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之妻

スパイの妻,Wife of a Spy

主演:苍井优,高桥一生,东出昌大,坂东龙汰,恒松祐里,美浓介,玄理,笹野高史,Chuck Johnson,Nihi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间谍之妻》剧照

间谍之妻 剧照 NO.1间谍之妻 剧照 NO.2间谍之妻 剧照 NO.3间谍之妻 剧照 NO.4间谍之妻 剧照 NO.5间谍之妻 剧照 NO.6间谍之妻 剧照 NO.13间谍之妻 剧照 NO.14间谍之妻 剧照 NO.15间谍之妻 剧照 NO.16间谍之妻 剧照 NO.17间谍之妻 剧照 NO.18间谍之妻 剧照 NO.19间谍之妻 剧照 NO.20

《间谍之妻》剧情介绍

间谍之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0年的日本神户,战云密布,太平洋战争蓄势待发。而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福原智子(苍井优 饰)似乎并未受到外界影响,她和经商的丈夫福原优作(高桥一生 饰)过着洋派的富裕生活,闲暇里在优作导演的电影里出演女主角,如此悠哉,令人欣羡。可是自从丈夫和侄子文雄去伪满洲国拍摄电影回来后,似乎一切发生了改变。优作沉默寡言,若有所思。智子的青梅竹马——穿上军装的太治(东出昌大 饰)阴郁沉稳,且咄咄逼人。隐藏的秘密逐渐被揭开,智子震惊地发现优作在伪满洲国拍到了如此可怕的东西,而优作似乎正在做着一个威胁全日本的决定。这个单纯的女子该何去何从…… 本片原为NHK制作的剧集,之后重新编辑的电影版荣获2020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银狮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假日旅途:希腊之旅沼泽之地红心的杰克邪恶第三季妖精种植手册越来越好之村晚团子大家族第二季龙与魔女月老神龟毒枭俱乐部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白骨爪见习黑玫瑰我,何爷爷醉马时刻鳄鱼猎手:激情之旅真实的人类第二季梅花儿香有顶天酒店野狗们中国式亲情灵灯海魂再爱我一次娜娜杀漠男子游泳部第二季玲珑局无间道2再见坏小子乔赛亚见闻

《间谍之妻》长篇影评

 1 ) “我效忠的是普世的正义,而不会效忠于某一个政权。”

一位商人偶然发现关东军在满洲试制鼠疫细菌的秘密。

这在当时的日本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机密。

如何把那些重要的证据送到美国去,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公开?

他并不是间谍,但这是叛国罪。

他妻子在了解真相后决定做一个“间谍的妻子”。

可是他们俩儿时的朋友,因为在宪兵队任职,于是就丧失了善良的本性。

男主角说的一些话,让人振聋发聩:“我们的政府在一个邻邦国家犯下了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

”“我效忠的是普世的正义,而不会效忠于某一个政权。

”“我们个人的幸福,一定要建立在所有人的公平正义之上。

 2 ) 反战很好,丰满复杂的人物呈现更好

在反战的主题下,很难得并没有特别煽动性的价值导向。

为爱不顾一切的智子,为了人类正义的福原,对曾经的伙伴有眷恋但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徇私情的宪兵,影片并没有主导哪种是更“高级”的,给观众留了充分的自由加工的空间。

甜美温柔、在丈夫的主导下生活西化的年轻妻子,很努力地想和丈夫“在一起”,不止是物理空间的,在思想上生活方式上也在全力地跟随,她在看到满洲带回的纪录片时的震动是真实的,但促使她做出行动的强大动力,依然是因为另一个女性引发的强烈的想要和丈夫“在一起”愿望;福原是“全人类主义”的,他想要保护妻子不要卷进这件事情中,安排掌控着一切,在他的心里,我相信从没有要伤害妻子,相反以他的视角尽可能地在保护她,但对他自己来说,在人道、人类正义面前,个人的幸福生活真的不重要。

影片画面的光影、构图,运镜调度,背景声音(家里的钟表声)和几次有远有近的风声,都让人印象挺深的。

看完回来同伴补充了一层含意:福原拍电影,智子是演员,在他们的影片内外,福原都是主导和掌控的;智子由福原带回的一部纪录片而觉醒,最终又是由自己出演的电影而崩溃。

没有大场面,但每个人物都非常的饱满,内心世界的活动特别细腻。

滨口龙介真的很擅长呈现人与人之间难以言说、超越语言标签的互动。

很喜欢

 3 ) 《间谍之妻》——“正义”外衣下单行路的爱情。

电影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坦诚了关东军在满洲犯下的“731”罪行,毕竟当今日方主流的态度还是否认罪行,作为一部日本导演拍摄的电影这点实属不易。

在片中呈现“731”影像时身为一个中国人真的几度潸然泪下,来自本能的情绪难以压制。

影片中男女主追求的爱截然不同,女主追求的是“小家”的爱,其实能够理解,谁会想要跳脱太平安稳的生活转而投入难有定数的间谍活动呢?

她只是想要和男主在一起,这就足够了,这也是她愿意作为“间谍的妻子”的唯一动机;而男主所追求的是“大家”的爱,正如他所说他想要在国际论坛中揭露关东军的恐怖罪行并弹劾他们,他心存正义,想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客观看来他们的追求都没有错误都情有可原。

并没有真正的没有谁对谁错。

影片中男女主表达爱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女主只是想和男主携手同行即使是葬身海底也无济于事,她爱的很纯粹,男主最后用尽千方百计将女主留在日本,包括换掉原本恐怖的录影带都是对女主真挚热烈的爱是爱的甜蜜谎言痛苦但温暖。

非常喜欢最后喜欢影片中的最后20min无论是在女主在航船中被发现还是女主与日军一起观看被掉包的影片抑或是女主看着日本各处被战火蔓延的场景都可以作为完美的ending,虽然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观感但无论如何都依旧会促使我承认这是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男主的间谍行为成功了也失败了:成功在于他的贡献得到了国际论坛的认可,他揭露了关东军的恐怖罪行,他成功让日本战败,他也成功让女主活了下来,但他也失败了,他没有真正理解女主想要什么,他们的爱永远是是“单行路”。

最后还想补充一句:苍井优的演技真的太绝了,不管是玲珑娇小的宅夫人还是聪明机智的间谍之妻,几近癫狂的“神经病她都能诠释的淋漓尽致,她塑造的人物无疑是整部影片中最鲜活有力的!

 4 ) 太多的假爱之名,不过是PUA一场

很多中国甚至是美国观众,很容易把这部电影化为“反战题材”,因为对于中美这样的意识形态大国,一旦涉及到战争的话题,必定离不开站队的问题,好莱坞尤其如此,无论是八九十年代的“英雄主义”,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越发明显的“反战思潮”,很容易让人在看过一部战争题材影片后,会不由自主地先给它归一归类。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惯性,我对黑泽清新作《间谍之妻》的第一印象也确实如此,而且观看过程中还暗自感叹:好像还从未看过一部对于二战态度如此“左”的日本电影。

无论是亲眼目睹前线发生一切的男主角,还是看到证据后幡然醒悟的女主角,甚至是那个最终丧失人性的男二号,不无向我们展示着战争中的残暴、无情和重重谎言。

不过越往后看,越发觉得《间谍之妻》并不是一部反战电影,当然不是说这个故事不反战,而是说它的重点并不在于反战本身,它想要讲述的东西其实远超过战争这一个狭窄的命题,而是上升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长久存在的普世话题。

片中让我震惊的第一幕,是东出昌大饰演的警官男二号太治去女主家做客,看到对方招待自己喝的酒,乃至家里用的很多器具都是外国货时,非常“善意”地提醒女主“用的都不是日本货,被别人知道会对你不利的。

” 那时候的苍井优饰演的女主聪子,依然活在岁月静好的假象当中,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外边的世界早已烽烟四起,她只是一笑而过继续喝酒。

只是这一场戏,导演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在战时的日本所谓的“国家主义”有多么严重,哪怕你吃了、喝了和用了非日本产的东西,都可能会被冠以“不爱国”的罪名。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前几年有一个很有名的日本街头采访,问大家“你会不会为国家而死”,有人说“才不会呢”,也有人说“日本这国家还不值得我们为他而死”,而这放在七十年前简直不可想象。

让人震惊的第二幕,是女主在得知丈夫准备要做的事情后的第一反应,她痛骂丈夫是叛徒,完全没有为自己和这个国家着想,在当时的她眼中,自己和这个国家是完全绑定在一起的,国家要让自己做的事是必须要服从的,她也不会相信国家会做出对自己人民不好的选择,即便是很多证据摆在眼前,她的第一反应也是不愿意去相信,甚至即便相信这是真的,也认为国家这么做是有“正当而充分的理由”。

可能很多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男女主角的身上,而忽略了东出昌大饰演的男二号太治,可能女主到最后也无法明白,为什么那个和自己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那个拿着冰块去自己家喝酒彬彬有礼的男人,穿上了那身衣服之后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呢?

这当中除了权力本身带来的没有节制的傲慢之外,就是国家对于他们的洗脑程度甚至远超普通国民,如果说女主还有自省的机会的话,身为国家机器一部分的太治其实更为可悲,在决定将铁拳毫不留情地砸向曾经的友人时,他不但最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同时也早已没有了回头路。

不得不说,无论是当时的男二,还是在醒悟前的女主,还是和他们一样被愚弄的日本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有一种近乎发狂的愚忠,而国家机器也完全利用这一点,它假借着让大家要爱国家的名义,对人民实施着一场彻头彻尾的欺骗,甚至让他们以生命相抵,很多人到最后都没有发现这不过是一场玩弄,当时的日本政府利用这种洗脑教育,对它的国民实行了一场成功的PUA。

这一招其实非常管用,古往今来在很多地方都屡试不爽,也正是因为过去有被政府欺骗得如此惨痛的经历,今天的日本人民才会如此清醒,也才会有上面那段采访中的结果,也说明了战后日本的教育实际上是相当成功的,让所有国民对于国家再次假爱之名行作恶之事的企图保持了高度的警惕,这或许才是最好的“反战”。

除了这条主线之外,《间谍之妻》还暗藏了另外一条副线,那就是男主优作和女主聪子的关系。

聪子决定要和丈夫一起铤而走险,到底是源于她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幡然醒悟,还是出于对丈夫无条件的爱?

我想大概两者可能都存在,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刚刚走出了国家对自己的PUA,却又走入了丈夫对自己的PUA。

片中有一段台词对于理解女主的心路历程相当关键。

在决定要和丈夫一起做这件事时,聪子说道:“我终于感觉到我们是一起的,我与你是一起的,我们注定要一起做这件事。

” 过去她一直觉得虽然和丈夫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的心是有相当大距离的,她希望通过共同完成一件事,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通过共同达成一个目标,而让两人真正的合二为一。

如果说是真相让聪子开始顿悟,那么最终还是爱让她鼓起了行动的勇气。

而丈夫优作也狡猾地利用了这一点,她看穿了聪子对于未来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于是为妻子画了很大的一张饼,让她相信两人终将能合二为一,终将会到达幸福的彼岸。

而全片最让我感到浑身颤抖的一幕,发生在最后一次“放电影”的那一刻,当聪子看到幕布上出现的并非资料,而是之前自己拍摄的电影时,她先是震惊然后大笑最后晕倒,苍井优在这场戏中将聪子丰富的心理变化演绎得异常生动。

那时候她在想什么呢?

是感叹丈夫的聪明让自己躲过一劫?

还是恍然大悟丈夫原本就没打算带自己走?

从庆幸到感慨,从失望再到愤怒,这一声大笑包含了太多内容。

无论丈夫这么做是否出自善意,是出于爱而要保全她,还仅仅是为了欺骗她而成全自己,其实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他这一整套操作中,聪子始终是那个被“欺骗”的角色。

就这样,从国家到丈夫,在两次被自己曾经深爱的角色PUA之后,这个女人的信仰已经完全崩塌了,于是最后面对另一个男人的“好意”,她礼貌地回绝了;战争结束后,她也选择离开了这个国家——因为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无论是油嘴滑舌的男人,还是义正严辞的国家,都无法再对她进行PUA了。

所以,《间谍之妻》虽然披着一层“反战”的皮,其实反映了人尤其是女人,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欺诈”,一个是来自于无形的国家,一个是来自于有形的人类。

当听到“我爱你”并要求你也无条件爱他时,不管说出这句话的是谁,在奋不顾身准备飞蛾扑火之前,不妨先冷静一下,这无关信任与否,而是出于对自己,更是对善良,对人性,对良知的一种保护,因为这个世界上太多的假爱之名,到头来不过是一场PUA罢了。

 5 ) 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2.3观影后所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日本拍的反战片,尤其是那句“日本败了,真棒啊”从未想过会在日本电影里出现。

演员也都是知名演员,高桥一生也太帅了!

未曾想结局如此沉痛,原本养尊处优的他们被伪满洲的非人道行为唤醒了正义后,也就再也不可能过从前的安定生活了。

女主角就代表着广大善良人民,无知,被政府哄骗,她的被唤醒让我们看到人类的希望。

女主出卖文雄一度让人气愤,但这才是她能和丈夫从心灵走到一起的转折点吧!

之前丈夫只是把她当小鸟供着,而这个行动才证明女主有这方面的才能。

也许全片最让人开心的,就是这对夫妇通过行动真正成为了理想的同行者。

结局太令人惋惜,完全没有想到女主会被抓男主会去世这样的结局,谁告的密?

影片也没有揭晓,难道是家里的女仆?

最后这些机密又是否送到了国际?

……可是他们献出了自己的幸福,正义胜于国家……2.4更新看了影评,才明白最后的剧情。

原来妻子被抓是丈夫安排的,换了影片保住了妻子在国内平安,虽然需要装疯。

这样丈夫自己一个人出海没那么危险。

片尾丈夫的死亡证明系伪造,也应该说明丈夫没有死。

后来妻子去美国,应该和丈夫团聚了。

妙啊!!!

不是BE!

 6 ) 剧情令人生疑,说理就再无可能

《间谍之妻》大基调是反战的,但创作者想写的,还是女性在夫权社会里的被动和弱势地位。

女主聪子在妻子和间谍的妻子两种身份之间,其实是没有立场的,她只有对丈夫的爱,这种爱几乎完全等同于顺从。

聪子也不是没自己拿过主意,她告发了丈夫的同党以保护丈夫。

但这一节显得突兀强加,动机上不能自圆其说,结果上也解释不过去 --- 即便同党没有招供,丈夫真能安全逃脱?

他可是战争时期的叛国罪嫌疑犯。

聪子第二次顺从自己的意志,就是看完纪录片后决意反战和反对自己的国家,道德上加入丈夫的行列,行动上成为一名间谍的同党。

这个巨大的转折来的极不自然,有一点令人狐疑:人性的自私懦弱,不是一部纪录片就能轻松克服的吧?

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轻松地去掉民族国家身份,成为一名“世界公民”吧?

所以是情节毁掉了创作者想营造的主题表述,电影过于热衷于罗织事件的转折,而缺乏令人信服的人物心理动因铺垫,观众出现怀疑,说理就再无可能。

但值得赞许的是创作者对日本战争期间所犯罪行的揭露。

直接呈现日军在满洲进行化学武器人体实验的罪行,这对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是一种直接的挑战吧?

这一点看还是要对《间谍之妻》表示敬意!

 7 ) 对间谍之妻两处画面的理解

难得的日本导演对战争历史的反思。

作为社长的男主优作在中国东北亲眼目睹了帝国军队在大陆上的罪行,在国家利益和普世正义之间选择了正义的优作决心在第三国向全世界公开证据。

女主聪子最初远离战争,优作从东北带回的护士女子让她心存芥蒂。

在餐桌上,聪子追问优作关于护士的身份。

此时的她,对丈夫优作的正义感和战争暴行都近乎视而不见,她在乎的是自己的家庭幸福。

优作对于自己在东北的所见所闻和对护士背景的解释她都将信将疑,甚至听不进去。

晚餐的光线照在优作的侧脸,一半明亮一半阴暗。

聪子看到这样的脸,丈夫所说的话都像是明亮的一半,然而似乎自己的丈夫在隐藏着什么,如同另一半的阴暗。

这"隐藏"的事实让她担心自己幸福的家庭被破坏。

聪子对丈夫优作满是怀疑,想要看清那若有若无的关于丈夫和护士的关系,却无法相信优作对自己的辩解。

晚餐护士在全片只有一个特写镜头,柔弱和不安的眼神让人无法忽略,是会吸引异性的样子。

这个镜头加上优作偷偷示意她赶快离开的小动作,让聪子对丈夫的怀疑更容易被理解。

护士 第二个画面。

优作决定了公开帝国军队的罪行,他走在街上,远处一只部队走来。

路边的群众面向部队欢呼致敬。

而同一个画面中的优作靠着路灯,背对街道,对于部队的到来冷漠无动于衷,和行人们对部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优作对于侵略战争的立场。

部队 本片画面考究,充满秩序感,令人印象深刻。

 8 ) 黑泽清精彩的调度下,其实依旧是滨口一贯的阐述

黑泽清精彩的调度下其实是滨口龙芥一直延续到夜以继日中对于女性的阐述——吸引力法则下难以用理性捕捉的动机以及其强大的势能。

间谍与妻子双重身份其实并没对里子造成什么困扰,反倒是她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被动地”制造了巨大影响。

当然,和电影前后的割裂一般,滨口当时对于他制造的女性角色的掌握也是略有割裂的(同样的问题在夜以继日好了很多,在偶然与想象基本解决,或者进化了)。

总的来说黑泽清前半段平静的推动这个悬疑故事,整个电影前半段打光都非常“不现代”。

但是中后期的风格完全转变,从平淡有力的叙事转换成了抽象跳跃的话剧化叙事。

不是否认话剧化的拍摄,而是作为第一次欢迎的观众带着前半段的预期继续下去确实能感到非常明显的割裂感。

说完视听语言就继续回到滨口的故事中,间谍之妻这个身份对于里子是一直在变化的,但是里子的变化其实是缺乏动机的。

从最开始的安稳妻子到坚定的支持丈夫再到最后尾声彻底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高赞短评不少还诟病最后里子说的露骨的话)。

没错,这些转变极度缺乏逻辑,但是这也就是我个人认为符合滨口对于女性的逻辑——被一种非理性的力量所驱动但是有具有极大动力的。

这种力量在《夜以继日》里是吸引力,在《偶然与想象》里就是偶然与想象。

最开始里子在意的是持之以恒的婚姻,因为里子需要关系来保持自己的安全感;中间转变成对于丈夫的依恋,此时的她已经有主观能动性了;最后与丈夫分开,却“更紧密的连在一起”他们的连接点变成了对于人道主义的簇拥。

从现实到抽象,但是没有一个选择是里子自己的动机,没有一个选择是里子自己的选择。

从丈夫和里子两人的动机设定,可以看得出黑泽清和滨口在有意的在忽略对于里子的动机设定:对于丈夫西化年轻有热情有冒险精神的塑造足以支撑他一贯的人道主义,但是里子的设定仿佛是一直变化的,从最开始的大和女子到后来的人道主义者。

两位名导的合作虽有裂缝,但是非常有趣,非常有趣。

 9 ) 父(夫)爱如山 | 很多注意不到的细节导致对电影的误读

NHK前几年制作出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731部队的纪录片,的确非常难得。

很快,NHK今年就推出了这一部电影。

当看到简介里说到“震惊世界”的事件时,我就意识到了很可能就说的是这个历史事件。

话说,前段时间看到文章解析说,NHK以前对二战日军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都比较回避,最近出现的改变源于NHK领导人的更替。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时,发现这影片里的主角,尤其是这个妻子,有些地方怎么性格转换这么唐突?

苍井优的演技怎么变得这么差了?

这和不错的电影评分和评价形成很大的反差啊。

所以就专门跳回到一些转换很大的地方重看,这才注意到了第一次观影时忽略的内容。

这篇影评主要聚焦于电影比较容易让人疑惑的几个部分。

妻子本来是怀疑丈夫出轨,和护士发生了关系,并且要和护士私奔到美国。

所以在梦到丈夫和护士的鱼水之欢后惊醒。

但毕竟和丈夫生活了那么多年,妻子是了解丈夫的。

理智的妻子为了了解真相,先去见了文雄。

从他那里了解到了,丈夫和文雄在满洲发现了很惊人的秘密。

秘密具体是什么,文雄不愿意说。

说明事件非常严重,严重到文雄也不愿意其他任何人被卷进来受到牵连。

但同时,妻子也从文雄那里得知了,他对丈夫的尊敬,和对揭露事实的决心。

所以知道就算被捕,文雄不会向警方透露更多消息。

和丈夫沟通后,妻子本来是不支持丈夫要揭露他在满洲看到的事件的。

因为这样会让丈夫成为间谍,漂泊美国,会影响到他们富裕和“美好”的生活。

妻子从丈夫办公地地下室偷偷拿回了丈夫从满洲带回来的笔记本和录像带,在家里看录像带就意识到了事件的可怖。

之后妻子去见宪兵朋友。

这一段,我一共看了三遍,要仔细看才能看到注意不到的问题。

我从妻子的表情和反应琢磨出来她内心的转变。

去见宪兵朋友,她其实也挺犹豫的,本来也只拿了一本原始笔记本,就是说明她留了一手。

宪兵朋友告诉她,护士是被客栈老板奸杀的,她才意识到,其实这个事件比她想象的更严重。

她意识到了,宪兵朋友是在撒谎。

正因为事件非常严重,所以他们才会撒谎欺骗伪造出客栈老板杀了护士的假想。

好朋友这层关系倒是更加深了事态严重性的程度。

所以,妻子意识到,护士其实是被宪兵等人杀死的。

妻子心想,如果此时不给出一点点把柄,宪兵会穷究不舍,迟早会发现更大的证据:录影带和笔记的英文翻译。

有了这些,宪兵等人会立马意识到丈夫这是要叛逃。

这样她丈夫以及自己乃至文雄都会陷入非常大的牢狱之中。

所以妻子这时给出了原版笔记本,让宪兵以为只是文雄的小打小闹,意气用事。

所以这才是理智的选择。

也因此,妻子之后见到丈夫,也出现了对他即将揭露事件的态度的改变:从反对到支持和参与。

很多人觉得最后丈夫把妻子供出来,是不爱妻子。

恰恰相反。

丈夫真的爱她老婆,而且让老婆留下可能才是最好的方法。

丈夫从一开始就瞒着妻子,因为妻子知道的越少,越不会被牵连进来。

他故意留了个假录像,这样就无法坐实老婆是间谍的罪名,反倒会让政府人员认为这是恶作剧,或者认为妻子精神有问题。

所以妻子就算被抓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老婆也顺理成章地装疯,这样就可以自保进疯人院活下去。

丈夫这么选择,和他对逃亡之路的不可预测性和危险程度有关。

因为那时候日本已经被美国实施封锁了。

唯一去美国的方式就是偷渡。

偷渡逃亡之路非常坎坷,可能老婆就会在途中与他失散,两人丧命也很都有可能。

最后有消息说,丈夫的船被炸了。

其实,很可能就是日本间谍炸的。

去了美国也不一定会有好日子,二战时期日本裔美国人被关进集中营就是例子。

留在日本毕竟有家人朋友在可以照应着。

所以两权相害取其轻,丈夫选择了寄出匿名信,让妻子被捕,自己一个人偷渡出海。

其实,看妻子被抓后,宪兵播放假录像带,以及妻子装疯这段,尤其是妻子表情的变化,我突然意识到:父(丈夫)爱如山的道理。

丈夫不声不响,就已经把妻子的之后几年的路都精心安排好了:确保妻子安全最重要,逃亡天涯的事情就让自己一个人来承担。

男主死亡证明有伪造痕迹,其实是说明美国政府在有意暗中保护这个日本证人了。

制造死亡的假想,是为了防止男主被日本间谍和右翼势力报复和暗杀,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妻子不被追杀。

而后字幕也说了,妻子几年后就前往美国,其实是也受到了美国保护,被送到美国与丈夫相见了。

 10 ) 《间谍之妻》—— 黑泽清的「洞穴寓言」

文章作者 三杯猫公众号:源桌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R7YWip7TzxrTDuyRLcEVg 该电影为「源桌放映厅」的第一次线上展映您可以拉到文章末尾扫码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看电影,聊电影!

「 一、迷 影的 洞 穴 」大概所有热爱电影的人,都听说过那个著名的“洞穴寓言”。

它出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讲述了大概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批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人们的脖子和脚被锁住不能环顾,只能面向洞壁。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不居的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

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实在”,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并习惯了这种生活。

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是影像而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

他不得不回到洞内,但也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看清了一切,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出自百度百科)这个寓言在电影学术界得到关注,意味着人们对于电影本体和电影的诞生开始了重新的思考。

甚至有学者认为,虽然电影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时间的确是近现代的事儿,但人类对于电影的构思,对于电影的猜想,其实让电影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诞生。

因为柏拉图假定的这个洞穴,其实和电影院的情境非常相似。

所以在电影史里有一种共识——电影的史前史比电影史本身还要长的多。

这个史前史不光是技术层面来看,从静态留影到活动影像之间的发展历程,更是人类对于电影现象进行思考的过程。

而这个寓言对于现当代电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其实探讨了一种“观众与影像之间的关系”——洞穴寓言其实可以被看做是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克里斯蒂安麦茨在他《想象的能指》当中,就借助了拉康的这个理论展开了论述,他认为电影与梦境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或者说,与柏拉图的洞穴存在着相当多的相似之处:黑暗的环境,影子的投射,观看的主体,他们之间十分类似。

而电影院里的观众与洞穴里的囚犯,都无法决定自己看到什么,又都会错认影像为现实。

就像镜像阶段所说的那样,孩子会将镜中虚假的影子人做成真实的自我主体。

所以不难看出,黑泽清在这部《间谍之妻》当中其实多次构建了柏拉图的洞穴。

从在家放映福原里子饰演的电影,到放映人体实验的纪录片,《间谍之妻》反复出现着放映电影的场景,而黑泽清也将镜头不断地在银幕和观众的表情之间来回切换,试图通过展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阐释自己所表达的主题。

比如那个表现关东军雄风的政治宣传片,我们看见了台下观众明显被影像煽动了情绪,为关东军的得势和威武感到骄傲,但其实站在全知视角的我们明白,这个影片是充满谎言的,是虚构的历史,可在观众的潜意识里,影像具有其他造型艺术不具备的完美复制现实的能力,尤其是纪录片的形式,让他们无条件的相信,影片内展现的就是一种毫无保留的真实。

这就不得不提到阿尔都塞的批判——意识形态无法反映人的真实生存状态,观众彻底混淆了真实与虚假,丧失了对于信息的判断力和质疑,从表面上来看,电影似乎是对于现实的机械复制,但实际上是在按照国家意识形态的规则篡改和虚构现实。

而作为希望通过电影认识现实和社会的观众,则在这个过程中被轻而易举地控制了思想。

这和拉康的理论非常相似。

观众在影像面前,一直处于“错认”的状态。

就如同洞穴里的囚犯一样。

显然,我们在影片的最后看到了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对于人的改造:当福原里子的发小把她打倒在地,并说“你也是叛徒你也该死”的时候,我们看见了意识形态机器将一个人的人性彻底毁灭了,那是一个没有了情感而只效忠于统治机器的冰冷躯壳。

那一刻他是一种迷失的状态,迷失在暴力与极端的民粹主义困境里。

那是意识形态机器对于人类进行极端改造的结果。

所以,黑泽清对于真实性的探讨,也延伸出了影片内存在着的一组对照关系,即真实与虚幻。

这组对照,可以说成为了影片最重要的一个表达。

因为其中放映的电影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揭示关东军暴行的纪录片,一类是虚构现实的故事片。

这里所说的故事片,不光是那个虚假的政治宣传片,还有福原里子主演的电影。

这两种类型在影片当中分别承担了两种历史力量,即变革与虚无。

我们能够非常轻易地体悟到那个人体实验的纪录片对于日军的威胁。

甚至将其定义为“叛国”。

电影在这里承担起了无比巨大的历史变革力量,因为它足够真实,所以足够锋利和尖锐,以至于让日军恐惧和忌惮。

而在一些主张纪实美学的激进电影学家眼里,福原里子主演的电影类型无疑是造作的,是绵软无力的,是没有价值的——这种有关故事片和纪录片的争论几乎在整个电影史的进程当中不断重演。

的确,比起血淋淋的人体实验纪录片,福原里子的电影充满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唯美主义倾向:朦胧的柔光、戏剧化的巧遇和冲突、琐碎的叙事蒙太奇……这些来自于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手法,都指向了这个电影本身的虚构和梦幻。

而福原里子作为这部电影的演员,也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深意:作为女性,她始终是一位历史的“他者”。

「 二、 历 史 的 他 者」之所以取名为《间谍之妻》,我猜测大概有两重意思:一方面,影片是通过福原里子的视角来进行叙事的推动,而另一方面,黑泽清在对战争和历史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对于日本的男权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没错,这部电影的女性主义观点可以说十分鲜明和直白,这无疑是一个关于女性的社会悲剧。

这要从一些有趣的理论说起。

麦茨在对于观影心理的讨论当中,强调了一个概念:窥视癖。

在他看来,影院的场景和偷窥的情境非常相似:观众躲在黑暗当中,只有银幕透露着光亮,观众于是得以窥看着影片中人物的行动。

这和在猫眼或钥匙孔里窥视的情境十分类似,在影院的机制当中,观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隐蔽的偷窥者。

这一观点在劳拉穆尔维的女性主义批评中被进一步细化,她以古典好莱坞为例,明确了窥视的主体——窥淫女性的男人们。

因为在她的论述当中,提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观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来源。

她指出,在古典好莱坞的电影当中,女性常常是以一种奇观的形象而存在,就像玛丽莲梦露那部被女性主义者们不断鞭挞的《七年之痒》,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其实是被男权剥削的,或者说是某种男性意淫下的产物,以至于完全遮蔽并扭曲了真实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男性通过凝视着银幕上的女性,获得一种欲望的满足。

而在拉康看来,眼睛不仅是一种欲望器官,更是一种象征着掌控、秩序的器官。

所以劳拉穆尔维的凝视理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look,see),而是凝视,因为当我们凝视时,也就向银幕投射了我们的欲望。

这也就产生了一种凝视与被凝视的关系。

女性作为被观看被凝视被讨论的对象,而男性则是发出凝视行为的主体。

这是一种男权社会下的性别权利结构的缩影,在女权主义者看来,女性一直是以一种边缘的“他者”身份而存在,历史中的他者,社会结构中的他者,女性一直都不具备独立的话语权表达。

这完全对应了福原里子饰演的那部影片。

因为不光是那部电影本身透露出的古典好莱坞的美学倾向,并且作为创作者,也就是她那个向往并熟识美国文化的丈夫,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可以拍摄出一部具有古典好莱坞特性的电影,因为那是他的审美倾向。

于是黑泽清的指向变得明确了起来:福原里子主演的这部影片,是集中体现着她女性悲剧的符号。

在福原里子登场的第一场戏当中,她是作为一个演员而非妻子的身份出现的——她正在饰演着丈夫的电影。

这场戏其实是一个劳拉穆尔维式的,揭露凝视关系的桥段。

这个结论从视点的转换上就能够比较明显地看出。

一开始,镜头的视点是戏中戏的视点。

但当胶片声响起,丈夫说“再来一遍”的时候,戏内的空间被打破,或者说一个虚假的空间瓦解了,我们来到了一个真正客观的属于观众的视点。

于是我们看见了那个摄影机后边的人是谁——是来自丈夫的凝视。

因此摄影机在这里其实象征的是阳具的意味,它所指代的就是一种来自男性对于妻子的掌控,对于福原里子作为一名女性的凝视。

所以福原里子戴着的那个面具就拥有了很明确的内涵:即扮演性。

扮演男性理想中的女性,扮演男性希望霸占的女性,扮演着丈夫的完美妻子。

这种扮演一方面来自于夫权的要求,一方面也来自于里子的主动献身。

而同样具有阳具意味的还有戏里最后打死福原里子的那个手枪。

这像是一篇引言,定下了福原里子命运的基调。

这一点在影片后来的情节当中得到了证实。

的确,里子的命运走向,便是“面具”逐渐代替真实自我的过程。

因为对于福原里子而言,她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脱离父权的凝视与控制。

她从始至终的行为动机,都是围绕着自己的丈夫而展开。

让她在结局里甘愿牺牲自我的理由,不是她对丈夫所谓的普适正义或者国际主义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而是她对于她丈夫无条件的爱——因为那是她丈夫,所以即使他选择了与自己信仰背道而驰的道路,福原里子也会愿意与他一起叛逃。

比起坚持自我的独立身份,福原里子更希望维护作为妻子的身份。

从前半段她对于丈夫无条件的相信,到后半段她无条件的支持着丈夫弹劾日本,福原里子从始至终都在心甘情愿的主动将自己定位在他者的位置上。

她的确聪明也充满勇气,但她的聪明和勇气,只服务于她的丈夫:帮助丈夫逃脱跟踪,或者帮助丈夫政治弹劾。

她对她丈夫所说:“我只在乎你,你就是你,如果他们说你是间谍,那我就是间谍之妻”。

甚至在丈夫告诉她自己可能要和她分开行动时她的绝望,恐惧,与迷茫。

这些都已经足够说明,福原里子对于爱的痴迷,让她永远无法进入历史的宏大叙事当中。

她的自我物化,将自己永远定位在一个他者的身份里,永远是那个专注小爱的、或者说专注于丈夫的、围绕着朦胧柔光的好莱坞电影女主角的身份里。

她的精神永远依附于丈夫,和她丈夫达成共鸣或者共识是她成就感的来处,以至于她的勇气在这样的语境下一触即溃,因为她早已遗弃自己的主体,她始终迷茫甚至盲目,和那些被政治宣传片蛊惑的人们一样,即使站在主流的对立面上,也不过只是另一层面的从属而已,因为她从始至终都没能真正的独立思考,丈夫的意见就是她的意见,夫权的愿望就是她的梦想。

所以当她像她饰演的女人一样,从保险柜里偷出文件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以为那是她作为女性的一种觉醒,她的种种行径,似乎暗示着她将要从一种被动里跳脱出来成为历史的主体时,其实她反而是和那个电影中的女人的命运形成了重叠,彻底进入了在男权下“死去”的宿命。

所以结尾处福原里子被抓后,当津森泰治放映了她所携带的影片时,我们没有看见那个残忍的人体实验纪录片公之于众,而是福原里子那张美丽动人的脸庞,在梦幻的灯光里消逝。

在满堂男性沉默的凝视下,在那个极具革命性的历史时刻,影片的符号体系达到了惊人的完成度,福原里子在这里被彻底排斥在了历史之外,站在了历史的边缘,成为了被动的“他者”。

在那个时刻,她的身份得到了如愿以偿的定论:她永远的只能成为男性凝视下笼罩着朦胧柔光的美丽女性,她永远附属于夫权。

而作为具有变革力量的纪录片,则被丈夫带往了海外,此刻男性再一次完成了历史的革命。

而福原里子在那一刻也完成了自我价值的终极实现,她疯狂的冲向银幕,大喊着好极了——她胜利了,她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历史性时刻。

作为妻子的价值终于得到了实现,因为她完成了对于丈夫的献身。

于是,在下一个镜头里,我们看见了福原里子的幻觉:她看见丈夫站在船头,向彼岸前进,挥着手消失在了迷雾里。

所以当福原里子跑出医院,倒在了海边放声痛哭的时候——她被遗弃了。

在结尾的那个中心构图当中,福原里子孤独的卧倒在海滩,镜头向上摇,望向遥远的彼岸,望向深不见底,看不见尽头的海洋,也是望向不知下落,一去不复返的丈夫。

这个镜头与福原里子的幻觉形成了呼应,以海岸线为分割,割裂了她与丈夫的连接。

对于福原里子而言,丈夫的失踪或死亡也就意味着她失去作为人的价值,失去了归途。

那一刻是她作为独立个体最清醒的时刻,因为她意识到,即使战争结束,即使牺牲自我,却也无法继续拥有妻子的身份。

因此,结尾的字幕上说道,在几年之后,福原里子前往美国寻找丈夫,但这其实也是她去寻找回自己作为妻子的身份——物化和奴性已经深入她的骨髓。

当空袭炸毁了医院,福原里子站在废墟时,我们看见的不光是战争,还有一位终究无法摆脱宿命的悲剧女性——她是如此的无关紧要,又是如此的束缚。

那一刻,她作为个体的主观世界也一起坠入了地狱。

「 三、 在 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黑泽清的洞穴寓言当中,“囚犯”的身份并不只提供给剧中人物,而是让电影内在空间之外坐在影院里的观众也一起加入到这场凝视历史的梦境之中。

影片前半段悬疑感的主要来源,就是丈夫从满洲带回来的人体实验纪录片。

作为和福原里子同一视角的观众,并不知道那个影片讲述的是什么,丈夫又在隐瞒些什么。

直到文雄被捕,福原里子和丈夫产生争论的那场戏,电影才将悬念揭示出来,我们看见了影片的内容。

在那场戏里,黑泽清可以说是不厌其烦的,用连续性蒙太奇的手法,将放映电影的过程事无巨细的刻画了出来:放胶卷,拉窗帘,投影,观看,观看结束拉开窗帘......在这组极具仪式感的镜头当中,一方面黑泽清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了影片的节奏,突出这件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其实是在还原一个洞穴形成的过程。

当然,洞穴的形成也伴随着囚徒的诞生——他将叙事的视点从外在客观向内推进,直到消失掉边框,消失作为前景的放映器和屋内环境,那部人体实验纪录片完完全全的占满了整个画幅,作为观众的我们在那一刻和夫妻二人的眼睛完全重合,或者说我们已经成为了那个房间里的在场者。

在视点完全重合的时刻,我们从凝视历史的旁观者,成为了历史的在场者。

—————— end ——————文三杯猫编辑排版 三杯猫图片来源于网络公众号:源桌

《间谍之妻》短评

拍得糙糙的,有人说是SP,难怪了。战争时期的爱情啊……

4分钟前
  • 人间阉货
  • 还行

很奇怪,一部有关自身民族性反思的电影,竟然跟美式主流二战片的单一批判视角没什么不同。

7分钟前
  • 一念无明
  • 较差

敢不敢来一点外景?在一个时代里面,还是若即若离最好命,拼命夹杂在哪一派都很够呛。因为从来不是你做主。

11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还行

失望,除了最后半小时戏剧张力比较强,反战主题升华之外,前面的一个半小时我🈚一分钟进入状态。不知道是不是刚考完试的原因。

15分钟前
  • K-SchoLoss
  • 较差

TGHFF57-全片"燈光"設計超讚!! e.g.森林那場戲,女主一直沐浴在陽光裡,陸軍男2的臉一直處在陰影中… 隨著女主發現丈夫越來越多秘密,她臉上的高光也逐漸變暗…女主懷疑丈夫出軌的餐桌對話,夫妻都是[陰陽臉](但即使在投影機高亮的Titan廳,還是有些場景太暗…) 舞臺劇感的場面調度(或因成本有限 多在室內/棚內),夫妻爭吵幾乎都用長鏡頭,主要Focus在女主,很少切到男主表情 (高橋一生在這部刻意壓低聲音,眼線被畫太重狠難看😂)… 夫妻買飾品,中遠景長定鏡… 劇作/表演層面 女主的人設和情感描摹可以更細緻,目前有些"轉變"太突然(或著說 一些地方 讓女主顯得很"無腦" 不像會做出這麽縝密的行為…也有人把這解讀成是對MeloDrama的消解) 最後20+分鐘給全片大加分,反戰主題昇華

16分钟前
  • 木柵永樂町
  • 还行

boring到后半部分直接快进了。

18分钟前
  • Jonathan
  • 较差

女主为了能和男主,她老公,站在一起“战斗”(重点不是战斗,而是“在一起”),麻利地背着老公坑死老公侄子然后告诉老公:你现在只有我一个选择了。看得我都懵了,这特么告诉我是“女主的自我成长”?这是恶毒加自私好吧?还好老公智商还在线,并没有真的因此信任了女主,而是利用女主做了个幌子,还确保女主性命无虞。两人的爱情立分高下。真的欣赏不来这种所谓的“爱与正义的纠葛”、“复杂背景下的爱情表现”。什么价值探讨、演员表演、表现手法、灯光调度,再优秀也抵不过故事本身的恶心程度。

20分钟前
  • 鶴sama
  • 较差

真的很一般,而且摄影棚质感强烈,能看下去,但是好多情节设计都显得有点莫名其妙,智子这个人物做得太暧昧了,真的想让她疯魔一点的话可能都不该找苍井优来演。

25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还行

8/28 Aero Theatre,黑泽清导演说日本的战争片和女性片都是かわいそう的态度,他想拍一个不一样的,拍一个战争中女性proactively地去做一件事的故事。有人问这是否是真人真事,导演认真的说,事実,被世界鲜为人知的事实。头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样视角的日本电影,这样的女性角色,这样庄严又可爱的导演。黑泽清导演,领教!

27分钟前
  • Doradora31
  • 力荐

6/10。感觉在看小言主旋律电影,“假面”一出就剧透了所有,迷影有点生硬。总觉得三个主角都出现了演技问题,完全不能让我代入这个故事,滨口龙介的剧本也emm,仅留下了几句反抗铁拳的金句。不是《夜以继日》,更不是《色,戒》。

32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剥掉历史背景和悬疑外壳,虚实交织迷雾重重的《间谍之妻》拥有最简单内核:谎言(电影)的作用。战争是男性的,幸福是女性的。为此,代表幸福发言的女主角在疾呼一种和平语境。擅长辩论的滨口当然知道,谎言的作用取决于具体的语境。间谍似乎必须依靠谎言才能在乱世得以苟活,而对于《间谍之妻》来说,谎言就是淹没正义基石的祸水和蚕食亲密关系的瘟疫。对于男性来说,它是主观的,利己的,永恒的,正义的;是可被信仰和可被保护的。对于女性来说,它是客观的,危险的,短暂的,非法的;是可被质疑和可被牺牲的。遗憾的是,影片在试图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后半部出现了问题:世界和平既不是依靠捆绑世俗男女的婚姻来维系,也不是依循看与被看的影院模式来运转。和平是一种高于人为秩序的力量带来的秩序。这篇结论先行冗长又无趣的论文似乎夸大了谎言的作用。

34分钟前
  • Muto
  • 还行

间谍为反战理想为人性追求为信仰选择叛国,间谍之妻为成为间谍之妻为走入间谍丈夫的生活为成全间谍而被迫选择另一种生活,很难说两者的伟大是同等的,可错都不在个体,只是社会背景下无奈的个体选择罢了。

37分钟前
  • 黑松露儿
  • 还行

剧本优于执导,丈夫负责前半部分,妻子负责后半部分,很多人说整体质感像话剧,其实是像1940年代战时的日本电影。夫妻矛盾才是重点,战争、国家机密都只是背景而已,但两者又是交互的。电影准确地传达了关东军的真相,并将其作为夫妻间的爱情剧呈现在观众面前。发现这片几乎一直在给丈夫的脸庞打半边脸影,尤其有一场夫妻对话戏,丈夫左半边脸是影子,右半边脸被灯光照亮。而面对他的妻子,有着相反的影子,两个人都有阴暗面,但其实是对立的。这片俩问题,苍井优最后几句台词太直白了,直接交代中心思想…还有预算低点了,有点点寒酸。

4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painful love, one way road. 太痛了,陪着优酱嚎啕大哭。

43分钟前
  • 你虎哥
  • 力荐

?这是舞台剧改编的还是咋回事这调度这台词?剧情的话前半段还看得挺起劲儿后半段一垮再垮一头问号。。。台词写的这么硬真的呆胶布?

45分钟前
  • やま
  • 还行

昔日青梅竹马的恋人在军国主义下人格失调,深爱的丈夫因履行正义而背信弃义,她终于疯了,影片指向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疯了的不是里子而是这个国家。里子的悲剧性在于,即使她走出了男性凝视(丈夫的电影),主体性得以呈现,却依旧逃脱不出历史的摆布,爱在这里没有栖身之处,这才是让里子最后在海边痛哭的原因。最佳导演我想不在于黑泽清的影像调度又或是视听语言,而在于他对性别议题在战争和历史当中的重新梳理和定位,也在于他(或者滨口)敢于质疑“正义性”的复杂面貌——即,丧失了幸福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47分钟前
  • 张沦
  • 推荐

3.5 很精彩的兩次「被騙」

49分钟前
  • 小公园
  • 还行

不行

54分钟前
  • 32n beat
  • 很差

平平无奇 样板戏…

56分钟前
  • 阿伦和饭师傅
  • 较差

伟大的爱情可以融化冰块,伟大的事业需要牺牲指甲。上乘的绸料做不成和服西装,打翻的棋盘拼不成残棋僵局。他心中的理想是超越国族的普世正义,她心中的幸福是没有隐瞒的檐下三尺。当铺外面,她以为是他的眼睛,幸福得差点哭出来。可她不是眼睛,看不见暗处可疑之人,她只是棋子,在疯人院里清醒过来。

5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