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矢口史靖的两部片子——《五个扑水的少年》和《摇摆少女》。
日本电影最屡试不爽的两个主题,恐怕就是死亡和青春了吧。
而矢口的这两部电影大打青春牌。
《五个扑水的少年》,讲的是五个普通的高中男生,一个很腼腆,一个爱耍帅却又很二,一个娘娘腔,还有一个瘦猴和一个书呆子。
因为一个美女老师的缘故,他们决定一起练习水上芭蕾,想在文化节上表演。
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基础,没有老师,没有场地,没有钱,没有人看好,连他们自己都觉得男人跳水上芭蕾很难为情。
他们闯了很多祸,终于找了个驯海豚的老头当老师,找了水族馆做练习场地,找了鸭子俱乐部的妈妈桑付钱买票……结局自然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队伍,最后捯饬出了一个精彩的表演。
《摇摆少女》,讲的是四女一男,女生除了惊惊乍乍地闯祸没有别的才能,男生在管乐团里也总是平平淡淡。
女生因为不想上补习班,而误打误撞地顶替校乐团,痛苦地练起了管乐。
当她们在平淡男的训练下终于吹出了一点声音,校乐团回来了。
四女一男很不甘心地又组了个爵士管乐团。
然后跟那五个扑水少年一样,他们闯了各种祸之后,成功地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乐团,最后也折腾出了一个精彩的表演。
典型的套路,相似的人物结构,一样的小地方街景,带着一种质朴而真实的美,甚至两部片子都有一个半调子老师,还都是竹中直人老头演的。
至于扑水少年由玉木宏主演,而摇摆少女由上野树里主演,这在我看来也算一种相衬了。
其实玉木宏和上野树里的《交响情人梦》反反复复讲的,不也是一堆不起眼的普通人集结在一起折腾出一些精彩的事情吗?
这三部片子都有一群作为对照的角色,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体制内更被认可的人——篮球队、校管乐队和A乐团——最后却都被普通人、小人物或失败者所超越,前者反而成了失败者。
但这种失败只是相对比而言的,三部片子都没有明确地说他们有什么不好,只是一直就那样平平淡淡地“好”着,而不像主角那般华丽地绽放。
其实,走这种套路的电影电视剧堪称海量。
这样,我就有一个疑问。
讲小人物的异军突起,自然是戏剧化的需要,但是凭什么总是要拿之前比较优秀的人来做陪衬、来被赶超?
人家向来优秀说不定是因为向来刻苦,为何要被那些突然间刻苦的人所击败和间接讽刺?
这样的立意,在充分励志之余是不是存在硬伤?
比如我就一直很不理解,《交响情人梦》里那个指挥大师从德国跑到日本后,为何放着现成的优质的A乐团不栽培,要另外挑选一拨“得不到机会”的学生组团训练?
辛苦地绕了这一大圈,只为了复制一个A乐团吗?
哪怕复制品超越了前辈吧,但这样低效率的行为,除了耍帅,是不是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然后我就想到最近反复看到的一个帖子,里面最刺激人的信息点是:十年前韩寒崭露头角的时候,被主流声音所鄙薄和批斗,而今坏小子成了主流媒体广泛赞颂的公民代表;而当年广被舆论宣传赞扬的主旋律女孩们最后纷纷跑到了异国相夫教子——刘亦婷嫁了一个美国白人、拿了美国绿卡,开公司做金融;马楠在克林顿来访时“代表”中国青年表达过对美国的不满,之后也嫁给了一位美国白人;钢琴才女黄思路现就职于纽约百老汇尼德兰德演出公司——她们曾被称为中国社会发展所最需要的人才,但现在她们都在美国待着。
选择怎样的人生,只要不犯罪不缺德,都没什么可批判的。
三位昔日才女现在的人生,其实也是很多人所羡慕的,谈不上失败。
在国外从事金融行业、娱乐行业还是在中国当作家为民请命,这也只是职业分工不同,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但令人觉得刺激的地方在于,曾不被看好的人,坚守了自己,终于成为真正能推动社会的那种人,还是独一无二的;而曾被看好的人,却就一直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好”着,他们所干的活儿,很多人都能替代。
这一对比,岂不让人唏嘘?
兔子被乌龟赶超,只是一种戏剧化的表现。
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套路,没有谁注定要变得暗淡或辉煌。
但是为那些坚持自我、不甘平庸、不愿原地踏步的人喝彩,这样的立意,绝对是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这几天电影资料馆是体育电影节,前两天都赶去看电影,是旧片,且很喜欢,一部是《小鞋子》,一部是《五个扑水的少年》。
这些电影都单纯,流畅,准确,焕发着某种梦幻般的光彩,是当之无愧的好电影。
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看的,印象深刻,许多细节和画面历历在目。
《小鞋子》还是在南京看的,那是第一批淘碟的产物,那时巨流行淳朴美好的瓶子里做文章的伊朗电影。
《五个扑水的少年》是刚来北京看的,我记得,是在电影学院的拉片室,每天看大师片的录像带,一日看小津的《晚春》看得昏昏欲睡,看了这一部青春片精神为之一振,里面裸身黝黑的帅哥们让我爽得死去活来。
那时,为了心中的大师们,逼自己看了无数看不懂的电影,回忆起来只剩下吉光片羽,恍惚的影子。
倒是不正经看的片子,反而牢牢的印在脑海中。
真可爱啊,无论是那个勉强自己的昔日文艺小青年,还是那个在拉片室内看见帅哥就忍不住雀跃欢呼的小女生。
老电影之所以美好,在于它承载了昔日的自己。
每个情节都烂熟心中,转折并不惊奇,而就在预料之中的转折,给了自己熟悉,安心,怀念的理由。
总有一些细节和画面,是记忆遗漏了的吧,重新捡起,如和老友叙旧,那么愉快。
总还能看到一些往日自己看不到的亮点,比如《小鞋子》里淡淡写了几笔,贫富差距如此巨大的现实。
但是只是点出来而已,哀而不怨,波澜不惊的,并没有控诉和批判。
这样就够了。
比如《五个扑水的少年》里面,有一个从事女性化运动的腼腆男生,就会对照着出现一个从事男性化运动的豪迈女生。
以及,对青春期的同性爱情,给予宽容和幽默,淡淡的写法。
这样就够了。
顺便一说,敢情那个嘴角有痣头顶鸡窝的甩哥们是玉木宏啊,啊,真的是玉木宏啊,哇卡卡~~~
就在昨天,当那五个扑水的少年坐在长途公共汽车的最后排,一起唱歌,奔向他们的海边特训地的时候,我的心思,也跟随他们一起,一下子飞回到4年前,那个太阳特别大,光线特别亮,大家都特别大声地唱着闹哄哄的歌的夏天。
影片几乎每个镜头都充满了阳光,照在公路上,游泳池,照在海边,校园,照在扑水少年裸露的黝黑的肌肉上。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热血沸腾呢。
即使老的人,看这些闪烁着太阳的金黄光芒的一幕幕,也难免为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的那些美好的夏天们而萌动一下的吧。
这样的夏天,唤起我们美好回忆的还有那些人,多么像那年的我们,和那年我们身边的他们。
游泳队队长同学,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一直幻想着自己哪天突然咸鱼翻身,现在,你的机会终于来了不是吗?
还会害怕心上的女孩子觉得自己游花样没有出息。
那个被火烧掉朋克头的小子,你也太帅了吧有耍帅的地方就不会没有你,游泳,篮球,乐队,还接受采访上电视,哈哈哈典型的风光男子。
读书狂人同学,沉浸在数学物理的世界里,在游泳池里也不被大家看好,但最后大家在你的指导下成功作出了那个圆圈的变幻,你作出成功的手势,那真叫一个扬眉吐气呀。
小gay同学,那个时候不管同性异性,多多少少要使用托人告白的方法吧,然后再在一次什么重大活动中借机接近他,然后再在众人的起哄下,一个看似程序化却满怀深情的拥抱。
刻苦练习肌肉那个,你那个自信满满的笑和你身上的排骨还真是不搭配啊,不过又怎样呢,你在跳舞机上可真的把大家都震了!
还有那个女校的女孩子,凶巴巴凶巴巴的还给人家做了爱心小泳裤啦啦啦真美好啊真美好,然而这样美好的夏天,却又是即将分别的夏天。
当表演的前一天,玲木对游泳池边的男生们说就要毕业了,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活动了,大家加油。
之类的话的时候,我一想就想到了灌篮高手里赤木对三井说:这是我们最后的夏天。
那么最后的夏天,一定要不留遗憾的过。
在最后的表演前,那养鱼的大叔对那个有些害羞,还在犹豫要不要出场的主角说:如果去了,可能是一时之耻,若退缩,却是一生的遗憾。
是啊,不能留遗憾的。
所以才有了那一场热情洋溢又有些放肆的表演,那些编排那么好笑,那些动作那么热闹。
全场跟着喝,欢呼大叫,那场面,排山倒海,那感觉,晶莹剔透。
每一次入水都让人愉悦,每个人都那么开心。
真难得。
最后在岸上,主角在那女孩面前的那段大胆的即兴的舞,光头帅哥和和以前篮球队队友的眼神一交,会心一笑。
所有人欢庆胜利般的那些笑容。
如果说这样的夏天,还有什么不完美。
那就是它似乎太过无拘无束和年华灿烂。
让20出头的我也已经开始缅怀自己的青春了。
如今要毕业了,又是最后的夏天了。
那么最后的夏天,一定要不留遗憾的过。
——————20180421十年后回来,把自己给看哭了。
不记得之前看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印象不是很深。
只记得最后表演的场景。
这次看,给了我不一样的印象。
我看到了年轻的力量。
一帮年轻人,在为梦想前进的力量。
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个梦想放得多大。
也许就是那么一次简单的表演。
却彰显了我们的精神。
却给我我们终身的美好回忆。
能为梦想冲刺一次,也是很开怀的事情。
也许这次印象深刻,是因为真的在年轻的边上。
仿佛走进社会就要丢掉年轻本身应该有的一些东西。
现在看来,不要。
年轻,就是有彰显力量。
很燃很有代入感的一个片子。
看的人十分羡慕他们的高中生活,能唤起想要尝试各种新事物的心情。
以下是完全个人用途的看片笔记:影片的转折似乎是在,几个人一起去水族馆集训,大家从不愿意擦玻璃到和鱼缸里的生物相处,各自有了各自最美的focus moment这里。
这段带给我很大的启发与感受:以前的我总是会困惑于自己的匮乏,会怕自己想不出每个人对应的场景,是因为我忽略了“观察”这一步。
而我能觉察到“观察”也是因为我自己的创作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过去的“碰运气”变到现在的“理解ta”。
创作者不需要一开始就想的至善至美。
亲身来到此地后,打开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在观察周边的物品与动物伙伴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的新的碰撞与记录冲动。
而这个情感又会被新的观察者捕捉到,观察到他们的观察,信息与信息就完成了传递。
迈出去,与“他者”相处,观察,读“他”,这些都是我能运用世界的方式。
而此片让我觉得稍微奇怪一点儿的节奏是:明明快要上场了,迫在眉睫,男主却仅仅因为看到被瞒在鼓里的女友,而打算放弃上场。
这里看的我很焦虑(也许是我自己的fe在作祟。
因为我个人的天平是“大家的梦想”大于“个人的羞耻”。
)也能想起来导演在这里的铺垫,就是女友一直以来有些小野蛮的个性。
也许我自己描写这段的话,会给这个个性再放大一些,给男主的小羞耻也再铺垫上一些,也可能是我个人的“集体荣辱观”在作祟,也可能是我以为花游表演5分钟就结束了(实际上是辣么久)所以会在这里甚至对男主有一点儿克制不住的谴责。
日后回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后面的泳裤掉了,作为最后一个成功前的小危机,是真的令人会心一笑的处理~最后的谢幕一一对应到路过镜头的同学们,看的人老泪纵横。
感谢此片拍出了热爱的模样~好喜欢啊真的好喜欢~
是在央视《第十放映室》里看到有关的介绍,后下载观看。
影片没有太多新奇的地方,最大的亮点来自于导演对于青春无所顾忌的释放。
也许每个人尤其是男孩都会在片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曾经的青春岁月。
青春是快乐的、是无所畏惧的、是极尽折腾的、是有一些烦恼的,当5个少年懵懵懂懂的闯入韵律舞表演的课堂,他们就闯入了人生的一次挑战和历练。
他们最终坚持了下来,当中有被逼无奈、有高人指点、有过退缩,最后面对观众,近乎疯狂的掌声和呐喊给了他们最好的褒奖。
这将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和美好回忆。
想起自己的小学时代(中学已经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所压迫)。
那时天永远是蓝的,空间永远是无限的,生活永远是美好的,村里永远是最好玩的。
一群小孩的无所顾忌,无拘无束,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去做,什么样的险都可以冒。
那是最贴近大自然的,最有利身心的活动。
现在的我已经早早远离,也许以后都不再会有机会。
感谢青春,感谢他带给自己的无限美好,虽然他永远只有一次。
开始因为美女游泳教练,都报名参加游泳社,后来面对篮球队的嘲笑,大家一鼓作气,要下决心弄点样子,滑稽的是他无意中找了水族馆的馆长教他们,然后各种疯狂的活动开始了,可以说这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训练 ,可是他们却做的很认真,这几个性格不同的男孩,却还是能够一起练习游泳,克服了各种心里的小想法,参与便快乐。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讲述少年游泳选手滴励志故事,是不是少了点imagination,如果你认为这仅是一部描述少年间纯真的友谊的影片,会不会平庸了点,如果你觉得这是一部刻画青春期躁动情感的影片,或许又阴暗了点。
如果一定要下个定义话,《五个扑水少年》想来是部异想天开妙趣横生的励志喜剧片。
怎一个欢快了得啊,套用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五位少年分明就是“扑水,扑水,溅起一池花水(水花)”。
人物介绍男一:男子花样游泳队害羞的小正太队长——妻夫木聪!!!
男二:剃了烧焦爆炸头的销魂一痣的窘娃——玉木宏!!!
男三:爱哭鼻子粉可爱的暗恋着窘娃的早乙女男四:患有深度数理知识依赖的学术瘦骨仙男五:迷恋muscle拥有暴强节奏感滴小排骨男以及若干爆笑甲,乙,丙。。。
终于知道日本花游雄踞世界超级强国的原因了,连一群“烂番薯,臭鸟蛋”的小P孩都能似模似样的上演一出令人啧啧称叹的集体花游,还有什么是难以想象的最后男男们的集体花游绝对高技术含量的,从队形,动作,定格都无比的娇俏。
他们究竟是怎样突破自己,才能释放的如此彻底与不顾一切。
也许青春正如那五彩斑斓的内内,在穿上的一刻,你就彻底的嗨了^^PS:突然发现日语是个喜感的语种,那效果一如东北话,天津话,“hongdao”,“nani”,“jiaodaomadai”,那那那销魂的调调呦
学校新来的美女老师引起的男生们的注意,都纷纷转游泳社,老师放水上芭蕾录像后,还有兴趣的学生就只有五个了,最后终于要开始训练,大大咧咧的老师才发现自己已然怀孕八个月,玲木他们想继续老师的心愿在学校祭上表演,但游泳池已经被篮球社放鱼成了钓鱼池,后来玲木他们捞鱼放水,导致不少损失,他们决定预售表演门票,来赔偿损失。
然而并没有人有兴趣,后来因为外界的嘲笑,他们放弃了。
直到铃木遇到隔壁学校的女生静子,他们一起去看水族馆的海豚表演,铃木被海豚的精彩表演震动,他想要和海豚一样在水里优美的舞动。
这个瞬间,确定了他想要学好水上芭蕾的决心。
在拜托了驯养员后,他开始一个一个去他的小伙伴们,在搭车去水族馆的公车上,那一幕,真是青春里的友情美好的回忆,打骂嬉闹,年轻阳光真好。
一起住一起干活一起学习水上芭蕾。
夏天和水多美好的记忆。
无尽欢乐与美好时光总是会与暑假与夏天有关铃木说要在升大学以前做一点尽兴的事,就是这样的学生时候有暑假就该有些好好投入的事情去努力完成后来他们的训练上了电视,瞬间被众人开始期待他们的表演。
毫无疑问开学后的他们不但又重新吸纳众多队员并且表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很好的结局也是夏天适合看的电影我也好想去玩水
高中时看青春片的时候,有长辈觉得很奇怪,说“你小小年纪别看青春片,青春片是给大人看了用于缅怀的”当时觉得这是个谬论,就像我当年确实也不理解已近四十的我爸,在一次无意之中陪我看了一集《野猪大改造》后,居然会自己找来碟片,自己在家里看得泪流满面。
那时候在我眼里的青春片是充满了与我日复一日乏味的学生生活全然不同的欢乐与激情的,我可以以此憧憬主角的爱情,友谊还有领悟。
当然那时候的我也不好奇,好奇那些剧中的人物是去了哪里,他们读了哪所大学,找了什么工作,后来他们的友谊有没有长青。
好像全部都停留在演出或者校园祭结束的那一刻,他们永远那么年轻,这就是结局。
直到去年的这个时候,在硬盘里翻出了高中下载的《linda linda linda》,曾经因为画质粗糙,且前半段表现的生活也十分琐碎,节奏实在缓慢,好几次都没认真看进去。
而这次心血来潮,静下心,一个人在大学寝室里默默看完,之前那些难以入戏的画面竟然让我心生难以割舍的怀念,中午的便当,制服,灌装饮料,甚至是重复录制的校园录像,事不关己的班主任。
虽然是日本热血青春片的惯用套路,在校园祭上大放异彩的少女们开口唱歌的那一刻起,自己便陷入一种奇怪的嚎啕大哭的状态。
故事是这么平凡,导演甚至都没有刻意的煽情,可你就是忍不住又哭又笑,身体完全控制不住地颤抖,当你问我那一刻是否想起什么,其实没有,没有任何具象的高中片段闪过,可能我只是突然想起已经离开青春期好长一段时间了。
而之前看的矢口史靖的《摇摆少女》,几乎也是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我不想把自己的论调继续摆得老气横秋。
只是当看着上野树里这么奋力地向前奔去的样子,联想到那句“说来惭愧,这可能是我高中做过的最认真的事了”就会控制不住地让自己跌进这个没有新意的电影套路之中。
向前奔去的少女一直不曾停下。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很少考虑未来的事情,我们都有过完成一个完美的班会,一次篮球赛的夺冠,那时候我们多么自豪,感到无法抑制的满足和欣喜。
而之后我们很快就会忘记这些,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忙碌,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开始去计算得失,计较是否公平。
我们有了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目标。
以人生为终点的事业一旦开始,就再无喘息的机会。
所以我们需要,我们需要青春片这样的结局,就让一切全部停留在那一天,我们对未来毫无恐惧,只放手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的那一天。
矢口史靖毫不吝啬,让最后十分钟的演出是如此得尽兴,每个少年看起来是这么投入,似乎一个水上芭蕾就已经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而每个观众都是这么善良,他们会毫不吝啬为你捧场和欢呼,会有人适时伸出援手,就算你们做的只不过是一场高中庆典的演出,但它看上去是这么滑稽又是这么振奋人心,你忍不住被逗笑,又忍不住为自己傻坐在电脑面前哭起来。
遗憾的是要承认20岁的我也已经开始理解那句“青春片是给大人看的”这句话了,接下来我还得去马不停蹄地生活,周旋人际关系,为我大学后的出路做准备,为成为一个对的人而努力。
又庆幸人还能有残留在脑中的影像,在我叹气的时候供我想起,还回会心一笑就够了。
而我不曾热血的青春枉为青春,不对,不曾热血的青春枉为人生。
妻夫和玉木的精彩表演 青春的美好得到了最完满地诠释 华丽丽的水上视觉盛宴
一般中的很一般中的一般般。人物动机不足,笑点也不好笑,后面那个不上场就很无厘头。
暑假,青春,爽快的友情,永远的少年。害羞可以理解,但后悔就晚了。如果我有一个正懵懂着的孩子,一定让他看这样的电影—简单,直接,干干净净,不留遗憾。青春类型片里,绝对五星。
这便是青春校园运动题材的轻喜剧,定位准确,思路清晰,虽然剧情有很多不值得推敲之处,但是看的就是青春喜剧,谁在意那么多,所以结尾那么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全在笑中而过了。加了些恋爱的元素,也都是好点缀了,这便是明亮又单纯羞涩的青春味道。
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感觉剧情太无厘头了仿佛看的删减版
那个时候有多单纯。取得女孩子欢心就是全世界。
很好看。谁都爱这样不用思考的片子。或者若有所思。谁晓得。
霓虹的一些无厘头笑点我真的很难get到,“事情居然就这么发生了?!”……国产翻拍的更好看(也更符合常识)(痛苦面具.jpg)
虽然有点SB,但还是很有爱的>////<(海报一副岛国动作片的架势有木有。。)
典型的岛国热血青春片,有梦想有冲劲,有甜甜的小暧昧也有青春期的小任性,夏天真是个能代表青春的季节,烈日照耀下的那些纯粹的笑容真是干净又阳光,光是看着这些五彩缤纷的色调就已经让整个人燃起来了。妻夫木聪那些年真是蠢萌蠢萌的,非常漫画风格的励志电影。
@2024-05-31 10:24:40
2.5。果然很“少年”。但其实这种太常见的欲扬先抑,过度理想化的中二励志不能引起我的共情。像在忽悠头脑简单的观众。非常幼稚中二。而且认为,如果总受到这种片子影响会对人的认知发展有误导的吧……不过,单纯从制作上去看,非常连贯,节奏很棒,一气呵成,那种简单直接的、正大光明的搞笑,可以让人非常轻松地很快速地就观看完了。所以这基本上就是一部为了轻松观赏杀时间的娱乐片。(毫无思想内涵可言。连多一点点的转弯抹角都没有…非常直接简单,所以才起到放松作用。)
果然认识女性主义后就是开了第三只眼,再也回不去了…用现在的眼光看中学生对女老师的态度、一些特写女老师女学生下半身的镜头、好像里面是个女性就花痴,垂怜男性肉体真的格外不适/不懂他们怎么就意外在这么短时间内这么厉害了,明明就算失败了也是青春/虽然是正常动作,但是他们每次做火焰鸟脚丫朝天的动作我都觉得闻到臭味了…
东施效颦,烂无可烂
过了这个年纪
除了最后的部分高能,其他段落怪无聊的。小七的成名作啊~始终是辣么可爱
可能完全get不到日本人的某些点 甚至会觉得有些尴尬…
【这样的青春堪称完美】超搞笑的,五个性格各异的少年仅仅因为美女(待产)老师的一句话就踏入了水上芭蕾的行列,最后还是向海豚训练师与跳舞机学习的技巧~不管怎样,这种只为完成一件事情而努力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比起台湾的幼稚校园爱情与大陆的磨灭人性的苦读,这样的青春堪称完美!
“也许会难为情,但总好过终身遗憾。”拍得如此“不拘小节”,实在喜欢不来。
好欢乐好阳光好青春啊!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嘛!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五个菜鸟一台戏,备受打击却永不言弃,秒变逆袭的元气少年,他们甚至从海豚身上学花样游泳,OMG!除了妻夫木聪和玉木宏两个美少年,竹中直人和柄本明两位大叔都有颠覆性的亮眼表现,穿插其中的LGBT情节不仅不违和蹩脚(也没有刻意丑化)反而是自然诚恳动人的!看着年轻黝黑的肉体在阳光下的泳池里翩翩起舞,爱的回响自由飘荡在象牙塔的上空,整个人就瞬间穿越回年少无敌的那些年了!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