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解釋一下背景。
飾演父親的。
其實正是導演的兒子。
這部片其實是導演的半自傳電影。
導演本身就是那個孩子。
真實導演的父親就如同電影中的嚴厲。
而真實的母親小時候的願望是當歌手。
一切的故事都在真實的情節中發展出來。
電影的走向也隨著導演自我的療癒中結束。
ps:劇中的理髮店,其實就是導演小時候家鄉的理髮店。
現實的老闆是個中國人。
劇中中國人唱的歌也很有趣,但我想知道他在唱什麼的人因該不多吧^ ^ .
以我这等水平能写懂85岁的佐杜老爷子想表达的10%便很了不得了。
这部电影究其如何魔幻,但却如阿莫多瓦在70岁拍的《痛苦与荣耀》一样,都带着他们古稀之年与人生的和解。
这个和解,就是童年,母亲,父亲,对自我的认识。
在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中,父亲的位置的缺换,他通过母亲,以及他与同性的情感,和他自己身体的各种感受,找到了他自己。
而佐杜的《现实之舞》,则是通过一个男人追求欲望的过程,参与政治、宗教、一次次地受难,并一次次地在母亲的胸怀的慰籍中重生。
他的“我”,通过儿子的本真、成年的社会、老人的慈悲的不同切换中,同时伴随着母亲、爱人不间断的爱、性、宽容的疗愈。
他在角色中不断地切换身外的神,神棍,基督,斯大林,伊本尼兹(智利总统,法西斯代表);一次次地历受,一次次地破灭自己。
最后终于由母亲这个角色帮助他烧掉了所有的偶像。
而成为了自己。
佐杜老爷的良善是根子里的。
他没有任何真正的冲突和杀缪。
在他的剧中没有表达出来。
ODE TO MONEYMoney is like blood,it gives life if it flows.Money is like Christ,it blesses you if you share it.Money is like Buddha,if you don’t work,you don’t get it.Money enlightens those who use itto open the flower of the world,and damns those who glorify it, confounding riches with the soul.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conscience and death.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eath and wealth.金钱颂钱就像血,它流动就赋予生命。
金钱就像基督如果您分享它,它将祝福您。
金钱就像佛陀如果你不工作你不明白。
金钱启发使用货币的人打开世界之花,并诅咒那些荣耀它的人,使财富与灵魂混淆。
良心与死亡之间没有区别。
死亡与财富没有区别。
最后一幕,坐上船离开的一家人默默注视着那个被留在原地的男孩,站在岸边的人们反而更像是坐船离开的那一方,轻轻的,不动声色的被遗留在记忆的角落。
想起了木心的《童年随之而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所有的欢乐与痛苦,又与谁人说。
耄耋老人回到过去的自己身边,总角少年的身上也有未来的影子。
宗教,神在任何地方出现,母亲可以用尿液医治父亲的腐烂,不同形状铁块融在一起便不分你我,万事万物的联系同样出现在沙唐卡。
母亲用美声唱出来的话语,父亲崇尚的男子气概,抹不去的犹太歧视,祖父的一席金发。
忍受你的苦难,成为多年以后的自己,不要去寻求死亡,拥抱你的苦难,通过它们,来我身边,没有什么是真实的,某个东西在梦着我们,拥抱这幻觉吧,活下去。
黑夜之舞,孕育我们的黑暗。
路上记忆模糊的面具们。
伊瓦涅斯身上,你找到了你崇拜斯大林的一切。
魔鬼的影子,会哭泣的爸爸,你不要伪装成暴君,我们永远爱这个会哭泣的真实永恒的你。
停在那一时刻的躯体,忍受着沉重而痛苦的岁月。
就在心中留下那个孩子吧,生命酝酿的果实,像一只白色的云雀,像一颗珍贵的宝石,清澈无比,纤尘不染。
没有墙壁的阻隔,门窗大开着,于是起风了,只有风。
现实之舞 (2013)8.72013 / 智利 法国 / 传记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Pamela Flores首先答案是多看几部就好了🙃因为深夜失眠的少女已经很久很久没正儿八经地看电影了 所以无聊地来码一篇莫名其妙影评来纪念我越来越诡异的taste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但即使是看过n遍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的我(Eddie’s teddy真的酷)在第一次看到佐杜洛夫斯基的鼹鼠时 里面的经典元素:畸形人 恋物癖 血腥 死亡 和劣质布景 还是让年幼的我遭受了心理生理不适感的双重暴击 但是 鼹鼠 圣山 圣血(AKA 亵渎三部曲)每一帧都是惊喜 脑洞情节摄影剪辑和变态程度都出乎意料 对两三年前的我来讲 我整个人都是“holy crappp 电影原来还能这么拍!!!
” 然后就入了cult坑 并对这个喜欢做鬼脸坑儿子的白发老头充满好感
截图自鼹鼠 里面的小男孩是佐杜洛夫斯基的亲儿子后来的后来 我渐渐开始思考电影的寓意 然后 我觉得我senior spring的确是需要上下western religion了🙃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 并加入了一个快十八的半瓶子醋对这部现实之舞的幼稚理解 希望能对喜欢jodorowsky的cult友们带来一丝...启发??
正片开始:
截图自现实之舞 佐杜洛夫斯基出演了narrator 里面的金发小男孩是佐杜洛夫斯基童年的形象首先这是一部关于佐杜洛夫斯基童年的自传 这部片的开头 非常炫酷 是一段莫名其妙的关于金钱的quote
截图自现实之舞 这quote莫名其妙的 总之肤浅的我get不到然后一头金发的幼年佐杜洛夫斯基就出场了 小男孩有着一头贼美的金发 一个第二性征极其明显说话宛若唱戏的母亲 一个备受歧视的犹太身份 和一个极其压迫严厉的消防员父亲小佐杜洛夫斯基生活的小城市托科普利亚在智利独裁统治下鸡犬不宁:歧视犹太人 歧视残疾矿工 不人道地对待黑死病患者 处决多余政党 对儿童没有保护措施 贫穷封闭又落魄
被佐杜洛夫斯基歧视的残疾矿工
讽刺了佐杜洛夫斯基父亲的偶像Stalin
呼应了片头的金钱母亲认为小佐杜洛夫斯基是她父亲的转世 逼迫佐杜洛夫斯基留着一头长发 而严厉的父亲看不惯佐杜洛夫斯基缺少的男子气概 逼迫佐杜洛夫斯基减去长发并让佐杜洛夫斯基接受了各种磨难 小佐杜洛夫斯基在一次目睹了消防员惨死后在葬礼上晕倒了被父亲的同事笑作coward 从此父亲辞去了消防员职位并立志要成为一个英雄以证明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尊严 然后他就作死去给黑死病人送水并被感染黑死病了
消防员的葬礼
消防员的葬礼神棍母亲用一种非常微妙的难以描述的方法拯救了父亲 绝望的无神论者父亲最终踏上了复仇独裁者的旅程 错失了杀死独裁者的机会又成功杀死了独裁者的马以让独裁者体会伤心欲绝 迷茫失去意识的父亲被侏儒囚禁照顾后又被母亲用于询问上帝的石头砸清醒 不料身体残疾手指只能弯曲 侏儒因为父亲的离开伤心欲绝上吊自杀 走投无路的父亲被心善的基督徒拯救却又因为手指无法伸直被nazi当亵渎者拷问 最终独裁者逃亡阿根廷 革命者救出了被残忍毒打的父亲并送父亲回家 神棍母亲以一种不微妙且可以描述的方法拯救了父亲的残疾 一家三口从此离开是非之地嗯 好一个流水账
片尾紧紧相拥的一家三口
离开是非之地时会议的缩影 红色的mascot是小男孩自己 其余的黑白人像是他经历的一切
被nazi抓住的父亲 注意看手指 演技炸裂
母亲问上帝时投向天空后砸醒父亲的石头
父亲试图拯救的黑死病群体总之这是一个凄婉却不悲伤的故事 但莫名其妙地给人一种无力感 可能是年幼的佐杜洛夫斯基太过单纯脆弱 强势的父亲也总那么引人共鸣 母亲奇妙的说话方式和不可描述的性感让人身心不适 犹太人被歧视的身份 影片中埋葬自我的马夫和潦倒的父亲 以及为死去的马痛苦的独裁者 都让人觉得荒谬又感同身受
要求自我埋葬的马夫
在父亲的压迫和朋友的意外死亡下试图自杀的小佐杜洛夫斯基和本色出演的旁白佐杜洛夫斯基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神 是信仰母亲的成就象征了宗教和信仰的力量 父亲的遭遇象征了凡人在宗教和神面前的脆弱
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父亲离开后的小佐杜洛夫斯基害怕黑暗 母亲将小佐杜洛夫斯基涂得碳黑让他象征性地成为了黑暗的一部分 呼应了先前的stay unnoticed 也象征了苦难和人的关系母亲的象征是很明显的 母亲奇妙的说话方式大概就暗示了她不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同时她借助神力解答了小佐杜洛夫斯基的困难和问题并治愈了父亲的黑死病和残疾 这一点已经说明了母亲身份的不凡 我个人很喜欢母亲说的一句话: Cuando te sientes desesperado, siempre escucha a tu corazon (好一碗鸡汤
母亲的鸡汤
母亲的鸡汤比起母亲 父亲的经历和形象要更enigmatic的多父亲从一开始的强悍一家之主who坚持拥护无神论病靠扔掉小佐杜洛夫斯基的项链表示了对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三重否定 到最后在苦难中磨砺 被神棍母亲解救并被虔诚信徒救赎 最终被摄影师和导演塑造成了jesus的形象
被nazi拷打后的父亲很像受难的耶稣父亲的这段旅程更像是一个迷茫的凡人在浮世中靠信仰进行自我救赎 父亲最后也没有承认他的信仰 但影片通过母亲救赎父亲的方式和父亲对nazi拷问时的回答都巧妙的点出了影片的主题¿quen es don jose?
Es tu, es tu padre, es tu hijo, es yo, es todo el mundo
因为don jose亵渎nazi的父亲
因为无法回答quen es don jose备受煎熬的父亲影片的主题 也非常符合佐杜洛夫斯基的一贯风格:神 即信仰 即自己
片尾佐杜洛夫斯基化作幻影也化作narrator陪小佐杜洛夫斯基一家离开片尾的离别 好像是小佐杜洛夫斯基在道别 又好像是老佐杜洛夫斯基在说 童年 好久不见不想深入讨论弗洛伊德等我更一知半解的事物但童年的记忆总会留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并成为我们难以割舍的精神财富
el fin就这样吧
Alejandro Jodorowsky说电影是一种治疗,是一种深层意识的探索,我惊艳於他有办法把这麽多的议题融为一体,并且拍得如此唯美奇诡又一气呵成。
关於回忆,关於归属,关於父权,关於战争,关於共产,关於种族,关於认同,关於表象世界,关於上帝,关於成长,关於爱。
据说这是AJ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部作品,为何接近,因为在戏里他追求的不止是模糊的意境或是精神,而是一场极端私密的自我对话,甚之自我救赎。
AJ的亲儿子Brontis Jodorowsky在QA中说,他认为自己扮演的并不是祖父,而是父亲剧本中的那个角色。
现实中AJ的父亲到底如何的可怖专制我们不得而知了,生活的现实已经过去,童年的AJ不复存在。
但是如今的AJ可以将这段回忆编辑改写,甚至美化。
把自己交给幻想吧,就这样活着。
AJ漫无天际的想像力和其子BJ的敬业态度神让他们跨越了父与子,将这层关系提高到了另一种高度,这真的非常有趣。
自己的儿子成为自己父亲的化身,这是怎麽样的尖锐怎麽样的超脱啊。
比起亵渎三部曲,这片可说是非常亲切又具有杀伤力。
至少我就默默地落了好几次泪,然後又在片尾被彻底治愈。
Jodorowsky们真的是把电影当成家族企业在经营了。
我只想问一声,不知道AJ有没有兴趣为他的另一位负责编曲的长子(还是次子?)出版个原声带呢? 我对那个女高音和长者(是AJ本人吧)的独白实在难以忘怀。
我坚信我的信仰我坚信一个男人应该坚强孩子,你向我证明了你是强大的我无法保证我一生的政治正确最后,还是神救了我以爱之名aj的电影是一种深层意识的探索,我惊艳於他有办法把这麽多的议题融为一体。
关於回忆,关於归属,关於父权,关於战争,关於共产,关於种族,关於认同,关於表象世界,关於上帝,关於成长,关於爱。
在戏里他追求的不止是模糊的意境或是精神,而是一场极端私密的自我对话,甚之自我救赎。
重点台词1“金钱如同血液,流动时赋予生命,金钱如同基督,分享时受到祝福”2“感知那个孩子吧,困陷在你胸口的孩子,眼中是永恒的迷失,一直是局外人,永远的局外人”3“赤手空拳打吧,像个男人一样”4“一颗小石子就足够杀死海里所有的游鱼”,“别为不属于你的东西感到痛苦”5“男人懂得自我控制,我挠你脚心,你要是不笑,才配做我儿子”6“你不合群皮诺曹,走开吧”7“我不想活在一个乔装打扮的狗的世界,它让我恶心”8“我的母亲融入了黑暗,从此我再也不惧怕夜晚”
电影的象征意义太多了,最浅显的当然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铁拳,让男主成为了一个专制暴力神经质的“无神论者硬汉”。
在辗转的命运中又偶然拜倒在智利法西斯独裁者的门下,才豁然发现自己崇拜的不是某个主义,只是单纯的慕强而已。
真是可悲,遇见信仰危机的男主从此一蹶不振,坠入真正的人间。
在经历神的感化,铁血的暴政,世俗的爱后,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杀死了过去那个慕强的空心的自己。
当然,男主的命运也是映射着智利这个国家的命运,先前的共产主义思潮和后面的法西斯独裁与混乱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那个附身于小孩的大爷很有诗意。
这是一部诗化的神作。
南美风情,隐喻,共产主义,独裁,上帝,富,穷,童年视角,情绪表达,色彩运用,裸体美,象征语言,自我救赎,转变,人性。
这里面的元素好多。
值得一看。
由于某个契机,在台北金马影展看了这部“魔幻现实隐喻的自传体”作品。
我不是资深文艺青年,文艺对于我来说,之前的界限仅限于陈绮贞,仅限于王家卫,仅限于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这样的商业化的文艺片。
这部电影,真实颠覆了我对之前所有文艺的理解。
文艺不是装逼,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一个15分钟的长镜头,却只是描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文艺应该是关于生命终极的思考,关于自己从什么地方来,怎么来,去哪里的思考,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哪怕这些思考没有答案,没有结果。
而这个导演更牛逼的是,他把这些救赎,寻源,思考,诗化了。
剧中的爸爸和妈妈在争论上帝存不存的时候,他并不在讨论上帝。
父亲的共产主义,父亲在家里的独裁,导演也并没有试图和观众讨论这些问题。
导演只是借助这些题材,来表达情感,表达情绪,用颜色,用隐喻,用表演来表达情感。
需要欣赏这样层次的导演个人化的表达语言,对观众的欣赏水平的要求确实是很高。
看完以后,就觉得自己的姿势水平还有继续提高。
多读书,多思考,少装逼恩。
先看的诗无尽头,原来他父亲是这样的人。
也算得上悲壮的中年危机,如果说穷人的危机是物质,中产的危机或许是精神。
人类发明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等一切学科类都是为了理解宇宙,理解我们生存的本质。
我们每个人都会选择一些东西来承载自己精神上的贫瘠。
如果一旦那样东西无法承载精神带来的重压。
那么我们便死去,便于猪狗相同。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着,此刻有人在桥上散步,有人在工厂加班,有人不知道的黑暗里做些不知道的事。
这些我们组成世界,而这些我们也终将死去。
我们人类是知道自身会死去的动物,但我们却不得不忘记这件事才能好好的活下去。
时常想活着的意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容易陷入悲观的虚无主义。
或许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活着就是意义。
活在活着的意义中,活在人类创造的意义中,人生这场游戏从一开场就是随机模式,而好好把握当下是其中的幸福宝藏。
无法这样欺骗自己生活的意义是没有意义,但既然没有答案。
还请幸福的生活下去吧,活着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啊哈哈!
Pieza 1 自己自传是最难拍的,构筑自己人生的重大转变,与琐碎的细节剥开展示,在经历了悲喜与岁月的共同侵蚀,如何能保证客观?
抽象是文明,抽象概括了具体,从千头万绪中整理出一条以感知为形状的线,供作者与观者共同咀嚼相同的情感。
《现实之舞》是佐杜洛夫斯基的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时期。
佐杜现在被广泛认识的是“超现实主义大师”,或者从电影《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里被人了解。
他的父亲是俄罗斯人,斯大林的崇拜者。
佐杜1929年出生于智利,年轻时候写诗写话剧,24岁与家人决裂,独自出走法国(这个在第二部自传电影《诗无尽头》里有更具体的描写),拥有法国国籍,说西班牙语和法语。
他的电影往往出现在午夜场,拍电影的钱通常都是好友资助(比如约翰列侬);与超现实主义大师们交好,曾经邀请过达利去饰演《沙丘》中的哈克南公爵;与莫比斯合作的沙丘分镜,之后两人又共同合作出了漫画《印卡石》与《合金男爵》(某种程度上算是《沙丘》的遗产)。
2024年的2月16日,他刚刚迎来了他94岁的生日。
Pieza2诗歌以下诗歌来自《现实之舞》,并且包含剧透。
开场,无数金币掉落,老年佐杜(导演本人出演)的脸出现在画面中,开始朗诵:
“金钱如鲜血流动的金钱能赐予生命金钱如耶稣分享的金钱能赐予祝福金钱如佛祖饱经沧桑的你才有资格用欧赠予他人鲜花者金钱予其光明反之摧毁之富人见其自省金钱与良知并无区别良知与死亡之间亦不遥远则死亡与财富仅有一线之差”随后镜头转移到了马戏团,少年佐杜和父亲出现(其实是导演本人的小儿子和大儿子扮演的),少年佐杜看起来十岁出头,一头金色长卷发,穿着水蓝色外套,画了精致的妆容,如一个小女孩一般。
父亲粗鲁的让他过来与马戏团的人一起看父亲爬绳子,少年佐杜站在远处不敢过去,年老的佐杜再次出现,捂着少年的胸口说了下面这段话“孩子囚禁在你的身旁眼神无比游离外人,永远都是个外人”
被眼前的暴力感到痛苦的少年跑向了海边,旁白老年佐杜的声音再次响起:“颤栗的托科皮亚(佐杜的出生地)石头的味道小镇的挽歌烈阳将其撕裂街道耐心的等待雨水的降临”少年佐杜跑过家里开的内衣店门口,母亲看到他问道(歌剧唱腔式念白)“你为何要跑,亲爱的父亲?
”少年佐杜生气的说“我不是你父亲,我是你儿子”。
少年跑到海边,向海里扔石头,一边咒骂着“我才不是同性恋,你们都去死”,海边的皮肤灰青吉普赛人举着酒杯过来阻止他“一块石头,就能杀死大海里所有的鱼”,少年佐杜不理会,继续扔石头,随后海啸骤起,卷起无数死鱼冲向岸边。
海鸥们如乌云一般冲过来啄取岸上的鱼,少年也在慌乱之中跑向坐在岸边的老年佐杜,老年佐杜又开始念诗:“我很迷茫沙丁鱼在悲鸣,我该为之神伤吗海鸥在欢歌,我该为之喜悦吗我该为之悲痛,因人打断了海鸥的盛宴(镜头中出现了渔民快乐的收获冲上海岸的沙丁鱼)于我,世界如此陌生在名为痛苦与欢愉的网上一切相互交织(镜头里,渔民们开始庆祝丰收)”
接下来,镜头回到了家里,广播里说新总统上任后人们将会不再贫穷,每个人都会拥有工作,父亲用治愈之水喷射广播,大声辱骂“骗子!
”少年佐杜在门口吃冰淇淋,一失去了双手的残疾人走过来,他希望在佐杜家店门口的柱子上蹭一下后背,佐杜看他蹭的很费力,便主动提出帮助他挠后背,同时将冰淇淋递给了他让他吃。
这一切让佐杜的父亲无法忍受,他殴打并辱骂那位伤残军人,留着笔直的胡子,行为作派十分的暴力。
父亲将佐杜拖进屋里,斥责他那娘娘腔一样的长发,同时质问佐杜的母亲“你为什么要叫他父亲,不叫他儿子”母亲哭着拿出梳子,一边给佐杜梳头一边唱:“在俄罗斯我的父亲与母亲相爱他是个英俊的俄罗斯舞者他们都是犹太人所以哥萨克追杀他们他们移民到阿根廷他们辛勤劳作养家糊口为了点燃一盏灯父亲爬到一个大酒桶上酒桶的盖子裂开他被活活烧死了我怀孕的时候,就是感觉到你是父亲的转世确实如此你长着一头浓密的金发这把梳子,是父亲给我的唯一遗物”随后父亲拽着佐杜去了理发店,不顾孩子的哭喊,让理发师摘掉了佐杜的假发,随后假发灰飞烟灭,露出了少年原本的棕色短卷发。
回到家后,母亲悲痛欲绝,大喊着“你们杀死了我的父亲”父亲告诉佐杜:你要是想成为我的骄傲,就需要忍受痛苦,我会打你,一次比一次用力,直到你受不了。
镜头一转,穿着制服的人们从卡车上下来,用扫把把街角那些伤残士兵扫到卡车上带走,如同清扫地面的果皮纸屑一般自然。
父亲为了锻炼佐杜的勇气,把他的牙打断了,于是他们去看牙医,父亲告诉他意志必须凌驾在肉体之上,向佐杜展示用烟头烫自己的手,然后又告诉他男人必须要坚强,拒绝了医生的麻药。
没有痛苦喊叫,没有发抖,父亲很满意佐杜的行为,买了冰淇淋他去海边,让他自己吹吹海风。
在海边,佐杜遇到一个传道者,传道者给佐杜进行了传教(一些赞美菩提的话语)。
带他去看缆车,缆车上掉落了一些石头,传道者捡起石头说“这些缆车就像我们的身体,承载着灵,魂灵魂则珍宝,上帝就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随后,他拿出来三个徽章,分别是十字架,大卫之星,星月图,他说要把他们三个融为一体,三个上帝合在一起,变成一个上帝。
接下来,镜头回到家中,几组简单的性暗示镜头,父亲想要和母亲要完成生命的大和谐。
母亲试图拒绝,面对父亲的暴力,拒绝无果。
两个人进行至半场,佐杜冲回家里,向父亲展示三枚徽章。
气不打一出来的父亲让佐杜跪在马桶前,将三枚徽章一个接一个的扔进厕所,每扔一个都要说一遍“上帝不存在”,最后对佐杜说“上帝不存在,你死了就成灰了,仅此而已”然后冲水。
老年佐杜再次出现:“我要相信谁?
”
少年佐杜抬头对着父亲说“爸爸我相信你,上帝不存在,我死后会变成灰”父亲周三半夜出门去参加地下运动。
整个会议在脱衣舞俱乐部召开,共同参与的还有很多cross,可以说是佐杜对自己父亲的行为巨大的讽刺。
随后父亲带着佐杜去了消防队,消防队的吉祥物狗去世了,少年佐杜成为了他们新的吉祥物。
作为条件,少年佐杜要了橱窗里的红色皮鞋。
他穿着新皮鞋去找擦鞋孩子玩,然后把鞋换给了他,擦鞋孩子卡利托斯穿着佐杜的新鞋高兴的跑了,只剩下佐杜拿着他的擦鞋盒子在原地等他。
随后他看到了卡利托斯的尸体——他跑到岩石上,橡胶鞋底很滑,他掉到海里淹死了。
卡利托斯的葬礼上,老年佐杜再次出现:“救赎,苦难周而复始,永不磨灭”同学们邀请少年佐杜一起去“打大象”,随后因为他的“大象”跟其他孩子的不一样而被嘲笑:“我们的是香蕉,你的是蘑菇,前面还很钝。
”【这里并没有器官的暴露,用的都是表现主义的手法】少年佐杜走到礁石后面哭泣,随后爬到很高的石头上,老年佐杜站在他的身后,这一段极美,两个人仿佛舞蹈动作一般,老年佐杜轻语:
“别跳!
你不是孤身一人,你有我在你已经准备好转生成为你原本应该成为的人你已经得到了你所追求的拥抱你的苦难这样你才能来到我的身边二十年后,我会成为谁?
一百年后呢?
几千几万年后呢?
我的精神是否还需要一个躯体?
对你来说,我还不存在对我来说,你已不复存在最终等一切都回到起点你我都将成为回忆我们只是一场梦拥抱你的幻想活下去!
”少年佐杜跑回家,贫民窟着了大火,火警警报声响起,佐杜穿上消防队吉祥物的服装跑上了救火车。
为了救屋子里的火,消防队员们拆掉了屋子。
贫民们冲上来抢夺消防器材,被佐杜的父亲打走,队长在这次火灾中被烧死父亲为了让佐杜证明自己的坚强,要求他不要躲避视线盯着尸体看。
走在队长的送葬队伍里,佐杜眼中所见都是亡灵,他还看到一只海星爬到了他的嘴上,他难以呼吸,转眼他又躺在坟墓里,身上爬满了蛞蝓和面包虫,最后他晕倒了。
醒来之后,父亲烧毁了他的消防队服。
小镇里来了游行的队伍,三百多人衣衫褴褛,举着黑色的伞,跪坐在海滩上,“我们要水,哪里有水?
”士兵们说:“去管上帝要吧”。
消防队的父亲用驴车载了水去救济,疯狂的暴民们杀死了他的驴,他大喊:“你们杀了我的驴,明天我怎么来送水?
”暴民们回应道:“我们今天就会死,谁还管明天”父亲跌跌撞撞的回到家,生了疫病,脸上长满了疮,倒在地板上开始抽搐。
同时士兵们与市长在他家的卷帘门外敲门让他不要挣扎赶紧出来,他会成为疾病的污染源的!
母亲祈求上帝给予自己“治愈之水”,随后治疗好了父亲,母亲称赞父亲“如偶像一般强大”,被父亲摇头拒绝,母亲让父亲好好的感受上帝存在,父亲却说自己的心里只有母亲。
打开店铺的卷帘门后,原本要杀死他的市长和士兵突然变成了他的地下同伴,父亲说找到了解救难民的方法了!
那就是刺杀新总统!
佐杜与母亲送父亲去渡口,父亲要完成自己的暗杀任务。
父亲站在船尾盯着母亲与佐杜,眼神坚定,像极了《诗无尽头》里佐杜离开父母那一幕。
随后,父亲的同僚试图在狗狗选美比赛上杀死伊瓦涅斯,父亲看到总统的瞬间,似乎被他身上某种特质所感染,某种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相同的性质,父亲选择了冲上去保护总统,救下总统后,作为奖励,他得到了总统弼马温的职位。
父亲没有杀死伊瓦涅斯。
他原本计划毒死总统的马,趁他悲痛时从北口开枪。
掏出枪后,他的双手痉挛,无法扣动扳机,伊瓦涅斯以为他是要把枪递给自己,结束他可怜马儿的生命。
伊瓦涅斯感谢了他,亲自杀死了自己的马儿,给了父亲一大笔钱让他离开。
少年佐杜从噩梦中惊醒,大喊着妈妈。
老年佐杜再次出现:“在水泥的摇篮里淹没在巨大的影子中我仿佛不再存在被困在这肉体的岛屿上在记忆里寻找自我却空无一人”母亲问少年怎么了,少年说黑暗吞噬了一切,母亲告诉他“妈妈有多爱你,黑暗就有多爱你,爱不是来自妈妈,爱是来自上帝,黑暗是上帝的影子,黑暗的爱同样多。
”两个人开始在屋子里将身体涂黑,融入黑暗,老年佐杜站在门口:“母亲融入到黑暗之中我再也没怕过黑夜”
少年佐杜在街上遇到卡斯托利的弟弟,错把他认成卡斯托利的幽灵,弟弟不喜欢佐杜,说他是杀人犯,佐杜走到他擦鞋的酒吧希望得到原谅,在众人的起哄下,他们要佐杜和卡斯托利互相殴打。
但结果是众人拉住佐杜,让弟弟单方面打他。
母亲让佐杜忘记自己的白皮肤,忘记自己是犹太人,不要太高调,这样可以隐身,于是她带着佐杜,脱光了衣服,回到了刚刚的酒吧,所有人对他们视而不见。
在沙滩上,佐杜问母亲是否教过父亲“隐身术”。
母亲说父亲不信这一套,两个人用气球和石头寻找父亲,佐杜对着石头说“不要忘记我们,快点回来”。
石头随着气球飞向天空,落在了父亲身在贫民窟屋顶,身边躺着侏儒女酒鬼,父亲的双臂一只涂成青蓝色,一只涂成红色(其实是智利国旗)。
他之前失去了记忆,现在突然全部回忆起来。
父亲双手仍旧没有恢复,只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他在街边遇到一个木匠,给木匠看了自己的双手,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赚到回家的钱。
木匠为他洗干净身上的涂料,给他穿干净的衣服,为他安排了打磨椅子的工作,木匠叫何塞,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人,他的手刚好能夹住打磨的板子。
在做好一百只椅子后,父亲与何塞一起去教堂送了椅子,在圣歌中,木匠何塞去世。
牧师在教堂为何塞筹集丧葬费,父亲把何塞给自己的全部工钱捐了出去,流着泪走出了教堂。
走出教堂后,他随着人群加入了街上的游行中,因为他的手指无法伸直,他做了不标准的游行敬礼。
随后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他像是殴打婴儿一样把游行宣传者全部放倒,并且要求宣传者大喊“上帝保佑堂何塞”。
很快,穿着西装的官员们发现了父亲,把他关押起来,用尽酷刑,反复的询问:谁是堂何塞?
“他是你父亲”“谁是堂何塞”“他是你儿子”“谁是堂何塞”“他是你自己”“谁是堂何塞”“他是我,是你,是我们所有人”就在他即将被击毙时,一群共产青年营救了他,伊瓦涅斯放弃了政权,逃往了阿根廷,青年们把父亲送回了家。
母亲要治好父亲的手,父亲不相信有任何方法能够治愈。
母亲在院子中摆了三张人像。
第一张是父亲的偶像,那是从前的某个联合体大国的统治者,母亲把他的像放到地上“瞧瞧你仰慕的魔鬼”。
第二张伊瓦涅斯,“你在伊瓦涅斯身上,找到了你对偶像的全部仰慕”。
母亲拿走伊瓦涅斯的像,放在地上,露出了第三张人像,是父亲自己:“瞧瞧,你和他们一模一样,你生活在一个暴君的伪装下”。
父亲无法接受,跪在地上哭泣,说着对不起。
母亲跑过来抱住他“这个有感情并且会哭泣的人,这个人就是你,我们爱现在的你,那个以前的你,重新做回自己吧!
”母亲掏出了枪,交给父亲,父亲的手扣动了扳机,射向这三个人像,火焰涌起,将三个人像燃烧殆尽,父亲的双手痊愈。
最后一幕,三个人坐上了离开托科皮亚的船,前往了圣地亚哥。
码头上,穿着消防员服饰的小佐杜缓缓走向渡口,穿过立起来的故事中其他人物的纸板,是童年的自己前来告别。
老年佐杜出现,在船上,捂住少年佐杜的胸口,他即将告别自己的少年:“我远离了过去降落在现在承受着多少年的苦楚然而那个孩子却留在心中”随后,老年佐杜走到船的上方,拥抱死亡:“就像生命的面包就像白色的金丝雀就像价值连城的珠宝就像没有四壁的思想大开着门窗风从那里吹过只有那风那风”彩蛋:一位穿着上帝服饰的侏儒,站在他们家内衣店的门口,从水杯里倒出红酒,说到:“我们的代价,是一个奇迹”
Pieza 3 现实在佐杜的作品中,你永远能看到杀死父亲的意象,《圣山》里试图杀掉上帝的酷似耶稣的探索者;《鼹鼠》里的儿子;《圣血》里,对父亲形象的厌恶。
在《现实之舞》中,儿时的痛苦来源于贫穷的街道,阶级分明的社会,无法共存的派别,以及父亲的暴力。
父亲虚妄的崇拜让他自己身陷困境,与此同时父亲又希望亚利桑德罗(佐杜的名字)成为另一个自己,用自己秉承的信念塑造他。
母亲最后让父亲摧毁自己的人像,同时也摧毁了父亲建立的虚妄自我,回归真实,父子之间的强硬关系破裂,佐杜也可以继续做自己。
母亲的力量在佐杜的作品中总是过于强大。
《圣血》里,死去的母亲成为了束缚孩子的锁链,在幻想中的母亲的规训下,精神分裂的孩子依照母亲的指示难以控制的杀人。
《现实之舞》中,母亲教会孩子如何“隐形”——忘掉自己的身份,走向人群;克服了孩子对黑暗的恐惧;用尿滋醒了自以为是的父亲;又通过直面自我,让父亲回归自己的本性。
如果过去是破碎不堪的,那么回忆会自动修复。
现实中佐杜与父母决裂,24岁远走他乡。
虽然这部作品的后续《诗无尽头》里,青年佐杜(由佐杜洛夫斯基的三儿子扮演)原谅了父亲,并且在离开之前拥抱了父亲,但是这一切的场景,是老年佐杜阻止青年佐杜的冲动与无情,是在老年佐杜的劝说下,才有了那么一个拥抱。
是不是说明,在多年之后,89岁的亚利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回忆起65年前离开的那个午后,他用电影给了过去一个圆满?
很期待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希望95岁的老爷爷有力气拍完它!
家庭与国家、亦幻亦真的事物、独裁者,如此种种颇像魔幻现实主义。父子关系倒置、与童年的自己对话,种种设定有创意但还是显得简单直白。父亲的故事线太像《鼹鼠》。
活着就创造奇迹的老爷子!
啊啊啊啊啊!这就是看完之后会由衷大叹“爱上电影真好”的那种想打十颗星的电影!最近的两次低潮都是Jodo爷爷完全治愈我,真是深得我心啊!超级超级intense的电影,130分钟没有一秒钟是无趣的,各种“掉书袋”完全不露痕迹,比贾木许等后辈还是道行深许多啊。PS. 大爱妈妈只唱歌不说话的设定!
“你不是孤独的,有我陪着你所以你将成为的,你已经成为了所有你竭力寻求的,你已得到了拥抱你的苦难吧!因为通过他们,你将来到我身边二十年后,我又会成为谁呢?一百年后,千万年后呢?那时我的意识是否仍需要一个肉体?对你而言,我尚不存在对我而言,你已成泡影在时间的尽头当所有的物质回归到了原点你和我,仅仅成为一段记忆没有什么是真实的某个东西梦着我们拥抱这幻觉吧!活下去!”
每一场景都奇异瑰丽还能满溢感情,越现实,越起舞。
和《诗无尽头》连着看~佐杜他爸老觉得他是gay😆而佐杜的真实身份是残联主席…非常有钱,一言不合就搞大场面
对于艺术家而言,故乡和童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敏锐的感受力和诡谲的想象力,是创作的不二法门。
去年从《罗马》开始,到《痛苦与荣耀》,加上最近观摩较多的老塔和安哲,发现这些别具一格的导演总会在有生之年用一部作品来告慰自己的父母。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常用的“三板斧”都会编织出属于只有自己与自己共鸣的组曲。然后,我发现,他们都恋母,都弑父。母引申出了祖国,父映射出了政权。
受伤痛悔的心,你不必轻看。——诗篇第五十一
佐杜 失望
喜欢氛围和奇妙的设定 还有妈妈的歌剧感
很抱歉,巨乳真的影響觀感了(。) 自傳片本人出場我也不喜/看完當晚就做噩夢,落淚
对父权的暧昧是复杂态度的源头,以被阉割的起始,寻找男性气质为前部主线,最终无疾而终的中段,形成了繁复的同性气质,当与家庭内景的父母依赖同处之时,一个突破常规精神分析的俄狄浦斯模型就出现了,非对异性的“占有”,而是对同性的“仰慕”。这使下半段父亲接过叙述主体变的顺理成章,前面描绘的父子矛盾最终走向了父子合一,一个影史绝少的设置就出现了,父就是未来的我,也和佐杜现身匹配。父亲刺杀时的莫名中段也就成为一个去政治站位的关键点,成了行动到经历的转折,变为个人-历史-国族的递进线,成了意喻的进阶处,此时已经成了国史,描绘拉美本身的魔幻现实。最终千回百转返回故乡,环形的结束的回忆之旅,离去就成了告别,即脱离自我童年,又再见家庭影响,还离别前现代国家。PS:可谓研究佐杜的基准片,之后作品意象来源的自我告知。
大量裸体画面令人作呕。这糟老头子是恋童癖吧?
诶,不知道在看什么
从第一秒开始就想看看他妈的胸,终于在一小时28分看到了
jodo电影太少了不够看
在我拍的电影里,看我自己老去,从此只有佐杜洛夫斯基的鲜红是真正的鲜红。
3.5在看的过程中还以为是很早期的作品,没想到居然是2013年,但是观感比《圣山》反而要稚嫩或者软弱很多,也略有老套。
说的很多,但是我一句也没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