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鲜,吃遍天!
有时候把已经成功的招数,拿出来排列组合,再用一遍,虽说吃相有些难看,但往往还是会有不错的成效。
果然,精准制导的《红色通缉令》还是可以让Netflix心满意足。
一上线开播,就创下平台电影类首日历史最高收视成绩。
正式上线之前,Netflix在院线进行了小规模上映,结果是引来了媒体人的集体吐槽。
毫无生气,不思进取;剧情老套无聊,两个亿美金砸出了一部烂片。
两亿成本,其中有超过六千万,也就是总成本的大约三分之一,分给了三位主演。
“巨石”道恩·强森、“死侍”瑞恩·雷诺兹、“神奇女侠”盖尔·加朵,每人稳拿至少2000万美金片酬。
这种区别于传统制片厂一般巨星分红的模式,令到高成本“注水”,看起来是媲美好莱坞顶级规格,实际上却是一部稍小于《信条》级别的制作。
体量不符合宣传成本的预期,剧作又没有创意,也难怪三大好莱坞顶流同框,也会被喷惨了。
不过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创意更多时候是双刃剑。
诺兰再怎么绞尽脑汁,在某些方面前所未有的《信条》,不还是口碑两极分化。
Netflix和制片厂不同,像迪士尼一年可以只拍10部电影,Netflix却不行。
流媒体平台需要不断更新内容库,才能留住用户。
如果用户看来看去都是那些,肯定就不会续费了。
这就导致Netflix必须走量,放弃出品必属精品的路线,转而采用大数据制导,观众爱看什么就给什么,这样才能hold住庞大的用户量。
强森的电影票房好,又有力量又能搞笑,请他!
加朵女神的人气高,男人都想看她的大长腿,请她!
“小贱贱”瑞安·雷诺兹凭借《死侍》奠定超巨地位,大家都爱看他贫嘴耍贱,请他!
三位顶流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加朵颜值担当,没有超能力照样能让宅男们买单;强森延续着他在《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干警形象,以至于结局反转能带来莫大的惊喜;瑞安·雷诺兹当真是最值回片酬的人。
如果不是他“死侍式”的表演,《红色通缉令》中间真会让人看睡着。
对于喜欢他风格的观众,这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娱乐大片。
他在戏中比《失控玩家》更黄更贱,基本上就是少了暴力和血浆的PG13级死侍。
而且还有着许多打破第四面墙的神操作。
也不怕光看他一个人又有点乏味,因为他和强森,乃至和加朵都有碰撞出火花,斗嘴斗智斗勇,一路下来很是愉快。
可能有人会觉得他一直演死侍风格会很局限,但看完《红色通缉令》会更明白他其实(在娱乐片)这样演就对了,因为真的能让人看得特别高兴。
就像周星驰,演来演去都是一种风格,但观众喜欢看,能带来快乐,那就够了。
除了套用《死侍》系列的招数,《红色通缉令》还有着一些好莱坞卖座大片的特色。
故事以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的三颗金蛋古董作为“麦高芬”,强森饰演的FBI警察,小贱贱和加朵演的盗贼,为了找到三颗蛋而展开了一场跨越全球的行动。
剧本是再工整不过的好莱坞三幕剧。
一幕找一颗金蛋,三颗蛋正好三幕。
第一幕是“007系列”的动作片感觉,超强特工和盗贼展开惊险追逐戏,运动镜头非常带感,影院效果应该还是一流的。
第二幕是“罗汉系列”的侠盗片感觉,主角们要突破重重防卫,完成一个“不可能”的盗窃行动,爽片模式走起。
预告被吐槽打斗拉胯的就是在这一幕,但实际上动作格斗并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武术指导确实不需要请。
最后的反转也合理解释了强森一身肌肉,还要联手小贱贱,两个大男人为什么打不过一个瘦弱的加朵。
第三幕则有“速激系列”的感觉。
追车动作枪战一起上,不把车弄翻算导演输。
好就好在这回主角可以像《速5》那样,不用拯救世界。
这一套流程下来,怎么说也是及格线左右的爆米花了。
而锦上添花的是,别以为高潮动作场面狂轰滥炸之后就完了,剧本设置了巧妙的反转戏,还是能够有点小惊喜的。
手法是比较简单,但重要的是逻辑大致能自洽。
总比《速度与激情9》那种放飞自我的要好多了。
所以不难怪《红色通缉令》的口碑在上线后开始趋于媒体/观众的两极分化。
烂番茄观众分数高达92%。
豆瓣、IMDb都是6分以上,达到了及格线。
如果只是想放松一下,或者吃饭时找点节目看,那是不错的选择。
反正就一部娱乐为主的片子,管他呢,笑尿就行了。
三大巨头,合演的这部电影,不说其他的,就冲着这三位主演,就一定是很吸引人的。
但是,电影上映后,关于这部电影的吐槽还是比较多的,电影的评分也不高。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也不是特别的不行,可能看惯了大片的观众,对这一部中规中矩的动作片,不是很感冒。
不得不说,强森参演的电影,至少在动作方面,不会让人失望,加朵在影片中,也有很多打戏,可能观众对于加朵的出色打斗不会很意外,因为大家印象中的“神奇女侠”战斗力还是很强的,瑞安·雷诺兹再一掺和,这部动作喜剧片,就浑然天成了。
实话讲,看这部片,确实有几个搞笑的情节,戳中了我的笑点(本人笑点较低,一般不容易笑的)。
来谈谈这部电影,我认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007”的feel,从开局到强森和瑞安从监狱中逃出的那段,有点007的风格,那段两位男主演从万丈深渊的墙壁旁的加固层缓步移动逃出的镜头,确实有种被震撼吓到的感觉。
影片中,我个人认为,在导弹射向直升机,强森打开机舱门,让导弹穿门而出的这个镜头,还是很有艺术感的,不知道会不会成为经典的影视镜头。
第二部分,“碟中谍”的feel,窃取手机,取到指纹,高科技仿脸+声音,再进到密室内的打斗,这一系列很符合碟中谍的风格。
第三部分,“勇敢者游戏”的feel(怎么说呢,这段有种丛林探险的风格,类似的电影很多,在这里就用强森演过的电影命名吧),当镜头跳转到阿根廷的神秘丛林时,看到强森的第一个镜头,确实有点让我跳到“勇敢者游戏”的feel。
在这里两位男主找到了地下宝藏库,这里我是有点懵的。
影片最后部分,观众都清楚三位主演的角色,都是为了财,面对整个地下库的宝藏,却只为争夺那一颗蛋,这么聪明的神盗,这点意识都没有嘛。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一个很明显的小bug,就是在三位主演,掉入水中时,瑞安最先从水里爬上来,呼了强森好久,没有反映,瑞安放下蛋,重新下水去找强森,这时强森出现了,就站在蛋的旁边,其实后面剧情已说明,强森也是要这颗蛋的,但他没有拿这颗蛋,而是等到瑞安来重新把蛋拿在手中,再说一些对白后,再索回蛋,这剧情总感觉不合理。
如果给这部电影,再加个第四部分的话,就有种某个小品反转再反转的feel(恕我愚钝,想不起来是哪个小品了)。
总的来说,这还是一部很优质的大片了,神话传说+特工剧情+丛林探险等等好多元素,都融合在这部电影,而且不感觉到做作,还有特效+动作场面,确实很到位,观影时不会感觉到枯燥的。
还有加朵在电影中,穿着的那身红色长裙服装,真的很惊艳,为这部电影增分不少。
如果给一部电影按10分打分的话,《红色通缉令》这部电影,我给7.3分。
反转的挺好玩的说实话,知道会有反转,本来以为是女警长才是幕后大boss,看来编剧没有我这么俗😂说回剧情,小贱贱真是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本上承包所有笑点,打斗不多,也没有血腥场面,老少咸宜的家庭式爆米花影片,适合大家其乐融融一起看的那种;片中惊喜的地方还不少,ins上普京大帝骑马照片,黄老板的搞笑演出,都挺出彩的,唯一有一点我注意到的是,最后结尾小贱贱说又被送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方,出现了一幕“我国”的军装以及徽章标志(不放图了,怕过不了审,看看讨论区的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点)可能由于这个也过不了审,或许就没有面向大陆观众的意思emm总之,搞笑方面是做到位了。
首先,我坦白我就是冲着Gal Gadot才看这部电影的。
褪下神奇女侠的战袍,换上现代裙装的以色列小姐确实是风情万种,秀色可餐。
红色晚礼服将她动人的身段展现得淋漓尽致,精致脸蛋下的一颦一笑又透露着她美艳中俏皮的一面,常能用不经意的小动作直击直男的小心脏,实在很难让雄性动物看着她能不犯花痴。
对比下,跟Gadot搭档的两位男士虽更像是用来丰富布景板的绿叶,但咖位却一点不小。
三个最具流量的好莱坞巨星,加上8国11地的洲际场景来回切换,共同构成了这部耗资2亿美刀,号称Netflix史上最高投资的爆米花电影。
对,你没听错,这又是一部奈飞的电影。
自从新冠大流行开始,流媒体就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奈飞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媒体巨头,可是实现了爆炸性的扩张。
印象中,这两年看的进口影视作品,不论电影或剧集,不分日韩英语,起码有四分之一被奈飞包揽,它已然成了好莱坞六巨头以外的最强存在。
以本片为例,香车美女+搞笑话痨+肌肉猛男+风光大片+神偷夺宝+动作特技,已经把最经典的电影话题元素一网打尽,虽然电影本身并无创新,故事简单,套路传统,但仍能在平台上妥妥地引来大量购买,这不正是爆米花电影的成功标志么。
但话说回来,再成功的爆米花也终究是爆米花,加上本片如此明显的市场取向,为讨好观众设心积虑地制造话题,也自然引来了不少争议。
不可否认,本片确实是市场化的流水线产品,站在艺术的角度断然不是值得鼓励的例子。
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商家出于满足大众文化娱乐需求而精准炮制的产品,其实也并不违背影视所以存在的本质目的,就看你更想从电影中收获什么了。
奈飞威武,高级且纯粹的爆米花,不错的娱乐推荐,为Gal Gadot收藏。
作为爆米花电影 卖座是一个重要指标 但我觉得看着舒服才是王道 死侍 黑亚当 神奇女侠的组合很抓人 动作部分精彩 情节也够紧凑 电影里冒险场景很多 很过瘾 很热闹 总体来说是个不错的消遣电影🍿️剧情整体走了惯用的套路 很好猜 但也并不影响对于整部电影的期待 有类似致敬夺宝奇兵 国家宝藏等冒险电影的桥段 反转也不算生硬 嘴炮部分还是很符合两大男神的人设 幽默中还带有一些人物情感 看起来不会很突兀 P.S.女神不必多说 站在那儿就够了
网飞制作的网络电影。
制作方面当然比国内的『网大』精良太多,不过核心理念是一致的——观众爱看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观众爱看美女,就找来盖尔·加朵一袭红裙秀美腿;观众爱看硬汉,就找来巨石强森秀肌肉;观众爱看插科打诨,就找来瑞安·雷诺兹耍嘴皮子。
三位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类型片明星,强强联手,还怕观众不买账?
除了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外,还得把好莱坞大片的各种惯用元素都招呼上。
爆炸、枪战、肉搏,这些刺激人肾上腺素分泌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再有,观众不是喜欢曲折的情节吗?
那就在最后来上一个反转。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感觉,像极了《大腕儿》的最后,李成儒代表房地产商的那段自白。
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堆砌』。
好的元素生拼硬凑堆在一起,并不能自动成为好的作品,即便是合格也很难。
如果堆砌就能成功,电影也就不配被叫做艺术了,它归根结底是需要创作者用心思考,并且尊重观众的。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故事很老套:“小贱贱”饰演的高级小偷,专偷戒备森严的高级货,并且有时候故意让自己被警察抓住然后又设法逃脱来彰显自己的厉害。
在剧中,他依然保留了喜欢碎碎念又啰哩叭嗦的人设形象在“小贱贱”的一次偷盗埃及名贵金蛋的行动中,作为“探员”的强森从抓捕“小贱贱”的警员到被人陷害被抓入狱,再跟同在狱中的“小贱贱”合作越狱后找寻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神奇女侠”在剧中也是一名又美又飒的神通广大的神偷三人的共同的目标,就是去寻找价值连城的埃及金蛋他们一边要躲避警察的追捕一边又要到热带雨林探险去找寻金蛋的下落。
寻找的过程并不惊险,真的是平平无奇会有些设计的搞笑场景和台词,但是,真的不好笑虽然有反转,但是也并没有太大的惊喜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也就是三个演员的参演了吧
谁能拒绝硬汉➕傲娇话痨➕美女的三大领衔主演阵容呢,而且还都是老面孔,影片的人物性格设定也很贴切,而且塑造起来也不用费什么力气,典型的事半功倍。
剧情当然也免不了主角光环的设定,比如工具人女警官,就是为了剧情推进,有时候是强行推进,确实有点出戏,但很快就被哼哈二将的快节奏给一笔带过,时不时穿插的笑点真的能让人忘却许多烦恼,至于为什么士兵扛着带锁定的导弹也没把这倆搭档的直升机给打掉,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剧情的发展基本上紧凑又完整,特别是场景搭建的精致程度代入感很强,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斗牛场或者在热带雨林,都让人看的很舒服。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应该就是被导演玩明白的反转了,除了有些会出戏一点,其它都基本上能给到你惊喜,特别是最后的结局大反转,傲娇话痨的心情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WTF!
总的来说就是瑕不掩瑜,而且基本上各个方面都不会让人感到不适,主演阵容强大,剧情不会无聊,还有笑点,场景布置也能让你在2021年的时代感到新鲜,在某些时刻还有些现实意义的话题展露出来(关于信任、童年、教育),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也很有趣,很适合打发时间。
当然如果对主演阵容不够了解的话,或许就不会有这么顺畅的观影体验,但至少对于熟悉他们的我来说,有了他们的存在,剧情是可以稍微忽略的,看他们斗嘴都能获得快乐。
影片最大的成功,对我来说就是我已经在期待第二部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IFeng电影】零创新的“大数据电影”你要一直看下去吗?
设想一下,你是一家大型影视公司的决策者,手握2亿美金预算。
有人找上门来,说有这样一个电影项目,打算找“巨石”强森和“死侍”瑞安·雷诺兹担纲双男主,女主邀请“神奇女侠”盖尔·加朵。
影片讲述探险盗宝的故事,同时融合动作、悬疑、喜剧等元素。
叙事会有多重反转,还计划全世界取景拍摄,帅哥、美女、豪车、飞机、爆炸、美景应有尽有,你愿意投2亿美金吗?
正当你犹豫的时候,对方反手掏出一堆“大数据”。
他告诉你,根据对上亿用户的分析,只要满足以上这些要素的电影就能大卖。
可能你依然对这个项目存疑,不过网飞被说服了,于是就有了这部堪称用“大数据”打造的电影——《红色通缉令》。
这部电影彰显了某种事实,观众就像网飞的“罪犯”,大数据分析就像“侧写”。
大数据起家的Netflix诚如某位影迷所言,仅看《红色通缉令》的海报,谁负责卖肉、谁负责卖颜、谁负责卖笑,一目了然,整个卡司就像套用公式。
网飞作为全球流媒体巨头,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掌握了数以亿计的用户数据,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观众爱看什么样的作品,甚至可以深入到影像风格、剧情走向等更微观的创作中。
曾经火爆全球、使网飞一战成名的《纸牌屋》就是一部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作品。
那是2012年前后,迪士尼、华纳等传统影视巨头加入流媒体之战,大幅推高版权价格,网飞不得不开始布局原创作品。
但网飞没有盲目投拍,而是利用数据寻找项目。
网飞内容首席主管泰德·萨兰德斯(Ted Sarandos)是英国版《纸牌屋》的忠实观众。
他调查了平台用户的收看习惯后得出结论,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的合作会吸引大量观众。
当时很多传统电视台也对这部剧有兴趣,想看过试播集再决定。
但网飞数据在手,看都没看就下订单了,而且一次性预定了前两季共26集。
这部在接下来的几年连续横扫提名、霸榜收视的《纸牌屋》,成为网飞播出的首部原创剧,带来了1000万付费用户。
凯文·史派西 艾美奖开场表演据36氪报道,《纸牌屋》所使用的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评论、暂停、回放、快进等动作信息,用户评分、用户搜索数据、演员导演喜爱程度,电视节目收看行为,剧集播放设置、剧情导向选择,剧播放时间等。
其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分析,为制作方决策提供了精准的依据。
过去几年网飞树立了“只给钱、不干涉创作”的甲方形象。
马丁·斯科塞斯、奉俊昊、《王国》编剧都提过这一点。
但他们是大艺术家赛道里的人物,稀少而独特。
网飞海量原创内容如何成片,演员和导演怎么选,在哪个时间段进行播出,大部分都由广大受众的喜好统计决定,从而实现“C to B”,即由用户需求决定生产。
《周六夜现场》曾调侃网飞的海量式生产和对用户的拿捏——一部小语种剧集获得续订,因为地球某个角落里有个老太太还在追这部剧。
大数据的成功和失败那么《红色通缉令》表现如何呢?
我们也用数据来窥探一二。
据Samba TV报道,上线前三天内,美国420万户、英国72万户、德国33万户、澳大利亚4万户家庭观看了该片。
TV Time报道,首映周末,《红色通缉令》成为美国第二大流媒体播放量的电影。
口碑方面IMDb上近7万人打出了6.4分,比较马马虎虎。
这个评分与豆瓣的6.6(2.2万人评价)非常接近,看来在这部电影上,国内外的观众似乎有相近判断。
大影评人汇集的Meta Score,《红色通缉令》评分只有可怜的37分。
烂番茄网站,新鲜度只有区区35%,不过代表普通观众口味的爆米花指数则达到了91%,显然产生了严重的审美差异,爆米花指数基本验证了网飞的判断。
那么在资深电影评论者眼里,《红色通缉令》究竟是怎样的一部电影?
参考下面的两段代表性差评也许就能理解。
《偏锋杂志》Keith Watson:持续不断的动作戏也无法掩盖这部电影是多么的陈腐、老套和无聊。
《卫报》Benjamin Lee:《红色通缉令》毫无灵魂毫无效果,看起来就像是好莱坞大片的翻拍。
它就像一个机器人在演播室看了二十年多年的电影,并吐出了一个传真复写作为实验。
(多么冷峻、形象的比喻,推荐国内影评人学习)“stale”(不新鲜的)、“Secondhand”(二手的)、“pastiche”(刻意模仿的作品)、“soulless”(没有灵魂的)这些关键词都在指责《红色通缉令》缺少创新。
整个作品像“晚会电影”,一锅乱炖。
片中道恩·强森饰演的FBI探员(实际也是盗贼)是一名“犯罪侧写师”,通过对作案手法、现场布置、犯罪特征等的分析,勾画案犯的犯罪心态,从而对其下一步行动做出预测。
这个设定似乎与网飞炮制《红色通缉令》的方式如出一辙。
观众就像网飞的“罪犯”,大数据分析就像“侧写”。
但大数据指向的是商业成功,而不是作品成功,这一点国内观众应该深有体会。
过去几年,国内影视投资者因几个爆款就轻率地得出“流量+IP”的公式,从而制造出一堆影视垃圾,直到今天还没消化完毕,余毒未清。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拒绝大数据是非常愚蠢的。
它确实能帮助从业者发现一些规律、做出一些决策。
如今,国内越来越多从业者习惯每天点开猫眼专业版、灯塔专业版,查看相关的电影数据,为后续的工作及决策提供参考。
可以说大数据早已经渗透进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每个角落,如同电力一般不可或缺。
只是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创造性一定是其核心价值,倘若每一部电影参考数据、出自流水线,那得多无聊?
就像片中的“小贱贱”瑞安·雷诺兹,从《死侍》到《失控玩家》再到这部《红色通缉令》,他一如既往地扮演着插科打诨的角色。
虽然他擅长于此,也的确获得了诸多观众的青睐,但似乎也完全陷入到了这个窠臼中。
作为一个本应有创造性的演员,瑞安·雷诺兹自我“矮化”成了一块固定的拼图。
另外,影视创作属于长周期行为,在快节奏时代,按现有数据模型创作,很有可能变成刻舟求剑。
经典很难过时,快消品只能风靡一时。
过分依赖大数据,其实是偷懒,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创作者艺术化、个人化的社会观察和自我感悟。
数据分析不是必要条件,只是锦上添花。
但现在没有锦,只空放了一朵假花。
不过,《红色通缉令》的播放数据、评分走势、用户画像,甚至包括大洋彼岸的“豆瓣评分”和这篇文章,可能都将成为网飞未来的参考数据。
那么,我们就多看点好电影?
简单滴说,人家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这是个纯娱乐的商业电影,海报设计得昭然若揭:萌贱加巨石搭配性感女武神,这明显就是“超值圣诞全家桶”!
吃快餐就要有吃快餐的心态,不要一边吃一边说“还是米其林餐厅好!
”当然,我不是说这部电影应该得高分,确实很多地方差强人意,但谁又会给麦x劳评五星餐厅呢?
以我的意见给个6.5分还是可以的,毕竟还是挺爽滑的
本体:《速度与激情:王牌保镖》(一天看两部巨石强森,每部都戳心感觉);变体:《绿灯侠大战神奇女侠:正义黑亚当》(世界头号通缉犯,化名黛安娜·普林斯,以员工身份作掩护,潜藏卢浮宫)。
很傻很嗨,但受不了盖尔加朵和巨石强森接吻。
最后本片的主线故事也可以让片名改叫《父仇者联盟》..不过这种深度还是《新警察故事》诠释的好
不难看,但是太套路了,钱大概都给卡司了。
无足轻重的反转,一般化,三位主演都把自己固化了
巨石强森全程一脸宠溺地看着贱贱。盖尔加朵都没眼了。
非常好看!笑死我了
反转有点多,看得人挺累的... = =
比预想中的好一些 很多梗 三个主演都是本色呈现了 几次谁是biship的反转也可以 我不觉得这是一部没有诚意的电影 因为网飞出品就给他扣帽子是不合理的 总之是不错的动作冒险电影
1+1+1<3。故事老套,人物刻板,看多了雷诺兹和强森的片子,片中形象毫无突破,令人审美疲劳,网飞这几亿的经费应该好好花在故事创作上,而不是巨星的堆叠。
网飞的算法一定有什么缺陷,就是那种眼耳口鼻都一流,凑起来总觉得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笑点设置恰到,但总体下来并没有情感传递。它可能是段子的合集,但算不上优质电影。
反正就还挺欢乐的?
从人物到情节几乎没有任何创作可言,所以居然比想象的要强一些。
食之无味,弃之也不觉得可惜。
这就是大数据的力量,美国人民就爱看神奇女侠+死侍+大块头的配置,netflix就做一个这样的配置。这就是人民的网飞。
爆米花电影。你能信吗,在这部电影里,三个主演中演技突破最大的是加朵……强森十年来一个演技,Ryan从死侍开始,就被死侍永久附体了,演什么都一个样。(加朵太美太美太美)
不管是喜剧角度还是盗窃角度都挺不错的。这个死侍小贱人也太逗了。盖尔加朵在游艇上泳装一幕,充分暴露了她也很平的事实。挺好看的,应该能有第二部。
最后的反转着实没想到 快来个韩国人改编成他们最擅长的两男一女音乐剧
很喜欢最后的反转,把很多的说不通变成了顺其自然。梦回《速度与激情》,很有情怀,该有的元素都有,节奏也很不错,蛮喜欢的
加朵在这电影里换了几身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