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没有第一次恋爱时,我看过一次,看到半路无法看下去,因为觉得这样的恋爱很琐碎,很累很烦人。
当我谈了恋爱后,大约两年后再看,觉得无比真实。
两个都不完美,甚至挺有缺陷的loser的恋爱(尤其是男方),就是这样的。
把自己的青春消耗在彼此一文不值的生活里。
虽然恋爱会有美好,但是有缺陷就是有缺陷,loser就是loser,时间长了,当初那份甜蜜刺激也会褪去,剩下的就是各自庸俗的灵魂。
我觉得我自己,也是这么个感觉。
有大把的青春却不去学习不去上进,浪费在本来就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然后?
然后过了多年,发现自己毫无进步,变胖变丑变懒惰,一点也不吸引人,即使想分手...也没办法吧,这样的自己。
其实我都没有成长。
我都不是大人。
甚至没有面对狂风暴雨的能力。
真无谓。
其实青春就应该独处。
只是看完电影对爱情的想法,又臭又长,无耐性的勿再往下走。
——————————————————————————————昨天跟“田田”聊天,我说明天我去看第一场在韩国的电影,她回我说,一定要回来告诉我啊。
一百四十字写不下的事,我还是想要认真说清楚。
关于爱情。
那男主角的结尾台词时有这么一句,我也不看了,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恋爱,分手,重新相遇嘛。
女主心照不宣地冲他笑。
原来,了不起的爱情,结局好的恋爱,都是一样不光滑的过程。
我们相遇,第一场第一次重新感觉这两人所营造出的气氛。
不孤单不酸涩不纠结,两个人管他阴晴不定下雨下雪下刀子,只要见面有你,谁在乎这破世界的寒酸和失落啊。
在恋爱的初期,这温度像是刚放进烤箱的面团们,身体里的酵母蠢蠢欲动,在开始变暖的空间了,闻着彼此的好感,像是最喜欢的香水味道。
可是,没有什么能抵御逐渐升温的事物,面包也好,恋爱也罢,从贪得无厌的依赖渐渐地变成致命的窒息感。
从踏进彼此第一个地雷开始,终于到了为了吵架而吵架,理由是什么?
找不到,忘记了,我只是见到你就有了随时都可能被点燃的线引。
那时,是恋爱温度的最高点。
爱情的另一种变化而成的形态,爱的变态就是恨。
本来是好吃的配方,被温度的炙烤搞成了黑乎乎的焦块,跟自己身体里那颗黑乎乎的心脏异曲同工。
两个人心灰意冷的分手,连理由都没有,互相买醉寻找出口,又拒绝让自己对这爱情的失败而买单。
如果当事人太明白坏事是怎样发生的,就会不自觉地逃避。
不为自己的过错和失误买单只是部分人自我保护的方式。
可是逃避哪有那么轻松,好事有因,坏事有果,感情的因果都是由心脏来结算的。
大脑和神经也被荷尔蒙牵着鼻子走。
男人女人们为这失败的爱找借口,假装冷静地为自己找补偿,无事于补的想要安慰自己的伤心。
爱是爱,情是情,钱是钱。
在每具未经扭曲的身心里都是这样的初始设置。
把自己和对方都抹黑变卑鄙,却越加怀念恋爱初始时那单纯无邪又热情的自己。
哭过又哭,又见了新的对象,却心有余悸害怕新的变成另一个更可怕的ex.解不下来自己上一段感情的思念铃铛,就主动报复性的向下一任求欢。
你利用他,他利用你。
前者精神,后者肉体。
到此刻,爱情和主人都乱成一窝蜂了。
可是分不好手的爱情,就是个诅咒,总是要那个特定的对象来还原才得以继续。
冷静下来,温言好语,为我们的思念要个开始。
故事顺利接回上章,甜蜜两页纸,更快地爆发出一地疲乏与泪水。
爱情并不如人所愿那样可以契合的天衣无缝,选择爱情,就要割舍部分的自我。
有时要忍,有时要低,有时要给,有时要收。
而这些,在一个人的自由里是不会出现的。
曾经我们遇上了爱情,开心地把自由扔开,全力地奔进温柔怀抱,可曾预想,自己也得经历被人扔出温柔乡,灰溜溜地捡回被自己唾弃的自由假装没事学会坚强,从头再来吗。
恋爱开始的时候,不要像中了彩票,结束的时候,也别搞成自杀未遂的气氛。
在爱情存在的时候,就得接受爱情的形态。
每个人都有的任性和执着不要一次性全都带进来,多放点幽默感和理智,小心翼翼地利用恋爱的温度,如果你想要当个完美情人。
也可以根本不在意。
全心全意地享受爱的温度,欣赏爱的印记,成长于爱的过程。
爱,是世上唯一一种像虚假般存在的真实。
它经历人而留下的好和坏,于人生而言,都是收藏品。
最近小猫的朋友很苦恼,她和她男朋友分手三个月了,但她还是很想他。
明明分手是她提的,但难过的人是她自己。
男方也跟她提过复合,但她实在害怕自己再一次受到伤害,所以她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感情里面的事情,冷暖自知,小猫没法给她一个很好的建议,给她推荐了一部电影——《恋爱的温度》。
女主张英和男主李东熙是同一家银行的职员,他们的关系从开始到结束都没人知道。
刚分手的时候,女主说得很坦然,她说,“我觉得这样更好,无论怎样,都是这个结局,与其抓着对方不放手,还不如早点整理关系。
”男方那边也很放飞自我,他说,“我现在是自由人了,如果觉得不合适,就当机立断地分了,各走各的路,各自跟别人约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各自幸福地生活下去,那不是更好吗?
”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张英分手后,人前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自己回家的时候会偷偷哭泣,还登录前男友的社交网站,跟踪他和现女友的约会。
而李东熙,喝酒的时候倒是喝得很嗨,口口声声说要认识新妹子,但喝醉以后,又开始大喊张英的名字。
女科长为张英做媒,把张英介绍给闵次长,几个人在吃饭聊天的过程中,同参加饭局的李东熙出来捣乱,倒酒的时候故意把酒洒在张英身上,张英不甘示弱,泼了李东熙一脸酒。
其实他们心中都还有对方,所以即使分手了,也没办法坦然面对另一半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的事实。
李东熙和张英在一起的时候,两人有经济上的往来,她为他花过钱,他也为她花过钱。
张英让李东熙还自己300万韩元,李东熙说张英之前也花了他不少钱。
他们相爱的时候很美好,但分手的时候,两人见到的都是对方面目可憎的一面,往日的情分全不作数,只是恨不得对方马上从眼前消失。
最后,李东熙还是给张英300万,因为把钱给了张英,自己一度没钱吃饭。
和新女友约会的时候,他让女朋友结账付钱,女朋友眼里表现出来的满满都是嫌弃。
而在此之前,他和张英每次出去吃饭时,两人都是近乎AA的。
吃完饭准备回家时,李东熙突然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他只能跟新女朋友说没法送她回家了,女朋友更加生气了。
回到家后,李东熙发现肚子不舒服,给新女朋友打电话,希望她来照顾自己,但是她眼里只有玩,哪里还想着他。
他开始念起张英的好来了,他开始后悔,当初把东西寄回去给她时,应该留着她给他买的药。
而张英那边也过得不好,她和闵次长喝酒后发生了关系,如果此前她还对自己和李东熙的复合抱有期待,那么此刻的她是真的死心了。
她回到家以后,开始收拾东西,并且把李东熙给她的钱全还给他,她告诉他,她现在有男朋友。
张英和李东熙一起参加公司的活动,晚上睡觉前,李东熙听人说张英和闵次长睡了,闵次长还拍了张英的照片四处给人看。
李东熙很生气,找到闵次长,并将他打了一顿。
后来又去找张英闹了一把,相对于李东熙的愤怒,张英很冷静。
其实李东熙还是没办法放下张英,看到她受到伤害时,他还是忍不住为她出手。
而张英也还没放下李东熙,她知道,他心里还有她。
最后,两人漫无目的地在酒店附近走了一段路,最终决定回到最开始分开的地方会面。
回来时,李东熙邀请张英和他一起回去,她知道意味着复合,只是她还是有些顾忌。
她觉得,“恋人分手后复合的几率是82%,但能走到最后的只有3%,再次分手的原因仍和上一次相同。
”张英不知道,自己和李东熙会不会是那3%。
李东熙告诉她,“中乐透的概率是814万分之一,但是,每期都有几个人中大奖,那可是814万分之一,所以,百分之三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抱着对未来的笃定,他们决定复合了。
只是这一次复合以后,很多东西都变了,因为害怕会再次吵架,所以他们聊起天来都是小心翼翼的。
明明双方心中都有不爽的事情,但怕激化矛盾,还是将怨气埋在心里。
他们都相信,只要努力,这次一定会经营好感情的。
真正的一次爆发是两人一起去游乐场,李东熙睡过头了,张英等了他很久。
到了那以后发现,他们之前的团购券用不了了,所以计划落空。
张英突然觉得有些失落,她觉得是李东熙不在乎自己,即使是复合了,她每天都过得很累,怕说错一句话,怕做错一件事,怕还会像以前一样分手。
男友明明不开心,但还是假装开心,一直给她脸色看,明明说好会改的,但是他没有改。
李东熙也责怪张英,他说,和好后自己也很小心翼翼,怕张英会后悔和他和好,和她在一起,他连呼吸都觉得不自由。
不只是她觉得累,他也觉得累。
两个人坦白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双方都很累,双方都在小心翼翼,这样的恋爱,似乎没什么意思了。
于是两人决定一起去坐最后一次过山车,然后分开。
这一次分手,终于不再是吵吵闹闹,是真的心平气和。
分手后要不要选择复合,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因为还爱着对方,所以会很舍不得,也坚信着只要彼此努力,那么感情的走向肯定是好的。
但是,大部分人复合后会发现,说好的改变,其实并没有改变。
每个人都觉得在感情里面付出了很多,为对方迁就了很多,其实,两个人一直都没改变。
我想,大多数人在决定复合的那一刻,想必已经做好了重蹈覆辙,再受一次伤害的准备。
但是,只有这颗真心是不够的,因为未来的日子里面,两个人始终要面对着过去的柴米油盐。
就像张英和李东熙一样,为了对方忍住自己的坏脾气,小心翼翼地说话,自己过得不开心,对方也能感受得到。
希望每个人分手后的复合,都是经过慎重考虑,都是真的已经有所成长,然后决定再次走到一起。
而这个改变,不是觉得被逼的,而是心甘情愿地去成长,去改变。
多年以后的张英和李东熙,再一次遇见时,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做事毛毛躁躁的少年,而她也已经变得更沉稳脾气变好了。
故事的结尾留了一个悬念,他们准备一起去买乐透,或者,他们将复合与否,压在了乐透上。
这部电影拍得有些拧巴,尤其是复合后的后半段,但现实生活中的恋爱不就是这样吗。
反反复复,感性永远战胜理性。
明明知道会受伤害,但还是忍不住去爱。
希望能爱的时候,好好爱,不到真的坚持不下去了,不要随便说分手,这话一说出口就真的回不了头了。
也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甘心选择复合,否则结局还是跟之前分手一样。
但分手后是不是要复合,本身就是一道无解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复合吗?
最后,我们就那样分手了。
那是最后一次了。
“我先走了。
”“好。
走好。
”分手的时候不需要语言,已经反复过很多次了。
他应该目送我到在他眼线里消失吧,因为一直是这样。
我们的恋爱,既不甜蜜也不美丽,也没有很多浪漫惊喜,只是单调平凡,没有什么特别的普通恋爱。
但是,我们两个人都付出了真心,真心相爱,也许那是在我人生中,不会再发生的,最像电影一样的事。
也许都不会想起来和他分手的事情,无论怎么努力去想,我们吵来吵去的事情,会慢慢变淡吧,就像这个伤口一样。
而且,伤口好了以后也可以和另外一个人见面。
是吧。
今天在豆瓣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电影《恋爱的温度》,讲得就是恋爱两人的分分合合。
韩国电影,没有什么宏伟的情境,只是男主和女主之间的故事。
他们两人都是银行的职员,在进行了几年的地下恋情后,分手了,却因为一次在聚餐时吵架,恋情才被所有人知晓。
分手后的两人各自恋爱,却又干涉彼此的新恋情。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两个人还真心相爱着,在乎着对方。
如果真的不在乎了,就不会去在意。
电影一开始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他们分手了,只是以分手作为故事的开端。
男主与哥们的一个学妹交往,女孩才大二,女主跟踪女孩,我想她也只是好奇女孩是什么人而已。
女主一次与追求的男人吃饭,喝多了,结果发生了关系,还被拍了照片。
男主知道后,很生气,不过场合地打了那男人。
同时也斥责女主为什么要找一个这样烂的人交往。
那天晚上,俩人在外面各自走着走着,男主拨通了女主电话,要见一见。
后来,他两复合了,即使两人都知道复合的人只有3%的能最终走到一起,还是义无反顾。
一切又好像恢复了。
一段时间以后,两人之间有了微妙的变化,不记得是因什么事情开始的,也许是男主约了之前的女孩说清楚以后,也许是女主看了男主手机的几个通话记录,也或许是在一起吃饭时,女主提起了那个男人道歉的时候。
两个人都开始怀揣着心思,忍着让着,尽量不吵架,就为那说好的3%。
彼此都想着要对对方好一点,体谅一些。
结果,两个人的心事越来越重,在一起时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不再随便吵架,却把心事都藏在心底,总有一天会爆发。
女主看到男主都是假装的开心,假装的约会。
在去游乐场的那天,女主开心的做好了便当,谁知下起雨了。
电话打给男主,还在睡觉中,也许男主约着去游乐场,真的不过想让女主开心,自己并不想去,所以他忘了。
可是他不知道其实女主真正希望的只是他能开开心心地和她在一起,去一个地方。
下雨的游乐场,女主有些失落,看着男主漫不经心的样子,假装去买饮料,然后一个人在雨中嚎啕大哭。
那种悲伤,深深地戳痛了我,如此相似的感受。
男主出来找她,不能理解女主为什么这样,两人在雨中终于吵了起来,说出了彼此的心事。
平静以后,女主说,一直在想以前是为什么而反反复复地吵架,刚刚在吵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是因为在想彼此是不是因为喜欢才恋爱的。
男主也想到了这个答案。
两人又恢复了客气的平淡。
雨停了,男主提出一起坐过山车。
在空中穿梭时,两人的回忆也浮现了,开心的不开心的。
完了两人也只是平淡地各自回家,分手有时候根本就不用说出来,因为都已经说过了。
后来两人各自投入到工作中,仿佛没什么交集,即使是在同一个公司。
再后来,公司拍的记录电影试映了,女主来了现场,环顾四周,没有发现男主的身影,转身走出了影院,却在大门口碰到推门而进的男主,相视一笑,对电影不外乎分分合合的剧情不感兴趣,便约着去吃饭了。
两人走在路上,女主提出买个乐透,男主说天天都买了,就是从来都不中,女主回应说不定这次就中了。
他们两的对话很是轻松。
我不知道后来他们会不会在一起,因为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想在不在一起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彼此心里都放下了那份累。
能这样在一起聊天其实比做情侣谈恋爱来得好。
你谈过几次恋爱?
还记得分手的原因吗?
不记得的话,就看《恋爱的温度》吧,只是,记忆不要太汹涌,免得和现任分了,前任却有了新欢。
恋爱关系里的忽冷忽热,就是彼此都有的病,就像虐疾。
电影《巴黎野玫瑰》中有一句话:“我遇到过很多人,有人让我发烧,我以为那是爱情,结果烧坏了所有;有人让我发冷,从此消失在生命里;有人让我觉得温暖,但仅仅是温暖而已;只有你,让我的体温上升0.2℃。
”但是,女性排卵期过后体温也会升高至少0.2℃,谎言也罢,实况也罢,无非就是一种温和的暖。
电影开篇就是失恋,女主在路上尽量整理好情绪回家,却趴在床上哭了,早上欢欢喜喜的和家人吃饭,上班时候路上又哭了。
这些情绪,每个失恋的人都会经历过吧,尤其是女孩子,不会像男人那样,起初就感受到自由。
女孩子善于把情绪释放在无人的时候,好朋友在考上大学那年的暑假,收到前任的祝福电话,看到来电显示止不住的抖,蹲在墙和床的角落里才好一些,接听只回一句:“喂…”音色都变了。
话说,我眼拙,当年那男孩带着现任走过我们身边时,只看到她的诧异,没看出她的悲伤,当她和我说起这些的时候,好像也真是风轻云淡了。
说来也奇怪,男人总是后知后觉,知错是,后悔是,改正也是,钝痛总是渐渐蔓延的;女人也奇怪,比侦探还侦探,比天才还天才,在抓小三这件事儿上,可谓功力深厚。
一旦女人开启侦探模式,情侣之间的信任关系就很微妙了,这段恋情也就差不多要到尽头了。
男人烦,女人缠,所以,分手就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至于感情,就像影片里那样,有着普通情侣第一次分手后的啼笑皆非。
以前,相信的是:好马不吃回头草。
可身边分分合合的人多了,才知道,什么是旧情复燃,什么是干柴烈火,以前是我太天真,低估了前任的杀伤力,2017年初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连宋对司命说:“这男人最惹不起的,就是曾经的女人,只要恩爱过,哪怕缘尽了,你都得一辈子让着她,否则,她就觉得你不是个东西。
”从影片前几十分钟来看,也真真是。
没有解决问题的复合,即使是干柴烈火,也只不过是重蹈覆辙。
失恋就失恋,悲伤就悲伤,可不能糟践自己啊,绝对绝对不推荐女主的做法,那个失足是为了剧情需要才出现的,因为,能相爱相杀的人,必然要势均力敌,男主劈腿,女主因失恋才失足,这才能满足二次分手的剧情需要,各自有所隐瞒,且避而不谈,没有之前谈恋爱的大吵大闹,就是传说中恋人之间极具杀伤性的冷暴力。
对于女生来说,男主这种的不成熟的青年,如果只当情侣,我不太推荐,如果要结婚,免谈,如果能等的起,随你。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婚,恋爱死循环无非就是分分合合。
看他们第二次分手,我也是看的分外心酸,她还有期待,他还是不上心,你说他不爱,看大段台词,又觉得,非也。
只是男女思维天生有差异,不沟通的后果,对同一件事情理解不同造成的偏差,彼此都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促成了第二次的分手,异常冷静,和平分手。
再次分手以后女主回到家可以和家人若无其事的看电视剧,显示的寓意是成长,亦如开头那句“就当长经验了。
”因为太习惯了,所以以为不会痛了,至于忘不忘,看新欢,看时间。
如果双方没有改变,复合再分手是必然;如果改变太多,也是必然;如果还爱,另说。
如果能相见,可能是句:“好久不见啊。
”
如果最终要分开的话,越早分开越好。
//觉得是无聊的、幼稚的情侣争吵的话,那说明剧本很真实…//有些弯路只能走“分手的人重新复合的概率是82%,但复合后能走到最后的概率是3%,剩下的97%都会再次分手”“为什么?
”“和第一次分手的理由一样”,初中“久仰大名”的这段对白原来出自这里!!!
//片中,“为什么没有我他依然能那么开心那么幸福”,一个曾经很容易陷入的漩涡。
后来,现在,我逐渐意识到陷入爱情的目的不是要去填补什么缺失。
这是危险的,人不能也无法用另一个人把自己拼凑完整,这样过于大的寄托在破碎的时候会毁灭掉自以为完美的拼图,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渐渐地 由衷期望 不停坚信自己独立的可能 再感受两个人靠近、倾注爱和付出的过程。
//“为什么人总是在索要的时候才付出,总是在失去后才能感受”在最美的春天和最应该感受快乐的地方哭泣 难道就应该被责怪吗?
我悔恨,心里责怪自己的无知。
但内心的天使安慰道:不要苛责过去的自己 但也不要放过过去任性的自己//日后尽量别要今天的泪白流 留低击伤你的石头 从错误里吸收 葡萄酿成红酒 时机先至熟透
1.作为处女作,片子挺好的,都是东方人,片子拍得挺让中国的爱情片导演汗颜的。
这个片子值得看看,男女主角是第二眼帅哥美女,以下几点是鸡蛋里挑骨头。
2.渣打的福利不错呀,金融危机缓过来了是吧?
——这个是乱入的,羡慕嫉妒恨而已。
金融危机期间银行的福利也是非常好的,可以持续拉仇恨。
3.电影的节奏好,小情侣吵架的台词,体会两个人关系的微妙变化,都有点意思。
两个人观点不同而引起吵架,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提及另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又继续吵,一直吵个没完,最后不了了之,这些小事过几天也都忘了是什么了,很多事情放不下容忍不了,还对恋爱对象特别有情感上的依赖性——这样的情节需要编导有生活,而且耐心地把它写出来,有一定难度。
如果控制得好,女人的细致和想法多也许有助于编写这样的情节。
对于男观众来说,本片可能倾向性稍微有点明显,问题主要还是出在男主角身上。
4.逻辑上稍微有点乱,可能是刻意的,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故意使然?
但是也不是全片通篇都“乱”。
可能是剪辑团队没协调好,镜头的编号有问题?
不影响理解剧情,但是总是觉得不太舒服。
5.原来《泰囧》《致青春》《西雅图》里王宝强、杨子姗和汤唯饰演的角色,他们的低贱人格不是国片专有,吾心甚慰。
没错,生活中很多经常闹别扭的情侣都会在相处过程中激发“贱人”属性,但是生活和电影是两回事,把生活的故事包装成电影的故事,是一个编导份内的事,这样才可把他拍出的电影称作艺术作品,否则任何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都可以编写电影剧本。
如何保持电影作为艺术的审美底线,同时把一个贱人属性刻画得惟妙惟肖,从合理性到接受度都好,应该是一位编剧摩拳擦掌引以为傲的炫技环节,谁做得好,谁就是高手。
以贱为美,故意耍贱还拿出来卖,即使是一种包装,也肯定登不了大雅之堂。
和这三部国片相比,本片在这个问题上做得相对不错。
6.同角度不同景别,同角度同景别的镜头连续剪在一起的手法,所有用过的电影里,只有《谍影重重》没让我出戏。
也许这是习惯问题,它们还没有像不同角度同景别镜头(比如正反打)那样,成为基本的镜头语言。
7.采访式桥段代替旁白以帮助解释剧情的手法,好比门德尔松e小调小协,初次聆听惊为天人,再次聆听,天啊好俗腻的曲子,借用一句名人名言:谁能帮我找回第一次听门德尔松小协的美妙感觉!
——导演最后确实想办法要把采访式旁白玩出新意,但是这也许就像门德尔松e小调小协,在后面加多少华彩,也注定因为乐曲本身的俗腻而没法帮它提升。
这一项没给本片减分。
把这个手法用到润物细无声的绝对加分。
期待吧。
韩国电影,没有什么宏伟的情境,只是男主和女主之间的故事。
他们两人都是银行的职员,在进行了几年的地下恋情后,分手了,却因为一次在聚餐时吵架,恋情才被所有人知晓。
分手后的两人各自恋爱,却又干涉彼此的新恋情。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两个人还真心相爱着,在乎着对方。
如果真的不在乎了,就不会去在意。
电影一开始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他们分手了,只是以分手作为故事的开端。
男主与哥们的一个学妹交往,女孩才大二,女主跟踪女孩,我想她也只是好奇女孩是什么人而已。
女主一次与追求的男人吃饭,喝多了,结果发生了关系,还被拍了照片。
男主知道后,很生气,不过场合地打了那男人。
同时也斥责女主为什么要找一个这样烂的人交往。
那天晚上,俩人在外面各自走着走着,男主拨通了女主电话,要见一见。
后来,他两复合了,即使两人都知道复合的人只有3%的能最终走到一起,还是义无反顾。
一切又好像恢复了。
一段时间以后,两人之间有了微妙的变化,不记得是因什么事情开始的,也许是男主约了之前的女孩说清楚以后,也许是女主看了男主手机的几个通话记录,也或许是在一起吃饭时,女主提起了那个男人道歉的时候。
两个人都开始怀揣着心思,忍着让着,尽量不吵架,就为那说好的3%。
彼此都想着要对对方好一点,体谅一些。
结果,两个人的心事越来越重,在一起时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不再随便吵架,却把心事都藏在心底,总有一天会爆发。
女主看到男主都是假装的开心,假装的约会。
在去游乐场的那天,女主开心的做好了便当,谁知下起雨了。
电话打给男主,还在睡觉中,也许男主约着去游乐场,真的不过想让女主开心,自己并不想去,所以他忘了。
可是他不知道其实女主真正希望的只是他能开开心心地和她在一起,去一个地方。
下雨的游乐场,女主有些失落,看着男主漫不经心的样子,假装去买饮料,然后一个人在雨中嚎啕大哭。
那种悲伤,深深地戳痛了我,如此相似的感受。
男主出来找她,不能理解女主为什么这样,两人在雨中终于吵了起来,说出了彼此的心事。
平静以后,女主说,一直在想以前是为什么而反反复复地吵架,刚刚在吵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是因为在想彼此是不是因为喜欢才恋爱的。
男主也想到了这个答案。
两人又恢复了客气的平淡。
雨停了,男主提出一起坐过山车。
在空中穿梭时,两人的回忆也浮现了,开心的不开心的。
完了两人也只是平淡地各自回家,分手有时候根本就不用说出来,因为都已经说过了。
后来两人各自投入到工作中,仿佛没什么交集,即使是在同一个公司。
再后来,公司拍的记录电影试映了,女主来了现场,环顾四周,没有发现男主的身影,转身走出了影院,却在大门口碰到推门而进的男主,相视一笑,对电影不外乎分分合合的剧情不感兴趣,便约着去吃饭了。
两人走在路上,女主提出买个乐透,男主说天天都买了,就是从来都不中,女主回应说不定这次就中了。
他们两的对话很是轻松。
我不知道后来他们会不会在一起,因为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想在不在一起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彼此心里都放下了那份累。
能这样在一起聊天其实比做情侣谈恋爱来得好。
你知道吗?
分手的人重新复合的概率是百分之82,但是复合后能走到最后的只有百分之3,剩下的百分之97还是因为第一次的理由再次分手。
每个人都期待自己和他是这百分之3的其中之一,那百分之97的唯一例外。
分手的时候都觉得是我从头到脚的让着你,而你却不懂得我的难处,体会不了我的感受,这样那样的理由堆砌成了分手的借口。
分手后又有千百种理由记起他的好,只是不明白爱不会消失,却会迁徙。
就像小英手上的伤口,看起来好了却留下雨天隐隐作痛的疤。
我怕说错一句话,又怕做错一件事,还会像以前那样。
要坦白的人是你才对,别硬生生地出来假装开心,让人心里难受。
回想起来每对情侣都会有类似的对话,再平常不过的自以为是,为对方着想,却被人看穿心生寒凉。
爱情之所以能够简单,是因为它太复杂。
人们总是在选择对方的同时试图改变对方,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一束光。
日子久了,所谓的爱情就成了一滩死水,真理通常都很庸俗。
所以别当自己会中乐透,别以为自己会成为那814万分之一,那样你才会更珍惜眼前的这个人。
情侣间什么东西都挑明了说就好了嘛,越是想考虑对方越会错的厉害。男主在酒店打人之后训女主时擦了一下眼泪,后来男主打了一个,这段好喜欢;雨中游乐园那段也很精彩。都是生活中的人,难免计较。
还是觉得恋爱的没恋爱的都该来看看这片儿,作但真实。中途有笑点,香烟躺进咖啡杯。
历历在目。原来所有的人,都一样。有过这样恋爱的人,一定都能看懂。最后导演给了一个美好有想像空间的结尾,但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真的,就只是最后一别了。
那些为爱受过的伤口,最后都会长出刺来。
一段普普通通的爱情故事。。因为金敏喜的存在而闪闪发光。。情侣之间的相爱相杀看得教人灰心。。失恋的冷战的多年没有恋爱的就别看了。。因为与这种片子感同身受而泪如雨下的场面实在是太惨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是我泪点高了!感觉一般
后面的分手看得好心塞。话说你俩这样分分合合的,全公司的人都腻歪了有没有!
渣打银行就让这群员工这么天天鸡飞狗跳得闹这还能存续到今天?小孩过家家一样的恋爱 芒果台职场剧的背景 真是还不如看tvb
比较真实的一个电影 叙事很细腻 很多人应该会有同感吧
这种事情。。。
女主角长得很一般呀,不过镜头还是蛮好的。
纠纠缠缠,磕磕绊绊,藕断丝连,道不尽恋爱中的悲喜,逃不过离离合合的循环,岁月中的那段或平平淡淡或作来作去或刻骨铭心总是不期然地一再演绎。重合那段的小心翼翼让人无比绝望,却不意料居然还有片尾的牵手。
新人导演作品能到这种程度真的很厉害啊,感情真实,整个故事也很有趣。包括在包装上也用了一种半记录的方式,以打破与观众的隔膜,虽然这点处理得没有那么好。李民基怎么瘦成这样了
除了男主角,一切都还挺不错的片子。
2013.8.4
上半年最好的电影
韩国版志明与春娇~金敏喜拯救了整部电影~
还在乎你、还爱你 真的不一样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部如果能只在2/3处结束就能给到三星的轻喜剧~
复合的情侣中有97%还会再分手。定胜负的是沟通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