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闷的要命,要不是因为实在想不写字,直接就pass掉了。
但是直接关掉又不符合我“只要开始了就要完成”的矫情心态。
看到后面,终于明白了事情是咋个回事儿。
是讲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操心和绝望吧。
不过看到辉去找她前护士女友时候声嘶力竭喊的样子,就知道这人物真是“小人物”啊!
小到,几乎没有闪光点!
还有李太面对丈夫出走,买楼的现实,还能保持,不对,是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是做富太太的惯性吗?
哭的也够真的了。
真的,年龄大了,连哭都要用个力气。
看到李太赴约催着辉快取钱回来,真是唏嘘不已。。。
好吧,也算是描绘真实的电影了。
情人总分分合合,而爱过的人呢。
陈坤的颜,是看的原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文艺片所表达的情绪,和结尾,总会让人深思。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永远不会过的跟幻想中一样。
香港,繁华背后的心酸,只有经历的人懂吧。
还没去过香港,也没去过广东,深圳。
但是从小看港剧,觉得大家都一样,都是在为生活而生活。
首先,很遗憾未能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影片开头一张静态图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区,深港交界!
往来的人群穿过地界,奔走于香港和大陆正好应了影片的名字“过界”。
而“过界男女”好像是为了配合情人节上映的时间段特意更改的,当然即使改了名字也没有对票房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地点:深圳。
男主出现,先从邻居那里接回女儿,并声称妻子回乡下老家探亲,要几个月才能回来。
回到家里,男主老婆竟然大着肚子在阳台上了晾衣服呢。
接下小两口阳台上晾衣服的亲昵、三口一起听胎动的温馨、还有男主送女儿上学的温暖父爱,让我感觉如果这只是一个三口之家,那一定是幸福的。
可是就是因为男主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他们被迫要隐藏,这时我隐约感觉到,他们隐藏的不只是肚子里的孩子,还有这个三口之家(确切的说已经是四口了)的幸福。
地点:香港。
男主送完孩子上学后,过界去香港上班,导演在路上拍了代购奶粉的小贩,去香港生孩子的夫妇,然后是男主去香港医院预约妻子生孩子的床位,未成功。
女主出现,上流社会富太,组织慈善酒会救助孤儿、给出国的女儿撒娇留言、甜蜜责怪丈夫不洗手就吃东西,这样的生活我等屌丝和女汉纸们只在电影里见过,好像这就是电影。
男主是女主的专职司机,另外女主还有一位女佣和一条宠物狗。
这时影片放映约13分钟,故事男女主角的身份背景都已通过画面交代的非常清楚,无需任何旁白和过多的语言修饰,不禁感叹导演的功底。
点赞故事从这里开始转折,晚上女主的丈夫未归,女刀到处找不到丈夫,丈夫户头被冻结,自己也只有少量现金。
然后经历家中遭窃、女儿要钱、丈夫要卖房子等一系列事情,一步步看到了自己面临了身份、财富的改变。
女主去赌场找丈夫的时候,甚至不惜委身一个陌生人以换取钱支付男主当月薪水。
同时男主预约不到医院床位、求同窗开医院证明遭拒、去赴港生子机构发现太贵、在深圳生有交不起超生罚款况且孩子也将没有身份等一大串问题,不得已去修车店更换女主奔驰车上的零件以筹钱。
两条主线相互穿插,互不干涉,又在奔驰车里汇集。
男女主角都有从车里望向窗外的镜头,他们都要去面对这未知的明日,可是明日复明日。
最后,男主选择将妻子偷渡到香港,在临产时冲进急诊室。
女主一直在寻找丈夫,知道得知房子也要被卖了的时候,意识到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了,女主只好去深圳变卖珍藏品,包括结婚时丈夫送的名画,男主趁机将妻子藏在车后备箱带到香港。
奔驰车开回香港,坏在了山坡上,这时恰好一个的士经过,载着男主和妻子去了医院,女主哭泣了几秒后,丢下车拎起包走回家。
影片最后一幕留下女主大步远去的背影。
整部影片台词非常少,显得比较压抑。
男女主角都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释放的出口非常少,女主的哭、放生乌龟、开车算是情绪的释放出口,而男主自行车倒了不去扶、门反锁了用脚踹开、故意不锁自行车。
男主没有恶人,善良的邻居、义气的修车行朋友、即使是没有帮忙的同窗也是无恶意的,应该是不愿违反规定,或者是和男主有过一段情,心有恨意。
女生则显得更为孤独,一直都是独身一人,那些平时的朋友再这个时候也没有伸手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富人交友与穷人交友的不同。
因为意外的一个孩子,男主不得不去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因为丈夫生意的失败,女主也将是去面对身份及社会地位的转变。
是的,这些意外或者是未知的东西总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处于此时的人更能看清这个世界。
最后,想要男主的一句台词结尾,你会没事的!
是的,你会没事的、、、
这个片子整场色调都是带着无奈,无助,痛苦,勉强等一系列奔走在崩溃边缘的情绪,有点负能量。
整部电影只有寥寥几个片段有背景乐,所以看着应该会有点无聊。
但最后结尾其实处理得很好,阿辉最后拼死一搏,将太太偷运在李太太车子后备箱,过了界,所以孩子应该生在香港了,他一直困扰的问题也解决了,反观李太太看到阿辉的所作所为,也都明白了,丢掉车子,徒步前行,也就证明她一直沉迷的豪门梦也将梦醒,她将开始新的生活。
唯一不好的是片名,一部反映现在社会现象的片子,生生的变成一部婚外恋片,很无奈啊
片子很闷,对话特少。
情节平淡,要思量一下票房不会高。
李太太出现的场合总带着一些明亮的色彩,司机的背景多数为暗色。
一如两个人的环境。
其实两个人都是焦头烂额的状态。
李太的艳丽在明处、危机在暗处,司机就直接放在了明面上。
记得李太倒在床上,木然不动的眼神。
整个镜头里,只有镜子里佣人模糊的身影与询问的声音,才意识到这还是“活的”记得蹓狗的佣人与司机,无声的抽着烟。
记得过海关时司机看象那些孩子的眼神。
这几个画面倒是很符合片名里的“过界”---地区的界、阶层的界。
不过,电影起了一个深刻的名字(或者故意让人误会的名字),内容却对应不上--并不够深,也并不风骚。
劉韻文(Flora Lau)一個電影界的新面孔、一個新晉女導演、一個港產憑著處女作走上康城紅地墊的導演。
近年的所謂新晉導演都已經是年近中年,在影視圈打滾多年的人馬,舉例如馮志強、梁樂民、陸劍青、袁錦麟都是默默由編劇、場記做到上導演一職。
劉韻文是幸運的,她沒有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經歷,時正年青一躍就成為了導演。
還不止,第一部電影就有影圈的猛人助陣,張叔平、杜可風還有金牌監制俞琤與剛獲法國受勛的施南生。
幕前幕後雲集影帝影后,有聲勢,有國際影展的話題,新人的冒起可以讓我們期盼與寄望,聆聽青年人的聲音。
至少在港產片的議題上,有多久沒有出現過與社會性的題材?
當新晉導演的主流都拍那些既定的類型片時,又或者當一眾新人都是男生時,女性的聲音與視覺又有誰來聽聽?
無可否認,劉韻文的《過界》(Bends)值得期待,但實情又是否對準香港的社會問題,恐怕不。
近年,中港矛盾困擾著香港人,從搶奶粉、搶床位、水貨客的問題直困擾全港每一區,直接使港人喚起本土意識,保護自身的權益。
問題不只是來港生育、內地的孩子要接受香港的教育,而是擴展至醫療、房屋、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問題。
電影本來是珠玉在前,但可惜忽略港人的視角,只盲目的追求人道主義,欠缺港人的角度與批判,在劇本上難免是可惜的。
同時電影也欠缺了寫實的手法,角色設定上有感到疏離。
今時今日,中港的往來日益增加,過境口岸將會再進一步增加。
鑑於香港的法例,內地人選擇用多個方法來港,來港讀書待產的、口岸衝關的,各式各樣都有。
影響的不只是內地孕婦的身子,還影響到香港人自身的醫療問題。
港媽在醫院內因床位不足,情況未穩定就被迫出院,結果在坐月期間傷口破裂又再送院。
本來是預產期的港媽,因為遇上衝關的內地孕婦,孩子的生產一等再等。
這裡談的不是誰的生命較為珍貴,而是有些人沒想過孩子的健康,結果也影響到其他人。
說穿了,來香港生孩子不是為了內地的超生罰款,而是想做香港人。
香港不是第一收容港,要知道來港生孩子不但影響到香港人,而且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好,從幼稚園開始就每天一早過境上學,而且香港的開支也不好用,雙非父母有些沒有餘錢就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又要重新的習慣不同的制度。
有些人還大大聲以為香港是應份養活所有人的。
電影裡由陳坤飾演的輝,看似很可憐,實則一點都不值得可憐。
超生不是一個要人同情的理由,非不得要到香港生孩子嗎?
電影裡呈現的是片面的情況,為了到港生孩子,可以去到幾盡,又可以付上多少代價?雙非孩子基本上可以稱為「身份迷失」的一代人,沒有一個確切性的家,穿梭在邊境之間,身份證上的家是香港,但實際上父母的家卻在別處。
新聞裡時常有提到「新香港人」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有些內地人到港後常常用內地的目光看香港,要港人遷就,成為本地的土豪。
而這些「新香港人」實則對香港又沒有大的建設性。
在《過界》裡的輝,也是新移民,但他基本上也不太融入到香港的生活,有的是一個身份證上的身份,而不是真正的代入。
而電影裡的選角,也算是有心。
話說劉嘉玲最初在銀幕上出現也是充滿鄉音,但小妮子努力學習粵語,今天已經獨當一面。
可是,今日的新移民不願意融入本地生活,在電影中透視到一代人的差異,作出對比。
戲裡以富有人家Anna(劉嘉玲飾)的生活向下流與新移民輝的生活作出交集,故事的交接還看最後的一幕。
驟看兩個人的故事,找不到有共同點,唯一的交集的就是主僱的關係。
兩個人的生活都一臉惘然,他們都需要找尋方法解決生計。
Anna的先生離開,留下爛攤子,而她有的只有自己。
至於輝,生活雖差,但其實他在惆悵之中有太太的陪伴,深知道要達到目的並不容易,一有機會就要搏一搏。
每個人也忙於生活,從來沒有所謂四平八穩的事情,當愛已成往事。
在富家女的眼中,她的愛比不上卑微的司機。
電影的拍攝別具風格,填補了劇本的不足,整部電影流露出一份壓抑的感覺,揭示生活的不完美。
事實上《過界》也有導演前作《無情雨》的延續,同樣有對族群的注目與關心,可惜在《過界》中難免是有所傾斜,取了一個溫和的方向。
而本片的叙事空間也有很大的空間改善,人物之間的關係可以再多一點的共通之處與交集,其手法與劇本難掩學生作品的色彩,對電影方面需要有遠見與抓住命題的核心。
而《過界》裡只停留在人物的層面,而沒有把整體的大環境展示。
事實上,電影劇本有這樣的處理大致上可以推測到日後會否打進內地市場。
中港矛盾,也使這部電影走向矛盾的方向。
內地的觀眾自有他們的看法,香港的觀眾也有自身的一套解讀。
或者若干年看到《過界》的話,會成為香港電影與歷史的印記,比如說今天我們看《獅子山下》一樣。
兩地的解讀的方式或者不一,生活也不一樣,但我們要尊重任何人的權利,也要尊重不同地區的法治精神與香港的制度。
縱使電影是不完滿,且尚多的瑕疵。
談不上一鳴驚人,但在港產片當中有膽量交出這樣的議題,已經是一種嘗試,對導演的未來持觀望的態度,還是有所期待的。
文/Dorothy
过界男女的电影宣传实在是不像话。
我不介意看一部小清新到不行的双非孕妇冲关剧+豪门怨妇现形记,可你要是宣传上使劲地往刘嘉玲姐姐和陈坤弟弟不伦恋上去靠的话,难免有点恶俗和世俗。
又想有票房,又想小清新,结果就是恶俗的不彻底,清新的缺口气。
电影是两个故事,独立的故事,唯一的关联是两个故事的主角是有着雇佣关系的主仆,除此之外,这主仆没有互动、没有交流、没有感情、没有交集,没有了解,没有关联。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可是却几乎都没有试着去深入。
陈坤弟弟和可能是前任的护士究竟发生过什么?
刘嘉玲姐姐和那群富太太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陈坤弟弟干嘛一定要生二胎?
刘嘉玲姐姐那么爱家爱丈夫天天穿紫色,就一下子和人一夜情了?
当然,我最大的疑问是,深港直通的汽车过境时居然不检查后备箱?
导演关注细节,从刘嘉玲一套套不同的紫色衣服和最后换成其他颜色这些情节就可以看出。
但缺乏对整体故事的把握。
微电影的水平吧。
不得不说,刘嘉玲演得不错,陈坤身上是肥肉......
对话少,又不断表现男女主角深处困境,尤其坤,被生活两面夹击,折磨的要窒息,所以整部片给人很压抑的感觉。
期待的过界没有发生,甚至连暧昧都毛有,原来导演想拍纪实片,有些人的生活本来就像这样:激情被磨灭,看不见未来,但仍垂死挣扎。
像坤那样小人物的命运总有诸多相似,而玲姐的上流生活被拦腰砍断后该何去何从,仿佛也是未知。
有钱没钱不重要了,心里困顿太久,会得抑郁,顾不了未来就只能顾当下,毕竟,人总有要独自面对这世界的时候。
但,还是想说,遇到坎儿的时候咬咬牙,挺住,绕不过的岁月,就慢慢趟,真的没事的,人永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的多!
写在前面:这篇影评或叫观后感其实写在2014年的6月。
不得不说,片名大大的误导了我。
或者说是滥俗的东西看多了,人也变俗了,于是再遇到正常的东西,自个儿就拐进去了。
所以,必须在第一时间为该片澄清,这绝不是一部滥俗的爱情片。
而它在情人节这天上映也绝对是个错误。
因为,它跟爱情到底有啥关系?
其实这只是一部生活片罢了,根本无关乎爱情,只关乎生活,关乎婚姻。
男女主角都有各自的婚姻、家庭和生活圈子,李太太作为雍容华贵的富太太,如鱼得水地周旋于上流社会,阿辉作为平民司机,小心翼翼地奔波于老百姓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李太太婚姻剧变,毫无预兆地,先是卡被冻结,然后丈夫失去联络,自己的贵重首饰被掏空……生活一点点陷入困境,一开始还能镇定地请风水师看风水,买摆件,到最后变卖家产,失声痛哭……生活几乎陷入绝境。
而阿辉这边,为了能让妻子在香港产子,一开始还能从容的在医院排队等号,约前女友请求帮助,轻声耐心安慰妻子,慢慢地开始跑中介发现需要20万的巨款时掉头离开,为了筹钱硬着头皮支取工资,被逼无奈变卖主人家的汽车零件,到最后甚至放弃自尊哭喊着祈求前女友……生活一度走投无路。
是的,剧情就是这样发展下来的,他们有各自的婚姻,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困境,并在困境里各自焦虑和努力,彼此各行其是。
一个是女主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富人,一个是平民,唯一的关系就是主仆关系,女主人只知道司机阿辉在忙着办妻子生孩子的事,司机也只知道主人家发生了一些事情,仅此而已。
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交集去互诉衷肠互相安慰。
说到这里,有评价说因为这样,故事显得单一,没有层次和厚度。
而我认为正是因为这样,故事才显得真实和耐人寻味。
它要表现的也正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活圈子里的两个生活故事而已,无论富人还是平民,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困境和危机,都有各自的焦虑和负重,都只能各自努力和应对。
要真让这两人发生点什么关系,反而落入俗套了。
影片的结局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阿辉对出租车司机的那一声“去医院”,对李太太的那一声“谢谢”,和紧搂着妻子的扬长而去。
李太太的那一脸惊愕,继而的恍然,再而后的那一阵发自内心的痛哭,和最后终于释然从容的背影。
看似困境还没有完,看似一切都不了了之,实际上一切都有了归宿,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步入正轨。
阿辉虽然到最后都没能申请下来,采用了一个最不是方法的方法,但到底是把问题解决了,只要能被急救地送往医院,孩子便能顺利出生,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而李太太的释然和新生,则完全是因为与阿辉境遇的对比。
丈夫消失,账户冻结,婚姻与生活突陷绝境,还要在母亲、孩子和交际圈子里强撑脸面,甚至连房子都要被丈夫变卖,只得把自己最后的家底全部拿去变卖,孤立无援,绝境丛生。
可是,当她在茫然与惊愕中看到后备厢里阿辉大着肚子的妻子,发现身边的这个司机在进行着怎样的境况时,她终于发现,所谓变故,所谓困境,所谓孤立无援,并不是她一个人才有,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而她所遇到的,对比之下,好像也算不了什么。
两个不同命运之间的直面对照,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李太太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不得不说,刘嘉玲演得真好。
一开始的阔太太的成熟、自信、潇洒,变故之后的镇定、焦虑、强撑,绝境中的落寞、迷茫与失声哭泣,最后的惊愕、恍然与释然痛哭。
不同境遇中的表现和过程转变,都演绎得恰到好处。
而导演也非常的智慧,几个简单的画面,便能细致的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比如李太太买龟放生,便表现出好多层面的心理,一方面以此善行来被动地对未来寄予某些希望,一方面那样细致地看着小龟自由的游入深处,向往着自己的生活也能像它一样能够轻松地获得解脱和开始。
比如用一个简单的聚会,就将她那时那地的窘境、落魄而又不甘地独自强撑表现得一览无余。
当然,陈坤的司机形象也非常的吻合妥帖。
导演导得细致,演员演得细腻。
非常的棒。
至少我喜欢。
最后还得说说片名,过界,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此专门百度了一下,解释片名“过界”的意思不多,至少我没找到答案。
有人说就是指从深圳到香港,也就是阿辉怎样让自己的妻子过界到香港生孩子。
看完电影,知道此过界根本不是男女主角之间的那种过界之后,我就仔细回忆影片情节狠狠思考了一下。
也许是指李太太陷入困境时在酒吧与陌生男人越过了婚姻的界限,阿辉被逼无奈之际一再变卖主人豪车配件越过了人品的界限?
也许是指他们在窘迫的遭遇里越过了正常生活时的种种界限,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和努力,最后终于迎来希望,回归正轨?
当然,也许根本没那么复杂与纠结,编剧或导演们刚好有人想到这个名,就这么取上了?
谁知道呢!?
不过,要是真有人知道,麻烦告诉我一声。
我只去过一次香港,从深圳口岸排队入关,先是面对深圳年轻的公务员盖章,然后走十几步面对香港边用粤语聊天边工作的大叔公务员盖章,港味气息扑面而来。
在小窗口前大叔用粤语加手势示意我撩开敞开的大衣前的长丝巾,我还以为是看我腰上有没有绑武器,结果过关后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看我是不是大肚婆想要过去生孩子。
其实我是不明白为什么大陆人非要去香港生孩子,为什么不符合条件的人非要生二胎,交不起罚款又能怎样?
不能像买房那样贷款月月割你肉么。
我在深圳的同学说,香港的教育和福利是非常棒的。
一个“棒”字不用过多解释了。
望子成龙的父母总爱用“棒”来鼓励孩子,因为他们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自己力不所能不及的情况下也非要去追求所谓“好的”生活,我不认为那是孩子想要的,用自己爸妈一生的努力和没有尊严的生活来换取,至少影片中的大陆人是这样的。
阿辉除了给阔太开车没有其他方法挣钱,而去香港产子的中介费需要20万之高。
他试过向李太预支薪水,由于李太的突然家变没有办法成功;他去赛马场探听消息赌马,结果没有赢;他去修车厂卖车的零件;他去找以前的女友要开医院证明,结果被女孩在气愤中拒绝,两次,毫无尊严地乞求,仍然只招来臭脸和拒绝,于是阿辉眼中终于泛出了憋屈的泪光——都是生活所逼。
最后的情节是阿辉胜利了,卑微的大陆人胜利了,虽然吓到了李太和我,但是他胜利了。
我在想,这样真的可行吗?
如果可行大家不都采用这种方法了?
或者,边境的安检会更严格。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香港人把大陆人称作“蝗虫”,大陆人通过把下一代挤进那块小而富饶的土地,默默地用强大的力量占据了香港。
富人和穷人都一样,只不过富人用金钱,穷人用无奈的手段,也许成功只发生在电影里。
刘嘉玲用优雅和美丽的服饰、妆容和姿态诠释了香港人的风度,陈坤用路灯下含着屈辱和绝望之泪的眼睛演绎了大陆人的尴尬。
但是无论港人还是大陆人,都是默默地、安静地、坚强地面对着生活和自己内心的纠结。
以极克制的笔法,拍人的窘迫,「过界男女」,近年罕见。刘嘉玲演的何止是好,她简直是一本叫人读不懂又放不下的书;陈坤一样好,分寸感极佳。作为处女作,含金量之高,导演刘韵文(同时也是编剧)值得瞪大眼睛、持续关注,假以时日,她会拍出超一流电影。
终于看了 问题比较大 都是从剧本就开始的问题 叙事琐碎化 探讨流于平面 社会话题局限于展示 摄影服装还不错 刘嘉玲撑完全片
尼玛,以为陈坤和刘嘉玲会发生什么。
一個香港導演在討論雙非孕婦的話題上把重點放在了計劃生育上,十分驚喜。只可惜拍得有點散,也不夠深,關注點是個人而非社會,但兩個主角身上的故事又好像沒甚麼好說的。
很少看到有用后摇(post-rock)做OST的电影,《过界男女》里庄柏信(Patrick Jonsson)的配乐很能反映主人公的心境,有一种能走进内心深处的救赎般的力量。杜可风拍的几组空镜也很有后摇封面的阴冷和暗色系。
什么故事啊海报俩主演片里根本没交集啊 五次快进 十次想关
看这名字,看这主演,你是不是会觉得陈坤刘嘉玲在剧里应该有一段激情缠绵的虐恋。结果!!尼玛!!!毛都没有!!!我靠。。。。。。。。
节奏好慢。很现实的社会问题。也许随着大陆的二胎政策放开,情况会有所好转。
以为是个文艺片,最终不过是一个小短片,硬生生的拍到这么长。最后刘嘉玲走在无止境的路上,富人的过界不过尔尔。穷人的过界确是要躲在后车厢。
更像一篇文章而不是一个电影。看过之后却感慨良多。穷人的世界里,逼迫甚至压榨自己才能苟且。而富人的世界里,强迫或者欺诈自己,都是活下去的支持。过界之后,被抛弃的李太和被内芯已然破产的奔驰,都是男女主角身份交替的一个可循性开始。赞。
我多希望看见陈坤和嘉玲姐偷情啊!
豆瓣评分偏低,我看的粤语完整版,这部电影和钟淑慧前两年演的《北角》一样,都是讲大陆人到香港产子的故事,都是文艺片。
少点什么
所有的演员都不符合我对角色的想象。
用文斐家陆先生的话说,咱买票不是打算元宵节来看生活琐碎的。一点不欢乐一点不和谐…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我觉得很好,演员表演到位,也反应了很现实的问题。当然,如果名字不加上“男女”两字,会更好。
两星给刘嘉玲的表演
集导演和编剧于一身的刘韵文大概是文艺病犯了吧。
豆瓣的评分极为不正常,难道有人在黑这部电影,亦或是这是豆瓣影迷的水准?非常克制的一部电影,表演尤为克制,然而内在的张力有让人感觉到沉重。片名起的太差了,把人往下三路误导。
编导想在气质上怀念一下台湾的文艺电影,又在叙事上尝试商业化,还选用了一些刺激神经的社会话题,但是某演员却没能洗尽铅华服务角色,整体不痛不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