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自幼憧憬惊吓专员职业的大眼仔麦克·华斯基(比利·克里斯托 Billy Crystal 配音),终于如愿考入曾走出过无数传奇人物的怪兽大学惊吓学院。
对于这个相貌讨喜、丝毫没有任何恐怖气场的小怪物来说,死啃书本似乎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
与之相对,系出惊吓名门的同学毛怪詹姆士·苏利文(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配音)天生是周围同学关注的焦点,完全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浪荡公子哥做派。
倒霉的是这两个脾气完全不合的家伙惹到了极其严格的院长迪安·哈德斯克莱博(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配音),结果在期中考试时被三振出局,驱逐出惊吓学院。
不甘失败的大眼仔抓住一线机会,集结团队报名参加兄弟会举办的惊吓游戏,只要获胜的话便有机会重返惊吓学院。
而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大眼仔与毛怪即将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评 论 《汽车总动员2》一度让一些人怀疑皮克斯已经失去了它曾所拥有的魔力,而《怪兽大学》正是这家工作室所急需的第二次机会。
苏利文和麦克相遇的欢乐故事,让这一切怀疑烟消云散。
——《娱乐周刊》 纵然其在故事的技巧性上有点过于二手,然而充满活力的柔和色调与近乎照片级的画面质感之间精准的交互作用,让这部影片值得不断细细品味。
——《综艺》 这部动画影片处理那一堆堆造型不拘一格的怪兽的方式,非常清新活泼。
3D效果也颇赞,但这一切跟这部影片本身一样,缺乏新鲜感而不必要。
——《洛杉矶时报》 影片介于糟糕和毫无创意的平庸之间,5岁以下孩子或许会觉得它有趣,但我怀疑陪同他们的父母会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查看自己的手表。
——《纽约邮报》◎幕后制作 皮克斯年度巨献,也是其最近连续两年《赛车总动员2》、《勇敢传说》口碑下滑后的力救之作。
影片既是皮克斯好评之作《怪物公司》的前续集,也是公司重点培养对象丹·斯坎隆首次执导的动画长片。
影片讲述了在怪物公司的合作拍档“毛怪”苏利文和“大眼仔”麦克是如何相识和相交的。
影片的官方首页特意采取了大学官网一样的风格,其实皮克斯公司本身不就是一个动画人才聚集的“怪物大学”嘛!
《赛车总动员》编剧的长片导演首秀 拍摄《怪兽公司》续集的事情,从2005年就被提上了日程。
可是当年,迪士尼的CEO迈克尔·埃斯纳却并没有和皮克斯的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拍摄事宜上达成一致,于是这部电影就一拖再拖。
直到迪士尼更换了CEO,这部“续集”的工作才在2011年有所进展。
而在经过了一份考量之后,皮克斯给这部电影安排了《赛车总动员》的编剧丹·斯坎隆来执导这部电影,他曾经执导了短片《拖线与鬼火》。
对于此,丹·斯坎隆说:“我们一直在这部电影的故事上做努力。
我们想拍摄一部续集,但是故事却一直没有什么突破。
其实,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回想起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来。
后来,我们开了一次会,在那次例会上,约翰·拉赛特和影片的原版的导演都在。
他们就提出了一个讲述两个主角友情发展的点子,制造一个怪兽的大学出来。
这的确是一个好点子,我们能看到这两个角色年轻时候的故事,对于它们的友情有着更深刻和充分的理解。
这部电影是我的处女作,我在这部电影上花费了大量的经历和时间。
人们总是说,只要你不停地努力,总会有收获。
的确是这样的,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有结果。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全宇宙都能理解的故事,肯定能让很多人产生共鸣。
” 原班配音演员回归 一部动画片,配音演员是个很关键的要素,因为角色的性格和感觉,都在配音演员的声音表现上。
因为前作的出色,所以在这部前传电影中,导演找回了他能找回的所有配音演员。
除此之外,那些新的角色,他也找来了不少大牌演员“献声”。
比如说给校长配音的海伦·米伦,就是影片的一个意外之喜。
丹·斯坎隆说:“海伦·米伦是一个杰出的演员,也是一个相当有天赋的配音演员。
她刚刚来到剧组,就给角色做了好几个版本的配音,从中总结并找到一种最适合的配音途径。
和她的合作很轻松,也很简单。
她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甚至在我们工作完成之后,她还说,如果有问题的话,随时都可以联系我,我们可以重新来一遍。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剧组的支持更重要的事情了。
” 而对于第二次合作同样的角色,约翰·古德曼和比利·克里斯托则表现更加兴奋。
比利说:“第一天的工作就让人开怀大笑。
首先是上次的合作令人很是回味,其次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角色变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棒。
虽然需要把自己的声音装扮的年轻一些,但是这一点都不是问题。
”古德曼说:“其实,给年轻角色配音没什么困难的,我觉得我们说话的腔调好像是电视剧《Our Miss Brooks》里小孩子的腔调。
其实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差别。
我们在片场很快就熟悉了这种说话的方式,这很有趣,因为看着自己的形象变得年轻了,这好像就是在时间机器里一般。
”◎花 絮 ·郝刻薄院长的原形是一种蜈蚣,学名叫“秘鲁巨人蜈蚣”。
它也被称作“亚马逊巨型蜈蚣”。
·恐惧理工大学的吉祥物“吓吓猪阿奇”,是根据导演丹·斯坎隆的宠物小狗卡罗创作的,卡罗是一只日本狆。
·老唐的名片地址栏上写着:1200 Dark Ave(黑暗大道1200号),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坐落于加州爱莫利维尔市的地址正是1200 Park Ave(公园大道1200号)。
·《怪兽大学》共绘制过100,856个故事板图稿——这是皮克斯影片的最高纪录。
·怪兽大学图书馆的叫作“薄荷楼”,这是以这幢大楼的设计者——皮克斯动画师尼尔森·薄荷的姓氏所命名的。
·怪兽大学的建校年份中也蕴藏着一个经典小彩蛋——它成立于1313年。
而“113”这个数字已经出现在几乎每一部皮克斯影片中,皮克斯的几位元老——约翰·拉塞特、安德鲁·斯坦顿、布拉德·伯德、彼得·道格特——都曾在加州艺术学院的A113教室上过课。
· 怪兽大学下设六个学院,它们分别是:惊吓学院、工程学院、怪文学院、科学院、商学院以及水生学院。
·OK兄弟会的地址是真实存在的,那正是导演丹·斯坎隆小时候长大的地方。
·本片是导演丹·斯坎隆的个人长片导演处女作,他曾担任《赛车总动员》的编剧。
·本片是皮克斯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前传”作品。
·影片的导演,在原计划中是Doug Sweetland,他曾经给皮克斯拍摄了短片《魔术师与兔子》。
可是后来却换成了丹·斯坎隆。
·影片中原计划是要出现麦克的父母的,可是在最终的版本中,他的父母没有出现。
导演此举的目的是让麦克看起来更加可怜。
·本片是在2008年的迪士尼拍摄的《大学之旅》之后,第一部得到G分级的“高校题材”电影。
·A113是皮克斯的每部电影中都会出现的一个数字,在本片中,它是Professor Knight举办演讲的教室号。
·影片主要角色的配音演员全部悉数回归。
·按照皮克斯的传统,每一部长片上映,都会搭配一部短片。
这次搭配《怪兽大学》的短片是讲述蓝雨伞和红雨伞相爱故事的《蓝雨伞之恋》(The Blue Umbrella)。
1、别人越是禁止的事情就越想去做——儿童。
2、梦想这东西是应该从小就培植的。
3、宿舍门后面并不一定都是你这一辈子的挚友,但不要太悲观,也别太乐观。
4、外形和声望往往是陌生人判断你的标准之首,但如果你没有经营好,会很难受。
5、一个为培养人才而立的学校和一个以人才为计的老师一样,不会在乎你的家世、财产和人脉。
6、有的人靠外形上位,有的人用天赋胜出,有的人经营人脉成事。
什么都没有的人,必须向“不可能”宣战。
7、最美好的梦往往是春梦。
8、所谓天赋,分为两种,一种让人变成天才,另一种则隐藏在你不经意的动作之中。
9、当别人都认为你逊毙了的时候,仍把你视作明星的,原来是老妈啊!
10、十指尖尖,各有长短。
团队工作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千秋。
11、图书馆不就应该是人最多却最安静的地方么魂淡!
12、不起眼的人要被刮目相看,不是靠偶尔一两次的突出,而得不断冲破自己。
13、没有人是生来为了做什么,自己想成为什么就自己动手去做。
14、谁还没在自己向往的领域里有那么几个偶像!
15、不充分了解青少年和儿童之间的区别,世上许多工作都会无法进行。
16、平凡人失败一次没什么大不了,卓越者偶然一失足会被放大无数倍。
17、有的人的野心不会让你看到。
18、财富和家世让人更轻快地成事,也让人更易于平庸。
19、我的行为总是很自信,你却不知道我心里总充满了恐惧。
20、关键时刻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蠢蠢等上帝或者别人。
21、再彪悍的人生也会有失去方向感的时候。
22、伟大绝对源自恒心。
23、你一点都不可怕,但你什么都不怕。
24、再渺小的职业也有杰出者,你还在为平庸找什么借口?
好萊塢的創作模式決定了其流水線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用同一個模具制造出來,去掉最外層的包裝殼後便分不清先後次序了。
動畫電影更甚,北美的動畫電影雖然標榜“創作自由,制作理念成人化”,但一旦說到年終業績考核標准的市場票房,還是得靠拉攏低齡階層的觀衆達成,所以好萊塢動畫分級基本上皆爲G級(所有人可進入觀看級)或者PG級(建議兒童觀衆需家長陪同觀看),價值觀更是符合一貫的美式家庭主流價值觀,制片層甯可尋求安逸穩定坐著數錢,也不願冒著風險給有著大膽創意的人投資的機會。
這樣的狀況決定了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只能是“點子電影”和“段落電影”。
就皮克斯來說,在工業化制作和作者化創作間的平衡與實施才是他們的看家法寶,其旗下作品大多數在這二者間遊刃有余。
既有以主人不注意就活過來的玩具、晚上出來嚇唬小朋友的怪獸、退休多年的超級英雄、立志當上大廚的老鼠等主角而構築整個世界觀的創意;也有Wall-E中頗得默片神髓的半小時開場、飛屋環遊記開頭的分鍾蒙太奇、毒舌評論家的肺腑評論這樣令人拍案叫絕的出彩段落。
無論是點子還是段落,皮克斯終了交出的成果總能超出觀衆預期和趕超同行一大截。
怪獸大學的前作怪獸公司基本已經構築了一個龐大有趣的世界觀——一個以嚇唬人類小孩獲取能源的怪獸世界,一個又以顛覆其世界觀而密合敘事的精妙結局。
十二年過去,續作無法在前作的創意上再做更多文章,但整體看下來,卻沒想到這一本應更加充滿活力更加青春的大學故事已變得如此圓滑中庸:有足夠觀影經驗的觀衆可以立馬猜出下一分鍾的劇情,情節推進馬虎毛躁,人物塑造也越發模式化缺乏細膩…好萊塢流水線産品中該有的問題基本在怪獸大學裏都出現了,逐漸匮乏的想象力,是當下皮克斯無法回避的問題,並且在最近幾部作品中體現得越發嚴重。
但毫無疑問,怪獸大學是段落電影。
如果覺得前面致敬魔女嘉莉的舞會段落還不夠,那麽到了這部電影短暫的高潮段落,可以感受到憋了一口氣的創作者將所有的精氣神都凝聚在這一恐怖片死忠氣質彰顯無遺的段落裏,對人類世界對比怪獸世界的高反差處理與前作異曲同工。
大眼怪的臨時課程不但是一次對類型片的致敬,並且也是一堂生動的導演課——如何用有限的視聽語言材料創造出一段足夠嚇人的恐怖片段。
同時這一段落對現實的隱喻又無法不令人動容,人類(成人)的世界裏,兒童宿舍陰冷灰暗的色調代替了原先怪獸大學夢幻的色彩基調,再嚇人的大怪獸遇到成年人類,也得提心吊膽地求生存。
好在最後的解決方案依然是電影化的,這是皮克斯作爲藝術創作者的最後尊嚴:既然現實是我們無法左右的,那就讓電影解決吧。
對于皮克斯來說,烏托邦式無憂無慮的學生生涯已經結束,如何與愈發優秀的其余畢業生同台競技,並避免成爲大工廠裏毫無激情的流水線産品制作者才是他們當下面臨的最大考驗。
文/I’M(轉載請注明出處)
Monster University 可以说多少让人有些失望。
剧情虽然不少。
但是出了电影院,你不一定还记得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说失望倒不是黑皮克斯,相反的其实我个人是很喜欢皮克斯的;也有正因为喜欢才觉得“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啊”这样的状况不是么。
Monster University 是Monster, Inc.的前片。
但是看Monster University 的时候,除了觉得两个主人公很眼熟在哪里见过,已经记不得还有一部了Monster, Inc.——毕竟是12年前的事情了。
美国的大学生活 这部电影中十分鲜活得透着美国大学文化。
对于观众来说很容易产生,啊,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那样呢,或者我们学校也有这个之类的感慨。
因为我学校得Logo 也是M,所以也觉得很亲切。
开学前后能常看到一组高中生或家长,被穿着学校制服的学生工作者带领参观校园。
告诉你学校多好多好。
还有学年出社团招新,举办活动得时候用免费比萨、蛋糕吸引人来参加。
还有星期五开始一直到周末结束都是派对动物们(Party animal)喧哗活跃的时期。
派对宠儿当然是那些运动型的男生和前突后翘的低胸妹子。
而那些功课很好的技术宅则被排挤到了社交边缘。
还有就是那些用阿尔法、哦米噶之类的希腊字母命名的fraternity (兄弟会)和荣誉组织。
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申请。
所以,刚开始苏利文被邀请参加了,但是他考试拿了C后就被踢出来了。
另外电影中,麦克他们组队的"OK"兄弟会也是一个槽点("OK"不是希腊字母,就是那个ok = =);而且他们住的房子也不是fraternity house(兄弟会一般会在校园附近有专门的大房子),而是一般的民房(某成员的家),这也是为什么苏利文刚进住时感到惊异的原因。
总的来说,Monster University 的设定和描述除了罐子设计课和会飞来飞去的老师基本上照搬美国校园生活,并没构建自己的学园设定,比如像哈里破特什么的。
对于非北美地区的观众也许没有这么强烈的共鸣——就和看其他美剧中提到的大学生活一样。
换一种方式追寻梦想 大家也许看过很多励志题材的作品:类似于主人公有某某梦想,虽然他一直吊车尾,但是他坚韧不拔,不断训练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克服自己先天的弱点,成功的走到了人生赢家的位置,梦想、妹子/男人都有了,Happy Ending。
当然还有像Naruto(火影忍者)这样的杂志连载还没ending的。
似乎大众媒体都很提倡这种克服先天缺陷的意志。
当然,坚韧和努力的确很重要,但是当大家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解决弱点(weakness)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好强项(strength)。
现下很普遍的一个情况不是没有梦想,而是自我认知的匮乏——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尤其是当外在力量很强大的时候。
环境对于不同的领域有着鲜明的喜好;有些领域明显比另一些领域更受社会的欢迎(比如电影里的惊吓专业 VS 罐子设计专业;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商科专业 VS 学术类专业?
)。
因而在选专业或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该读什么专业,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就好像我们的迈克,他一心想当一个能够让孩子尖叫的怪兽,他比任何人都努力,他甚至申请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的惊吓系。
可是更本的问题是他根本一点都不可怕,更别说可怕到让人类尖叫。
好在他的这一先天缺陷是极易发现的,并不断被老师、学生、朋友提醒。
那位龙虫混合的(女)教授很犀利的指出迈克不可能成为惊吓员(自编的称呼)并取消了他和苏利文的scare major(惊吓专业)资格。
也许观众在看的时候会替迈克抱不平,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说,教授的判断是明智的——虽然过于强硬,完全成了大反派。
在迈克小组的回击活动中,大家一心期待,迈克小组的geek们能够通过努力+幸运(编剧垂青)最终如橄榄球明星们一样站在舞台中央赢得荣誉和惊吓专业入场卷。
故事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直到迈克发现苏利文在比赛中动了手脚才让自己赢了。
迈克愤怒伤心之余,跑去了人类世界想通过真实的惊吓行为来证明自己。
然而这一目的彻底的失败了。
但是这次的行动,他却收获了更重要的东西——一个好朋友和一次正视自己的机会。
上帝的爱不偏待人,迈克并没有比别人造得差。
他有愿意坚持努力的珍贵品格;甚至,他有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天赋。
只是他一直在努力着如何战胜自己的弱点,而忽略了自己被赋予的才能。
事实上,在他和苏利文误闯人类世界时,他做到的,是像苏利文这样在别人看来天资卓越的怪兽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是让反派女教授都惊讶无比的事情(具体是什么大家自己去影院吧)。
离开MU的时候,苏利文对麦克说的一句话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麦克的强项和弱项:“you are not scary at all, but you are fearless” (你一点也不可怕,但是你无所畏惧)。
梦想也无法替代的东西 影片结尾,迈克和苏利文一起去了Monster, Inc.(怪兽电力公司)当邮件分发员。
是的,邮件分发员。
听上去是很无赖的工作吧,但是他们干得很开心。
有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好伙伴,比一个看上去有趣的工作要更重要。
因为和有趣的伙伴一起,能把无聊的事情也变的有趣起来;而一个看似有趣的工作,却不能保证一起共事的人都能共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工作,但有时候也会有念/干得疲惫不堪得时候。
在事业上有梦想当然是好事,但是人生里也有这类梦想所无法代替的东西。
在我看来,麦克在起初有点傻地单纯,他应该是一直被教育要成为那些极有惊吓天赋的怪兽们那样的怪兽,于是努力地成为了一名学霸。
可惜他自身的原因让同学们嘲笑他,甚至连老师也怀疑他的能力。
庆幸的是,麦克在追寻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并没有一直盲目下去,他终于不再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开始慢慢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学会利用优点。
更让我感到温馨的时候,无论你多么落魄多么总有那么一群朋友像家人一样不离不弃、陪伴着你。
影片的最后他们即便是做着曾经以为平庸的工作也很开心,我想这也足够了,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从中感到满足,这就是幸福。
打开一扇特制的门就可以通往人类世界,去吓唬他们的小孩子,然后收集小孩子们因为惊吓而发出的尖叫而产生的能量来供应他们所在世界的能源,这就是本片所构架的世界,一个属于各式各样的怪物的世界。
影片的创意来源于10多年以前,皮克斯退出的一部动画电影《怪物公司》,本片应该算是那部影片的前传,讲述了两位主角——小个子“麦克”和大块头苏利文这一对怪物公司的黄金搭档的成长经历。
影片以麦克为主线,简单的叙述了从小就立志成为伟大的惊吓专员的他,发奋图强之下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学府——怪兽大学,自此影片完全进入了传统的美国校园电影的风格,从入学登记开始,到分配宿舍结识舍友,参加社团、课堂上闯祸、勤奋的男主角却因为天资不济而饱受挫折与嘲笑、参加学校的传统大赛并爆冷夺冠而一鸣惊人,等等美国校园电影中的诸多桥段与元素一一出现,所不同的只是这次的学校中的同学们不仅性格迥异,而且在外形上就几乎没有长得一样的,取而代之的各位怪物同学们,那真叫一个形态各异,从体型大小、肤色、身体的构造、甚至眼睛、嘴巴等面部五官的造型乃至数量都大不相同,各种奇形怪状的怪兽是层出不穷,从画面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影片展现了皮克斯漫画公司那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各种不同的怪兽配合着不同的肤色、体型再配套设计一些相应的特异功能,令整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惊喜不断,且爆笑连连,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则突显出动画片所独有的优势,各种艳丽色彩的运用令影片的画面格外抢眼,对比强烈,再加上3D效果的武装,给视觉神经带来非常强大的冲击,并给大脑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
影片除了在人物的造型设计反面煞费苦心之外,在主要人物的性格定位和故事情节的设计方面也颇具亮点,两位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主角从相互敌视,到面对困境时不得不相互妥协的结为队友参加比赛,然后在比赛期间通过相互了解而逐步产生默契与友谊,直到最后成为最佳搭档爆冷夺魁,一系列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内心转变都相当的顺畅且合理,在逻辑上没有什么漏洞。
在一个怪物的世界中讲述了天赋与勤奋相辅相成,面对友谊与荣誉该如何抉择,面对困境乃至绝境该如何处理,还有就是最重要的该给自己的同伴或者队友给予充分的信任的故事。
一部快乐而颇有深意的电影,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观看,但个人认为10岁以下少年儿童,是否能在欢乐中摄取到其他成分不得而知。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动画电影。
本以为是喜剧,却差点把我看哭了。
Mike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吓小孩子的怪兽,他通过努力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和专业。
在学校里他碰到了Sullivan,天生丽质的sullivan即使什么都不做都比Mike要吓人。
为梦想努力奋斗的Mike和天才Sullivan互相瞧不起,结果两个人被双双踢出了吓人专业。
背负家族使命的Sullivan和把吓人当做毕生梦想的Mike,开始通过参加比赛来证明自己。
他们幸运的通过了前几轮比赛,可是决赛时,Sullivan却动摇了自己对Mike的信心,为他做了弊以此赢得比赛回到吓人专业,可是Mike却发现了。
Mike偷偷跑到实验室,进到了小孩子的屋里,却发现自己真的不吓人,Sullivan闯进了小孩子屋里去找Mike,结果两人却被大人包围了,而且被系主任关掉了回去的门。
关键时刻,Mike为Sulliven设计了一系列吓人的套路,把大人也吓到尖叫,尖叫声开启了回去的门,可是他们被学校开除了,但被开除了的他们在离开学校前得到了系主任的肯定。
然后,他们去了怪兽电力公司,从收发员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的成为了他们一直梦想的吓人专员。
Mike过的不就是我这十年的生活么?
谢谢这个电影,给我奋斗下去的希望
昨晚终于等到怪物大学,电影院里黑漆漆藏着一群小朋友的气息,给小朋友看的电影,就是要和小朋友一起看才有趣。
戴绿帽子的OK队怎么阴差阳错最终夺冠倒是其次,感动我的是最后定格在储物箱里的几分钟,照片上大眼仔和毛怪从收发室一路干到惊吓专员,最终梦圆。
只是电影通常都会把这种漫长的成长过程浓缩成几张照片或者几个快镜头,让人错觉达成目标只要往大脑门上束一根写着“奋斗”的条带就好。
但成功毕竟不是口号,是要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位置,需要长久的坚持与等待,这种寂寞,连电影都懒得拍。
其实在大眼仔坐着公车离开怪大,黑面院长突然出现时,我好害怕这厮改变决定神马的让大眼怪回到惊吓学院全A毕业然后直接推荐进惊吓公司哗啦成为当年的行业新星巴拉巴拉,这样的逻辑,大概才叫幼稚,用来骗小孩都觉得丢人。
一步到位,才不是成功的注解。
但注定的成功,总会在绝望的时候给你留有一丝的希望。
就像大眼仔被踢出学院心灰意冷之时,打翻的日历背后赫然出现的那张惊吓杯海报,乖乖,原来还有你。
为什么要坐在一堆小朋友里面看电影,因为有些道理,小朋友们都暂时无法懂。
好吧,古灵精怪的OK队竟然最终赢得了比赛,却发现不过是作弊而已,大眼仔的心情我只想找句负能量来调侃:“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觉得事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那么就去进修一个更高的学历吧,这样的话,毕业以后你就会明白,之前的失败跟学历根本没什么关系。
” 再赠一句感人至深的负能量:“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知道天赋的可贵”,大眼仔气急败坏穿过溜进造门实验室穿越到人类的世界,发现自己真的一点也不可怕,他心灰意冷坐在湖边,看着自己“萌呆”的倒影,其中的滋味,又岂是毛怪可以明白。
不过朋友本来就不是用来明白你的苦楚的,朋友是用来在关键时候给你出谋划策拍你马屁的。
所以大眼仔在毛怪的鼓励下灵活部署,把一群大人吓得屁滚尿流能量爆棚,也还蛮精彩。
总之,就算还是被开除,也好歹风光了一回嘛。
人活着,总是要去试一试,看自己行不行,不信,就不行。
好吧,大概只有两种人最难搞:一种叫天赋异禀,一种叫不屈不饶。
乐天知命挺好,但只要命运还给你留了一条门缝,就还是选择拼老命挤进去吧。
(4月在Cinema Con写的,终于可以发了)作为《怪兽公司》的前传,《怪兽大学》从主角兽麦克同学的一次小学春游经历开始,讲述了这个天生矮小被歧视独眼怪,如何立志考取理想大学,并在大学期间与高富帅大毛怪苏利文相遇相识,经历一系列波折最终成为挚友,并实现梦想的过程。
此外,作为一个合格的前传,影片通过一个细节解释了《怪兽公司》中反派角色隐形蜥蜴怪博格斯是如何与苏利文结仇并成为宿敌的缘由。
剧情略显老套, 其本质不过是青春校园励志片,但高质量的动画、无限的创意,注定让该片成为暑期档必看动画!
Pixar、搞怪的麦克同学、可爱的大毛怪,加之新来的各种怪兽新成员——皮克斯在构建世界观上的惊人基因,以及不走寻常路的想象力,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片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更加生动、全面的“怪兽世界”,片中我们了解到怪兽世界其实和现实中的人类世界(确切说是美国世界)很类似。
怪兽们也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就业这一过程。
对于观众而言,浓郁的校园文化设置,会有较强的代入感。
电影对怪兽大学的描述,有如《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兹,观众可以随着麦克同学一同领略这所怪物世界的著名高校。
对于有美国留学经历的同学,片中麦克到大学报道的场面也应该毫不陌生——从入学登记,学生导游带领逛校园,到分配学生宿舍都是从现实中照搬过来的。
此后展示的校园风貌也是在美国大学里随处可见的:草地上围圈弹吉他的、图书馆看书的、操场上运动的,以及迟到赶路的。
此外,院系分配也相仿美国大学的院系,但加入了怪兽世界的特性,如惊吓系,教学生如何系统准确地找到人类小孩害怕的事物并且模仿,令小孩的恐惧提供最大的能量。
此外还有能量瓶设计系,时空门设计系等。
美国大学之间常见的宿敌片中也有提到,比如苏利文与麦克的结识便是因为苏利文偷了宿敌“怪物理工大学”的吉祥物小猪。
同样,怪兽大学也有丰富的社团组织:天文社、哲学社、即兴表演社、美术社,以及美国大学独有的希腊社团。
从画面上来看,此片似乎参考了不少大学的设计图,呈现效果堪称惊艳。
娱乐性上,皮克斯从不会让你失望。
电影重头戏惊吓大赛采用的是过关淘汰赛,每一关都考验不同的能力,而每关最后一名将被淘汰。
这种“游戏”模式在青春励志冒险片中经常出现,趣味性娱乐性十足,对青少年观众屡试不爽。
《疯狂躲避球》《哈利波特4》等影片也有类似的模式。
抛开动画和怪兽的外衣,电影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先天的缺陷是否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
作为一个面向全年龄段的电影,本片做了一个很直白的人物设定,并给出了电影创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一个身材矮小长相可爱,但有着过人智慧的怪物通过刻苦努力学习,最终并不能变成一个令人尖叫的可怕怪物,但经过朋友的启发,发现他的天赋(聪明才智)可以被用来当惊吓教练。
”当麦克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的时候,绝望地躲在人物世界,而好友苏利文勇敢地出现并与他一起逃出危境,一方面是柳暗花明的剧情突显希望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友情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开心地走出电影院。
故事并没有传达出过于深奥的思想,但足以令影院里的成人观众躇踌思考,也向观众席里的孩子们在人生志向上给予了一定启发。
梦想日记。
今天也是在银苑培训考试最后一天,虽然只是一天,但是感觉发生了好多好多事情。
嗯,心情有点down,毕业至今,这种情绪依然没有调整过来。
剧中独眼斯基从第一次参观Scaring工厂时就励志成为MU的学生(受参观时所见的“名人”鼓励,和实地参观了scaring场景感染),成为一名最优秀的Scarer。
进入MU之后,它是系里最不起眼的学生,每天拼命学习,每天在日历上做X记号提醒自己,每天都很投入的努力,自顾自地朝着目标走去。
当长毛说它“not belong here”时,他愤怒;当Dean说它“孺子不可教也,一点都不恐怖”时,它发誓要通过参加比赛,证明Dean是错的,他敢于挑战权威。
We are OK!当所有人都否定你到时候,Keep Trying.“吓破胆并不是唯一,化差异为优势”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夜,长毛给独眼的建议是:你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恐怖理论,但是从现在看书,把这些都扔了!
跟着感觉走,释放你内心最深层的力量,本能。
皮克斯除屌丝逆袭再没新故事么,口碑虚高了。小麦克参观公司既是致敬和回顾,也是新片动机。考察没少下功夫,但如此写实真的大丈夫?俩怪物放到满世界怪物里也就没意思了。噱头依旧擅长,比如肿大包的赛跑、应对不同小孩的迷宫,俩主角起床高效出门等。总体来说“怪”只体现于细节,创意不如前作
比起第一步的创意显得好平淡
跟第一集比差了不止一点两点。
用我友邻的话来说“给五星的都没看过动画片,照搬人类世界是最讨厌的动画创作思维,没有之一”,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ps:纵观所有乏味的角色,最有爱的是那只蜗牛~
堕落成梦工厂了
哎。。。 @20130826 XNYC
感觉很一般,结尾很仓促~总算坚持着看完了~
是我心情一般还是什么原因,好像没什么笑点。剧情也一般,倒是结局是说大学不上也能殊途同归吗,安慰一下现今的年轻人。
相比怪兽公司的创意十足,大学里的青春校园励志传奇故事就有点落入俗套了。虽然大眼仔还是很萌,大毛怪还是很憨,可是所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都让你觉得似曾相识。不过怪兽大学恍惚让我觉得有点霍格沃茨的感觉,哈哈。最后储物柜的段落才是最出彩也最能唤起回忆的地方吧。
实在太平常,,,,,,,还不如多来几遍第一部;...毛怪的性格设定太想当然了,跟第一部总接不上来...
皮克斯一出手就证明自己仍然是最会讲故事的动画公司,既不会因为是动画而降低对于故事精神内核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要求,也不会不尊重角色的使劲卖萌失去基本的性格底线。在象牙塔里挣扎找寻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确定真实的自己,处理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感,益小益老啊!世界观细节丰富,女王口音太棒
小朋友们也一致的不喜欢,哪个年龄层都不待见。
仅对中国观众来说:1美式大学没移情,2前传主要精力在填坑,3剧情没核心事件且拖沓,4故事本身比较业余,毛怪和大眼在16分钟才认识出场。。。。所以不好看也不会火。
第一集经典是因为“衣橱跳出萌怪兽吓小孩获取能量”这一概念,第二集只是套用这个概念,让一群不萌的怪兽上演了一处烂俗的新生故事
To make use of your expertise and find the right place / Monsters to scare kids to produce energy or be caught - brilliant idea
我妈叫我学习那只蜗牛说,你看看人家,上学那么积极,自此以后我就老迟到
有失水准
技术进步了,故事退步了。作为前传有些小失望,不如多年前的怪物公司。我相信这类青春励志校园剧是很合大部分观众口味的,但对我而言过于套路缺乏点惊喜。
好喜欢怪兽大学!!!!!!
剧情老套的无以复加,笑点低且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