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宇宙的人物图谱中,有一类“恶女”,他们无恶不作,或狠毒,或阴险,无一例外都给主角团造成了不尽磨难。
但恶女之中再次细分的话,其中一类,则是“可恨却可悲,可恶却可悯”,譬如李莫愁,譬如梅超风。
在近期,一部改编自《射雕英雄传》的网络电影赶在端午之前在网路播出,正是以梅超风为主角的《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白骨爪》。
影片不是很长,一百分钟,观影初印象,更像是黄、梅、陈三人的爱情纠缠。
不独独是我,与我类似看法的人们占了大多数。
但很快,两个朋友不经意间的吐槽反而提醒了我:A说,搞什么,弄个石碑刻名字,桃花岛名单吗?
表演太夸张了,哭什么咯.B说,刻上名字说明她进了桃花岛,后来名字划掉代表逐出师门,懂乜?
我忽然想到,是啊,刻个名字,又不是黄药师发爱的号码牌,梅超风哭什么咯。
带着这个疑问,第二次刷的时候,我确定是我误会了梅超风,也误会了这部网大,这个故事说的并非是爱情,或者说,爱情仅仅是一层外衣。
(以下涉及剧透)对于一部给人物立传的电影,核心人物的身份属性,至关重要。
我们看下梅超风的身份转变:梅超风的出场,身份是乞丐,居无定所,浪迹江湖。
她的生命中只有一个命题:生存。
梅超风的谢幕,身份和乞丐无差,虽暂居杨康家中,但同样无家无业,生命中仅有的意义是:复仇。
一头一尾,都是“流落江湖”的低角色身份,中间有两次身份转变:第一次是从乞丐转为桃花岛弟子,第二次是从桃花岛弟子转为陈玄风的妻子,最后又从妻子转为乞丐(或者说类比乞丐)。
她的人生,是一个大大的抛物线,起点和落点一致,都是“失去归宿”,中间的两个身份则是“找到归宿”。
第一次归宿,是黄药师带来的。
她在登上桃花岛的那一刻,有了家。
但她心中始终有不安全感,尤其是发现家里的成员名字都刻在石碑上,她没有,家里的孩子名字中都有风,她也没有。
所以她无比渴求得到“一家之主”的认同,用尽手段在争夺玉箫的比赛中获胜,她的愿望不是师傅爱我一次,而是改名、刻名字——这不是什么爱情,而是梅超风的第一次身份认同。
在她发现名字已经改好了、刻上去了,她才在潜意识里彻底接纳桃花岛,彻底的成为家里的成员,第一个归宿,get。
改名之前,她的生活就是练功;偷看师父练功,被发现后立刻离开;她和陈玄风课堂上被抓包,她的表现是拘谨的,表达意愿是严肃的“师父我要叫梅超风,我要超过他们所有人”。
改名之后,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她开始敢于和师父撒娇,甚至表达好感。
她说我的愿望不算数,我要再提一个,我要学碧海潮声曲;她偷听黄药师和欧阳锋对话,被抓到后也豪不心虚——因为在桃花岛的这段前尘往事是插叙,所以很难看出二者的对比,但如果单独来看这段陈年往事,对比是很明显的。
所以单独看十几年前桃花岛的故事,这根本不是三角恋,也不是师徒恋,而是一个流浪小女孩找到家,并在家里混得如鱼得水的治愈系成长故事。
直到黄药师带冯蘅归来,打破了她的第一个归宿。
陈玄风劝她,我们习武这么多年,也到了闯荡江湖的时候,不如一起走。
这是陈玄风在暗暗的劝她,人家已经成双成对了,咱们找个借口走呗。
陈玄风很温柔,没有直说,而是选了一个不会让梅超风伤面子的表达。
但梅超风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子就炸了。
但她的台词是什么?
不是师父如何如何对不起她,不是师父怎么能爱上别人,不是我为爱付出这么多年……这里的台词很有意思,她脱口而出的是“桃花岛是我家”,什么意思呢?
这里是我家,凭啥冯蘅一来,我就得走?
这是我家!
在她的潜意识里,冯蘅的到来,确实是抢走了师父,但更是抢走了我的家。
那么黄药师在其中又是什么角色?
梅超风对黄药师确实是爱,但这个爱动机不纯——对梅超风来说,黄药师身上被赋予了太多角色,不仅仅是师父,更是“家”的象征。
黄药师是桃花岛的灵魂,梅超风认可了桃花岛是她的心灵归宿,她的具象表现就是爱上黄药师。
第二次归宿,是陈玄风带来的。
陈玄风对梅超风的表白,始终不是我爱你,不是心悦君兮君不知,而是我陪着你,我永远在你身边,我们一起离开桃花岛,一起去江湖历练,一起去浪迹江湖,我们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陈玄风给予的爱,最核心的表达就是家。
故事最开始,梅超风就明确表示了“家”的诉求,在两个人躲避欧阳锋的桥段:梅超风说她小时候居无定所,去了桃花岛后,她以为自己有了家。
借着梅超风的讲述,拉开了曾经的故事,也开始整部电影。
只是师徒恋的噱头拉走了观众们所有的注意力,使得这句台词被忽视了。
同样在这个地方,陈玄风说我们一起建立一个家,梅超风也说如果这次侥幸不死,那我们就在一起。
可以说家和归宿的概念,始终围绕着梅超风一生的情感追求,最终她放弃了风一样的男子黄药师,选择了能时刻陪在身边的陈玄风,求得就是心灵归宿。
江南七怪并不仅仅是杀死她的丈夫,更是毁去她的家。
第二个归宿烟消云散。
她的人生开始开始急速下降。
这里说一个很有意思的桥段:梅超风瞎眼之后再回桃花岛。
这个建议是陈玄风主动提出的(和师兄在一起多好),但陈玄风的意思不是送妻子回老情人身边,他担心的是“你眼瞎了要被人欺负了”,他给梅超风的这个归宿已经没有了,他要让梅超风回去以前的归宿——家,是遮风挡雨的地方,陈玄风希望桃花岛能再次为双目失明的妻子遮挡风雨。
梅超风听了。
她回到了以前的家,回家的第一个情节,就是划去了名字的石碑。
(石碑,再次出现,后面再说石碑的意义)所以我说,这部戏不仅仅是爱情。
时隔多年,梅超风重返桃花岛,她回忆的是曾经和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而不是她和师父单独相处;她摸到的是石碑,而不是其他具有黄药师个人属性的东西。
后面黄蓉的话令她彻底断了回去的念头,也不是因为黄药师,而是因为她害惨了大家,注意哦,这个大家包括冯蘅。
小黄蓉说,黄药师每次吹这首曲子就是在思念冯蘅,很多观众说,其实是在想梅超风。
但我更倾向于,黄药师想到的是曾经桃花岛的时光。
梅超风回忆的也是往日时光,大家畅想十年之后咱们桃花岛如何如何……却因梅超风而烟消云散。
所以梅超风偷偷离开桃花岛,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桃花岛这个归宿,已经名存实亡,而且是被她亲手打破。
在失去了两个归宿全部失去后,梅超风的状态是浑浑噩噩,连街头的混混都能欺负她。
而杨康最终收留了她——或者说是交易,用教授武功换取容身之地。
说完了“归宿”这个命题,我们再来谈谈,爱情。
刚才提到,对于梅超风来说,黄药师身上被赋予了很多角色:桃花岛的象征、给与生存本领的师父、救命之恩,更是一位强者。
梅超风是有慕强心理的,基本上从小内心不安全感爆棚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慕强心理。
多重向往集合在一起,形成了梅爱上黄的逻辑。
但在梅超风的人生中,陈玄风的存在感其实并不弱于黄药师。
第一次救梅超风的,其实是陈玄风,但陈玄风是从一群路人甲的手中救人,黄药师是从欧阳锋手中救人。
前后一对比,难免被黄药师抢了风头。
后面也是陈玄风和梅超风的谈话吸引了欧阳锋、黄药师的注意,才引出拜师这个话题。
接着进入桃花岛后,也是陈玄风作为导游,领梅超风逛桃花岛。
……等等,可以说,陈玄风的爱情底色,就是默默陪伴和守护。
如果但从爱情的角度看,两个人都代表了归宿,都代表了一种爱情身份。
师父是红尘繁华,师兄是旋转木马;师父是天上明月,师兄是人间烟火;师父是不可捉摸白月光,师兄是转角遇到爱……梅超风的爱情经历,就像是我们自己,曾经向往轰轰烈烈、冲破世俗,但最终我们选择了相濡以沫、静水流深。
最后提一下更细节的一些象征:1、石碑。
石碑象征的是桃花岛。
这个石碑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入岛,梅若华登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了石碑和石碑上的名字。
第二次是改名,代表她彻底归心此家。
第三次是重返桃花岛,名字被划去,被逐出师门只是最浅的一层,真正象征的是桃花岛群英消散,家不成家。
2、桃花。
很多人说桃花岛的象征应该是桃花,其实不是,桃花象征的是梅超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梅超风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有桃花相伴。
入岛见桃花、拿到玉箫改名字时踩断了桃花、结婚有假的桃花、死亡时桃花零落。
3、玉箫。
玉箫象征的是黄药师,名贵非凡品,但不伦之情易碎,比赛改名之后,梅超风内心认可了桃花岛的归宿,不伦之恋露苗头,所以在比赛的时候玉箫被磕碎了一角。
梅超风本想送师父新的玉箫,他们的关系也可以重新定义,但黄药师拒绝了,离岛远走,回来之后已经有冯蘅相伴,梅超风藏起了自己新买的玉箫,并在叛逃时抛入水中。
4、木簪。
木簪代表的是陈玄风,朴素却实用。
我仔细看了最后,梅超风到死头上带的似乎都是这个木簪,可见在陈玄风死后,她给自己的身份是陈玄风的妻子,而并非黄药师的徒弟。
可惜后来这个细节并没有提及。
以上是我对这个故事的解读。
我相信这不是我作为观众的过度解读,毕竟,主创们暗搓搓的埋下了很多东西,总不能说这全部是巧合吧。
这个故事的明线,是一个女人的爱情,但隐藏在爱情之下的,这部剧的核心命题,其实是一个江湖伶仃女子寻找内心归宿的故事。
创作团队将故事线打散,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方式,淡化了“归宿”这个主题,强化了爱情。
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归宿这个主题,但导演和编剧的选择我也是理解的。
个人猜测应该是考虑到市场的偏好和演员本身。
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线,在相当大一段时间,黄药师都无法出场,这囊括了陈梅叛岛、遭遇欧阳锋、远赴蒙古成亲、陈死梅瞎、重返桃花岛遇黄蓉、杀人时偶遇杨康、王府花园PK欧阳克。
制片方好不容易请到了严屹宽,自然要多多给戏份,作为观众是理解的,只是作为金庸的书迷,难免遗憾“归宿”这个主题被很大程度的掩藏了。
总之,整体来看,作为一个改编的网络电影,基本能满足我的观影需求,纵有一些遗憾,也可以作为留白供我YY,仍然不失为一部较为不错的网大作品。
其实这个电影挺好的,只不过是现在观众被网络大电影给恶心吐了,基本随手都是一星痛骂一顿后就走,实际上这部电影我觉得值六分。
首先,严屹宽的黄药师确实很出彩,黄药师真是一个幸运角色,不管是曾江,苗侨伟,黄秋生,都各有特色。
梅超风,这个小演员99的确实嫩,其实她也不是83版吓坏小朋友的魔女,不错,新修版初登场时候梅超风20多岁。。。
旧版三联版是40多。。。
而且,新修版中不仅是黄药师,几乎所有弟子都对梅超风产生了情愫,陆乘风说她温柔对自己好。。。
那剖析一下黄药师对梅超风的情愫吧,这是一定有的,新修版改了很多,写诗,超风只练弹指神通等细节,黄药师也没像三联版一样给梅超风下附骨针,而梅超风还抓着黄药师的衣袖像幼年一样撒娇。
包括梅超风临死前黄药师伤心,叫她乖乖地听话,这些足以证明二人感情的不同。
而黄药师确实再礼教大妨这关上不如杨过,这也为后续黄药师支持杨过埋下了伏笔。
梅超风喜欢黄药师,是少女怀春,对师父是喜爱,对长辈的尊敬和敬爱都有,黄药师对超风,应该是徒弟的疼爱加上一些男女情愫,而黄药师再遇到冯衡时候,就一心一意爱着冯衡了,对超风只是像以前对徒儿的疼爱,这也有证明,比如新修版里黄药师对冯衡爱的发痴,甚至想殉情的话一句话没减。
这个电影最后若能重来,有些过分夸大,有些过度解读,画蛇添足了,原著党甚为不喜。
以上多是新修版的改动,可能是老爷子年老后对情爱有又有了新的理解吧,不过其实读三联时候我也觉得梅超风是个可怜人,一样讨厌嘴强王者江南七怪和全真七废,七怪至少守信,尤其是丘处机把杨康教成那样,神雕侠侣里赵志敬更不谈。。。
要不改天网大拍拍他们???
那骂的就挺对了!
很久没看电影了,带着对射雕英雄传的情感来看这部电影,很好的一部电影,故事情结环环紧扣,特别喜欢青年演员新生代花旦梅超风的扮演者阮巨,这部戏里演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梅超风有爱恨恩仇,感情纠葛,江湖飘逸.世人只知梅超风的坏,没想到梅超风曾经也是一位清纯少女慢慢变成女魔头。
阮巨小姐姐演出张驰有度,对于一个新生代演员来说确实不易,希望阮巨小姐姐带来更多更好精彩的作品。
还不错,本是冲着射雕英雄传这个名头去看的,严宽造型挺帅,整部电影以黄药师和梅超风的情感线切入、黄药师和梅超风的爱情,太好哭了,磕到了!
还有get到了阮巨小姐姐,饰演梅超风很灵动,演的很自然。
之后继续关注!
整个发展演技,场景,服装,道路都还不错,做了一定的扩展和延伸。
不错!
可以推荐!
真不想承认看过这部电影,拍得怎么样不说了,光说黄药师和梅超风之间的师生情变成男女之情,别说我不同意,如果真是这样,真有感情还能不在一起,黄药师就不配叫东邪,他根本就不在乎世俗人的眼光,简直是毁黄药师的人设,从这点出发就很自相矛盾,这人设崩塌都能被喷死了,换现在明星崩人设,群嘲不说,混都不好混了。
黄药师和自己每个徒弟之间的情谊都很深厚,只看到女徒弟的特别的人是不是觉得男的收个女徒弟就一定是男的对女的有那方面的意思,可能我是个女的所以理解不了这种潜在的人性逻辑。
也不知道金庸晚年为啥要瞎改,是不是看上了自己的某个女徒弟,然后意淫之下改的。
近期看了金庸的一些风流事,再加上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要收玉娇龙为徒,观众在下面的评论,突然明白为啥要这么改,这不过就是暴露了一个男人的好色的本性而已,年轻时还能装装,年纪大地位稳不怕了,晚节不保也无所谓,即便是大师级人物都如此,更别说世间普通男性,那些收女徒弟的男人可能真没几个只是光从传艺角度出发的,或许成人世界里男女就不会有纯洁的关系,至少有一方有点歪心思。
看了两遍,还看哭了,摄影很美,服装很美!
喜欢💕 《九阴白骨爪》,讲的是《射雕英雄传》里梅超风的副线故事。
在整个《射雕》里其实有许多副线都可以挖掘,这是金庸特别厉害的地方,每一个人物都自带一个“域”,都给你感觉有故事可挖,简直无穷无尽。
但其中最有戏、最有张力,想象空间也最大的,还是黄药师一系的桃花岛的故事。
不知道你们赞不赞同。
历史上副线衍生剧里个人觉得最成功的一版,是当年姜大卫的《九阴真经》,气质诡异又冷艳。
下面我想说《九阴白骨爪》里让我觉得比较意外、可以加分的一点。
这里就涉及一点剧透了,就是让梅超风指着冯蘅对黄药师说:“原来你娶她,就是为了《九阴真经》?
”就因为冯蘅记性好,过目不忘,可以背诵经文,梅超风倔强地认为师父是娶了个录音笔。
注意就是这一句。
这就成了。
有了这一句,梅超风盗经就可以解释了,她的动机链条也完整了——如果师父你娶冯蘅是为了爱情,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我愿赌服输。
说实话,一开始我就是膈应这个师徒恋,真的是不想看,点都不想点开。
后来在B站看了严屹宽老年扮相,迫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才去腾讯看了电影。
出人意料的,玄风和超风的故事线很感人的,而且还有几个泪目的点。
整部剧其实黄药师的戏份并不多,出场都没有陈玄风多,基本上玄风超风贯穿全场...而且所谓的师徒恋,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隐晦,基本都是梅仰慕黄,好吧算爱慕吧...不过这帅的师傅,武功又高,正常小丫头喜欢、仰慕这种人都是很正常的,完全说得过去,黄倒是从头到尾没有明显表露什么东西,所以如果宣传的时候不说这俩双箭头喜欢,你看到大结局前你应该不会觉得黄喜欢梅,反倒有种长辈宠小辈的感觉...也许看得人还会更多一些,不至于那么多人不喜欢!
本来全片看到最后都是觉得梅暗恋不成,有玄风陪伴都挺好的,有泪点也有感人的地方,暗恋不成也算情理之中,结果到最后(剧透一点)最后黄药师说“如若重来”这个话一出,配上俩人在一起躺泥巴里面,我觉得味道就不太好了...这个师徒恋的噱头,真没有必要...黄值得徒儿爱慕,但是黄这个回应真的有点画蛇添足了...不回应也许更符合老邪的人设,即便退一万步说他心里有这个想法吧,但是当年你没有选择,最后也就不要说,就这样错过不是挺好么,这不就是最后的黄老邪么...非要那样搞一下,就把整个氛围破坏了...我到最后超风死了之后,黄老邪说了那个话之后,就直接关了...玄风前面做的都是白做了的...我自动屏蔽最后这一块了...这个片子虽然值得推荐看一看,关键是针对主演的演技还可以,故事性还可以。
但是除了黄药师、超风、玄风,其他人真的演技都不太在线...特别是郭靖、黄蓉、欧阳克等人..实在是渣演技,一点那种感觉都没有。
最终重点强调一遍,师徒恋的噱头坑了电影,绝对算及格的电影...明明电影还可以,99%的部分隐晦处理得还不多,可惜了最后的1%,所以最多给4星。
4.6的评分太低,其实及格6分应该是没问题的...
没有真正的看过射雕英雄传的原著,只因那时央视版的(亚鹏)太雷人,导致对这部金庸的经典中的经典忽略掉了。
看到新闻说金庸对部分原著进行了修正,没想到电影元素也马上更新了。
从梅超风的角度重新绘画了这一段凄美故事。
从逻辑上说通了,入岛,盗经,出师门,最后以死谢罪等剧情的合理性。
不说演技,单说电影和选角本身,还原度较高。
武侠电影,演出了情。
老年黄药师好似16年后的杨过,有那味;杨康眼前一亮,活脱脱富二代,细皮嫩肉。
梅超风偷真经的时机真的够心机,而黄药师也为自己的虚伪守了一辈子孤单。
最后金老爷子给后世又留下了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在他的武侠世界里。
刚开始我还不相信能这么低分,我挺喜欢东邪的故事,开局的乞丐装很好看,没有小鲜肉,没有浮夸演技,好接下来就没有优点了,台词越来越尬这些个人感觉的就不说啦,梅超风和黄老邪的感情戏是怎么回事?
日久生情?
梅超风一见钟情还能理解,黄老邪全程没有感觉到想接近梅超风的感觉,总有种和徒弟的距离感,那你可不可以为娶你徒弟的纠结呢?
你不表现一下?
表现不了是不是可以把黄老邪作为人称视角讲述?
好这时候我看的梅超风和师兄爱的死去活来,我以为梅超风喜欢师兄了,虽然有回忆,但可以看到梅超风很果断啊,直接亲,要是有后面的剧情你哪怕纠结一下也好啊,好到了最后,梅超风快死了,黄老邪说了不管世俗眼光之类的话,好,这里是最莫名其妙的,你前面就管了?
你什么时候管了?
导演是想表达黄老邪的清高?
不把感情外露?
真TM莫名其妙
如何让《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白骨爪》至少成为一部大女主黑化的反转史极少看所谓网络电影,毕竟人生苦短,除非找到很好的理由,不管是有关影片本身,或者之外的。
《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白骨爪》本来还算是个挺好的切入角度,就好比《黑白魔女库伊拉》,再加上金庸的小说故事,不管被翻拍了多少遍,目前至少应该还是算是头部IP,或者是头盖骨,天灵盖IP,所以这样的网络电影,还是很具代表性,理应从中找到和说明一些问题。
另外,不久之前腾讯视频的高管公开称短视频是猪食,无意为短视频辩护,但也不免疑惑,那网络电影从食物“链”来说,应该算是什么呢?
是隔夜菜,特别是隔夜蔬菜吗?
也就是那种从冰箱里拿出来,还可以吃,口感打点折,但又有致癌风险的食物吗?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更好的比喻吗?
梅超风是个典型的反派,当然她没有师父黄药师这么有趣且丰富,游走于正邪之间。
严屹宽长得很端庄高大,这不容否认,但再“精致”的皮囊也不会有多了不起,黄药师最起码得有的邪气,严老师身上可一点也没沾染。
曾江虽然应该也担得起美男子的头衔,但跟严屹宽没得比。
曾老师的脸左右似乎不太对称,或者说因为他总是习惯性的侧眼瞧人,只是没有一种歪脖子的感觉,但这一切相貌上的“缺点”,在演绎黄药师时,完全都成为了“睥睨天下”的优点,而相反,严屹宽显然被自己的“优点”,拖累到剩不了几个记忆点。
拍反派变坏的过程,不只是近年来电影界才有的风潮,反派很容易出彩,拍前传更是如此。
但《九阴白骨爪》里的梅超风,或者说梅若华,开场时把自己搞得跟黄蓉似的,是个叫花子模样,而后来把柯镇恶的眼睛弄瞎,练武功,救真经……这一切不那么正面的事情,她做来完全是顺理成章的,而不带一点内心挣扎,给人感觉坏得无怨无悔一样。
而内心唯一的波动,就是对于黄药师的感情。
但问题是,黄药师最大的特点,就是我行我素,不怕被天下人非议,也就是类似杨过的性情,甚至要更加极端,而他与梅若华之间可能有的感情,放大一点,也就相当于杨过与小龙女师徒的反转版本。
如果真要把所有变坏的缘由,以及人物性情,都做在这段师生恋上,那总得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黄药师不敢面对他和女弟子之间的感情?
这对于他来说,本身不构成一道心理障碍。
黄太冯蘅有过目不忘之本领,于是能戏弄周伯通,从而将半部九阴真经背下,于不知不觉,不露痕迹中得手。
这做为关于九阴真经和黄药师的一段轶事,当然有它的趣味在,但在这整个过程中,梅超风就扮演了一个不太光彩,甚至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她后来偷了真经,还背叛了师门,跟陈玄风私奔去了……这是一个三级跳的情节推进,对于一个本来是小说中配角的梅超风来说,无伤大雅,但现如今在这部网络电影中,她其实应该是大女主来着,这样子原著小说的剧情,就显得零碎,潦草,不堪大用了。
不如变成这样,梅超风由于感情与性别的关系,是众弟子中最了解师父的,知道他明面上不屑于加入争抢九阴真经的行列,但实际上对于这本邪门功夫,也是兴趣盎然。
于是为了讨好师父,或者女为悦己者“抢”,梅超风便冒着大风险,去全真教那里去偷抢九阴真经,阴差阳错中还真被她得手,但全真教的人也尾随而来,岂能轻易放过她……而另一边冯蘅早就用背诵的方式不着痕迹的得到了九阴真经,还不会落人话柄。
与此同时,梅超风抢夺来的九阴真经得而复失,还惹得全真教的人还闯到了桃花岛。
黄药师知悉了梅超风的自作主张,而且劳无无功,气愤至极,特别是当冯蘅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就默写出了真经,更是怒斥梅超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全真教的人到了桃花岛,虽然对黄岛主还是很客气,但言语之中暗示他们怀疑是桃花岛的人想偷走真经而未果。
黄药师自然是我行我素,对他们的怀疑不屑一顾,矢口否认岛上的弟子会不经他的同意,而去打九阴真经的主意。
但接下来有比较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件事确实跟桃花岛有关,全真教中甚至有人开始嘲笑黄岛主信口雌黄,有失五绝的风范,此时就算是偏执成性,不理会世俗礼法的黄药师,都有点下不了台。
这时梅超风站了出来,承认是自己自作主张偷真经,与师父无关。
黄药师要打断她的腿以作惩戒,她却主动自挖双目,此举不能说没有“有眼无珠”的意思,她心目中的黄药师是个敢作敢当的性情中人,而不是让老婆偷偷摸摸去背书的那种男人。
梅超风这个角色身上的特点,无非就是眼盲,长指甲,天灵盖等几处,这些元素应该在她自己的故事里,被灵活运用,而不可局限于原著的叙述,毕竟她在原作里只是个配角,几乎是黄药师,桃花岛和九阴真经边的一个附庸。
那在我看来,她小时候可以就有眼疾,看不清东西,于是早就习惯了在黑暗中行事,刻薄点说,就是小时候就打下了当瞎子的基础。
而接下来,她遇上了黄药师,后者本无意治她眼疾,只是因为一些巧合,把她的眼睛治好了。
她本来对他极为敬仰,感觉高不可攀,但后来在九阴真经这件事上,看出了他内心的一些渺小,甚至是猥琐。
又因为眼睛本来就是他给医好的,此时就当是还君“眼”珠了。
而陈玄风接下来偷经离岛,是他一人所为,还是在梅超风被逐出师门之后……另外,还是一个所谓变坏的过程,在现在的这部网络电影里,几乎是被忽略,更不用说做人物的成长反差。
比如说,梅若华小时候是特别胆小的一个女孩,别说人,连鸡都不敢杀,差不多是个包惜弱似的角色。
而黄药师起初是不收女弟子的,嫌麻烦,还胆小怕事,接下来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梅超风半主动,半被动的把自己困在一个棺材里,和尸体躺在一起。
这种“揠苗助长”的办法,虽然在短时间里让她的胆量不输桃花岛上的男弟子,但也落下了一些心理疾病,或者说是“心魔”,使得她在没练九阴白骨爪之前,就已经有点变态。
最后,也是最不得不提的一点,那就是如今影视里极为盛行的女权视角。
本来梅超风的这一故事,是完全可以轻松的套入女权思维的,就如同刚才所言,黄药师可以先前都不收女弟子的,于是梅超风成为第一个破例的,在一个几乎全男性的岛上,相信她的处境不会比什么花木兰好多少……这本来是应该大书特写的地方,奈何在这版《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里,亦是无迹可循的。
只能说还行,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严屹宽脸很僵硬。陈玄风那个角色还蛮帅的,山洞里那场戏真的是舌吻么?
严屹宽的东邪,又温婉又暧昧又油腻,就是没有半分邪气。
虽然电影确实是不咋地吧,虽然三角恋确实狗血吧,但是这么一改梅超风叛逃合理了很多。。。我很多年前就觉得原著挺不合理的,对师父尊敬成那样还会背叛。
虽然还不够一点,故事讲得不够透彻,没有原著基础的观众估计不好看懂。但是切入点不错,从梅超风角度看其一生。兄弟姐妹的纠葛深度不够。 梅超风演员头真小。
原来你是这样的药师。
有武侠的人味,挺好的
三星半吧,我觉得还行
故事还从错爱一生的原点出发,又循环轮回到执著的关卡。铺陈兴赋的手法似乎是对前尘的再次回溯,也是对未来的几点提笔。
看了严宽cut。一颗星给他的脸,还是帅啊。
除了东邪和梅超风的戏,其他的都是打酱油啊......
这网大真的不咋样
没有这个欧阳克应该还能多一分
我觉得还好吧 新修版也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梅超风出场时已经是一个邪恶的形象 被之前的影视作品固化了
这部电影分数肯定被低估了个人评分6.5剪辑有点问题,太多倒序插叙和回忆但是这部片子拍出了金庸原著一笔带过甚至未曾提及的内容,也算是给武侠书迷带来不少惊喜。(实在没想到这部电影最大的搞笑担当竟然是断腿之后的中年陆师弟…)
关于梅超风有太多狠厉毒辣的传说,讲述她的魔她的疯。很少有人注意到梅超风在成为梅超风之前,也是一个寻找温暖希望得到依靠的少女梅若华。谢谢有影视人愿意展现一个更饱满的梅超风,给人物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去与大众对话。
这个武侠往仙侠了拍也不是不行,但是这鸡尾酒式的混搭法总是让人出戏:老觉得西毒在COS锦江版沙师弟,老板娘像孙二娘,东邪练弹指神功玩石头赶超万磁王~ 女主有点郑佩佩×谢娜的意思,原来厂西弟弟演了个满头小辫的欧阳克啊~ 同人番外的意头是好的,可是这壶里装的是酒是醋还得看酿造的本事如何~ (开篇小叫花子情节真的是照搬了黄蓉戏份不少)还好没把这古装武侠师生恋往狗血了写,真是万幸~
严宽现在的咖位也只能接点这种网络小电影了!
陈晓的神雕侠侣有这段,还有西毒北丐南帝中神通的风流往事。。。。。
虽然都猜得到 ,但看看还行
原来梅超风是因为爱黄药师而不得才发疯的。