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柳如是,Liu Ru Shi,Threads of Time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柳如是》剧照

柳如是 剧照 NO.1柳如是 剧照 NO.2柳如是 剧照 NO.3柳如是 剧照 NO.4柳如是 剧照 NO.5柳如是 剧照 NO.6柳如是 剧照 NO.13柳如是 剧照 NO.14柳如是 剧照 NO.15柳如是 剧照 NO.16柳如是 剧照 NO.17柳如是 剧照 NO.18柳如是 剧照 NO.19柳如是 剧照 NO.20

《柳如是》剧情介绍

柳如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上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灵臆事件现场直播孽扣皮革先生美丽的家心中恶魔:比利·米利根的24副面孔不疯不狂不爱你不良家族家庭相册宅男腐女恋爱真难OAD不安分的狗偶然结婚爱情攻略美国刽子手航海王之黄金城开创盛世云端之上金沟情仇记再见,成人杂志当你沉睡时兵临城下·虎贲玩具总动员之惊魂夜东江密令之江湖下一个圣诞节见含笑食堂死亡片场全职高手第二季罪恶之城2高考1977我们的浩瀚宇宙

《柳如是》长篇影评

 1 ) 《柳如是》:清新文艺的明末传记片,是我的菜

如果说这是常熟投拍的宣传片,那么他好于以往90%的宣传片,真正把历史和名人传记以“吸引人的方式”讲述了出来。

观众从不排斥历史题材,只是先前一些作品太过粗制滥造而已。

我给片子高分,是我的菜。

影片尝试为柳如是立碑。

剧中除了爱情之外,过多着墨的就是明清易代挣扎中的柳如是了,柳如是的爱情观是和爱国情怀交融,别样傲骨。

在陈子龙面对婚姻怯懦时、在钱谦益“水太冷了”的2B行为时,柳如是的女儿身、男儿情怀、士大夫气节,被衬托的无比高大。

“我一个女流之辈都知道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你平常孔孟之道一套一套的,连起码的底线都没有!”我对柳如是扮男装写诗那段、愤然一跃桃花池那段印象太深刻了。

总之,本片看完,让我非常感慨柳如是传奇且高亮的一生。

可惜,结尾的“穿越”一幕,则是对全片辛苦营造的“文人雅趣山水画,才子佳人俏江南”意境的粗暴亵渎。

时空的变换却没有让观众产生命运无奈的感叹,明显与前片格格不入,属于典型的败笔。

除狗尾之外,影片前面风格统一:古典化水墨化摄影风格、古典式语言对白,古典化人物造型。

凌峰、冯绍峰等人很好的融入片中。

万茜这个新人我现在很看好了,有风骨的女演员。

最后再可惜一下:这么清新文艺的片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企宣被各种大烂国产片们挤得默默无闻,大多数观众都不知道,太可惜了。

PS题外话: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也必然有他的道理,何为大义,何为小我,如何取舍,结果必不相同。

但人生的路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来,有相聚有别离,有希望有失望,难得的是得一知己,难得的是有个人能真正的呵护包容你!

 2 ) 《柳如是》观后

我总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梦:江南典雅的园林中传来悠扬的昆曲,脂浓粉香的秦淮河上荡着精致的画舫,轻言浅笑,酒醇茶香,一切的一切都有鸦片般醉人的味道……今天,当我坐在电影院里,这个梦一下子真实的让人窒息。

风情万种的寇白门出场了,她巧笑嫣然,你若不去,这花榜状元就非我莫属。

杨影怜(也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倒也淡然,我还真是不想去。

晚明的文人活的优雅也纠结,怀才不遇就在青楼中饮酒赏花,钱谦益就是有太多的不甘心。

杨影怜得到了花榜状元,邂逅了陈子龙。

她渴望天上明月见证他们的爱情,可她的爱人对她脱籍从良却是一脸惊讶。

董小宛要出嫁了,可是青楼女子出嫁按当时的风俗都是夜半潜行,不可能吹吹打打,风风光光。

姐妹们坐在一起黯然神伤,荧幕前的我却心生艳羡。

她们羡慕寻常女子出嫁时的风光热闹,可是她们不懂寻常女子一生只有这一天风光热闹,而她们却一生绚烂华彩,死后仍可有诗文传世。

总有人说他们是青楼女子,如何如何,我倒觉得只有名妓方可配的起名士,寻常人家的女子纵然是容貌出众也无这般才华智慧,胸襟气度,这世道也真是反了。

柳如是在岳王庙巧遇钱牧斋,又在卞玉京处再度邂逅。

钱牧斋称她为河东君(河东是柳氏的郡望)并以匹嫡之礼迎娶柳如是,诗文唱和,日子也逍遥自在。

可是就在那个端午,当寇白门神采飞扬的炫耀保国公迎娶自己的排场和气派时,王朝倾覆的消息一并传来。

史可法殉国,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柳如是希望自己可以像梁红玉一样随夫君上阵杀敌。

可惜,钱牧斋不是韩世忠。

钱牧斋决意献城,提条件不许伤害无辜百姓,尽快恢复科举考试。

我一直都不喜欢这个人,不读他的诗,不看他的文章,觉得他真是配不上柳如是。

但我也明白,这世界上的事情本就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人性的脆弱和胆怯,矛盾和纠结由不得我们无关痛痒的说风凉话。

献城是为了百姓,殉国是为了名节,献城不殉国还要在新朝为官,贰臣之名遗臭万年,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难道想不明白这些吗?

赴京路上,离家的柳如是和钱牧斋相遇,钱牧斋说,新朝已经恢复了科举考试,国可以亡,可是文脉不可以断。

就是这一处,我几乎哭到失声,不说了,什么都不说了。

郑成功退守台湾,陈子龙召集义士反清复明。

尽管大势无可逆转,但面对时代的雪崩,那些人的勇敢、智慧、性情、义气,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

哎!

谈什么国仇家恨呢?

反正在我的心里,我的家族早在南朝终结的时候消失了,而这个国家的王朝历史也永远的停留在了晚明的江南,之后已与我再无什么关联。

影片的结尾实在是像一部拙劣的穿越剧,人们在一个现代的画展中匆匆擦肩而过。

可不知怎地,我不觉得厌恶,甚至觉得安慰。

我在想,是不是我们都曾是古代的人,在轮回中继续生活,也许我是他们其中之一,即便不是,如果曾经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是一种幸运。

画面很美,干净,精致,风情万种,把我心里多年深藏的那个梦变成了现实。

开场的花榜状元,让人想起同样风情万种的《海上花》。

我喜欢秦汉和凌峰的台湾腔,正是这样的声音才可体现出江南文人的温润之美。

那个在江南做奸细的索大人我也喜欢,尽管是满人,但是在江南蛰伏多年,竟也有些可爱的文人气。

万茜的美并不惊艳,但柳如是本就应如此,书卷气、脂粉气、豪侠气兼而有之才好。

电影院里人很少,这样的片子估计喜欢的人不多。

后面的一对小情侣大概是来看冯绍峰的,感觉得到他们的意兴阑珊,因为戏份太少了。

前排坐的大哥更像是来做翻译的。

秦汉出场,他就说,这就是钱谦益。

如是者二三,声音还很大。

也许他担心我们看不懂吧,其实不懂的人你就算告诉他钱牧斋就是钱谦益,他还会问钱谦益是谁?

记得剧中有个情节,一个茶水摊的老板对柳如是说,这里前些日子死了个大官,在明朝就是大官,到了清朝还是大官,这不是也死了。

柳如是便问是谁?

那老板说,不记得了,只知道姓阮。

我等着他翻译,他倒不说了,我叹了口气,心里想着《燕子笺》和史书戏文里的南明往事,竟然走神了。

电影院里一共5个人,我从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开始为各种情节落泪,一直哭到散场,哭声怕是有些刺耳的。

散场后,我问老刘,你觉得怎么样?

老刘说,我就是那个索大人。

我问,此话怎讲?

他说,认识的字不多。

我便笑,他也笑。

 3 ) 你生错了年代,又生对了年代。

那时她还叫影怜,是青楼里的头牌。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为了救公子,白衣素裙,一句“军爷,我早就嫌这件衣服太素,想在上面画朵梅花,可是就缺个帮手。

要不,你帮我画?

”不需多言,足够把这情调得风生水起。

不禁要叹,女人极致,不只在于玲珑,在于风情。

人生本就是此去经年的美梦,下弦月,杯酒空。

英雄华发,美人正当时。

这秦淮八艳生生夺了多少人的魂牵梦绕,美人以为这便是爱。

这红尘里媚眼如丝,聪明了一世,到头来究是要归宿的平凡妇人。

可惜,这男人风月,把酒言欢时诺允得轻巧,一到兑现,唯唯诺诺像个懦夫。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影怜改名如是。

应是心酸了子龙这番上榜忘情。

她求他,明日再陪我游番西湖吧,他不允。

其实,自小在风尘长大,她又是这般倔强的女子,怎不知他的嫌弃。

只是想最后在留存一段时光为忆怀。

他却一点也不知,这男人,真当是负了。

幸好,柳如是拿得起放得下。

红纱帐暖,美人如玉的梦依稀是醒了。

她提笔为赋,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这魂魄,看来三魂已经被万茜饰演的柳如是给带走了。

本以为,这敢于直面指责明媒正娶的牧翁先生,抵住36岁的年纪之差,该是美人有归的喜事。

却不料在破城前夜,一句“我不怕死,可是我不想死”“这水太冷了”,柳如是怒而跳河,让我忍不住骂了娘。

献城为了百姓,殉国为名节。

你殉国,我殉夫。

一弱女流,口中如是。

身为其夫,何来苟活之理?

影终,我想,若如是真为男儿身。

河东君定是爱国守节的将士,不以诗文传千里,但求一力护国安。

她究是生错了年代。

 4 ) 不仅仅是穿越那么简单~

影片的开头,一副泛黄的挂画上,一个女人冷眼睥睨着这个世界,她的衣服上的装饰隐隐泛光,但衣服和脸庞却是遥远的。

一个女人从这幅画面开始了她一生的诉说。

故事的明线是秦淮名妓柳如是一生的情感波折,在情感故事背后,还有关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诗酒风流,乱世文人的两难抉择,历史宿命下的个人的无能为力,这些主题在此起彼伏的昆曲中交叠,欲说还休,使电影又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

电影的结尾处咋看来很突兀的“穿越”,使一部本来一本正经的古装片瞬间集体穿越,场景转换到一个现代的展厅里,可能是一个关于名妓柳如是的主题展,在柳如是画像的注视下的展厅里集中了影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他们若有所思又无从起。

我不认为电影结尾的这个现代场景是像《步步惊心》里关于前世今生、客观的历史夹缝中关于个人的某种可能的印证。

我以为,结合电影的开端,这个结尾有着更为深远的意蕴,是一个经历过由色到空的轮回的女人(墙上挂着的柳如是),对那些穿着现代服装依旧在红尘中辗转的人的注视,墙上的女人也如这群现代人一样,有过生动的人生,但最后,也只成为墙上的一副挂画,冷眼看世间。

那么这群现代人呢?

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其实结局已然明了。

“此去柳花入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自从赤条条地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无法明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这是柳如是最后的旁白,其意境与《红楼梦》里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的色空轮回类似。

柳如是一生辗转红尘,那么多的情,那么多的色,最终都随风而去,只留下一副泛黄画卷,情情色色最终都成空。

如果没有结尾的现代场景,可能电影就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才子佳人、乱世文人元素,但如果加上最后一个场景,那就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已,故事之外还有深意,是一种由色入空的虚无观,一种在时间流逝中个人的无所去从之感。

若按照穿越来理解的话,最后一个场景和整个影片的气质是格格不入的,我不相信导演或是编剧会这般脑残地自我摧残。

相比那些大片的喧嚣,《柳如是》显得低调而平静。

万茜饰演的柳如是作为秦淮名妓初看的确不够妖艳,但从整个影片来看,作为一个才艺双全、柔中带刚的角色,万茜的那份清丽和淡然确实很符合这个角色。

秦汉演的钱牧斋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基本符合我心目中的钱谦益的形象,唯一倒胃口的是只顾着念台词的冯绍峰,出场不到两分钟,陈子龙的形象瞬间被毁╮(╯▽╰)╭。

影片也不乏美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柳如是和钱牧斋的洞房之夜,比较含蓄的香艳,洞房的画面之后接着便是对一朵盛开的洁白的荷花的特写,让人浮想联翩,还有竞选花榜时寇白门随风飘摇的玫红色的纱裙,柳如是夜下清唱的画面,曲美,人更美。

给五星,力荐。

 5 ) 此生予君一红豆,苍颜白发也相守。

—— 秦淮柳隐的傲骨与风情此去柳花如梦,英雄美人的时代已成为茶余闲话,然而此情不悔、不改、不尽,任这百年悠悠历史的褒贬洗礼,她依然如一个时代的样本,依然是那秦淮河畔永不衰败的桃花美人,一步一挪,尽是风情。

万茜的柳如是,做足了前戏,风韵犹然,才情尽在,甚至连那与风尘难长存的爱情,都带着最美丽的姿态,不论是等待,抑或者盛开。

她就是那汪洋之中的一叶孤帆,漫船远方,只为那一座栖息岛屿,哪怕他朝夕不保,也甘愿死生与共。

秦淮八艳诸如寇白门、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等等,自是红纱帐暖,美人如玉,男人眼里的如珍似宝。

然这需此生坎坷千百回,方得最后归宿,洗尽了浮华往事,从此只需淡描眉,轻抿胭脂,一身素衣,再不用百花锦缎,摇曳生姿。

中华文明五千年,自唐朝的红佛女到明末清初的她们,哪一个不曾抱有“妇人贞洁,从一而终”的纯粹的梦呢,可命运出身却不许她们妄自抉择,甚至她们之中鲜少有几个能够与所爱之人相伴终老。

红尘多可笑,贪念嗔痴掺杂了多少饮不尽话不完的苦。

说回至电影中来。

瞧那陈子龙仪表堂堂,书生仗义,到头来却是怯懦退缩之辈,前途仕路重要,难道爱情就该弃如敝履吗?

难道风尘女子就活该被愚弄活该成为风流快活之后的残羹冷炙吗?

她柳如是偏偏不,自此,杨影怜就死在与陈子龙醉生梦死的南柯梦中,谁也别牵挂,谁也别留恋,走自当走得潇洒,走得堂堂正正,走得干净利落。

那夜,她看着董小宛的花轿消失在暗夜的巷弄,消失在烟花绚烂的背后,恰如这她这牵绊她前半生的感情,一并被这漆黑的夜吞噬,与烟花同逝。

后来她遇到钱谦益,当算是她最好的归宿了。

都说男人年轻时不知珍惜,到年老时才会对爱人百般疼惜呵护。

三十六岁的年龄差,呵,那就跨越时间的沟渠来拥抱彼此,倾杯对饮,畅谈诗词歌赋,人生堪能不快活?

可又似是这片头柳如是自白所说,“我生错了时代”,试想若不是因这乱世,陈子龙也未必会那样快离开,那她还会遇见钱谦益吗?

她是否会与陈子龙执手偕老?

是否就委屈了自己在半夜三更偷偷摸摸的嫁给别人做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不是这乱世,兴许就不会有那“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更不会有“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亦堪愁”的相遇呢。

初遇钱谦益,她就似乎被他的才情所吸引,青年才俊再也入不得她的眼,她爱慕他学识才华,爱慕他温文尔雅,爱慕他历经风霜雨雪却依旧体贴的心。

她只稍一眼,霎时间四目相对,像是要将彼此纳入生命里。

说起那钱谦益,他也的的确确真名士,当真为她抛了花轿,去了盖头,以匹嫡之礼迎娶,陪她挨着乡间邻里的指点谩骂,陪她乘着花船穿过了重重地世俗眼光,穿过了三十六年的岁月悠悠,这样的爱情,她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抵达。

“梦里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片花,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麽?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再后来,明灭,清军入关,百姓们纷纷剃了头,梳起长辫子来也毫无反抗怨言。

是呀,对于百姓来说,什么朝代不重要,谁当皇帝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田,他们的日子,他们的悠哉生活会不会变。

可惜钱谦益最后献了城,剃了头做清官,可说实在的我宁愿相信他是为减少生灵涂炭,减少自相残杀的血肉横飞,我相信他翩翩君子之态内里的一颗慈悲的心。

我记得书中道柳如是穿着朱红的明袍,击鼓抗清的一幕,电影里并未表现出来,不知其因为何,也无需追究,毕竟电影仅九十分钟,诠释她一生,这也算尽美。

在钱谦益最后的日子里,他们相搀相伴,共度余生实为最好不过了。

前半生的浮沉往事都成了过眼云烟,当下平淡的日子才是爱情之后最真实朴素的滋味,粗茶淡饭,亦珍贵。

再没有生世浮华,茅屋一所,古树一颗,诗书几卷,炊烟袅袅,哪怕是清淡无味的凉白开,也自有它引人入胜之处,而对于钱谦益和柳如是来说,这从此与往日再无瓜葛的归隐生活,才是他们颠颠簸簸的前半生所换的来之不易。

想起少时读柳如是,感叹她一生颠沛,最后得与钱谦益相守,源及那时我尚年少,对于英挺俊美的男子自是毫无抵抗之力,于是心下觉得,柳如是当与青年陈子龙相知相守才是真,这钱谦益个老翁样子,头发花白胡须大把,满脸沧桑相,哪里担得起柳氏貌美如花。

可如今看来,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柳曾说“但求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钱去京城为官之后,柳氏在家遭逢儿子欺辱,后来钱告病南回,亦有人同他诋毁柳隐,说她不安妇道,与人有染。

然钱只心护她:“士大夫国难时尚不能守节,何况一无依无靠的女子”。

纵是白发红颜,暗香如尘,锦绣诗篇俱已成灰,抛洒去这凡世河水湍湍,无踪无影,至今凭念河东君者,尚有几人?

贰零一贰,观影《柳如是》所感,寥寥文字,只做纪念。

2012\03\09 沈韶君

 6 ) 柳粉驚雷新影外

幾天前瞧見友鄰吳隆美上豆瓣說想看新片《柳如是》,吳君批曰:「這個天雷要去挨」,說得真妙!

我輩中毒之深誠如是也。

這雷我也得挨一份。

上網查不到電影預告片,宣傳也少,何時上映斷無消息。

只找到譚維維唱的主題歌《錦灰》的MV,從MV穿插的片花猜得出來此片劇情基本上是遵循《別傳》的考證。

儘管我也喜歡《別傳》,還是希望此片能夠推陳出新,弄出些新東西來。

亦步亦趨就沒意思了,《別傳》說的也不是都對。

更何況《別傳》自己就偏多狡獪之詞,所謂紅豆緣起,實在太像小說家言。

陳氏後人尚在,怎就從沒聽他們提起過那顆傳奇的紅豆呢?

而且陳寅恪也說過,最上乘的愛情是「世無其人,懸空設想,而甘為之死」。

竊謂《別傳》的紅豆緣起頗似此境,正像是一段懸空設想、有生於無的愛情。

可也別說,再仔細一看,本片可能還真弄了點新東西出來。

這MV的開頭和結尾各有十幾秒時裝戲,開頭是飾演錢牧齋的秦漢在博物館裡一幅古畫美人圖(洋裱洋框,可怪)前叉手於背沉思默想。

結尾則是飾演河東君的萬茜在那幅畫前臨去秋波一轉頭 倆人都是洋裝洋頭現代造型。

如果這也是從電影裡剪出來的片花,那就太有意思了。

那說明本片若不是穿越劇,就是輪迴劇:若不是秦漢萬茜穿越到明清之交,就是錢柳輪迴到二十一世紀。

(如果編導還在後製剪輯階段,請務必加強穿越。

)要是讓我給電影編劇,我一定把陳寅恪穿越到《柳如是》來起碼做個男配角。

你道他是一個失明臏足的衰翁?

錯,他成天神遊在明末清初江南湖上和柳如是詩酒酬和著呢。

所謂「相思廿載待今酬」,正自道其穿越之樂也。

莫說我一派胡言,讀者諸君不妨想想:你我今天所仰慕不置的柳如是,還有那部不知何時上映的電影《柳如是》它所依憑的整個明末世界,特別是那世界的獨特傳奇神光,它們可不都是陳寅恪的詩心史識建構出來的嗎?

非有穿越,何來建構?

本片亦步亦趨貪多愛好到什麼地步,我再舉一例。

MV播到3分30幾秒左右,畫面出現了柳如是臨水倚欄賞荷花,鏡頭拉近,看見了她身後的水閣懸著半副楹聯,楹聯上,大可以再古雅幾分的行書依稀寫著「桃花得氣美人中」幾個字當年柳如是就是憑這句詩贏得了錢謙益的芳心。

有趣的是「桃花得氣美人中」只算下聯,鏡頭沒讓咱們看到上聯。

我猜本片未必能鼓搗出一個適合的上聯吧。

但是缺了上聯,這小閣水檻乃至這湖上這江南這整個明清世界就不完整,就失去平衡而有崩塌的危險。

為了拯救世界,我只好再來一次穿越,給它掛個上聯補全吧:「柳粉驚雷新影外,桃花得氣美人中」(粉者,粉絲如我輩也。

 7 ) 一首青楼梦

【不是我的五分层次,打分为了平衡,至少7.5分吧】(有一个基本的知识点,青楼女子不等于娼也不等于妓,她们往往饱读诗书、极富文采,通常青楼女子都是以诗词国学名震京都、晓天下,说白了取决于她们实力高低的是才不是貌,更不是色,比如说唐朝的四大女词人有两位就是出身红尘,她们有选择爱情的权利,男子要想见她们一面需要通过打茶围和旗楼诗会等多重对于学识和品貌的考核。

)先说一下我眼中的青楼女子,实不相瞒,我真的有穿越机缘的话,我最希望自己成为的职业和身份就是古代的青楼女子。

她们贩卖的从来不是肉体,她们追求的而是更高级的东西,她们给予人文人的是爱与自由,如果没有平康坊的酒与墙、秦淮河的阵阵琵琶声响,世间不知道会少了多少的诗文佳作、绝世经典,在充满束缚与枷锁的一朝又一代,那样一群女子用柔弱的臂膀与花开无几时的好时光,拥抱了太多伤痕与冰冷的寒夜,忍受世俗的眼光与非议,她们富有文采、充满报复与家国情怀,留下了墨香与花开。

纵使美好易逝难得善终,但也不枉红袖添香的至美时光。

——影评分割线————我以下发我的所有评论,都是谨针对于影片的艺术形象。

并非历史人物。

#柳如是# 作为秦淮八艳之一,我对她的人生故事和轨迹有大体的了解。

所以我很了解这部影片有太多趋于美好的艺术展现和改写。

本篇的柳如是,虽委身于红尘,却腹有诗书、胸藏山河,面对家国,拥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虽生逢变革乱世,国家飘零,幸而明达通透,立身于百姓生活,在天下既定下不愚忠,不为自己的意难平,去刻意引发战祸。

懂得进退,在爱情中沉沦不沉溺,在明知没有好结果的时候,能够及时退却,是个顶顶聪明的女人。

颇富文才,懂得欣赏景色,安于平淡。

性格中也有勇毅决绝的一面,珍爱生命,却不苟活。

在时代飘摇的大环境下,像她这样一个充满血性和爱国志气的人,一定有太多的愤懑和无奈。

但很多时候个人力量没有办法改变。

能够保存本心,就让人值得敬佩了。

最让我羡慕的是我一个愚钝的人可以明确她得到了两次真情,一次是三句的我不怕。

一次是书稿和血帕。

最后的结局也是难得的白发相守,女儿绕膝,恰好桃花也结果了。

在他八十岁生辰的时候,成为了最美好的礼物这个柳如是堪称完美女人,命运算是厚爱,此生如此,虽谈不上绝对的美满,但也值得尘世一遭。

#万茜# 上次我见她的剧,还是一个报效家国,决绝勇敢的女将军。

眉目间充满灵气,面对爱情也是磊落通达。

这次万茜的表现非常成功,形象上瘦削清丽,气质上婉约柔美,还有一些不让易让人察觉的妩媚。

表演上情绪流露恰到好处。

情感爆发,符合理据,引人共情。

#冯绍峰# 这是我第二次看他演小众文艺片儿,上一部《黄金时代》,他扮演男主角萧军,两部戏都没让我入戏,我真是不知道他表演哪儿不好,不过这次有那么一点点小感触,就是他有的情绪表达太过用力了。

而且他的眼神传递不出情绪和内容。

就是明确他在演人物。

而且演的也不尽人意。

我很开心他能接一部又一部小众文艺片儿。

我希望他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磨砺演技。

我相信如果他坚持的话也会很不错的。

#秦汉# 我是看了演员表才知道这个演员是秦汉老师,他的表演很棒。

我很入戏。

这部电影的场景画面,有好几个镜头,极富美感。

我也不知道是应该表扬导演,摄影还是道具,不仅做到古色古香。

看了让人从中体验到一种很高级的有质感的美的享受,点赞👍 顺便多说一嘴,现在有很多大导演拍一些历史片儿,为了体现匠心。

耗时数年,打造一个非常华丽的场景。

我非常感谢在现在市场这么浮躁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求极致的导演。

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如果电影的剧情不让人满意的话。

我不觉得是一个真正可以谈得上的优秀的电影,我觉得剧情还是一个电影的根本。

场景和道具上的华美都只是加分项。

像是本部影片,场景很简朴,少见浮华之物,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风雨飘摇,女主角跌宕起伏命运。

让我看着很舒服。

 8 ) 从《柳如是》看文人题材影视创作之难

我向来喜欢阅读传统文化名人的故事,面对着成天充斥荧屏的各种蛋碎穿越宫斗古装剧,就总在想我们有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取材,为什么编剧导演们对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观赏性的宝库矿藏弃之不顾呢?

后来每当我再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都会及时打住,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我这样无比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既希望那些故纸堆里的美谈佳话落实到真真切切的镜头画面,另一方面又担心凿得太实破坏了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或是白白毁了历史人物的传奇性又令自己大失所望加痛心疾首。

我看过的影视剧不多,但就我知道的以文人为题材创作的剧观之,基本上大部分都给白瞎掉了。

于是我们的心灵就受到了创伤:与其让那些令人神往的背影被白瞎掉,还不如让他永远留在纸面上。

所以过去我总在心里吐槽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为什么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严谨的考据精神来对待这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为只要能稍稍摒弃一点以商业利润为旨归的功利目的和以搏出位夺眼球为手段的庸俗趣味,就应该能够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有内涵有精神有美感的文人题材影视之佳作。

但后来我在慢慢思考过后,发觉这个问题可能远没这么简单。

且不考虑现实政策、市场、拍摄条件等种种因素(作为一介业外人士的我也不懂),仅从文人故事这个题材本身的特质来说,如果要改编成影视剧,就可能有许多局限处让创作者们觉得掣肘,以至于棘手。

也先不考虑能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那些大文豪气韵神似的演员(而且就算找得到,似乎每个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也会不同),就说说这文人故事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被改编为影视剧时会有诸多为难处。

我们先得知道古代文人生平研究的成果是怎么得来的。

同样作为一介业外人士,我就来妄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我觉得文人生平研究有点像画画,先勾好轮廓,再逐步上色,但与画画不同的是,这色彩能不能上得完全就不好说了。

比如说某文人在二十四史里有传,那么就可以依据该传记为他的人生勾出一点大致的轮廓,但是因为这些传记都过于简洁,只能勾出生平中的一些重要节点,而更多的细节,也就相当于画的上色,就要靠各代的笔记杂闻和对他本人的作品研究来补充。

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从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来入手是非常之重要的,这大概就是陈寅恪先生在为柳如是作传时所采用的“诗史互证”的方式。

但是这对拍电影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文学作品在电影里要怎么表现?

它们对人物心态、思想和处境的理解非常重要,有些经典佳话甚至就是直接建立在作品之上的,可这些作品又往往是很有技术壁垒的诗词歌赋,于是怎么办呢?

把它们念出来吗?

好像很多影视剧都是这样来处理的,但是这也要以诗词比较易懂且与具体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为前提,还要在电影里穿插得恰到好处,要不电影就给整成诗词朗诵会了。

如果是那些具有意象化抽象化特点、抒情意味浓厚又没有具体本事的诗词,比如柳如是在与陈子龙恋爱时写的那些传达她幽微心曲的小令,那真是不好表达,如果再加上点令今人头疼的典故啥的,那就是念出来都没法了啊。

但是这些东西对深层次地理解文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况味那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在书本上了解他们时就是通过这些作品建构起了脑海中的观感,但是电影似乎只能把这类诗词抽象地融会在自己的影像风格上,不过这对于没读过作品的观众实在有点流于虚幻啊。

第二个就是文人生平故事的连贯性可能不是很强,我们看到的只有他们人生中一些最精彩的片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掌故美谈,如果真拍成电影我想任何一个编剧都不会放过,但这些掌故就是他们人生中一些散落的节点,也许掌故与掌故之间还缺乏内在的很直接的联系,不像侦探故事那样每个情节环环相扣,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缺乏一以贯之的快感,从而觉得情节破碎,矛盾推动力不强。

我想导演也不可能把这些掌故分别拍了然后就简单粗暴地拼接成一部片子,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啊,那这中间的时间空白点总该适当地补充补充,交代交代吧。

于是这又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交待这前因后果不能篇幅太长喧宾夺主,只能点到即止(尤其对于电影来说),但是具体情事的脉络又相当复杂,要交待得比较靠谱就要多方顾及,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些朋友所说的《柳如是》情节切换频繁、生硬又比较破碎的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我觉得《柳如是》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里面其实涉及了晚明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但他们大多数在电影里都只出现一两次,对于我这种有人脸识别障碍的人来说,往往还没分清楚他们谁是谁这个片段就过去了。

就算我自以为还是读过些柳如是故事的人在观影时都觉得会有一时反应不过来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对柳如是了解不多或是完全不了解的朋友,看起来真有点云里雾里的。

不过我倒是比较理解导演的难处,或许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这不会成为障碍,但就我个人看来,这确实是个难点啊。

你说这些情节不交代吧,本来电影就已经把故事简单化线条化了,再这么弄文化意蕴肯定得大打折扣。

讲吧又讲不深入,观众又觉得条理很混乱。

就算是这样,不了解柳如是故事和那段历史的人可能还是不能真正理解片子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又主动上门拜访钱谦益的深层原因,比如如是目送小宛婚轿远去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再比如绛云楼大火对中华文化意味着什么,个中深意可能真得对晚明才姝和明末清初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体会得到。

二是这填补空白的许多具体细节和对话之类的又要靠编剧自己来推想来创作,于是大家又可能觉得YY成分过多,台词不对味。

人们常常说电影就是叙事的艺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情节脉络安排得井井有条又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可能真的取决于创作团队的功力吧。

不过,我觉得所有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导演将本片定位为“文人电影”的原因所在,也许我们并不能用惯常剧情片的思维来理解这种电影,它或许就像吴文英的词一样,意象化抽象化跳跃化,虽被人斥为“七宝楼台”,但七宝楼台也有自己的绚丽夺目之处,那就是有更多的空白可以留给我们自己去涵咏去体味。

其实我觉得像这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的电影,只要对传播人文精神能起一点正面的作用,哪怕只是唤起了我们心中对美感的一点向往,即使不算成功,也应该超过及格线了,不必过于苛求。

《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古籍之类的东西还是比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就冲这点来说,我觉得就是值得肯定的。

一点浅见,还啰里啰嗦的,各位轻拍

 9 ) 《柳如是》:当作如是观

图片均来自网络说书先生最爱说野史,而我们,最爱听野史。

因为正史,就像进贡到宫中的佛跳墙,每一道工序丝毫不得马虎,谨小慎微,固然食材精美色香味俱全,却少了情感。

而野史,却像民间的家常小炒,炒什么食材都是随性而为,也可以根据客人喜好适量添油加醋或者少盐少糖,一切全看心情。

今天听到的野史主角,姓柳,名隐,字如是,曾是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艳之一。

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莫过于和云间三子陈子龙的一段过往以及和钱谦益善始未能善终的遗憾。

陈子龙对朝廷有义,钱谦益对柳如是有情,而柳如是则是有情有义的奇女子。

我们恨子龙清浅,耻牧翁降敌,怜如是情与义未能被人妥帖对待。

野史里,终于给了她一个有情有义的依靠。

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成为柳如是之前,她首先是杨影怜,是那个仰慕陈子龙却只能孤影独自怜的杨影怜。

在陈子龙抛下她赴任地方官之后,她成为了“柳如是”。

“如是”二字,出自辛稼轩的《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她抛下了和陈子龙之间单向付出的过往,以期能够遇见样貌才情与之匹配且情投意合的有情郎。

武穆庙内,柳如是即兴写下“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亦堪忧”,不想却被钱谦益偶然看到,记在心间。

最初吸引他们的应该是彼此的才情和那一份懂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使命感,钱谦益有,柳如是也有,更重要的是,他们互相懂得。

2.桃花得气美人中你问钱谦益爱不爱柳如是,毫无疑问他爱,非常爱。

为什么?

因为他敢娶她。

因为他敢给她承诺。

因为他敢维护她。

董小宛出嫁时,因为从良作妾,只能在夜里从青楼的后门偷偷摸摸地被夫家用一顶小轿接走。

柳如是不甘心,出嫁之日便满脸愤愤,所以钱谦益决定以“匹嫡之礼”迎娶她,一切比照正室规格,在众目之下亲自前来迎亲。

甚至他们乘坐的小船被邻里乡亲扔烂菜叶扔臭鸡蛋他们也依然笑望彼此执手行礼。

钱谦益,是真的敢娶柳如是,以“匹嫡之礼”迎她入室。

出嫁当日,柳如是三问钱谦益“怕不怕”。

“怕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怕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怕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钱谦益的回答是“我不怕”。

钱谦益因为陈子龙反清复明案锒铛入狱,柳如是前来探望,钱谦益甚至要求柳如是重新再问其“怕不怕”,并依然回答“我不怕”。

当然这是后话。

嫁入钱府,柳如是所享受的待遇一切按照正室。

甚至钱谦益会说“你就坐着待着,不想写诗不想读书不想操琴,你就听风看云晒太阳”。

试想,在那样的乱世,能够给你依靠许你一世安稳,钱谦益是不是完胜陈子龙?

钱谦益去清朝做官,离开府中留了封信要求府中一切按照夫人的意思来。

钱谦益在听汇报说夫人和学徒私奔时暴怒“我都可以在清朝为官,她做什么事你管得着吗”,这意思大概是叛国这样的事他都能做,他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她不事二夫。

钱谦益,是真的不怕她辱没门楣,不怕家族是非,不怕人言可畏,敢维护她柳如是。

3.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柳如是是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她的诗句里不止有风花雪月,也有忧国忧民。

也因此她在钱谦益献城降敌之后要求钱谦益殉国,避免背负千古骂名。

不曾想,钱谦益并不想殉国,所以柳如是愤而投河,刚烈如斯。

虽然没死成,却让彼此有了隔阂。

其实柳如是说到底还是在乎名声在意人言的,所以才会有“你殉国,我殉夫”这样的想法。

而钱谦益比之年长几十岁,到底看得更通透些,他不怕死却不想死。

因为活着才能做更多事,死了便真的是一了百了。

死,是一种逃避,而活着,才能够面对。

最后有两幕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是柳如是带着侍女去到钱谦益在清朝为官的宅子里。

两人在屋门口对望了一眼,默默不语,柳如是径直进屋没有搭理钱谦益。

而钱谦益,大概是感慨“回来真好”吧。

第二是钱谦益八十大寿,柳如是回绝了亲友的祝寿,只想和钱谦益两个人待着好好说说话。

但钱谦益那个时候真的是太老了,他只能说“桃花”“美人”这样的字眼,却再也说不出“桃花得气美人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可是即使衰老至斯,他依然记得初见柳如是之际她吟诵的诗句。

因为爱你,深爱,所以记忆回到最初,也依然是你。

柳如是忍不住流泪。

人生走到尽头,所谓“反清复明”,所谓“叛国”“降敌”这样的事情,都已然变得不再重要。

如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才是最让人欣慰。

这部《柳如是》,与其说是柳如是的两段情史,不如说是钱谦益爱柳如是的表达。

与钱谦益的细水长流相比,陈子龙的逢场作戏,甚至最终情义相报,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最多也只能是让人难忘的初恋罢了。

而钱谦益在这段感情里,始终对柳如是以最高的尊重,即使是战报频传的日子里也不会随意丢弃柳如是的诗,而是先搁置,随后再和诗。

爱情里,尊重是一件优先级最高的事情,随后,是相互尊重。

一份懂得,两份尊重,便是三生有幸。

愿你我最终都能遇见“情与貌,略相似”的人,并,与之执手相伴。

p.s.冯绍峰真适合演个负心汉,这欲语还休的小表情是怎么回事...........

儇舞

 10 ) 她们谋生亦谋爱

高中时买了一本书叫做《她们谋生亦谋爱》,那时对明末秦楼女子的状况很感兴趣,书里有写到柳如是。

柳如是,轻念这个名字,婉转在口齿间就有种悲哀的尾音,也许名字就是一个谶语,在她决定改名字那天就是。

书写得并不好,记得一个人评价这本书,说:“作者不是作为一个历史记录者,而更像是书中人物的姐妹,替她们忿不平,谴责男人。

以为自己是当事人,而没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书写故事,也没有明白历史的无奈和它的必然性。

”这个评语非常准确,以致我一直都想找到一种方式,更像是历史呈现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我看——明末江南商女的离恨和抉择,士大夫的矛盾和情感。

我想看水乡的浆慢慢荡慢慢荡,荡出我不知道的隐情密谋,我想看历史不停转不停转,转到每一个人的每一张脸每一个皱眉和哽咽。

然后我等到了《柳如是》。

董小宛在夜晚出嫁时,柳如是对冒辟疆说:“不如我们放烟花炮竹” 冒答:“夜深人静,还是不必了吧。

” 柳如是的盈盈眼波里已经猜到董小宛的结局。

但是花轿起,人背面,她还是执拗地点起了烟火,青色熏烟中笑靥如花:“去吧,去吧,你托付的男人不能许你一个美好结局,就让姐妹为你扮一个花燃炮响的婚礼”。

秦楼女子的默然和离索,别人不懂,只有她们互相最懂。

物伤其类,那一刻,柳树下,黑夜中,就是这部电影最耐人思索的画面吧。

那天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嫁船上被人掷下的白菜叶,是所有人的不明白和自己的明白,聪慧如她不悲不喜,宛然看着身边的男人。

世界上所有人都不懂他,欺她叹她笑她骂她都可以,都可以不闻不问,只要他懂。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我不怕”牢狱里柳如是掉下泪来,新婚那天她不信,这一天她信了。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违背的,除了命运。

大的命运譬如国家都是如此,小人物的命运又能如何?

这恐怕是她最后自缢的根本原因。

面对甲申之变,面对嘉定三屠,面对国祚移转,她只有无奈地顺从,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她不能要求别人什么,她只能冷眼看着巨变发出无力的呐喊却丝毫不能抗争。

她曾是那么骄傲,那么要强,她要在秦楼女子的婚礼上以匹嫡之礼嫁出去,她不要蒙头要让所有人看到是她柳如是光明正大地嫁出去。

她要在城破之日投河殉国,她要私济军款给抗清军士,她可以做很多努力,但是最可悲的是明白这种抗争无力而且无用,却执意要去面对失败的心情,面对最爱的男人一败涂地被人侮辱的心情。

所以她才原谅他,所以她才愿意和他相扶到老,世道已经是如此险恶,为何不活得美满点,活得尽兴点!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在柳如是心里,只要一颗红豆便够。

在中国,愿意将视角探向明末的颠沛流离国破山河,愿意精致地打造服装与首饰,一点一点还原明末气息,愿意静静唱着昆曲缓缓轻弹古琴不造作的作品,已经不多了。

扬州十日、云间三子、南明朝廷、攻复南都,退守台湾......有多少电影愿意讲这些,愿意顶着不卖钱的风险向观众普及这些?

真的已经不多了。

所以女主角一会儿董洁的颔首一会儿徐静蕾的扬眉,主人公频频读错的字词的音调,结局画蛇添足的莫名其妙,都在欸乃一声的爱恨情仇里稀释成平淡。

我想学一学柳如是的心胸气节,想学一学柳如是的了然开阖。

因为这些全部都会在历史的洪流里,冲刷成沙滩上棱角残破的贝壳。

当柳如是唱着“小楼睡起倚云屏”,衣袂下吹起袅袅清风,我知道,她是不是那个柳如是,都已没有关系。

《柳如是》短评

萬茜各方面都很一般,為什麼是她?秦漢除了勝國遺民的身份之外,殊無文采,哪裡像文壇宗師?重拍重拍!

8分钟前
  • Reader
  • 推荐

好故事,画面也十分唯美

12分钟前
  • Arcadia
  • 推荐

画面很美,明代衣冠果然比清代优雅素淡,有宋代遗风,很养眼。剧情中庸,政治冲突和民族矛盾都没怎么表现,在歌儿舞女风雅流连上着墨过多。

17分钟前
  • 小重山
  • 推荐

服装太美了 飘出了中国意境

20分钟前
  • PiuPiu MoMoWu
  • 推荐

作为cosplay来看还是质量上乘的。明末复社。“水冷,奈何?”

21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na nv de zen me na me mei

24分钟前
  • 瓜没叶
  • 推荐

一星给万茜,一星给美指。加一星给题材,减一星给编剧。同是描写晚明的电影,大明劫立意高远且人物台词远比这部好太多。美指辛苦营造出来的一点点意境被编剧毁成渣。陈子龙和钱谦益的人选都非常不当。钱柳之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毫无CP感。万茜倒是有点儿味道。整个电影试图意存高远,奈何文墨不通。

25分钟前
  • 曼仔
  • 较差

镜头如诗,令我惊喜。cctv6

29分钟前
  • 温柔的小坏
  • 推荐

CCTV6老电影的质感,海报和剧照怎么这么丑

31分钟前
  • Chaall
  • 推荐

古代奇女子!

33分钟前
  • Deer
  • 推荐

主创还是缺乏一个强烈的观念做基底,以致对于晚明士大夫心态、名妓内心周折、朝代兴替的表现皆流于泛泛。几场三级片一样的床戏、沐浴戏实在太煞风景了。

37分钟前
  • LOOK
  • 较差

略有古意,但烂片本质还是很明显的,现在内地电影每年都会爆几部本质是电视电影的“口碑佳片”,从《万箭穿心》到《绣春刀》,他们都不是精品,只是不难看而已,江湖再乱真理不能乱。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台词实在是太毁了,画面很美

43分钟前
  • 花卷
  • 较差

很不喜欢冯绍峰。扮相都讨厌。

47分钟前
  • 软糖ཾ࿐
  • 较差

结尾掐了吧。。。。

50分钟前
  • 风芜
  • 还行

抱着临睡前找点风流感觉的念头看了号称诚意之作的柳如是,结果tmd雷的睡不着了。。一帮没有一点台词基本功更不会表演的演员,幻灯片一样的剧情,烂到家的女文青风台词,完全没有行动逻辑精神分裂的人物,最后还有郑成功叫着“如是姐”邀请师母私奔的原子弹——你画面衣服人物再好看也不能要命吧!!

53分钟前
  • 北溟客
  • 较差

节奏好诡异的电影,只要男女主不说话就感觉一切都很好,一出声就感觉瞬间low了。女主既像董洁又像章子怡,偶尔还像徐静蕾,秦汉的严肃台普更是让人无力吐槽,陈子龙这种就是典型的“渣男都有一张莲花嘴”,按道理说这么个深刻题材不应该让人关注这些的嘛。

56分钟前
  • 少说话多写字
  • 还行

拖沓冗长,看得太困了

1小时前
  • 將軍雪夜入蔡州
  • 较差

非常安静的电影,但最后那个穿越是干什么的?

1小时前
  • 浓油赤酱
  • 推荐

真心搞不懂为毛要来个穿越的片尾。故事轮廓很好,可是拍的走马观花草草了事,淡很了

1小时前
  • 甜猫麻麻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