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
Атлантида,荒芜世纪诗篇(港),末日荒芜诗篇(台),Atlantis
导演:瓦连京·瓦夏诺维奇
主演:Vasyl Antoniak,Liudmyla Bileka,Andriy Rymaruk
类型:电影地区:乌克兰语言:乌克兰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2025年,战争结束的一年后,乌克兰军人塞吉回到现实生活。创伤后的日子并不容易,工厂主管嫌弃、同袍轻生、关厂失业,连家裡的熨斗都不管用,只能在野外猛射人形靶发洩。失业的他因缘际会加入挖寻军人遗体的「黑色鬱金香」计画,认识了志工卡蒂亚,在荒芜废地挖掘的同时,也像掏挖著满是创伤的自己,打开被战争所侵蚀的腐肉,希冀能长..详细 >
对那个在废弃挖土机中烧火洗澡的场景印象深刻
在战后萧瑟狼藉的土地上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气
纪录写实的场景,考验耐心的定格镜头,红外成像,现实被艺术折腾成这样,怕也只有小部分所谓“精英”才知所云。
触目惊心,这仿佛是写实的战后乌克兰,可讽刺的是电影上映三年后的今天俄乌战争居然正在进行着。而电影中的一切也都可能是未来以及正在发生的事。Heartbreak Warfare.
2025年的乌克兰仿佛只是此刻的延长版本,在如此衰败毫无生气的死亡国度里,有着逸态横生又极富巧思的场景设计,构成可以独立成戏的单场小品。在几乎全是固定镜头辑成的全片里,仅有的几场运动也都是死亡场景,唯独到了末尾,摄影机缓慢推近,跨越车窗进入到车厢,在一众尸袋下两人性交,随后视图变成热成像,显露出了一点点生的景观。
一部真正号召make love no war的战争伤痕电影,在俄乌开战今日看,实在合适
未来是更荒凉吗?
喜欢最后两场戏。那就是我们在这个时代里最后能拥有的东西。
看之前还是蛮期待的,对亚特兰蒂斯还挺感兴趣的,看了几集,怎么说呢。感觉预算不够,就一直在一个小地方,亚特兰蒂斯就算是一个城市也是很大的吧,这个剧拍来拍去就那么几个场景,要么郊外,好几个故事的郊外场景都一样,一点都没有代入感。故事也有点弱智,有点不知道从哪里吐槽的感觉,看了一半弃了
每个固定镜头都像是一个独立篇章,摄影机无法靠近人物,以一种审慎的姿态自居,但又是悲悯的,就像亲历者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在炼钢炉自杀,在运尸车做爱,在挖掘机洗澡,也是固定镜头,故事比《开始》吸引力更强,战争留下的只有创伤和逃离,人类老是打来打去把世界搞的跟废土似的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2.5~3
还不错的一部片子,可能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会比较能共情到吧。
无聊
2025 战后创伤 昨天太近 明天太远 工业废墟 资本游戏 煮冰洗澡 尸堆亲热 有时天寒地冻 有时内心如火
固定镜头好好好
我们只救能活着的人,现在我们得救那些被我们抛弃的人我们打了那么久的战争就是为了离开吗?战争的残酷是难以想象的热成像仪的片段的电影很有特色
在我极度爱困的时候,看着这简介和几张图,让我以为是剧情节奏紧凑的片子,结果却是一部慢节奏从外部孤独到内心的片子,最后找到了相互依偎的人真好。
以“热成像”影像的方式开场,呈现出战乱时期俘虏几近被活埋,暗示着战争的凶残;再以“热成像”的形式结尾,表现出战争后,大兵回归爱情和家庭的温暖,笃定着信以未来的希望,用热成像作为电影语言的一部分,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但细看之后,还是觉得噱头大于了其实际意义。一部完全走艺术化特色的电影,其镜头的捕捉和用镜头叙述故事的方式很有意思,电影带有艺术感的氛围环境为这个平庸的故事增添了很多亮点,甚至可以说其为完全依靠电影艺术化的烘托,即便最后男女演员在盛放着裹尸袋的密闭空间中发生性关系,也不会令观众感到很突兀,但要是问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导演的一种什么样的观点时,或许又变得不那么明朗。这是一部拍给真正懂得导演用意的观众看的电影。
还是不错的,有些触动,对战争的残酷。人会变得无情,只有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