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曾几何时,莲花是高洁的象征。
随着网络小说对那些心慈貌美的女主角的描写,对于她们如何心软、如何不忍写得入木三分,随着“鉴婊”的流行,忽如一夜,白莲花成了贬义词,成了伪善的象征。
最近重温洛神,然后看了看隔壁宫心计,又回忆了一下珠光宝气。
对比了甄宓,刘三好,和康雅瞳,三个都是“白莲花”类的人设,但是三个人得到的观众反馈却完全不同。
忽然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要如何做一朵真正的白莲花。
第一,白莲花必须学富五车。
甄宓是三个人当中学识最渊博的。
学识渊博,所以在讲道理的时候能够顺手拈来,引经据典,让人信服。
她婉拒曹操,说的是“使君有妇”,取自汉诗《陌上桑》;她教训郭嬛,引的是《女箴》“人有纤微之过,戒之在省,恭敬执勤,勿羡勿妒,修身莫若敬”;她为杨修求情,说的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她与曹丕吵架,谈的是出自《女诫》的“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论德,她说的是《礼记》中的“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刘三好讲的道理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也许是为了符合宫女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设,所以整部电视剧里面飙的是成语不是引经据典。
你可以说她对姚金玲的遭遇和抉择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但是不可否认她说的道理是道德上正确的:简言之,不要害人。
康雅瞳名言:“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不是这样的。。。
”任何一个有独立人格自己事业的人听到这一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你想要怎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白莲花必须生于乱世,无自保能力。
甄宓从第一集开始就认识到了自己是“乱世桃花逐水流”,这一点到了最后一集一直没有变过。
她每一次做的决定,都是出于两个考虑:保全家人/爱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保全自己。
她知道一家人在曹家里面立足,靠的是曹操,不能得罪的是卞夫人。
她为曹操找蔓荆子治头疼是为了家人能够被继续善待,但是待曹操的色心挑明了以后就婉拒他是为了保全自己不做妾;她对崔芣对卞夫人甚至对辛大姑的各种陷害或者伤害息事宁人或者为其求情也是为了家人不被继续针对。
唯一一次让自己任性的选择,就是和曹植私奔两天,却还是最后被自己亲手结束。
她明知郭嬛奸险还让她入府为妾是珍惜姐妹情夫妻情,她从来不把郭嬛的用心或者错处向她自己的家人或者曹家人提起,归根究底还是为了家有宁日。
乱世桃花逐水流,本身无自保能力的人,做出了很多息事宁人或者原谅别人的决定是可以被体谅的,因为她没有选择的余地。
刘三好最让人诟病的是她对姚金铃的遭遇和各种决定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
她之所以能站直了说话,是因为她有靠山,一靠长辈阮司珍钟司制,二靠皇上太后,三靠高显扬。
长辈欣赏她的制衣的勤奋和制首饰的天赋,皇上太后感恩她保守秘密和对皇上幼时的鼓励,高显扬对她是爱情所以她可以恃宠而骄。
她与甄宓相比,能够失去的东西太少,而能够依靠的东西太多。
她能够坚持自己“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原则,是运气多于努力,所以惹人不屑。
因为她的靠山多,位置高,立场正,每一次遇事,能够选择的余地多了,所以她的每一个选择惹人争议的也就多。
康雅瞳是现代人。
在三个故事中,她的白莲花形象被骂得最惨,因为现代人有一个所有古代人都没有的武器:法律。
古代社会,即使是和平年代,也是人治而非法治。
所以古代可以“侠以武犯禁”可以“快意恩仇”,而现代,就提倡人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
宫心计里,姚金铃用计陷害程颖芳陷害万夫人,刘三好虽然不赞同但是也没有告发。
在古代姚金铃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在古代不一定会受法律制裁,有时候甚至会被赞是聪明。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更像是个人观念选择。
而在现代,明明知道自己的妈妈为妹妹顶替撞死幼童的罪,良心上过意不去而去西藏旅行洗涤灵魂的人,叫法盲。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是看到了可恨之人无可奈何的时候选择作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因为可怜的人有所选择的时候不为善。
真正的白莲花择善固执,既有择善的智慧,也有固执的果敢。
如果没有脑子,那是洛神里面的崔芣,宫心计里面的刘三好,珠光宝气里面的康雅瞳。
如果没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改过自新的勇气,那是洛神里面的郭嬛,宫心计里的飞燕,珠光宝气里的柿子拣软的捏的康雅瞳。
If I should stay,I would only be in the way.So I'll go, but I knowI'll think of you every step of the way.今天把下了很久的洛神看完了,看到最后很有泪点。
也才有些时刻真正懂了 上面的这一段歌词。
她不想淹没他一生的才华,所以不和他在一起。
即使深深的伤心欲绝,仍然选择了不在一起。
曹操说:你要择的是夫君,我要择的是良君。
而世上女子只有你能母仪天下,所以要她嫁给那个明君。
她不是因为曹操的话,而是因为深知不顾一切的出走对他的一生对他的才华所造成泯灭。
胸怀仁义却不能够普及苍生,所以她放手了,然后告诉他,这辈子我只能是你的大嫂。
他成婚,取了一个到最后都用命爱着他,虽然做着很多不经头脑的事但最后一心一意爱着他的人。
她成婚,嫁给了一个爱着她,但是在岁月里却没有实现诺言,被权利欲望,被甜言蜜语所左右,最后负了她一生,要了她命的人。
他永远都爱着她,她最爱的也是他。
只是她选择了不和他厮守的时候,爱情成了彼此的仰望。
每次繁华之后,她和他在花园偶遇,称呼着大嫂,三弟,说着当下的事情。
他失去了她的妻子,在他要开始真正地去爱这个妻子,爱这个家的时候。
然后他们就开始了长久的分离,每次相见,礼数之下,却是永远不能言说的爱恋和等待。
他看她成了皇后,却再没有当初那一份开心。
她嫁给了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说不怕你容颜老去的人,不是因为多爱他。
因为她的心中早已经做出了抉择。
然而她是这样一个恪守的女子,他也是。
所以不再迈出一步。
她难产,只是每每相聚,难有这样的知己述说心愁。
每每分离,眼中无限的伤痛依恋无人可说。
他丧妻,带着孤子远赴他处,再回来,却是父亲亡忌,她做说客阻拦兄弟相残生灵涂炭。
于是再分离,在最后,他终于失去了她。
还有那个负了她一生的她的夫。
一误误终生。
她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后。
她只知道嫁了人,相夫,教子。
却一次次被夫所伤,当说出夫妻情分已尽的话时,就只剩了保全儿子这最后的心愿。
直到最后天人相隔。
他带着一生的眷恋,带着玉枕走了。
不知是否回想起当初爱慕而生而千里追寻,不知是否回想起她当初答应求婚的那一抹笑和羞涩。
她鼓励他关心儿子,重整信心那心痛。
只是到了最后,年华已逝,垂垂老矣,去见了她的儿子,然后再悄然落幕。
他走在河岸,看着她划船而至,说,你来接我了。
然后走去。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
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一首洛神赋,写尽美丽,写尽风流,写尽憧憬。
这部剧应该看了3遍了,每一遍的感觉都不同。
第一遍:好奇各位主人公的命运。
第二遍:想仔细看看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第三遍:思考为何造化弄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忠臣义士壮志难伸,善良心慈者不得好报,心无旁骛者不能一展所长。
看完这部剧,内心郁郁不快,我所爱的人物没有一个有完美的结局,好想推翻重述,可不完美,跌宕起伏却又正正是这部剧最具新引力之处。
在观看3遍之后,我的问题解开了。
甄宓与曹植心有灵犀,惺惺相惜,志趣相投。
如若一起,必是神仙眷侣,佳话一段。
然而甄宓因为她的美貌与德行,成为世子夫人的不二人选,曹植因为仁德大爱而不得一代枭雄的曹操重视。
曹操的一段话确实是全局的点睛之笔。
如果曹植非开国之君,必是世子人选,必可成为一代贤君,名垂千古,然而他们生逢乱世,需要的是心狠手辣,果决能断的帝王。
所以,甄宓和曹植的谦让,仁慈是一种美德,但是却不是时代所需。
反而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曹植,郭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真是“”“生逢乱世”的无奈,他们身处乱世,接受的教育与信仰确是盛世之果,乱世中的生存法则,与盛世中的规则又怎么会相同呢?
盛世之中,人们歌颂爱情,向往美好。
乱世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允许有一丝怜悯之心。
甄宓在剧中多处有机会致郭嬛于死地,但是她没有,日后被郭嬛设计陷害,正正是她的美德使她走向绝路,一边令人叹息扼腕,一边令人感叹命运使然。
面对小人,“”“以牙还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既然甄宓一早看出郭嬛心怀不轨,则应该早做堤防,甚至以攻为守,方是上策。
可是价值观告诉告诉她要做一个圣母,原谅所有人,给他人一次新的机会。
相信只有善待善良者,恶向居心不良者,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港剧当年也是黄金期啊,虽然口水传奇当主线,人物也只能善恶分化,但是人物鲜活,多线纠缠,几乎无废笔。
乱世中的权谋大义人情都有侧重没有困于一个视角。
曹操先杀绝世歌姬刘惜惜再杀智谋杨修时“谁能奈老夫何”的豪情,任你怎样惊世绝艳不能为我所用就是叛逆,还有料得先机也不能逃脱我的摆布的得意,侧写了为权欲所迷的曹丕,因为有司马懿背后的推波助澜,曹丕黑化后却仍有因七步诗悔恨的真心,也就更真实可以理解。
大部分传奇中的夸张渲染造成的疑点都用人物塑造和剧情伏笔解释一番,虽然有些画蛇添足。
曹操因为曹植心向汉室选择曹丕,又以只有你在曹丕身边才能保他不伤曹植劝服甄,而甄不舍曹植失去曹家权势才华只能被埋没拒绝私奔,这一段剧情紧凑,把这狗血传奇里相爱不能相守的最大破绽圆得极高明
竹林精舍外,他在對她說:“我不管其他人,我只管我們。
”他詩人的爛漫情懷與深情告白在那霎那間讓她動搖。
逃吧,就讓我們任性一回。
出逃的日子是那麼美好,她稱他金公子,他喚她玉姑娘,好一對金玉良緣。
終究是夢,曹丕又怎能容忍這樣的事發生,親帥大軍緊緊追趕而來,從愛情的煙花迷霧中抽身出來,她比曹植更清楚形勢,不出時日,大軍必會找到他們,屆時,只會骨肉相殘,曹丕肯定會借此機會出去自己一直嫉妒的弟弟;縱使僥倖逃脫,他們便得隱姓埋名地生活,從此世上就再無一個叫曹植的曠世奇才,他雖然瀟灑不羈,但她深知他有他的情懷抱負,她有怎忍心讓他為她舍去一身的男兒志氣?
玉杯交盞,“宓兒,是這幸福太滿,熏人直醉?
” 雙眼迷蒙,昏睡之前,為何美人淚光瑩瑩?
“子建,就當是一場夢吧,夢醒了,就回家了。
”她走向趕來的曹丕:“別傷他,從此,我是你的妻。
”“子建,以後,我是你的大嫂,你,還是名滿天下的曹植。
”是該嘆她太清醒嗎?
她比曹植更大氣,既然別無選擇,只有向前看。
努力做好曹丕的妻子,魏朝的皇后。
作為妻子,她克盡本分,相夫教子;作為皇后,她靜心修德,母儀天下。
為了曹家,爲了百姓,她好好愛曹丕,她希望感化他,改變他,讓他成為仁厚的賢君。
她以為,縱然人生無奈,只要努力,便不會是一場空。
是她高估了曹丕,還是她低估了命運弄人的力量?
曹丕愛的只是她的美貌,她,只是他與曹植鬥爭中的一件戰利品,他是至高無上的君王了,他該受到萬人的尊重和愛戴,包括他的妻。
可爲什麽,每次看著她能洞穿一切的雙眸,他只感到她眼中的鄙夷與了然。
司馬懿說他“外似穩沉,內實浮華。
”他本不自知,但甄宓的美好就是耀目的光華,將他的醜惡照得無所遁形。
內心的自卑與妒忌就像毒芽,迅速蔓延。
你討厭我?
你看不起我?
在你眼裡,就只有高風亮節的曹子建是吧?
好,我要殺了他。
奉召入都的陳留王靜靜的站在殿前,被貶不過短短幾年的光陰,居然讓一個風度翩然的少年成了了無生氣的糟老頭。
他看著他,以勝利者的姿態;她,不敢看他,她怕只一眼,思念的潮水便會傾數湧出,淹沒她多年的隱忍。
“朕命你七步內成詩,否則,賜死。
”名不正言不順又如何?
只要我是皇上,我可以隨時讓你死。
她猛然抬頭,他,還是一樣的冷酷無情。
她看著他,你快作啊,你可是曹子建,聞名天下的詩才啊。
他只是呆呆地望著她,曹子建沒了甄宓,靈思的源泉早已變成乾涸的沙漠,什麽,也流不出來了。
就讓我在死前看你一眼吧。
“一,二……”寂寂的大殿壓抑得讓人窒息。
難道,今日真要天人永隔?
淚眼朦朧,她突然憶起那年,在鄴城街頭,他向她求親,當著眾人的面,她既喜又羞,隔著紫絲羅帕對他嫣然一笑,就是這一笑,他文思泉湧,且行且吟:“有美一人,被服暹羅。
君不垂眷,豈云其誠。
和樂琴瑟,永副中情。
願為比翼,振翅高翔。
”對了,她悄悄拿起羅帕,就像那年一樣,隔著羅帕,巧笑嫣然。
只是,絲帕之後,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喜羞如蜜,輕跳淺笑的少女了……他看到了,他懂了,他踏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對她笑,總算度過了難關,他對她笑,甄宓還是子建的甄宓。
誰也沒有留意旁邊那雙陰霧的眼。
好,我得不到的,就要毀了她,不管她再美好。
玉杯中的鴆酒瑩瑩如碧,是累了,該做的,她甄宓都已經做了,可就像那年她賜婚曹丕,命運似乎從來沒有給過她選擇。
酒入口中,就像在細細地品嚐佳釀,倒下時,她看到曹植傷心欲絕的臉,只是微笑:“我誰也不怪,只嘆造化弄人。
”他握著他的手,直至冰涼……仿佛聽到她說:“若有來世,只願甄宓是個平凡的女子,與所愛之人男耕女織,平安度日。
”是哪兒錯了?
是她太美好了,對錯的人,不對的世,她的美便是一種錯吧。
如果她不是那麼聰慧,如果那年她不顧一切隨曹植而去,結局,會不會好點?
一直想抒文表情都打住,前人们的评论已经趋于完美,我已倍感词穷。
只今重读《淮南子》撩起花神翩若惊鸿,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不禁,情不禁浮想翩翩…… 一、初见:出水芙蓉 翩若惊鸿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曹家三公子曹植对媲美二乔的“俏甄宓”心仪已久,而大公子曹丕却嗤之以鼻,皆因红颜祸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曹植这位优游宴乐的贵公子,冒乱世之危,从许都特地来到邺城只为一睹芳容。
他透过风筝向她传达倾慕之情,聪明如她读到诗歌即猜出写诗之人乃曹植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
爱情之美,即在于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风雨飘摇的邺城,甄宓惊鸿一瞥,翩然离去。
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一个绝世美女在他笔下如一朵出水芙蓉从碧波中升起,随着波涛,轻悠悠、飘忽忽地来到岸边。
美人离去,怅然若失的曹植回到了许都,却未料从此魂索梦牵一生…… 二、再见:乱世水仙 绝世独立 别梦依依,再见时甄宓已凭卓越才华和过人胆识被接入曹府并被曹操尊为上宾。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曹植手执初见甄宓时赠给她的风筝怅惘,这是甄宓在绝境之中,她所救之待女郭儇冒险持此信物来求曹植搭救甄宓一家。
而他还未来得及施救,她却已被不忍对她下杀手的曹丕带入曹家。
这是不是命运一开始的铺排呢?
他在她命悬一线最关键的时刻没有赶到现场,没有机会上演英雄救美的绝佳剧情,所以在最后他也来迟一步,没有及时阻止她喝下那杯毒酒。
近水楼台先得月,曹植积极地为甄宓张罗一切。
而此时甄宓虽在曹家为客,却对自己的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
她小心翼翼地教导家人牢记“寄人蓠下”因有分寸,克已奉礼从不逾越半分。
尽管如此还是避免不了纷争,然这正是人生,人生在世,岂无是非?
一个拥有绝世容颜的女人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那么只是花瓶,岂能赢得历史上著名“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垂青与怜爱?
甄宓之所以是甄宓,就在于她不仅明眸若雪,而且知书达礼,更重要是内心豁达,品德高尚。
有才有貌已属难得,更何况有德乎?
她让“文韬武略,乱世英雄”的曹操与她惺惺相惜,让“自命清高,不近女色”的曹丕为她朝思暮想,更让“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曹植为她费尽心思。
三、初恋:彩蝶恋花 金风玉露 父子三人皆为卿狂,她为难而亦步亦趋。
思量再思量,她最终选定心中佳偶——那一位只关心她身体安康而多于关心她容貌的曹植。
触摸着曹植赠给她的玉镂金带枕,触手生温。
芳心暗许的她深信文武全才而心地仁厚的曹植是与她举案齐眉的“梁鸿”。
他们也确实心心相印,度过了一段琴瑟和谐的浪漫时光。
曹植在《洛神赋》深情地写道“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他从画卷之首翩然转身,手执折扇潇洒落于她面前,在众人注目之下向她求婚。
她持手巾羞涩地半掩面,却又对他嫣然一笑,那几乎是她一生中最美的一次笑容…… 倾城一笑倾倒了曹植,他才思如涌吟出了“和乐琴瑟,永赋衷情;愿为比翼,展翅高翔!
”当他执起甄宓的手深情地说,“宓儿,你这一生一世,就交给子建来照顾你,好吗?
”甄宓终于不再矜持含羞地点了点头。
那是《洛神》最美的一刻。
四、离合: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美丽总是短暂的,青春爱情总不遂人意。
在世子之争中,性情中人的曹植终敌不过矫情造作的曹丕。
而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世子之位,更失去了甄宓。
因为曹操认为甄宓的品行最适合许配给世子,强硬拆散了两情相悦的曹植和甄宓。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曹植与甄宓抛下所有私奔。
情义两难全,曹植与曹丕终兵刃相见。
甄宓为了保全曹植终下嫁曹丕,而曹植也不得不遵从父命娶了崔氏。
面对现实,曹植和甄宓都落泪了,我们说男人哭了,是因为他真的爱了;女人哭了,是因为她真的放弃了。
天意弄人,本已决心与妻子崔氏长相厮守的曹植却遭遇崔氏因“衣绣违制”而被曹操赐死。
多情不似无情苦,多情才子曹植哭自己愧为人夫,满腹经纶却写不出对妻子的悼词。
罗衣著破前香在,在这个时候,甄宓来到了他的身边,此时她已是他的大嫂。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她为他代笔抒写崔氏的悼文,他悲苦交集而泪流满面。
不多时他便要离开许都启程到封地,古时不似今日交通发达,别时容易见时难。
儿行千里母担忧,曹植辞行那一天,他的母亲卞夫人哭得肝肠寸断。
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甄宓心乱如麻,与曹植两相回望,禁不住泪眼哽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曹植离开了从小成长的许都,带走了甄宓对他的深情和曹丕对他的怨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五、决别:人如花飞 镜花水月转眼过了半生,岁月更换人间。
曹操逝世,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甄宓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旧恨常在,除之为快,曹丕借母之令迫甄宓写信骗得曹植来许都。
昔日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的曹植,意志消沉而才思受阻,未见甄宓信中示警而欣然来朝,步入了曹丕的陷井。
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并不准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处死。
眼见曹植苦思不得,甄宓忆起了青春年少曹植向她求婚时,曾因她嫣然一笑而即兴赋得好诗。
殿堂之上,已近中年的她颤抖地执起手中的水仙手巾,对着曹植含泪的嫣然一笑,这一笑是甄宓一生中最苦的一笑。
这一笑将她推上了绝路,但这一笑却唤回了曹植无穷的才思,他如诉如泣念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成诗,文采独步天下,情深意切,辛酸之情溢于言表。
闻者叹息,听者掩泪,曹丕忆起昔日“兄友弟恭”动了侧隐之心满脸泪痕…… 断烟离绪,多年未见千言万语未道尽却天人永隔。
甄宓殿堂上对曹植嫣然一笑,终成了她的催命符。
她平静地接受了曹丕赐的毒酒,沉思往事立残阳。
面对将失去的至爱,悲痛欲绝的曹植对曹丕叫道:“既然你这么不珍惜她,为什么当初还要娶她?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爱她。
美人泪断人肠,甄宓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曹植,带着无限的哀怨死在了曹丕怀中…… 六、追思: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最后,曹植抱着自他送甄宓那日起便没有离开过甄宓的玉镂金带枕告别许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当他泛舟洛水,忽见甄宓幻化成洛水神仙,白衣飘飘、笑靥如花、眼波柔情流动在水中央为他翩翩起舞……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他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感鄄赋》(即《洛神赋》)后随她投入了洛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记:洛神转世,宓妃留枕,河伯强娶,后羿夺爱的神话流传于世,而甄宓与曹植的爱情故事众说纷纭,至今无结论。
淮南子、太平广记还在诉说着多情的陈思王曹植,李商隐也在《东阿王》感曹植“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 千年以后,他和她已在历史的云烟中飘远。
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追思,可望而不可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重温了一下小时候看的剧,个人评分7,如果单感情戏的话可能再生缘要好看些。
个人感觉前中期的剧情还是挺好看的,有诗情画意也有小打小闹。
小打小闹也挺有意思的,一路看女主克服困难,感化身边的人,可能是自己比较喜欢大团圆。
虽然是白莲,但始终寄人篱下没有身份地位,你又能做些什么,只有圈圈这种搞屎棍才能兴风作浪。
到后面一旦死人感觉不如去看三国哈哈,言情剧上的死感觉好儿戏,听说是魔改了但我也没看正史。
反正觉得很奇葩,算我看不懂吧。
有懂的朋友可以解释下但别喷我。
杨修的死是曹操不喜欢结党营私,君臣朋友间出谋划策不是很正常吗,给我一种你只能自己聪明但不能有人辅助,不能有人比你聪明,怕别人功高盖主。
老师的死反而合理多了,就因为曹丕怕老师的智谋影响三弟争取江山。
然后感情剧情的生硬,曹操明知甄宓和曹植相爱,但是硬把甄宓许给曹丕,把崔芣给曹植。
看到这里剧情就开始难顶。
前面二弟和甄宓的寡嫂相爱就以死明志,到他们的时候就不行了。
私奔了一阵就搞那种大爱,最后就定局了。
结果一是曹丕之前那么爱搞儿女私情,把甄宓得到手后又为了权利看别人不顺眼,搞女人打老婆都打三四遍,次次说自己知道错但永远有下一次,最后整死老婆的死渣男哈哈。
二是曹植硬被抢了爱人,娶了妹妹。
发展到自己成家立室,对妹妹有点爱了。
曹操却把崔芣毒死了,说是为了儿子弥补自己的错,杀个人还是媳妇,跟玩一样。
崔芣蠢是蠢了点,之前的刁蛮任性到后面也被甄宓感化了还是挺顺眼的,之后就这样随便死掉了哈哈 ,真tm炸裂 。
剧里最经典最多的台词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了起码三遍,憋屈死的不少啊。
尴尬,刘姬和二哥的死也很可惜。
然后最bug的剧情和两个人,一是司马懿,甄宓逼曹丕杀了他才愿意劝服二三弟。
结果找了个冒名顶替,看到了那个人头我都惊呆了,古代也不可能造一个假头吧。
最后竟然是找到了容貌相似的死囚,能搞那么像???
又没科技又没化妆哪里来这么巧,反正不喜欢这种巧合过头的剧情就是了。
二是郭嬛这个白眼狼搞屎棍,把她神化的有点大了,各种小手段搞破坏,最后居然还得逞了。
可以说剧情要是没了她根本不会那么狗血,曹丕的成功她也功劳很大。
但是这么一个人,最后竟然因为找不到甄宓的丫鬟,被曹丕儿子知道她与母亲有仇,慢慢折磨病死。
看到她的报应一点都不爽,还让她快活这么多年。
话说那丫鬟幼禅到底躲哪去了,居然能躲那么多年为甄宓报仇,我服了。
是我就不会搞那么多,反正自己要死,在灵堂那我就弄死郭嬛,把甄宓完成誓言。
最感人的当然还是七步诗那,其余就暂时没什么好说了。
因为喜爱Ada,而迷她所演的每一部剧集,但只有“洛神”,至今不愿意看全,因为太悲太切;至今记得Ada的精彩演绎;曹植七步诗,她的回眸一笑,泪眼迷蒙,让人看了悲在心里;喝下毒酒的时候,心中悲切,却也不忘记对丈夫的维护;死在丈夫怀里,望着心爱的人,此生无缘,只能来生再聚。
悲。。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由蔡少芬饰演洛神甄宓,神形兼备,当代也再无第二人选。
曹子建才高八斗作《洛神赋》,他与甄宓的情早已成千古佳话,虽然影视剧未必和历史事实一定要相吻合,但这些“戏剧性”的确很吸引我们,而“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是要有心人去进一步了解的“弦已断,曲难成”——刘惜惜 一代佳人香消玉损,再无妙音 “人如花飞,云如短歌,谁曾爱我,时而风光,时而坎坷,谁怜惜一个我” 曹彰与彩玉,也可谓情比金坚,彩玉算是剧中最贤良淑德、持家有方的一个了。
刘丹饰演曹操,演技精湛,于自然中透着一代枭雄的霸气!
郭萱算尽机谋为求自己私利,终于做得“郭女皇”,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从那晚她整整一夜对镜而视,费尽思量下定决心,就再也不是从前的郭萱了。
卞夫人这个做娘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也的确是用心良苦了!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是不能回头的,是对是错,终随风
还是不错的,至少我还记得“惜花”
蔡少芬演绎的洛神非常出色。
精致的菜菜芬,儒雅的马浚伟
真心觉得是这么多年来最棒的一部港剧。
蔡少芬一直算是我喜欢的女艺人,洛神里漂亮得一塌糊涂,印象最深的是七步诗,泪眼婆娑,还有结局曹睿为母报仇的部分。
初识才子佳人风华正茂,被裹挟入历史的洪流,一步步走向无可挽救的悲剧。粤语版本的演员台词功底都好强,对比了一下配音版本差距太大了(虽然不太公平)。
其实木觉得蔡sf多美,至少没有美艳到惊人。洛神这等美女也是谁都可以演绎的么?! 再加上鞋拔脸啊鞋拔,囧 这里面倒是陈豪造型很帅,很英气!
好看!!蔡少芬是我心中最美!!无人替代!!
ada的古装扮相真的美啊,tvb那么多套古装,ada的甄宓真的是登峰造极了! 刚看完寻秦记,再看洛神,为啥郭倩妮演好人那么无感,一演坏人就入骨三分,真的是由不得帝女花再找你演坏人咯,只是夫君陈豪惨变爹是怎么回事...哈哈
"寒来暑经春复冬,看得浮生总是空。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官也空,侯也空,尽是苦债恨无穷。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蔡少芬最美的一部古装片了吧.. 预告那个陈豪用剑把窗帘劈成2半然后看见甄宓的片段..太美!!
补标。童年回忆,本作应该算是TVB古装代表作,并非指水平上出众,而是集齐了无线同类作品的两大特点。一是对史实改编近乎乱编甚至不如同人:时间线乱七八糟,曹操集团两大重要事件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完全错乱,角色年龄全部不对,甚至连于禁,夏侯渊,辛毗等配角身上都有明显史实错误,按理说故事围绕三曹与甄宓的感情展开,很多Bug完全可以避免,只能解释为编导漫不经心;二是具备个人魅力出众,气质贴合角色的主演:蔡少芬的甄宓一颦一笑都美得不可方物(她的古装一直比时装更美);马浚伟的曹植则温润如玉,演出了超出预想的公子风范;就连前半部有些木讷的陈豪到了结局也有几分曹丕的霸气。此外像林韦辰版杨修,骆应钧版荀彧都很妥贴,虚构角色中顾纪筠的刘姬出场时很惊艳可惜退场太早,倒是刘丹的曹操完全失败,毫无枭雄气质反倒像个糟老头
故事大概是知道的。但是ada只看扮相,就很美很美了。
编剧的学习材料之一。TVB写坏人总要留点“可恨又可怜”命运造化的因由,不过这一部处理比较粗糙,不及《创世纪》两部。子桓典型家暴男。
整部剧只说明了一个道理——勉强没幸福!!纵观全剧,最美好的时刻绝对是甄宓、曹植、刘姬、杨主簿和文若五个人在小酒馆里把酒谈天的晚上.......
太离谱了
现在的蔡少芬已经“人社崩塌”了吧哈哈哈
港广府话就港广府话,广东没有"粤语"广东没有统一语言,这也不是广东剧
闲着无聊时看的,无感。
真不是我的茶。。。ADA,你太瘦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