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韩国
한국이 싫어서,我恨韩国,因为我讨厌韩国,走出韩国,因为讨厌韩国,Because I Hate Korea
导演:张建宰,张康明
主演:高我星,朱钟赫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简介:影片根据张康明作家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20代后半的主人公桂娜(高我星 饰)抛下工作、家人、男朋友,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前往新西兰的故事。 桂娜觉得“讨厌韩国”,“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因此决心移民。载仁(朱综赫 饰)为了获得永久居住权而来到新西兰留学,之后和桂娜一起在澳大利亚相互依靠着生活,最终发展为恋人。详细 >
8.31 용산cgv병준。根本没拍出原著想要表达的东西,small talk夹带私货,韩国人都觉得没必要加入的核武器问题导演就这么借女主角的口说出来了。改的面目全非,女主角的动机也不明确,甚至被家人笑着祝福,这种给予支持的家庭有什么离开的必要。把女主改的自负自卑,就为了体现一下跟男朋友家庭的阶级差异,最后却又说在国外做蓝领和新闻记者收入差不多。非常典型的考试生之死,幸福传道士之死,所有的矛盾都想提及但又浅尝辄止。拍的好像就为了那点草坪大海派对去的一样,这当然可以,但这就是导演所理解的选择移民的人们的原因吗。?看起来完全不是讨厌韩国,就是上班上腻了想去国外爽一下。总的来说就是拉了坨大的,高我星演的也莫名其妙,看起来并不坚韧,讲话几度让我觉得是在撒娇,不像过不下去了更像是富二代出国享受生活。
去年釜山电影节最佳影片,讲的是在首尔工作的女主,厌倦了韩国内卷的生活,于是抛弃一切独自跑去新西兰的故事。开头拍的还行,相信北上广深的朋友们应该都感同身受,但在女主去了新西兰之后,故事开始就有点流水账,流于表面了。不过女主能勇敢走出第一步,这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想追求幸福,还是要看怎么定义幸福吧。
回避了女主在新西兰的生活。没钱没资源,没办法交流……。几个镜头下都是温和的内容。并没有落地的电影,无聊时看看就好。
我也讨厌印度
略显贫乏
如果朝鲜人说他讨厌朝鲜。
“一隻討厭寒冷的企鵝”
从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前往一个明确的、想象中的目的地,到背着简单的行囊出发去新的、未知的远方,这是“出走”的意义。“我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却看不到任何我人生能变好的迹象。”
比较有话题性,最后算是个开放性的结尾,可以看
女主不喜欢在韩国的生活,受不了国内的各种社会和个人问题,通勤时间长,上司说一套做一套,男友跟她交流时经常不在一个频道(其实我觉得她男友人还不错,就是不太会说话),最重要的是家庭条件很一般,生活压抑,各种不舒心,所以去了新西兰,但在新西兰一样有很多新问题,环境陌生,语言待加强,种族歧视,情感不顺,工作不够好等等。不过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情况,你在韩国属于中低层,去了国外基本也会是中低层,国外也不是金山,出国就能幸福?哪有那么容易,一样要努力要受苦,生活和工作不会有太大的提升,还得一步步熬啊!当然两个国家不同,生活和工作的境遇肯定有区别,就看你喜欢哪一个罢了,反正选了就要坚持下去,换来换去只会更惨。影片质量一般,我觉得像白开水,不好看,3星6分,删掉!
原来只是在对的时候出现的一部从片名到情绪恰如其分的电影,影片本身却是乏善可陈。全片都紧扣一个“讨厌韩国”的主旨,讨厌高压的生存条件、讨厌非人性化的结构压迫、讨厌贫富差距永远的鸿沟,但这些点都没有作为主要矛盾真正展开,最后把女主的情绪打点在“讨厌这里的冬天”对比“新西兰的夏天”,正如情绪也止于“讨厌”,全片更关照的还是个体的情绪抒发。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在拍一个女人“出走的决心”,而且拍的正是“娜拉出走之后”,出走之后虽然很苦,但也有好好幸福,电影似乎在回击“国外也一样”的保守论调,不过影片最后在呈现上也并没有比传统的文化冲突移民电影做的更多或更好,真的就是一篇近乎流水账式的个人经验散文,几个大的转折,犯罪宣判、新西兰海啸,居然都只有头没有尾,拍着拍着事儿就没了?最后影片能留下的恐怕也只有片名。
坦诚且勇敢的,但同时非常不喜这个剪辑。
镜头语言抽象 转场一般 诗意的表现一般 情节像兑水过多一样寡淡无味
飞机上看的,淡淡的压抑的感觉,就像每一个表面看上去还行的普通人的感受,从某些方面说主角已经很勇敢又很幸运了
没意思
讨厌寒冷的企鹅
拍得乱七八糟的是在干嘛啊 感兴趣的人看一下书就足够了这个电影可以不用看的
瑞士都找不到幸福感吗?
乐队插曲好听,发现一个和自己家里一样的宜家书架
总觉得叙述的几条线有些地方断裂了,好在女主的心境变化是挺完整的,所以最后的观感就能维持在一个投入的状态。其实,国内和国外两边拍得都有些笼统,像是为主角最后的结局设计的背景环境,缺少应有的节奏和细节去铺陈。但是,像这样异国青年的出逃,清晰地表述出心理状态已经不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