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是我看完MYGO之後馬上接著看的劇....得罪說一句就是這劇比MYGO各方面都好多了....MYGO各種謎語人看得快上血壓....最後謎題也沒完整解開更讓人無從釋放 這劇畢竟還是有許多投資,3D比MYGO流暢還有插入了許多2D手繪例如OP ED,總體劇情節奏和合理性也比MYGO強 第一集的時候女主還是挺套路的,結果第二集后這女主性格簡直直綫下滑,十分不討喜,辛虧劇情還是有把控住....但是女主這種屁大點事的叛逆反或者奇葩得有點真實?
後面對女主家裏的親情戯覺得有些套路或者妥協了....搞到甚至女主更像一個不孝女,只能説團員能忍受唯一可能是唱歌真的好聽...
新成立一个专栏『2024我看(听)过的XX』,XX可以是电影,剧集,书,动画,漫画,游戏,音乐等。
我会在这个系列里聊聊我在今年看过的书影音ACG等。
2024我看过的第1部动画是 哭泣少女乐队 又名 少女乐队的呐喊 或 闺泣 你看了么?
这个动画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脱颖而出的只有一小撮人而已。
另外这个动画最大的看点是主唱仁菜和吉他手桃香的官方CP... 还告诉大家做乐队有多难 展现了组乐队的艰难过程 探讨了做乐队的最终目标和初心到底是什么 普及了很多和摇滚相关的基础知识。
-哭泣少女乐队 又名 少女乐队的呐喊 或 闺泣 你看了么?
提到少女乐队动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轻音少女》?
《孤独摇滚》?
《BanG Dream! It's MyGO!!!!! 》? 《娜娜 NANA》(严格来说这部不完全是少女乐队但也有官推CP)这次我要推荐的是今年4月刚开播的最新动画《少女乐队的呐喊》(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其实《少女乐队的呐喊》编剧花田十辉一个人几乎撑起了日本少女乐队动画的半边天,除了本作之外,他还参与了《轻音少女》,《Love Live! 》,《吹响悠风号》这些少女动画题材的编剧。
这个动画最大的看点是主唱仁菜和吉他手桃香的官方CP... 在最新第8集结尾里 仁菜终于给桃香告白 达到了一个高潮 说错了,这个动画是告诉大家做乐队有多难 展现了组乐队的艰难过程 探讨了做乐队的最终目标和初心到底是什么 普及了很多和摇滚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将从这个诡异的角度来和大家聊下另外 我觉得豆瓣上的《少女乐队的呐喊》这个翻译比《哭泣少女乐队》更有意境一些 当然闺泣也很传神 截止到2024年5月31日,目前播放到第8集下面我以第6集,第8集为代表 和大家详细聊下乐队出道有多难,户外音乐节和室内音乐节区别,门票配额等第6集 关于乐队如何组建的 五位成员终于好不容易走到一起 此外本集还普及了一些关于乐队和音乐节等的知识 第8集 桃香给仁菜吐露了关于她为什么退出钻石星尘的心声则进一步交代了乐队出道有多难这个动画在开播之前我就开始关注了,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孤独摇滚》这般的热度 但我觉得依旧是一部在我预期之中 非常优秀的少女音乐题材的动画 因此我决定还是做一期节目我建立了另外两个账户 一个是专门推荐日本敘情轟音的日本敘情轟音,还有一个是推荐日剧 日本电影 还有动画 漫画 游戏的 日本映画,因为这次视频节目将涉及到动画,音乐,和关于做乐队本身,所以这次这期节目将在三个账户同步合作发出。
1 乐队出道有多难 这个世界上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脱颖而出的只有一小撮人而已做乐队的目标 或者说初心是什么呢?
第6集里提到 每个乐队可能都不一样 对于曾经是参与过钻石星尘这样的职业乐手的桃香 她因为当初签约之后被要求更流行化而退出了钻石星尘组合 直到遇到了两位非职业乐手 才重新找到了做音乐的激情 所以对于她来说再次职业出道不再是她真正的目标 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玩的开心就好 而另外两位则还有职业出道的目标 但说穿了 谁不想职业出道呢 谁不想演出都能售罄 唱片大卖呢 谁不想去武道馆开万人演唱会呢 可是就像本集里新加入的另外两位卢帕和小智说的那样 虽然和事务所接触过 但大部分事务所还是会咬着当下的流行的那一套不放 而“只唱自己喜欢的歌”也就成为了和事务所的矛盾所在 但是不签事务所又没有办法真正出道 关于这个方面的探讨在第8集更详细深入的展开了:第8集 14分29秒台词是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脱颖而出的只有一小撮人而已 我们只唱自己的歌 大家都毫不在意他人 但现实是 就算得到职业乐手称赞 火不起来的就是火不起来 我们嗤之以鼻的东西却大受欢迎 这就是这个业界 这段是桃香给仁菜解释 关于她为什么退出钻石星尘 为什么原来的钻石星尘成员会变成更流行的风格 的原因 并且强调了桃香之所以欣赏仁菜 就是因为从仁菜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你既不是想受欢迎 也不是想要被认可 仅仅是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这段话几乎也是我这20多年来的写照 我最初也没有考虑太多 就是单纯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才开始写音乐评论 做音乐网站 播客 视频节目这类 但20多年过去了 眼看就要步入老年了 却依旧如此 所以“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脱颖而出的只有一小撮人而已”真的是如此 因此我也一直想把自己几十年来写的四种音乐类型的音乐评论集打印出来(但我一直迟迟没有行动) 就是想给自己这几十年来有个交代2 事务所决定一切 大数据决定了粉丝量 不上综艺就没有人气第6集里提到的关于乐队出道的方式:乐队能否出道已经从过去邮寄录音带和试音等传统方式 变成了比拼谁在网上的粉丝更多 Livehouse的观众数量更多但不变的依旧是事务所决定一切 只有签了事务所才有机会有更多商业合作(包括动画,游戏,剧集,电影插曲或主题曲)和包装宣传的机会 顺带说 而国内参考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否上过《乐队的夏天》 基本只要上过乐夏都会对自己之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但问题也就来了 对于那些没有上过这类节目的独立乐队来说是否就意味着只有通过上综艺才能给自己乐队带来外界的关注么?
当然还有一个参考数据和日本情况差不多 就是看社交媒体或音乐流媒体上的粉丝数量 比如网易云音乐上的粉丝是否在1万以上 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但是现在国内社交媒体 包括还有短视频 音乐流媒体都是大数据决定一切 乐队要有人关注 除了本身音乐质量够硬之外 还要会营业和社交 这对那些本身不愿抛头露面只想通过音乐来征服乐迷的音乐人来说就非常痛苦了 3 在国内 部分户外音乐节一票难求 室内音乐节却持续亏损第6集里提到的 关于摇滚户外音乐节 音乐节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户外音乐节 一种是室内音乐节 前者在户外 通常是公园之类举行 观众人数很多 通常都至少好几万以上 能够上户外音乐节的通常都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知名度和人气的乐队 但也会开放一些名额给还没出道的独立乐队(比如日本著名户外音乐节 富士音乐节 就专门设置了一个小舞台给网上投票靠前的独立乐队 我很喜欢的日本独立乐队downt和水中スピカ都有上过富士音乐节的这种舞台表演过)还有一种是室内音乐节 通常在Livehouse(一种专门提供给出道之前的独立乐队演出的音乐酒吧)举行 观众人数在100-2000之间 在日本还有一种由多个Livehouse联合主办的室内循环音乐节(我曾专门写过这个专题)在国内户外音乐节鱼龙混杂 部分有大牌的音乐节一票难求 而另外一边 一些很有特色的室内音乐节却持续亏损 导致主办方难以持续 比如前几年的自赏梦幻音乐节 在演出海报上 越大牌的艺人(或乐队)名字会越靠前 并且大字突出 4 门票配额 「チケットノルマ」 第5集 5分46秒动画中有这样一段话:Livehouse以参加费或门票钱等名义提前向要在Livehouse演出的乐队收一笔钱 这样做就算没有客人 Livehouse也可以保证基本的收入这里其实就是提到了日本Livehouse独有的规则 门票配额 「チケットノルマ」 (详细可参考我给Luuvlabel做的专题节目中18分44秒 bilibili.com/video/BV1oX4y1x7WA/?spm_id_from=333.999.0.0):相当于国内Livehouse收取的保底费:「门票配额」是指主办方对活动的表演者预先设定的事件出演费用的制度或合同条件。
有些活动可能会根据「门票数量」×「门票价格」进行设定,要求表演者「至少销售XX张门票」。
乐队要有指标的KPI,比如说5个人或者10个人要指名是来看你乐队,你完不成的话就是大家一起AA,就是你要再付给场地方可能每人5000日元或者1万日元这样子,做演出反而还自己要倒贴了。
我喜欢的日本乐队羊文学如今已经非常火了,但当初最开始演出的时候也有遭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来的观众不多,最后边哭边掏钱把余下的费用支付了。
最后再补充第6集的几个细节:12分10秒 但我更讨厌还没开始 就认定会失败而放弃 因为我们明明没有错 仁菜说的这番话最终打动了傲娇的萝莉小智 这里的钢琴的BGM也好棒啊!
20分48秒 五位成员终于首次合作 这带来了3个人之前前所未有的感觉 这种空缺终于被填满的冲击感(一直苦苦寻觅不着的贝斯手外加打包送了一个键盘手)通过此刻炫目的色彩光线 让人非常感动 22分11秒这里 主角们的目标 钻石星尘 的名字被安排在了第一位 也就意味着钻石星尘是这次音乐节最大牌的乐队 通常会被安排在压轴位置表演 所以如果能上这次音乐节表演除了本身可以积攒人气之外 主要还是可以吸引到事务所来签约 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又要面对过去的钻石星尘22分16秒 所以这里结尾最后安排了一个河原木桃香的特写 作为原钻石星尘成员 她此刻内心应该五味杂陈 除了第6集之外 这个动画还有一些河原木桃香说的台词很有回味 现摘抄整理如下第2集 4分35秒我觉得乐队 就是积攒了许多想法要表达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 比如说 好想恋爱啊 这个世界好烂啊 我好感动啊 好喜欢也好讨厌自己之类的 这让我想到了苦难出诗人第5集 5分21秒人啊这种生物 坚决不愿意浪费出了钱的东西 可免费的东西 浪费掉也完全不会觉得可惜所以如果要主办演出的话 尽量还是收费吧 动画中仁菜每次压抑的时候 会有个红黑线条 这个设计特别好 让我想到了蘑菇帝国乐队的《eureka》这张专辑封面 细节太多 还有27岁俱乐部什么的
如果把作品分为很棒的作品和带给我影响的作品,那么GBC会是后者。
作品制作堪称顶尖,如此高质量的3D前所未见,非常棒,相较传统制作更好地刻画了人物表情,立体鲜活地展现了角色的萌点。
不过听说耗费了过多的人力,持续性堪忧,但还是希望能在以后作品中看到这样的画面。
剧情方面,“摇滚”一词无疑是本作剧情基调的诠释,剧中也多次提及。
nina对现实的反叛,不想认输的想法和种种行动,都与摇滚的主题紧密相连。
这一主题在live演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明显演出相当了解摇滚文化,无论是舞台上的动作、台词、服装,还是观众的反应和现场氛围,都可以说打动了乐迷的心。
整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始终没有试图逃离现实。
摇滚文化中从来不缺少逃离现实的元素。
作品将Nina与家庭,昴与她奶奶这两段关系作为连接现实的桥梁。
但在这两部分的处理上非常平淡,甚至我认为在昴与她奶奶的关系上做了逃避,仅用了live中奶奶的一个镜头来作收尾。
但作品最终还是找到了很好的落脚点,我们始终无法逃离现实,现实中也不只有糟糕的事。
作品通过城市落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上。
最终话,nina说这座城市让她遇到了能一起欢笑,一起哭泣的同伴。
这也是本作与同类作品最大的不同,作品不再局限于高中生视角,拓展到了整个城市中的年轻人。
Nina从高中退学独自来到一座新的大城市生活,这种与传统东亚主流叙事(尤其是中国现状)完全相悖的行为,最终却收获了很好的结局。
因为在这里,有着很多和她相似的人,她们能够在这里建立起羁绊。
作品虽然没有着重提及这点,但其实momoka,智,卢帕和钻石星辰也和她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她们虽然当初做决定时相比nina有一些更好的基础,但这也意味着她们对行业和现实有更深的了解,下这样的决心可能更需要勇气。
而nina当初只是因为一时逆反和感情驱使才来到这里,对她来说可能反而没有那么困难。
本作在这个视角上再向后退了一步。
与那些带着梦想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不同,Nina当初来到这里时可以说对未来一片茫然,只有考大学这个为了给家里人好看的目标。
然而她在这里,经历了新的邂逅,并逐渐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
这座城市,也可以说是这样的社会,给了Nina这样的人一个容身之处。
换句话说,这样的选择也是可以被允许的,也是可以被承认的。
这就是作品最大的摇滚之处:对于传统主流叙事的反叛。
可能我的想法有些天真,但现实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苦海。
剧中的“现实”或许轻浮,但真正的现实中也有很多可能性,现在,在东京,在川崎,一定也有很多像nina一样的人在生活着。
最后多嘴一句,我相信不仅在日本,在中国也是可以这样的,我们要相信自己有选择,也可以做这样的选择。
花田十辉,我觉得在信你一次。
《哭泣少女乐队》已经更新到第五话了,内容上也算是走入正轨。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这番就是一个挂着音乐的皮,做着“故事”的音乐番。
本质上来讲,故事比音乐本身更有趣,这就导致它大受欢迎的原因,也是花田十辉,我觉得再信你一次的原因。
一、表情包很多《哭泣少女乐队》动画更新到第五话了,缘叶一直都在想它为什么大受欢迎,后来想了一下后发现:表情包的使用,让它变得很喜感。
让原本暴躁、抑郁、压抑的气氛变得很可爱,有一种看喜剧的感觉。
当井芹仁菜使用发出“恶意”的感情时,旁边总有相信她、帮助她、拯救她的朋友,而这些都是故事性大于“音乐”本身的乐趣点。
再加上有意无意中加入的各种表情包,让本作在观看之余能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的美。
这都是花田十辉这位编剧的常用手法,尤其是在《Love Live》系列中也是可见一斑。
让你在看着这些表情包的时候,是不是也和缘叶一样觉得开心得很呢?
这就是本作最有趣的地方。
二、音乐很多本文虽然重点放在故事性本身,但到目前的五话为止共计7首单曲(1张专辑),就动画中的演奏来看也属于大场面,看着效果还不错。
比如在每一话中总会来一场小型演唱会,看着经费在燃烧。
就拿销量上来说,平均初始有100多张算小众了,但大部分都是属于高中生的“叛逆期”,给人一种以后一定会成为黑历史的既视感。
就拿第五话中的歌词来说,明显是有一种“中二病”的情感。
这些无法表达出来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呐喊(仁菜的各种表情包)表达了出来,也说出了她们(目前三人)的情感状态,给人一种滑稽的小丑感。
但这种中二病式的滑稽感,通过各种表情包、歌词表达了出来后,让人觉得特别开心,似乎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就缘叶本身来说,现在给你们写文不也是一种中二病么?
三、黑历史很多《哭泣少女乐队》最令人喜欢看的点是什么?
那必然是互相吵架后变身假面骑士的这种了吧?
2333
你们看,这毫不掩饰自己“弱点”的黑骑士三人组,是不是随时都有一种可以变身的既视感。
不上学
大骗子
退队再比如“大骗子、退队、不上学”来看,这不就是典型的黑历史么?
这直接在大庭广众下(会有人直播)说出来,虽然给人一种很真诚的感觉,但这个乐队多年组合后,就会想把这些黑历史给“抹去”吧。
这确实太摇滚了!
你实在找不到比这更摇滚的乐队了23333。
再比如T恤背面写得是“27”这个数字(以后加入27岁俱乐部好了,自己搜索下!
),给人一种27岁没有被干掉的话,会不会也会成为黑历史的小丑感?
各种各样的滑稽感,通过大量的文本(剧情)展开后,让原本的音乐番变得拥有了很多的魅力。
可以说,《哭泣少女乐队》的剧情是大于音乐本身的,这样的写法能让故事变得更感动观众,角色表达得更加鲜明。
这就是《哭泣少女乐队》本身的魅力之处,最后我们来玩一个选女儿的游戏吧,你的选择是?
实在不想写成剧评的,就当是个超长了的短评好了。
其实也不是评,只是想法。
勿喷。
2024四月季的番,许多都围绕着“未来”这一问题作答。
GBC给出的答卷,几乎是最佳地糅合了现实感与希冀。
无论是486在自我与祖母间找寻方向、nina与父母的和解、mmk对昔日乐队的看法,以及最重要的本季并不成功但继续前行的结局,都体现出花田十辉对本剧基本色彩的把控——在现实中依然露出针刺,握住荆棘却仍生活于现实。
但也许这样的色调,也同时是对本作令人尴尬的矛盾感的一种隐喻。
从本身作为偶像乐队企划的gbc打出“不要成为钻石星尘”这一主要戏剧冲突点开始,刻板化的摇滚“叛逆”标签与商业化的本质内容就形成了经典的充满虚伪感的矛盾。
当观众享受着“叛逆的”“非主流的”“抒发自我的”主题时,实际上却正落入了“大众的”“迎合的”“随波逐流的”预制菜窠臼。
本作本应以音乐为核心武器,但涉及到音乐的所有台词(比如乐队成员间关于音乐的交谈)却充满了没有任何内容的车轱辘感,令人尴尬地认识到,花田十辉对音乐完全没有认识,且并不想着墨于此(当然,单从第一集那个惊心动魄的摔吉他以及奇特的街头表演就可以看出了)。
3d是顶级的,但如此长期的员工压榨下,倒也没什么值得评价的。
我到底要如何形容第十话的恶心呢?
我看第十话的感觉就好像一个被强奸的人被强奸自己的人按着头看自己被强奸过程的录影。
大团圆这么重要么?
只要事后给甜枣就可以随便打巴掌么?
妈的我花了三年时间还没疗愈完的伤口,我一边看前九话一边在努力继续自我疗愈,结果最后塞给我一句“不论如何你都是被爱着的”?
被爱着,意味着应当心甘情愿地受凌辱;因为别人给了你甜枣,所以它就理所当然地拥有了扇你巴掌的权利。
多么对等,多么公平的权利义务关系。
被爱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我的【身体】吗?
我时刻能够在你眼前出现,让你如此有成就感地看到自己的投射。
是我的【角色】吗?
我能够配合地让你在外人看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是我的【身份】吗?
我是你的子女,我能够配合地实现你生儿育女的期望,配合地延续家庭和血缘的传统。
那我的【人格】呢?
你爱我的人格吗?
在校园暴力,以及其它任何形式的暴力中,我想没有任何身体或心理上的创伤真正比得上人格所受的欺辱。
如果你爱我的人格,为什么可以注视着我站在那里变得破碎、变得肮脏、变得自我厌恶呢?
如果你不爱我的人格,那么在你的眼里,我的身体、我的角色、我的身份,拼起来就是你的子女,是这样吗?
所以我说未成年其实是最可怜的。
被“管理”,呵。
什么叫真正的“管理”?
真正的“管理”是管理事情。
人可以被管理吗?
也许吧。
但是未成年仅仅是事情被管理,仅仅是人被管理吗?
不是,是【人格】都在被管理。
姐姐把钥匙抛给仁菜那一幕是不是很感动?
我只感到脊背发凉,感受到如路边野狗被抛来骨头的耻辱。
你做的事情不受认可,你的住宿的权利都被剥夺,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可以轻巧地收回你的安身之所,让你在世界上没有容身之地。
所谓梦想获得支持,努力获得认可,也是建立在如同主奴关系的身份之下:你的存在价值由我所赋予;如果我不认可,你没有价值;如果我认可,我赋予你价值,你的价值不是你自身就有的,而是我觉得你配有才给你的;这时候,你应当做的就是感激地收下。
是的。
我就是这么做的。
流下几滴眼泪,冲上去抱住我的【主人】,就像野狗冲过去舔舐人的鞋子一样。
去死吧这个世界。
如果血缘意味着理所当然被凌虐的话,我给这个世界看看我如何放尽自己身上的血。
而gbc?
我来看番是渴望被治愈的,不是有自虐倾向找人指着自己鼻子骂自己做错了什么。
很喜欢27这个角色因为她太鲜活了,她的重力和她的坚韧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27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信念、理想、自由和尊严,并真的在为之作出努力。
一个人从小乡下来到东京背水一战,渴望交到朋友但真有人走近就会竖起全身的刺保护自己:不用了谢谢我自己可以。
却又会在装不上灯摔了一跤的时候哇哇大哭:明明人家都那么友好伸出手了,我到底在干什么呀。
心直口快有话直说,觉得自己错了就老实道歉,谁不好好说话就一直大声逼问直到对方露出本心,被指出吉他弹得稀烂也不气馁,不会弹又咋滴反正我会唱,我唱也唱但我贼心不死还想学弹吉他。
就像486评价的一样,「ニナはさ、視野は狭いし、正論ばかりで融通は利かないし、そのくせ人見知りで愛想もよくないし、そりゃいじめにも遭うわ。
でも嘘は付かないんだよね。
それに全てに全力で、なんか安心できるし、付き合ってみるかって気持ちになる。
」那可不嘛,不好好说话反手就是一个巴掌上去,哪怕是自推也不例外。
而且怎么看27都是单推巅峰:你推请你吃饭,你推把自用吉他送给你,你推拉你组乐队,你推为你擦眼泪,你推在你身边睡觉,你推担心你回不来急得要去接你,你推甚至被你删了一巴掌还不生气(不是)。
mmk和27的关系就是相互救赎的关系,十七岁的mmk的歌声救了当时被霸凌的27一命,而现在的27则负责用力把心态沧桑的mmk拉出回忆: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我们要证明给所有人看。
就算会被评价认死理,不懂变通,27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改变,也绝不会后悔。
トゲアリ又怎么样,反正十七岁。
昂首挺胸,满脸抵抗,爱恨都拉满。
真好啊。
毫无疑问,《少女乐队的呐喊》完全站在了《BanG Dream! It's MyGO!!!!!》的对立面。
二者的对立在于,前者是以个体的视角将乐队的整体进行填充,后者则是通过多个破碎的个体视角解析整体崩坏毁灭再度重组的过程。
本质上,前一方是惯常的独白式叙事,另一方则是复调式,如此也表现出两个乐队的不同风格以及面向的视角差异。
《少女乐队的呐喊》的独白式演绎始终伴随着强烈的表达欲,甚至周遭的环境都在主角仁菜的言行之中所影响。
但与《孤独摇滚》的环境异变改变人物不同,仁菜则是完完全全将自己的情感发泄到背景中,让自己的迷惘与歇斯底里得到质变的放大。
Hina是青春的代写,她由青年的狂放与少不更事裹挟,面对不理解的世界她随着剧情从回避变至面向。
Hina独具特色的音色支撑着整部动漫往着青春的深处远去,她一直用深邃的蓝眼眸质问着周遭,仿佛居于中心的自己能够据此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2024)但以结果而言,她依旧还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徘徊,一切如常。
经历了大起大落,风风雨雨的乐队洗礼,离家出走的她似乎被固化的剧情烙上思想钢印。
仿佛「生存的觉悟」始终存在于过家家式的情绪冲突与无理取闹。
一面用虚浮无力的呐喊尝试唤醒台下观众的激情,一面又做着“中指换成小指”式的逃避型妥协。
《少女乐队的呐喊》充斥着太多不可思议的却又泛滥的冲突制造和事后处理。
既打着面向现实的名号又虚构着许多细节来为本不充裕的内容镀层。
但空心的杆终究套不起不锈钢的壳,音乐再如何有力,也抵不过最后一集的三位数播放量一笔带过。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2024)如果以上如果不能给予对于《少女乐队呐喊》更深的认知,那不妨从人物内在的逻辑入手。
乐队番作为团队协作的代表,一般都会在成员身份的认同上大作文章,这不仅是舞台表演的展现,与此同时也是精神层面的具象表演。
如同《孤独摇滚!
》的后藤一里在吉他/作词役中赢得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回归集体的归属;《MyGO》里通过完整的试听感受重现了高松灯在主唱/作词役过程中的自我深析与人格变化(被动的接收者→主动的传达者)。
而仁菜在十三集里展现的,哪怕一丝个体变化的希望,都被剧本彻底扼杀在了离家出走的那一刻。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2024)我们几乎都能从每一场争端中看到花田意图描摹的人物,但最终总是适时随意放置,任由矛盾自圆其说,人物最终走向了《孤独摇滚》式的滑稽小丑态,让观众心满意足地说上一句“又看一集”。
然而,紧随哭泣其后的,我们不妨冷静思考,《少女乐队的呐喊》呈现的青春精神究竟是否属于与「摇滚」至少有趋向性的重叠。
毕竟用真正的「摇滚精神」去衡量一部商业类型的动漫实在过于委曲求全。
但毕竟《少女乐队的呐喊》本身就是利用自身的「反叛」与「呐喊」获取人群的应答。
但仁菜在担任乐队主唱身份的基础上,还附着上人群施压与责任压迫催生的精神创伤,以至于容易将自身置于临界的「易燃」状态,利用愤怒演化的呐喊与行为则呈现一系列的闹剧与演出。
但二者之间的内在衔接几乎并未存在多少,甚至定性成为每集的创作模板。
毕竟仁菜想表达的在前两集已经结束了,后面这么多集数,还能如何?
那我们究竟能够在哭泣之后漫长的冷静期内说服自己去理解其内在的,哪怕最能够面向社会的逻辑吗?
算了,青春嘛,呐喊就是了,管他有没有用。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2024)评分:2/5影名:《少女乐队的呐喊》(2024)
《哭泣少女乐队》观后——总的来说是称得上优秀的作品。
音乐很不错,角色设计非常好,剧情紧凑有趣,喜怒哀乐都是有的,感动的点也有,乐的点也有,所以说角色很丰满。
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是我认为最有生命力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
哪怕所以人都在重复无数次徒有其表的常识,但,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不要随意被他人强加的话语所左右,活出自己的人生就足够了吧!!
强颜欢笑、阿谀奉承什么的,这辈子都不想做这样的事情啊。
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的人生是充满活力的吗?
可以被称之为有活力的吗?
我不这样认为。
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裹挟着艰难的走着别人为自己规划的人生,请为了自己而活吧!
啊,啊,啊,多么美好,多么无聊。
花半天时间一口气追完了,手依然在微微颤抖未曾平复,中途因感同身受看哭过很多次,那种“明明按正确的道路走就不会有这么多事。
””肯定不会成功的要不然还是放弃吧。
“,因为从小习惯了这样的规训而从未感觉不对,如果是自己的话应该早就放弃了吧,但看似更唯唯诺诺更思前顾后的仁菜,为什么她就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去抵抗枷锁,去驳斥所谓的正确,她脆弱又坚强,她懦弱又坚持,表面是个听话不敢大声说话的乖巧高中生,内心又有自己绝对不会让步的原则,正是这种矛盾性让角色立体又迷人,我们也可以通过仁菜看到那个不愿服输的自己,看到那个被规劝到正经道路的自己。
但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摇滚的一面的,所以音乐、乐队和追梦的故事如此强地引起每个人的共鸣,能感觉出来隔壁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是比我们更包容的,即使是高中辍学店员打工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也有可能是不管多么无趣的生活与日常景色,在套上一层二次元滤镜后,都会变得色彩鲜艳明快令人向往,美化辍学、乐队和打工生活或许是画风使然,但我依旧不会去苛责什么,追求梦想的人是会闪闪发光的,本来生活就已经够无奈够苦闷了,那就在动画里让梦想成真一次吧,看这些涉世未深眼中有光的少女们去勇敢追梦,去享受属于她们的舞台、鲜花与掌声。
GBC如果仅限于追梦,或许触动不会如此之深,但仁菜在十三集说:我离开教室去帮助那个被霸凌者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自豪,虽然后面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但他从未后悔过那个选择,二次元不只是媚宅和逃避现实,幻想世界的美好,可以穿越人群,给屏幕外迷茫的人能量,就像桃香的歌给了仁菜拒绝与霸凌者和解的勇气,坚持自己的仁菜,那个身材不高,深红头发,两个小辫,但眼睛却一抹湛蓝的女孩,愿她能在追梦的路上越行越远演出印象比较深是每次仁菜想起过去被规训时黑红交替的蒸发条(像塞尔达获得星星或者体力去除业障时的表现)。
装不上点灯时的孤独与迷茫,仁菜笨拙不善言辞,但其实浑身是刺,可以随时爆发,想起刚到新城市实习时出租屋里一干二净,半夜发烧没有泡药开水只能躲在被子里硬抗的痛苦,对啊,我们不可能一直独自一人,生活总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总会有觉得自己一定应付不了的事,而愿意站在身边的朋友就是自己最大的勇气来源。
回熊本后在电车上与过去的自己面对面。
当仁菜决定退学时,漫天盛开的烟花,夏夜绚丽灿烂而热烈,就像这几位女孩的青春。
在桃香说自己要退出乐队时,仁菜脸中心分裂两半,同时展现一只眼和半边嘴巴的破碎镜片感,和最开始在车站旁遇到桃香瞬间打破玻璃囚笼是呼应的,角色的小表情非常生动,在没看动漫前就存了很多可爱的表情包,五位少女都有很讨人喜欢的点(表情包的易传播性好像确实可以影响一部动漫的人气)七八集矛盾的爆发非常爽,每次live的服设都做的很用心,live效果也做的相当精彩,经常和片尾结合在一起,延长一季时长,刚好结束,意犹未尽
每个人的心魔
桃香要退出乐队时屏幕碎成了两瓣
电车上面对着过去穿着校服的自己
听到桃香的歌声,那个外表唯唯诺诺的伪装被打破
仁菜内心的业障
结局好感动
摇滚起来!我们要向世界呐喊!
少女乐队的呐喊 (2024)8.72024 / 日本 / 剧情 动画 音乐 / 酒井和男 / 理名 夕莉
曲子太难听了,女主的性格有一种让我想扇死她的冲动
确实是构思了很久的企划,酒井自从水团动画失败后憋着一股气想着证明自己(水团9周年到现在也就这么fl了),花田的大女主剧本也终于没写崩,甚至能把一个刺头女主塑造得能讨不少人喜欢也是功力可见一斑。音乐堪称年度最强,作画上不知道燃尽了多少帕鲁才有的这个骇人质量,然而最后还是万策尽了……要是能有第二季或者别的什么后续的话,对帕鲁们好一些吧。
3d很棒,好流畅好有动感。人设好看,颇为时髦。但与之相对的,略老土的人物塑造、差一口气的剧情还有炸不起来的音乐,都成为了有些泄气的地方。
最后一集还真是平淡呢,让人感觉这部作品很不完整。制作确实很强,3D质感完全不弱,歌也都非常带劲。虽然前面很感动,但是到最后还是不太能理解nina,争个对错真的那么重要么?
救命啊如果不会深刻地处理理想与现实或者人际情感或者家庭等等塑造角色内核的问题,就不要花好大好大的篇幅去看似深刻地体现它,然后淡淡地解决好吗
音乐和Live全面比mygo好,可惜剧情实在是有点迷,本来觉得nina挺可爱的结果看着看着发现全世界都在跟她作对才任性叛逆的她其实被所有人温柔对待着,于是这哪里摇滚得起来?以及花田十辉写nina正论怪物和momoka对音乐不妥协的人设怎么跟隔壁京吹串台了
一部认真在讲少女乐队的动漫,涉及的个人处境、团员关系、发展方向等问题都是很现实的议题,虽然每个人都多少有一些问题和个性,尤其小孩确实比较敏感任性,但本篇的亮点就是没有脱离实际,在试探中磨合,在分歧中蜕变,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情感就算直白地讲出来也已经足够打动人。
目前看过最好的少女乐队番
不太喜欢女主,剧情过程搞得炸呼呼的。喜欢斯巴鲁,斯巴鲁可爱捏。
如此浓重廉价的鸡汤 一点也不rock啊😌
2.5D有点无法接受,但这种故事主要还是听歌为主,应该还会追个几集吧
人物的动态怪怪的,有种模拟人生的npc感。故事设定也怪怪的,现在还会有乡下女孩不懂国际粗口吗?情节也缺乏逻辑,强行推动。
热血番,跟音乐关系不大
这番挺搞的,不少情节都没啥逻辑,开局女主设定就没绷住,啥也不会离家出走,不会乐器,没有梦想,也没凸显多牛逼的唱功,不会以为搞摇滚的就纯在叛逆和做梦吧?也要讲点现实啊,女主后续要是能在摇滚圈发展起来那就真是科幻番了,你这主角光环也太无脑了点,啥天赋啥计划都没有的路人角色,凭啥能在音乐路上走起来啊?就凭你是女主呗,而且你这画面风格也挺别致的,与其说是动画,不如说是游戏CG
感觉小孩姐在推动着我前进
歌好听
不喜欢仁菜,看见她别扭的性格很无语,买瓶水都社恐的人,却敢天天在公共场所吵架,还总是挖掘别人不想说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挺难的。
那么多种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偏偏选择了摇滚这种最激烈最奋不顾身最破釜沉舟同时也相应的受众面会窄很多的音乐形式,如果不是为了单纯的装酷耍帅,大抵是过去经历过很不好的事情,所以要用这种激烈的形式表达出一直以来被压抑着的积攒着的情绪,难得见到有乐队番关注到这个问题,体现出这一点,讲真还是蛮欣喜的
完全作为川崎介绍片来看。。那个打工的吉野家就在楼下,虽然一次没去过,citta的那个livehouse每天都会经过,虽然一次没去过。。几乎每个背景刻画的镜头都是都是每天日常出现的场景,比别扭的女生日常好看多了。。
怎么编剧这10年没进步反而退步了。东映这么有钱这3d做的是什么鬼,音乐是什么鬼,罐头音乐,音乐番歌得好好写吧,还不如凉宫春日,剧情吧还不如ll,总体来说感觉是孤独摇滚的废案被拿出来塞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