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悲痛,希望逝者安息。
接下来是影评,含剧透~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电影往往有所夸张,但是不排除我们知道的现实没这么戏剧,我们不知道的现实可能更戏剧。
根本原因是安全系统漏洞给了黑客可乘之机,而且貌似一旦被黑执行了什么操作,就无法手动控制飞机了。
我的理解首先资本是逐利的,造成产品的品控优先级远低于商业宣传、工期、成本、销售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包装也好,色泽也好的的商品,内里只要感受不到的部分都不能让人放心,315曝光的酸菜就是一例。
具有公信力的检测、认证是必要的,专家以及民众的监督也是必要的。
但这些对于像飞机这样复杂供应链管理的产品仍然不够,采购的任何的渎职、懈怠甚至猫腻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其次黑了一把无人驾驶,不知道飞机是否真的有这种应急的主动驾驶机制(不是辅助驾驶),我的汽车ABS传感器就经常老化需要更换。
这几年由于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很多无人驾驶公司一夜间如春笋般崛起,但觉得政府应该保持理智的推动,而不能跟这些创业公司一样乐观。
这些所谓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是没有数学理论上的可靠性的,一切决策只是概率;而且对于没有见过的情况没有办法通过联想、举一反三或借助其他方向的认知给出方案。
虽然剧情上远程黑进系统什么的有点扯,但对未来无人驾驶的应用是有警示作用的。
第三电影里对于音频检测、声音里藏数字信息这些还是很巧妙的,正好跟我的专业也有关系,确实这些又比较可行又不难理解。
一辆飞机失事,黑匣子被找到了,最后让技术人员小白一听,发现里边是有喊“安拉”的声音,被定性了恐怖袭击,事儿就过去了,后来小白发现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这个飞机一直有问题,我感觉是映射波音公司的飞机一直有问题的事实。
波音一直不解决问题,还正常往外卖飞机。
最终小白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直观能力发现的真实的情况,并把这个记录这些情报的U盘传给女友,女友曝光事情。
但他本人也嗝屁着凉了。
都说这片子拍的特别悬疑,特别好,但是我确实没有看出来有多么好,可能我看的这个解说不行吧。
一星给森海塞尔监听,一星给Jabra降噪蓝牙,一星给女主,一星给演过YSL的郭杰瑞......以下为凑字数色调舒服,一向的法国后期团队的调校,标志X008和雷诺小车担任正面角色的道具,传统的奥迪反面道具,黑匣子的存储单元PBC有点赶上显卡大小了,也算见识了黑匣子的真面目,不知道是仿真的还是略有夸张
馬修是BEA(法國航空事故調查處)的專業調查員,黑盒聲音分析師,對工作執著癡迷,他的聽覺極為靈敏,能聽辨出故障直升機齒輪比正常少了50轉速的極細微差別。
但敏感的聽覺也給馬修帶來困擾,只要身處嘈雜的環境中,馬修就會異常焦躁不安,唯有戴上降噪耳機才得以平靜。
這天,發生了嚴重的空難:一架歐航的ATRIAN800大型客機在法國墜毀,機上300餘人全部罹難。
800是ATRIAN公司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機型,採用了引以為豪的AI自動駕駛技術,還有頂級安全保護系統,卻突然從天上掉下來,在阿爾卑斯山摔得支離破碎。
必須盡快找到黑盒,但馬修卻無端被上司波洛克排除在事故調查組之外,使他頗感不解和鬱悶。
黑盒FDR(飛行數據記錄器)和CVR(駕駛艙語音記錄器)被找到,FDR損毀嚴重,而CVR仍保留著完整數據,波洛克連夜對錄音進行了分析。
但翌日,波洛克竟詭異地失聯,連同黑盒也不翼而飛,所幸電腦中存有備份。
心急如焚的BEA老總雷尼爾任命馬修接手調查。
馬修在錄音特定頻段中聽到「真主至上」,機長在呼喊快要墜機後錄音便戛然而止。
馬修初步推測是有伊斯蘭極端組織成員硬闖駕駛艙的自殺式劫機。
然而,一位乘客家屬提供了遇難妻子在失事前的電話留言,馬修用它結合CVR的背景聲音,重新校對每個環節的錄音數據,判斷所謂嫌疑人並無進入駕駛艙。
恐襲理由不成立,馬修否定了此前的定論,而且覺得黑盒錄音似乎被篡改剪切過,但同事們卻說馬修是「臆想」,是對信息過度解讀的陰謀論,老總雷尼爾也多次認為以劫機論定案即可,讓馬修趕快完成報告交差。
但偏執又正義的馬修豈會罷休,他思索著,若非恐襲因素,那是否由於操作系統問題導致慘劇?
拋開職業規約,馬修私下追查獲知,800的自動模式並不受機師們的歡迎,過去曾發生過三起與「防失速系統」有關的故障。
馬修的妻子諾比是航管局的高管,她說這些問題已被修復,但馬修仍有疑慮,暗地裡拷貝了諾比電腦裡的檢測報告呈交給BEA老總,雖然他知道這可能會面臨一些未知的代價。
空難原因就此查明?
800「防失速系統」復測結果給了馬修一盤冷水!
自動駕駛模式沒有一點問題,與空難無關。
馬修頓時情緒崩潰,他為此不惜賭上了職業信譽,非但被調離心愛的工作崗位,也連累妻子因洩密被解僱。
馬修極其自責,此前的一切推論都是錯的,到底墜機的原因是什麼?
此時,馬修是多麼希望能得到波洛克的意見,無奈他已數日渺無音訊。
馬修直覺認為必有蹊蹺,遂尋訪至波洛克住所,發現空無一人,反而在其行車記錄儀發現端倪:幾周前,波洛克曾與PEGASE科技的澤維爾有單獨會面;分析CVR當晚,波洛克下班後又再半夜折返公司。
PEGASE是ATRIAN的網絡安全服務商,CEO澤維爾是馬修和諾比的朋友。
難道他與波洛克失蹤有關?
莫非失事涉及網絡黑客?
但會不會又是另一種「臆想」?
馬修重新釐清線索,發現PEGASE有一名被炒掉的員工就在失事航班上,此人有從事黑客活動的前科。
希望重現。
朝著這個方向挖掘,馬修在語音文件分析出一段隱藏的電子播報,原來這是波洛克給他留下的一個坐標,目的地為波洛克住所附近的湖中央。
馬修立刻驅車前往,一頭扎進湖裡,打撈起一個重要的「秘密」:正是消失了的黑盒子!
馬修連忙用波洛克的電腦還原出事件真相。
為了讓新機型800提前上市撈金,一班有利益瓜葛的掌權者通過賄賂方式買通了多層關係網,包括波洛克。
即使800仍存在安全隱患,亦被當局所隱瞞。
飛機上那個被炒掉的黑客,本想為了嚇唬PEGASE公司,駭進他們引以為豪的自動駕駛系統,怎料竟真的造成乘客網絡和駕駛艙網絡兩個系統指令紊亂,釀成慘劇。
事後,PEGASE的澤維爾威迫波洛克篡改黑盒語音內容,偽造成聖戰組織的恐襲假象,以遮掩800的系統漏洞。
一次又一次的就範,波洛克無法再容忍這埋沒良知的做法,但積重難返,他感覺將遭遇不測,因此拍下遺言視頻,留下線索,篤信馬修這位追求正義和真相的倔強年輕人,一定能找到這個秘密並公諸於世。
震驚的馬修將視頻文件發給了諾比,突然遇到尾隨而來的殺手,馬修趁著夜色駕車逃離,竟被對方通過遠程駭劫了車載系統,導致高速撞車,馬修當場一命嗚呼。
最後,無比悲痛的諾比,將馬修的視頻證據呈現在PEGASE公司的新品發佈會上,一切真相大白,澤維爾等人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
諾比緩步走出機場,斜陽漸下。
面對空難,人們雙手合十祈禱逝者安息。
那些極少數的為追尋真相付出代價的吹哨人,都是勇士。
勇士不能孤身上路,公民發聲,輿情監督,邪惡不敢邪惡,那麼「真相」才會是真相。
最近东航事故让这部法国电影类型电影显得更加吸引。
故事讲述一架从迪拜飞往巴黎的班机,在阿尔卑斯山不幸坠毁。
一位年轻又才华横溢的法国航空事故调查人员马修,被指派为这起空难的首席调查员,通过黑匣子来试图还原真相。
随着调查的进行,对于事故原因的猜测不断在变换着:这是驾驶失误?
还是技术故障?
或是恐怖攻击?
最终他以生命为代价让真相大白。
有关飞机灾难电影往往聚焦于遇险脱困的过程,通过黑匣子来解密偏重于事实记录比较没有转折故事性。
这部《黑匣子》电影倒是独辟蹊径,通过开头飞机正常运行时几段对话,直接跳到失事后委员会着手调查,主角作为调查人员由一根线头开始不断牵扯出事故背后的技术冲突和利益博弈。
马修作为孤僻寡言的技术天才,他对于声音非常敏感,电影中不断强化他随身的耳塞,表现出他隔绝嘈杂的人际交往,独自行走在声音的世界中。
这样的人物刻画少了人文煽情,多了冰冷的事实剖析,增加了情节转折合理性。
电影中频繁出现的专业仪器和测试设备,大段的专有名词让观影体验有点困难,需要来回的思索联想,但是整体大概情节还是容易理解,还是值得一看的。
法国悬疑惊悚电影《黑匣子》由于字幕组的原因,所以,我看起此片来还是有点…费劲的!
好吧,也可能是我个人理解的能力吧!
剧情上确实有点牛,虽然前半段有点沉闷,但到了后半段还是可圈可点的!
作为一部烧脑悬疑惊悚片来说,此片还是比较合格的…男主作为一名空难调查的声音分析师,真的可以说是层层剥茧,一点一点调查出事情的真相,也真的是难为他了吧!
感觉男主调查到最后整个人都…实在是太执着了!
通过对黑匣子的调查…简单的说这就是飞机质量方面的问题吧,明明就有着缺陷,还要篡改记录,强行合格后飞上天…这让我们联想到的是?
好吧…懂得都懂啊!
(商业利益真的可以凌驾于生命之上吗?
)所以说,有些空难事故…真的仅仅是天灾吗?
人祸又占了多少呢?
发人深省啊!
此片结尾收的有点…但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点还是很值得点赞的!
(虽然有些剧情上我没看太懂,但…这绝对是我个人原因哦!
)(男主最后死了吗?
)个人评分7分(主观影评、不喜勿喷)
一架从迪拜飞往巴黎的班机,在阿尔卑斯山不幸坠毁。
一位年轻又才华横溢的法国航空事故调查人员马修,被指派为这起空难的首席调查员。
这是驾驶失误?
还是技术故障?
或是恐怖攻击?
当这起调查结案时,马修开始怀疑证据发生问题。
当他再度聆听黑匣子的内容时,竟发现一些严重干扰的细节。
黑盒子的磁带是否遭到修改?
而他对真相的痴迷与追求,是否又会因为违背上级命令,让他的生命遭到威胁?
前段时间,看了这部法国空难电影——《黑匣子》,以此为MU5735祈祷,祈愿机上的人们是毫无痛楚地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而灾难中的亲人们能尽快走出痛苦,天堂没有意外,愿世界和平世人平安。
该片被众多法国人评为年度最佳,讲的是空难调查里面技术难度最高、最重要的黑匣子数据分析师的故事。
一架从迪拜飞往巴黎的班机,在阿尔卑斯山不幸坠毁。
飞机解体,300多人无一人幸存。
发生空难的飞机,是阿德里安航空公司最新上市的客机800。
这架飞机配备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以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安保和网络系统都是最好的。
这样先进的飞机,为何凭空坠毁呢?
这次事故,本来由资深的黑匣子数据分析师波洛克来负责。
但是调查事故后的第二天,他就无缘失踪了!
年轻又才华横溢的调查人员马修,听觉异常超人,能听出50Hz声音的区别,被指派为这起空难的首席调查员。
当一切的证据都指向是恐怖袭击造成空难的时候,马修却凭着精湛的专业水平、冷静的分析和敏锐的听觉,对这个结论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而波洛克的失踪更让马修感觉事态的复杂性。
他从黑匣子那里听到的一句“真主至上”的话,真的是恐怖分子袭击的信号吗?!
马修无意中从飞机坠毁前一名乘客和家人的通话记录中,发现了漏洞。
通话中,他清晰地听到机长说“紧急迫降”......如果真的是恐怖袭击,机长不可能做出“紧急迫降”的通知;马修听取的黑匣子录音里,根本没有出现这句机长“紧急迫降”的话!
很显然,黑匣子数据被人为损坏和修改过!!
到底是谁在隐瞒真相呢?!
马修为了正义,为了机上300个无辜的生命,展开了惊险的调查之旅……电影层层反转、渐入佳境,悬疑惊悚的氛围贯穿始终,声音设计尤其出彩;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立足于现实议题,暗藏在“航空圈”的丑恶交易,让人细思极恐。
这部电影被众多法国人评为年度最佳。
电影男主是一个有强迫症,神经衰弱的人。
从他工作时一丝不苟的桌面能看出此人性格认真,且有些较真。
同时,他对声音十分的敏感。
可这些,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就为后面男主偏执调查奠定了性格上的动机条件。
并且, 也为他被人所质疑提供了借口。
为什么呢?
想象一下你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会喜欢他吗?
话说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就是这样的,她有神经衰弱,对声音很敏感,当然没有男主敏感。
不过像有的同学抖腿,翻东西,键盘上打字等等这些声音,她会比其他人更受影响,最后只能调到二人宿舍。
话说一次上课,前排的同学毫无征兆地打了个喷嚏,被吓到的同时,她的耳朵竟然动了,我坐在他们身后,有幸观察到她受惊的一幕。
所以,有过这样一位同学,我十分同情男主,也很理解影片男主的境遇,毕竟被身边的人说神经质,龟毛,挑剔……会给人留以不好相处的印象。
法国人拍电影,喜欢研究心理。
电影里许多细节处理得很好,比如男主戴耳机的时候,无论是耳麦式还是降噪式,都给人极强的代入感。
而这种强烈的代入,几度让我产生一种怀疑:男主对声音如此敏感,神经衰弱到这个程度,我虽然承认他耳力过人,很有天分,他真的不是幻听吗?
如果不是他的负责人失踪的节点很微妙,我可能真的跟他周围的人一样,怀疑他是神经病了。
而自尊心强烈的男主也用实际行动向同事与观众证明自己:我能听到你听不到的,我只是对声音敏感,你听不到就说我是幻听?
电影应该是在男主偷妻子报告的时候,达到了一个转折。
试问自己,被身边最亲近的人背叛是什么滋味?
不说发动机系统的问题,就单说偷报告这事,如果我的丈夫也如此执拗,幼稚,我会怎么做呢?
生活中,我很敬佩这种人,但是会敬而远之,太可怕了。
电影看到妻子被解雇的时候,只想替妻子对男主说一句,t'es fou。
夫妻之间要加强沟通啊,朋友们,信任与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啊!
尤其如果自己的配偶是如男主这般的,多唠唠嗑,多拉拉手,减少互坑指数啊。
而电影最后一幕是给妻子的,看见妻子挺直的背与落下的泪,我突然明白她的心理了。
她是爱男主的,就算丈夫为自己认为的可能性去查她,最后坑了她,她也只是认为男主是生病了,他心理有病,可还是爱他的。
不过妻子这个演员Lou de Laâge,在此片里变现力并不足。
我之前看过她演的 “白雪公主”,“呼吸”,“期待”,可能因为妻子是配角吧。
说说我自己感到有些弱的地方,男主查到黑客的部分时,我心想,就是那么巧吗?
一年就一个黑客拦截飞机系统?
被捕了?
然后结局就是去年那个黑客黑了系统。
飞机上三百来号人,照片就几张而已,还就正好拍到黑客的侧脸了?
最后十分钟是全片高潮,话说这真不是法国移动网络供应商的广告吗?
偏远郊外的大房子里,不用wifi信号这么好吗?
用的orange还是sfr?
反正不可能是bouygues和free就是了。
而且男主躲着的时候,pad屏幕那么亮,就算离很远,也会感觉到有光亮吧?
最后车祸自动驾驶的部分,因为没研究过车,也不太懂。
总结一下,个人角度是瑕不掩瑜。
男主的心理表现太多,反而在整体情节上抓得就弱,不过还是非常精彩,氛围感十足的一部片子。
(不建议吃面的时候看,面条容易凉。
)
资料:波音737-800机型曾多次发生事故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波音737-800属于737NG,在737MAX推出之前,是波音单通道的主力机型,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波音客机,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单通道客机之一。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到2020年五年间波音737-800机型多次发生严重事故。
2016年3月19日,迪拜航空981号班机从阿联酋迪拜飞往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机型为波音737-800,于顿河畔罗斯托夫机场降落时坠毁,机上有55名乘客,7名机组成员,共62人,全部遇难。
2018年9月27日,新几内亚航空73号班机从东京飞往莫尔兹比港,机型为波音737-800,在降落时坠入海中。
航班所载47人中有46人生还。
2018年10月1日,一名失踪乘客已经被找到并确认遇难。
2020年2月5日,飞马航空2193号班机从伊兹密尔飞往伊斯坦布尔,在降落时冲出跑道并断成三截,机型为波音737-800。
机上183人中有3人遇难,179人受伤。
2020年8月7日,印度快运航空1344号班机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国际机场飞往印度科泽科德卡利卡特国际机场,于降落时发生意外,飞机冲出跑道,机身断裂。
机型为波音737-800。
机上共载有190人,包括184名乘客及6名机组人员。
21人在事故中丧生,75名乘客受重伤。
波音737ng的资料
悬疑很法国特色。电子干扰也确实一直是麻烦。不过剧情过半时,谜底就基本失去了迷雾。
还是有点冗长,显得没那么紧张刺激了
用黑匣子引出故事是很不错的悬疑角度。
过程过于沉闷冗长
诶 这某国外包真是要毁灭人类了 笑死
不好看 好难看!
阴谋论照进现实
做英雄太难了 你要有个牛逼的老板 有个牛逼的女盆友 还要能猜到他们的电脑密码 还要会上天下水 然而最后还得死
非专业人看前半部是在浪费时间,拍给砖家看的
一脸懵逼,反转再反转,看到最后再回顾前面的剧情,这一切合理吗?以为多反转几次,就能让观众忘记前面的剧情吗?所有的悬疑都建立在不合理的逻辑上面,这竟然值得夸赞?最后那个自首录像把我看笑了。
这个虚假的世界就很需要马修这样的人去揭发真相。
完全没有悬疑电影需要的节奏感
男主是有才,但还是渣和自私啊。P.S.在这一天MU5735俯冲坠机。非常难过,这是一种超越个人的巨大悲痛。我们常常只是想到了人生有漫长的艰难,却忘记了还有如此极端的意外。如果快乐太难,那我都愿不管是否相识的你们一切平安 。
音效还行 就是悬疑要素过多 再加上我看的版本字幕翻译太差了 感觉少了很多信息
其实故事设定相当不错,但是节奏没有把握好。总是时快时慢,该紧张的时候又没紧张起来,没有什么身体对抗的戏,所以显得不够激烈。正反对抗的戏份不够明显,男主遇到的障碍还不够多,也没有强大压迫感,所以就会掉链子。有点可惜。
如果是一个更加存粹的,没有暗箱操作,勾心斗角。只是因为某些技术,天气,宗教等因素,让剧情更加直接,刺激。 没有天才男主的偷资料,没有背叛爱情,没有激情缠绵,没有水深火热的听感挣扎。可能会更好看一些。
照抄各种新老黑色电影、政治惊悚片的桥段太多,视听上也了无新意
整部电影叙事很拖沓。也没多么惊心动魄的过程。
不合格的悬疑片。
就因为有的评论说后半部分好看,我忍受了一个多小时,极其失望,剧情混乱,没有重点,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