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叶青枫电影院作为都市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之一,一般人都不会对其感到陌生。
看着荧幕里别人的故事,坐在椅子上想着自己的心事,是件很容易让人乐此不疲的体验。
可是若在这样一个特定的黑暗环境里遭遇恐怖灵异事件,试问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由内地惊悚恐怖片专业户导演牛朝阳出品、曾导演过《床下有人2》的青年导演袁杰执导,资深影评人满囤儿担纲编剧的电影《恐怖电影院》讲述的就是某家影院放映午夜场时电影时发生的一连串诡异事件的故事。
女演员夏梦在拍摄某恐怖电影时意外身亡,导演林欣雅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之中,并因此出现了种种幻觉。
一方面为寄托哀思,另一方面也是舒缓心情,早日走出心里阴影,林欣雅和夏梦生前恋人、好友等来到一家破败的影院借观看其遗作以表悼念之情,不料恐怖灵异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是,林欣雅居然真的看见了已经死去的夏梦!
这到底是林欣雅的个人幻觉还是真有其事?
是别有用心之人精心布局还是真的有冤魂索命?
而身为导演的林欣雅,到底和演员、制片人之间到底又有怎样的复杂关系和矛盾?
编剧满囤儿以戏中戏的方式借导演之手将故事娓娓道来,让每一个谜题环环相扣,随着剧情发展,逐渐将整个故事推向高潮。
作为一部投资有限的中小成本恐怖片,客观来说,其特效、布景、演员阵容等方面都不够强大,甚至场景也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影院、办公室、人少的户外等,故而在视觉效果上自然不能和号称投资过亿的《京城81号》等同类型中的大片相比。
不过看得出,为了尽力营造恐怖惊悚氛围,导演和编剧已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元素,譬如对于电影院这一特殊的环境,结合鬼手、白衣女鬼等元素,最终效果虽说不上多令人毛骨悚然,但观影过程中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回头往自己的后排看看。
从编剧角度来说,满囤儿已然是很用心了。
单从影片中所有角色的取名一事上,就能看得出他细致考究的良苦用心——每个人物的名字并非随意而取,而是皆有出处。
据说满囤儿为此曾查遍了豆瓣上所有超低评分恐怖片,再从中摄取人名——对待角色的名字尚且如此,其他方面可想而知。
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目前的电影版与剧本版有很多的出入之处,很多相关元素及桥段已被删减或修改调整,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不过好在影片最终顺利过审,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满囤儿编剧生涯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恐怖电影院》已属成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魔与梦想,而现实中的各种压力、桎梏与限制又太多太多。
如何突围而出,摆脱心魔,完成梦想,是每个人心之所愿,但能做到的人却太少太少。
《恐怖电影院》的戏里戏外,每个人都不容易。
不过,最终片中林欣雅学会了放下,编剧满囤儿也终于让梦想照进了现实,都求仁得仁,很是难得。
那我们呢?
电影有落幕的时候,而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行且努力吧。
文/淡蓝七猩万圣节档期其实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欧美电影市场毫无例外的会涌现一大票应景的电影,掀起南瓜头文化的狂欢高潮,近年来在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也逐渐形成独特的繁荣景象,比如游乐园的热闹景象,商业区域的各类装置展及节日设计,连幼儿园都有万圣节化妆游戏和演出的亲子活动,而国内电影市场也逐渐有了这样的应景产品,例如这个时间上映的《恐怖电影院》。
其实,对这部电影是有些期待的,因为早先听朋友说过这个电影的故事创意和剧情梗概,作为年轻的主创团队和编剧,以我当时听到的情况而言,无疑会带来国产恐怖片的新创意和新视角,不敢说未来会不会推出诸如狮门影业旗下那样声名大噪的各种类型电影,但是这个团队的和编剧卢少科是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想法的。
可惜,之后的事情正如国产恐怖片都要面临的国情特色挑战,重重压力之下,历经过审、修改、补拍、修改、过审等等等困难之后,我猜最终上映的版本已经让编剧和所有的主创无言以对,夹缝中生存的国产类型片求发展未来,真是路漫漫其修远。
当然,这样的电影有可看性吗?
有的,因为你可以看到编剧对日韩恐怖片元素的把握了理解,可以看到对美式经典恐怖片的致意与复刻,可以看到悬疑大师们创造的惊悚元素的传承,这是被层层过滤后所剩不多的编剧的坚持与努力。
还记得《惊声尖笑》吗?
是的,《恐怖电影院》原本会变成著名的《惊声尖叫》系列那样有亮点、有卖相、有口碑的类型片,可是某局的存在生生的将电影搞成了《惊声尖笑》,说到这里,我们但求会心一笑就好,原因嘛,你懂得!
时逢狮门影业旗下《电锯惊魂》系列的十周年,回顾过去,我们都不由得感叹光阴荏苒,也不由的为国内恐怖片发展发出一声叹息,我们应该为前赴后继用资金、创意、青春作为投入努力推动国产恐怖片发展的团队和编剧们点个赞,希望他们能继续加油终有一天创造出我们值得傲娇的恐怖悬疑惊悚大作,也希望这些努力会让我们这些恐怖片爱好者能有机会在影院看到《电锯惊魂》、《沉默羔羊》等等这样精彩的作品。
所以,卢编剧、牛导演你们辛苦了,我们支持,请继续。
不作死就不会死,你真的敢去电影院看《恐怖电影院》吗?
尽管现在流行通过3D、4D技术满足观众对电影身临其境的体验,但电影观感一方面是“观”,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感”。
有什么比实景体验式的恐怖更恐怖呢?
《恐怖电影院》剧情的巧妙之处恰在于此。
影片不仅采用了戏中戏的故事模式,更将真实的观众也引入其中,形成如同《盗梦空间》般环环相扣的密闭空间。
“真实”是该片不同于其他恐怖片最大的特点。
一部恐怖片“真实”了,你可以想象它的效果。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一家午夜电影院内外的诡异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恰是恐怖电影的拍摄人员。
影片中电影拍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现实拍摄中会遇到的。
譬如片场的灵异事件,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恐怖电影以此炒作。
如果真有人受伤或者有人去世,那么这部电影自然诡异至极。
港台的鬼故事电影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别说你没见过鬼,常在河边走岂有不湿鞋的道理。
很多恐怖的故事都发生在唯物主义思想下。
观众去观看《恐怖电影院》同影片中角色步入午夜电影院的心理是一样的,大家都生活在现实,不相信会发生超常规的事情。
而一切神秘正在发生。
你确定你知道观看《恐怖电影院》会发生什么吗?
另一方面,《恐怖电影院》本身集结了一批非常有经验的恐怖片制作团队。
著名恐怖片导演牛朝阳担当监制,新锐导演袁杰执导,著名影评人、恐怖片资深策划满囤儿担当编剧。
无论是戏内对戏中戏的整体制作营销,其中的“猫腻”熟悉程度与处理方式,还是戏外对该片的制作与营销都有成熟的规划,观众很难不被带入戏中,成为戏的一部分。
明知审查原因会将“鬼”消灭,编剧满囤儿还是忍不住在原剧本中设计了各色真实鬼存在的场景,结局较现在也更有悬念。
在有关部门的照顾下,尽管经过一系列后续改善,影片最终成为一部勾人心魄的悬疑作品。
不过,观众的代入感并未受到影响,只要你是在电影院观看,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中。
你可曾有过独自观影的经历?
你注意过你身边有人?
你有没有奇怪地感觉手中的爆米花变少啦?
门外总在发生些什么是吗?
你永远不知道最亲密的那个人心中所想是吗?
《恐怖电影院》惊悚的地方并不新鲜,而恰是这些众所周知的元素,这些你观影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真实到令人发指毛骨悚然。
你确定你可以“凭胆入场”?
就算你敢,笔者还是友情提示你,该片真不适合一个人去看。
站在我们村的高处,向东望去,大约八里之外,矗立着本乡镇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物,那就是陈疃电影院。
1980年代初期,乡镇电影院放映员是自带光环的,他们如同魔术师一样,带给村民完全不一样的光影世界。
最初对恐怖电影院的印象,是因为鲍方版《画皮》,据说有个老太太吓死了,然而我至今也不确定是否便发生在鄙乡。
再后来,中国电影里没有鬼,自然电影院里便不会有鬼。
当然,人心里深处或许有鬼。
我的朋友满囤儿编剧的《恐怖电影院》,便是人心作祟的故事。
否则以满囤儿同学的才华,虽然说不敢攀附《闪灵》等大拿,但至少可以与《阴阳路》比高下。
想想童年写作文,顺手便可以写下“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是基本印象。
如今的小学生,雾霾才是他们故乡的特色。
也许有一天,京津冀的孩子们也会怀念他们遥远的乡愁。
既然电影里不能有鬼,那么内地几乎所有的恐怖、惊悚、推理等类型电影,都要往人心里做文章,有得做没得做都要从羡慕、嫉妒、恨来铺设故事的经络,再辅助以心理状态的不正常,以精神分裂、一阳指或者孪生来做“钩子”,这样误会、巧合就有了逻辑上的保障。
《恐怖电影院》对此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拆招、见招,与绝大多数近年来内地出品的恐怖片不一样,本片首先明白无误的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有关电影创作者的电影,女明星意外死了,制片人和导演SB了,角色有问题、鬼也是假的,但是和预期的故事走向不一样,尽管见多识广的观众还是会不满足满囤儿的构架,然而在与广电总局拨一小拨动一大动的被动创作流程中,已然是值得肯定的双重否定的较好解释,解开扣子的手法还是相当不错的,电影院里的鬼影不是为了吓人和要糖,而是为了救人,SO,万圣节的电影院里没有鬼,却可以有雷锋,好人一生平安。
《恐怖电影院》又是明显的自我指涉,对于电影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兼具致敬、嘲谑和鼓励的复杂滋味,他们过的都不是正常人日子。
电影院分明有向观众提供欢乐、渲染梦幻、接触现实和奉送惊吓等娱乐功能的任务,要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洞穴里,相信银幕上的故事是“真”的,至少要那份情绪,但是在贵国有司盖戳通过的剧本故事里,绝大多数电影只能是被阉割之后的半成品,编剧本应该获得一张白纸上无远弗届的创作领土,有多少智慧就发挥多少,然而实际上却在构思时便与电影局的审查人员进行合谋,如果审查人员遭遇不够强势的创作者,大可以七零八落的炮制、划定范围,就好像本片里的他们对于本就有问题的主人公进行干预疗法,虽然电影里貌似“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而愉快的在一起玩耍多数还不过是童话。
《恐怖电影院》的制片商和制片人还有导演们!
导演,我问你,我们观众来看电影,你是不是的负责拍,你的剧情这么平淡不说,所有的场景都是在山西拍的?
广告植入蒙牛农夫山泉,这都不用说,因为你们要赚钱,可你们的拍摄能不能这么粗糙!
我是和朋友花了20元,可我们是信任你们的电影,结果大家都离场了,这就是你们的宣传语:有胆你来吗?
所有的镜头,不是在电影院,就是在写个楼里的办公室,请问电影商们,你们就这么考虑到成本吗,女鬼就穿一件真丝衣服啊!
现在都是年轻观众,你是让他们遗憾离开座位吗?
那你要是骗钱的话,你为什么把海报宣传的那么到位,预告片的感觉片花剪接的那么好?
你的目的就是忽悠观众,然后不问影评感想吗?
朋友们 不要看了 太差劲了
电影,无非是电影,无非是要在电影院中来完成最佳的欣赏效果。
恐怖片,一直是最适合影厅播放的类型片之一,只有最大化的画面,最逼真的音效,才能带着影厅的一群里,进行一次看似参与者众,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无助威胁的冒险之旅。
而当一部恐怖片将场景就设置在了放映厅,那种最现实而真切的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带来最大可能的恐惧。
《恐怖电影院》可以视为一部戏中戏,毕竟片中所讲的故事,也是由一部电影而起,片中一干人等刚刚完成了一部恐怖电影的拍摄,但女演员夏梦,却在拍摄中意外跌落身亡,女导演林欣雅一方面基于这个突发事件,一方面又有来自于幼年的噩梦阴影,从此精神恍惚,而围绕在她身边的一干人等,无论是自己的亲弟弟,担任制片人的未婚夫,以及在那部电影中担任角色的俊男美女们,开始陷入到一个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迷局,当几个人都目睹了夏梦白衣獠牙的出现后,一出复仇大戏,也逐渐走向高潮。
看《恐怖电影院》的感觉,很像当年好莱坞那部《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残忍又可怕的力量,总是深藏在角落里,却又无所不在,能抓住任何时机而为所欲为。
那一干男男女女们,就如我们一样,无论在白天,还是在黑夜,时时毫无保留的暴露在魔爪之下。
当然,工于计算的观影者,一般会在影片开始后,列出自己的所认为的死亡名单,就是片中角色的死亡顺序,在既往的影视作品中,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俗话说的好,no zuo no die,在规律中,必须是xian zuo xian die。
但看《恐怖电影院》的喷油们,估计这次要失望了,不行走着瞧。
其实,有关各类影视作品中的恐怖,也可以在简单的划分之下,将明的吓唬与暗的渗透区别开来,一惊一乍的声画效果,是恐怖的第一层级,虽然低级了些,但依然是屡试不爽、屡次被用的妙招。
但如《咒怨》般,从最简单常见的场景,所延伸出的来自内心的恐惧,才是可以将惊吓时间持续延长的法器,不仅观影的时候,而且出得影院,甚至许久之后,只要看到与片中情景相当的地方,就能随时忆起曾经的腥风血雨,这就是一个恐怖电影的高层次恐怖所在。
就此而论,片中确实很多的平易场景出现,无论是办公室、客厅、卧室,还有一个标准影城的方方面面:楼梯、电梯、放映间、观影厅,甚至也把多厅观影的关系都交代了出来,以至于在观影的过程中,会不自觉产生出一种对于幻象的疑问,片中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
这次观影究竟是真是假?
是开片中的人物四处奔逃,还是自己也必须做好随时逃走的准备?
亦幻亦真的观影感受,给了观众们最大可能性的刺激体验,简直是要被吓死在影厅的节奏,而不流俗套的编剧,也将为观众呈现出一部与众不同的恐怖电影。
国庆档刚刚开始,却又好像即将结束,时光荏苒,真的过得很快。
人都会老,何况是电影,无论你是会逗比的国民喜剧,还是能催泪的现实悲剧,还是不痴魔不成活的女作家传奇,都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可以狂欢,过去之后,一切路归路桥归桥。
有些当时很震撼的后来就会被遗忘,有些当时受冷落的可能日后还会被观众翻出来当作新欢。
不是说这些电影好或不好,而是置于这个快餐化娱乐当道的时代,我们和它们都别无选择。
铺垫这么多,并不完全是为了美化这部名叫《恐怖电影院》的电影,这家公司出品的小成本惊悚片,每部都会有那么一千多万到三千多万不等的票房,你看很多电影炒得轰轰烈烈的,明星牌子亮亮的,也没比它们好多少,艺术的好坏另说,娱乐性的好坏自有市场来检验,没必要庸人自扰。
今天这篇要写给这部片的编剧——曾经的影评人满囤儿。
就像前面信马由缰写到,时光苦短,人都会老,但有些人又是不老的,就像满囤儿,五六年前认识他的时候,就是这副模样,现在,还是这副模样。
除了电影院,几乎不会在别处看见他,脸上笑咪咪的,走路的姿势永远是跆拳道黑带高段的轻飘飘,除了电影、健身和过日子三件事,圈子里花花绿绿的事几乎从来不聊。
我们一直都认为,他的心理年龄停在了二十岁左右,我想,那应该是他真正爱上电影的年纪。
因为太熟悉满囤儿的性格,以至听说他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偏见的认为,他会写出一部不错的宅男题材喜剧,里面一定有电影院,后来才知道,只猜对一半,确实有电影院,而且几乎一半的场景都发生在电影院,讲的就是一群拍电影的人,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惊悚片,犯罪、CULT,心理变态,人性争锋、视听恐吓,一应俱全。
那时候每隔几天就会催一遍,什么时候能给哥几个看一下啊?
每次都答案都不一样,从剧本没过审,超短时间的按要求大修改,拍摄、后期、定档期,满囤儿的第一部编剧处女作大电影诞生历程就像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打哪边出,这应该是很多电影人入行必做的功课吧,我们总是这样劝慰他,不过看他那满不在乎仍然笑咪咪的表情,好像我们才是应该被安慰的对象。
就这样,终于看到了《恐怖电影院》,片如其名,确实很恐怖,简单的蛋比几句,当红女明意外命殒片场,童年时在电影院里有心理阴影后来却入了电影这一行的女导演,当制片的导演男友,导演弟弟又是女星在世时的男友,还有几位想凭香艳上位的女演员,一群人各怀鬼胎,还时不时的“见鬼”,直至决定在电影院里一起看一段“鬼片”来悼念女明星,后面的事不用说了,鬼肯定是没有,无非是人性交锋,惊悚效果不错,悬念也憋到了最后,生生让你想不到。
作为满囤儿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剧本,我觉得它是成功的,至少在对电影语言的运用,故事和人物的结构,对人性的解读上,它是非常纯正而毫无污染的,仅有的扭曲,也是因为最初的构想太过灰色,难免被纠正,这也不是一个编剧所能左右的。
在我看来,满囤儿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尽管他从来也没觉得这部剧本对他有多重要,有太多的不尽兴,不满意,无力。
其实无所谓,这世界上有很多大师,大导演,大编剧,也需要一些小编剧。
身为同样从写影评开始的人,我们都知道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到一个被市场认可的小编剧,这其中的路有多么漫长。
无论满囤儿未来在编剧这行当上有多好或多烂的成就,只要他能保持这这些年来快乐看电影、写影评、写剧本的初心,我辈同路人都会觉得好开森。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讨论,为什么在中国的鬼片里不能有鬼,这已经是多年以来都难以攻破的课题了,在一个发展科学文明的国度里,怎么能容有封建迷信的传播呢?
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都在质疑为什么中国鬼片里不可以有鬼,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前仆后继的要拍鬼片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人们喜欢有市场,特别是《京城81号》的热映,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恐怖惊悚片,虽然我们也很无奈,但我们不能否认,有鬼没鬼恐怖惊悚片都十分有市场。
10月30日全国上映的恐怖惊悚片《恐怖电影院》,是近些年离我最近的一部电影作品,尽管自己也有做电影人的想法,但周边的朋友们都比我先动起来了,这是一件大好事儿。
《恐怖电影院》由我的多年好友罗翔主演,我的影评人朋友满囤儿担当编剧。
正因为如此,让我觉得我似乎离成为真正的电影人又近了一步。
个人看过剧本,不得不为满囤儿怒赞一个,写得相当不错,主题非常吸引住眼球,台词对白,营造的氛围十分饱满,最重要的是很深刻,让人值得回味。
《恐怖电影院》是今年万圣节最大的一部恐怖惊悚片,由著名导演牛朝阳担当监制,80后新锐导演袁杰执导,影视新星罗翔、刘妍希领衔主演,是中国首部实景体验式惊悚悬疑影片。
影片以午夜影院为背景,主要叙述了发生在一家午夜恐怖电影院内外的一连串诡异故事:女演员夏梦在拍摄某恐怖电影时意外身亡,导演林欣雅随之遭遇了一系列诡异事件,一场冤魂索命的猎人游戏就此启动。
虽然我们已经看惯了恐怖惊悚片里的戏中戏,但这却是一治愈系的惊悚片,和以往的恐怖片有很大的不同。
《恐怖电影院》前所未见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创作本身应该是没有禁区的,如果人的噩梦能够被电影画面所展现,那么这部电影无疑能够做到。
看《恐怖电影院》全程无尿点,就如同当了一回福尔摩斯一样,虽然影片没有像《寂静岭》三元世界那么复杂,但剧情反转再反转,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电影中故事套故事的层层设计,刚刚抓住一点线索就跳进下一个谜团,与主角一起在层层的恐怖气氛中迷失,虐心十足。
很多人都说恐怖片的成功与否,与影片的血浆量正比,这其实是一个很肤浅的认识。
大体上说恐怖片就是专门以离奇怪诞的情节、阴森可怖的场景制造感官刺激,吸引观众好奇心。
至于影片到底有多恐怖,你只有在万圣节到电影院里才能真正的体会的到,在这里就不剧透了,在这里特别推荐的就是好友罗翔,90后艺人,中国青年歌手、演员。
2010年发行个人单曲《PATIENCE》出道进军歌坛,博得人气。
2011年主演电影《终极恋人》步入影坛,后凭主演《逆袭》《御狐之绊》等电影更显蜕变,渐成大器。
演艺之外热衷于公益,内地又一潜力股男明星!
大家要多多支持阿!
标题提到三个词,分别是互动、体验和戏中戏。
而这三个词在我看来正是《恐怖电影院》最吸引人的三个看点。
《恐怖电影院》由《白狐》导演牛朝阳监制,满囤儿编剧,刘妍希、罗翔等一众新演员领衔主演。
编剧满囤儿是影评人出身,看过很多中外经典电影,也因此能够学以致用,在电影剧本构架方面带给人颇多惊喜。
小剧场舞台演员特别注重在自己表演同时能够获取台下观众的响应,不由自主的鼓掌或者跟随演员情绪变化而变化即为入戏,这也是演员精湛演技的表现。
而挪移到大银幕上,即兴发挥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在剧本中设置相应的环节来达成银幕内外的互动。
观众熟知的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中贞子从电视机中爬出可视为互动最直观的表现,再看《恐怖电影院》,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电影院,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互动性。
摒弃了国产惊悚片一贯以简单粗暴突然出现的鬼脸吓人法,主创巧妙设计荧幕音效完成互动,不可谓不高明。
提起戏中戏,同样有诸多经典惊悚片利用该手段达到令人战栗的效果。
如泰国恐怖片《吓死鬼》及美国经典惊悚片续集《惊声尖叫4》都沿用此法。
戏中戏往往更容易让人入戏,然后在揭晓真相的一瞬间又令观众恍然大悟,回味无穷。
《恐怖电影院》以女主角林欣雅总是不断陷入恐怖梦魇为切入点,讲述一段导演、演员跟制片人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
个人坐在电影院看恐怖片的时候习惯性的往后靠,并时不时的要回头看看,我想有这种观影习惯的并不止我一个人。
《恐怖电影院》正是深谙观众这种心态,于是片中总是不断的提醒,看似空无一人的电影院实则坐满了准备开场的观众,这对于喜欢上午包场看电影的观众来讲实在容易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那么问题就来了,求观众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大?)说起体验,当然也是跟该片的场景地有关系。
影片中多次达到惊悚高潮的桥段都发生在电影院,包括最后答案揭晓时同样是在电影院。
如此不仅可看出编剧满囤儿对电影及电影院的深挚感情,也可见他对于惊悚电影新形式探究的决心。
影片开头跟结尾呼应的旁白为观众体验式观影增加代入感,开场旁白观众在猜测声音究竟出自何人,而影片结尾处,观众恍然大悟应该来自夏梦,可是以谜底揭晓的结果来看似乎又不应该是夏梦,如此胡乱猜忌,更加增强了影片的惊悚效果。
满囤儿对于《恐怖电影院》的贡献不仅在于剧本结构的严谨及创新,还在于很多不为人注意的小细节。
比如电影中女演员的名字,如果有人觉得似曾相识,那么恭喜你,你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饱览群片细致入微。
每年的万圣节都会有几部惊悚电影上映,而今年,若能坐在电影院里看一部发生在电影院的惊悚片,想想都刺激。
很多导演编剧麻烦你们学好本行的基本功再来拍电影可以吗?
模仿别人根本不管用。
拍电影和做菜一样,你要掌握厨艺,而不是把别人的剩菜再加工,其他不想多说。
凑字数,😂😂😂😂😂😂😃😂😂😂😂😂😂😂😂😂😂😌😚😃😚😜😚😍😌😚😚😚😜😜😜😜😜😜😜😜😜😜😜😜😜😜😜😜😜😜😜😜😜😝😝😝😝😝😝😝😝😝😝😝😝😝😝😝😝😝😝😝😝😝😝😝😝😝😝😝😝😞😞😒😒😒😒😒😒😒😒
属实给我整笑了
人都会老,何况是电影,无论你是会逗比的国民喜剧,还是能催泪的现实悲剧,还是不痴魔不成活的女作家传奇,都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可以狂欢,过去之后,一切路归路桥归桥。
海报生动描绘了观影现场:场均上座7人,一个吓到,六个睡着。
半夜起来掩面标记看过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为什么要来电影院看这个哈哈哈哈哈我一定是疯了!
“你的胆子也太大了,真的敢来看这场电影”
傻逼片子
我是先看的2,倒过来看这个1。这样的片子居然还拍了2?是因为票房特好吗?
以后再不去电影院看恐怖片了,吓死胆小的我了。前几分钟高能,我吓得不轻,没敢抬头。被吓到的原因是电影里的电影院空荡荡2个人看周围好多鬼,现实中也空荡荡4个人看,太有代入感了。吓死我。片名出来之后就一塌糊涂,真要看的,看前几分钟就够了。
行吧
这演员、这剧情……哎,大陆的恐怖片都这个水准了吗
记得当时是在电影院兼职,放的午夜场,闲着没事在刚开始放的时间进去瞄了几眼。片头确实很有代入感,看得我心里发毛,不过也就限于开头这几分钟了,虽然后面没看,但基本猜也猜到了
2.5
呵呵,国产恐怖片。
2018服了
母亲节陪母亲看电影,母亲喜欢看鬼片,但是国外的又听不懂,看字幕又看不清,只好看国产的,反正她看的挺开心的………
补标
幻中幻真无聊,犹记得小时候被预告片吓到过
亲们,如果无聊的话可以来tao宝,用你空余的时间挣点外快吧,一天80到200左右,多做多得,能上网就可以,--寳妈,学生,上班族都可以做,详情请加抠1046950260
电影开头女主角的梦境,算是全篇最恐怖的地方,其他的都一般! 我觉得亮点是这部剧有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结局,第一次让观众以为是大家为了给女主角治病装鬼,后来大家知道是有人为了复仇装鬼,最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背后还有主谋。这一点为这部剧加了分。而且在剧中对这个幕后的主谋有伏笔,这一点来说还是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