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片,算个人观后感如果你先看到这部电影的卡司,然后在看看评分,会好奇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群牛逼的演员,拍了一部烂片。
这部电影评分只有5.7,但是却有亚当·德赖弗、比尔·默瑞、蒂尔达·斯文顿、史蒂夫·布西密出演这部电影。
若是某部烂片只有1个大演员,蛮正常的。
但是这个就很好奇了。
原因可能是导演贾木许,这是一个奇怪的导演。
本片虽然是丧尸片,但是很明显充满了黑色幽默。
长话短说,我个人理解导演在电影里把人类比喻成僵尸,因为失去了灵魂,贪婪和无节制,必然带来自己的世界末日。
扩张的欲望在商业社会的推动下,无休无止、无法满足。
最后吞噬自己。
都变僵尸了,还找无线,还追求时尚。
而电影最后的几句台词算是核心了。
“僵尸,苟延残喘的唯物论者”“他们死而复生,像蚂蚁一样仓皇失控”“看来这些鬼魂都失去了灵魂,他们一定是把他买了,拿去换黄金,新车、新衣服、新的游戏机之类的东西,只会贪求更多东西”而最后一句台词,是“多么病态的世界”。
这是贾木许的世界观了。
独立电影嘲笑商业社会这是传统。
在很多独立导演那里,商业社会蓬勃发展最后将导致人类接受“最终审判”,这方面的观点见仁见智吧,这里也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我个人相信一点,面对无法阻挡的商业社会,群体无法逃脱,但个人仍可以尝试与之保持距离。
这是一种自由。
贾木许拍的电影都是小成本片,但是有趣的是,很多一线大演员,自降工资给他拍片,所以我们才看到这一部小成本僵尸片,出现了五六个国际一线演员在里面跑龙套的情况。
独立电影还是有影响力的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就知道贾木许居然在拍一部丧尸片。
长期关注的都知道,贾木许这个导演一直以来都以黑色幽默和诗性见长。
早在1984年就凭借《天堂陌路》拿了戛纳的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之后大部分作品都没有离开过三大电影节。
他公认最好的作品应该是《破碎之花》,聚焦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你说他家庭也好,你说他私人也罢,他的作品总是围绕着美国中产阶级的困境展开。
他以一种诗性的语言,去传递中产阶级关于生活、世界、人类的思考。
上一部作品《帕特森》也入围了戛纳,以诗的形式,写出道出中产阶级的生活在都市中的彷徨和踌躇。
但因其叙述方式沉闷且平平无奇,始终不能进入贾木许最好的作品那列。
这一次的《丧尸未逝》当然也不是贾木许最好的作品,甚至在贾木许作品中都排不上号,但是,贾木许拍丧尸片还是令人很感兴趣,因为贾木许一向的拍片风格都不是走恐怖奇幻风格的,这一次突然涉足这个领域,我要好想知道导演拍片的脑回路是什么?
这部影片云集了威尼斯影帝亚当德赖弗、威尼斯影后蒂尔达斯文顿、金球奖视帝史蒂夫布密西、金球奖影帝比尔莫瑞等等欧美大腕,贾木许能把这些大咖(怪咖)演员收集起来也不容易,这就让我更好奇这部影片了。
《丧尸未逝》,顾名思义就是一部丧尸片。
影片前期曝出的戛纳入围版海报中,一只手从地下钻出来,其风格非常复古,色调和构图都像是早期B级僵尸片的风格,充满了一种廉价的质素。
而提到丧尸片,不得不说的就是乔治罗梅罗,他在美国恐怖电影类型片中号称是“僵尸之父”。
贾木许在专访中提到罗梅罗的时候说“作为一名导演,罗梅罗把低成本的限制变成了优势。
《活死人》片子里的表演很粗糙,特效也很廉价,而且它的风格里有一种故意的尴尬,这种尴尬变成了优点,因为它强调了电影中的情境的尴尬。
”这刚好可以解释《丧尸未逝》海报设计风格的廉价感,贾木许之所以会这样去设计,也是在循着罗梅罗的僵尸片套路在走。
不过,《丧尸未逝》的服化道看起来比《活死人之夜》看起来要高级得多,寓意也比《活死人之夜》更高一层。
《丧尸未逝》的故事挺好玩的。
整部影片有一个科幻的大背景,地球磁场突然发生偏移,导致对月球的引力陡然增加。
白昼时间缩短,夜晚变长。
动物们开始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行为。
然而小镇上的人们却都丝毫没有在意这一点,直到一家咖啡店突然发生了命案,老板和店员死于非命,死状十分恐怖。
随后警方发现,这起杀人命案竟然是丧尸所为。
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整个小镇有越来越多的丧尸死而复生从坟墓中钻出来,小镇陷入了死亡的威胁中。
整个电影的套路都是借鉴的罗梅罗丧尸片的套路。
特别有意思的就是,这些丧尸都各有特征,打网球的打网球,玩手机找WIFI的找WIFI,还有的生前喜欢吃糖果的小孩子一直围在糖果店附近,还有外婆一直念叨着自己孙女的名字。
在罗梅罗执导的《活死人之夜》中,丧尸的运动特征也是一直围绕着死前所执念的那些物品。
这其实是导演通过这样设计,是在传递现代社会中人类和物质的关系。
他似乎在表达一种担忧,即是异化。
所谓异化,就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反制于人类本身。
这种异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我们在丢失了手机之后的手足无措感,其实就体现了物质反制人类的力量。
从这个设定框架中,我们看到了两部影片的相似之处,而导演贾木许本人直接承认了这种借鉴。
他在专访中曾说“《活死人之夜》可以说是我们这部片子的教母。
”《丧尸未逝》的表达正是建立在《活死人之夜》的表达之上的。
但是贾木许也说“《丧尸未逝》不是重拍,但它算是某种致敬或者扩展。
”这种扩展体现在这种设定之外的种种细节上。
《活死人之夜》更多地在表达物质和人类的关系,传递一种对现代现代社会人类未来的担忧。
而《丧尸未逝》的态度更多的在直视死亡,和死亡背后的生命意义。
不断地重复播放的歌曲“The dead will not die”,一直在强调全片中死亡作为人的生命终端的存在感。
在汽车中,在汽车外,那些看似是絮絮叨叨的对话,但其实金句频出。
贾木许的影片都带着浓浓的黑色幽默感,所以贾木许的灌的鸡汤其实都很“反鸡汤”。
但当观众喝下这些“反鸡汤”的时候,不会产生副作用,反而会无比的受用。
《丧尸未逝》中呈现出来贾木许对于生活的态度是非常“存在主义”的,有一种不否认死亡的正能量。
他其实更多探讨的是,在承认死亡迟早会降临和生活本身了无生趣这两件事的大前提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一般人肯定觉得,那你就去死吧!
但是“存在主义”不会这么看待死亡这件事,就如萨特所说“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是做它的奴隶”。
《丧尸未逝》以一种特别黑色幽默的方式,将这个主题表达出来,其实完成度已经够了。
但影片的差评,我也可以理解。
因为人们对贾木许的期待可不只是这一点点,当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的时候,贾木许以一种非常WTF的方式为影片收尾,让我们看到了一讲不下去故事随意收尾的他。
即使完成度够了,也给人一种“拿金箍棒当挖耳勺”的感觉,总觉得大材小用,浪费了贾木许这么大费周折、找来大咖、大费周章的拍科幻场面。
所以若说好看,《丧尸未逝》确实也挺好看的,但不满意,也有一堆的理由。
毕竟人们的贾木许的期待还是很高的。
本文首发于锐影Vanguard,版权属于锐影
译者 湿度一个追求无聊的人豆瓣 @湿度原文:Film Comment 2019.7-8月刊采访:艾米·托宾 Amy Taubin吉姆·贾木许的丧尸电影《丧尸未逝》的背景是极地冰盖的破裂破坏了地球的磁场,从而使时间混乱和一些糟糕的事情接连发生,如死人们从他们的坟墓中爬了出来。
故事发生在纽约州北部的城镇森特维尔市中,城里有三个警察(亚当·德赖弗、科洛·塞维尼饰 );一群奇怪的居民(饰演者有汤姆·威兹、丹尼·格洛佛、史蒂夫·布密西、拉瑞·凡斯登、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卡赖伯·兰德里·琼斯以及埃斯利·巴林特);一些观光客,如赛琳娜·戈麦斯、卢卡·萨巴以及奥斯汀·巴特勒饰演的嬉皮士;一个在夜晚兼职小镇殡仪员的苏格兰女武士(蒂尔达·斯文顿饰演);以及一些看似非常饥饿的僵尸(伊基·波普、萨拉·戴维、卡罗尔·凯恩饰),而正是他们让这个狂欢开始了。
《丧尸未逝》戛纳首映虽然这部电影(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的一大亮点是其演员阵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贾木许启示录般的视点,即我们一起将灾难带给了我们自己——尽管我们可能是好人——而这也使得这部电影在变成一部惨烈的悲剧前既讽刺又有趣。
艾米·托宾:你小时候玩过僵尸游戏吗?
吉姆·贾木许:不经常玩,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僵尸迷。
我喜欢一些经典的事物。
不过乔治·罗梅罗(George Romero)是我后现代的僵尸偶像。
在罗梅罗之前,僵尸都是被排除在社会秩序之外的。
在海地的伏都教中,你可以控制一个僵尸,让他听你的命令,并且那个“白色僵尸”是被他们僵尸化的一个小女孩。
怪物通常来自于社会秩序的外部,像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和哥斯拉,但是在罗梅罗制作的《活死人之夜》中(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他让僵尸来出现在了一个恶性的社会秩序的内部。
这种来自于内部的危机,从而使一切都分崩离析的手法是他第一个运用的。
所以,我非常喜欢《活死人之夜》和《丧失出笼》(Day of the Dead,1985)。
《活死人之夜》剧照我是一个吸血鬼,我非常喜欢吸血鬼,他们都很老练,他们是变种人、生存主义者,他们不是真正的不死人,他们无法复活,他们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而永生。
艾米·托宾:那么是什么让你决定拍摄《丧尸未逝》的呢?
吉姆·贾木许:我不知道。
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做了这些决定。
我感觉应该是僵尸与生俱来的隐喻能力,尤其是针对当下盲目跟风的人们。
罗梅罗关注的重点是恶毒的消费主义。
因此,僵尸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隐喻。
僵尸是我们现代神话的一部分。
《丧尸未逝》剧照艾米·托宾:我并不认为你的僵尸是来自于内部或者外部的,但是他们被召唤出来,居然是因为我们破坏了地球!
吉姆·贾木许:对《丧尸未逝》来说,就是这样的。
不过即使如此,他们复活的原因也是来自于内部的。
你知道吗?
这并不像是来自于其它星球并且想要入侵我们的外星人,这更像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破坏所造成的。
就像那个藏在丛林中的鲍勃在结尾时所说的一样“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世界啊”。
这是我们自己搞糟的。
艾米·托宾:说到隐喻,在电影的前半段,我完全终止了我的怀疑,开始相信僵尸将占领这个沉睡小镇的黑暗童话了,此外演员也非常完美的平衡了他们的角色处于故事内外部之间的关系。
但是此后克里夫质问皮特森为什么一直重复那句“我们会有一个很糟的结局”时,皮特森却回答道这是吉姆造成的。
不过此后我发现你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继续前进,因此在故事的结尾我意识到了,这不仅是这些虚构人物的隐喻,而且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隐喻——演员自身以及观众——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
《丧尸未逝》剧照吉姆·贾木许:早期就有一些元语言在暗示这是一部电影了,我们在片头听到了主题曲《丧尸未逝》,并且此后在警车的收音机里我们也听到了,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看见了比尔和亚当,并且比尔的角色还问道“为什么这首歌这么熟悉”以及亚当的角色回答道“因为这是主题曲啊”。
这里有一些暗示,但是希望你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前,你不会意识到它们。
艾米·托宾:对于我来说,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就是,因为你知道演员和角色来自不同的宇宙,所以蒂尔达·斯文顿在看星战钥匙链时说了那句“非常棒的科幻片”。
但是,如果你不想让人们注意到这些元线索的话,那么你想让他们注意到什么呢?
吉姆·贾木许:我非常喜欢他们的表演。
我为蒂尔达、比尔、亚当、科洛、史蒂夫·布密西等很多这样的人写了很多东西,并且我非常高兴能够与他们一起合作。
我想做什么?
我不想做什么?
我甚至都不知道我对这部电影的意义有什么看法!
《丧尸未逝》剧照我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做过,这并不是我真正的工作。
我想做一些娱乐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似乎又有一点伤感。
不过一个我非常清楚的事情是没有被僵尸化以及没有被杀死(为了防止他们僵尸化)的幸存者是汤姆·维兹的角色、几十年前脱离了社会阶层的隐士鲍勃,还有哪些从看守所逃走的少年。
因为他们是问题少年,所以他们无法在社会秩序中表现得很好。
艾米·托宾: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呢?
我看见他们说了一些关于安全屋的事情。
吉姆·贾木许:我们并没有看见他们最终成为了僵尸,因为我的心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因此他们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活下去。
我爱青少年们。
他们来自我们对风格、音乐以及时尚的审美之中。
你是否能想到历史长河中那些给予我们很多事物的青少年呢,从玛丽·雪莱到卡罗尔·金,后者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其人生中最伟大的几首歌曲。
我曾经列过一份清单:托马斯·查尔顿、莫扎特、圣女贞德、鲍比·费舍尔(15岁时就成为国际象棋大师)、S·E·辛顿、安妮·弗兰克、图腾卡蒙。
同样地,艾米丽·迪金斯在她十几岁时就开始写诗了。
尽管青少年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依然爱他们。
每个人都告诉他们“好的,你还没有成年,你不要像个孩子一样”。
可是你知道吗,他们确实不是成年人,但他们也不是孩子了。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荷尔蒙要去发泄,可是每个人却告诉他们“你必须这么做,你必须那么做”。
现在,我们拥有不可思议的流行歌手比莉·艾丽茜。
她的歌词非常的昏暗。
她15岁的时候写过一首叫《Bellyache》的歌曲。
并且我十分喜爱在我的电影中扮演青少年的演员们。
像萨琳娜·戈麦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流行歌手和演员了。
在电影中她饰演了一个外来的嬉皮士。
他们开着一辆姥爷车在公路上旅行,这正是《活死人之夜》中那辆车的原型。
《丧尸未逝》工作剧照艾米·托宾:当你说你要为这些特定的演员写角色的时候,你是否有听到他们按照你所写的台词对话呢?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中的台词。
其就像一首合唱歌曲。
比如亚当一直重复的那句“我认为是僵尸、食尸鬼、不死人。
”吉姆·贾木许:我经常进入到一种无法写台词的特定的区域之中:他们和我说话,而我只能抄写我所听到的东西。
特别是当我听到比尔和亚当在一起的时候,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梦。
我喜欢为克洛伊写东西。
但是我却经常这么做:我为主要的演员写作,并且希望我能够在电影中骗到他们。
不过不只是主要的演员。
我可以制作一部完整的并且涉及任何一个角色的电影。
我之前有一个非常棒的演员阵容,卡罗尔·凯恩和史蒂夫·布密西都在其中。
史蒂夫是我的老朋友了。
我们一起回到了70年代末,而且史蒂夫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没有种族主义色彩,且最慷慨、善良、开放的人。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想“让史蒂夫成为一个真正的种族主义者,因为他会这么做的。
”还有汤姆·维兹,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合作了,不过只有在有机会时我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艾米·托宾:可是此后几乎所有人都死了。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些非常不错的人啊,并且他们的死也只是因为我们把地球搞得一团糟。
吉姆·贾木许:问题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好人,他们并不想看见这个已经崩坏的运行系统,不过他们也有易忘症,他们被控制着,所以他们也开始僵尸化了。
他们只不过是盲目地跟风。
虽然大部分人本质上并不坏,但是那些想要得到权力的人是很坏的。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因为这就是人类的历史。
此外这还涉及到了灵魂的丧失。
僵尸是没有灵魂的,也没有身份。
这些人正在从拥有身份走向没有身份。
对于那些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意识的人们来说,僵尸是一种隐喻。
《丧尸未逝》海报我们在电影中有涉及一点“手机僵尸”。
他们就是电影中那些走在街上的僵尸,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着他们的手机。
他们甚至无所不在。
我发现这真的很让人烦恼。
虽然手机这东西是及其愚蠢的,但是也是十分神奇的,如果你在1989年告诉我你在2019年将会拥有一个集电影、音乐和相机于一身的手机,并且你可以用它在图书馆查阅任何资料,你可以用它收听全世界各地的广播,这显然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但是当人们深陷于其中时,这却成了一种阻碍。
所以我并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一直努力让自己记住约翰·凯奇的那句话(对了他是个佛教徒):不要尝试改变任何事情,你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我并不想谈论政治。
我们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的中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关注试图立即实施的“绿色新政”,但相反的是,好像每个人都在关注“特朗普今天在推特上发了什么?。
”这就像是一个肥皂剧,并且是一个只能用来分心的肥皂剧,不过在分心方面这确实很成功。
我非常关注西海岸年轻人发起的“日出运动”以及英国伦敦的“反抗灭绝”组织,他们在当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引起了人们对于气候危机的关注。
艾米·托宾:在你这部关于地球毁灭的启示录般的电影中,最奇怪的地方就是整个电影的灯光处理。
你是如何做到的并且为什么这么做?
吉姆·贾木许:为了回到《活死人之夜》,罗梅罗所做的就是通过极低的预算限制来创作了一种蓄意的尴尬,而这种尴尬又以某种方式深入到了这部电影的信息之中。
他通过拙劣的表演和廉价的效果创作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我们同样也被预算和时间所限制——七周,并且亚当只有三周。
我们当时在夏天进行拍摄,那时的夜晚很短,所以我们立即就意识到了,我们必须在白天拍摄晚上。
这就是我们所设计的。
此外,另一个技巧是所有汽车内部的拍摄都是在纽约金士顿的一个仓库中进行的。
演员只是坐在仓库中的车里装腔作势,然后我们把盘子放了进去。
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拍摄过程。
因此这是非常虚假的,它甚至还影响到了电影的外观。
《丧尸未逝》工作剧照不过弗雷德·埃尔梅斯(摄影师)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做了一件漂亮的事情,从而使整部电影的外观看起来就不那么假了。
电影中的很多外观设计都来自于那些我之前已经合作过的人。
比如弗雷德,当然还有我们的美工师亚历克斯·迪格兰多、服装设计凯瑟琳·乔治,以及不要忘了我们的剪辑师阿方索·冈卡维茨。
虽然我也作为剪辑每天和他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但是他拥有一双更佳出色的手。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使用视觉效果。
我们所拥有的的这些杰出的人士都来自于烟囱公司(Chimney),他们在纽约、瑞典以及其它地方。
他们之前制作过很多有趣的作品。
其中之一就是我最爱的查理兹·塞隆的动作片《极寒之城》(Atomic Blonde,2017)。
你知道吗?
查理兹·塞隆是我的女性主义偶像。
虽然我受不了《神奇女侠》,但是《极寒之城》真的太棒了。
当我在做类型片的时候,我喜欢把一些之前没有人在类型片中使用过的东西放进去。
所以在《唯爱永生》(Only Lovers Left Alive,2013)中,吸血鬼(斯文顿饰)在触摸东西时会带着手套,然后知道这些东西有多老了。
此外在《丧尸未逝》中,我其实并不知道其他僵尸电影中的僵尸是灰尘。
我想让他们变成粉末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我并不想让电影充满暴力;其次我不想让僵尸流血。
因为他们变干了,并且他们没有灵魂。
电影故事发生在寂静的小镇森特维尔,有些事情不太对劲。
月亮又大又低地挂在天空中,白天的时间变得不可预测,动物开始表现出不寻常的行为。
没人知道原因。
新闻报道是可怕的,科学家们对此感到担忧。
但没有人预见到,人们很快就会迎来最奇怪、最危险的后果:死人不会死——他们从坟墓里爬出来,野蛮地攻击活人,并大肆享用——镇上的居民必须为生存而战。
………………………………………………
吉姆·贾木许在这部电影中显尽了他的自恋和脱离文化生活本身后的无才。
首先作为一个丧尸片,且这必须是前提近一个小时才出现成群的丧尸就根本上吸引不到观众了。
前面两个开胃小菜也是平淡得难以言说,完全没意义的同时也完全没能合理的引出丧尸这一主题。
其次再来谈贾木许个人作者风格,关于有吹嘘丧尸设定好,比如:“一直念叨生前事”是什么批判当代消费主义物质需求过度,这就是鬼扯,因为这种设定在50多年丧尸片发展过程中早已见怪不怪,这纯粹只是想要营造的一种新奇丧尸效果罢了,不过也没搞好。
众多人物,全是废物,没一个好好用出了想要表达的政治批判意图,只是靠电视中的几言就说出了批评的本质,那就是无意义的(丧尸喷黑物质这个设定还算有趣)。
众多人物的设置除了弄笑料,还有就是迷影文化穿插显得合理化,白死了三个美国文青但至少无功无过。
像监狱里的孩子们、蒂达尔武士、猎人就没交代很清楚,可称之为失败。
但最失败的还是女警官这个人物,因为她就和所有灾难片的傻X圣母biao一样除了恶心毫无作用。
叫我不要杀丧尸,因为本质是人;但又怕死不敢救人,这自我讽刺不失精彩啊。
两个男警察的人物都还行,也可以说是带动整个影片节奏在走,直到说出那句“我看过剧本”直接败坏观感,这不是什么富有玩味性的瞬间,只是灵感枯竭后的挣扎。
很多讲说喜欢贾木许的一定喜欢这部电影,可能对于激进粉来说是这样没错,但首先这是一部丧尸片,这么慢的丧尸片和这么类型的艺术片还真是牛头不对马嘴,头不正屁股也歪呢!
影片大致是讲,由于人类在极地过度开采页岩石油,使地球自转轴发生偏移,导致日照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僵尸疫情;但片尾的外星飞碟的出现,似乎也意味着僵尸疫情的爆发,与外星人的预谋有关…… 在寂静的森特维尔小镇,克里夫警长带着警员朗尼,到荒林里找寻赫米特·鲍勃,原因是农夫米勒·法兰克指控他偷了他的鸡……但警长不相信混蛋米勒的言辞……
返回途中,警长用无线电与警局的女警明蒂通话,但信号突然中断;同时,手机也莫名没电……打开收音机,里面却播放着斯特吉尔·辛普森的《死者未逝》歌曲…… 而像野人一样生活的赫米特发现森林里的昆虫与菌类出现异常行径…… 餐馆的芙恩、五金店的汉克、士多店的巴比·威金斯、汽车旅馆店主丹尼、少年管护所的女生丽芙、史黛儿、男生杰罗尼莫、旅行文青柔伊、杰克、扎克等相继登场,他们不约而同地都从电视或收音机收听到一新闻:极地液压破裂法开采页岩能源,导致地球自转轴偏移,引发昼夜时间发生变化;但能源局为了能继续开采,一直否认此事实。
民众都觉得很不对劲,却又都无动于衷……
警局存放着酒鬼玛洛莉的尸体,等待明天验尸官到来,当晚,警长克里夫留在警局值班……警长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殡仪馆新来的小姐萨尔达·温斯顿,她不仅漂亮,而且行为异常……
各地的家畜、宠物都相继出现异常行为,然而民众仍无动于衷…… 终于,灾难降临,当晚,墓地的死尸起死回生,爬出墓穴,将餐馆服务员芙恩与餐馆清洁工莉莉活活咬死……
接警后,警长等人赶到,警员朗尼意识到可能是僵尸行的凶…… 第二晚,更多的僵尸爬出墓穴,开始袭击小镇,五金店的汉克、士多店的巴比·威金斯、汽车旅馆店主丹尼等人相继遭到攻击,之后都被感染成僵尸……
殡仪馆小姐萨尔达·温斯顿正给尸体化妆时,死尸复活,萨尔达手挥日本武士刀,将僵尸斩首……
接着,萨尔达一路斩杀僵尸,来到警局与警长等三人汇合,警长决定带手下去小镇巡逻,让萨尔达留守警局,之后约定在墓园汇合……
警长开车走后,萨尔达却利用电脑与无线电设备,发出奇怪的信号……
警长三人驱车一路巡逻,达到墓园时车抛锚,此时,女警明蒂脑残,看到僵尸奶奶去拥抱,结果秒挂……
这时,萨尔达一路挥刀砍杀,也来到墓园,然而,此时天空惊险外星飞碟,将萨尔达救走,——萨尔达在警局发出的信号是召唤飞碟的信号……
警长看得目瞪口呆,之后决定与手下朗尼一起搏杀僵尸……
一阵搏杀后,警长两人因寡不敌众丧命僵尸群……
现实世界里,为了物质欲望地球都被改变了,随波逐流顺从欲望的变成僵尸,嬉皮士根本无处可逃,从城市逃来小村没改变命运。
主动对抗僵尸的人扛不住辛苦也放弃了,剩下坚持抵抗也全部牺牲。
只有看透一切放弃一切的虚无主义者、没占有过财物也没尝过生活苦的小孩逃出来了。
能风光全身而退的只有一个有背景的外星人👽
【本文涉及无关大剧情走向的剧透,慎读】
剧照走出电影院的第一反应真的是太冷了。
这次的贾木许放弃以往的“教育式电影”,即“我要把我所有的文学音乐历史哲学方面的知识都传达给你”派,而走了一次讽刺诡异风。
大概导演是在体恤观众朋友们大夏天的太热了,开空调又太不节能吧。
总体来说还是挺成功的,继热门吸血鬼题材之后,贾木许又将手伸向了僵尸主题。
整部电影一句话就是:穿着贾木许的衣服——既然要刻意,就刻意到底咯。
写满尴尬的警察团队,格格不入的停尸房老板,还有打酱油的众小镇居民和来客,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设定是所谓合乎电影常理的,但正是这种反常感令电影直给观众送冷风,露出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我还是蛮能理解为什么本片在戛纳上口碑没有那么高的——导演风格极强、极富个性以及嘲讽性质、同时铁打R级本质的本片,确实是很难博得主流观众的一致喜爱。
几个细节:青少年三人组的结局没有交代很清楚,跟同伴确认了一下,应该不是我看漏了,来客三人组也有点炮灰,可能目的就是拿自己的车碾压一下smart;墓地警车上的对话很有意思,虽然从Adam Driver一开始关于主题曲的台词就有些可以猜到;“Wifi”使我看到了自己时候的样子,尽管我手上可能拿的不是刘海款iPhone而是5s;不拍动物大概是因为太难拍了,感谢鸡腿的友情出镜;Bill Murray在《丧尸乐园》里头的扮相不知为何久久在我脑内徘徊,Adam Driver的钥匙链算是个小彩蛋,Tilda Swinton在停尸间里与两个尸体的那段我觉得设计的很好,整个人边憋笑边发抖;影片本身细节我觉得做的很好,很多东西要么是在玩梗,要么是有寓意的,加上两首洗脑原声(我还专门看了一下片尾,歌曲那里真的只写了一首Dead Don't Die)和还算恰当的升格慢放把气氛搞得很好,真的同时达到了恐怖与搞笑的双重效果,但这更让我觉得人物设计令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或许导演是想借此代表各类人群才放置了这么多角色,倒不免显得故事有点支离破碎且刻意——这种刻意感却或多或少失去了其他情节设置的那种讽刺式刻意感,令人有些出戏,这点包含了部分新闻、广播、解说、特效还有镜头表现,特效还能说效果倒也蛮好玩的,但一切的一切归总到了最后一小段说教着实令人有些失望,某种意义上倒挺符合"this is gonna end bad"的预言。
总而言之,贾木许开心了,演员大概也挺开心的,拍摄团队大概也挺开心的,观众简直要被丢到北极去了,还得被逼着说"it's a real nice place"。
很难评分的一部电影,最后思索了一下还是先给了6分。
最后说一句自己的废话:以后要是我自己拍僵尸片,滚字幕的时候我要给每个角色都起个名字,然后写成“in the memory of”。
毕赣曾是个诗人,因此他的作品,时常被拿来解读。
吉姆·贾木许也是个诗人,但他的电影,却几乎没什么解读的余地。
杀姐看过贾木许的片子并不多。
可他的电影,只要你看过一部,绝对就能认出来下一部。
因为它们乍看之下——对话很尴尬,人物很疏离,正片剧情怪异到基本没啥故事性。
换句话说,就是:这很贾木许。
但拿毕赣与他做对比,显然折煞了这位美国独立电影教父。
毕竟他豆瓣评分最低的电影,都能放到戛纳做开幕影片——《丧尸未逝》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森特维尔的美国小镇。
这里人烟稀少,穷山恶水。
镇中心只有一家餐厅,就连富人阶层的代表,都只是个养了一群鸡和几头牛的老光棍。
而作为主人公的三位警察,就是这里的全部警力了。
影片以一老一少,两位警员的视角为索引,讲述了一个世界末日,丧尸在镇上大开杀戒的奇事。
神奇的是,这部丧尸片并不玩血浆,也没有什么特别恐怖的情节。
甚至于,在老年警员(比尔·默瑞 饰)质疑青年警员(亚当·德莱弗 饰),为什么面对末日如此淡定时。
对方给出的回应是“吉姆(导演)给我读了完整的剧本。
”
《丧尸未逝》里,不仅有丧尸,还有隐居者、丧尸迷、小文青、外星人......如果不是贾木许在结尾时,用旁白点名了主旨,你甚至都不知道这片儿到底想干什么。
也难怪,一些好莱坞大腕宁愿自降片酬,也要接贾木许的电影,因为这一切实在太神奇了。
你没看错,真的是贾斯汀·比伯的前女友瑟琳娜鉴于很大一部分人,应该都不会看它。
杀姐索性给大家透个底:《丧尸未逝》虽然对隐喻构置的并不精心,但它本身只是在讽刺消费主义。
影片中的丧尸,都在重复自己生前离不开的东西。
有的喜欢咖啡,有的沉迷时尚,有的到处找WIFI,有的死捧着自己的Iphone不放。
就像丧尸咬了人会传染,现实中的消费主义也会同化身边的人。
贾木许对大众的跟风,非常嗤之以鼻。
哪怕将这些人,拍成失去思考能力的行尸走肉。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时间错位的提示。
但紧接着它又会告诉你,这是源于人为造成的地球自转轴偏移。
也就是说,所有的灾难和厄运,都是人们自己铸就的。
大部分人简单浅薄的欲望,就是末日来临的最大征兆。
虽说片中的三位警察,都在对抗丧尸的过程中被“同化”了。
但故事里还是有逃出生天的三类人:①躲在森林里的隐士,因为他早就六根清净了②保持童真的孩子,因为他们对一切依然充满好奇③给奇异博士当过老师,现在终于现了真身的外星人尴尬里充满了绝望,调侃间还留下一线生机。
这就是贾木许,从不表明立场,却时刻充满情绪。
他的这部作品,虽说借用了B级元素,但归根结底,丧尸还是完全融入了贾木许独有的体系里。
你可以说,他这叫自我重复,暴露了创作上的惰性。
但另一方面,贾木许在商业电影勾连宇宙、占据主流的大时代,却仍旧能坚持自我,这本身就很难得。
在他的前作上映时,有媒体问过他对于好莱坞的看法。
贾木许这样回答:“好莱坞片方的问题就是胆小,他们害怕任何无法评估其市场表现的作品。
在这样的好莱坞片场制度下,任何创新之作都是个奇迹。
他们害怕任何他们不知道如何营销的影片,害怕在艺术上有大胆尝试的作品。
”有这样的想法做支撑,贾木许的一切反传统、反类型、反美国主流文化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对贾木许产生了兴趣。
那杀姐更推荐你,去看看他的处女长片《长假漫漫》,或者最为人称道的《天堂陌影》。
如果可以接受,那你绝壁会爱上贾木许。
不过,就算丝毫无感也没关系。
因为这位美国诗人始终在那里,用不断地自我坚持或者说重复在高喊:只要好莱坞固步自封一天,我就一天这么剑拔弩张地耗下去。
看不懂的都是电影里被僵尸干掉的那类人。
呵呵。
自勉吧!以上所属就是本片中心思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140字的废话。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D+/ 救命我要被仙姑帅到昏厥了!
三星半,贾木许脑残粉加十级恐怖片恶趣味爱好者表示真的喜欢。风格老派不单是乔治我觉得恶趣味上有点斯图尔特戈登加上贾木许的节奏文艺之余念个诗,讽刺隐喻的僵尸和蒂尔达这个角色都很有意思很酷。很个人化感觉每次都能GET到他。可以理解大部分人打差评的原因。
还蛮喜欢的吧,而且司机实在好帅
2.5 导演和演员们拍得比观众看得还开心
莫名很喜欢,三人组警察,三人组少年,三人组旅行客,发现尸体的场面拍三次,砍头也要砍三次,什么恶趣味
贾木许4月1号在Ins发了新片《丧尸未逝》的海报,豪华阵容再加上消沉已久还以为是恶作剧,结果…还真上映了。追看了纽约首映,感觉就像贾木许憋了太久的幽默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懂了就笑吧看不懂也别指望他能讲个故事让你满意也绝对不按你想的走。一贯的慢节奏调性,文化符号满天飞,细节控。Tilda出场挥舞了一通武士刀以后一句“阿弥陀佛”全场只有我一个人爆笑了🤭……
5.30 晚了。文青死了。没有好结果。原始人与外星人。无意义的试探。污染。突如其来的崩溃。流感大流行。
全篇尬死的僵尸片!!!自我吐槽不错,但是真的,太屎了,小聪明玩的很多,但是真的差评,良心差评,僵尸片给外星飞碟什么鬼!
多年不看贾木许,做好心理准备看完只想说,对不起,打扰了…
没看出贾木许在致敬乔治·A·罗梅罗、约翰·卡朋特等一干恐怖片大师,倒像是被艾德·伍德和托米·韦素合体上身。
Nameless miseries of the numberless mortals.
非常荒谬的剧情,尤其是两个完全格格不入的警察,我大概在仙姑出场第二次的时候就猜测出了真相,导致后面那一刻到来心里狂喊so lame!但是真的也是吓人的部分吓人,搞笑的时候也好笑。
Get 不到笑点,看不懂想表达的点,看到困倦至极,完全不喜欢,还是更喜欢诗情画意的帕特森
【7】#Cannes72# 主竞赛第一场。解锁人生第一场开幕红毯场。数百人晚礼服看外星人大战僵尸。戛纳真天堂!
贾木许兴许是向八十年代丧尸片致敬,罗梅罗的活死人又一次从坟墓钻了出来,但他的点子明显更多,蒂尔达潇洒挥刀处,头颅飞出烟尘一股,德赖弗斫下死人头,傻脸眨眼不瞑目,警长二人困警车,说是看过剧本,然而飞碟这一段没包括,可怜刀枪齐全,寡难敌众。
最文藝的喪屍片。
a total waste of time and a waste of talented casts. 说B级僵尸片都觉得它节奏不够格。
所以为什么不给我火化?
实在是拍得太随意了,看得我困死了。这么多明星哄着导演玩儿,太有爱了。
贾木许也学了一下"后会无期"?不对,不够黄,也不够红,有点闷,有点冷。拜拜,我去看看蒂姆·伯顿缓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