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萱真的从头到尾没有做错任何事!
佑洁真的很美,但渣男渣女真的赶紧滚不要再伤害别人了。
劝女儿包容看不惯出轨的母亲也真的够恶心。
✦⸝⸝第一个故事很好笑,还挺不错的。
✦⸝⸝第二个故事2星。
整个氛围从头到尾都太压抑了。
就是去英国那个故事到底在演什么啊?
不是演技问题,就是这个本子这个剧情剧情…what?到底想说明什么?
✦⸝⸝第三个故事三星半,还蛮喜欢的,但结局不太看得懂诶。
越到后面的剧集故事节奏越是慢到让人怀疑人生…真的只有沙之书还比较有意思,其它故事都很无聊。
✦⸝⸝所有故事的主线就是婚姻甚至都不是围城,而是女人的牢笼。
如果人工智能的指导都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不如首先反思为什么自己连人工智能的水平都不如。
本来就是过渡依赖任何东西都会出问题,但婚姻爱情出现裂缝本质问题都是两个人之间出现了嫌隙,所谓人工智能的依赖都只是放大了问题现象。
很烦,越看到后面越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观感,越看越不喜欢,节奏也很拖沓,本来觉得题材很新颖的,全部看完就是很失望。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因为不想看异性恋的故事 特意等到这几天沙之书出资源 只看最后两集 结论就是 等得值当萱萱告知母亲自己的另一半佑洁有外遇时 我下意识以为操着台语看似传统的母亲 会和所有的东亚父母一样 说起那句让人厌恶的话:找个男的就好了啊 找个女的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但是没有 根本没有 她母亲说:当初说终于找到了结婚的对象 爱得死去活来的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 出了问题 你就当作是两个人的难关 两个人一起解决啊…在你眼里 我偏爱佑洁 那是因为我感谢她保护你包容你…妈妈的说法显然是否最优选另当别论 我感叹的是 在我们还讨论「该不该向父母出柜」这样的伪命题的时候 在我们仍在小心翼翼划分阵营的时候 在我们还想形婚是否必要等等这些初始问题的时候 在我还会下意识自我阉割 认为影视作品里肯定会有厌同行为的出现以防止“失真” 的时候 她们早就已经跨越障碍 抛却了莫须有的偏见 达到了社会制度和观念层面的认同和共行 认真 大方 恳切 不排斥不排异地讨论起 所有关系形式之下 个体的困扰和苦恼我当然知道在东亚社会现实里 这样的场景有多么梦幻 但最起码 我可以在影视作品里 看到理想和现实并行依存 看到同性伴侣不再作为「闺蜜」出现 在镜头和台词里 不再是无脑齁甜 而是有肉体和精神的触碰交集共振 不是再说什么「同性才是真爱」这样看似尊重 实则讽刺冒犯的无知无礼的刻意划分定论 她们呈现的 是同样的真实 同样的赤裸 同样会因为脆弱自私而摇摆 同样会愚蠢妥协 同样会为了孩子步步为营 同样会胆怯隐瞒欺骗…刻画所有性关系群体时 注入人性 而非捧上天也非踩入地 这是最大的尊重 最实际的平权行为而这些 对面似乎用这剧的最后两集 完成了理想的建模
期待了一整个月的〈沙之书〉!
画面非常有未来感,两人住的房子也很有科幻电影的感觉。
刷了N回预告,终于看完了正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虽然简单来讲就是佑洁在咖啡店重遇曾经有过好感的对象,顺着BOB预测app的指示,婚后出轨了自由又野性的Aasta。
很老套的设定,但放在妻妻的同性婚姻之间却也很让人产生共鸣,况且谁不喜欢看美女和美女之间的爱恨纠葛呢?
反正比中年油腻男赏心悦目多了。
人是动的深渊是静的有些危险全然出自想象Aasta是一个很有野性魅力的女子,主动,不在乎世俗成见,就算是第三者也坦坦荡荡,并不觉得爱上已婚的佑洁有什么错,因为普通的社会道德是无法困住也门摩卡的野香的。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这么大胆奔放的美女撩我,可能我也不一定能轻易拒绝并守住底线,毕竟人性本就是很难经受住诱惑的(在没有太大后果的前提下)。
小时候会觉得,出轨就是无法挽回的,出轨了就必须要离婚,更不可能原谅。
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渐渐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
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在一段关系里久了,很容易感觉疲惫,感到无聊,潜意识地也想寻找一些新鲜的刺激,哪怕明知那样是不对的。
当你曾经喜欢过的人,重新找上了你,你是否真的能拒绝那份悸动?
人总是会对当初的遗憾念念不忘。
但有时候最吸引你的人,却不一定能成为一起生活的人。
她自由不羁,四处流浪,没有什么能绑得住她,那么你怎么能确定,她不是在你这里短暂停留呢?
有没有可能,她最吸引你的地方,正是你缺少的,却也可能是你无法做到的?
萱萱能成为孩子的另一个妈妈,可Aasta,能吗?
她真的能被家庭捆绑住吗?
我们只是短暂地,对未曾拥有的东西充满渴望,却忘记思考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又是什么?
为了你最想要的东西,你是否愿意放下此刻的心动?
有时候,只有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我们的相遇才有意义。
不过人生中,遇见对的人,或者说遇见匹配度很高的人,可能不止一个。
最后,我们也只能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人成为伴侣成为家人。
所以我还蛮理解萱萱最后回到佑洁身边,重新成为一家人的选择。
因为除了伴侣之外,她们更是家人,是一起风雨同舟的家人,那份感情是很难像一开始满是火花的爱情那样,说淡忘就淡忘,说割舍就割舍的。
因为彼此的生活,朋友圈子,家庭,已经全部交织在一起了。
和Aasta是没有那种家人般深刻的感情的。
总之〈沙之书〉非常写实,也把人性描绘得非常赤裸,和〈粉红理论〉那种满是粉红泡泡的偶像剧不是一种类型。
如果对婚姻的意义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去看一下。
这几年台湾的讨论女同志的片子越来越多了,女性的爱与性也越来越被大家看到,终于不再是大男子主义视角了。
期待今年的下一部GL。
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故事的结局充满了宿命般地隐喻。
刚送走了妻子和孩子的男人,看着孩子传给他的视频又有些后悔。
他发动车子,想去机场追她们。
但开到半路,车就抛锚了,他只好叫了拖车来。
他和那辆老旧的汽车一起坐在飞驰于隧道里的拖车中,只是行驶的方向与妻子去机场的方向刚好相反,他与妻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背道而驰的婚姻,终究会走向分崩离析。
可能因为自己近几年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程度的变动,所以两人之中更能共情丈夫的处境,害怕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被万里之遥不断变化的妻子儿女远远落下,想出来先斩后奏的昏招连女儿都知道,如果自己要离开,就不该在这么远的地方跟一个男孩子有感情上的牵扯。
没法认同这故事是个“连自己都不爱怎么能爱别人的”问题,她不过是爱她丈夫和她父亲不及爱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罢了。
而且说实话,现实生活里我真的见过对别人比对自己还好的人,既没有偏执也没有变态。
家务劳动不是免费的,可是拖延了五年都没有谈妥共同生活的问题,是不是早就该考虑离婚,让男方以抚养费的形式支付这笔钱,而不是在情感和财务上都纠缠不清。
最不该的就是让男方保持着她会回国的期待,其实她现在说积累两年英国的工作经验就会回来,两年之后大概又会说不能把早已习惯英国生活的儿女强行带回国、或者把儿女单独留在英国自己回国。
就像她对前男友的态度,很难说完全是前男友自作多情吧,她自己也是一有什么相关问题就找人家倾诉、帮忙。
还有她也真的逃避了对失智失能的父亲的照料,连偶尔回国同桌吃饭,也都是嫂子一直给爸爸喂饭擦嘴,她漠然看着,像个不常走动的远房亲戚。
知道自己丈夫一直在支付父亲养老院的费用后,她的反应很像恼羞成怒,像被戳破了自己没有承担赡养责任的真相。
相比剧情的走向,更好奇如果她没及时拿到英国的工作机会会怎么发展
基于科技背景的婚姻故事。
事实证明,科技不能改变婚姻。
圣筊:1⭐,男性意淫片,我给男主邦邦两拳,你信不信。。
尾号1314:3⭐,拜托女主更自私一点🙏🏻恭请光临曾贾府喜事:4⭐,顺应本心活出自己想要的短暂却精彩的一生,与顺应社会与所谓“自然”成为父权制牺牲品、将自己物化成生育机器,你会怎么选?
梅莉:5⭐,真实到恐怖,与很多人相比几乎算是好到虚假的丈夫(不是说他好,而是说现实中的丈夫只会更让人窒息),绝望到令人无法呼吸的婚姻。
恐婚恐育绝佳宣传片。
『原来相爱的终点是责任制。
』简直完美切合梅莉。
沙之书:3⭐,我其实也一直有在思考婚姻、亲密关系、出轨的问题,毕竟让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我觉得是很难的一件事;可是在走入婚姻后,再遇到喜欢的人,就需要好好考虑了。
这个故事中最让我难受的是佑洁被发现出轨后,她没有任何后悔,对原配没有任何挽留和想念,她所有的感情和想念都是对她的女儿(毕竟是自己生的,两个妈妈对女儿的样子我还蛮喜欢的),我真的很怀疑她到底还爱不爱原配(不好意思实在是忘了角色名了)。
最后又因为预测所说的“情人的真面目”,她就和情人分手了(拜托人家最多只是调调情,您老都直接精神肉体双重出轨了)。
她这无与伦比的双标和既要还要,真的让我很难受。
也许她谁都不爱,只是爱自己而已。
其次还有就是,在女儿的伴侣出轨后,妈妈表示:谁没犯过错,我只是感谢她对你的包容和照顾。
我只想说:exm?
如果佑洁是一心后悔,我觉得你这么劝一劝还挺合理,但人家完全不想做选择,我甚至想,她可能想着要是妻子提出离婚,她就可以很快乐地和情人在一起了。
此外,对于这个故事,佑洁改成男性一点违和感都没有,不懂把它设置成同性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湾湾近些年来的剧,很多都很不错。
最起码没有那么厚的滤镜,演员皮肤纹理很真实。
或许剧本/故事哪怕讲的不算十全十美,但是总能点出非常深刻而又现实的问题。
我最最最喜欢的一点,很多中国湾湾剧的片头,不唱歌,基本一下子就开始走剧情,我真的超爱这点!
无论如何,所有的故事里面女性总是相对更疲惫,受到束缚更多,总是被外界干扰的一方,可悲!
第一个故事,爱情不是靠猜忌和怀疑,外物再智能,感情是人独有的。
以及,一个女性不要房车,只图男性逗她一笑,每天收拾家中大小事务,就这样还要被猜忌。
第二个故事,虽然我支持女性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一直依靠爱情来追求自己的梦想,确实太自私了。
爱情是爱情,爱情是纯粹的,所以谈恋爱很美好,但是婚姻不同,婚姻涉及到太多方面,经济独立在婚姻中太重要了,否则金钱被轻易剥夺后,不独立的那一方将寸步难行。
其次,两个人之间如果一个一直进步,另一个只能是相对退步了。
第三个故事,中消症让我很不舒服,现实中怀孕后反而会让女性憔悴。
不过也提醒了女性朋友们,别"跟风"啦,孩子不是"解药",人生短短几十年,多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多好!
其次,哪怕剧中此病只是一个假设,现实中也有很多女性像被货品一样挑挑拣拣。
女性朋友们,早点觉醒吧(包括我本人哪怕已经意识到了,现实中还是会不自觉的厌女和被男凝束缚),唉。
最后,相比中消症,无精症倒是个不错的东西。
第四个故事,看到开头我就有些窒息,然后不想看了。
看到老公回家,老婆让他接孩子,他忽然问有什么好处,还说要不让孩子不上了。
好窒息,这就是大部分男人,难道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吗?
同事在家聚会,老婆忙里忙外,老公坐稳如山,这是大部分家庭的常态吧,别人夸一句好贤惠,这真的是女性想要的吗?
家庭主妇真的是真心相当家庭主妇的吗?
主妇当久了,真的会失去自我。
很多家庭主妇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从而无法跟上时代步伐。
很多孩子反而会感觉压力过大,老公会觉得啰里啰嗦。
为什么父亲很少啰嗦,传统的解释是沉默的父爱,我不否认这点。
但同时,大部分父亲对孩子的了解远不如母亲多吧,他什么都不知道,很多都不上心,那不就只能沉默了吗?
女性处处在被无形pua,无论是孩子,老公,婆婆,自己的爸爸妈妈,甚至姑嫂等等。
女性,何苦为难女性!
第五个故事,只想说一句:她们都好美!
这篇很多隐喻个人很喜欢这篇标题曾贾已经双关语剧中无论虚构出来的问题和科技产物都很有冲击点反映的问题现实真的很普遍发生剧情也高潮起伏全篇我都揪着心看的很多评论都挺深度解析了这里就不多说了有个大家挺忽略的问题这篇片尾曲后有彩蛋的很多没看懂的人估计看了彩蛋就懂了彩蛋是挺直白的解析
五个故事,我更喜欢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故事。
虽然表达得稍微夸张了点儿,但是主题还是很突出的,这也是我佩服台湾制作的原因之一。
我主要还是想说一说最后一个故事。
有剧透的哦!
是背叛,不是命运。
林佑洁那就是出轨,就是背叛。
我承认长期跟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有累的时候,会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也会有想要找个地方清净一会儿的时候,但是这些并不能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人婚内出轨的原因。
出轨,婚内出轨就是背叛,就是标准的渣。
关于灵魂伴侣,宣宣那句死心裂肺的“每天一起做便当的就不是灵魂伴侣,每天一起喝咖啡就是灵魂伴侣”,被演技惊艳。
其实,我不能忍的是,凭什么佑洁婚内出轨还可以那么理直气壮、理所当然,被抓现行了还质问,“你不觉得是我们之间出了问题么?
”,甚至在三人行的时候还可以无耻到和小三秀恩爱。
结局不是我要的结局。
面对出轨者的反省和认错,家人的本位错误论,宣也挣扎过。
她从一个事事需要照顾的小孩,一夜之间长大,其实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在某一段关系里面,总有人要扮演弱势的一方,她扮演得很好。
她的三观很正,即使差点儿因为冲动报复犯错,她也很聪明,她了解佑洁也了解自己,她能洞察到问题的关键并且想到了办法去解决。
她有爱,并且会尽最大努力去爱孩子、父母、伴侣,还有朋友。
两个人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我觉得不论异性还是同性,面对诱惑的时候总会有,选择不同结局自然不同。
我问自己,是否可以愿意接受赤裸裸的背叛,与伴侣重修旧好,答案是不能。
诱惑没有错,跟命运没关系。
诱惑其实并没有错,Aasta没有错,她对佑洁说,“是你自己摇摆不定”。
佑洁对她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诱惑,她们都没有抵制住诱惑,进而双双沦陷。
Aasta在等佑洁给她一个最终的答案,而佑洁却在自己编织的命运齿轮中假装无辜。
剧中,大数据的预测就是命运,佑洁爸的测算也是命运,这里有个点处理得很有意思,佑洁是不信大数据信命,最后被大数据裹挟;宣宣愿意听大数据建议,最后利用大数据掌握着自己的人生。
所以,说什么命运的安排呢?
拒绝不了诱惑,就是渣。
《圣筊》是五个故事里最好的 不管是节奏还是剧情 果然真情侣就是最甜的 就是把男主刻画的有点傻了第二个《尾号1314》真的好烂 只是把一地鸡毛放出来 男主自我深情感动然后精神出轨机器人 性格烂的要死 家暴倾向无疑 女主确实是非常自私 你可以独立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 但是和男主一样 前男友那个也很扯 人家孩子都那么大了 女主说那种希望人家出事的台词 只能说导演编辑没有脑子 男主还老是让我跳戏到陈嘉玲婚后也是这样的 第三个故事《贾府》能看得出来想玩新东西 但是剧情真的很一般 女主好显老 也没什么笑点 故事非常冗长 高科技蛮好玩的 只不过就那么一点点作用 不痛不痒 第四个《梅莉》确实是大多数夫妻婚姻写照 但真的非常絮叨 平淡 男主那种态度 到底有什么好蛮横的 女主又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 插一段失智父亲和过世姐姐的故事 完全多余 这种婚姻 就连今天谁煮饭都能成为争吵源头 第五个《沙之书》我蛮喜欢这个故事的 三个女生都太好看了 镜头语言也好美好啊 剧情也喜欢 BOB预测命运这个设定也是我最喜欢探讨的 婚内出轨的常见之事披了个唯美的外纱 但伤害的痛还是最痛的 温贞菱那个爆发“一起喝咖啡的是灵魂伴侣 一起做便当的就不是了 是不是” 太震撼了 最后的结局也美化了 现实中大部分应该是离婚 但为了孩子纠缠 彼此痛苦过一辈子 林一说话总给我贾静雯的感觉 温也好像张钧甯 然后咖啡女孩好像桂纶镁
很感人
《沙之书》仅凭颜值和身材让我坚持看完了两集。温贞菱好适合这种疯疯癫癫的角色😂。或许我就喜欢她这种有张力的话剧型表演方式。
这种多单元的剧真的不好评分,可能有种木桶效应,会让人对着最差的观感评分。圣茭的故事做开头可能是想要欢乐一点但故事本身的精彩度不太够,要说有趣感觉也只是犯傻,3星;牙医的故事和插画家的故事有点像,都在讲男女双方关于婚姻中的义务与事业、理想发生冲突,都四星;两个女同的故事都很喜欢,一个赤裸裸地把女性的年龄和生育困境具象摊开来,另一个讲婚姻的付出与回报、命运与选择,都可以打四星半。但整体我想打五星,是喜欢勇于关注社会议题的态度,以及林予晞实在是好美。
居然,每个单元都不错!
只想说不结婚不会死
皱着眉头看完了,整体感受:迷惑、尝试理解、无解。最受触动的是第四单元的《梅莉》,越看越觉得是未来,或是当下。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前四个单元的异性婚姻中,男性都被描摹成“痴情”的形象,女性或直接或间接被指责“自私”,并且剧情走向上,几乎都是她们的举动“导致”了婚姻之中的危机。反而是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女同恋人加入了出轨的元素,然而评论区一水的颜值即正义,也挺可笑的。
十几年前台湾在认真讲偶像剧为我造梦,十几年后台湾又在认真讲述生活教会我原谅生活。
我很喜欢刘冠廷。
拍的真好,本来我是火急火燎赶着想赶紧看到沙之书的,结果被第二个单元狠狠震撼,多么深刻的讨论啊,婚姻、爱情、grow apart,缺失的关注和AI的甜言蜜语,婚姻不是枷锁,该相互松绑的时候不知道心情到底是如何呢?当车在半路坏掉,男主哭着说“我真的追不上你们了吗”的时候,到底是绝望还是新的希望呢。拍的真好啊!然后沙之书,林的演技确实不行,但是脸蛋确实非常行,rima整个人就像是深圳热天在路上喷水雾的降尘降温车,不过她喷的不是水雾,是荷尔蒙和姬崽春药
第三个故事的演技有些不理解
吵架和好再吵架再和好,大家一起包饺砸🙄这种屎剧情春晚演骂得可起劲,到台剧居然能7.8分简直无话可说……
看了前三集,第一集,社会适应无力无主见企图通过拙劣模仿跟上节奏的普偏下男,第二集,人生阶段不同穷途末路但是谁都不愿意当坏人的狗血琼瑶,第三集,试图通过中消症暗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但是要么怀孕要么老的出路,拿来给大陆作愚民催婚恐怖片还挺合适。别以为蹭点什么ai未来、新鲜概念就可以有创意加分,一堆什么玩意儿。
婚姻 到底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发现大部分问题都是平衡的问题,家庭与自我,现实与梦想,能balance好自然最好,如果自我的一方比重太高,那就要好好考虑考虑还要不要继续,第2、4两个故事的女主角分别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我觉得难过的地方在于,明明婚姻里每个人都没有错,可为什么后来还是搞得大家都筋疲力尽,沟通也解决不了很多问题,每次看婚姻里的争吵都看得我目瞪口呆,我不要这样。btw,最后一集里林予晞放下咖啡杯笑着说:你帮我决定。这谁能顶得住啊!我看是你在用这个吧台把妹吧,但凡换个人来演,都没有在出轨被抓包后还被伴侣说“这个时候,我居然还觉得你很美”的效果,不过看她和温演情侣我都替她们尴尬……还有你们台湾不单演员就这些演来演去的,连房子也是固定几套吗,看过为数不多的几部剧,已经第3次看到一样的房子了
第一个单元太无聊了……
两集一个故事,就跟五个爱情电影一样。第一个刘冠廷那个BWEI挺搞笑的。第二个什么尾号1314不咋地。第三个有关什么中消症的更是奇奇怪怪的。第四个施名帅那个也是有的没的无聊死了。最后一个我已经觉得我没有必要再看了。
这是结合科幻吗?每一个设定都奇奇怪怪。
婚姻大概是在买一种一加一等于第二件半价的盲盒,参与者抱着占到便宜的幻觉自我宽慰,但其实不买立省一生。
只看了沙之书,背景是虚的,内核是实的。把同性和异性的婚姻一视同仁,真正思考的是婚姻的本质 故事虽然老套,但是光这个出发点就已经有很大进步,而且也确实拍出来了导演的想法。ps:林予晞真的是很多姬佬喜欢的类型
只看了沙之书部分。无论是花香第二部,还是沙之书,最近的女同台剧都在讲相爱容易相处难。。
我真的挺困惑沙之书这个故事到底好在哪儿啊。我是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最后大和解是被出轨方一遍一遍道歉,幸好这位女士还有在工作有在负责带小孩,按这编剧的意思要是全职主妇还不得跪下磕一个求求出轨方别离开啊?我要看这种剧情我看社会新闻不好么我看你这个“女性主义群像剧”找气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