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和翻译都好棒,以及最经典的用结果为手段辩护,翻译: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真的单词太过瘾了,舒爽!
'The ends justify the means.That's the torturer's defence.'“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乃施暴者之辩词。
”
以及最后Frank被反将一军发现,只有制造疑惑,否认便可合理存在。
联想到现在混乱的社会道德底线,出现以前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打破了社会平衡,就可以让否认也变得可信。
序:实时监控组成员发现街头监控里一个穿军装的男子在公交车站殴打一名女子,然后女子不见了,监控的人立即报警。
第一集:1.在狱中的肖恩在准备出庭前,给前女友打了一个电话,说如果今天他的案子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不要让女儿洁西看新闻。
然后穿上他的军装。
2.警督瑞秋和手下纳迪亚去一个居民家里,劝说一个入室抢劫案里,一个小男孩勇敢出来做证,指认凶手。
然后收到哈特警司的短信,让她尽快去法院。
3. 瑞秋在法院门口看到哈特在接受采访,因为刚刚他们的案子判了,恐怖分子的罪行成立。
瑞秋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肖恩,他走下押送车,走进法院。
4.法庭里,律师汉娜邀请视频专家列维作证,指出那段视频存在音画不同步的缺陷,所以证据不成立,肖恩被当庭释放。
5.瑞秋回到警察局,她很得意,向上司布迪炫耀自己的成功,上司没有表扬她,帕特里克说上司对你这种平步青云升职的人都这样,不会给你好脸色,瑞秋说这很自然,然后又问帕特里克的看法,对方肯定了她做的很好,成功地使得恐怖分子得到制裁,保护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6.肖恩去学校接洁西放学,女儿对他的态度不是很热情,前女友指出,今天不行,他们商量好的,明天肖恩可以接女儿然后和女儿在一起。
7.酒吧里大家为肖恩获释在庆祝。
爷爷讲话,为肖恩高兴。
8.瑞秋和前上司哈特在一起,对方说瑞秋很靠谱,先知先觉,发现了视频,使得案子成功了。
瑞秋调侃自己说,别人不都认为她是靠了后台才升上去的吗?
然后哈特接到了一个电话。
9. 肖恩和人发生口角,对方开玩笑说他再杀一个穆斯林的时候就知道找谁辨护了。
肖恩很生气,他感觉大家并没有很在意他是否在当时杀了一个手中没有武器的平民。
但是汉娜说她相信他。
肖恩很感动。
肖恩在卫生间看到朋友在吸毒,他没有参与,然后出来后,发现汉娜走了。
他开车出去追。
镜头里显示肖恩开车离开时,有一个车停在附近,显然有人在跟踪他。
肖恩很快发现了正走向公交车站的汉娜,他停下车,追上去,他向汉娜表白,两人亲吻,然后镜头再次转到实时监控组的画面,因为对方看到后面的画面后,立即报了警。
10.正在睡觉的瑞秋收到报案消息,然后立即离开了哈特。
11.瑞秋到达案发现场,但是他们没有技术来识别嫌疑人,于是她把视频发给了反恐组的前同事。
对方同意帮忙。
12.肖恩回到家。
13.反恐组的同事识别了模糊图像,然后把识别结果发给了瑞秋,瑞秋发现是肖恩。
14.肖恩在睡觉前往窗外看了一眼,然后躺下。
15.警车已经前来,然后入室抓了肖恩,他的爷爷吓坏了。
16.警察搜查了肖恩的车,但车里并没有汉娜。
肖恩很激动,试图反抗,被电击,带回警局。
路上,瑞秋让手下纳迪亚查汉娜的背景,纳迪亚想拒绝。
17.瑞秋让警察带回肖恩的车,让鉴证科对车进行取证,这时我们看到车被带了回来。
18.瑞秋通知了通迅部,回到警局,同事感谢她。
她拿到了汉娜的资料,然后帕特里克去查汉娜的住所,上司说你应该先告诉我。
瑞秋想查被跟丢了的肖恩的车的行驶轨迹,她再次打给反恐部,想让对方帮忙,对方说正忙着呢。
19.纳迪亚拿着一份早餐来找反恐部帮忙,对方正在用人脸识别系统搜索一个人,并很快有了结果,纳迪亚很震惊,然后对方让一个同事帮她的忙。
20.帕特里克和小组在汉娜家搜查,汉娜不在家,瑞秋让小组把她的电子设备带回来。
21.律师查理到达警局,对瑞秋说,你们吓坏了肖恩的爷爷,你们一群人对不起肖恩,如果没有确实证据,请放过肖恩。
序:警局里,透过摄像头,我们看到一个女人找到瑞秋的上司布迪,要说点事情。
然后瑞秋接到电话,被上司通知她说作为主要证据的录像出了问题。
第二集:1.瑞秋急忙赶回警局,追问录像的事,上司说是安全部出于安全考虑,把视频撤掉了,并让瑞秋另找证据,可是这时,已经关押肖恩19个小时了,再找不到有力证据的话,他们就必须放人了。
瑞秋给鉴定人员打电话,对方称结果要24小时才能出来。
纳迪亚给搜寻人员打电话,只有4个小时了,必须要找到尸体。
纳迪亚建议瑞秋去找反恐部,看能不能有什到理由延长关押肖恩的时间。
2.瑞秋去找肖恩,肖恩表示只想打个电话,询问女儿怎么样了。
3.纳迪亚去找公交车司机,希望对方能找到公交车内当时的录像。
4.帕特里克打给瑞秋,现在还没发现尸体,要不要扩大搜索范围。
5.纳迪亚打给瑞秋,公交公司那边没有拍到打人的录像。
6.瑞秋打给哈特,对方看到了,没有接。
7.没有办法,瑞秋只好把肖恩放了。
8.瑞秋回到家,重看肖恩在战场的视频。
9.肖恩去前女友家,前女友生气,因为洁西一个人在雨中等了他很久。
肖恩撒谎说爷爷生病了,被拆穿。
10.肖恩回到家,打了很多遍汉娜的电话,无人接听。
11.肖恩的脑子里又开始回忆视频里的影像,他开始怀疑他真的打了汉娜。
12.瑞秋觉得视频不对劲,于是又到警局看到了两段视频里都出现了安全部的那个女人。
13.她在车库约哈特见面,想通过对方打听被撤掉的视频是怎么回事。
哈特说他们反恐部曾经用隐藏摄像发现了一起强奸案,但为了不暴露对恐怖分子的监视,而放弃了对受害人的保护。
还问瑞秋,你怎么又来找我?
不是说好了分手吗?
14.肖恩去找查理,希望他继续为自己辨护,对方拒绝了他。
15.鉴证科的人打给瑞秋,说车内没有发现任何与受害人相关的证据。
16.警局外,纳迪亚和帕特里克问瑞秋是否可以监视肖恩。
瑞秋表示还是要有直接的证据才可以。
17.瑞秋在警局见到查理,查理很生气的样子,指责警方没有找到失踪的汉娜。
18.肖恩来找朋友,想请他帮忙,想到汉娜的家里去。
朋友也怀疑说肖恩伤害了汉娜,是当兵的应激反应,他可以理解。
肖恩很生气对方不相信他。
肖恩走了,朋友追上他,还是同意帮忙。
19.纳迪亚来找肖恩的前女友,想知道肖恩是否有家暴行为,前女友说没有。
20.帕特里克来找实时监控处当时报警的工作人员,确认并签字。
工作人员提出肖恩的古怪之处,帕特里克没有在意。
21.哈特打来电话,表示瑞秋的请求,他帮不上忙。
瑞秋说出公交车的视频和肖恩的证词不符,哈特希望瑞秋不要管下去了。
22.瑞秋来反恐部,想申请一个屋子说是要做演练。
23.肖恩和朋友来到汉娜家外面的小广场,准备进去。
镜头显示有人通过街上的摄像一直在追踪他。
24.瑞秋借用反恐部的办公室,正在用人脸识别找肖恩,并很快锁定了他在汉娜家外面那个位置。
在摄像头里,瑞秋还发现了也在附近监视肖恩的两个手下。
瑞秋告诉他们不要距离那样近。
25.瑞秋他们都看到了肖恩走进汉娜家的小区。
26.肖恩用朋友给的工具进入了汉娜的家里,他不知道屋子里还有另一个人。
他听到关门的声音,追了出去。
在外面的朋友没有留意,肖恩追上去,看到对方上了车,肖恩拦下一个出租车,在后面追,而帕特里克两人也开车在后面跟着。
瑞秋在反恐室里让摄像头跟上了肖恩坐的那那辆车。
27.出租车的司机一直和肖恩说话,并表示认识他。
但是一段路后,司机故意没有拐弯,肖恩让他停车,他拒绝。
原来他是要把肖恩带到另一个地方。
肖恩感到被骗了。
28.瑞秋在监控录像里找到了肖恩的那辆车,让纳迪亚他们跟上去。
29.瑞秋看到肖恩被人带下车,进了一所房子。
但是纳迪亚他们在瑞秋所说的那个位置却一直没有发现肖恩。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瑞秋让纳迪亚他们一直守在那里,看肖恩什么时候会出来。
30.瑞秋自己来到那条街,她坚称她在镜头里确实看到肖恩就出现在这里。
31.肖恩被带进房子的地下室。
里面一个叫伊莱的人告诉他的上司弗兰克,“玩具兵”入瓮了。
序:弗兰克逼问肖恩汉娜的下落。
第三集:1.监视肖恩的帕特里克和纳迪亚说,如果是以前的警察遇到他们这种情况,会打电话给报社。
2.瑞秋询问反恐部之前她看到的视频,以及是否存在时间差的问题。
她希望再看一下,以弄明白为什么她看到的,纳迪亚他们没看到。
3.纳迪亚买了一部一次性手机,然后和帕特里克一起把汉娜失踪那晚的视频传到了网上。
4.弗兰克用伤害肖恩的朋友的方法威胁肖恩说出汉娜的下落,但是肖恩在房间里找不到他的朋友。
5.瑞秋问纳迪亚,视频被谁传到网上了?
她被召回局里,要开一个紧急会议。
电视上正播出的视频,洁西也看到了。
6.瑞秋回到警局,上司说此次任务反恐特警队也加入了,加兰是负责人,加兰就是瑞秋之前在监控里看到的和哈特以及布迪都有过接触的那个女人。
7.瑞秋和加兰出发去肖恩所在的那所房子。
加兰和瑞秋有了第一次交谈,关于为什么要当警察。
8.瑞秋一行人进入那所房子搜查,但没有找到肖恩。
瑞秋对那所房子门口的监控提出疑问,对方说只是一个摆设。
9.弗兰克他们要放了肖恩。
他被带上车。
10.瑞秋回到反恐部。
11.肖恩逃下车。
12.瑞秋想找到当时演练时有肖恩的那段录像,但加兰和她说有此事不能向她透露。
13.肖恩找到之前的视频专家列维。
列维对他说,现代技术可以做到换头的程度,但实时画面,一般不可能。
14.瑞秋在反恐部,同事说找不到当时的那段录像了。
加兰再次告诉瑞秋最好不要逾界。
15.纳迪亚他们去查肖恩那晚开车经过的一段仓库。
16.瑞秋在外面见到列维。
17.小马在外面找到了躲起来的肖恩。
肖恩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小马并没有被抓起来,也没有被伤害。
18.列维向瑞秋讲述了如果有人黑进实时监控画面,是可以对视频进行拼接剪辑的。
比如肖恩在公交车站当晚的画面,可能在公交车经过的时刻,画面是被人改动过的。
19.肖恩和朋友说,他想离开伦敦。
朋友答应借给他车。
20.瑞秋再看当时使得她升职的那段录像,发现那段录像就可能存在同样的画面被修改过的痕迹,而这一切都是哈特故意让她看到的假像,从而让她升职。
而她一直以来,是因为自己聪明、优秀所以才升职的。
21.肖恩开着朋友的车走了。
他不知道,警察已经开始搜索这辆车。
22.肖恩发现被警察追过来,他下车,打开后备箱,看到汉娜。
而这一切,都被监控他的瑞秋和加兰看到。
序:肖恩打伤了前来抓捕他的警察,然后跑了。
瑞秋赶来,劝肖恩上车,请他相信自己。
结果肖恩还是没有上车。
肖恩开走了瑞秋的车。
第四集:1.帕特里克他们初步鉴定发现汉娜其实刚死几个小时,不是几天。
瑞秋要求24小时出尸检报告。
2.列维回到家,发现家里有人。
3.肖恩弃车后被撞,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辆车上。
对方申称他身上有跟踪器,原来在他鞋里。
4.瑞秋见到哈特,从对话中,她发现哈特其实早知道当时她立功的那个视频是被修改过的假的视频。
她打给列维,表示感谢。
列维没有接听电话。
5.电视新闻播出了汉娜被害的消息,查理也看到了。
6.肖恩被告知要带他去一个地方。
7.追踪肖恩的弗兰克的手下在路边发现了被弃的追踪器。
8.弗兰克打给加兰,告之追踪不到肖恩了,加兰说她正在用人脸识别追踪。
9.瑞秋和帕特里克找到了肖恩说的那所囚禁他的房子。
10.肖恩用别人的手机打给前女友,说他没有伤害汉娜。
11.瑞秋进了那所房子,见到了弗兰克,并谈到了墙上的一幅画。
12.肖恩被告知警方就是通过篡改视频的方式,给嫌疑人定罪,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13.弗兰克打给加兰,告之她瑞秋去找过他了。
14.瑞秋发现弗兰克说的那幅画也是伪造的,于是和帕特里克一起去找当时街头监控的贝琪,贝琪的分析更加让瑞秋肯定了那晚的视频是被修改过的。
15.和弗兰克分开后的瑞秋接到报警,列维被打伤,送去了医院。
瑞秋给帕特里克留言,让他注意安全。
16.瑞秋因为对汉娜进行尸检的事被纳迪亚打了小报告,然后加兰停了她的职。
17.瑞秋找到在外面和妻子吃饭的哈特,她很生气,让哈特告诉他是不是一直在骗自己关于工作的事。
哈特说为什么不去查一下那个汉娜?
18.帕特里克打给瑞秋,因为他想到如果视频是被修改过的,那么他们当时查的公交车就是错误的。
汉娜当时上的是另一辆大巴车。
19.肖恩在舞池里发现了当时在汉娜家里的男人。
他追过去,却在一间屋子里看到了一群人,其中有律师查理。
序:瑞秋回到父亲和继母的家,她崩溃大哭,后收到了帕特里克传给她的汉娜上了一辆大巴车的视频。
肖恩看到了真实的那晚他和汉娜在一起的视频。
而被修改的视频正是查理他们一伙人做的。
第五集:1.汉娜去监狱去看一个犯人,这个人应该也是因为被修改过的视频而定罪的。
汉娜做这一切,是为了让大众知道警方的作假行为。
2.故事回到当时汉娜他们一伙人分析肖恩这个人适合做他们行动的主角,并设计了酒吧以及后面的故事。
他们选定了那个公交车站,时间必须是下一辆大巴进站前的那段时间。
所有的过程都是假的。
肖恩如他们希望的那样,出现在公交车站,然后监控室里,贝琪也就正好看到了那一幕。
3.回到营地的汉娜得知肖恩当晚就被抓了。
4.肖恩知道了这一切,他问查理,为什么是他呢?
5.瑞秋再次见到哈特,并说明了汉娜做这一切,就是为了用和警方一样的移花接木的方法来揭露警方定罪的程序不合法,然后瑞秋知道了事发当晚她请反恐部帮忙识别嫌疑人身份的时候,哈特他们就已经看出那段视频是有问题的。
6.汉娜暂时躲在郊外的营地。
7.得知汉娜他们的目的后,哈特,加兰和弗兰克第一时间就沟通了此事,并决定牺牲肖恩,从而使事情不会败露。
8.因为肖恩当时被放了,所以为了给他定罪,汉娜他们决定去汉娜家找她的项链,这时正巧那个人和肖恩遇上了。
9.被抓的肖恩,告诉弗兰克,他不知道汉娜的下落。
弗兰克只是想确认肖恩和汉娜他们不是一伙。
10.肖恩那晚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汉娜他们认为之前的目标要实现了。
11.弗兰克发觉出他内部的工作人员伊莱不对劲,他可能是内鬼。
12.弗兰克,加兰和哈特见面,既然事情已经曝光,那么只好弄假成真,也就是如果汉娜真的死了,那么就可以给肖恩定罪了。
13.汉娜一个人住在那所房子里,当晚弗兰克找到了她,显然伊莱出卖了她,而其他人也知道。
14.画面回到弗兰克他们审问伊莱的镜头。
15.弗兰克嘲笑汉娜的天真,汉娜则认为司法的程序合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他们践踏了那一切。
她被杀死。
16.哈特和瑞秋说他也很遗憾,但汉娜是自食其果,瑞秋愤怒离开。
17.回到查理和肖恩在夜店的场景。
查理希望肖恩被抓,然后他们才能真的让移花接木的事曝光。
肖恩把当时进汉娜家里的那个男人推下楼。
18.警察已经埋伏在夜店外。
帕特里克通过发出假消息,转移了警方视线,从而救走了摔伤的肖恩,他们三人来到瑞秋继母的家。
19.弗兰克和加兰感叹,在这个监控镜头最多的国家,竟然让肖恩跑掉了。
序:肖恩在瑞秋家里睡觉,又梦到他在前线杀人的那个画面。
美国的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杰西卡来到伦敦。
瑞秋对肖恩说这一切不是他的错。
哈特对加兰说瑞秋不是那种容易屈服的人。
瑞秋把视频的U盘放进继母家的一个玻璃鑵里。
杰西卡对弗兰克说,她是来处理这件事的,她要先亲自确认部门内部有没有内鬼。
肖恩在电视上看到有人从学校带走了洁西。
而新闻上却是他的镜头,显然有人再次使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事情栽赃给他,逼他出现。
第六集:1.瑞秋的妹妹告诉瑞秋肖恩从家里走掉了。
2.肖恩的前女友到学校置问老师和警察,为什么洁西被带走了。
3.警察在监控里看到肖恩。
4.瑞秋去那所房子找弗兰克,结果哈特和加兰也来了。
瑞秋指出是弗兰克他们带走了洁西,并且提出条件,要他们放了洁西,自己复职,否则她就把汉娜上了大巴车的视频发给警检系统。
5.肖恩到律所殴打查理,加兰出现了,她同意放了洁西,条件是肖恩认罪。
6.哈特还在说服瑞秋。
哈特说他们的婚外情是各取所需,瑞秋说她喜欢过他。
7.肖恩见到了洁西。
8.查理被带到了弗兰克他们那里。
9.瑞秋继续被加兰游说,加兰让她看他们地下的办公场所,瑞秋看到了刚刚被带到这里的查理。
10.瑞秋回到警局,发现肖恩已经在认罪,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11.时间回到肖恩认罪前,他在给洁西讲故事,弗兰克出现了。
弗兰克说就凭他们手里掌握的肖恩的照片和视频,足以让肖恩无法翻身。
肖恩只有认罪,才能救女儿。
12.肖恩在开庭时认罪。
加兰和瑞秋说,全英国没有安摄像头的两个地方,就只有厕所和法庭了。
加兰说虽然他们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但那些犯罪分子并没有被冤枉,他们是在造服民众。
13.杰西卡要把伊莱带回美国,并对弗兰克说,事情曝光了也有好处,可以利用这一点。
14.肖恩的前女友去监狱看他,他说这一切是司法正义的体现。
她表示相信瑞秋对她说的,肖恩并没有伤害汉娜。
15.瑞秋回到继母家,把鑵子里的U盘放进她之前说起的那个像框里。
16.肖恩把女儿与前女友的合影贴在狱室的墙上。
17.瑞秋到警局,问加兰和哈特,她什么时候可以复职?
21年第一次看的这个 大概半年前?
偶然发现第二季出了 但一直没看 最近想看 但对于第一季的具体情节已经忘了 就大概记得男主是无辜的 监控是伪造的 所以这次又重看了一遍汉娜的死真的太无辜了 明明都知道这个事很危险 结果就把她一个人跟一条狗放在郊外?
这不就是把她往死路上推吗 为啥没有人陪她一起住 或者就让她住在那个酒吧二楼 起码一直有他们小团体的人在 也不用大费周章还在郊外搞个监控室 我要是男主 经历这种事我早就自杀八百回了 一次次的信任换来的都是威胁 凭啥这么对他啊 把他拖入局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出路 只能任由不同的利益集体摆布 就是个死局听了很多罪案播客 我站女主 就应该疑罪从无 而不是伪造证据 冠冕堂皇说只是伪造本来就会发生的事 如果他们真的觉得没问题 那别人要揭发的时候为什么毫不犹豫的就把别人杀了呢?
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司法公正!
确实很多案件明知道凶手就是他 但没有合理的证据顶罪 确实让人胸闷 但这个技术怎么就能保证不被有心之人所利用呢还有个疑惑 到结尾也没说那个专家列维是死了还是醒了 还有肖恩的朋友 为啥突然反水要害肖恩 很莫名其妙
因为第一眼就觉得女主的服装穿搭特别喜欢,很优雅;同时也很符合一些律政从业者的选择。
所以按照集数统计一下,分析一下,给自己也多些穿搭小tip:第一集看的时候没截图(之后补)2019/10/28第二集:本集适合秋季穿搭参考,本集主题色-墨绿色
略有质感的墨绿色大衣,里面搭配更深色的绿波纹衬衫【发型】首先,头发一定要利落地扎起来,但是可以留一点侧刘海烫卷一点,会减弱过分的凌厉感。
【妆容】眉毛不要太浓;眼线是有的,但是是贴着画的,不是夸张的眼线风格,甚至不仔细看会发觉不了;没有眼影(大概也没有时间画);口红选择衬托自己的肤色,但不要艳丽的大红唇(非厚涂),裸色系或者豆沙色系更好。
【配饰】耳环:简洁款的金色圆环,简单却出彩。
不会显得太花与整体风格不相配,也不会因为太小让人注意不到。
包包:黑色,容量巨大,可以背在肩膀上。
因为日常需要很多东西,各种文件甚至电脑,所以包一定要尽量选择容量大而且好背、舒服、百搭的款式。
巨方便的大包通过上图,还可以清晰看到大包外面还有一个小口袋,可以放一些高频取放的东西,例如钥匙、工作证、地铁卡、餐巾纸、补妆口红……等;包包口袋多一些,也会更加井井有条一些。
皮带:纯黑色皮带。
【服装】本集总共有两套装扮,但是墨绿色大衣外套没有变,总体很相像,但还是有细小的区别的,我们分开来说:①深绿色水波纹衬衫+墨绿色大衣+黑色西装裤+乐福皮鞋
只能截到糊的,女主走太快了!
U`3`U这套总体来说更加适合室内,鞋子非常舒适,然后是和鞋子同色系但是因为质感有些许反光而显得更有光泽、颜色更浅的西装裤;上半身在一开始已经分析过了,这种衬衫+大衣的穿法实在是太方便了——大衣冷了就扣,热了就脱,正常敞开。
任何时候都不会出错!
更何况对于如果当天没有外勤任务的人来说,室内一般开着暖气或空调,到了室内就会把外套脱掉,所以内搭衬衫一定要仔细选择白衬衫就太单调了,如果要有自己的风格,可以参考女主的这种方法:选择和外套同色系但更深or更浅的or带着特殊式样却不张扬低调优雅的衬衫!
审问犯人的时候(室内)
这张看得更清楚衬衫下端可以塞进裤子里,但不必太紧,在腰带处制造一些自然的褶皱。
②纯色深绿色衬衫+墨绿色大衣+墨绿色西装裤+皮鞋(粗跟)
其实这集女主很多围绕墨绿色的穿搭,是因为她的工作牌的带子是绿色的。
这里女主把头发放下来了,因为穿着这套衣服,场景基本是在室外和奔波中。
虽然头发没有扎,但是千万不要让头发挡着脸,显得凌乱就行了。
第二套全身可以看到虽然这套整体颜色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1)外套的绿色和衬衫和西装裤的有一些饱和度上的不同,衬衫和西装裤是同一色调的,整体上比外套的大衣墨绿色要更加暗一些。
ps:这套的衬衫和裤子比第一套要厚一些。
(2)鞋子也有了变化,因为非办公环境,所以干脆就没有选择乐福鞋这种偏舒适的平底;而是选择了粗跟皮鞋(或者短靴?
)——粗跟当然是因为方便行走甚至是奔跑。
【总结】本集的穿搭小技巧总结一下:1、同色系搭配,减少出错概率2、同色系不等于同色,在光泽质感饱和度明亮度方面都可以有一些挑选的余地。
3、有时候同一件外套可以搭配出不同的风格,鞋子对整体的感觉影响很大。
4、衣服为职业服务,适当体现个人风格。
5、穿脱方便,正式的着装(一般带领子的衣服……除了polo衫),内搭也不能放过。
2019/11/10 第三集:本集女主因为太忙没有换衣服:)会持续更新,喜欢点个收藏或者留言吧!
好的创作总有这样的魔力——我坐下来看剧的时候,还在气定神闲地臧否人物褒贬节奏,吐槽“英剧里的幕后黑手总是字母汤看来真是祖传”——可渐渐就失掉从容了;它是如此切近,如此相关,使得任何关于演技、桥段、镜头语言的讨论都无关紧要,我分不出余裕给主题以外的任何环节。
故事讲完了,功成身退,只留下一个我,在强震的后遗症里泥足深陷。
这个主题是:为了“正义的目的”,不择手段是错的吗?
或者,为了“善”,“真”可以打折扣吗?
1《孔子家语》里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困在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
子贡好容易悄悄弄来一石米,颜回下厨煮饭,恰巧梁上掉了块黑灰进锅里,子渊连米带灰舀出来吃了,正给子贡瞧见,很不高兴地跟夫子告状说同门偷吃。
圣人当然是圣人,相信弟子的人品,叫来一问,说清了始末,释众人之疑。
孔子由此发了那句著名的议论:“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这真是个好故事。
同样的事实,前因后果不同,是非曲直可能完全相反。
眼见不一定为实,真相难以确知——对习惯性正确的儒士而言,这是一贴难得的解毒剂。
只有一个小问题:《孔子家语》的真伪是桩著名的公案,至少从宋代起就被明确指为“伪书”,从“经部”开除进“子部”,顾颉刚先生说它是汉末大儒王肃假托之作,“无任何取信之价值”。
不过,70年代发掘的两座西汉墓都出土了名为《儒家者言》的竹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这样一来,“王肃杜撰说”又不大站得住脚了。
你看,历史在这里疯狂套娃:为了说明“眼见耳闻都不一定靠谱,千万不要轻信”这个道理,可能有人编了个段子出来——干巴巴的义理不好卖,圣贤亲身出演就鲜活多了,记不住也难,不信服也难;后人又质疑这个故事本身有假——打假的故事是假的——这一来,是削减了这个道理的可信度,还是反倒给它加了个强有力的注脚?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是想掀桌子了。
不过,“真”更重要还是“善”更重要,在至圣先师心里可能不是个问题。
在这位礼法秩序的坚定捍卫者看来,史书只是个工具,只要能让“乱臣贼子惧”,按照“正确”的价值观笔削《春秋》,是再正当不过的做法。
事实上,他所大力赞扬的“董狐直笔”,也并不是要夸奖这位史官尊重事实,而是表彰他不畏强权、坚持“大义”。
请注意,董狐冒着死亡威胁所记录的“赵盾弑其君”,并不是事实:根据《左传》,晋灵公夷皋暴虐,赵盾谏劝,晋灵公一再阴谋杀害赵盾而未遂,赵盾被迫出逃,最后是赵盾的族弟赵穿杀了夷皋,而赵盾返回晋国继续执政。
这么一长串的前因后果,直笔先生只肯记个“赵盾弑其君”,因为他认定“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 ——“你逃跑连国境都不出,回来又不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说你没参与阴谋,骗鬼么?
说你弑君,冤枉吗?
我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呀”!
在董狐们看来,价值判断是历史记述的必要组成,甚至是最重要的成分,不仅可以有,而且可以——甚至应当——反过来以价值观为指导,重构历史叙述,孔子正是这一史学伦理原则最有影响的践行者,写《通鉴》的司马十二先生更是青出于蓝了。
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剪裁、取舍、安排史料,司马光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话说回来,“资治通鉴”——人家一早就大大方方的明说这是意识形态教材了。
平心而论,按照今天的学术伦理,这帮史官都不及格。
事实的归事实,价值的归价值。
历史学家的一亩三分地是前者,搞清“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历史学家的神圣天职;合理推测“前因后果怎样”,已经要格外谨慎了,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至于基于这事实评判功过对错,是下一步的事,也是别人的事。
当然,史料选择、书写方式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史家自身的价值取向,但是,把自己的偏见(每个人的价值观一定是一偏之见)当成需要警惕和克服的局限,还是任意打扮历史的借口,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操守问题。
如果在“搞清事实”的这一步就先按照自己的需要增删、改写,用些“微言大义”的把戏,这不就是滥用历史记述的话语权这个公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吗?
说一句渎职、以权谋私,冤枉吗?
夫子,始作俑者,什么来着?
是,他们不是谋“私”,捍卫的是“公”义——巧了,教会烧死布鲁诺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纳粹清理“劣等种族”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飞机撞进双子塔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公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善”是主观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你相信的“善”和我相信的“善”可能大相径庭。
失掉了“真”作土壤,谁也猜不出“善”的种子会不会结出“恶”之花。
“目的”再“高尚”,也不是“造假”的正当理由。
2视频作假 / 换头术 / Deepfake其实并不是新鲜招数。
我是说,技术确然是新的,可证据造假这件事跟人类历史一样长。
“白纸黑字还有假的”?
不好意思,史书正是造假的重灾区;照片也没保住,我说的可不是Photoshop ——下方左图几乎是林肯标准像了,谁能猜到它是假的呢?
在参议员约翰·卡尔霍恩(右图)的身体上安了林肯的头罢了。
录音可以造假。
《傲骨之战》第二季第一集,为了向女主证明电话录音是可以伪造的,小伙伴们用软件让懂王同志现场来了一段不可描述的电话激情。
理论上,只要有某个人40分钟左右的音频素材,用以训练AI,你就能让TA“亲口”说出任何句子。
DNA可以造假,并且出人意料地简单。
据《每日邮报》2009年报道,以色列的科学家发现,可以将某人(我们叫他张三吧)血样中所有血细胞的DNA去除,然后取另一人(李四)头发中的DNA,大量复制后注入到张三血样的血细胞中,这样血样证据就指向李四。
可怕的是,这不是什么前沿工艺,“任何一个本科在读的生物学学生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DNA铁证”,好像也没那么如山了。
至于笔迹、指纹、黑匣子、碳14...你说得出的证据形式,都有造假的历史。
防伪者和造假者的战斗,好像一个永远不能通关的打怪游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高一丈五,道高一丈七。
人们执拗地相信下一个新技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假货,却从不落空地败给骗子们的下一个巧思。
这样看来,Deepfake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把“监控录像”也变得不可信而已。
请允许我再推演一步:如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让视频造假天衣无缝,那么虚拟现实、脑机接口又能做到什么呢?
如果有一天,人对世界的感知也可以造假呢?
如果《黑客帝国》其实是个纪录片呢?
3早年间我相信,工具、手段无所谓善恶,只要目的是好的,是为了更多人更大的利益,采用什么方式都无可厚非。
偷盗可以,窃听可以,敲诈可以,抢劫可以,纵火可以,刑讯逼供可以,杀人满门可以,拿外国人的大笔资金挑起内战可以,提前拿到轰炸情报却坐视城毁人亡也可以。
我不点名了,但这都不是假设。
既然如此,拿监控录像造个假有什么大不了的?
就算陷人以罪、杀人灭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这是一场战争”,他们要摧毁我们的信仰、自由和存在方式,既然如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同胞和祖国、捍卫我们所以安身立命的价值,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敌人有什么错呢?
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我们还要自缚手脚、坐以待毙吗?
非常之时用非常手段,圣人也会原谅的。
更何况,Correction不是造假,而是“truth reenacted”——把发生过的真相再演一遍。
这不是谎言,这是更本质的真实。
更何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The public is content in their ignorance, and a lot better that way.”——什么都给老百姓知道对他们未必是好事,有时无知是一种幸运,你只要知道,你的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就行了,你只要知道,你的清白良心是有人替你们艰难抉择就行了。
是不是有点被说服了?
是不是觉得女律师和她的战友们确实有点儿没事找事、过分天真,有点儿吃里扒外、自毁长城?
只有一个小问题:站在反方立场上,我同样可以拿出一番合情合理的辩词——表面看来,Correction只是把情报“转化”成证据,无伤大雅。
但是,恰恰是这一点“轻微犯规”,可能动摇社会正常运转的根基。
因为公信力是公权力的生命,而“信任”这件事的吊诡在于,只要有一个例外,它就可能轰然倒塌,再难恢复如初。
三聚氰胺之后,重建国人对国产乳品的信心,需要多久?
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梅毒试验之后,重建美国少数族裔对疫苗的信心,需要多久?
SARS初期的瞒报之后,重建人们对公共卫生信息的信心,需要多久?
——最后这题我会:需要一场新冠。
从这个意义上,一次并不严重的犯规,就是溃堤千里的蚁穴。
小而言之,任何一个嫌疑人都可以宣称监控证据是假的,自己是遭人陷害的;大而言之,公信力的动摇是谣言和阴谋论滋生的沃土,QAon,Alt-truth,Birds are fake,Earth is flat,5G causes COVID,所有这些匪夷所思,都是其来有自,字母汤们不得辞其咎——既然棱镜是真的,班加西是真的,为什么这些不能是?
所以,Hannah们是在用螳臂当车的勇气,捍卫着维系社会运转的最后一道长堤。
她们坚信,即便面对敌人,也不能丢弃原则;接受敌人的逻辑,用不择手段对抗不择手段,那才是彻底的投降。
更何况,对基本原则的“权宜屈折”,就是给权贵滥用规则预留了口子。
放一万个心,一定会有人钻。
毕竟“目的”和“动机”怎么说怎么有,如果不给“手段”立规矩,买单的从来都是韭菜。
我相信,这一番成本和收益的对比,没有几个人看不明白。
但是“Ends justify means”仍然被这么多人信仰,因为成本和收益的主体并不是同一拨人。
“公信力丧失”有什么要紧?
反正眼下的危机解除了;关塔那摩虐囚、棱镜侵犯隐私有什么要紧?
反正我更安全了。
不和谐的声音闭嘴有什么要紧?
反正公共议题与我的日子无关,就算有关,费力发声还不如闭嘴止损,别的韭菜能过,我也能过。
没毛病。
如果心口发堵嗓子发紧,那可能是我有毛病。
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关注剧中揭露的Correction(移花接木,一种篡改实时监控视频流的技术)黑幕。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所谓的Correction只不过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而已,它出现与兴起的背后,是一小撮人针对其所面临的问题给出的一种解决手段。
只不过,这种手段虽然有效却不道德。
它破坏了良性的社会秩序,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
在我看来,这部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女主瑞秋在追求真相、破解迷局的这一主线中,各个利益方在法律层面、价值观层面、个人利益与道德层面,以及民间与国家机器之间所呈现的激烈冲突。
这种冲突深深根植于社会的根系中,无法调停,无法被消解。
就像亚历山大大帝遇到的戈耳狄俄斯之结(Gordius knot)一样,我们甚至找不到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问题盘根错节,根源无头可溯。
本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部剧的理解。
请君入局移花接木恶之花局中局罗生门请君入局肖恩・艾莫里(Shaun Emery)里是一名英国士兵,他被控告在Helmand(赫尔曼德省,阿富汗的一个省级行政区)的战争中滥杀无辜,他的辩护律师汉娜・罗伯茨(Hannah Roberts )凭借着视频证据中的“漏洞”替肖恩争取到了无罪判决。
然而,在肖恩获释的当天晚上,他却莫名卷入另一起案件中。
视频证据(伦敦政府在街头安装的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录像)显示,他掳走并且可能杀害了他的辩护律师汉娜。
肖恩并没有掳走汉娜,更不可能杀害她。
但在“铁的”视频证据面前,他根本无从申辩。
负责该案的是警督凯瑞・瑞秋(Carey Rachel)。
视频早已成为警方破案的有力武器。
在看到肖恩对汉娜施暴的视频后,瑞秋认为这就是一起当街掳人杀人事件,肖恩是毫无疑问的凶手。
只是肖恩和瑞秋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政府主导的“移花接木”组织和民间发起的“反移花接木团队”精心设计的对局之中,他们两人不过是双方力量前台对弈的棋子。
“移花接木”Correction turns intelligence into evidence, and keeps extremists off the street. “移花接木”将情报变为证据,将极端分子绳之以法。
——By 丹尼・哈特,总警司Correction,中文翻译为“移花接木”,我觉得非常贴切。
它是这样一种手段:情报机关通过手机监听、窃听等监视手段获取情报,然后将掌握的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罪行做成视频,形成证据。
以剧中瑞秋的成名战"西卡莫行动"(The Sycamore)为例:情报机关通过隐秘地监视手段掌握了嫌犯准备在伦敦街头发动大规模袭击的行动的情报。
但通过这种手段搜集来的信息并不能作为法庭证据。
根据掌握的情报提前录制好嫌犯与军火商街头交易的视频;当嫌犯与军火商真的在街上接头时,将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上传,替换真实的实时视频。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视频就可以作为法庭证据,而且效力很强。
这就是丹尼口中所说的“将情报变为证据,将极端分子绳之以法”的运作原理。
不过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再以男主肖恩被动卷入的当街掳人杀人case为例:路段的选择。
附近没有其他的监控摄像头,这样就没有录像可以校验一致性;时机的选择。
当天晚上的那个时间点,街上空无一人,监控画面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即使视频延迟几秒也不会有人发现;真实视频与篡改视频的结合点。
为了以假乱真,他们利用出现的巨大掩体(如大巴车),使用擦除效果遮挡动态画面;最后,再将提前拍摄好的视频插入到实时直播流,从而篡改实时视频。
在本剧的设定中,“移花接木”组织是跨机关合作组织,包括国安局(Security Service)、国家通信总局(GCHQ),以及来自美国的盟友。
国安局一直在同时监控三千名疑犯 (POI,point of interest,视频监控领域的一个术语) ,但再宽泛点说,监控人数将近两万三千名,包括圣战分子、白人民族主义者,以及新纳粹分子等。
这个组织密切监视POI的社交媒体,将其社交媒体上的照片作为素材来源,给每一个嫌犯建立起3D模型,从而建立起一个数字化人物的资源库。
有了这些素材,就可以将掌握的情报变成证据。
情报机关用这种手段“破”了很多案。
恶之花人人都理应得到公正审判Everybody has the right to a fair trial.我这么做不只是为了救费萨尔I'm not just doing this to save Faisal.我这么做都不是I'm not even doing it为了拯救你们通过「移花接木」陷害的受害者to save every other victim you've fucked over by correction.我这么做是为了匡扶司法体系I'm doing it to save our system of justice.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原则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我是为了揭露你这种想要破坏司法体系的恶棍And I'm doing it to expose malignant bastards like you trying to undermine it.——By 汉娜・罗伯茨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中,各领域应是各司其职,协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律师守护司法体系的正义;国家机器(情报局、国安局等)捍卫国家利益;警察则负责找出真相,将罪犯绳之以法;但,当引入了不道德的解决手段后:国家机器(情报局、国安局等)为了捍卫(他们眼中的的)国家利益,采用了破坏司法体系的手段;司法人员为了匡扶(他们眼中的)司法体系的正义,甚至不惜采用触犯法律的手段,用魔法反击魔法;本应是守卫一方民众安宁的执法人员,为了掩盖手段的不道德,将合法的无辜民众送进坟墓;……在信奉并执行“移花接木”的组织中,他们一边说“这是一个全球组织,我们无能为力”,一边又说“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们用这种手段阻止了很多犯罪的发生”,“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牺牲少数人,拯救更多的人”,在他们看来:The ends justify the mean,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身为律师的汉娜,她的职责是为委托人辩护,尽管这个委托人可能是个恐怖分子,在没有证据证明其有罪的情况下,只能遵循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
身为律师,汉娜们的行为逻辑是:我的委托人可以是一个恐怖分子,但你必须以真实的证据证实这件事。
汉娜们捍卫的是过程正义。
结果正义or过程正义?
看起来,这是一个说不清楚孰对孰错的问题。
移花接木的组织者们利用“移花接木”确实打击了犯罪,但也伤及了无辜。
为了使这种不道德的手段不被暴露,他们甚至选择让知情人永远闭嘴。
也许他们的初心是为了维护正义,但在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的东西,最后让自己变成了“恶龙”。
汉娜们遵循的司法正义,可能会让真正的嫌犯逃脱(律师们为此背负骂名),但是他们遵循的司法正义也保护了大多数人不被冤枉。
在移花接木的信奉者中,他们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大英雄。
在受害者家人的眼中,他们利用移花接木对付那些他们看不顺眼的人( Alma: they call it correction, when they take something that they don't like and they change it.)。
你能相信移花接木者们是一心一意维护国家利益,其中没有夹杂个人政绩等因素?
谁能保证,这种手段不会被滥用?
你能完全接受爱尔马对移花接木者的全盘否定,其中没有夹杂受害者立场的成分?
真是矛盾啊!
局中局While you're watching everybody else, don't ever assume there isn't somebody watching you.——By 杰西卡瑞秋因“西卡莫行动”获得升迁,自以为是凭实力破的案。
但她不知道,在这个case中,她只不过是丹尼手中的一颗棋子,让她在合适的时间发现了可以作为“证据”的视频。
瑞秋因此一战成名,丹尼顺势给她升迁;被调到重案组担任警督的瑞秋接手了肖恩的案子,阴差阳错地将被篡改的视频发到了丹尼线人的手上;通过线人的情报,丹尼第一时间洞察到了汉娜试图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段对付他们。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测,将视频撤销,使其不能作为法庭证据。
再通过瑞秋去验证他们的猜想;自以为是布局者的汉娜们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视频没有按计划在网上曝光,肖恩被捕后因为证据不足被释放。
后来的一步步阴差阳错,让弗兰克走出杀死汉娜,做实视频的一步。
直到最后,他们希望以“移花接木”的手段证明肖恩是被“移花接木”手段陷害的计划全面失败。
自以为是掌局者的人成为了别人局中的猎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罗生门Gemma Garland但在反恐组织...情报机构,But here at Counter Terrorism... Intelligence,接受自己无法看到大局 才是工作要求 accepting you can rarely see the whole picture is part of the job.要认清界限,不能逾越,就像你的私生活一样。
There are boundaries you learn to recognise and respect.Carey Rachel你之前问我为什么要加入警界?
You asked, why the police? 我该回应平常的说辞。
I should have given you my usaual answer. 因为有人说“别管了,这里没可疑”,绝对是谎言。
Because when they say," Move along, nothing to see here", they are lying。
肖恩因为滥杀战俘被送上法庭,在汉娜的辩护下获得自由又入“移花接木”的局,最后为了保护家人,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杀害汉娜的凶手,而对外界公布的原因是PTSD后遗症,合情合理的原因,符合大众认知;汉娜死于弗兰克之手,但外界只看到了那段伪造的视频,只知道他是被肖恩绑架杀死的。
吃瓜群众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罗生门,没有真相。
脑子是个好东西,记得带上。
后记这部剧其实探讨了很多问题,诸如本篇中提到的过程正义还是结果正义等。
如果从英国公务员的职场生态的角度去看也非常有意思。
篇幅所限,本篇不展开叙述。
前面说过,过程正义或结果正义似乎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
在我看来,任何技术都需要道德的支撑。
灭霸觉得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于是他随机的“消灭”了地球上一半的人口。
灭霸的手段是厉害,可是它道德吗?
豆瓣上有人说,灭霸是一个有情怀的无产主义者。
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这只是灭霸以为的最佳的解决手段,以为在宇宙的尺度上,自己是掌握了全局的那个人,自己的方法能够做到全局最优。
下一篇,我想尝试从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的角度写写灭霸究竟错哪了。
E6的结尾处,通过高级女头头和弗兰克的对话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幕后的阴谋:有类似特朗普这样的地位和财力都具有至高地位的人在背后支持着“修正”组织,提供经济支持,甚至主动安插卧底到组织内,支持社会面一定程度地曝光“修正”行动,但又不是公开宣布,只是通过包装事实,让“修正”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一种传言存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至高地位者自己的丑闻找补:一旦丑闻曝光,就可以说是被“修正”后的视频所诬陷了。
S先生拒绝跟我一起看,因为我俩都知道英剧不会让人痛快,区别在于他可以吃鸡而我迷信豆瓣评分。
那边厢看过《你是凶手》之后,无端端跟这个片子做了联系。
正义的实现方式,究竟应该如何解读。
拥有正义的出发点,是不是就可以抵达正义的终点?
我知道那是个罪犯,可我找不到将他绳之以法的证据,我便自己来。
反恐机构:你是在为恐怖分子辩护!
律师:证明给我看(他是恐怖分子)。
哪怕他是个罪犯,他也应该得到正确的审判。
反恐机构:为了维持这个世界的和平运转,无辜的个体必须作出必要的牺牲。
警察:那是个英国公民!
法律只是个工具,它不是正义的使者。
然而当自诩正义的使者们越过了法律的界线,正义就不再是你心目中的样子。
局外人,可以这么理性。
然而当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作为亲身去经历和承受的个体,你又怎么能做到理解。
所以肖恩一直逃,直到逃到女儿身边。
他终于低头。
那一幕弥漫出来的是一种绝望,在你无法察觉即使察觉也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以保护你的安全之名的机器也在随时准备着威胁你的安全。
可是连最后一个站在他身边的人也走远了……当瑞秋推开办公室的门,问:我该从哪里开始?
我承认我感到失望,却又释然。
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也许保留那块硬盘,意味着还保留着底线。
永恒,矛盾。
犯罪作品最吸引人的,是悬疑背后的人性拷问和社会反思。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That's the torturer's defence.'“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乃施暴者之辩词。
”第六集Rachel的台词,点出此剧灵魂。
我更倾向于探讨剧中的两个“正面”形象的女性:律师汉娜·罗伯茨和女主Rachel。
二人到最后都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的:阻止或者曝光correction行为。
只不过因为身份不同,所以途径也不同。
一个走的是民间野路子;另一个则是跟官方硬刚。
但是结局我们也都看到了,前者被杀,后者居然“屈服”了。
(也有可能埋个伏笔继续潜伏吗,要看第二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啊。
毕竟胳臂拧不过大腿。
不由得想到,一个民主法治社会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真相、司法公正和权力三者之间找寻微妙的平衡。
权力,特别是集权,常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掩盖粉饰真相,这就有可能会妨碍到司法公正。
而一旦因此而受诬陷的人和自发的有良知的人比如律师站起来反抗,那些受雇于权力而掌握了更高资源和技术的人,便与其斡旋,阻止正义得到曝光。
这个矛盾挺现实的。
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在现实中,我们都看多了那种高呼着要改变现存的司法体系、呼唤司法公正的律师。
但是现实一直很骨感: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当你对抗黑暗与非正义,却最终发现,黑暗与非正义就是最高集权。
影评很多都写AI技术引发恐慌。
其实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被AI技术带来的侵犯隐私问题搞得人人自危。
我们都清楚,我等平头老百姓也不在人家监视名单上,井水不犯河水。
抛开correction的夸张和可行性不谈,假如真的有这种行为,那么跟这个比起来,网上流传的国外明星被AI换脸的不雅照,可以说算得上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在有correction行为发生的世界里,你看到的真相,只是别人让你看到的真相。
只是你“以为”的真相。
人人都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里。
那时候,还谈什么友情爱情花里胡哨的,人们秉持着一切以“眼见为实”的信念,让唯证据论占领智商高地,道德危机一触即发。
人的认识中总是局限的。
未来技术可以篡改真相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因为过去的白纸黑字也从未见得确凿。
历史永远由胜利者书写;真相总是被掌权者捏造。
事实究竟是怎样,大多数人不会主动质疑,而是照本宣科。
挑战权威的勇士从来都是少数。
也正是因此,给了权力一个绝好的机会,操控热搜、制作假新闻,让它以为人民可以被愚化,而确实,今天我们能看见有部分人民确实被愚化了。
但其实这并非我们的本心,我们也很无奈,谁又天生愿意包容冤假错案呢?
'Ignorance is strength .'无知即力量。
老大哥的标语。
只希望不要有一天成真。
一开始我疯狂吐槽这个迷你剧的剧名太土太平庸,吸引不了猎奇的观众。
现在回头看看,还真就是那么一回事嗷。
如果仅限于讨论反恐需要和司法正义间的矛盾,那么本剧应该在白发女走出法院的一刻就结束了,凤凰女的角色安排毫无必要,伊莱会以叛国和背叛组织的罪名在密室里被整死(他显然没有同僚斯诺登那样的警觉性)。
而看起来已经功德圆满的编剧和导演显然野心不止于此。
correction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威力最为巨大的公权力武器,,是文明社会里的尚方宝剑,真正做到了“杀人于无形”,仅仅用来反恐恐怕在一些人眼中实属暴殄天物。
首先,就如凤凰女所说,correction可以制造出一个完美的阴谋论。
一般而言阴谋论会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驳斥和受制,但在这个阴谋论中,“证据”本身就是correction的子弹,对于一个以制造和销毁“证据”为火力的武器,似乎证明或证伪对它都无效了,所有被卷进其中的人都会在逻辑的死循环里打转,只有真正掌握它的人(其存在也是不可被证明和证伪的)能来去自由。
在某乎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按照剧里的逻辑,这部剧本身也可以视为凤凰女和伊莱的杰作之一。
这个问题牵出的全新问题是关于技术作恶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这次似乎不太一样。
以往的技术作恶,像是人体在新环境下遇见的各种病毒,这些病毒侵蚀着社会这个机体,而公检法系统作为免疫系统与之对抗。
在对抗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也会暴露不足,也会心力憔悴,但对抗后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就像抗体一样启发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correction之于司法体系、司法程序、司法精神,就像HIV碰上了它最爱吃的免疫系统。
以下为剧情简介:你的身体感染了一种潜伏能力很高的病毒,疾病现在还没发作但你的直觉告诉你那会很痛苦。
现在有一种能有效针对这种病毒的药,但在服用后它的有效成分被你的免疫系统悉数拦截。
眼看你危在旦夕,医生说,只能用HIV破坏你的免疫系统好让药起作用了。
病毒被消灭了,陪葬的是你的免疫系统。
你活了下来,前提是得永远躺在无菌病房内。
剧情简介完了。
不过没最后一段,那是我脑补的。
是的,correction的诞生和目的就是对法治的嘲弄,在国家、政府和社会全有赖法治力量和精神巩固的现代,correction稍有不慎就会对那些创造者口口声声要保护的现代社会造成决定性的冲击。
既然阴谋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和看起来自洽的逻辑,那法治乃至原有的社会价值相比而言就显得丑陋和虚伪了。
让我说一个极其不zzzq的结论吧,correction技术上可能已经成熟,但目前绝不会像剧里那样被广泛应用,因为统治一个价值崩解的社会所需的成本比遭受恐怖袭击的损失高太多了,有点头脑的政治家都会阻挠的,相比之下,“坐视”恐怖袭击“得逞”才是更保守更稳妥的决策,起码是对他们自己而言。
第三个问题紧接着而来:技术被应用,必然是由受益者利益驱动,而对受益者群体的讨论可能会更有意思。
罗马禁卫军、奥斯曼耶尼切里、晚唐神策军……这三支军队都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是最高统治者设立以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军事上无人能敌,政治上举足轻重,而设立他们的皇权却因政治平衡被打乱而旁落,皇帝最终成了禁军手里的玩物、筹码、囚徒和刀下魂,而皇座成了禁军的摇钱树和挡箭牌。
现代美国由其巨大的影响力常被一些有罗马情怀的人看作罗马在世,而美国也乐于以罗马自比。
如此说来,这部剧演绎的就是现代罗马如何建立禁卫军的过程。
既然能为总统本人“服务”,那么情报机构同样能参与到其他政治交易当中。
按理说情报机构应该保持政治中立,可如果一个政党或者多个政治力量对该机构的职权构成威胁了呢?
举个例子,大选在即,现在有一个民望正盛的候选人,锐意进取,要精简政府机构,要削减情报机构的预算,还要把他们置于军方之下,而这样他们的行动范围和职权会受到几大削弱。
这时敌对的候选人找到情报机构老大,做出扩大机构职权和预算的许诺或是更肮脏的交易,要求是用correction制造对手的丑闻,情报机构的老大会怎么选择?
无论他作何选择,这种局面本身便意味着一个不受司法管控(因为correction把住了司法体系的命门)的政治怪兽在政坛崛起,其产生的涟漪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而情报机构本身会放过其中的机遇吗?
而以上所有,还只是假设correction这项技术永远攥在美国手里为美国所用的前提下。
现实中,连核武器技术都有可能扩散到恐怖分子手里,我要是导演,第二季我就拍成《如果恐怖分子了解到correction并利用之会发生什么》,恐怖不。
吸引力低于预期 剧情被剪的连贯性也差 不懂出个分级制度就那么难吗🤷♀️ 不应该取长补短吗🤷♀️ 半小时 弃
有点烂尾,不过女主太有气质了
声称自己不是热刺球迷的视频专家跟热刺队主席同姓Levy,戴热刺围巾看热刺比赛,家里桌上还赫然摆着印有热刺队标的茶杯。#彩蛋
7.5
在6集之间构建了如此迷人的复杂性,真是厉害。
新瓶老酒。权力分割,技术再怎么革新还是那样。一片混乱只有自己往里跳,看第二季怎么说吧。
你以为讽刺的是英美 其实人家就是要宣传咱们摄像头满天飞 英美不跟上就是落后 到头来又是bbc老美宣传我国摄像头多是别有阴谋了 而且真有那么巧那人就跟上做假视频了 细节难以推敲
原本是4星,但为什么扯上我国????
故事悬念铺设的可以,立意也没问题,但是吧……剧情总给人一种小题大做的儿戏感,而且bug太多,很多关键剧情都靠bug推动,有点离谱。
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真的吗
前三季悬疑感渲染得非常好,但是后三集悬念揭晓却逐渐塌了。3.5星。
像其他英剧一样,虎头蛇尾,儿戏
Sci-Fi jump scare...cheap
虎头蛇尾
不好看。
我他妈Callum Turner太他妈像我之前的私教了!感觉随时要叫我来20个跪姿俯卧撑(。一开始相当精彩,结局还是觉得shit the bed...但也许事实就是这样吧。略失望,节奏太快,太美剧了。
卡勒姆.特纳帅炸!!!!!!
2022.4.6
煞有介事的无聊
感觉像看了一期《走近科学》的特别节目,监控看到犯罪,但罪犯不承认,查了半天发现是监控被篡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