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看了《惊涛飓浪》,票价很便宜,一方面因为电影院比较偏僻,另一方面可能这部电影确实不怎么热门。
提前看了豆瓣评分6.9分,勉强是可以看的分数,所以也没抱太大希望。
冲着对灾难片的热爱走进了电影院,结果却很惊喜,也引发了一些感悟。
剧情并不复杂,塔米和未婚夫理查德一起航海,途中却遇到了飓风。
理查德让塔米躲进船舱,他自己却拼尽力气想要守住船只。
结果惊涛飓浪过后,船舱里的塔米侥幸保住了命,理查德却在风暴中葬身海底。
随后塔米孤身一人在望不到头的海上漂流,一天又一天,靠着船舱里泡过水的所剩无几的罐头和挑捡出的食品维生。
这期间,种种艰险难以述说,她也曾几度陷入绝望想要放弃,可是她终究没有。
终于,在独自漂流了四十多天之后,获救。
电影采用双线剪辑的方法,两人的相识相爱的美好经历和风暴过后两人艰难求生的过程这两条线交替展现,悬疑设置得刚刚好。
两人?
是的,我一直以为是两人,直到最后解开谜底,“人长时间在海上漂流,会出现幻觉”。
原来,她一直照顾着的重伤的“理查德”,只是她的幻觉。
他需要她的照顾、她想和他一起活着,这种强烈的信念是一直支持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影片总体观感不错,海上的瑰丽壮美风光、风暴来袭时天翻地覆的感觉、塔米一个人在海上漂流时求生的艰难,都给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体验。
整部电影看下来,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女主角塔米在风暴后,一个人漂浮在茫茫大海,放眼望去仿佛宇宙尽头除了她再无他物,可是她从未想过放弃。
她重新拉起巨大的船帆、清理船舱的积水、排除船底的异物、寻找食物和水并有计划的使用、计算位置设置目标规划航道、时刻留意周围海面以备求助等等,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切该做的项目,她相信她会活下去的。
这种面对艰难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让我从心底生出无限佩服和赞赏,这样的女孩多美啊,这才是一个女孩该有的样子!
最主要的是,她有解决这种困境的技能,她知道怎么计算航道,知道怎么固定桅杆,还知道策划航行路线,这种生存技能才是让人细思极敬的。
我们的文化里,最容易被接受的女孩形象是弱不禁风的、柔若无骨、娇滴滴的,或者是单纯洁净、可爱无害的,比如病怏怏的西施、弱柳扶风的紫薇、娇憨的邻家妹妹等。
遇事会撒娇会示弱的女孩就是比自己独立完成所有事的女孩受欢迎。
一句“你帮帮我吧,嘻嘻”远比“谢谢,我自己可以”来得可爱动人。
我们从不鼓励女孩要摸爬滚打、衣服弄脏也不怕、自己解决所有问题的尝试,我们并不喜欢见到女孩完成艰苦的训练或探险之后脸上手上沾着泥巴的样子。
记得以前看过报道,国外的中学课程设置里就有扛木头、跑几十公里等体能训练项目。
女孩和男孩一样,一样扛着木头奔跑、一样独自在山林中受训,一样在溪边冲洗受伤的脚踝。
从不因是女孩就默认可以回避体力训练,而反观国内的观念,女孩拎着凉鞋、光脚站在小溪边嬉戏的场景才觉得是美好。
这种永远把女孩挡在风险之外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保护,是怜惜她的柔弱,或者说是根本不相信她可以做到。
可是生活啊,漫漫长途,谁知道以后会有什么风暴雷电,谁知道庇护你的人能庇护你多久,如果你自己不练就抗击风雨的本事,那当到了那个不得已的时候,可能就只有束手就擒这一条路了。
现代生活中,多的是意想不到的事,如果把安全平稳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手中,那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平稳。
我宁愿摒弃安稳接受风雨洗礼,至少可以确保不论发生什么,我都有还击的勇气和能力。
海还不想回家环游世界之后可能是喜欢这里的海风,素食主义者总有一天会死得很浪漫回忆是个杀手胆子大的像男人自言自语,忍着泪大声叫嚷,撑不住了干脆扔下一忽儿在做开心得跳脚那种绝望的感觉家庭咖啡厅生活自主,我真的好怕化妆师我航行了大半个世界才找到你,我不想错过你好喜欢她的大笑孤独,情绪激动大自然是人类的父母为了他妥协,不想让其他生命受苦终于交汇,原来是幻想看很多故事都会看到哭泣,这个电影却没有,因为它讲的是我的故事像他们说的,如果在电影中没有找到共鸣,那是你的幸运。
看了很多很多评论再去看电影,是每个镜头的情感而不是在网上到处都能看到的内容更打动我们
这个片子是从爱奇艺上面随便翻找的一个电影。
我把电影进度条快进到了一半左右,看到了他们在海上的一些桥段。
觉得这个电影有得看。
之后就从头开始看,看了大概十分钟之后,我来豆瓣看了这个电影的简介以及一些人的评论,知道了最后的结局。
这个结局就是这个女主角幻想男主角还活着,最终他在漂流41天之后获救。
虽然我知道了结果,但是我还是把这个电影看完了。
感觉有一些遗憾,本来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应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是最终经历过磨难之后,只剩下她一个人,一个人回忆过去,一个人想着美好一个人去走完剩下的一生。
就像他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最好的爱情,最美丽的爱情,但是那个她却不在了,余生是否还能够获得这样的爱情?
如果不能,我觉得生不如死。
如果可以,那这段爱情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而被人们淡忘。
但我相信他应当无法获得更美好的爱情了。
这样的结局像极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但是整句的逻辑与泰坦尼克号又不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孤单的女子,一个曾经拥有爱情的,拥有美好爱情的女子。
我相信人都是希望有圆满结局的,但是导演却偏偏给了我们一个让人伤心难过的结局。
不是一部让人特别爽的电影,但是是一部让人特别难过,让人想着过好现在,不要把现在的美好时光浪费。
看完这部剧,我想我会更加珍惜现在,努力的留住现在的美好,让明天更加美好,不留遗憾。
得知这部电影是通过真人经历改编的。
让我想起了那部描写阿拉斯加的电影。
荒野求生。
最后男主人公也是自己死掉了。
感觉这些真人经历改编的电影,都很让人有所感触。
让我更加想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改变现在的不好的习惯。
等等。
“我很庆幸生活在女性有发言权的时代。
以前总听说男人能战胜狼、男人能征服海,是时候展现女性的力量了,她们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障碍。
”上周末看了这部电影,电影结束后,内心的感动与震撼却久久无法散去,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看过这部电影,你会更爱你的爱人,更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天。
如果说当时的感动,更多是源于对影片中男女主之间经历灾难、生死的爱情与守候,最近频频刷屏朋友圈的热点话题,则令我再次想起这部电影,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慨。
咪蒙,纵使她写出了国内最顶级的公众号,纵使她一年能挣几千万,只要她离婚了,仍然会被当成失败者,迎来质疑与嘲笑——看吧,写了那么多毒鸡汤,最后不是也没人要!
奶茶妹妹,当初清华一毕业就嫁给了身价不菲、拥有商业帝国的刘强东,在同龄人还在苦苦求职的时候,她早早生子,一度被媒体吹捧为人生赢家。
结果前两日刘强东在美国的性丑闻一经曝光,奶茶即刻变绿茶,全网群嘲。
最近办了一个红娘账号,为身边的单身朋友撰写征友文章,有个男性前辈对我说:“介绍女的,学历、收入、职位、经历,对男人来说未必是加分项,温柔、美丽、性感才加分,女的越优秀,其实越难找对象。
”听了前辈的这段话,第一反应就是:那女性自我提高的意义何在呢?
时代在进步,但很多人对女性的评判标准似乎还停留在旧社会,不,还加了一条:独立——女人不仅要贤良淑德,孝敬公婆、照顾子女,还得能和丈夫一样挣钱养家,不但要经济独立,还要永远保持对丈夫的吸引力。
家庭主妇是失败的,纵使她为家庭付出再多,也没有自我,一旦婚姻破裂毫无退路年老色衰是失败的,纵使如大明星刘嘉玲,年过50,一旦素颜照爆出,媒体依然会评价她:“幻灭!
老态如同路人”,并永远乐于讨论她与丈夫梁朝伟的婚姻是否貌合神离。
女人的命运、评判一个女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仅仅就是婚姻、外貌和丈夫忠诚于否吗?
于是,想到了几天前看过的这部电影——《惊涛飓浪》。
它虽然是一部表现灾难的影片,却更像是一部文艺片,以飓风海难为契机,表现出了女性令人震撼的生命力与意志力,令人对女性的潜能与力量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思考。
《惊涛飓浪》根据全美十大真实灾难之一的1983年太平洋飓风海难事件改编,该事件的影响力至今还居于全球海难生还事件的第一位。
影片讲述了业余帆船手塔米·奥尔德姆和未婚夫驾驶帆艇横渡太平洋,结果途中遭遇了顶级飓风,在缺乏食物、帆艇被毁、没有救援的情况下,艰难自救的故事。
《惊涛飓浪》由三获冰岛艾达奖最佳导演的巴塔萨·科马库执导,女主角塔米由曾提名金球奖最佳女配的好莱坞影星谢琳·伍德蕾饰演,而影片的摄影则由三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师的罗伯特·理查森掌镜。
影片采取多地实景拍摄,海洋、深潜戏份众多,在斐济进行拍摄时,更是遭遇被50只牛鲨包围的窘境——无论是从故事情节、演员表现力还是视觉呈现上,它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影片。
但,这些并不是我向你推荐此片的唯一原因。
这部电影最令我震撼感动的,是它对女性的尊重与对女性顽强生命力的展现。
《惊涛飓浪》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1983年,24岁的美国加州姑娘塔米·奥尔德姆在太平洋独自漂流了41天,经历生死离别、漫长的等待与绝望后,最终获救。
海难过后,塔米一度消沉,觉得自己再也不会陷入爱情,后来她意识到,写下这段故事是摆脱黑暗的唯一方法。
在海难发生的15年后,塔米在回忆录《红色天空》中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这部电影,便是她曾经的真实经历。
海难幸存者、本片原型:塔米·奥尔德姆不同于以往灾难片多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手法,《惊涛骇浪》采用交叉剪辑的方式,以两条平行故事线穿插讲述男女主角理查德与塔米海难求生及相识相恋的全过程。
影片在灾难与浪漫之间穿插切换,既让观众知晓了自然灾难之下,个人的渺小与无助,又令人深深沉浸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恋与深情,为塔米灾难之后坚强求生的信念与坚持做了最好的溯源与说明。
在观众为男女主重伤、食物饮水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能否最终获救而揪心时,临近影片结尾,塔米从未婚夫身边仰身坐起,眼神无比悲伤却又坚定地说:“理查德,对不起,我必须要让你离开了”原来,塔米与未婚夫深陷绝境之下的所有相互鼓励与陪伴不过是一场幻影,爱人早已在海难中身亡,在希望与绝望中反复徘徊的,只有塔米一人。
而影片中所有浪漫的回忆与闪回,或许也只是她在独自漂泊时唯一可以用来支撑生命的信念与动力。
和以往的灾难片不同,《惊涛骇浪》没有表现灾难之下的人物群像,整部电影80%以上的画面和情节只有两个人、一艘船,却充分表现了两颗热爱自由的灵魂如何相知、相爱,遭遇灭顶灾难后的守候与独自坚强。
未婚夫对塔米的陪伴,从鼓足勇气陪她跳入深崖,到陪她经历生死,鼓励她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它能让干枯的灵魂变得饱满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它能让孤独的心灵彼此相依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跨越距离与生死,为相爱的彼此传递信念与希望而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会为你缔造一段人人赞颂的婚姻,为你吸引来一位身价不菲的丈夫,更不会让你为年老色衰、失去独立性而感到焦虑恐惧。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与事件的真实经历者塔米与理查德的气质外形十分相像在男女主人公在影片中经历如山飓浪、漫长漂泊的过程中,作为观众的我是默默关注着他们境遇变幻的旁观者。
在女主获救后,重回当初相识的船舱,再见熟悉的照片,照片中的二人笑容灿烂如花,当初佩戴在发鬓的太阳花花瓣还置于桌角,却早已萎败干枯……一切物是人非,却全部是刻骨铭心的印证,不免心中伤感,默默陪伴女主一同流泪。
影片的结尾,播放了故事原型 塔米·奥尔德姆 的真实影像与生活经历。
“塔米在获救后至今没有停止航行”——平淡的几个字,让目睹整场海难及获救经过的我内心充满感动与震撼,而随后交代她结婚生子的文字也让我有了更多思考。
什么才是对逝去伴侣最好的纪念?
当爱人离去后,留下的一方应如何面对余生?
即使失去爱人、即使经历绝境重生,塔米也并未因为失去刻骨铭心的爱情而一蹶不振、胆怯退缩,反而爱上了航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帆船手,继承理查德的遗志继续航行于广阔大海之上。
她并未因为失去挚爱而埋葬情感,而是在经历漫长的痛苦与消沉后重新振作,在此后的人生中再遇良人、结婚生子,享受生活——这与我们忠贞于伴侣的主流价值观不同,却令我们看到了对生活与情感的另一种诠释。
女性看似柔软,却内心强大,一旦遭遇磨难,她们的生命力甚至比男性更加强韧。
这部电影,通过航行与暴风灾难的角度,再次诠释了这一点。
女主塔米是素食主义者,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违背自己的信仰、拿起鱼叉潜水捕鱼为了活着,她臆想出早已丧生的未婚夫还陪伴着她在漫长而绝望的漂泊中,她通过冥想获得内心片刻的宁静塔米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爱人的鼓励,让她一次次重燃求生的希望,并在绝境之下爆发出强大的意志力和勇气在生命面前,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她在绝境中悟出了这世间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活着,活得不负此生”也成为她在劫后余生中身体力行的准则。
影片的原型塔米在经历海难时只有24岁,在《惊涛骇浪》中饰演她的演员谢琳·伍德蕾生于1991年,也不过只有27岁。
为了演好塔米经历海难后的憔悴与绝望感,谢琳连续两周每日只摄入350卡路里的食物,每天在水中拍摄12-14个小时。
影片中经历海难前后的塔米如果我们也来拍摄同样题材的电影,有哪位同龄女艺人可以胜任?
恕我一时想不出我们的女演员,大多更热衷于P图和变脸。
我们的媒体,往往热衷于追逐名人的私生活,我们的影视作品,更乐于表现“霸道总裁爱上我”和无休无止的内宫争斗——N个女人为了抢夺一个男人的宠爱而不断绞尽脑汁、拼搏厮杀,而观众也喜闻乐见。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女性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似乎倒退了,在很多网络大号的推送中,女人之所以需要独立,更多是为了丈夫出轨时可以给自己留有一条退路。
如果女性努力活出更精彩的自己,目的仅仅是更安全的婚姻和更好把控的丈夫,我会觉得多少有点儿索然无味。
“我很庆幸生活在女性有发言权的时代。
以前总听说男人能战胜狼、男人能征服海,是时候展现女性的力量了,她们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障碍。
”——塔米在她的个人传记中如此说道。
在整个朋友圈都在讨论“咪蒙离婚”、“奶茶变抹茶”的时候,不妨看看这部电影,或许它会让你对女性的价值与力量产生更多的思考。
挺真实的,但在手法拍摄上个人觉得衔接不够自然,根据真实事件改这样也算说得过去了😊,刚开始时有点没入戏的赶脚,爱情💏太过于普通的一带而过,看片头时觉得应该是更多爱的渲染,但后来发现纪实手法超强,可能个人来说更喜欢耐情吧😊,想看纪实的题材就进影院走一趟吧其余真不好说,每人对片子的理解不同,所以喜欢这种插叙手法的纪实片的话就去看看吧
真心没有印象了,其实是看过的,对于我这样的科幻灾难片迷,这部片子真的非常一般。
有空闲的可以看一看,不然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
没有正常的时间线,所以很难培养观众的情感,既没有宏大场面,也没有特别的煽情,不推荐。
怎么影评还有字数要求呀,不好看的片子不用写那么多吧。
总之还不如去看修女之类的恐怖片。
看之前还不知道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看后想谈谈几点影片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现实与回忆穿插剪辑,围绕两人爱情在遇难前与遇难后螺旋交互展示,影片第一幕是女主在一片混乱中醒来去搜寻男主,但是找遍船舱甲板都没有看到,我当时就觉得男主已经死了,但这样好像也不太好发展后续剧情,然后看到女主用望远镜寻找到男主,又救到男主,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太扯了,但是还是决定继续看下去,然后随着影片推进愈发觉得那是女主幻觉,就想起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结尾得到印证,女主真的非常,非常顽强,求生意念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爱的力量,这和《泰坦尼克号》还很不同,41天一个人海上漂流非常人能想象,不过好像印象里没看过在沙漠穿越的记实影片,感觉难度都是超级大。
必须夸赞的就是影片的女主并不美,看到结尾也知道比较还原现实,但夸赞的点是女主真的很好的将遇难后的经受暴晒,饥饿展现了出来,干涸的嘴唇,杂乱干枯的头发,脸上那种被晒伤的红,十分形象,十分的真。
关于爱,我想这个电影展现的是女主在无数次要崩溃时,现实主线中都有男主的耐心安慰,鼓励,帮助,无论是控制船舵、升降船帆、计算航线还是下海捕鱼,我相信这是在真实世界里女主对于男主的爱让其继续坚持,而影片没有采用内心独白,而是幻觉男主还在,更好的让观众感受到那种爱人的帮助,但是影片最后又让观众知道,原来只是幻觉,所以,人的潜能很大,爱的力量更大。
最后就是看这类电影越多,我感觉对于海洋就越恐惧。
平淡无奇的开始,塔米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惊艳的漂亮。
理查德始终是尊重塔米的想法,给她引导带她成长。
双线剧情一会是甜言蜜语一会是海上求生。
塔米从来不是那种柔弱女孩子,她给理查德支持,给他依靠,所以在海难之后塔米坚强又强大,艰难的求生路上理查德的话一直支持着她。
回想自小喜欢的女性角色,不论少女漫画还是影视节目也好,从来不是喜欢那种柔弱白莲花,一定是自身也强大的角色。
所以塔米遇险后表现出来坚强是我喜欢的品格。
直到漂到第41天,“我必须让你走了”,那一幕幕只有一人的场景,豁然醒悟,泪如雨下😭知道你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多么难,但你做到了。
我自此之后再也不能喜欢鸡蛋花了,从此之后海上再也不想看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景色了。
获救后回到一起生活的场景,鸡蛋花随他去吧。
真实事件改编,现实生活中的塔米之后也一直在海上。
很容易就联想到泰坦尼克,见仁见智吧。
也可以配合“falling slowly”食用。
“世间之事来了又去,有如潮汐,但是亲爱的,请你原谅我,我还是得不动声色的继续走下去。
”
这是一部我完全沉浸其中的电影,情节一点点的引人入胜,就想一直看一直看,看塔米有没有被救?
看看理查德最后有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剧情吸引人,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
一部非常好的灾难爱情片,我心水了。
下面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几个看点:1.爱冒险的人也会惧怕死亡在我的意识里面,喜欢冒险的朋友在刚踏上这条冒险极限运动的时候,就已经把命运就付给了死神,自己就是在完成使命而已,对于死亡是没有概念的,在一个个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们想的是怎么去解救,而不是惧怕死亡。
但是生而为人,我们都是肉身,都有贪婪地私欲,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不管你曾经是谁?
你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当死神真的来临,你惧怕样子真的好无助。
塔米一次次的跟理查德说“我们没有办法出去了,这里飞机会不会从上空飞过,也没有新的航道,这里很偏僻,只能在无际的海上漂流,但是食物不足,我们只能饿死。
”等待死亡的过程是可怖的,就像凌迟一般,一点点的搜刮你的精神以及肉体,让你在精神上一点被打败,可能塔米就是无法忍受这样的精神摧残,所以惧怕死亡,如果一死了之,他也不会有这样大的痛苦。
2.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无助与渺小惊涛飓浪在太平洋上演,一场四级的海风让他们的船帆在顷刻间被撕碎,理查德深知飓风的威力,让塔米躲进了船舱,但他自己的就在一瞬间被海浪打翻,撞击到船体,不幸身亡。
每次看到大好河山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水汽相间的云里雾里,总是想象着躺进去是什么样的感受,咆哮而下的激流躺在里面是什么样的?
这一切都觉得舒服,但这一切都很凶猛。
水火无情,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他的力量足以翻云覆雨,显示出我们的渺小,茫茫的海上没有第二只船只过往,借助洋流和季风,只能在船上等着漂流的结果,以后变得无力又无奈,只能等着大自然的召唤。
3.信念可以战胜一切,包括死亡其实在海浪拍来时候,理查德已经坠海身亡,但是塔米在醒来之后找到还在海上漂流着的理查德,剧情就是塔米跟自己幻想出来的理查德在海上相互支撑活到了遇见过往的船只,电影的情节设计很巧妙,在塔米还没有出过海的时候,理查德就告诉他出海会很孤独,甚至会产生幻觉,这个幻觉前后呼应,塔米幻想救了理查德,帮助理查德治病、陪他看日出、讲述自己以前的故事、努力克服自己杀生的意念,帮助理查德捕获蛋白质,虽然还是失败了,但理查德鼓励着她,她测航向、算航距离、测船速,她说她做不到,理查德就告诉她,只要你用心做,什么都可以的,是的,她靠着理查德给她的慰藉与鼓励,终于撑过了一天又一天。
强大的信念让她战胜了死亡,让她等到了船只,当救援人员送给她一个苹果,咬下去的那一大口就是真实。
她活过来了,理查德支撑着她活了过来,但是理查德却不在了。
4.生存意识强的人,能够自我救助塔米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比较独立,高中毕业跟闺蜜就买大巴去旅行,在海滩边有了自己的店铺,一呆就是5年,然后就计划开始四处旅行,在大溪地就遇见了理查德,她有着别人没有的热情,理查德说他像是一个男孩子,能干有爱心,生存能力强,活脱脱的女强人。
如果说塔米的性格中有男生的说干就干,那理查德的性格中就有女生的多愁善感,这两个人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他们的生存意识强,不依靠谁不攀附谁,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能够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包括旅游、学习、航海以及遇见自己对的人。
在海上的困境中,塔米勇敢的做着尝试,把自己从死亡线上一点点的拖回来,不仅仅是爱,还有她强大的自我生存能力,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后天习得的。
一部画面很美的灾难爱情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全美十大真实灾难之一)
影片运用了双线蒙太奇的手法,将遇难前遇难时与遇难后分成两条线穿插叙述(有点类似于“记忆碎片”)。
女主Tami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她的原话是“I do whatever takes me to the next place”(多么酷的一个女孩),直到遇到了在港口工作的男主Richard(me before you的男主,在本片再次饰演一个被人照顾的残疾人,尽管是被想象出来的...)两人很快的就相爱,求婚,并认定对方就是自己的soul mate。
在一次远航中,他们不幸遇到了飓风,在颠簸中,Richard坠海,飓风过后,Tami在浮木上找到Richard,却发现他肋骨断裂,下肢瘫痪,已失去了自理能力,在整个漂流过程中,Tami一直照料着Richard,而在Tami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候,Richard无悔的爱也再次给了Tami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当Tami再一次从昏睡中醒来的时候,一句“I might let you go”迎来了影片的大转折,原来,Richard早已在坠海时已经失踪,后来的全是Tami的幻想(类似于Life of Pie)最终,也是这些幻想支撑着Tami渡过41天的漂流并获救。
影片的最后提到了Tami的原型人物在获救之后一直没放弃过海上的航行(这是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也是在兑现两人的约定) 总的来说,剧情和泰坦尼克号差不多,少了些轰动的场面,多了些感动人心的小细节。
双线的运用也挺简单,并没有到达记忆碎片的烧脑程度。
而且影片让我想起了“hurricane”这首歌,感觉拿来做BGM挺搭的。
最后,截取了一段最令人感动的对话“希望你没有认识我,那么你就不会遇到这种事了”“如果那样,我就没有了你的回忆,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感情戏全部跳过竟然毫不影响剧情,那穿插那么多感情戏干啥,好好的故事线支零破碎。幻觉能幻一个月也是奇迹
双线剧情平淡到底,可能真实事件改编缺乏爆点,也可能女主颜值不在线
电影拍得烂,90分钟也可以又臭又长,弄个双线就自以为高明了,结果是编导剪环节拙劣的技法被一览无余,基本又是一次对原型人物的巨大消费(浪费)。每年都要拍几部海难片,看起来阵仗挺大,实则一部赛着一部难看,《泰坦尼克号》的模板还可以再用100年,就继续折腾吧。以及,这就是你们梦寐以求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谢琳你肿了。。
两颗热爱自由的灵魂,幸福归途遭遇飓浪。素食的她咽下海鱼,撑起桅杆,漂流浮沉,与海求生。孑然伶仃,唯倚念而活。恍惚间他放手,冥冥中她得救。惊涛带走了挚爱,亦留下了夸父的心。从此她扬起远行风帆,不曾停歇。
并没有特别大的亮点,不过如此简单的故事通过回忆与现实时空的交叉剪辑还算是不错。影院中看,每次大全景,茫茫海洋中只有一叶孤舟的情形真让人自觉渺小。
虽然我是冲着SamClaflin看的吧,可这电影也太难看了....
一般 爱情线比灾难线多 也没拍出海上流浪的绝望
真人真事改编,女孩海上漂流41天。
又是一部根据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表面上是一部海难片,但其实是一部爱情片。男主在遇见你之前里扮演一个瘫痪的高富帅后,又在这部电影继续躺尸,扮演女主的未婚夫,一上来就右腿骨折外加肋骨断裂,后期更是发高烧。但是看到84分钟左右的时候,双线叙事的导演才告诉我们,眼前的这一切其实都是来自女主的幻觉。。。原来一直陪伴女主的是自己的想象,可想而知一个女人自己在海上漂流41天是什么感觉。。不管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是荒岛余生,生存问题都是首当其冲,女主这么一个素食主义者还是变成了肉食动物,当然这个点也是被逼无奈。。整体来说还可以,我觉得评分应该会在7分左右的会比较合理。。最后的彩蛋,真人女主出镜,她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前行。。ps女主全程不穿bra,全程怀疑她在秀身材。。。
突然对灾难片产生了怀疑,是我的认知有了问题,还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这明明只是一部爱情片,只是在相爱的过程中遇见了一场灾难,可能经历的比较沉痛,但是还是爱情至上的东西
真人真事永远不能成为电影质量的加分项,反而如果拍的不好会减分不少,但是对于这类电影最怕的可能还是太平淡了。
加工后中段还是沉闷了点
抄袭Life of a Pi的创意+女主太丑。不及格。
之前黑少年派,现在看来,尼玛安叔真是不容易,真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怎么会放弃航海呢?只有在大海上才能和爱的人一起!
这样一部片子,我却想着,一对老夫妇雇佣一对年轻人把他们的船从大溪地开往美国加州圣地亚哥,酬劳是一万美元外加两张返程头等舱机票,途中遇到飓风雷蒙德,或死或伤,请问,这对年轻人能获得什么报酬和补偿?
要用两条线插叙就得有值得对比的地方 可惜感觉不到这样做的效果 只觉得冗长 低配爱情版少年派?sam再一次帅到我了!
披着灾难的壳子玩小清新
想要领略最大的惊喜就要承受最大的风险。影片如片名一样一路是惊涛骇浪,最初相识的甜蜜和神秘一点点揭开,音乐,人物,经历,风景一切都很浪漫,美丽到极致。这一场爱情是缘还是劫呢?女主说,这是任何东西都换不回的宝贝!石榴色的夕阳和铺天盖地的巨浪形成巨大对比。震撼的是,女主后来一直不曾停止出海,勇气可嘉。一开始觉得突兀的剪辑看完全片却充满敬意。这场短暂的爱情冒险,以生命为代价,成为了一生的牵挂,缅怀和遗憾。她会后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