了。
母亲很伟大。
门不当户不对,在亚洲国家很多很多啊。
母亲愤怒我理解。
儿女是她们一辈子的骄傲。
女儿深深爱上了那个男人。
母亲不要女儿伤心,大晚上的去求亲家母。
母亲可以为子女做一切啊。
打了一辈子的老公去世,最伤心的是母亲。
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他们打着打着过了一辈子,过掉了无数春夏秋冬。
消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颗心。
父母还剩多少日子啊。
要让他们幸福啊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最后还是在车站,送别了女儿,母亲的生命也因此被剥夺了。
据说是导演的第二部片子,没被阉割过的孩子还是长的比较茁壮的。
与那些被嫁接过,被阉割过的, 被招安了的邻国同行们比较起来是那么的健康。
影片很平稳,期待这个导演再接再厉啊。
因题目的先入为主,加上电影以女儿进入回忆的场景开篇,总会产生误解:这一个女儿回忆母亲的故事,可能会落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俗套”。
承认,我也没能例外。
随着剧情的展开,渐渐加入猜测,才知道患病即将离世的是女儿而非妈妈。
不知道是不是泪点太低,竟是从头哭到尾。
女儿病逝后的送别场景,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一个特写,真可谓面如死灰,那时候才明白,女儿是自己的心头肉,女儿的离世等于带走了母亲的灵魂。
夜深了,忽然有点想念远方的妈妈,不知道此刻她是否安睡。
不论妈妈还是女儿,活着才有爱的机会。
各自珍重。
有点儿做作
画蛇添足,癌症直减一星
催泪手段100%,你可以从国民妈妈的表演上看到或多或少自己母亲的样子
够坦诚是韩影除了发猛力批判讽刺外的第二个特点
假···
最重要的不是她给了你多少,而是她把她能给的都给了你……
人过三十,没法看这种片子了。
超感人,很细腻的眼泪片!强大的母爱!!!
亲娘,一零年的片子怎么看起来这么老
金海淑果然是妈妈专业户。
泣不成声。三次睡觉的场景,妈妈总是忍不住想找女儿说话,女儿在夜色里注视妈妈睡觉的样子,妈妈背对女儿弯曲着身体忍住抽泣。还有小屋里不出声的哭泣和走出门前的下决心,金海淑饰演的妈妈太真实动人了。
又见绝症。。不过关于亲情的细节很有说服力 这是胜过一般煽情片的地方
感动
被 “做了妈妈后才体会到自己母亲的苦” 打动到,我妈说过原话
韩国农村和中国差不多啊
母亲你最爱的就是我 可我却先离你而去
苦情催泪,典型的家长理短内容式的煽情。影片非常落后的是家中父亲对母亲的殴打在后来还是被遗忘了,或者说原谅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完全是自我牺牲式的,这种奉献精神到底要不要这么歌颂,是个很大的问题。
情节老套但就是喜欢极了~~妈妈最后追着火车喊闺女的时候我眼泪哗哗的!!想起了那首歌——《天之大》!
讨价还价把钱积攒留给我们,就是妈妈的样子.最后妈妈追着火车送女儿那段,心疼啊.
我吃下所有套路,但绝症真的差不多一点,这样一来这就彻底不是故事了,连个像样的结局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