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里台词和剧情1. 台词:【寒冬属于猎手,弱者愚者皆为其食。
唯有最强者方能在这残酷中存活。
大自然的弱者,终将成为盘中餐。
】2.台词:剧里读的惠特曼的诗:【噢~我活着就要做生命的主宰,不做奴隶,外界的任何力量都休想支配我。
重新审视所有教条,摒弃亵渎灵魂的糟粕。
】❤️(后续的剧情体现出这一点:当她面临截肢时,她遵从自己心意而做出选择,而不是为了活着而违背自己心意)3.剧情——主角们充分尊重女主的意愿(即便面临死亡危险),也不是强行要求她为了活着而接受截肢。
他们坦然面对死亡。
❤️💙另外,这里也提醒观众,并不是非得听医生建议———任何时候,个人意愿,永远高于任何人4.剧情:反派角色呈现的(既让他者感受痛苦同时又制造欢愉)——当痛苦和舒适同时存在,容易让人分辨不清事情到底是对是错。
(现实里也有这样的部分。
既让你感受痛苦,又让你感受到舒服的部分。
)———关于痛苦,Ai给出的一个回答是:** 演化没有设定“幸福”或“无痛”作为生存繁衍的唯一标准。
只要能成功传递基因(繁衍后代),即使在痛苦中生存,也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功”。
残酷地说,演化更关心的是“能否繁衍”,而非“是否幸福”。
🤔🤔🤔5.剧情:那对热情帮女主的夫妇,一路都热心帮助女主,但他们的这种热心是值得【警惕】的———他们因为盲目热情,考虑不周,最终害得他们自己也搭上性命———在帮人的同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照顾好自己,再帮助他人。
❤️————
在疑惑为什么侄媳妇因为打狂犬疫苗针而歇斯底里的时候。
那位女警察印第安人的助理一句:“they did.”直接把残酷的西部世界展现了出来,印第安人的被压迫,愤怒,悲伤与白人在西部狂野中的你死我活,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句话中告诉了观众。
Alexandra的过境无疑是这集的高潮时刻,将美国自由的虚伪体现的淋漓尽致,也看到了获取自由需要作出的牺牲和能力:脱光了像牲口一样上上下下被检查,但如果你会读书写字,并且有好的口才,也能征服移民官让他给你通行证。
知识就是力量!
我也被Alexandra的勇气深深折服,一个大家闺秀敢一个人漂洋过海去追寻她走失的丈夫,去面对那些不公和挑战,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
摘录Alexandra面对移民官的精彩演绎的台词:American runs ads inside every newspaper of London.Boasting of the endless opportunity here.The welcome arms of America declaring:“Give us your tired,your poor,your huddled masses yearing to breathe free,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 tost to me.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A sonnet by Emma Lazarus donated to rasie money for the platform your Statue of Liberty rests on.A statue you which stares down on you as you strip us of our dignity and inspect us like cattle.you regard me with no decency or compassion all in the name of preserving a freedom I’ve seen no example exists.In fact,I would say this is the least free I have ever felt in my life.以上仅对剧情的理解评论,不映射现实中的任何事物。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923是从短视频推送的印第安姑娘吉欧娜遭受虐待随之反抗开始被吸引,找来原片看过之后,又因为斯宾塞与艾利克斯的爱情从而锁定这部美剧。
在漫长的等待斯宾塞回归的时光里又完整的看完了1883和黄石。
第一季是完美的,至少比这一季优秀许多,各剧情线路展开的很自然,长度也非常适中。
简单的总结一下第二季的几条故事线路。
第一条线是斯宾塞与艾利克斯的爱情故事,因为命运的离别延展成了艾利克斯的寻夫冒险与斯宾塞的归家之路。
第二条线是农场保卫战,雅各布复苏后和家人们与敌对势力的周旋,与之相对的是反派班纳和资本家惠特菲尔德与整个达顿家族之间的博弈。
第三条线是印第安姑娘吉欧娜的逃亡。
与之相对的是神父和种族歧视警长的追捕。
先说第一条线中的艾利克斯寻夫之路,到第6集之前都比较平稳,这一路上的磨难,从入境被侮辱刁难,到被抢劫身无分文,列车上被性骚扰,之后被英国老乡搭救...艾利克斯的身边的每个配角时长都差不多,因此习惯了这种节奏的描述,对于稍作赘述的第7集里英国老乡两口子突然死亡,就会使人觉得作者有点来不及了。
我其实满心期待的是无论是何种场景何时何地,斯宾塞与艾利克斯重逢的那一刻,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艾利克斯会不停地把这一路的遭遇说给丈夫听。
可结果却是为了留个全尸,艾利克斯给斯宾塞生下一个早产儿之后就变成会说话的星星了。
再说斯宾塞的返乡路,可能是作者打算运用不同的节奏去描述斯宾塞,不知道有没有人理解这种感觉,类似摩尔斯代码,艾利克斯的遭遇就像 -- -- -- — ,斯宾塞的则是 —— . — . . ,类似这种节奏。
所以和斯宾塞同船的意大利小哥存在的意义是啥,就是帮助斯宾塞筹措回家的盘缠,借由19世纪初在美国的意大利黑帮致敬一下西西里岛的克里昂家族。
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初禁酒令下的美国。
当然这是前6集,第7集开始,斯宾塞这个第一季中我认为是完美男人的典范,在夜晚从婶婶口里得知惠特菲尔德这个名字之后不超过10小时,就把三发手枪子弹送给了这个名字的主人。
因为意大利小哥的篇幅比较长,我还挺期待他的兄长与斯宾塞之后的偶遇。
又或者在艾利克斯与斯宾塞讲述了她一路上的遭遇之后,斯宾塞会拿着长管猎枪一个个清理之前欺负艾利克斯的罪人们...但是很可惜,毛都没有...接着来说反派惠特菲尔德,与他一贯说话的语气一样,他的剧情也非常平稳,基本就是-教育班纳-SM小姐姐-给投资商们画大饼-这种节奏, 而且几乎每一集都是如此,只要他出现就是这种剧情。
相反的班纳要好很多,至少在每一集被惠特菲尔德教育之后都有新的思想升华,直到最后一集升天也比较平缓,是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救赎,所以这条线主要刻画的应该是班纳。
惠特菲尔德只不过是他的辅佐角色,但是辅佐的也太敷衍了... 最后一条线是吉欧娜的逃亡,看似与主线剧情无关,其实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辅佐主线的作用,尤其是最后一集里,印第安警长叫住了远去的吉欧娜,告诉她反抗是对的,虽然吉欧娜失去了一切,但反抗总是要付出代价。
这也呼应了主线整个达顿家族对于觊觎自己家园敌人的反抗,包括艾利克斯一路上对于命运对于不公对于歧视的反抗。
然而1923恰逢时代更迭,要对抗生活中的艰险已然让众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要反抗历史的车轮,命运其实早已注定。
这条线的糟点不是牧师那莫名的一枪,而是追捕吉欧娜的警长在第一季中的人设与第二季似乎略有不同。
印象里第一季的警长并没有表露出多少种族歧视的影子,倒像是个有着丰富经验正经办案的公务人员。
可第二季一开始马上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者,低劣的嘴脸毫不掩饰,反差比较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七集片尾的旁白,描述斯宾塞去世时竟然称呼他为自己的弟弟...难道是1883里被我认成大表姐的艾尔莎?
无论如何这一季就这么结束了,记得看到第5集的时候我就有点捉急了,进程过半,众人还在各自的剧情里墨迹,完全没有要结束的样子,直到看第7集时我还在想,这一集时长不太一样,难道要结束么?
直到片尾斯宾塞卧倒在艾利克斯的墓前,天边一颗流星划过,两人来了一场泰坦尼克式的重逢。
我才意识到,这特么是真的结束了。
这一季的结尾,我其实更希望安排在两人雪原重逢的那一刻,斯宾塞抱起艾利克斯一起走向希望。
剩下的留给第三季,留给未来...
很久很久没有追完电视剧后陷入巨大的空虚 舍不得结束 想一直跟随着剧中人物 旁观他们的生活 看他们的喜怒哀乐 渴望知道他们未来的人生故事 或许这就是编剧和作家的超能力 他们虚构了许多人物 这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具有我们现实中不具备的迷人特质 过着比现实中无聊平淡生活更为精彩纷呈的人生 这些人物身上投射的是我们对于平淡无聊现实的不满 所以我们渴望剧中的故事 我们幻想剧中波澜跌宕的人生 但是每一部剧都有剧终时 就像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都会走向永恒黑暗 所有经典电视剧都是深刻刻画及表现了人性最深处的特质 和经典文学作品是一样的 人们观看时可以从中看见自己 看见他人 看见人类这个物种身上的特质— — 有人贪婪 有人勇敢 有人坚守 有人掠夺 人类存在许多劣根性 例如为了追求刺激而承担过大风险的非理性行为 例如做事鲁莽冲动不考虑后果 同时人类也拥有许多优良品质 为家族兴旺而无私付出-叔叔婶婶 为爱情勇敢无畏往前- Alex 为自由和人权抗争到底-克劳族女孩 这些人性的闪光点也许是这个世界还不至于太糟糕的原因大结局特别令人感动 Spencer一生未再娶 虽然和Alex相爱只短短数月 但他用一生缅怀她 临终前 他终于又见到她了 她还是记忆中最美的样子 穿着漂亮的裙子在舞会上开心笑着 而他一身西装上前拥着她翩翩起舞 她笑着对他说 你终于来找我了 虽然他们的爱情未能白首到老 但相爱时的那份轰轰烈烈 至情至性 足以跨越岁月的长河 永不褪色相伴一生
两季下来,万万没想到班纳这个人物竟然是塑造得最饱满丰富的。
第一季刚开始,这个牧羊人看上去是个邋里邋遢的无赖,贪婪、不守规矩。
之后死里逃生杀回去报复,这次冲突让班纳和雅各布的形象彻底立住——雅各布是狮子,班纳是鬣狗,虽然鬣狗不如狮子厉害,但随时准备趁狮子不备发起进攻,对狮子而言是个相当棘手的威胁。
之后班纳在全军覆没后到银行家那里寻求帮助,也证明了这条鬣狗的顽强。
而接下来的戏码,开始让班纳这个人物的饱满度开始大大超过雅各布的正面主角。
通过与银行家的接触,班纳亲身感受到了传统野外游牧生活与现代舒适城市生活的巨大差异,而更巨大的冲击来自银行家给他画出的另一张大饼:完成巨大的阶级跃迁,从为了温饱与他人撕咬拼命,变为积累世代不竭的家族财富。
这是班纳这种阶级的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东西。
如果说《1923》这部剧有意识地向观众展示了现代化过程给当时的美国人带来的生活与观念变化,那么这部剧中对这一变化有最深感知的就是班纳。
一方面班纳是入局最深者,另一方面班纳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跨度最大的人。
当雅各布还在那儿诧异为什么拴马桩不见了,卡拉还在那儿抱怨为什么不买洗衣机和冰箱,班纳已经在城里喝着红酒唱着歌,和两个妓女抱成一团——班纳已经在享受“上流社会”的奢靡生活以及现代消费主义带来的无边快乐了。
更重要的是,班纳作为旁观者,亲眼见证了银行家如何发现黄石公园的巨大旅游商机,并且旁听了银行家招商引资的全过程。
一个大半辈子牧羊为生的农夫,终于领略到了现代商业文明的“高端”玩法。
班纳的欲望被空前激发,与此同时在面对银行家时也感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
另一方面,班纳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与银行家的根本区别。
班纳代表的是传统世界里的普通人,不管有多凶狠有多坏,他人对他而言,要么是家人朋友,要么是敌人,他的目的就是争夺更多的钱财和物资。
而银行家则不同,银行家追寻权力本身带来的快感,他人对他而言,都是工具和手段。
这也造成了班纳与银行家在对待妓女态度上的差异。
同为恶人,班纳只知道满足自己的基本欲望,理解不了银行家为什么要反复折磨妓女至死。
雅各布代表了坚守传统道义的人,班纳是出于贪婪而破坏传统道义的人,两人虽然截然相反,却都是活在旧世界的人。
而银行家则不同,他超越了传统道义,他代表的是现代社会善恶谱系。
身在局中的牧羊人班纳,显然没有足够的反思能力来洞察这些东西。
但他是剧中最深切感受到那个庞大的现代系统轰然降临的人,这种巨大的压迫感让他隐约感到不安,所以第二季越到后面,班纳做事的时候越显得犹豫和担忧。
这也让这个人物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说完班纳,说说雅各布等正面主角。
两季下来,雅各布和卡拉这对夫妇的人物塑造,基本上就完成于第一季的前半部分,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进一步的深化。
原因很简单,从第一季后半部分开始,主要的“行动”都由反派(银行家、班纳)来完成,他们相当有计划地推进各种事务。
且他们所做的各种事都与核心冲突密切相关:安插眼线、击破敌方核心成员、积极进行商业项目开发,等等。
而主角这一方面呢?
只有一个字:等。
等斯宾塞回来。
等待的过程中顺便被迫处理一些难题。
人物的塑造需要事关核心冲突的重要情节来推动。
由于从第一季中途就设定了必须等斯宾塞回来后,主角方才能在核心冲突上有所作为,而斯宾塞堪比八十一难的漫长归途,导致了主角方在情节上长时间的停滞感,或者说游离在核心冲突之外,进而导致雅各布、卡拉等人物虽然戏份仍然很多,但人物深度的开发上远远落后于班纳。
除了人物塑造上的失衡感,另一个更为恶劣的影响是:对核心冲突期待的消磨乃至落空。
从第一季卡拉给斯宾塞寄出那封召唤信开始,观众的最大期待就是斯宾塞回来开战复仇。
但由于中间剧情拖得太长了,而且主要矛盾其实已经不再是与班纳的枪战,而是如何与更大的boss,也就是银行家进行周旋。
所以斯宾塞回来后收拾班纳,已经不再是最要紧的事情,观众都知道收拾完班纳后如何与银行家斗智斗勇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
(当然,如果铺垫了半天银行家的商业规划,结果最后只要解决了班纳这个黑手套,银行家的威胁就解除了,那我只能说编剧真牛。
)如果斯宾塞在第一季末或第二季初回来与班纳开战,那么观众还可以爽到。
但现在的情况是剧情拖得太长,从那封信到斯宾塞到家,憋了整整一季半,这个时候就算来一次枪战,真的能爽到吗?
说到底,《1923》虽然在表演、服化道、配乐、镜头等各方面都属顶级,但剧本真的太拉胯了。
大结局后更新补充:1.班纳反派一旦良心回归必死,算是电视剧常见套路。
班纳的死安排得还算合格,总之还是那句话:这个人物是不断有发展的,在对世界的认识更新后,对银行家和雅各布的认知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让妻儿去一个新的地方以干干净净的身份重启人生,自己赴死,颇有过去香港黑帮片的味道。
说实话《1923》的主线部分如果在剧情和气韵上能赶上老港片,就算成功了,可惜没有。
2.银行家和雅各布死得草率,编剧急于把故事线收束掉。
我和银行家一样,低估了斯宾塞的主角光环。
(原来雅各布苦等斯宾塞,是为了让他回来给大家加光环buff。
)太猛了,主角团以几个人的代价,就换来了反派几十人的团灭。
直接开启神剧模式,谁受得了。
两季时间铺垫了那么多商业远见和融资计划,本来在一般的火并之外已经架构起了传统世界和现代化之间的冲突,结果最后还是砰砰砰一顿乱杀就行。
这就是雅各布塑造不如班纳的地方。
班纳是真正遭遇了冲突和撕裂,面对很多无奈和身不由己,这样的人物才意味深长有看头。
雅各布呢?
就是单纯的“我不听我不听”,我要保住神圣家业,简单粗暴。
以金庸武侠为例,乔峰一直痛苦于自己的身份危机,杨过一直纠结于父仇和大义,令狐冲生性逍遥却一直受着师恩和爱情的羁绊,这些冲突和张力才让人物和故事有趣。
3.斯宾塞和Alex斯宾塞和Alex的故事还是很感人的。
不过还是可以拿金庸武侠对比,看看《1923》在主角人物塑造上的功力不足之处。
同为“战神”,乔峰如前所说,痛苦于自己的身份危机,并且这个身份危机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带动了大部分主线剧情的发生。
而斯宾塞呢?
这个人物唯一的内在危机就是战争阴影,但两季故事看下来,战争阴影对剧情唯一的影响就是把斯宾塞弄到了非洲,好安排他的奥德赛之旅。
而这个牵动蒙大拿线核心冲突的关键人物,却长期耽搁在路上。
相当于天龙八部里把乔峰的身世问题讲完以后,就开始和阿朱塞上牛羊,其他人就干等着,中间为了水剧情,就让段誉把自己的妹妹搞怀孕一下,少林寺处理一下某个僧人的伤势,诸如此类,等到小说结尾,乔峰才终于现身少林寺,来一场少林寺大战,小说终。
而Alex呢?
不是不能死,但死得莫名其妙。
比如阿朱的死,是与核心冲突紧密相连的。
Alex呢?
冒了一场毫无必要的险,把自己的作死了。
哪些冒险是可以接受的?
1.浪子式的冒险:斯宾塞在战争后陷入迷失,把自己放逐于非洲草原;2.有一个明确且紧迫的目标,比如急着回家保护家人,不得不冒险;3.意外之险。
Alex和英国夫妇的死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不紧迫也不意外,纯属没险硬冒,没苦硬吃。
当然,Alex的其他部分我很喜欢,入境检查那部分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傲慢。
彼时美国把移民禁令扩展至全球大多数国家,认为外来者会“腐蚀”美国民众。
Alex作为英国贵族,原本是极少数不会受到歧视的人员之一,却不得不和全世界大多数移民一样遭受这场羞辱,戏剧张力拉满。
4.伊丽莎白和卡拉结尾处伊丽莎白打点行装与卡拉在门口告别,两季以来脸上第一次显现出独立镇静的气息,有一种“娜拉出走”的觉醒感,是本剧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场景之一。
在第一季开头,卡拉就告诉伊丽莎白,你不是嫁给杰克,而是嫁给这片农场。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你要改变自己,你不仅要做杰克的妻子,还要成为一个事先被定义好的“达顿”。
但伊丽莎白从未真正接受这个观点。
她只是为了爱情和婚姻选择了承受艰辛危险农场生活,而不是像卡拉那样将农场生活视为自己命运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卡拉和雅各布的洗脑工作虽然看上去有时候能起效果,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永远是怀孕这件事。
直到杰克死了,伊丽莎白终于“业障”消除,重新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出走已是必然。
卡拉显然明白这一切。
一方面,她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她还要眼看着伊丽莎白也离她而去。
她很清楚伊丽莎白正在奔向自我实现的旅程,因此再结良缘、开启新的人生已是必然,她无权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再去做洗脑工作就显得不体面了。
而她这一生最看重的东西之一就是体面,为了体面,所有痛苦都可以隐忍,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所以,这是伊丽莎白令人欣慰的新生时刻。
却也是卡拉的极度悲怆时刻。
两张面庞,一个年轻靓丽、朝气蓬勃,另一个则如同荒原上经历了无数风霜的岩石一样,被皱纹侵蚀得面目全非。
对比何其强烈。
卡拉一直试图让伊丽莎白学会牺牲自我适应农场,这正是她自己一生的写照。
恶劣的气候、不便利也不舒适的生活环境、处处面临野兽和恶人的攻击、每天担惊受怕、随时准备迎接亲人的尸体,这就是卡拉的一生。
为了家族自我牺牲还是选择自我实现?
这是这部剧里属于卡拉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张力。
5.印第安线印第安线算是这部剧的一个独立单元,完成度还不错,和主线一样,结局收得仓促了点。
印第安女孩最出彩的部分,还是在第一季里,第二季主要就是一个逃亡过程。
女警官英姿飒爽,可惜她的主要作用就是做一个有良心的辅助角色,要是能更多展开就好了。
不晓得是不是当地的习惯,几个印第人聊天会印地语和英语切换对话。
和黄石相比较,给了我很多很惊讶的认识,《黄石》里几乎不会让我有惊讶的感觉,不论是派别冲突,杀人,政治,危机处理几乎过渡都觉得很平顺。
而1923里,强制驯化的印第安学校,躲避狮群,海上求生,无麻醉开颅(钻头骨时怕骨头碎片掉到脑子里,末了插根导流管我好担心空气把灰尘或细菌带进脑子里去),异族结婚有罪,流浪罪,一些可能是时代差异性带来的惊叹,一些是主角光环带来的震撼,有一点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历险记那种感觉了。
哦还有,上世纪30年代,埃及、意大利、美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也非常让人大开眼界,期间也想过电视剧美化程度的大小,但是转念一想,民国的法租界也是相当繁华啊。
还有就是,知道当时日不落和阿美丽肯影响很大,但是在意大利碰到个当地人都能英语交流,真的那么夸张吗?
两集联播,太疯狂了。
这样真过瘾。
泰勒·谢里丹用出乎意料的剧情设计 来了一场伟大爱情的获难奇遇。
怎么都没想到,为了爱情,打动了一对年轻的夫妻,为了他们爱情能跨过大西洋成功到岸,他们冻死在了利翁斯顿的路上,最后在死亡的挣扎线上亚历珊德拉那一声呼喊,喊来了同样风尘仆仆的斯宾塞。
看到这一刻我哭了,哭的泪流满面,我的解释这就是伟大的爱情,万分之一的剧情偶遇,但还是让人感动万分。
最后时刻亚历珊德拉释怀了,她很幸福,因为最后一刻🈶下一代的延续,自己不想四肢全无,最后完整的和斯宾塞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爱,人间所有奇迹的爱。
只是这份爱成本太高了。
另一条主线,女性警长为了法律,牺牲了一个同仁,劝说特奥娜遵从法律。
最后无罪释放,那更是一连串枯骨最后的警醒,为了驯服的异族用暴力去揉虐!
人性的反抗,搭上了几十条人命,一个女孩一路奔跑,最后都不知道要去向那里,女警长的同仁 给了特奥娜一个建议,加利福尼亚,那里是传说中的幸福之地。
同时呼喊特奥娜反抗的成本很高,但是值得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每一步的成本都很高。
100年后的今天,反抗和自由的成本也很高,可能杀戮少了而已,这就是100年来的进步。
班纳面对老板的黑暗嗜血,变态举动,他选择了回归价值观,他不想陷的很深,为了孩子,为了妻子,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他甚至都想到了自己的结局,只不过他遵从这种结局的设计,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卡拉和杰克布退休了,他完成了他哥哥詹姆斯·达顿的传承。
我想起了开拓者詹姆斯·达顿,他们的结局都很惨,都在很平静的默认每个家族成员的付出,他们迎接未来,迎接暖阳下送来的每一个家族成员,他们都不惧怕死亡,因为死亡每天都在伴随。
他们更不惧怕。
人类社会一直都有杀戮,就是这么不断迭代而来的。
整个达顿家族的成长史就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他们有信仰的基石,但一路枯骨累累。
他们有价值观护佑,会有迷失,但总归会到正规。
我看到了斯宾塞·达顿在黄昏时刻在家族墓园里拥抱着亚历珊德拉,他们的爱情没有消失,一直在达顿牧场的上空,看着黄石农场的世代发展。
谢谢你泰勒·谢里丹,你让我们坚信世间终有爱,爱给了我们所有的动力和源泉
看完1923确实很多意难平的地方,结尾明显赶工的痕迹,很多人物草草下线,如果能做成三季就好了,印第安这条完全独立的故事线,神父这个角色塑造的挺有意思,其他人或多或少有点偏执狂,他们会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面,去看待这个世界周围的事物,变成了刻板印象,对于警长而言,所有印第安人都是未开化的猿人,白人才代表文明代表秩序代表正义,所以他对于杀害印第安儿童没有丝毫愧疚,而神父相比于一些白人至上者,他其实更开化了,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道德观世界观,印第安女孩犯了罪,所以需要被制裁,但一路人跟着警长办案,其实自己也化身成了罪人,不能杀人的他杀了人, 不能进酒吧进了, 一次次越线行为,让他的信仰崩塌了,他为了信仰为了正义去抓捕印第安女孩,但是这条路确让他深陷罪恶,所以他崩溃了,他杀了警长 神父,幻想自己以上帝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宗教信仰让他可以接纳不同肤色和人种,把他们当人看待,所以当他杀人的时候,他会有罪恶感,当他想杀印第安女孩的时候,他还试图让女孩忏悔自己的罪过,拯救她的灵魂,作为一个神的代理人,他自始至终都以为站在神的视野去普度众生,但他又何尝不是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面,只有作为真正开“上帝视野”的观众,我们才知道印第安女孩的反抗才是更正义的一方 艾利克斯的下线单看1923这部剧确实很难接受,但结合三部曲来看,其实合理很多,斯宾塞和艾利克斯,其实是同一种人,一个想逃离家族联姻,追求爱情,斯宾塞在外流浪何尝不是逃避,但是当家族面临危险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为了家族回去,他从一开始就不想要过农场主的人生,就像黄石里的小儿子一样,都想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但家族的情感还是把他拉了回去,艾利克斯的牺牲也让他再没有理由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已经和这片土地埋下了很深的羁绊,他这辈子再也不会离开了,这也是为什么正剧黄石里面老达顿会对这片土地有这么深的执念,因为脚下这片土地正是一代一代人的牺牲才换来的,而一代代人的牺牲唤醒了下一代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刻情感,让每一个想要逃离这片土地的人,他们最终都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E1这季的看点是,美国队长是不是还要花一季的篇幅才能到家。
印地安人这么弱的吗,警长骑马打领带我还以为这是个以谈判为主的商务场合,结果上来就杀三个持枪成年人和一个小女孩,这太过蛮荒了。
本季开局一般,有点提不起劲。
e2黄石是烂尾了,但剩下的布景还可以废物利用。
刚和意大利黑帮打照面就干起来,而意大利黑帮明明是友人,硬汉片的冲突也要讲道理,不能无中生有。
顶着暴风雪非要回家,这也是无中生有的硬汉举动。
入境处的体检拍得像是纪录片似的,整个故事的许多细节都像是奔着先民们的纪录片去的。
这一季好像做作了许多。
以英国某郡名称为姓氏的公爵家族女士为了认识并不久的丈夫吃尽苦头来到美国,这样的故事通常没有好结局,但这是部偶像剧,应该问题不大。
e4银矿老板知道没法永远靠银矿赚钱,转型搞旅游业,而且还要把基础设施都给忽悠出来,多好的商业巨子,被达顿家族毁了。
没完没了地给英国小姐制造困难,我都腻了。
做手术这段,作为观众也不由得想问,非得让我们看吗。
不说这天寒地冻缺衣少吃,差点被美洲狮咬死,差点被狼咬死,家里有人睡着觉被狼咬死,家里有人做无麻开颅手术,别说是对城市女孩负担过重,对任何女孩都负担过重。
感觉就是主线任务一共就三个,但相互之间穿插了十八个支线任务,虽然整体也拍得挺好看。
抓私酒的警察是真不厚道,一点不讲诚信,我以为这蛮荒世界得讲诚信。
达顿家族的敌人发明了火车站,然后被达顿家族发扬光大了。
波隆爵士在银矿主面前像是个遵纪守法的雏儿。
e5 杀人的印第安女士,总觉得她的父亲或丈夫至少得死一个,死于来追杀她的西装暴徒之手。
支线任务真没完没了。
蛮荒时代的美国刻画得不错。
e6不听老人言,还真死了,他会射死所有会动的东西,这带警长徽章的法外狂徒,连暴虐神父都看不下去了。
希望接下来的故事能为警长安排一个妥善的死法。
才刚写完就死神父手里,可惜了,没落印地安人手上。
出门在外还是要靠老乡,公爵家女士一路上遇到的好人可不多,但我总感觉他们走不远就会死掉,按照剧情铺排的尿性,九九八十一关还没闯完,我也想去美国开1500英里,那会美国才刚修好高速公路。
我就觉得这小杰克水平很差,他能活这么久全赖编剧眷恋。
确实丈夫和父亲都死了,是故意把故事写得残忍的,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命如草芥。
落基山脉只有三个季节,七月、八月和冬季。
富有的英国人是没苦硬吃了,公路旅行是浪漫,但要听劝。
死这么多人,我以为我看权力的游戏呢。
史宾塞能活这么久也就是靠主角光环,蛮荒世界里大家死得都挺随机。
e7死于愚蠢的杰克,犯错的成本太高了。
海伦米伦在室外的那番话很深刻。
波隆爵士比他是波隆爵士的时候道德感强很多,是个复杂的人,我一直挺喜欢这演员,演技还不错。
还没到达农场,贵族女士就经历了一番历练。
银矿主刻画得黑暗,故事才能带劲,最怕就是大魔王像个笑话。
看来只有女法警能够公正对待背了几条人命的印第安女孩了。
好像全剧迄今击杀数最高的是老太太。
天降神兵一样重逢的刻意程度与其他不重要角色死掉的随机程度相当。
这剧里的医生都是能记入医学史的医生,非常巧合,都能做开创性的工作。
血肉横飞波兹曼。
这故事里的战争真是战争,不是修辞手法。
可惜波隆爵士领便当了。
史宾塞带了个小队,但他自己一个人就把敌人的小队杀光了,主角光环就是这么厉害。
那个年代,六个月的早产儿怎么可能获得下来呢。
贵族小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蒙大拿就是为了给史宾塞生下一个六个月大的早产儿,然后就死了,看了十五集就这样?
女法警把印第安女孩带到法庭里就是为了走个流程,副法警白死了。
感觉老头老太并没有太喜欢他们的蠢儿子。
编剧可别动拍下一季的念头,这季说不上好,但该收了。
Alexandra是这部剧中的白月光,相信也是所有喜欢这部美剧的男人新中的白月光。
她的一生就像夏花,就像流星,灿烂夺目、美丽耀眼。
但她逝去的刹那,就如流星粉身碎骨异常惨烈,成了整部剧中最让人耿耿于怀的意难平。
相信这也是《1923》第二季评分只有8.7分的原因。
其实,刚看完整部剧的时候,我也大骂导演,是不是把Alexandra的结局写的太惨了?!
是不是剧情太不合理了?!
但情绪归情绪,Alexandra惨烈的结局却是符合其人物个性的。
从异国他乡的非洲抛下和她已经订婚的未婚夫,和斯宾塞在众目睽睽之下,私奔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结局似乎就已经确定了。
所以等不到斯宾塞去找她,她就逃离了伦敦,不远万里,远跨大洋的去美国。
所以她等不到春天,就执意在暴风雪的天气去找他。
就像飞蛾扑火,就像整个黄石系列里的所有女主那样,个性鲜明,活的热烈,死的惨烈。
只不过这一路走来,所有的悲惨让喜欢她的人心痛又为她不甘。
从一开始搭乘的小铁船被幽灵船撞翻开始,两人就像在一个游戏里面,被设置了重重关卡,需要一路打怪冲破阻挠,才能到达目的地。
从海上漂流九死一生,到游船上,被前未婚夫寻仇,两人被迫分开,还好那时不管生死,最起码还有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
真正的磨难始于她独自踏上美国的那一刻。
这部剧里,导演把美国,把西部,塑造成了一个仿佛被恶魔诅咒的炼狱。
怀有身孕的贵族小姐,在入关时,脱光衣服,像牲口一样被里里外外,让人检查了一个遍,让她彻底丢掉了贵族小姐的尊严。
在车站的厕所里,被小偷抢走了钱包。
在列车上,为了填饱肚子,她当上了服务员,然而恶魔是不打算放过她的,她被一个表面上衣冠楚楚的男人百般刁难猥亵,甚至侵犯了她!
这个男人就像对美国的隐喻,表面上衣冠楚楚,富有但是无耻,就是流氓 小偷 强盗!
幸亏她碰上了一对好心的夫妇,他们是她的救星,却也把她彻底带入了深渊。
在明明知道天气恶劣,甚至有暴雪的情况下,两人在没有准备足够的油、食物、御寒衣服下,竟然带着Alexandra去“冒险”,当然这冒险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场刺激的旅行。
相信这也是被广大观众最为诟病的情节,而且他们三个在下着暴雪的加油站已经得到警告的情况下,竟然还会继续前行!!!
而且没有做更多的准备!
知道导演想让Alexandra去死,难道就不能设置一个他们行驶在路上,被一头横穿公路的鹿撞翻的情节吗?
这样不是更合情合理吗?
还好,她见到了斯宾塞!
宁愿去死,也不愿截肢,也不愿苟活,倒是符合她的个性。
不过,结尾又出现的字幕,说斯宾塞又和一个寡妇好上了,是几个意思?
有必要吗?
难道Alexandra的飞蛾扑火,就换不来斯宾塞的从一而终吗?
意难平!
真的是意难平!
第一季时,我看着女主为了爱人勇敢以身入局,浪迹天涯的画面,也无比憧憬自己和前女友即将开始的生活,仿佛一切还在昨天,百年孤寂,一朝浮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英国贵族比法国人还浪漫
我甚至认为比第一季还好。Alex和班纳这两个人物刻画得格外好…班纳的醒悟和Alex的坚强倔强…这一季的印第安人线最高潮在杀神父。地狱之火在真正的叛徒脸上燃烧,呼应了第一季,“杀你的是这片土地,我即这片土地”。班纳忍到最后说了一句“她们也是某人的女儿”,如此苍白,又如此有力。波特兰的船工一天20美分的生活,那时候的生活塑造的人又是怎样,终于明白是贪婪把人变得面目全非。人的贪婪又何时pay back?
两口子回家记,结果死的都是别人。然后媳妇死了………什么剧情?呵tui!
印第安女孩这条线完全割裂,感觉整个这一季都在为Alex封神做铺垫,而不是斯宾塞。
活下来的都疯疯癫癫
菲茨杰拉德说:给我一个英雄 还你一出悲剧。一场坚贞不渝的爱情 贯穿了整个西部的冒险。
剧情拖沓,后面太狗血了
所有进行虐女叙事的男作者都是在从中获得性快感,我到底为什么要看一个老deng用来wank的剧本???因为Alex被骗来看,结果被登味儿冲得直翻白眼,凭什么男主逃命路上随随便便就救下一个女人,相比之下这里面的女性角色都受尽折磨屈辱??我再也再也不要看虐女叙事了。
第三集这tm是人啊?alx这tm回美国就得设计成这么惨?难绷会不会写本子啊草草草非得给alx上强度是吧,cnm美国,是这样的,一堆小偷和tm原始人第五集,艹了 alx真的太惨了,原始国度,野蛮美国。剧情设计太多冲突了nmd我以为有八集呢,原来就七集,全部压在最后一集了是吧,编剧真的只会这么写了是吧,alx角色真不该这样吧,没有深刻了,甚至主线的地主新贵冲突也并不动人了
注水情节太多 Alex纯粹就是意淫出来的角色 一路倒贴直冲牛仔怀抱死也甘心 Spcr荷尔蒙爆表女观众嗷嗷叫 好多角色动机突然就变了 问就是剧情需要 好一个狗血淋头
其实就是图一个氛围感 这季剧情可以用两个字总结:回家
好臭的结局
看不懂斯宾塞返乡路上在火车上遇到的三个人,拿着枪还能落下风…还有怎么这么不厌其烦得要拍SM
结局疑似谢里丹不举前最后幻想
第二季来了,没想到斯宾塞会这么穷,亚历克斯会比斯宾塞先到蒙大拿的达顿牧场,本不宽裕的家庭又增加了需要照顾的两口子人,但我觉得以后的牧场生活就不浪漫了,斯宾塞本来就是拒绝这种不浪漫才出走的欧洲,亚历克斯拒绝不浪漫才嫁给了斯宾塞,眼看着他们俩纷纷走进现实,不由得悲从中来。
《1923》的旁白是斯宾塞的姐姐,虽然死于1883年,但寓意达顿家族的亡灵始终守护农场这片土地
详略不当的感觉,如spencer 跟黑手党那段根本没有必要加
前面憋着不拉,最后一坨大的。谢里丹实在不行你让ai写吧,这结局你是吃毒蘑菇还是吸嗨了?
看过就知道不应该给那么高分了。大家都看到第几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