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录像

[Rec],80分钟死亡直播(港),录到鬼(台)

主演:曼努埃拉·贝拉斯科,费兰·特拉萨,乔治·塞拉诺,巴勃罗·罗索,大卫·韦尔,维森特·希尔,卡洛斯·拉萨尔特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日语年份:2007

《死亡录像》剧照

死亡录像 剧照 NO.1死亡录像 剧照 NO.2死亡录像 剧照 NO.3死亡录像 剧照 NO.4死亡录像 剧照 NO.5死亡录像 剧照 NO.6死亡录像 剧照 NO.13死亡录像 剧照 NO.14死亡录像 剧照 NO.15死亡录像 剧照 NO.16死亡录像 剧照 NO.17死亡录像 剧照 NO.18死亡录像 剧照 NO.19死亡录像 剧照 NO.20

《死亡录像》剧情介绍

死亡录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记者安吉拉(Manuela Velasco 饰)和摄影师帕布罗(Pablo Rosso 饰)计划拍一部描写消防员工作的纪录片。接到报警电话后,他们随消防队来到一幢老式的公寓。公寓内似乎有某种致命的病毒在蔓延,感染者莫不心性癫狂,嗜血如命。住户被紧急疏散,死亡人数则不断增加。原本以为是一次平常的采访,却没想到通过摄像机拍下了真实而恐怖的场景…… 本片荣获2008年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Silver Scream奖、2008葡萄牙奇幻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观众票选奖、2008西班牙戈雅奖最佳编剧和最佳新人女主角等多个电影节奖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中国家庭421庭审专家第六季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季幻界游戏王钓鱼运动给工藤新一的挑战书~离别前的序章西线兵魂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四格漫第二季欢喜密探铁拳我们是兄弟露露的电影金蝴蝶梦宅男总动员灰姑娘上线啦!心蚀媳妇的美好时代大事夺命稻草人欲望都市第五季凹凸魔女的亲子日常毛驴县令之酸儿辣女河谷镇第四季受困旅馆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第二季续懒散的人浴血黑帮第一季战利品第一季红磨坊多罗罗

《死亡录像》长篇影评

 1 ) 很 [Rec]

去年还不知道前年看Cloverfield的时候,觉着这仿照dv的摇摄拍起恐怖怪兽片来就一拍烂的题材居然也能通过手法的变换变得如此震撼。

我不知道电影所谓评判好坏的标准是否是内涵足够深刻,我也不知道所谓电影是否一定要反应人性。

所以我只能说,使我们腻歪的是大片的千篇一律,而我们又陷入了另外一种重复之中。

Rec就让我觉得很爽。

很多人分析到镜头的运用,情节的设计,如是云云。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是,电影批评的落后是会使得电影落后的重要原因。

但就我的观点来看,电影是否一定需要批评,艺术批评的产生是否一定会推动艺术,这都是未有定论的。

当然,有很多例子经验研究会告诉我们,艺术在有了批评之后,会如何如何进步,否则就无限久的停留在某个时段不再前进。

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确信批评的重要性,如同从前人们坚信批评根本毫无用处一样。

人有时候从一个坑里跳出来,总以为自己站在了山上,绝不可能在坑里,人类就是这样一次次可笑着。

所以,播放[Rec],享受它。

 2 ) 一部过瘾的丧尸电影

在人们熟睡的时候看的这部电影。

DV取景的拍摄手法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像很久以前看的《女巫布莱尔》,具体情节都忘记了,只记得当时啃着零食心想真无聊真无聊。

Rec情节安排很紧凑,开始还只是跟着事儿事儿的女主播夜访消防队,餐厅,篮球,突然接到命令出访,进入那栋后来成为人间地狱的老大楼,在你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疯老太咬人了,楼被封锁了,然后被咬的人成了丧尸开始咬别的人,大家逃,又是丧尸,咬人继续,剩下的人拼命逃。

在这个封闭的大楼里,逃到无处可逃的绝望感是最令人恐惧的,当丧尸迎面而来,你可以做的只能是迎头痛击,避免被咬到,丧尸晕了后(疯老太的复活说明丧尸是死不了的)赶快寻找下一条可能的生路。

女主角总是幸运的,倒数第三个被咬的消防员一连撂倒N个丧尸,为了给她争取时间与丧尸扭打在了一起,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丧尸前进的脚步,我们素未谋面成熟稳重的摄影大哥一直到死前都在她身边帮她稳定情绪保护她,被女主角不争气的一阵玎玲哐啷暴露了行踪,而后女主角被未知的东东拖入黑暗中,临了又出来那一句“Pablo,MD,我们要把这些都拍下来。

”真是够讽刺,给谁看啊,供榔头女消遣么。

丧尸电影里的丧尸突然跳出来那一瞬的确会吓我一跳,但那和现实生活中别人恶作剧躲在门后跳出来吓我的效果是差不多的,可以说我对丧尸没感觉,像《生化危机》,最多算是惊悚片,很难留下长久的心理阴影。

不过由于情节紧凑,影片中女主角不断地叫啊逃啊,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影片结束后,发现自己在大喘气,还是很过瘾的。

 3 ) 小成本也能有大成功

恐怖电影作为狂敛票房的一大利器,在中国也同样受到追捧,各种题材的恐怖电影层出不穷,但是有一种恐怖片拍摄形式在国内并没有流行起来,那就是伪纪录片。

虽然伪纪录片与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在本质上还是不同的,毕竟纪录片拍摄的场景及事件都是真实存在,多数是具有科普或宣传功能,而伪纪录片中的跟拍都是虚假的。

相比国内恐怖片的形式单一,伪纪录片在西方大放异彩。

《鬼影实录》《达洛夫事件》《灵异存在》《切尔诺贝利日记》《佛兰肯斯坦的军队》《407号录像带》《黑水吸血鬼》……一部部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电影让观众一次次心甘情愿地掏出荷包,就这点而言,伪纪录片的那种莫名的让人犹如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确实是第三人视角不能做到的。

若要论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就不得不提到2007年的一部西班牙恐怖电影《死亡录像》。

看过不少的伪纪录片,真正说将恐怖两个字演绎到骨子里的,《死亡录像》必定是算得上名的。

本是一次寻常的采访,却有着难以言说的隐情。

一栋居民楼里暗藏诡异的病毒,如同生化危机般的恐怖笼罩了整栋建筑,目睹着一个个身边人变成茹毛饮血的怪物,手无缚鸡之力的女记者在最后的绝望中被莫名的生物拖入黑暗。

《死亡录像》的故事可以说属于相当常见的恐怖片范畴,与《生化危机》《行尸走肉》一众电影类似,都是病毒导致的丧尸肆虐,但是《死亡录像》的伪纪录片模式给这部电影以特立独行之风格,让这部电影平添了几分惊悚感,加分不少。

《死亡录像》的成功让导演帕克·普拉扎和巴拿格鲁看到了希望,于是趁热打铁,便有了《死亡录像2》和《死亡录像3:起源》的出现。

第二部在延续第一部的世界观同时又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将第一部中的诡异的病毒归结为恶魔的影响,使得一个完美的生化恐怖片莫名地多了几分宗教色彩,这点的出现可以说是对第一部的颠覆,生化、宗教的结合让这叛逆的第二部显得不伦不类,幸好,第三部质的突破挽回了这个系列的口碑。

或许,有很多人曾在空间或朋友圈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视频,一个男人抱着自己被病毒感染成为丧尸的妻子被军队包围,心灰意冷的丈夫选择与妻子接吻,共同成为丧尸,最后死在军队的枪下,这段让人潸然泪下的生离死别段落就是出自帕克·普拉扎指导的《死亡录像3:起源》。

“死亡录像”系列的第三部在尝试伪纪录片和正常拍摄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性的一步,就这点而言,这个系列就不可被遗忘。

中国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也有句话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同样的道理在这个系列上也有体现。

前三部的成功固然是这个系列光辉的亮点,随后问世的《死亡录像4:启示》却让这个系列就此终结。

失去了帕克·普拉扎的第四部由巴拿格鲁独立完成,颠覆了前三部的伪纪录片形式,修改了病毒出现的原因,除去原班人马,这作为终章的第四部丝毫没有作为前三部延续的一丝证明,超低的评分背后是无数失望的影迷。

西班牙人似乎酷爱惊悚电影,不论是科幻背景的《时空罪恶》还是恐怖类型的《惊变28周》亦或是心理有病的《黑暗面》都可以算得上是惊悚片中的优秀之作。

而且与美国电影的大明星、大场面、大制作不同,《死亡录像》承袭了西班牙人的一贯风格,强刺激、小空间、低成本,有限的资金拍出惊人的画面。

可以说,《死亡录像》的成功,对国内恐怖电影也有借鉴意义,与其绞尽脑汁地迎合部分观众的低趣味,不如讲好自己的故事,做出自己的创新,以实力夺得桂冠,美女名车的加入只能是美味佳肴中的一点装饰,不应喧宾夺主成为恐怖片的卖点。

 4 ) 恐怖片爱好者推荐的优秀恐怖片

电影前期 比较无聊,用一种纪录片的方式带大家了解消防队,然后通过夜晚的一次消防队的任务,女主和她的摄影师带着观众来到了 案发现场。

案发地点在一个公寓(应该是公寓)里,目击者声称有一个老人摔倒,还听到了有人大喊“谋杀”等(虽然这种情况似乎更应该叫警察来才对)。

于是在女主等人的现场拍摄记录下,消防队员们来到楼上,看到了浑身是血的老太婆。

老太婆明显不正常,上来就咬了其中一个路人。

随后几人跑到楼下(老太婆还留在楼上),然后他们收到了官方的消息,通道被人封锁,官方说会派遣一个人进来做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被咬的受害者都关在一个屋子里,此时,穿着防护服的人员走进公寓,防护服人员和其他几个人在屋子里把受害者铐住。

在女主他们的偷拍下,女主他们发现被咬了的人开始发狂,身穿防护人的人和其他人在惊吓中开始逃跑,随后他们拉下卷帘门隔开那些发疯的受害者。

终于,防护服人员说出了实情,在昨天,一个宠物店里的狗狗出现一样的症状,开始发狂咬伤了其他动物,而他们根据狗狗身上的芯片确认了狗狗来自这栋公寓。

人群里还有个妈妈抱着孩子,那个狗狗就是他们家的,此时的孩子也在扁桃体发炎,有人怀疑小孩也感染了,在所有人的争吵中,妈妈身上出现感染的预兆(脸上突然冒出血),孩子也在惊吓中逃跑。

其他人跟着去追孩子,随后有人被感染后失去理智的小孩咬了一口,受害者抓住小孩,让所有人离开这里。

人们又来到楼下,此时其他感染者正在抬起卷帘门,大家伙又过来阻止他们。

随后所有人又急忙往楼上跑,又遇到了之前被感染的老太婆等人。

一番波折下,消防队里比较能打的光头惨死,也被感染。

女主他们则在其中一个居民的建议下 冒险来到楼上的一个房间里,找到大量的钥匙,可以从其他通道离开,在关键时刻,只剩下女主和摄影师还活着打开了顶楼的房间。

顶楼的房间里是一堆实验器材和许多资料,从现场的资料上可以推断出有个梵蒂冈的女孩失踪了,显然是被人囚禁于此进行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是 这个房间被封锁了,但是类似于病毒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传染到了狗狗身上,狗狗又进入了宠物店。

摄影师和女主在这个房间的阁楼里发现了一个婴儿(已经是感染者了)。

婴儿攻击了摄像机,现在整个电影在片尾进入了摄像机的夜视模式(因为摄像机的灯被婴儿打坏了)。

在恐怖的氛围下,女主和摄影师看到有个女人的身影,显然就是资料里提到的女孩(大概是吧)。

那个女感染者拿着锤子不断靠近,最后在摄影师和女主慌乱中制造的噪音下开始袭击摄影师,最后女主也被拽入黑暗中,显然是全员都死亡的结局。

片尾的女主

1楼道里的感染者们

2楼道里的感染者们电影还是不错的,节奏挺好,没有太多废话,紧张感也不错,有一些突然惊吓的镜头哈哈,害怕被吓到的观众就要小心了。

 5 ) 不一样视角带来的真实恐怖感

为了致敬一部以真实著名的惊悚片,所以…… 关门熄灯拉窗帘,眼前的笔记本是唯一的光源。

黑暗中感官被无限放大「很深刻的理解了作死这个词,后悔ing」 故事的开头营造了一种非常轻松,看似真实生活再现的情景。

直到老妇人的出现,光头警官被咬,气氛立马变的剑拔弩张,至此没有停顿,一直到故事结尾。

女主持人和摄像师构成一个电视采访的独特现场,令人身临其境,实时观察事态走向,而抱着小黄鸭的我已然入戏,像是一直跟着摄像师在这个丧尸之夜的老公寓楼里逃亡。

这是一部注重剧情的好惊悚片,大楼突然被政府封锁,整栋楼的人都一脸懵逼。

通过采访解开谜团,有看纪录片的感觉。

西班牙人的大嗓门惊恐的主持人逃亡的尖叫声丧尸的吼声,一直晃动的镜头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然后然后本片的高潮,幸存的摄影师和主持人误闯阁楼,谜团解开,还涉及宗教信仰?

有意思…… 最后七分多钟的夜视镜头真的很赞「超恐怖」,难室诡异的报纸资料还有实验仪器。

突然冒出来的小男孩吓得我马上摘下耳机……还有实验留下来的干尸吃了摄影师……全集终,幸存者只有惊魂未定抱着小黄鸭的李某人…… 身临其境的恐惧,带来对绝望感短暂的亲密体会,这能令人振奋,并产生劫后余生的瞬间快感——这大概是惊悚片迷人的地方……

 6 ) [电影]《死亡录像》:在现场,才最可怕

尽管对恐怖片的喜爱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我深知这一类型片真正的迷人处,绝非无休止渲染血腥杀人和死亡场景(尽管看上去它们总是必不可少)。

身临其境的恐惧,常带来对绝望感短暂的亲密体会,这能令人振奋,并产生劫后余生的瞬间快感——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不安全感乃是人类记忆深处最根深蒂固的动物本能,恐怖片正基于此心理背景诞生繁衍。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生产恐怖片最活跃的地方总是日本、美国这些危机意识强烈的国家。

此外,回归前的香港人也(曾经)喜欢通过恐怖片和色情片来消除社会生活压力,而在欧洲的西班牙,人们则习惯于通过恐怖片,来消除源自宗教的不安和焦虑。

在西班牙恐怖电影里,很少出现好莱坞电影里屡见不鲜的,离群索居的电锯杀人狂或突然入侵小镇的吃人怪兽,他们喜欢表现的是黑暗、死亡和人的变异——黑暗象征无边无际的压抑,死亡是这种压抑导致的结果,而人的变异,是生与死的辩证。

不久前的《孤儿院》正是揭示这一主题,而这部“吓人何止一跳”的《死亡录像》,更是此三者的有机融合,不过,这部电影的价值并非仅此而已,它最令人欣喜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电影表现形式。

这种新形式,很可能会因为这部电影意想不到的成功,引发一次探索新兴电影语言的小小潮流。

这个潮流简单讲,就是用纪录片手法拍摄故事片,比如好莱坞最近用DV拍摄的科幻灾难片的《苜蓿地》,或者乔治·罗梅罗的《死亡日记》。

而更有想象力的做法,我想也会很快有人大胆去尝试,能不能用纪录片拍一部武侠电影呢?

别着急一口否定。

40岁的西班牙导演琼米·巴拿格鲁,在将近十年时间里一直钟情于拍摄恐怖片,但那些电影(《黑暗》、《无名死婴》、《公寓出租》)无论是否借助好莱坞资金和明星效应,都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与他合作《死亡录像》的帕卡·布拉扎也一样。

创作苦闷之余,他们终于决定剑走偏锋,以出其不意的形式征服经验丰富的观众。

DV终于挽救了他们的事业。

这部电影让很多经验观众在第一时间里想起了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影片开始时,电视台“当你在熟睡”节目女主持人安吉拉带着摄像师去一个消防中队深夜采访,整部电影即由摄像师肩扛的机器“无意间”纪录完成。

但《女巫布莱尔》没能解决“必须拍地好看”这一核心问题,而好莱坞的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又导致《女巫布莱尔2》在第一集惊世骇俗的成功之后,未能继续探索,相反却大踏步退回到胶片格局,使DV这种电影新果实的成熟,推迟了整整十年。

采用纪录片手法的最大诱惑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使观众身临现场的紧张气氛,这非常适合用来拍摄“突发事件”,《苜蓿地》和《死亡录像》的成功,都基于此。

在《死亡录像》里,女主持人和摄像师构成一个电视采访的独特现场,令观众身临其境,实时观察事态走向。

镜头首先是常规的消防中队采访,很快,由于跟拍消防队员出警,观众得以和拍摄者一起进入一幢老公寓楼,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又和那里的住户一起夜遇恐怖僵尸。

由于影片由电视台摄像师随机拍摄,视点单一,剧情在展开过程中,就不可能像传统电影一样覆盖场景和人物,这反而增强了不可知带来的重重恐惧和猜测,同时摄像机的晃动,则增加了观众心理的起伏不定。

很多类似摄影风格的电影作品,确实曾因此失去部分不堪忍受画面动荡的观众(《苜蓿地》就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但随着保罗·格林格拉斯两部《谍影重重》的有效熏陶,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影迷学会了享受这种新闻纪录式的晃动。

琼米·巴拿格鲁和帕卡·布拉扎做的更妙,他们非常体贴地考虑到这一点,不时穿插拍摄一些稳定镜头,利用简短的采访、黑屏和固定镜头,让观众紧张的神经得以稍事休整。

影片的最后一场戏最为影迷津津乐道,这个7分钟左右的夜视镜头场景(《苜蓿地》里也利用了DV的夜视功能,但效果却远不及此),不仅成功地向恐怖片经典《沉默的羔羊》表达了敬意,更将全片营造的恐怖气氛推向高潮,惊魂程度几乎令人窒息。

这段情节还将西班牙恐怖片经常涉及的宗教恐惧引入进来,我个人感觉稍嫌煞有介事,但却为这个惊心动魄的“僵尸之夜”,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解释说明。

有经验的影迷还会发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和比利时电影《人咬狗》(1992)如出一辙,摄像机倒在地上机械地拍摄,而叙事者(纪录者)伴随一声惨叫,被猛然拽入黑暗。

因为显然不具有《人咬狗》深邃、尖锐的人文内涵,这个并不新奇的镜头,就显得不如《苜蓿地》结尾那么恰到好处、意犹未尽。

尽管如此,影片对低成本电影寻求出路仍然小有启发——与其让高清无限接近胶片,不如利用它天然的纪录片质感,拍出物美价廉的创意故事。

希望更多DV爱好者和年轻导演,能够有兴趣看看这部电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58a9901009ntk.html

 7 ) 一个想不到的结局

在午夜看完《死亡录像》。

西班牙的一部片子。

看开头的时候混乱的镜头差点看不下去,结果后面的内容还有点小惊喜: 一直都是晃动的,迫近现场的摄影镜头。

用一个摄影记者的视角带领观者亲临危机事件的现场。

被警察包围隔离的住宅楼,像疯狗一样发狂的被传染者,被咬得献血淋淋岌岌可危的警察和消防员。

一系列突发的惊心动魄的事件让困在楼里的所有人惊恐慌乱。

女记者不断的催促身后的摄影师,快拍,都拍下来……直到所有的人都被感染,直到最后一丝光亮的幻灭,镜头前一片黧黑,回响在耳边的仍是那句“快拍,全都拍下来……”

 8 ) 浅谈伪纪录恐怖惊悚片的发展及其特征

“伪纪录”的英文是mockumentary,也就是mock和documentary的结合,它常被归类为一种纪录片或电视节目类型。

而被运用于恐怖惊悚片中则会产生更为真切的恐怖效果。

“恐怖片”是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一种影片。

故事内容怪诞离奇,充满恐怖惊悚的元素和形象。

如描写鬼怪作祟、勾魂摄魄,凶猛变异动物噬人等,摄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于表现恐怖画面的条件,一些渲染地震以及核战争等的所谓灾难片也属此类。

恐怖片往往意图引起观众的恐惧、害怕、不安、惶恐等原始的负面情绪,通过宣泄这些情绪令观众得到娱乐体验。

希区柯克首先发现了悬念对于电影语言的决定性意义,他对蒙太奇等的电影语言在恐怖惊悚片中探索,影响深远。

一些世界级电影大师也对恐怖片情有独钟,如库布里克的《闪灵》、波兰斯基的《怪房客》等,都是想借助恐怖片这种样式,来探索和挑战电影语言的极限。

以蒙太奇学派为代表的表现美学、技术主义传统以技术为手段,以表现为目的,强调艺术的假定性,主张对原始素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人为的加工。

比如重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戏剧性,重视摄影棚的作用,用以假乱真的布景和道具营造完美的银幕幻觉。

好莱坞是技术主义、表现美学的实践者。

恐怖电影作为一个类型出现无疑是技术主义的,因此它最早兴起于美国,至今也依然引领世界恐怖片的潮流。

如早期的《弗兰肯斯坦》、《畸形人》,六七十年代的《驱魔人》、《魔女嘉莉》《活死人之夜》,《德州电锯杀人狂》,以及后来的《异形》,《电锯惊魂》、《招魂》系列。

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认为:电影的基本特性是跟照相的特性相同的。

换言之,即电影特别擅长于记录和揭示具体的现实,因而现实对它有自然的吸引力。

相比技术主义,一种写实主义的传统成为电影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再现美学、写实主义传统以长镜头学派为代表,以纪实为手段,以再现现实为目的,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强调电影的照相功能,反对编造、排斥人为的干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正是这种美学传统最典型的体现。

《拯救大兵瑞恩》在展现战争场面时所表现出的纪实性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技术手段的加入使影片在模拟奥马哈海滩登陆作战的情景时,画面具有强烈的逼真感。

该片摄影立足于电影的纪实本性,用富有震撼力的纪录片摄影风格营造了逼真的战争场面。

在镜头能逼真反映物质世界的现实当作是电影本性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有不少以纪实和纪录为风格的影片出现。

将这种风格应用在恐怖片的制作中也开始出现。

《食人族》是兴起于7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逐渐衰落的系列恐怖电影,剧情通常是偏执的冒险家们进入南美洲或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深处,探寻那些隐蔽的原始食人部落,结局多半是被生吞活剥。

《食人族》系列有多部,良莠不齐,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1980年拍摄的这部《人食人实录》(Cannibal Holocaust),又译《食人族大屠杀》。

剧情采用倒叙方式,讲述某电影摄制小组去南美的丛林深处探寻食人族,结果神秘失踪,一位教授因此前去探寻原因。

一年后,他们的电影胶片被发现并带回了美国,而这部电影就是他们拍摄的那卷胶片。

此片应该是最早的将伪纪录的写实手法运用于恐怖片的制作,只是纪录片的感觉不是很强。

该片由于太过真实残忍而被禁映多年,导演甚至被起诉。

虽是三十年前的老电影,但本片的特效技术和血腥场面在今天看来仍令人惊叹。

1995年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汀·莱文等发起的电影运动开始,该运动被称为道格玛95共同体,其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和后期制作修改及其它发明的自由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

其要求须手持摄影机拍摄,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摄影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但影片的拍摄须在故事的发生地点进行等。

可能是受此运动的启发,1999年的影片《女巫布莱尔》首次采用手持摄影的方法拍摄惊悚恐怖题材的影片并大获成功,此后该手法就被争相效仿。

影片虽然成本极低,制作粗糙,但却大获成功,其中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以纪录片作为噱头最大限度的调动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片子的纪录了三名大学生为了探寻女巫而走进森林最后全部死亡的全过程。

全片采用手持摄影拍摄,镜头晃动,画面失焦,很容易让人产生眩晕呕吐之感。

影片并没有什么血腥镜头,女巫的真实面貌也并没有出现,但是看后确有一种毛毛的感觉。

一宗离奇的失踪案件用全纪录的手法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它仿佛真的发生了,观众内心的疑问和茫然在影片结束后许久不能消散。

他们在这样一部电影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恐怖与惊悚,而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体验。

美国恐怖电影研究专家诺埃尔·卡罗尔认为恐怖美学范畴的核心元素包括害怕和恶心。

恐怖电影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它激起的恐惧心理体验和审美。

越来越将非美学的元素加入到创作和表现中,任何极端的、对立的都可能被大胆地使用,以此来打破习惯的美学模式,激起新的、更强烈的体验。

可以说这种手法使影片反映的事件更真实、更可信,使得逼真性和纪实感更突出。

这里可以举以实例说明,2013年1月至2月间一名叫蓝可儿的华裔女大学生在美国洛杉矶市中心塞西尔酒店 (Cecil Hotel) 屋顶水塔内的溺死事件轰动一时。

因其死亡地点离奇,加上其失踪前被监视器拍摄到在酒店电梯内做出一系列诡异动作,因此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加之各种猜测和推断更使得这一事件扑朔迷离。

并有好事者以此为蓝本拍摄了名为《蓝可儿之旅》的恐怖短片,并且也采用了伪纪录的手法,但其质量相比事件本身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在公布的这一段长约4分钟的监控视频中,每一秒都似乎让人感觉到诡异和毛骨悚然。

这种真实的纪录感所带给人的恐怖气氛让所有技术主义的化妆、配乐、音效和血浆都黯然失色。

《女巫布莱尔》在拍摄手法上的创新为后来惊悚片的拍摄开辟了新的思路。

西班牙2007年的《死亡录像》就是很成功的代表,这个系列电影可算得上是西班牙在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影片了。

影片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在了一个公寓楼中,封闭环境增加了恐怖的气氛。

记者安吉拉和摄影师跟随几名消防队员来到事发地后发现了一名被感染的老妇,她疯狂攻击前来的警员和消防员。

正当人们要将伤员送去医院时,公寓却被警方封锁……影片在恐怖氛围的营造上十分出色,将伪纪录的真实感发挥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快速的情节发展和凌厉的剪辑使得其中的惊悚效果更进一层。

手持摄影的手法将本可能只是一部B级血浆电影成功变身。

影片结尾处的夜视拍摄更是将全片的恐怖氛围推向极致。

第一集的结尾处向观众揭示了感染的来源,并为续集的拍摄留下伏笔。

随着女记者被托入黑暗,影片结束。

系列第二集紧跟第一集的故事。

又一对搜救人员进入楼内,继续与感染者的搏斗…… 这一集采用了多个摄像机分段拍摄从多个角度呈现整个事件。

导演在这一集中表现出了对 《驱魔人》这类影片的兴趣,将事件原由归结于灵异的鬼魂附体,不仅让观众摸不找头脑,也使影片的整体风格被搅乱。

但续集依然延续了前作紧凑的情节和快速的剪辑,使得恐怖气氛的营造自然流畅。

该系列迄今也拍摄了4部,第三部的风格更显得与前作格格不入,显得杂乱和无厘头,而第四部已经脱离伪纪录的手法。

而《隔离区》系列正是美国版的《死亡录像》。

2008年的美国影片《科洛弗档案》用同样的手法拍摄了一部《哥斯拉》。

又是纽约遭受了不明生物的袭击,一群正在举行派对的人用DV记录了死亡前的经历。

全片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怪兽的全貌,可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全手持摄影让观众有置身灾难中纽约的真切感受,跟随主角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惊肉跳,我们由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

伪纪录的手法又一次在惊悚效果的营造上获得成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认可。

影片中的灾难和袭击突如其来、毫无征兆,人们一下子就陷入了恐惧和无助之中。

这其中显然有美国人对911事件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影片对恐怖袭击下人们的遭遇做了艺术化的处理。

结合现实和政治隐喻也成了这类影片的一个特点,《死亡录像》系列中对政府的刻画显然也有某种政治讽刺。

同类题材的还有挪威电影《追击巨怪》。

2009的小成本电影《灵动·鬼影实录》又一次证明了该类型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

灵异事件又一次获得了青睐,一队夫妇用摄影机扑捉鬼魂,希望能够用真实的影像记录下鬼魂出没的证据,但显然,他们对随后出现的可怕事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一种纪录片形式所呈现出的真实恐怖体验,让人颤抖。

影片里的悬疑和惊悚气氛,无疑渲染得十分成功。

但《鬼影实录》还是引领了现代恐怖片的新潮流。

该片虽然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但还是以其独到的创作获得了观众的认同,这部以1.5万美元的小成本收回1.5亿的票房,跟当年的《女巫布莱尔》一样赚得盆满钵满,靠的便是伪纪录。

迄今为止这个系列已经拍摄了5部。

美国的《鬼影实录》大获成功后,日本也原样照拍了一部《鬼影实录:东京之夜》,这部电影在创作上并无新意和突出的恐怖效果。

2010年韩国也拍摄了号称是首部伪纪录恐怖片的《废家》,中国也有《北纬31度录像带》,但都乏善可陈,国产恐怖片依然在搞笑的路上狂奔不止。

还有一种手法是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和场景的再现来表现事件的真实性。

典型的是2008年的澳大利亚影片《蒙哥湖》。

影片讲述一家人去湖边休闲度假,女儿爱丽丝游泳时突然失踪,不久消防队找到了尸体,之后家里便频频出现诡异现象,似乎是爱丽丝的灵魂在作祟...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大量的人物访谈,探讨家庭伦理和鬼魂是否存在,期间穿插一些灵异照片和一段灵异视频。

还如《第四类接触》采取了混搭式的伪纪录手法,其改编自一位教授对被外星人绑架事件幸存者的采访调查报告。

由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再加上那些“真实”的访谈录像,就更加让人疑乱丛生了。

此类手法使影片产生了类似BBC纪录片一样的真实效果,有一定的创意,在悬念和气氛的营造上也一定特色。

与传统恐怖片相比,伪纪录恐怖惊悚片在审美特征上具有共通之处,但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首先一点,影片必须向观众明确摄像机的存在及其为何会存在,这是传统恐怖片不需要的,因为它们必须让摄像机隐藏起来。

比如《女巫布莱尔》和《达洛夫事件》等以一队人对某个神秘事件的探寻来将摄像机的存在合理化。

其中设定比较合理的有《死亡录像》和《科洛弗档案》。

《死亡录像》是以记者的采访为切入点,让整个纪录的过程显得顺理成章。

《科洛弗档案》则在一次聚会的录像过程中插入了整个事件。

这两部作品在解释为何摄像机会存在,为何会有这样一段录像方面较有创造性。

但这类影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那种极度恐慌和紧张的状态下,为何人物还能继续拍摄?

疲于奔命时仍然不愿舍弃这个负担?

在所有人都死亡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看到他们拍摄的东西?

一些影片还试图利用多个摄像机,并在它们之间玩起了蒙太奇,可以说这是对整体纪录风格的破坏,把观众又带回了传统。

为了营造诡异陌生的神秘气氛,经典恐怖电影往往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安置在遥远偏僻、孤立封闭的地方,伪纪录恐怖片同样如此。

如封闭的公寓、精神病院和洞穴、冰天雪地的无人之处、人迹罕至的森林、外太空等往往成为故事发生的地点。

而晚上则成为故事情节重点发生、进展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时间、空间的陌生化与隔绝来加强神秘的气氛。

在恐怖元素的设置,或者说是什么造成了恐怖这方面并没有什么新可供创造。

通常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元素,首先是幽灵或鬼魂之类的灵异元素,代表的即《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蒙哥湖》、《灵异咒》、《地下墓穴》等。

其次是病毒、僵尸,如《死亡录像》、《隔离区》、《美国僵尸》《墓地邂逅》等。

怪兽入侵的《科洛弗档案》《追击巨怪》。

驱魔类《死亡录像2》、《最后一次驱魔》、《绞刑架》。

外星人作怪的《欧罗巴行动》、《阿波罗18》、《第四类接触》、《达洛夫事件》等。

经典恐怖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大多是封闭式的。

往往以一个恐怖元素对正常秩序的暴力入侵为开始,叙事围绕着入侵和人们的抵抗展开情节,故事一波三折,危险步步紧逼,勾起观众和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虽有危险、恐惧的情节和场面出现,但是强烈的故事性化解了这种恐惧感,叙事在整个恐怖情感的接受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使观众有继续观影的愿望。

因此,一个完整的、起伏跌宕的故事是经典恐怖电影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

伪纪录恐怖片多数时候则是相反的,即是我们主动的介入但某个恐怖元素中去,妄图探寻和挖掘其中的秘密,而后被恐怖元素所包围。

而且现在许多恐怖片特别是伪纪录恐怖片在叙事结构上多是不封闭的。

如《女巫布莱尔》的几位人物都命丧密林,且没有与恐怖元素的直接交锋。

《科洛弗档案》中的主人公同样都死于袭击,只留下一盘录像带。

主人公多数没能在与恐怖元素的交锋中取胜或逃出生天,而是相反,或者是更开放的结局。

这种处理的效果在于使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仍然处在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和疑虑中,将对整个事件和人物命运的猜测不断萦绕在脑海。

《黑暗侵袭》是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影片,其结尾处的处理可谓精彩绝伦,让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伴随着嚎叫在洞穴和观众的内心回荡不绝。

相比传统类型,这类影片在技术上对一般用于渲染恐怖气氛的配乐作了必须的舍弃,对一些特殊声效也必须使之融于影片的整体风格。

到现在为止,这一类型恐怖惊悚电影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

无论在恐怖元素的设置和故事内容的编排上近年来都乏善可陈。

《鬼影实录》虽然仍然在拍摄续集但都难以再吊起观众的胃口,而《死亡录像》系列到最近一部已经脱离这种形式。

可以说这个类型在创作上的创新有一定难度,实际上,整个恐怖片类型也都面临这一问题。

首先,技术上可以说手法已经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除了晃动的摄像机,就是固定的摄像机,类型的恐怖纪实感也在逐渐失去新鲜感和刺激效果。

试图在其中加入多个摄像机和蒙太奇大多会使这个事件的纪录性产生问题,甚至给观众造成出戏的感觉。

故事层面的创新更是难题(整个类型的难题),大多都在结尾时失控或落入俗套,难以使观众接受和认同(这种电影为什么会被拍出来?

)。

以上总结了伪纪录恐怖电影的主要特征,但由于恐怖电影自身类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我们对这类影片的分析仅仅提供了观察西方恐怖电影的一个视角。

在日渐多变和不断增加的恐怖电影类型中,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恐怖形象和混合性的元素,使得经典恐怖电影和现代恐怖电影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

伪纪录恐怖惊悚片可以说是现代恐怖片的代表,其在技术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写实主义的某些主张和手法,但归根结底这仍然是技术主义的实践。

一般来说,西方恐怖片以强烈的血腥和恶心构成视觉冲击为主,与东方恐怖片独特的心理恐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恐怖片的两大主流创作模式,即心理恐怖与血腥恐怖。

但实际上,这两种模式也在不断的融合和互相借鉴。

一部恐怖片的最大成功大概在于它什么也没干,而你已经被吓到,影片虽然结束,但是恐惧不会消失。

 9 ) 一个想不到的结局

在午夜看完《死亡录像》。

西班牙的一部片子。

看开头的时候混乱的镜头差点看不下去,结果后面的内容还有点小惊喜: 一直都是晃动的,迫近现场的摄影镜头。

用一个摄影记者的视角带领观者亲临危机事件的现场。

被警察包围隔离的住宅楼,像疯狗一样发狂的被传染者,被咬得献血淋淋岌岌可危的警察和消防员。

一系列突发的惊心动魄的事件让困在楼里的所有人惊恐慌乱。

女记者不断的催促身后的摄影师,快拍,都拍下来……直到所有的人都被感染,直到最后一丝光亮的幻灭,镜头前一片黧黑,回响在耳边的仍是那句“快拍,全都拍下来……”

 10 ) 最后那个像是得了严重的厌食症怪物身世之谜

我觉得真的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哥们的身世有的网友说是若干年前的小女孩中了心魔,被医生带出来研究可是我觉得像是一个宗教狂为了维护信仰,将对立宗教的圣女劫持,然后将她弄成怪物,让她生不如死,不能转世,圣女变魔女。

《死亡录像》短评

7分。极为出色的伪纪录片!这种风格,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给录像机视角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本片里则是设计了一个采访消防员的设计,前面不少时间感觉真的像在看电视直播。可惜后半段大楼封锁以后就有些力有未逮了,这也能理解,毕竟投资不能和好莱坞比不是?

6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我怎么就看不下去呢

10分钟前
  • 六月
  • 较差

恐怖嗎?

13分钟前
  • 疯人院的逃兵
  • 较差

操。原来是丧尸片!真日了

14分钟前
  • 海獭
  • 还行

没敢看完

15分钟前
  • Chloe。
  • 很差

完全一扫我当初看女巫布莱尔的挫败感!这个起码会叫你跟住剧情发展,那个都要催眠死了。

20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三星半~手持DV与精准剪切打造的写实感和长镜头都还行,尤其是最后一段夜视,估计没被沉默羔羊虐过的初级重口味都吓死了哈哈哈哈(btw这导演的另一部《当你入睡》也是小神作一部哦哇哈哈哈哈

23分钟前
  • Eudemonia
  • 还行

so...so...another cloverfield??

26分钟前
  • Virgohi21
  • 还行

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31分钟前
  • Ghost
  • 推荐

DV版walking dead。。。比鬼影实录晃好多。。。

33分钟前
  • miss柴爿馄饨
  • 还行

西方鬼节看鬼片,我在最后十分钟被吓得不轻

36分钟前
  • Porc au Prince
  • 还行

不怎么样

41分钟前
  • 祖小贤
  • 推荐

头晕~

46分钟前
  • Leyenda
  • 较差

晃得要吐

50分钟前
  • Neville.Uranus
  • 较差

垃圾片...事故很垃圾,拍摄手法也垃圾....和科洛佛怎么差那么多

51分钟前
  • 糙汉三宝
  • 较差

晃动的镜头让我眼睛疼,西班牙语让我耳朵疼~~汗~~

54分钟前
  • 木水
  • 较差

布莱尔版生化危机伪纪录片

58分钟前
  • Anday
  • 还行

好晕

60分钟前
  • maagu
  • 较差

氛围相当一流的恐怖片,丧尸片。因为是DV手法拍摄,看起来有点累。优点也是缺点。虽然远没有一般丧尸片看起来的痛快感,代入感相应的也强了很多。

1小时前
  • Wuiia.
  • 推荐

有点意思~

1小时前
  • [][][][]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