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黄奕还是清秀佳人,当年的聂远也是硬朗小帅哥,还有当年还蛮小白脸的沙溢。
服装妆容也挺漂亮,尤其服装现在这种看起来正常的服装真少见一个个不是现代就是破烂风。
三对小情侣,腹黑齐三公子和直来直去李玉湖,稳重大将军和大家闺秀杜冰雁还有傻气的 沙平威和傲娇的公主,有搞笑有阴谋最后美满大结局。
主题曲烟雨唱扬州也好听。
风吹云动天不动 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 山高水远情不离雨绵绵情依依 多少故事在心里五月烟雨蒙蒙唱扬州 百年巧合话惊奇善恶皆会得报应 祸福自然有天理姻缘桩桩似线牵 万事幽幽当自立雨绵绵情依依 多少故事在心里五月烟雨蒙蒙唱扬州 百年巧合话惊奇雨绵绵情依依 多少故事在心里五月烟雨蒙蒙唱扬州 百年巧合话惊奇
最近又重温了上错花轿嫁对郎这部剧,发现这部剧真的是惊喜啊!
短短20集,讲述了邻家两个姑娘的爱情故事,同时还穿插了一段沙平威小将和公主的故事,而且故事讲得特别完整,毫无注水,和现在的剧相比较,真是古偶剧中的一股清流。
两个姑娘同年同月同日生,恰好同日出嫁。
一个英姿飒爽,豪气冲天;一个温柔婉约,知书达理。
本来,两人不会产生交集,却因为一场雨上错花轿,从此命运交缠在一起。
本来,李玉湖作为一个武家之后,嫁给一位将军是家人眼中的良配;而杜冰雁,作为一位名门淑女,嫁给三少爷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可是阴差阳错,她们去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最后却在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以前听过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段圆弧,找到那个合适你的弧两个人便会凑成一个完整的圆 。
剧中的两对,性格都是互补的,但是品性却如此相似,他们是如此的合适。
除此之外,我想这也是对以往包办婚姻的另一种讽刺吧,你们包办的婚姻是一场阴差阳错,而我们和错的新郎可以开始自由的恋爱多好的一件事。
最后想说,两位小姐姐都好美啊,演员选的太好了!
聂远好帅,将军威武,沙小将简直是个开心果。
这世上幸福有千万种方式,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便是好的。
这种童话似的爱情故事或者过于完美,可是生活本就艰难,看着别人的故事有所憧憬也是好的啊。
重温了不下十遍了,还是那么好看,这是一个无比美好无比温馨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对和和美美的恩爱夫妻,不狗血 不雷人 不虐心 不毁三观,真的看的无比的舒心!
那个时候的人拍剧真的非常用心,服化道真心完美,全部实景拍摄,剧里的江南园林真的好精致。
这个剧非常非常非常的养眼,里头的美人真的真的好多,那个时候的化妆真心给赞,柳叶眉 樱桃嘴 鹅蛋脸,水灵极了,看的舒服。
还有配乐真的好喜欢,烟雨唱扬州听的人恨不得立刻飞去扬州。
巧解姻缘天作合听的窝心不已,千里姻缘一线牵啊。
还有我最喜欢的花轿歌,这首歌真的好神奇,心情不好时听了会很开心,非常非常喜爱。
剧里的人设我真的好喜欢啊!
尤其是杜冰雁,聪明 大方 美丽 坚强,比一些侠女更知书达理,比其他大家闺秀又多了一份韧性,真的好喜欢!!
李玉湖是我个人觉得黄奕给我们呈现的最完美的演绎,激灵 直爽 善良 热忱 而又勇敢,非常非常可人的角色,那个时候她真的真的好美!
这两个女主一个刚中带柔,一个柔中带韧,真真是完美的人设!
这部剧真真的是少数公认的电视剧改编比原著好的作品,剧美 歌美 人也美,真的经典啊!
附带最爱的花轿歌的歌词,真的非常棒的词!
抬花轿啊送花轿姑娘上轿是头遭阴差阳错仙女庙凤变鸳鸯变颠倒哎呀呀哎呀呀错了错了全错了全错了抬花轿啊送花轿姑娘上轿是头遭阴差阳错仙女庙凤变鸳鸯变颠倒哎呀呀哎呀呀错了错了全错了全错了锣鼓敲呀喜洋洋扬州美女做新娘从此难见亲人面真哭假闹都无妨只担心呀只担心嫁鸡随狗嫁错郎嫁错郎锣鼓敲呀喜洋洋扬州美女做新娘从此难见亲人面真哭假闹都无妨只担心呀只担心嫁鸡随狗嫁错郎嫁错郎
这两天重新看了《上错花轿嫁对郎》,那时真是国产剧的好时代,再年轻的演员也都用心演戏,所有的姑娘都有自己的脸蛋和特色,每个人都有辨识度,皮肉和角色都融合到了一起。
这部剧绝对是童年的回忆了,它年代够久——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17年,这个数字说起来让人吓一跳,没想到千禧年过去了一个成人礼,我也从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变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的——依旧小孩子心性,终究还是没变成儿时幻想成为的那种大人。
说回电视剧,这个故事分为两个主线,剧情交错前进,节奏明快不拖沓,二十集满满当当,每集内容有起有伏,让人看得舒快无比。
所有人智商都在线,人物设定饱满招人喜欢。
黄奕饰演的李玉湖单纯但不蠢,处处透着小姑娘的青涩和机灵,和聂远饰演的齐公子在一起时甜蜜可爱,两个人把爱情的萌动演绎的恰到好处。
几秒钟表情的变化,看的时候觉得又甜蜜又灵动另一对上错轿的夫妻是将军和大小姐,听起来玛丽苏,但是大小姐女装文雅娇弱,男装却又是坚毅飒爽,文能行医,武能给夫君出谋划策,和现在满脑子浆糊却总是夺得男主喜爱的玛丽苏们天差地别。
女装时让人想到宝钗的得体与美丽,男装又有探春的豪爽与智谋,这样的人设已经越来越少了。
她太有的看了那个年代的女演员,眼波流转,每个姑娘的眉眼都无比灵动,一颦一笑都是戏。
男演员选角也好,齐公子病弱多年,所以选了聂远这样骨骼硬朗分明的书生来演,将军必然魁梧威严,所选演员便长相严肃却又宽厚。
每个人的形与神都与角色相融合,很难让人出戏。
这才是生动的笑
演员都有股精气神
丫鬟也很有戏
聂远是公子的完美示例……
将军的威严和宽厚都被演员很好的表现出来了,放到现在能演这个角色的人不一定能有这种男子汉气概……
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有戏我想了几个这个剧讨人喜欢的原因,同时也是现在的电视剧很难做到的几点。
首先,这个剧中的人设明显讨喜,但是又不单薄,每个人的性格无论善恶都被表现的很丰满,尤其是对女性角色的塑造,现在的电视剧与之相比就像是思想倒退了几十年。
试问现实中真的有那种喜欢傻不拉几老闯祸的女生的霸道总裁吗?
有的剧则是男主不清不楚的就非女主不可了,逻辑呢?
实在让人无法带入。
这个剧里虽然有很多夸张成分,但都是为了剧情推动或是制造戏剧效果,没有乱七八糟的误会,有的只是真诚的信任与心动,两个人的情动都是基于对彼此性格的好感,以及双方携手渡过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困难,剧情全部交代的很清楚。
再说剧中的取景地,几乎都是实景拍摄,何园,大明寺和卷石洞天,随便截图都是中式韵味和风景。
晚上的戏也真的是晚上拍,昏黄的蜡烛反而给画面加上了暖色滤镜。
现在看那时的妆面和衣饰都还是觉得精致和谐,审美远远高于现在满屏的平眉和尖下巴,更不用说服饰的细节。
那时的小姐像从画里走出来,现在的公主都像是电脑上弹窗广告的代言人。
都是实打实的园林实景,影棚还是拼不过啊…
没有拍落日,但是到处都是夕阳
中式布景的正确打开方式,那些粗制滥造的布景真的辣眼睛
这个构图也很有意思
之前看《请回答1988》,觉得真是良心好剧,连插曲都能反映剧情走向,没想到这部17年前的老剧绝对不输请回答,剧组专门为故事发展创作了插曲,歌词淳朴可爱,曲调轻盈欢快,绝不是像今天的古装剧这样,演着过去的故事唱着今天所谓的情歌。
包括演员台词的设计也足见编剧的功力,虽然都是大白话,却保留了古雅的意味,不强行古风,时不时夹杂着方言的俏皮,几句押韵的俗语“人生在世属蜉蝣,转眼乌头转白头。
吃喝嫖赌充好汗,说是风流属下流”“锦衣玉食是砒霜,珠缠玉绕是绳索”又有些红楼意境。
我看的版本没有字幕,但是每个字都听的清清楚楚,背景经常出现的雨声、鸟叫声和虫鸣声,都在悄悄告诉你江南园林的清爽与湿润。
这部剧非大雅,也非俗物,处处体现着中式审美与情趣,又充满着朴实的民间小调风味,如果说《大明宫词》是一位举止端庄,衣着华丽考究的公主,那《上错》更像是一个小家碧玉,精致又俏皮的水乡女子。
再看老剧没想到有这么多惊喜,毕竟这些年被国产剧逼成了尴尬癌,又被这些过去的影视作品治愈。
当年没读过多少书的小女孩不知道记没记住“我嫌金子晃眼,银子傻白,铜钱腥气”这样有趣的台词,但是后来的她肯定觉得齐公子那句“易得之事易失去,难得之事难失去”说的无比正确。
不知道以后的小孩子还能不能在电视上看到“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的扬州城了。
这部电视剧是2002年左右播出的。
在豆瓣上看了下评论,就想写一篇自己的看法。
还能记得,这部剧在预告片里宣传时,我颇有些不以为意。
和我弟在家里的电视前说没意思。
现在看来是因为年纪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谈情说爱,既然看不懂门道,热闹又不稀罕,自然就不觉得多么好。
那时候的自己,一直喜欢看历史、军事之类的题材(其实现在还是),儿女情长是很不屑一顾的。
如今翻出来看,就恍如隔世一般,没想到,时间居然过了13年。
我记得清楚是因为高一时,我老姐的同学兼挚友梦烨姐姐有天中午叫我姐上学,说看《上错花轿嫁对郎》,正在关键情节,可是不得不上学去。
那语气、神情很有趣。
现在来看,估计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时刻,看的某个电视剧正专注,却要上课去。
这个时刻,学校可是很耽误事儿啊。
当然也是开玩笑了。
可是10多年后再看,感慨万千。
就像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渐渐喜欢读、喜欢看那些爱情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
而且,看的傻乐。
时间像穿越回去,可是我懂得,有些东西只能长大了才明白,就像爱情就是吧。
想想,军事作战我从小看到大,无论是熏陶还是自己构思,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可以整合的东西,可以生发的东西也是渐渐成型和变得慢慢清晰。
只是对于爱情,一如既往的白痴。
以前看郑成功围城南京之战。
只看到他任由清军小股部队进出随意,就知道必败无疑。
围城之战,重在封锁,不使城内外的消息互通有无是最重要的。
任由敌方人员进出自由,是攻城方主将的无知。
扫清外围,重在困,其次在说降,其下攻城。
古时候的攻城,缺乏重型武器时,最好用的就是挖地道,其次是由间谍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这些招术,郑成功都不用,可见其才平平。
不过,看到这部电视,我就明白了。
爱情和用兵一样,都是要有教材的。
看过也记住一些美好的爱情,比如唐太宗和长孙昭的《大唐长孙,你是我的皇后》,何以琛和赵默笙的《何以笙箫默》,杨绛女士的《干校六记》,以及清照和赵明诚的前半生幸福时光。
都很美好。
可是这部《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电视剧名字深深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大俗即是大雅。
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独立。
一如对同一部电视,在不同的年龄里有着天壤之别的认识。
可见,人的成长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言归正传。
黄奕在剧中很出彩。
我一直想说,情节简单、剧情不复杂,思路清晰,很易懂(当然是针对现在的自己而言,小时是看不懂的)。
什么样的爱情是幸福的?
黄奕扮演的李玉湖和聂远扮演的齐三公子闹着玩,打情骂俏,有时候互相拌嘴,有时候一起对付坏表哥,还因为同会武功,一起舞剑,让我明白,所谓好的情侣中的一种就是这样的:能玩到一起。
看到李玉湖拿着望远镜玩的不亦乐乎,让人感慨,有唐一代的女子,那样的自然潇洒。
不必如宋以后的女子那般多的禁忌。
她一副女侠气概的样子真的很令人敬仰那个时代。
世人以为妇为夫纲是一直有的。
其实,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可能最为开放的朝代,与唐诗、武功、社会气象万千可以并提的是妇女的地位很高的,所以武则天能作为皇帝执掌神器,那是最大最明显的说明。
这部剧的看点不只是感情。
剧中的背景,那园林,亭台楼榭,回廊假山,红枫绿树,一池活水,各种景色不由自主的让我联系起如今身处的苏州。
然而,唐太宗作为历史上颇为明智明理的雄主,一改汉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于是唐初的商业就受到鼓励,而丝绸之路的辉煌与政府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所以,当时的中国,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这部剧中提到的齐府、杜家,都是商人身份,那份显赫,在西汉时是无法出现的。
汉武帝时代的邓通等人,终究是官差,不是民间人士。
而剧中的扬州,在唐代更是大有来头。
“扬一益二”,其中就是说扬州天下第一。
虽然不知道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因为修建大运河给扬州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但是,扬州作为江南当时乃至后世的商业重镇,在唐代绝对是风华绝代,所以,这种来自扬州的说词,颇有点来自最发达城市的感觉,让人能明白体会其中的自豪感。
而,其他地方人士对扬州的感兴趣,从对扬州方言、俚语,小调的打听就可见一般。
从古至今,追求时尚潮流,古往今来都一样啊。
从前看人家说苏东坡也是粉丝好多,很有意思。
而李琳扮演的另一位新娘,作为大家闺秀,识字懂医术,还能为将士打仗出主意。
她所说的计谋,冯梦龙的书里有记载,大约是东西魏交战还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情。
内容相差不大。
抛开编剧的用心不谈。
仅就唐代女子是否有机会一展才华而言,放眼中国历史,再无其他。
比之后世,女人似乎只能围着锅台,那时候的风气真好。
无论是上官婉儿还是薛涛、鱼玄机。
这些女才子,比之李清照,实在不逊色。
而王珪的母亲能在家庭聚会中看出他同行者的才干和太宗的显贵,使人不得不说女人中的杰出者一样令人敬佩不已。
正如李玉湖和齐三公子说巾帼英雄云云。
隋唐作为一脉相承的时代,那种雄浑的气度,恢弘的志向,不仅仅在男人之间传递,女子似乎受到感染,也颇有豪杰之气,让人真是心向往之。
就比如,剧中的昌平公主,乍一看似乎娇矜任性。
其实不然。
一方面,她一样有侠义心肠,所以才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另一方面,顶撞自己父皇,正说明有主见。
这在后世的普通人家都无法做到,可是皇家女儿能这般,仅就剧中看皇帝是慈父,也说明女儿不是牵线的小人偶。
而昌平二字,昌盛平安。
古人对名字的讲究,已经不是现在很多人可以明白的了。
从前学习,老师说,古代的名是内称,字才是官方的、对外的。
所以我们熟知的李白,在唐代大家是称呼李太白,杜甫是称作杜子美,这样才算是尊重。
所以看古装剧,真的要有了一定历史文化的积淀才能看得懂。
关于服饰也是自己想说的重点。
明代及明代以前,中国以“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综而述之,谓之华夏。
该剧的服装之美,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
无论是两位新人的嫁衣还是公主的凤冠皇家衣裳。
真的美的不只是艺术。
还好,这种名作汉服的,我华夏的美丽服装正在民间回归。
以前郑板桥写过一句诗:“九天仙女下凡尘”,就该剧而言,衣冠服饰,绝对是增光添华,令人不止眼前一亮,更有美若天仙的感慨,足以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历来的史书中,凡外邦来朝,称呼中国为上国,汉服的美先征服了众人的眼睛。
那种衣冠的美,与现在西方的服装不是一样的风格,但是作为华夏的子孙,更让人感受到血脉里的一种亲切。
古语说的肤若凝脂、腰若杨柳,端庄华贵,那一身服饰,头饰-金叉、步摇,挽着好看的发髻,大家见面鞠躬行礼,这才是中国礼仪之邦应有的姿态,也是我华夏民族赢得当时各国敬仰的根本所在。
虽然剧中也有提及蟊贼之类。
但就正史记录来看,治世的最高评价,无非这八个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简单但是很有分量的评价。
就我看到的资料,只有贞观一个王朝得到这份评价,可见太宗的非凡。
史书说商旅行路,不用准备干粮,沿途供给。
盛世不就是这样啊,太平,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再看,袁将军和杜冰雁的姻缘。
男的主武,女的主文,男的侠骨柔性,女的外柔内刚。
天作之合,佳偶天成不过如此。
并且从剧中足以看出唐代的婚姻爱情的确是比较自由的。
在《中国国学网》看到史料记载,贞观律和永徽律都对婚姻有明确的界定,认为男女恋爱的自由是外人无法干涉的。
关于这一点此剧的确尊重了历史史实。
而且不限定在扬州这种大城市,法律的覆盖范围是整个唐代地区。
这就能理解,为何唐代在丢失陇右一带之后,张议潮作为归义节度使,没有割据自立而是归属中央政权,足见唐是一个让民众爱戴的时代,也是最令后人向往的时代之一。
而剧中的婚俗礼仪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在生活中远去的文化内容。
比如李家对出嫁谁前谁后的讲究,包括盖头的寓意,甚至家庭生活中的长幼有序,当然作为帝王时代里的社会规则,当时的有些做法如今自己也不甚认同,但是那种礼仪风范,会让你作为后来的人,为我们的先人倾倒。
他们如此美好、如此华丽、如此温文尔雅,又如此英雄气概。
像昌平公主听到沙平威说要保家卫国,略微沉吟便答应。
大概许多女性心目中都希望自己的夫婿是英雄了得的人物。
但是我却觉得公主和李玉湖说好玩的女儿态最是可爱。
有人评价说宋代的男人太弱才会给女人设下程朱理学的桎梏。
而唐代因为男人独步纵横天下,以至于女子也昂扬向上,活泼而显得魅力无限。
看看靖康之变的记载,这个话也不算过分。
有人说唐以强亡。
在我看来比宋以弱灭要好得多。
至少唐因为强大,在白江口一战,打的日本在唐亡以后,也没有找宋朝的麻烦。
这就是强者给弱者留下的遗产。
最后,这部剧里刘若谦和妻子,武艺高强,刘夫人的心直口快同样说明唐代妇女的爽快明丽。
不似后来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娇弱之病态当做美。
这样自然的天成的美,无关相貌,只关乎气质、识见以及对感情的珍视。
也就是说,反倒开明、开放时代的人们,爱情更美好,婚姻更幸福。
曾有敦煌出土的文献说,宋代及以后的休妻,在唐代叫做“放妻”,文献中的男子记录说因为性格不合,祝福自己的前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份从容、宽容,穿越千年,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这就是伟大时代中生活的普通人。
难怪程益中说他愿意做太平盛世的一个平常人,而不愿做悲剧时代的英雄。
我现在已经能理解程先生的话。
而燕升与纪展堂也最终看起来也成为了一个佳话。
不知道为何,总是喜欢看那些从前过去的电影电视,或许是因为求学,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网络没有现在发达,又或者可能当时也未必看的懂。
如今似乎像是复习一般,找出来,温故而知新。
其实我明白正如有同龄人所说,歌曲也罢、电视电影也罢,令人怀念的不是它们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曾经有的青春年少,那些存在记忆之中的儿时少年时光,就像有些人怀念小时候盛夏雷雨之后的蓝天白云一样,永远美好,就像片尾的歌曲唱到:多少故事在心里。。。
是啊,许多年以后,我们现在的人又有多少能被后人写到故事里传唱呢?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许不重要了,活在当下。
如果当下的自己幸福了,如同剧中那些爱情姻缘那般,自然也会传承下去。
我始终坚信,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心,不会因为某一时期的阻隔而中断,就像汉服的回归一样,这么美丽的服装,总有一天一定会恢复她几千年来的风采,一如既往的代表华夏民族最绚烂的丰姿展示给这个世界。
这剧的人设特别好,玉湖外向活泼但知礼节不莽撞,关键时候绝对不会出掉链子。
冰雁温柔婉约但不怯懦,可说是外柔内刚,关键时候坚韧果断,出谋划策简直攻的不行。
两个人在自己的环境里都是能够并肩和男主站在一起的人,可说是各自伴侣的贤内助了,绝不会拖后腿,一切都刚刚好,当真是上错花轿嫁对郎了。
这剧我最喜欢的就是齐天磊和李玉湖这一对,可以说是一甜到底啊。
齐天磊是个特别会逗女孩子的人,而恰巧李玉湖比较活泼,缺少那种大家闺秀什么都端着的架势,所以齐天磊开始才敢这般作弄她,也因为这对李玉湖很受用。
一文一武,一“弱”一强,一明一暗,两人在和柯世招的博弈中相辅相成。
很喜欢这部剧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这部剧齐府是江南园林,我特别喜欢这种建筑,可说剧组很用心。
其次,黄奕的李玉湖的妆发我特别喜欢,妆面干净简洁,没有浓妆艳抹,就是江南那种小家碧玉的感觉。
造型简单大方却不单调。
新娘妆,几乎没有什么发饰,很简单,但那支步摇却让整个造型灵动起来,显得没那么呆板,再用颜色相近的耳饰使得整体不突兀。
这套造型整体都是粉桃色,眼影、耳饰、头饰和衣服基本一个色调,好在上衣衣领是枣红色,使得整体不会那么单调。
后面这三个基本都是一样的,只是头饰的颜色随搭配的衣服颜色而有所变化,真是相当美观啊。
我更喜欢后面这三个,显得她的脸更加小巧,特别喜欢她头上那支步摇。
在我看来古装剧造型不在于华丽,有些头上像插花一样,很影响美观,也给人很繁重的感觉,雍容华贵并不一定要珠宝加身才能体现出来。
超爱这部剧的聂远的齐三公子和黄奕的李玉湖当年真的是超喜欢的两个人日常超甜 都很机智 超爱看他们智斗表哥的杜冰雁与将军也很不错 将军魁梧勇猛的 比心沙溢的沙平威当年是真真好看啊 嫩的不行最最心水的场景 就是李玉湖 杜冰雁两个新娘换了那里 两个新娘真的美翻了 超级爱的
14年了啊居然,我记得我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地方台有放过好多遍,那时候除了还珠就是它啊!
最近在B站上翻出来看一天一口气全部看完了。
不得不承认相比起现在国内各种脑残剧,这个片子从服装布景到台词剧情都是可圈可点不是一个档次的。。
黄奕的几套衣服虽然都是撞色,可是那个搭配是真心的好看,相比某反串剧里的鹦鹉造型。。。
还有就是何园的取景,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江南园林好嘛!
才不是横店那种小破地方随随便便就能孕育出来的!
更何况有些剧里卖弄的那根本都不符合江南园林的结构好嘛?!
剧里随时蹦出的江南方言和民谣让我这个南方人听的是各种开心好么!
你说说看现在还有哪个剧能这么敬业嘞?
还有就是当年黄奕跟聂远那是真心的甜啊,他俩的颜也确实是真心的棒!
当年拍戏那会他们确实是生活中的一对,所以说演戏除非是天生的戏子,剧里的感情没有生活里的基础的话演起来就是别扭啊比如同剧的将军杜小姐组就看着特别别扭(好吧我承认我是颜控,但是老白跟公主那对也没有黄聂两人那么自然。。
)所以很多电视剧才会萌出那么多CP啊。
比如看了08版射雕就一直萌的弘诗啊。。
(这个话题不能提,不然全是伤。。
咳咳跑题了。。
)说说剧情,其实席绢大大的书我几乎是本本都看过,最好看的还是穿越时空的爱恋(注意!
不是八戒哥哥演的那个穿越剧!
不是八戒哥哥!
),席绢是以冰淇淋言文出名,穿越时空的爱恋里的女主就是这么一个聪明机灵有率性的女主。
席绢书里的女主很少有傻傻呆呆的玛丽苏,反而个个有灵性有智慧。
也许这两年大大年龄跟阅历都增长不少,她的文更多的是对婚姻的探讨,我觉得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说回这个剧,其实短短20集能讲完5对有情人的故事还是很紧凑的,多么的业界良心!
你看看甄嬛传,76集的话唠啊!
追不动啊!
今天重看的时候,B站上的弹幕看的我真的快笑抽了,里面一些情节就是放到现在也是各种心惊肉跳的18NO。
李玉湖是率性机灵,杜冰雁是沉着聪慧,这样的女子怎能让人不爱?
相比于现在一些动不动就开外挂的女主,动不动就玛丽苏的女主,这样的人设多么三观正!
齐天磊是个腹黑的富二代,袁不屈是个威武的官一代,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动不动就只有女主,动不动就为了女主放弃一切的傻瓜,齐老三要重振家业带着老婆一起飞,袁将军保家卫国杀敌陷阵带着老婆一起飞,你说是不是三!
观!
正!
当然了,这剧还是有着很多那个年代的很多弊端啊,比如渣画质啊,比如有些地方布景还是不够华丽啊(估计剧组钱不多。。
)但是这些小瑕疵在敬业的服装布景,敬业的演员,敬业的剧情面前一切都是浮云了。
只能说现在国内的电视剧圈子真的没有在认真的做电视剧了,反而更多的是为了市场而在崩坏三观,没错于麻麻我说的就是你这个智商估计忘在娘胎里的生意人!
所以这两年我几乎再也没看过国内出的电视剧了。。
唉。。
真的不知道以后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会不会恢复正常还是就这么崩坏吧。。
再次纪念一下我对这部剧的喜爱以及我随着这部剧过去的童年。。
(T.T暴露年龄了。。
)
看这部电视剧第一遍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了。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部电视剧已经是一个很老的片子了,可能是因为古装剧的原因吧,剧里的服装、道具、甚至是妆容都没有任何违和,看的时候有种欲罢不能,意犹未尽的感觉。
看完以后就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好多朋友,但是他们都看过了。
今年春节探亲回家,妈妈和奶奶想看电视剧,而热播的几个热剧他们都看过了。
我就推荐他们看这个,顺便回味了一遍!
整部片子只有20集,很难有人想象到20集能够演多少情节吧,你看看第一集就知道了,短短的一集讲了杜李两家的婚事,两个小姐都不愿意出嫁,杜小姐剪坏盖头,家里劝告,抢着送亲,送亲遇到震雨,雨中寺庙休息,李杜相见结拜,李杜盖错盖头,上错花轿,李杜到客栈发现错上花轿等等,这么多高潮迭起的剧情在一集电视剧里面全部讲清楚了,错过一个小细节你可能还要回去再看看!
拿给现在的偶像剧导演估计这个情节至少要剪个3集出来吧?
这就是为撒现在的那些古偶动辄五六十集内容单一收拾不好的原因了!
导演求你出来执导吧!
我去看看导演是谁ᕕ(ᐛ)ᕗ
两个女主角真的太漂亮了,尤其是穿凤冠霞帔的那一幕,整个故事多线并进,伞而不乱,居然20集电视剧讲个5对CP,里面不论配乐,化妆装,服饰,情节,人设,演员都是上上之选,尤其是李玉湖和齐三公子真是齁死人,查了一下这是聂远第一部戏,而且当时聂远和黄奕的确是情侣,可惜物是人非,黄奕后来什么鬼。
另外,安徽卫视是有钱啊,还有当时沙溢真是帅啊
小时候的最爱,五对情侣各有特色,最喜欢的还是李玉湖个齐条磊这对,开始的欢喜冤家,后来心有灵犀的神仙眷侣
小时候觉得剧情有点俗套,但是两个女主实在是美丽
就这剧情,还被吹成古偶剧天花板,幼稚是种遗传病,说到底也不过是把过去滤镜美化的媚俗风气的一种罢了。对了,看了这剧才知聂远削了腮帮子,说什么好
出新版反而被安利了旧版,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片段,现在打算补全集了
里面每一个看的顺眼的,可还是很贱的看着,少年时期的暑假,你懂得
喜欢剧里黄奕的性格,大大咧咧,虽不是大家闺秀,但也招人喜欢。有时候的误打误撞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安排
应该陆陆续续看了很多遍吧。。
最美不过爱情,这部电视剧让我记忆犹新,那时候黄奕还年轻,一切都是开始的样子
故事还行,演的有点囧
现实可不太容易
一直想看,但沒有片源,最近終於有了。結果不知是期待太高,還是真的不行,演員都特別用力顯的很浮誇,故事是可以,但呈現出來挺吵的...
补录
7.2分不科学啊,这剧从选角到剧本,到演员表演和场景布置都是8分以上的感觉,特别喜欢那个时候的黄奕和聂远,两人剧中很甜。杜冰雁那一对也很喜欢,里面还有老白,那个时候好年轻,公主也很美!
还记得是儿时过年和家人一起住碟子看的。
那个时候的聂远和黄奕 远没有现在这么挫亮点是老白 所以后来看到武林外传 一点都没有惊奇 倒是帅了蛮多
哎,小时候的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电视剧上,但不管怎样,都是人生的回忆啊~
私感觉黄同学那么多片, 这片是演的比较好的一个.
黄奕你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沙溢当年好嫩
表白齐天磊,当年看剧时超爱他的。比现在的剧好多了,故事节奏感很强。男女主演技不出戏,大爱!!
和以前看的一本小说同名,但看了后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