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蝴蝶》(LE Papillon),镜头明朗,剧情平常。
片末,由女孩童稚的唱问与老叟幽默的回答构成的轻快旋律,如同林间轻盈飞舞的蝴蝶,听来耳目清新。
http://www.myfrfr.com/chanson/myfrfrpapillon.mp3
于连是一位丧妻丧子的孤独老人,他为了实现多年前对儿子许下的诺言,执着地寻找一只叫做伊莎贝拉的蝴蝶。
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爱尔莎,偶然闯进老人寻找蝴蝶的旅程。
最后,老人和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伊莎贝拉。。。
整个电影充满了人性关怀和智慧火花,让我们用心注视那些孤独的老人、不安的孩子,和日渐麻木的自己。
我看到一位蝴蝶老人的生活场景,生动而立体地展现在眼前。
那里面,其实有说不尽的精彩。。。
老人会很多技艺。
他会制作蝴蝶标本,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能找到美丽的蝴蝶;他会修理钟表,能一眼辨别出钟表的生产年代;他会用树枝削制木笛,并吹出美妙的音乐;他会用手的影子模拟各种动物,并讲出动人的故事。。。
老人懂很多道理。
看到一对恋人要用跳伞来证明彼此的爱情,老人就说,他们的爱情很危险,只靠一根绳子在维系,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信任;看到一位登山者瞬间赚到35万美元,老人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懂得,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富有;看到母鹿被偷猎者射杀,老人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生死观——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会随时造访而没有预告,生命都是一秒钟一秒钟地度过的;看到农夫的老妈妈盯着坏掉的挂钟发呆,老人就帮他们修理好;他告诉爱尔莎的年轻妈妈,要去爱抚、亲吻自己的女儿并告诉她“我爱你”。。。
因为老人切身体会到,亲情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有多珍贵。。。
老人很善解人意。
看到爱尔莎独自在咖啡馆等妈妈,老人就把她带回自己的家;看到警察粗暴地对待犯错误的少年,老人决定不再让警察把爱尔莎遣送回去;老人口口声声说只买鞋子,不要小夹克和帽子,可是镜头一转,爱尔莎还是穿着新夹克、戴着新帽子走出小店;看到爱尔莎不喜欢吃蔬菜沙拉,犹豫之后,老人还是把自己的沙拉换给孩子;爱尔莎讲了自己做过的梦,梦见一只金丝雀不愿意离开她,是因为它喜欢她。
老人听懂了孩子内心渴望关爱的信号,当爱尔莎执意要回家时,即使用绳子拽着,老人也不放她走。
爱尔莎嘴上虽然喊叫不停,心里一定是温暖的;老人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他让爱尔莎自己捕蝴蝶,让爱尔莎亲手从树上摇下毛毛虫,让爱尔莎看着蝴蝶一点点破蛹而出。。。
蝴蝶老人看似孤独,却有他自己的爱好,有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更有善良友好的一面,即使孤身一人,但老人有同样老迈的邻居帮他照看猫咪,有咖啡店的女店员找他修理手表,还有年轻的单身妈妈和那古怪精灵的小女孩,最终都成为他的好朋友。。。
当头顶的白发越来越多,当爬楼梯时腿越来越软;对时下流行的明星和流行歌曲,越来越看不上眼、听不入耳;对十几二十年前的老电视剧,看得津津有味、感慨不已。。。
一切都证明,自己真的开始老化。
如果到了于连老人那样的年纪和境况,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平静而满足。。。
关于爱。
关于生命。
关于亲情。
关于理解。
关于失去与获得。
关于一种令人感动的温馨。
但或许,只是关于成长……
童年的快乐像晒干了的狗尾巴草, 是你一生的浮尘, 痒的你想笑就笑, 破茧成蝶, 展翅的一瞬间, 看见了永恒。
这部电影不是很长,一个半小时都不满,但是却是我看到现在觉得最温馨,最让人快乐的一部。
小女孩Elsa今天8岁,还在妈妈腹中的她就已经被把爸爸抛弃了,年轻的妈妈没有什么时间来照顾她,她经常放学之后孤独一人在路边的电话亭里等妈妈的电话。
一天中午放学,没有等到妈妈的电话,她便来到邻居爷爷的家。
Elsa有着一头我最喜欢的亚麻色的柔软的长发,脸上长满了可爱的雀斑,她的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小小的脑袋里爬满了大大的问号。
她从来不怕陌生人,倒是大人们会被她无休止的问题给吓跑。
爷爷Julien 是一个蝴蝶收藏者,屋子里的墙上挂着极美的蝴蝶标本,但是爷爷的脾气不是太好,有些古怪。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很亲切,很可爱,岁月虽然在他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却留下了微笑的痕迹。
Julien警告多动的Elsa不要碰房间里一扇门。
可是对于Elsa来说,警告却像催化剂一样使她的好奇心膨胀,她趁Julia出门时,打开了那山“禁门”。
于是她看到了漫天飞舞的蝴蝶,那是Julien的蝴蝶小暖房。
突然一两只蝴蝶飞出了暖房, 被进门的Julien看到,爷爷生气啦,把Elsa拎出门外。
第二天,Elsa无意见听到了爷爷说要去找一种叫Isabellae的蝴蝶。
而在这时,因为和妈妈失去了联系,Elsa要被送去孤儿院。
不想去孤儿院的Elsa粘者爷爷要和他一起去找蝴蝶。
爷爷不忍心把她丢在孤儿院里,于是这一老一小就开始了寻找Isabellae的旅程。
一路上, 虽然很是辛苦,Elsa甚至半途耍赖,嚷着要回去,可是Julien不放心,硬是把她绑在绳子上,拖着她走。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开心的大笑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蓝天白云下,碧草鲜花中,这一老一小的组合让我抛却了所有的烦恼,只剩下了开心。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Elsa不停的问问题,问的都是一些Julien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
比如说“梦是什么?
噩梦又是什么?
”但是Julien也从Elsa那里学到了什么是NBA.虽然很吵,但是Julien 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而Elsa也喜欢上了这个脾气怪怪的老头。
于是在清新如风,美丽如画的大自然中,他们携手共进在这奇幻旅程中。
中途,他们看到一对情侣绑在一起玩滑翔伞,女孩子刚开始有些害怕,但是后来却被用赶得上了天。
Julien告诉Elsa是因为他们的爱绑在了一根绳子上,是信任让他们在一起。
后来他们来到了一户人家。
男主人很热情的邀请了他们共进晚餐并留宿。
晚上的时候,Julien告诉了他新认识的朋友他的故事:原来Julien收藏蝴蝶是因为他精神分裂的儿子。
因为他的儿子看到蝴蝶的时候会特别的开心,从此Julien就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蝴蝶,因为 儿子想看看Isabellae,于是Julien开始拼命地去寻找,但是这种蝴蝶太稀有了,他找了30年也没有找到,而年轻的儿子也没有看到Isabellae,28岁就遗憾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Julien为了这个生前对儿子的承诺,每年会去寻找Isabellae. 讲完这个故事后, Julien说,“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他也应该和你一样大了。
”很感动,很感动。
这个可爱的老人这么多年来把对儿子的思念寄托到了蝴蝶的身上。
为了让天堂中的儿子可以看到Isabellae,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放弃,即使别人告诉他这种蝴蝶已经绝种了。
终于在一天晚上,Isabellae出现了,可是却被Elsa不小心给弄丢了,Julien当然很生气,这个淘气的小女孩破灭了他几十年来的梦想。
Elsa因为内疚害怕不敢进帐篷睡觉。
Julien也就没有在管她,独自睡去。
结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Elsa不见了!
Julien大声叫着她的名字,发现Elsa掉进了岩石缝下的一个洞穴里。
无奈之下,Julien向警察寻求了帮助。
可是爷爷却被当成罪犯被戴上了手铐,因为Elsa的妈妈报警了,警察正在寻找这个失踪的孩子。
由于岩石可能有崩塌的危险,不敢贸然行动,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男主人家的小男孩自告奋勇的要求下去救出Elsa.于是他们的生命被绑在了一根绳子上,而他们对彼此的信任也保住了各自的生命。
就在Elsa被救出的一瞬间,带着手铐的Julien在直升机上看着她离开了。
好在后来Elsa的妈妈向警察解释了一切,可爱的Julien重获自由。
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等着他。
虽然会飞的Isabellae的已经飞走了,还是毛毛虫的Isabellae却被带了回来。
于是我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破茧成蝶,绽放的美丽。
原谅我的中文水平,实在不知道怎么 用语言来描绘着惊动人心的一幕,只是记得我的眼睛被死死的粘在了屏幕上。
太让人震撼了!
生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美丽!
在Julien的鼓励下,Elsa的妈妈也勇敢地向Elsa说出了我爱你三个字,Elsa感觉到了妈妈的爱。
电影最后的一幕,Julien和Elsa坐在明亮的星空下,Elsa送走了Isabellae,Isabellae振翅高飞,Julien说,“飞吧,有一个人已经等你等得太久了。
”我想此时他们父子的爱也已经穿越了生死,和Isabellae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
而当Elsa轻轻的告诉Julien她妈妈的名字原来叫做Isabellae的时候,Julien微笑的说道,“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Isabellae”。
影片结束的时候,响起了那首淘气的主题曲,歌曲中的小孩不停的再问“Pour quoi???”, 老爷爷再不停的回答。
闭上眼睛,陶醉在这美妙的歌声中,仿佛回到了童年,觉得很快乐,很快乐。
这不是一部拳头加枕头的好莱坞片子。
这样的一部片子,没有男女之爱的纠葛,没有帅哥美女,没有阴谋,没有战争,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拳脚功夫,没有恢宏的大场面,有的是蓝天白云,漫山遍野的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大自然的清新,童年的快乐和那让你感动一生的温情。
伊莎贝尔蝶,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月蛾,每年只飞十天,从五月底到六月十日。
——题记爱乐莎是个长着浓密的红头发,鼻子有些塌,薄薄的嘴唇,脸上长满雀斑的的小女孩,有着无比乖巧的笑容。
她的未婚妈妈经常忽略她,夜里醒了,喜欢自己打篮球,砰砰的声音,穿透地板,吵到了楼下的住户朱利安。
朱利安是个喜欢收集蝴蝶的老头,须发皆白。
镜头慢慢摇过他的房间,里面有着大量的蝴蝶标本,桌子上放着一张全家福,看得出来是一家三口,老两口中间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
书桌上放着一本书,《伊莎贝尔蝶的秘密》。
爱乐莎放学后,她妈妈没有回来,她一个人在小店里玩电子游戏。
朱利安叹了叹气,把她领回自己的家。
爱乐莎骄傲而快乐地对他说,“明天我会和妈妈看电影”,“她会等我放学后来接我,我们会去看电影,然后去麦当劳”,而且强调,“就我们两个”,阳光斜斜地照在她快乐的小脸庞上,像个小精灵。
但是第二天爱乐莎的妈妈忘记这个承诺了,小女孩无比失落。
她无意中得知朱利安要去山里寻找伊莎贝尔蝶,悄悄地缠上他,渴望能够与他同行。
朱利安想把她送到警察局,小女孩怯怯地问,我要进监狱了吗?
老人告诉她,小孩是不会去监狱的,警察会把你送回家。
小女孩继续软磨硬缠,到底打动了老人。
朱利安决定带上这个小麻烦,事先对她声明,如果她犯错误的话,她就要马上回家,坐车,乘火车,或者飞机,甚至必须的话,用邮寄的方法把她打发回家。
爱乐莎极干脆地答应了。
于是,老人和小女孩踏上了寻找伊莎贝尔蝶的路。
爱乐莎的妈妈则在发现她不见后,找她找得要疯了。
老人和小女孩之间展开了有趣的交流。
他威胁小女孩不许叫他爷爷,否则就把她单独留下,但是他也会慢慢向小女孩解释一些名词,如干草剁、煤炉,会把小女孩爱吃的西芹沙拉给她,会耐心地讲故事给小女孩听。
小女孩抱怨老人不会照顾小孩,但更多的时候,她会喋喋不休地说话,不停地问一些问题,噎得老人只能翻白眼。
途中他们遇到美景,遇到不同的人,老人的睿智,小女孩的天真无邪,时时都会听到一些妙语。
他们一起唱歌,一起捉蝴蝶,一起分享大自然。
老人在山中的一户淳朴人家的家里,对着男主人说出了他的秘密。
原来他喜欢蝴蝶是因为他的儿子,寻找伊莎贝尔蝶,也是为了他的儿子。
他儿子,那个英俊的小伙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得了忧郁症而自杀了,临死之前他的要求是,想看到伊莎贝尔蝶。
后来经过小小的插曲,他们都从美丽的大山回到了城市。
爱乐莎的妈妈和朱利安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着爱乐莎快乐地打篮球。
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会这么喜欢打篮球。
老人说,不幸的孩子会希望快点长大。
他告诉年轻的妈妈,说,一个称职的母亲,应该懂得安慰,拥抱和亲吻她的孩子。
他告诉爱乐莎的妈妈,应该告诉爱乐莎,你爱她。
爱乐莎的妈妈:她知道我爱她。
老人反问:如果你确认她真的知道,那你觉得她会做所有的这些事情吗?
这些话,也是老人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的,他那么爱他的儿子,他责怪自己没能适当地表达出他的爱,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用处。
他告诉孩子的妈妈:我也是,从来都没有把这三个字成功地说出口。
年轻的妈妈走过去,叫住正在快乐地打篮球的爱乐莎,亲吻她的小脸蛋,亲了又亲,小女孩轻轻地侧着头,有些羞怯,又充满甜蜜地抱着她的妈妈,嘴角上荡漾着笑容,能让人融化。
亲爱的,请亲吻我的脸庞,请告诉我你爱我,请你爱我如珍宝,在我们彼此相爱的时候,在我们还有能力爱的时候。
影片的最后,伊莎贝尔蝶慢慢地破蛹而出。
爱乐莎小小的手捧着它,在天台把它放飞。
蝴蝶向星空翩翩飞去,老人说,伊莎贝尔蝶飞到那个已经等它很久的人那儿去了。
这句话,虽然老人说的时候是欣慰的,但是却让我难过得心脏绞痛成一团。
小女孩悄悄地告诉老人,她的妈妈,名字也是伊莎贝尔。
老人也对她耳语说,那我们都找到了我们要找的。
一大簇白蝴蝶飞来,剧终。
Ps,影片里大段大段的对话充满童真,片尾曲里的儿歌更是好玩,大自然的美景如画般美丽,整个故事弥漫着温馨,适合带上小孩,或者是与爱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起分享爱。
8分故事从搬家开始,迁徙,意味着重生,也是一种形式上的丢掉过去。
重生:毛毛虫结蛹破蛹而出,成为翩翩的蝴蝶,偶而短暂的一生,也丢掉过去。
年轻的妈妈带着小鬼灵精的女孩—丽莎从中国城的收容所,搬进了一间拥有管理员的公寓大厦。
「他爸在我怀孕时就不见人影了…」毫无疑问,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现今的社会上多得令人不足以为奇,也和大多数如此型态的家庭相同,母亲(或父亲)担起了家庭经济的责任,从早到晚不停忙碌的工作,无形间要求了小孩的独立,却同时造就了许多问题---来自孤独感还有被否认感(没有人要我)的问题滋生在这些小孩心底深处。
「阿姨,你能告诉我电话亭的电话嘛?
我要给我妈妈,让她能够打给我…」学校的钟声响起,校门口尽是殷盼子女的父母,丽莎却自己收拾好包包,戴起帽子自己走回家去,一切来自习惯也不得不。
由于妈妈忘了给钥匙,只好在附近的餐饮店中打掌上型电动直至店打烊,她家楼下的老先生:朱利安,迫不得已只好将她捡回家。
朱利安:独居老人,丧子丧妻,为了对儿子的承诺而找寻蝴蝶,家中有个温室里头养着许许多多色彩缤纷的蝴蝶,丽莎刻意闯进朱利安的温室也闯进他的生活。
朱利安决定上山找寻伊莎贝拉的那天被丽莎偷听到了,丽莎正为了母亲又再度因为工作而不遵守诺言带她去麦当劳跟看电影而深深失望,从放学等到天黑,心碎一地…再度被遗忘的感觉不好受,基于赌气的性子,丽莎偷偷爬上了朱利安的车跟随上山,并三番两次说小谎、耍技巧硬不愿意让朱利安联络上妈妈。
举凡报错电话、更改手机密码、让外人以为朱利安是外公…等等,让朱利安这个看透人生沧桑、心如止水的老先生,生活无可奈何得被激起阵阵涟漪,既无奈却又有那么一丝丝甜蜜,令人会心一笑的表情。
别对孩子说谎,别以为孩子们不懂,就轻易承诺。
大人们不是常这样嘛?!
(忘记中国的故事中是谁的妈妈杀猪了…)这样的行为是最糟最糟的错误示范,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对象,也是活生生的镜子,许多的童真还有信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被抹煞掉了。
而当孩子变了,大人们却要问:是谁的错?
谁带坏了我的孩子?
学校?!
朋友?!
有多少人可以扪心问过?
上山的路途中,好奇心旺盛,从未出过城到过乡下的丽莎提出各式各样问题,我们微笑,朱利安的答案也恰到好处地勾起许多问题的开始,及结束。
「他们的爱情只靠一根绳索在维持。
」朱利安告诉这么告诉丽莎。
在看见一对情侣,男生要求女生为了他撑起跳伞往下跳时。
「为什么呢?」丽莎不懂,「若是人们要求对方做些什么来证明他们的爱情时,就表示不信任对方,没有信任爱情就撑不住。
」谈永远「永远只是一秒,一秒,一秒,一秒………」解释「非法盗猎者」这个词时,朱利安也狠狠的被小丽莎将了一军,提醒了自以为是的大人们。
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小提醒,伴随着茵绿草原还有群山,令人微笑的话语,洗涤了心灵,也给人豁然又韵味再三的感觉。
这些,就请进电影院去享受吧!
终于到了目的地,升起营火,丽莎要求朱利安讲故事:动物及人们死后都会到一个地方接受审判,上帝在这里决定动物们是否能上天堂。
问兔子:『你这一生做了什么?
』『只是生一堆兔子、小兔子、小小兔子…』问小鸟:『你这一生做了什么?
』『只有生一只小鸟、小小鸟…』问人:『你了做什么?生小孩、还有一些些不是很好的事』那么,大家都上天堂去吧!上帝这么说。
动物们抗议了:为什么连人这么糟糕也可以上天堂?
不公平?
上帝说了:『这些都是我的错!
我当初不该只用七天创造世界!
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遗憾跟…』我有哈哈大笑喔!
朱利安的落寞表情实在打动人心。
生命,只是延续,既永恒也短暂,周而复始的。
(这时的心情就该听听小地震推荐的Joni Mitchell :”the circle game”收录在Ladies of the canyon) 由于下雨而在一位农夫家过夜时,朱利安看着与自己去世年纪相仿的男主人,忆起了自己所失去的爱---关于孩子。
丽莎这时也偷拨了电话给妈妈,她也想家想妈妈,故事要近尾声了。
两人都想起了属于自己汲汲想求的爱。
回到都市,篮球场中小丽莎奋力的玩着篮球。
「真不懂为什么她那么爱篮球?
」妈妈疑惑着。
「渴望爱的小孩总是想快点长大。
」 「她知道我爱她阿!
」 「你有说过嘛?
」 「她应该知道的!
」 「如果知道还会做出这些事吗?
」 关于说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矛盾,来自父母对孩子的、孩子对父母的,最为深刻。
也许是民族性,我们腼于开口,却又笨拙的用着自己的方法去爱。
往往因为这样的误会跟不恰当的示爱,更贴切来说,是不合对方需要的表示爱意,我们冲突。
父母爱我们,所以教导,所以唠叨,青少年也爱父母,却每每因为唠叨,因为父母的关怀不当,我们别扭也拒绝这样的关心,更甚者在同侪中觉得丢脸(哪有人这么大了还依赖父母,还让父母这样跟得紧紧的,照顾的无为不至呢?
)当孩子想飞,父母却用爱绑着,于是我们强力反弹,却又不能丢弃,因为我们需要爱,挺麻烦是不?
人类是多么的自大,在爱的人面前学不会低头,却又是多么的渺小无法失去爱。
或许我们并没有真正失去爱,但是我们却常遗忘了爱我们的人就在身边。
而常常,我们是常不经意暴力伤害了他们。
然后告诉自己,我失去了爱,没有人爱我,也无法爱人。
漆黑的天空,朱利安和丽莎坐在屋顶上。
「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呢?
」 「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你嘛?
」 「没有。
」 「伊沙贝拉啊…」 「呵…那我们都找到她了!
」 由丽莎看到纯真,由朱利安看到沧桑与人生。
老人与孩童,一个刚开始要接触这花花人生,一个已经看尽了人生。
两个碰在一起,有许多不同点也有许多共同点,但是,都需要爱。
上帝给人最大的礼物是爱,耶稣基督无条件的为我们钉十字架,为什么呢?
无私的爱。
回归纯真吧!
当我们越来越觉得世界繁杂黑暗不堪时,就尽量让自己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吧!
也重新学习怎么爱人怎么爱这个世界!
这是一部心灵小品,也让我们,洗涤了忙碌的心。
蝴蝶,是一个折成两半的字眼。
电影中的两位主人翁同样是缺乏被爱,对于独居老人而言,是来自儿子遗失的爱,而对小女孩来说,则是还未找到的爱。
(末段取自世界电影2月号”蝴蝶”导演专访)=====8岁的莉萨与搜集各种美丽花蝴蝶的爷爷偶然相遇,因为要寻找全欧洲最稀有、一只名叫「伊莎贝拉」的蝴蝶而开启他俩“不期而遇”的旅程。
一路上,热情活泼的小莉萨有问不完的问题,冷静严肃的爷爷就某个层面来看,也只是另一个小孩子;于是,两个个性迥然不同的“爷孙”彼此斗嘴、嘲弄的画面,与诙谐机智、妙趣横生的对白成了全片令观众笑语不断的趣味所在,也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
在法国吸引上百万名观众、票房突破2亿元的「蝴蝶」,由法国天才童星柯莱儿布翁尼许、三届法国西泽奖影帝米歇尔塞侯,以及擅长处理家庭喜剧的导演菲利浦慕勒、参与过艺术电影「情欲飞舞」和奥斯卡得奖影片「美丽心灵」的摄影师尼可拉斯海特共同织起一场充满鸟语阳光、绿草如茵、观看蝴蝶翩翩起舞的快意人生!
全片不仅将法国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景致拍得令人神往,导演更将隐含在人生中的哲理、心灵课题,以深入浅出的「儿童逻辑」方式让大人们在会心微笑之余思考学习。
《蝴蝶》( LE PAPILLON)是出温馨感人的电影,在法国上映时,吸引了百万名观众,票房大收。
而这张电影原声带,也同样出色。
配乐家 Nicolas Errera以钢琴还有弦乐为主要的基调,铺陈出轻缓优美的旋律,流泄出法式的浪漫情调,顺畅的乐章直到〈 L'ultime Voyage〉时,出现诡谲的低鸣音干扰,暗喻着剧中老少的互动关系微妙转变,聆听这张专辑,也彷佛重回萤幕前,再次感受蝴蝶的轻盈飞舞,跟人性间的纯良情感。
《蝴蝶》──叙述一位八岁儿童爱乐莎以及一位老人朱利安上山寻找伊莎贝尔蝶。
朱利安和爱乐莎第一次接触的原因是爱乐莎忘了带钥匙……。
在与朱利安接触后,爱乐莎开始对朱利安和他的蝴蝶产生兴趣,便缠着朱利安甚至编谎话骗他,成功的使朱利安带着她上山去寻找伊莎贝尔蝶。
两人一到山上,便开始寻找伊莎贝尔,可是都没找着……。
某一晚,他们到一间木屋里借住,非常想念妈妈的爱乐莎打算打电话偷偷和妈妈联络,但是女主人突然进来,爱乐莎赶紧挂了电话,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让爱乐莎的妈妈更为紧张,以为爱乐莎真的被绑架了。
隔天,向木屋里的人道别后,继续的寻找伊莎贝尔蝶。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朱利安发现了伊莎贝尔蝶在他们架设的补蝶网里,他非常开心的叫爱乐莎来看,紧张又兴奋的爱乐莎却不小心把网子弄倒,让伊莎贝尔飞走了,朱利安气得都不跟她讲话,生着闷气去睡觉,爱乐莎则是待在外头不敢进去。
一早,朱利安发现爱乐莎没有回来时,赶紧到外头寻找她的踪迹,竟发现爱乐莎掉进一个小洞穴里,朱利安十万火急的跑到警察局报警,警察也打电话向她母亲说爱乐莎在这儿。
她见自己的女儿被救了出来,又哭又喜的跑去抱住自己差点失去的女儿,朱利安却被误会成是绑架爱乐莎的坏人而被带回警局。
朱利安被释放后,与爱乐莎恢复情谊,两人一起等待虫蛹化蝶,再化成蝶的时候,朱利安才发现,这个竟然是伊莎贝尔蝶!
原来他所寻找的伊莎贝尔蝶就在自己的家里。
1849年,西班牙一位昆虫学家发现了稀有品种的蝴蝶,决定以西班牙女王Isabella「伊莎贝拉」来命名(学名是Graellsia isabellae);她被誉为全欧洲最美丽、最罕见的蝴蝶,只有3天3夜的寿命;蓝绿色的双翅璀璨无比,展幅约为巴掌大,飞翔时间从黄昏到子夜,每年5、6月间羽化。
活动范围限于海拔5400英尺山区松林旁的旷野,交配周期一年只有10天,之后便消失无踪。
……传说中,只要向「伊莎贝拉」许愿,她便会将愿望带上天堂,令美梦成真!
「蝴蝶代表两种意义:蝴蝶的生命特性既璀璨美丽又短暂犹如昙花一现般;此外,蝴蝶从丑陋的毛毛虫,蛰伏化为蛹,到最后破茧而出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
这刚好是每个人不断成长兑变的最好隐喻§--§其实每只蝴蝶都会遇上破蛹而出的重要时刻聆听流露的清新悠然欣赏蝴蝶翩翩起舞的自由不染尘不禁赞叹好个快意人生!!最后的对话那段「我想我们两个都找到伊莎贝拉了!
」-- 梦想中的幸福,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三叶草,蝶形花科车轴草属植物,其叶子由三瓣心形的叶片组成。
传说中,如果谁要是发现了长有四瓣叶片的三叶草,即四叶草,谁就会得到幸福。
所以,四叶草又称幸福草。
在欧洲,很多国家的人们一但在路边发现了这种能代言幸福的小叶片,都会采摘下来,压平,收好。
以便来日馈赠他人,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自从喜欢上了这种不起眼的小植株后,我便时不时地将三种寓意分别注入其三瓣叶片之中。
但是每次注入的内容却又不尽相同。
有时是智慧,真理和哲理;有时为亲情,友情和爱情;亦或愿望,希望与信念。
总之,只要我寻觅到那三片能触动心灵的叶瓣,就能拼出属于我自己的三叶草,如果这三瓣叶片在合体后能预示出什么美好的事情的话,那么隐形的第四瓣叶片也就应运而生了。
《蝴蝶》是一部有着田园诗般味道的亲情电影,其情节叙述清净如风,平淡如水。
但是,如果你能放弃那浮躁而又悸动的心情,让紧绷的神经懒散一点,使生命的节奏缓慢一些的话,躲藏在其中的静美细节将尽收心底:口味清淡却又不失清香的幽默桥段;远离喧嚣都市后大自然的甜美风景;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和深奥的隐喻,以及随着情节发展,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产生的那种微妙而又美好的变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在静下心来后才能捕捉得到,感受得到......关于左叶瓣:证明爱情在山上,9岁的小姑娘Elsa和年近古稀的老爷爷Julien巧遇一对正在跳滑翔伞的情侣,男生对连爬上矮凳都觉得会头晕的女友说:“如果你真的爱我,就该跳下去。
”面对此情此景,Julien对Elsa说到:“我要告诉你件事情,他们的爱情仅靠根线在支撑。
”事后,当Elsa又在驿站里问及此事时,Julien解释到:“当爱情需要有证据去证明的时侯,就说明恋爱双方彼此之间没有基本的信任,若恋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的话,就表明爱情根本不存在。
”这样一个简单得连没有任何恋爱经历人都会明白的道理,却被众多有着极其丰富的爱情经验的世人一再忽略着。
且不说那些已经把自己所谓的爱情量化成物质财富的拜金一族,他们的行为常常被珍视纯爱的人说成是“出卖自己的爱情”。
而在我的眼中,这些人只是在出卖自身,以物质换物质罢了。
爱情是他们从未拥有,也无法拥有的珍宝,既然都不曾拥有,何来出卖呢?
他们所体会到的快乐都源自物质财富和浮华虚名,至于爱情带来的快乐是什么样的滋味,他们从来都没有尝到过。
即使在平凡人的生活中,类似“如果你(不)怎么样,我们就分手!
”的话语也从未停止过传入我的耳朵,从身边亲友到街头路人,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首选通过绑架彼此之间的感情的方式来要挟对方?
难得他们要求对方做的那件事情的意义真的如此重大,以至于成了唯一能够维系他们之间的感情的事了?
我难以想象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关系的恋人是多么地疲惫,他们每天都要为了搜集并提供各种证据以证明他们之间有爱情存在而奔波:从玫瑰到珠宝,从旅行到冒险,甚至从牺牲健康到牺牲生命。
但是,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明白这样一个科学道理:爱情作为一种人类的心理情感,是客观存在着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无需证明,也无法证明......话到此处,我突然感到当今世人真正缺少的并不是什么匹配的婚姻和稳定的归宿,而是在这个感情荒芜的世界上能够寻得真爱。
其实,寻得真爱的途径就那么简单,无非是真诚换真心,真心生真爱。
可是,就像大多数前沿技术一样,这件事虽然原理简单,但却难以实现。
关于中叶瓣:财富和偷猎者在与一群显然是富有的商人聚餐之后,Elsa问Julien:“为什么有的人贫穷而有的人富有?
”对此,Julien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虽然喊得响亮,但却运作的很糟糕。
”Elsa又问:“那怎样才能变得富有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
”Julien答道。
记得在大学本科时期,我曾经购买过一本名为《跟随你的心》的书,虽然至今也没去完整地阅读一遍,但却记下了书中的三句话,这三句话似乎和Julien的答案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意义更广:“1. 一旦过分依恋任何东西,人和金钱……你就完蛋了。
”“2. 你一心一意去做的事必然会有所成就。
”“3. 我们的使命不是要改变世界,我们的使命是要改变自己。
”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够毫无顾忌的不务正业,频频改变前进中路的方向,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能毫不犹豫地放弃稳定和优越的原因也就包含在此三句话中了。
我喜欢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事,一心一意地去做,其他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即便随之而来的东西里可能没有财富,但至少肯定会有让你受用一生的快乐。
记得有人曾对我说过:“你的一生太过顺利,缺少挫折经历。
”我当时就想对他说:“没有挫折和痛苦的人生难道不美好吗?
难道快乐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吗?
”我可以理解在喝苦药水时向里面加点蜜糖的做法,但是却不能理解在喝蜜糖时为什么非要在里面加点苦药水呢?
在目睹一头还在哺育幼鹿的母鹿被偷猎者残忍地枪杀后,Julien咒骂偷猎者为了几个臭钱就去屠生杀灵。
而当他自己将一只Apollo蝴蝶放在装有氰酸钾的罐子里进行安乐死时,气愤的Elsa一句“偷猎者”便让他也得到了同样的评价。
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讽刺,在成人的世界里,善与恶有着太细的划分,有着太多的解释和灵活的定义。
而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些事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关于右叶瓣:急着成长Elsa的妈妈是一位年芳25岁的未婚先孕,而后又离家出走的单身母亲。
她在和Julien聊Elsa时,Julien说道:“不快乐的小孩通常都急着长大。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快乐的小孩通常都不想长大”那么显然我自己就成一个典型的例子。
不快乐的孩子都想赶快摆脱当前痛苦的生活,急着快些独立成人,以便能对自己的生活境况有所改造,有所控制。
但是,快乐的孩子似乎舍不得急着告别那些甜蜜的日子,太多的甜蜜已经把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腌透了。
即便在生存能力上已经达到了很好的独立程度,他的感情却还一直停留在Neverland上玩耍。
直到有一天,出现个像Wendy那样的女孩,能够带领他走出这个梦幻般美好的,但却不适合一辈子居住的神奇岛屿。
关于最后一瓣隐形的叶片:"Isabelle"和那简单的三个字Julien之所以年复一年的苦苦寻找"Isabelle"这种全欧洲最美丽的蝴蝶,就是为了达成已患抑郁症死去的儿子的临终遗愿。
而他自己也为从来没能对自己的孩子说出那简单的三个字而感到深深的懊悔。
当看到Elsa的母亲对Elsa疏于情感呵护时,他便提醒Elsa的母亲:Elsa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情感上的陪护。
她要对她的孩子说出那简单的三个字,她要让Elsa知道妈妈爱她,她是幸福的,她不必急着长大......在成长中寻得真爱的同时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这样的人生该称得上是完美的幸福了吧?
可是,如果幸福只藏在你一个人的心中,那这种幸福也只是你一个人的秘密。
除了你自己,你也有必要提醒正在和你同沐幸福的人们知道,他们也是幸福的,或者说这种幸福也是因他们而存在的。
而传递幸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声说出那简单的三个字。
“死神在进你家前是不会先敲门的,我们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讲出所有我们心中想说的话”所以我们最好还是不要把那简单的三个字变成永恒的秘密吧。
后人们也许能够轻而易举的让你坟墓中的宝藏重现天日,而面对那具尸骨中早已灰飞烟灭的秘密时,他们只能是束手无策。
更何况也许他们根本就无从得知你那逝去的心中还藏有秘密呢......最终的结局是Happy Ending,Julien和Elsa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Isabelle",Julien的"Isabelle"一直躺在他书房的暖箱里,而Elsa妈妈的名字正巧是"Isabelle"......
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法国电影,一个老人和一个10 岁女孩共同去寻找一种阿尔卑斯山脉中的稀有蝴蝶“伊莎贝拉”,老人为了死去儿子的遗愿,女孩为了寻找失去的母爱,走在同一条寻找的路上。
整部片子以寻找来一步步梳理出电影本身要体现的内容,寻找并不是意义本身,寻找的动力和根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对亲情的寄托才是这部电影最终要表达的内容,也是要传达给观众的意义。
一個孤獨的老頭子跟一個孤獨的小女孩的故事。
這是一部可愛的片子,看了會讓你不禁一笑。
而故事中有吐露出一股法國人的優雅的味道。
片中有很多好笑又有哲理的對白。
昨天我做了一個噩夢。
哦,什麼是噩夢?
我們小時候,那就是夢,到我們長大了都變成了噩夢。
如果你能活到2050年,你就105歲了。
是的,可那代表不了什麽。
誰活著的時候都好象自己不會死一樣,可誰也沒有把握自己明天就一定不會死。
生命是這樣的:一秒鐘,然後是下一秒,再下一秒…… 人一輩子難免會撒謊,但是一定要對自己誠實。
Julien,昨天那些人,他們很有錢嗎?
看起來是的。
爲什麼會有富人和窮人?
因爲“自由,平等,博愛”聽起來不錯,可是行不通。
人怎麼樣才能富有呢?
最好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可人怎麼樣才能變得有錢呢?
我剛才已經告訴你了。
堆下来的电影就快解决完了,最后剩下的都是非英语片,大都不能就饭吃,否则埋头吃饭的功夫看不到字幕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
本来已经打瞌睡了,然后看到蝴蝶[Papillon, Le],90分钟还不到的片长,基本不会影响睡眠质量而且之前就听过原声带,没有什么催眠效果[不就是因为音乐出名么]。
然后就看到了那个小女孩,Elsa by Claire Bouanich. 当然编剧是Elsa吸引人的一方面;但是假若年长十岁,或者没有脸上的雀斑,或者木呐的做作的模仿,就是单纯的冒险+单亲家庭+忘年交。
而且那样也就差不多是我们自己啦。
温馨治愈的儿童片,独属于法兰西的浪漫与细腻。采蝴蝶的老爷爷和爱打篮球的小女孩,丧子的隐痛与缺爱的孤独。永远问不完的Pourquoi,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写照吗?审判日手影戏,各自心中的"伊莎贝拉"之梦。| -流星是什么?-上帝掉的头发 | -怎样才能变的有钱?-做好你最喜欢的事。(8.5/10)
剪辑稀碎,如孩子的视角,也对。
一场美妙绝伦的寻爱之旅。爷爷的善良犹如晴空之阳温暖人心,萝莉的童真可爱到可以融化一切不好的事物。最后,伊莎贝拉终于破茧而出,而老爷爷和丽莎也都找到最珍贵的东西了。
品位不同总是无法理解推荐人的想法。。。
只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吉祥三宝”~
从《放牛班》到《蝴蝶》再到《巴黎淘气帮》,感觉法国儿童片是最会描绘童真的。真实的贴近自然,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同时在看似单一的格局下用情感与音乐是故事变得饱满,时而还对人类的恣意破坏表示谴责。PS:发现整个故事都很有自然主义和诗意的味道,一看导演居然大学是主修哲学的。。
曾问过他,是否知道天堂电影院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共同之处。他不知道。其实答案也许只有我自己才知道。但凡男主角是憨厚慈祥的欧洲中老年人与天真或精致的孩子的电影,都会让我着迷不已。蝴蝶也不例外。伊沙贝拉,一只蝴蝶的名字,于此想起彭浩翔的伊沙贝拉,两者虽指代不一样,却同样是一种承诺的延伸。前者是对儿子的承诺,后者是对爱情的承诺。蝴蝶中,无论是小女孩丽莎和老人朱利安的对话,还是导演对场景的选取,甚或音乐,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影片不仅让人温情四溢,更给人无以伦比的视觉享受。借此短短几行文字悼念,慈祥的朱利安的扮演者,米
无法理解那些微妙的感情,不知道是因为演技还是文化差异。
画面。温暖。音乐。多年来反反复复看了五六遍。
讨厌熊孩子
片尾曲很可爱!《LEPAPILLON》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76311.html
为什么所有讲述陌生大人与孩子间情谊的电影都是千篇一律的主角是一个孤独的大人和一个家庭不幸的小孩儿,剧情一开始厌烦,后来难分难舍,简直跟偶像剧一个套路嘛。没劲。
其实偶想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 只有那首主题曲至今记忆犹新~
温情啊,真是形形色色的孤独撞出来的
伊莎貝拉
中文版的配音 好出戏 也没有感觉有多好看
其实不是很喜欢那么任性的小女孩.....但剧情还是很温馨的 他们都各自找到了各自的爱......
不是每一只丑虫虫都会羽化成漂亮的蝴蝶,但是只要能够飞舞,芳草百花,蓝天白云就仍是你的天堂!小女孩和老爷爷的搭配太温馨了:)
打三星的很少,我还是狠心的给了三星。看电影多了,何况刚看过机械师,对这种温情慢节奏的电影实在是不太看好。剧情有些编出来的感觉。结尾曲很有意思。
适合所有年龄看的温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