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能静下心来欣赏到这么一部优秀制作甚是欣慰。
如果只以片头的场景来审视影片的话,我们会以为这又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低水平作品,但是殊不知这只是这狂躁世界的一个表征,后面的剧情在一步步的提示我们人心中的底线到底在哪儿,当我们面对困境时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还是想接受诱惑而全然不顾社会的准绳,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个体必须要遵循的,如果能做到前者我们就会高傲的宣布我们人性的光辉,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如果选择了后者,也许能图一时之快,但终究是会迷失自己的,片中的主角正是还保留了心中的底线才知道迷途知返,但当这些真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等到此时才醒悟未免太晚了,因此我们该时刻审视自己,就像片尾那样,女主角的选择给了我们一个肯定,导演也通过这一幕向我们表明人性的光辉,让我们有勇气和信心来抵御外部和我们内心的魔鬼。
看了小段就觉得这是一部看过的电影,一时半会没想起来因为当时看的片名叫13宗罪,不同于泰国那部13骇人游戏,所以没想起来,后来一搜索一看就回忆起了。
虽然这是一部翻拍片,剧情也大致相同,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演员不同的拍摄方法同样也诠释着不同结局和思想,所以还是看完此片。
没有泰国拍的那么恶心,但以13个关卡来讲没泰国拍得那么仔细紧凑,特技自然比泰国早年拍的好(割摩托车手头那段)。
最后没想到一家人都在玩或玩过这游戏,就连死去的妈妈也是游戏受害者,然后兄弟相残。
胜者却因为复仇杀了游戏打工者(警察)而放弃了巨额奖金。
临死前与爱人泰拉(习惯了女主在真爱如血里的名字)的通话中被妻子吓着,差点死不瞑目,还好爱人没有吃下那恶心的苍蝇。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
这句话片头就已经深深的体现出来,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你是不适合干销售业务这类工作的,要想有钱必须要将自己彻底变成坏人甚至是恶魔,有句老话叫“忠忠直直终须乞食”就很好的体现出了人类历史至今的生活写照。
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肯定看过,但就是想不起来以前看过的是什么,查到是2006年泰国的《13骇人游戏 13 เกมส์สยอง 》后看到自己以前写的短评。
终于是恢复了部分回忆。
凭记忆说几点这部翻拍作品,不当和模糊之处,见谅。
先说相同点:1.海报接近,豆瓣不能上图,反正大家自行搜索”13",头两个就是这俩电影,一样的海报风格,红黑的色彩搭配,连封面内容都完全一致(话说这真是没点诚意,好歹海报变一变也好)2.主题一致,翻拍作品嘛,这个一定是一致的,但美版这个有个名字叫13宗罪,这个就不太合适了,很多人看过七宗罪,是讲宗教犯罪的。
13骇人游戏里面设置了13个关卡,其和宗教沾边的就是13这个在基督教里极为不吉利的数字,而游戏中真正的人性之罪和宗教并无关系,应该说是13个”罪过“。
但我个人认为其实导演就是想往宗教方面靠,在电影里面有一句台词是“他们充当着神的角色”“他们想证明在诱惑之下,任何人都可以变成魔鬼”。
这种关联似有似无,在基督教中,13的出处是最后的晚餐,意味着出卖和背叛,13固然不吉利,但设置成“罪”似乎有点牵强。
3.表现方式一致,我是指电影掐头去尾后,以闯关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说的,具体到内容情节,是不一样的,这个后面说。
区别:1.先总体说,节奏不一致。
泰版的节奏相对慢一点,是循序渐进的,美版的是从第三个任务起就紧凑起来了,而且中间设置的交叉任务也多了几重,这就更加厚重并且抓人心,另外如果我没记错,泰版的都是在电话里就讲明任务,美版的不是,基本是边做任务边讲甚至做完了观众才知道是什么任务,这提高了悬疑程度,但也造成了部分混乱。
介于成本低,也没有特别难懂,悬疑爱好者们所以可以降低一点要求。
2.最重要的——任务不同泰版的任务:1用报纸打死一只苍蝇,2吃掉那只被打死的苍蝇3让幼儿园里三个以上的孩子哭 4抢走乞丐的钱罐 5吃掉一盘原汁原味的“Shit” 6从小流氓手中夺取手机 7 捞出井底老人的尸体,并通知其家人8 砸晕抢走他女友的男人9从医院带走一位神经失常的老太太 10钢丝绳11 杀了他的朋友、或者朋友的狗 12 杀掉村民的活牛,生吃内脏 13 杀死他的父亲 美版的任务:1打死苍蝇2吃掉苍蝇3吓哭小孩子4烧教堂的盲人小孩的手工制品5同乞丐换衣服6带着死人去咖啡店喝咖啡7突破警察从咖啡店逃离8给一个人的手截肢9暴打小时候欺负过他和弟弟的同学10大闹婚宴彩排现场11向警察自首12钢丝绳摩托车13杀死自己的一个亲人从第四个任务起,就不再一样了,重叠的钢丝绳那一段也不一样,泰版是骑摩托车的直接死,美版是男主自赎之后没有改变命运。
3.全民游戏的参与者。
美版明显比原版要多了好几重隐蔽的线。
最重要的是男主身边几乎都是游戏参与者,最大不同就是弟弟的这个设置。
从第八个任务开始,男主碰到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参与者,这个交叉点就提前了不少。
4.结局不同。
泰版的是反转剧,美版也是,但美版的更温情点,也更正面。
其实说完相同和不同,貌似是美版的更好,但我个人偏向泰版的多一点,也许有先入为主的的印象。
我只是觉得泰版的层次比较分明,也属于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就如前面所说,美版的有点混乱。
这两个版本都降低了警察的作用,美版的口味更重,所以有的地方就过于明目张胆。
比如从第三个任务到第五个,都有警察追查,但辱尸罪之后,有关警察的部分就转向了“无间道”警察追查“调研者”,男主参加婚礼彩排警察都不找他,更不用说后面的截肢甚至开始死人,都没警察的事了。
这是个大败笔。
另外美版的结局也仓促,老爹自杀,兄弟相残,枪都开了,还让老弟一刀一刀的捅,这两败俱伤的设置牵强点吧,就这行动能力和思维能力,你弟弟哪一点像弱智?
我还有个疑问是老爹当年是赢家,那得很有钱了,你俩孩子咋过的这么穷酸呢?
我快进着看,所以这部分我不明白是漏洞还是我错过了。
男主的真正结局也不算交待明白,死了这么多人,受了那么重的伤,似乎都没有什么动静了。
男主老婆在大闹婚宴后,甚至一系列的事件后,都不追问男主也不生气,警察更是没有找上门,这真是,善良的人们脾气都大大的好吗?
片子呢不坏,也算不上很好,记忆有差池的地方,海涵!
PS:美版的男主角长得好像陈豪啊哈哈——大马猴
剧本不错,足够血腥,只可惜这个题材太薄了,有些立不住,正常1-13个任务从吃死苍蝇、弄哭小孩到恶搞订婚宴,为了钱可以完成;但后来升级到钢丝断头、杀死亲人这种变态任务就完全不在一个维度里啦,导演想揭露金钱能撼动人性的现实,却恰恰没有把观众带进去,反倒让人觉得太扯了,加上演员的平庸表现,使得影片整体都一般!
资本主义金字塔型社会下,位于金字塔尖的占有绝大多数生产资料的“精英”们自比上帝操控世界。
位于金字塔上层台阶的人为了自己不跌落不被挤下去会自发地设置阶级壁垒阻碍下层人民跨越阶级。
位于金字塔尖的盎犹金融家族享尽了荣华富贵,处于极度无聊的状态。
此时拿底层人民和虚假概念所谓“中产阶级”取乐成为了必然。
他们每个人或想要养家糊口或想要功成名就富甲一方,金钱成为每个人都逃不过的中介之物,这使得金钱控制体系得以实现。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被DS深层政府操控的世界之中。
我们从奴隶社会直观可见的劳动奴隶,变为金钱系统之下隐蔽的金融奴隶。
怎样摆脱金融奴役呢?
或者说从DS深层政府的角度,怎样能够避免奴隶们觉醒反抗呢?
在仍然需要奴隶劳动力的时期,尽量分裂分化奴隶们,让他们不能团结形成凝聚力。
在高度自动化不再需要很多奴隶劳动的时候,可以通过战争、病毒等方式灭绝他们减少奴隶数量。
理想状态下:消灭家庭,消灭主体民族,社会化抚养混血人,凯勒奇计划。
如此这般,金字塔尖可以高枕无忧了。
宝马男:受奴役的不仅是贫困的底层人民,所谓富裕的“中产阶级”也是参加游戏被玩弄的奴隶,它们随时可能跌落成贫困的底层。
男主父亲:成功完成13个挑战的赢家温拿,从他晚年的境遇与自杀阻止儿子完成挑战来看,他不希望儿子也成为他一样的失去人性的恶魔。
靠缺德赢来的成功只是一时,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报应迟早到来。
最后的警察说他也只是个员工:隐喻打电话的人(DS深层政府)是一个超越国家概念的金融家族联合体。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铃声《Entry of the Gladiators》,隐喻每个参加游戏的人都是供金字塔尖取乐的玩具。
最近看了好几部关于玩游戏获得奖金,但都以亲友和自己生命为代价的影片和网剧。
其中韩国网剧鲅鱼游戏,日本的诚如神之所说,还有这部美国版的13骇人游戏。
基本都是以穷困潦倒,挣扎在生活底层,看不到生存希望的人为起点。
已诱人的巨额奖金为诱饵,诱使这些濒临绝望的人们仿佛看到一根根稻草似的越陷越深。
人性的善于恶,在利益面前展露无遗。
毫无人道,丧失人性者有之,心慈面善,大慈大悲者亦有之。
国外在一个心理课的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选项一共有12个,分别是: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兄弟,姐妹,朋友,手机,零食,平板。
然后题目的规定只能留下一个选项。
在一位男孩的选择中,他非常迅速的就划掉了手机零食平板这三类,但是在剩下的选择中,他开始慢慢的变得犹豫。
到最后爸爸妈妈的时侯更是崩溃的大哭!
西方的这个测试是让人必须在选择中删减,以此来探索人性的真正底限。
而我国古人也有类似的观点,但不同于西方删减法,而是以另一种角度来阐述。
本人N多年前看到的,好像是荀子所述,但网上一直搜不到相关文章。
时间太长,我把大概意思转述如下,如有错误,各位看官多多谅解😙说秋天来了,一个人走在路上。
此时他面对的是路上的石头和落在地上的树叶,石头是没有生命的,而树叶有,二者比较,自然是人与树叶相近,于是感概白云苍狗,世事无常。
一番感慨后继续往前走,遇见一只腿部受伤的狗。
此时面对的是树叶与狗,二者虽然都有生命,然而树叶是植物,狗是动物。
二者相比,自然与狗相近,与是帮狗包扎伤口后继续前行。
行不多时,忽见前方一犬与人相斗,此时面对犬与人,犬虽有生命,但属异类,二者相较,自然与同类的人相近。
二话不说,上前帮人把狗打饱。
一番寒喧后离开独自前行。
前方不远处听到貌似同窗与人争吵撕打,行至近处,果不其然,同窗好友与一陌生人吵闹撕打。
二者虽同为人类,但肯定与同窗相近,结果陌生人寡不敌众,落荒而逃。
与同窗多日未见,买酒买肉,约定前往家中小斟。
路上遇见大哥,同窗因大哥欠钱不还出言不逊,大哥与之争吵。
此时面对同窗与大哥,自然是与一脉相传,有血肉之情的大哥相近,最终与同窗不欢而散。
于是只好与大哥回家小聚,相聊甚欢之际,屋顶忽然塌了,二人同时面临灭顶之灾。
此时留一个开放式结局,是奋不顾身舍己救人?
还是不顾一切夺路而逃?
抑或是可耻的将大哥作为肉垫苟且偷生?
诸位看官自由想像,自由发挥吧。
本文开篇的网剧也好,影片也罢,均可用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概括!
小时候看过一直印象深刻于是再来看一遍,很喜欢电影的设计。
自杀者死气沉沉的房间居然是我记忆中最清晰的part😂。
这片越往后随着要做的事越来越到,越来越精彩了,发现自己的弟弟也是玩家之一,发现自己的老爹居然是好多年前的赢家解释了钱的来源,为了金钱杀死至亲的伦理纠结。。
温和甚至有些懦弱的男主在这场游戏中一步步变成杀人放火的罪犯。。
可惜结局忽然滑进屎坑,别他妈搞什么莫名其妙的正义好吗,都做了那么多事了真没必要最后这钱不要了,扯犊子,这可是你用你弟的命换的啊,太他妈亏了。
电影也有不少bug,男主真啥比,有些项目完全不用搞成那样啊😂!
还有既然中途不玩了钱就全部清零那还一步步加奖金干嘛,没意义啊。
最后片尾曲很好听,妈的好听戳我有意境的片尾曲总是会让我忍不住给电影加分😂。
Extras:①我操删减片段还有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口交这种事。。
最离谱的是最后居然找了个老头!!
笑死了,这个片段有毒他妈的不放在正片里问题也不大🤣。
②还有个删减片段是最后男主周围的人都被打了电话,男主要被消灭了,但讲道理这段不加更好,虽然看着挺牛逼的但是同时也有点离谱。
③编剧的痛苦狂怒,笑死我了,口交片段修修改改八百次怎么都觉得不对劲最后还是把这段删了,于是编剧发大火😂,但是他妈的这段真的有必要most proud of吗哈哈哈哈!!!
影片看完好久,一直想写些什么,但一直又没有特别想表达的来促成这篇评论的开始。
然而今天一早坐在公交车上,漫无目的的想着啥。
当我回头反思我刚想像的内容后,才猛然发现该如何谨慎对待自己的心思意念。
现在是夏季,满大街都是身着短裙的女孩子,很是诱人。
昨晚看新闻曝光的“偷拍团体如何用拐杖摄像机偷拍女性的裙底,并且以比卖给黄色网站”,作为观众的我坦诚,本人非但没有谴责这类偷拍团体的作为,而且更关心他们拍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内容。
今天一早,上地铁时,正好看到一名美女在前面,我不由自主的看着,内心的情欲如脱缰之野马。
等到平静下来之后,回想刚才的意念,有两个声音同时想起,一个是“我在犯罪,我yy时,是让另一个有神形象的人成为满足我欲望的工具。
”另一个声音是“这是一件多么小的事啊,不值一提。
”让我警醒的就是这个“小事一桩”,这让我联想到影片主人公对着一个小孩子说了一句“ 你的母亲不爱你”而让孩子哭泣的故事。
这件事情很严重吗?
看似不严重,只是一句话罢了,但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主人公深陷罪恶得泥潭,导致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反观我自己,一个邪恶情欲的满足或是宣泄,从外在看,事情很小,但它所不被对付,所产生出来的恶果,与影片所折射出来的凄惨并不相差太多。
这样一思考,就成了我这篇文章最想表达的——罪何时都不应该被轻看!
下面正式来看这部电影《13宗罪》,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看似正直而温和的好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说只要他闯过13个挑战就可以获得六千万美金的奖励,而第一个挑战很简单就是拍死一只苍蝇。
他顺手拍死苍蝇后,果然获得一千美金。
自此,他慢慢开始接受接下来难度更高的挑战——吃苍蝇,弄哭孩子,烧礼拜堂的物料,带死人去喝咖啡等等直至他要杀死其他人甚至他的家人。
影片是一个试验,人在巨大诱惑面前能否依然良善。
主人公出现时是个十足的“好人”,他兢兢业业,不用欺骗的方式推销保险。
他善待残疾的弟弟,对妻子忠诚。
然而就这么一个"好人"面对诱惑时,却被轻易地打败了。
是诱惑太大吗?
不是。
人在罪恶的事情上有着必然的倾向与渴望。
影片中出现的众多人物中只有一个觉得“吃苍蝇是件恶心的事”没有参与这个游戏,其余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了这个游戏当中。
得到这个结论时,观众不会有太多惊讶,因为平心而论,又有几个人面对吃只苍蝇能够获得1百万的奖励的诱惑面前能把持得住呢?
这个观点用基督教的阐释就是“人的原罪与全然败坏”。
影片也描述了罪的影响性。
主人公面对的13项挑战,挑战的难度由易变难。
一开始只是吃只苍蝇,再到骂人,再到亵尸,进而发展到杀人,最后再到杀自己的家人。
如果我们突然面对最后一项挑战,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为钱财做这事。
那么为什么一步步做的时候,被实验者却能逐步接受呢?这其中最关键的事,罪的侵蚀性。
随着犯罪的增多,罪行的严重程度加重,人的良心的声音会逐渐微弱,人犯罪的胆量与技巧会逐渐加大。
直到最终,他可以犯下弑亲的大罪。
因此,若是有人要抵挡罪,需要不以恶小而为之!
另外,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布局者是一个神秘的角色。
他们可以知道很多人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他们可以动用各样的能力,让警局,学校,各种无关的人能够成为这个游戏的一部分。
这一点描述,很多人很抗拒。
怎么可以让这个强大的布局者在全片中都不露脸呢?
如果你不解释,我又怎能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个不合理的设置却成为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斯皮尔伯格所拍的处女作讲述的是一个人开车行驶在西部公路上,却遭到一部大卡车莫名其妙的追杀。
全片到最后都没有解释这个人为什么会被追杀,这个大卡车的司机是谁。
看完这部片子后,观众都会觉得毛骨悚然。
相比后来翻拍的,将追杀人介绍了一下的作品。
两者的差距与高低立马体现出来。
对应这部《13骇人游戏》,如果我们想象是一个大公司的大财主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策划并发起了这项游戏,反而觉得没那么深刻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当我们明白了敌人是谁时,我们就放松警惕了。
为此,该片这样的设置增添了影片的惊悚气质与神秘感觉。
除此一点,另一点更让笔者感兴趣。
有谁能知道你在你家卧室里吃了苍蝇然后给你汇了钱呢?
难道是人力所能为的吗?
任何一个理性的人在看完本片之后,都会得出一个超理性的结论——这个游戏的策划者有着人类所达不到能力与邪恶。
那么这个“超人”是什么呢? 圣经告诉我们’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基督教认为所谓的超人其实就是恶魔,恶魔是罪的代表,他愿意世人不断的犯罪,并且让世人被罪捆绑,然后奴役世人。
笔者相信,影片的主创没有点明这点,恰恰是完全认同这点的。
因此我们多多少少可以从这部影片中看到魔鬼的作为与可憎面目。
如果有观众看完影片,不但没有觉得罪恶的可怕,反而期待哪天能够接到类似“巨额奖金”的电话,那么笔者就不得不将影片中的那些游戏者的结局再强调一遍!
他们不管能不能够赢得比赛,都没有好的下场。
他们要么家破人亡,要么横尸荒野,要么身陷囹圄。
圣经上告诉我们“罪的代价乃是死”,魔鬼所带给你的荣华富贵终将逝去,而且魔鬼从本质上来说是奴隶主,难道你期待奴隶主能够对待他的奴隶如同王子吗?
显然不能!
最后一句话!
然而仁慈圣洁的上帝却对世人说” 他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同坐,得着荣耀的座位。
“愿读者能够去认识说这话的这位!
一部小成本的探讨人性的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值得一看。
电影的主题,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能有多坏,就能有多富。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时候,成功已经沦落为如何披着道德和理想的华丽外衣,干成肮脏甚至残忍的勾当。
正如片中男主所面对的游戏规则,你的银行帐户的数字取决于你有多坏。
13宗罪由表入里,由浅及深,就象鸦片一样,一旦上身,让人欲罢不能。
正如片中所说:Everyone could be a monster,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可以变得有多坏,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的底线。
不管是道德的底线,还是人性的底线,在欲望的冲击波前,都苍白而且无力。
为了不剧透,13宗罪细节不表,以下用编号代之。
第1、2宗罪是对动物的掠夺,我们已经耳濡目染至无视了,本质上,吃猪肉和吃苍蝇能有什么区别?
第3、4、5宗罪是对弱小的欺凌,保护弱小那是人性的升华,欺凌弱小那才是人性的本能!
第6、7宗罪是对人类价值观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威权力量的侵犯。
事实上,这里已经是犯罪的禁区边沿了。
但是在当下的社会,有无数的所谓成功人士,日日穿行在这一区域,并以此为能,甚至以此为乐。
在孔雀华丽的羽毛后面,永远是恶心的屁股。
白手起家,只会让我们收获一张白纸。
白的左边是红,白的右边是黑,如果不沾染点颜色,何来成功的五彩缤纷?
第8、9宗罪是对暴力的驾驭。
很好奇,被截肢的那哥们如果不是游戏的参与者,如果不是从小欺负男主的校友,不知道男主能不能下得去手。
看到这里时,我突然在想,后面如果电话里逼男主自己砍手剁脚他下不下得去手?
第10、11宗罪是对自我的舍弃。
事实上,这里已经开始为最后的两宗罪埋伏笔了。
自我尊严和名誉是很多人赖以存活的重要支撑点,但是那并不是不可舍弃的。
在钱和脸之间,选择钱的我想还是大多数,只要有机会。
笑贫不笑娼就这么来的,只是绝大多数卖身的姑娘都会远离家门,正如男主,发狂前还要给自己找个借口,这也为他在最后一宗罪的犹豫打下了伏笔。
第12宗罪是对人类群体生命的屠戮。
如果男主没有成功的拆掉绳子,事故发生在他拉的绳子上,我想也许最后的结局都会不太一样。
有时,回头与否,就在一念之间。
如果男主真能冷漠地拉起绳子,并静静等待惨剧的发生,那他就不是恶人,而是真的恶魔了。
悲哀的是,生活中,恶魔并不比恶人少。
甚至,不疯魔,不存活。
成魔者有时更“成功”。
第13宗罪是对自我信仰和价值核心的彻底舍弃。
家人,在这里我觉得只是一个象征的符号,隐喻了人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人类来说,最惨的境况莫过于无家可归,最大的恶行莫过于以信仰和家国的名义,在暴力中加冕,然后在血腥中屠戮人民。
事实上,在形式上,片子中参于过这个游戏的人们,包括男主,他的父亲,他的弟弟在形式上都成功地完成了游戏,包括那个激男主的哥们,我觉得他也会完成游戏。
而所有的这些参于者,男主的父亲,得到财富,失去挚爱,在寂寞潦倒中了却余生。
男主的弟弟,失去了生命。
至于男主,失去了完整的家庭。
即使那个截肢的哥们,无论最后结局如何,至少失去了一条胳膊吧。
No one wins。
里面有个细节,截肢的哥们开宝马,穿名牌夹克,显然不是男主这样的失业男。
导演很清晰地传递了一个理念:恶不是穷人的专属品,更不是Loser的专属品。
恶是与生俱来,植根于人性深处的东西,Everyone could be a monster。
人性的恶,深不见底,无可预测。
唯一对付它的办法,就象对付毒品一样,不吸。
正如男主的妻子做的,挂掉电话,置之不理。
最后加一句,片尾曲真的很好听。
《13宗罪》又名"13骇人游戏",R级片,就是那种广电局要删剪后才可以在大陆上映的电影(有些还不能公映)。
电影的所有镜头都略带昏暗,沉重压抑就是主气氛。
我看的是美版,个别场景有点触目惊心,不建议用作消遣观看。
男主角以个人演技撑起全场,可以明确的感觉到随着游戏的进行他的眼神与表情的变化。
故事的最后有很多震撼点,前面铺垫的情节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对人性有着深刻的刻画。
电影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所有人物的外貌都很一般,甚至有点"丑",像魔鬼一样的视觉感。
结局虽然正义但却悲情,boss从始到终都没出现过,却一直把主角掌握在手中,小人物始终是小人物,无法推到大山。
电影透彻地诠释了一种"伦理黑洞",无法拒绝的骗局。
一种游戏,路人首先以低成本获得利益,让你觉得那是很轻松的意外收获,人性都是爱占便宜的,更何况那是大收益,于是玩家入局了。
后来利益越来越高,但随着成本累积,娱乐收益变成唯一的生存之路,一但放弃不仅会血本无归,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只能死磕到底。
有些路一但走错就不能回头,一步错,步步错。
不要心存贪念
节奏感不错,很挠人。
竟然不吃屎,差评
不知所云
任何人都可以被诱使成魔鬼。
眼看就要家破人亡,有人提出玩一个游戏就能获得巨大奖金,从大四一只苍蝇开始。这种游戏一般最后以杀戮和男主角人性萌发作为结尾。可惜后边的阴谋论比我猜想的要小一点,如果这个组织是由他弟弟发起的就更有意思了。
绝对值得一看,设置够巧妙与泰国版剧情相似但风格不同,美国版本更好莱坞,节奏紧凑,视听语言娴熟扎实,情绪积累够充分和浓烈,但是泰国版本结尾够残酷。
还可以啦
推荐看看,除去莫名其妙的监控网络以及为什么男主全家都是游戏的角色等无法理解的剧情,单就人性的考究还算有意思。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关于多少钱可以让你让出自己的爱人。
苍蝇君:怪我咯?
美版太弱了,泰国版都有吃大便的环节。
再往前看泰版,再往后看鱿鱼游戏。。感觉时代果然好像还是倒退了。。
《鹰眼》+《杀无赦》的延伸版,主角仍是被欲望支配、被第三人控制的人,还比较刺激和血腥,只可惜结局萎了
翻拍得比较差劲,漏洞比较多,比如在咖啡厅和死人一起,无处不在的监视,策划者太过于通天,最后也是白忙活一场不了了之。钱,确实是万恶之源~
欲望创造一切,包括毁灭
又一出温水煮蛙式的道德说教
虽然过程是残忍的,这结局有点美好,既然这游戏是他们爸已经有了应该管理者更多一点更完善一点,感觉有点儿戏。最后应该来点悬念什么的。
比不上原版
相当不错,看完能让我仔细思考一下现实生活。可惜结尾实在太平淡了。
老婆QAQ有点喜欢这个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